2020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发言稿(指导+例题+范文)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二)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二)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二)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信息意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实践创新:问题解决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题限制性1. 真实情境的限制。

本道情境任务型作文设置的真实情境是春秋时期鲍叔举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而成就霸业的历史故事。

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即考生阐发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时要紧扣这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展开,要立足事件本身分析三个人物所表现出的品格,写出自己对其中某个人“感触最深”的理由,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围绕材料提供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历史故事展开讨论,明确表示自己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的哪个人物感触最深,并结合历史事件、联系社会现实阐述感受和思考。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关联另外两个人物,但详略必须处理得当,不可平均用笔,更不可喧宾夺主。

而且考生是要在班级举行读书会时发言,这就规定了其写作身份是读书会中的学生发言者,文章对象是读书会中的听众(老师和同班同学),即考生写作时要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发言稿,这就要求作文必须符合发言稿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明快等特点,格式上也必须符合发言稿的规范。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不做死读书的低能儿(附思路点拨及范文精评)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不做死读书的低能儿(附思路点拨及范文精评)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不做死读书的低能儿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一节前夕,学校团委发出通知:决定在4月28日放假前利用2节课召开全校劳动之美的动员大会,研究如何健康有序在全校开展经常性劳动活动。

通知一出, 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反对的师生认为高考临近, 要高三学生参与,耽误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但也有不少师生持赞成意见, 他们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至于家长, 普遍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高中学生不必参加劳动。

针对以上争议, 假如你是某一方,你是如何说服对方的呢?请拟写一篇发言稿,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判断、权衡和比较。

思路点拨本题审题难度不大,关键要抓住“你是某一方,你是如何说服对方的”一句进行思考。

首先需要确定“某一方”是谁,“对方”又是谁,也就是说,你代表谁发言,主要说给谁听。

具体来说,“某一方”可以是老师,“对方”就应当是学生和家长。

“某一方”也可以是学生,如果你对团委决定持赞成态度,“对方”就是反对团委决定的对象;如果你对团委的决定持反对态度,“对方”就是支持团委决定的对象。

“某一方”也可以是家长,“对方”就应当是学校,是支持团委决定的对象。

对方不同,写作的角度。

写给学校,从肯定角度谈,学校的做法可取,这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劳动的习惯,又贯彻了上级的指示;否定角度,学校的做法不可取,高三学生高考临近,要高三学生参加,乃不知道轻重缓急。

写给师生,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意义重大,既能熟悉技能,又能锻炼体能,还能体验劳动之艰辛或快乐,磨刀不误砍柴工。

写给家长,为分数让学生不参加劳动,危害颇大,长此以往,势必把学习当作负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如何说服对方”,这就需要了解对方的基本观点,在了解对方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寻找说服对方的理由和依据。

心中没有“对方”,不考虑“对方”的观点和理由,只根据自己的观点写下去,很难说服对方。

【范文展示】不做死读书的低能儿各位家长:大家好。

2020高考作文预测题及范文:以己任为天下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

2020高考作文预测题及范文:以己任为天下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

2020高考作文预测题及范文:以己任为天下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本文的主题是“以己任为天下导写”,即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责任为导向,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写作:1.从“以天下为己任”到“以己任为天下”的转变,说明个人责任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通过“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钟升起,但你能决定自己几点钟起床”这个例子,说明个人的选择和行动对于自身和社会的影响。

3.从个人责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比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环保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等。

4.最后,可以总结出“以己任为天下导写”的重要性,呼吁每个人都要担起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范文以己任为天下导写以天下为己任”,这是我们曾经熟知的一句话。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思考社会的本质,就会发现这句话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较而言,“以己任为天下”更为贴切。

这句话不仅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思考角度。

我们不能改变太阳升起的时间,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什么时候起床。

这句话简单明了,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和外部条件,但是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选择和行动。

每个人的选择和行动都会对自身和社会产生影响,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责任。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一盏灯,只有发出光亮,才能照亮自己和他人。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环保问题,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自身做起,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成为一个遵纪守法、有担当的公民。

