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之:的 2.者:前面说的各种花 3.甚:很,非常。 4.蕃:多 5.独:只 6.自:从,自从 7.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我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却染:沾染(污秽) 8. 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澄澈涟: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清涟:清水而:却妖:美丽而不庄重 9. 中通外直中通:荷梗中空,贯通而没有阻隔直:挺直 10. 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旁枝 11. 香远益清香远:香气散得很远益:更加越发清:单纯不杂 12. 亭亭净植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净:洁净植:树立 13.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观:从远处看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 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都很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玩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予谓菊谓:认为 15. 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之:的隐逸者:隐居的人16. 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17.陶后鲜有闻鲜xiǎn:少闻:听到 18. 宜乎众矣宜:应当乎:副词词尾宜乎:当然众:多矣:语气词,用在句尾,相当于“了” 译文:我认为,

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藤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旁枝。例句:不蔓不枝古今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古义:树立今义:种植宜乎众矣宜: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一词多义: 之:水陆草木之

花结构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菊之爱宾语前置的标志清:濯清涟而不妖澄澈

香远益清单纯不杂植:亭亭净植树立缘坡植牡丹种植特殊句式【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省略句】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文学常识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

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

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7)文中重在使用衬托的手法: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8)作者以莲花自况,表现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9)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10)本文的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1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