以己任为天下导写”,这句话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行动。

只有每个人都能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应该意识到,个人的行动和选择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己任为导向,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我们不能只是口号喊得响,而是要将“以己任为天下导写”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发言稿)青春 进步 希望——写在“十八岁成人礼”上(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发言稿)青春 进步 希望——写在“十八岁成人礼”上(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发言稿)青春进步希望——写在“十八岁成人礼”上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②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朱熹③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④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

——毛泽东⑤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挪威]⑥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美] 对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发言稿,作为学生代表在今年学校召开的“十八岁成人礼”上发言。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学校名称;不少于800字。

【答案】写作指导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

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

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毛泽东、朱熹、易卜生等六个伟人的名言组成。

我们首先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大意,然后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合。

第①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说明了青年是社会的生力军,前途不可限量。

第②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这句话强调人要不断地激浊扬清,不断地自我完善。

第③句: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该句强调中国的进步有赖于民族魂的弘扬。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韦慧晓参加《开讲啦》时,曾提及有人让她放弃读研,给她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

撒贝宁听完,质疑她是不是真的“不感兴趣”。

她的回答是:“有两种价值观:一种价值观,是戴着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出来自己身价百倍;另一种价值观,是我这种价值观,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

韦慧晓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入职华为,23岁成为华为金牌白领,前途光明,却毅然辞职去考研;考上研究生了,中途休学去西藏林芝当志愿者;34岁博士毕业后,决定参军保卫祖国;正式进入海军后,经过6年的奋斗成为了中国海军史上第一位实习女副舰长。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感悟?请你写一份发言稿。

在“人生价值”主题班会上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共性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个性任务:在“人生价值”主题班会上针对材料谈看法,谈感悟。

材料主要讲韦慧晓的成长历程,她的成长与她的价值观密不可分。

胸怀凌云志,心涌报国情。

韦慧晓没有选择靠姣好的面容哗众取宠,没有选择靠诸多光鲜的头衔逐名求利。

她胸怀家国,心向大海,在毕业之后没有任何犹豫,就主动选择了投笔从戎,选择了“一份关乎民族崛起的大事业”,实现了从高校学霸到中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的华丽转身,演绎着自己精彩而有价值的人生。

材料中重点强调“价值观”,因此写作时可围绕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自我价值入手来写,重点可从青年人如何展示自身价值,提升自我的角度来谈感悟,要符合发言稿的形式。

【立意】1.当代青年应当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个人价值和祖国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2.人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不应依赖外在的金钱物质来展示自身价值,而应该提升自身内在价值,这才是有意义的。

2023届高考语文 作文写作指导:国之重器与浪漫情怀(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3届高考语文 作文写作指导:国之重器与浪漫情怀(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国之重器与浪漫情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

深邃星空,斗转星移。

昔有指南之针,今有北斗导航,这是中国智慧遥隔时空的接力。

从2019年“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到2020年“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再到今年7月31日建成开通,北斗系统“瓜熟蒂落”。

材料二: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火升空。

“天问”一词取自屈原的长诗《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以此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

材料三: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别名“鲲龙”,是一艘会“飞”的船,亦是一架会“游泳”的飞机,这正体现了“鲲龙”“鲲鹏展翅,蛟龙入海”的寓意。

鲲化巨鹏上九霄,飞龙在天护苍生。

“鲲龙”可满足应急救援、森林灭火、海洋巡查等多种任务需要。

命名是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浪漫,让这些看似高冷的国之重器,一下子变得亲切而又熟悉。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大国重器与中华民的浪漫情怀有何想法?请结合材科谈谈自己的感想,写一篇班会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人信息;不少800字。

【写作提示】一、审材料1. 材料解读: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有三则。

第一则材料中心内容为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昔有指南之针,今有北斗导航网络,这是中国智慧遥隔时空的接力。

“北斗”导航网络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并不遗余力地把其关于未来的美好理想落到了实处。

第二则材料讲述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天问”一词取自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

“天问一号”继承了中华民族对真理对世界追求的执着和坚韧,并把它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指导两篇(附范文)利己 利他 细节 末节

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指导两篇(附范文)利己 利他 细节 末节

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指导两篇(附范文)一、关键词:利己利他【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

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写作指导】材料以老子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引出“利他”精神,这是关于“利他”精神富有高度的肯定性评价。

然后借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贤人“自利利他,胸怀天下”的境界,提出将“利己”和“利他”有机融合进而提升人生境界的观点,这可视作是命题者关于这个二元话题明确的方向性暗示。

最后是一些人的狭隘和错误观点,他们将“利他”和“利己”对立起来,站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立场上,认为“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这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利己主义”的泥淖。

命题者引出这些观点,意在引导写作者调动批判性思维,对这些自私自利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观点进行批判或反驳。

整个材料,罗列了关于“利己与利他”这一话题三个层级的观点,也基本框定了话题的讨论范围。

写作任务指令关于情境和文体的限制是“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这就要求发言彰显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题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同时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辨析,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参考立意:“利他”即“利己”;“利他”精神是利己主义者的清醒剂;上善若水,在于“利他”;摈弃利己主义,追求人生境界。

【推荐素材】素材一:“时代楷模”卢永根2017年,87岁的卢永根走进银行,缓缓地从包里取出十多个存折,将八百八十多万元积蓄全部捐赠给华南农大,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和忠诚于教学科研事业的老师。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拒绝俯视,共创未来(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拒绝俯视,共创未来(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拒绝俯视,共创未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与人之间相处,没有人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

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敬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

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与心态。

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

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1)共性的写作任务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

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1)“世界青年交流论坛”:这是情境任务。

(2)“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敲定了写作者的身份——中国青年代表,也敲定了这篇文章面对的听众——世界各国的青年。

作为中国青年代表,考生要站在本民族的立场与他国青年进行平等的交流。

(3)“拒绝俯视,共创未来”:这是写作的主题。

(4)“发言稿”:限定了写作的文体,要有文体意识。

3.分析材料材料包含照片和文字。

两幅照片相隔一百多年,1901年辛丑条约丧权辱国,2021辛丑年中美高层对话,“你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展现出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我们不必仰视别人,别人没有资格俯视我们,中国与世界各国处于平等的地位。

文字第1段,第一句是讲人与人之间的“俯视”,从人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突出的是“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

第二句讲的是国与国之间的“俯视”,国家先进发达,被人敬仰,国家国力衰弱,被人俯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发言稿(指导+例题+范文)写作指导
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摘自百度百科)
一、发言稿特点
1、观点明确
2、条理清晰
3、语言简洁明快
二、发言稿结构
1、标题
2、称呼(顶格写)
3、问候(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
4、正文
5、结尾致谢(如:谢谢大家)
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近日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

除了英
语流利,袁隆平俄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网友们纷纷点赞道:原来
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在致辞中,袁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
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
决粮食问题,袁隆平勤于练习英语。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空闲时练习小提
琴,他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追慕大师风范,让青春闪闪发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能参加由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发言的题目是《追慕大师风范,让青春闪闪发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不断追逐自己的“禾下乘凉梦”和“杂
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心中梦想澎湃如昨,奋斗热情依旧高涨,这位“当代神农”,
不仅让更多人远离了食不果腹之忧,还以自身经历给了世人另一种精神财富:对科研
的忘我投入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不断学习、不断突破,对未来充满希望,为理想倾
尽毕生精力,让自己活出闪闪发光的样子。

心系天下苍生的袁隆平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发现
水稻“杂种优势”,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等,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
色神话。

在89岁高龄之时,袁隆平用发音清晰的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尽显大师
风范。

袁隆平在致辞中表示,自己努力练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友人沟通,
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这种胸怀世界、胸怀人类的思想正是大师的情怀和风
范,值得世人致敬!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
命”。

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

美国的摩西奶奶认为“人生
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热爱生命的她,70岁拿起画笔,80岁首次开个人画展,她
坚持绘画,不断创作,活出了勇于挑战自我的境界。

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对于一个
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

我们正值青春年华,面对未来和自我的挑战,只有放飞理想,青春才能变得色彩
斑斓!只有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拿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态,我们的
每一天才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追梦的路上怎能不跌跌撞撞?唯有一路向前,才能让
青春在梦想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铺成通往理想的大道,越过泥泞
奋勇向前,高扬青春的旗帜,才能让青春的颜色变得多姿多彩,让青春的价值在进取中彰显。

大师终会老去,手握历史接力棒的青年人,理应责无旁贷地扛起使命,不负青春年华,追逐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在人生的航程不断劈波斩浪,用奋斗书写辉煌的明天。

我的发言完毕。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