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

合集下载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了保护和改善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适用范围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主要适用于我省管辖的近岸海域。

二、区划的基本原则(一)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功能区划分时要充分考虑沿岸海域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利用状况,沿海经济发展布局和相应水域的水质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相一致,使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同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突出重点,优先保护原则:生态繁衍栖息区,珍贵海洋资源区和鱼类回游通道区是重点保护区域。

优先保护重点保护区域和养殖、制盐、食品加工等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功能区域;优先保护高水质功能,同一水域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应以高水质功能确定其保护水质类别。

如确有困难,也不能低于主体功能水质类别。

同时注意选择性窄(特定)的优于选择性宽的。

(三)共同保护,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尽量不降低现有功能和现状水质原则:根据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海域海流特点及其扩散规律,在不影响邻近规定功能区域水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海洋水环境自净能力,科学地确定排污口附近限定区域内适宜的水质超标的混合过渡区,给出适当的排污渠道,同时将其范围缩小到最低限度;相邻区域互相尊重,协调一致,容量共享共护。

三、功能区的分类和水质目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功能区,并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确定功能区海水水质目标,以实施近岸海域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目的。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2017年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第二批)明细

2017年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第二批)明细
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 台中心
面向科技资源的智能推荐与挖掘系统 建设
广东省科研设施与仪器网络管理平台 建设
10
100
滚动支持 项目
4 163028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100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
5 163052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三) 1
174 174032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及免疫侧流层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析检测技术在实验动物病原快捷诊断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4 156006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5 156007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安排资金 备注
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 重点实验室
100
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作物病害防控重 点实验室
10
17600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
读伤寒
170 10 10 150
5 5
第 8 页,共 15 页
序号 预算编码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名称
单位:万元 安排资金 备注
(四) 40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1
40300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 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 研究所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名称
单位:万元 安排资金 备注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150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
150
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 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

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1, Vol 11, No 9作者简介 杨中成(1997—),男,四川乐山人,主要从事涉农企业管理、海洋生态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6-21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Marine Environment Qual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Suggestions on Safeguard Measures YANG Zhong-cheng (Management College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08) Abstract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ine economy, rationally analyzed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results of offshore Marine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related issue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curr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our country, and in the monitoring system,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the legal system,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proposed.Key words Guangdong Provinc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Inshore waters; Sea water quality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杨中成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 524008摘要 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是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

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

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海洋工程分类可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等3类。

海岸工程古来就很受重视。

主要包括海岸防护工程、围海工程、海港工程、河口治理工程、海上疏浚工程、沿海渔业设施工程、环境保护设施工程等。

近海工程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又称离岸工程。

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很快。

主要是在大陆架较浅水域的海上平台、人工岛等的建设工程,和在大陆架较深水域的建设工程,如浮船式平台、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平台、浮式贮油库、浮式炼油厂、浮式飞机场等项建设工程。

深海工程包括无人深潜的潜水器和遥控的海底采矿设施等建设工程。

由于海洋环境变化复杂,海洋工程除考虑海水条件的腐蚀、海洋生物的污着等作用外,还必须能承受台风、海浪、潮汐、海流和冰凌等的强烈作用,在浅海区还要经受得了岸滩演变和泥沙运移等的影响。

编辑本段海洋开发利用的内容主要包括.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应用海洋基础科学和有关技术学科开发利用海洋所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技术科学,也指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种建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和技术措施。

海洋开发利用的内容主要包括:海洋资源开发(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等),海洋空间利用(沿海滩涂利用、海洋运输、海上机场、海上工厂、海底隧道、海底军事基地等),海洋能利用(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温差发电等),海岸防护等。

"海洋工程"这一术语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的,其内容也是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的开采,逐步发展充实起来的。

按海洋开发利用的海域,海洋工程可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但三者又有所重叠。

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海洋工程始于为海岸带开发服务的海岸工程。

地中海沿岸国家在公元前1000年已开始航海和筑港;中国早在公元前306~前200年就在沿海一带建设港口,东汉(公元25~220)时开始在东南沿海兴建海岸防护工程;荷兰在中世纪初期也开始建造海提,并进而围垦海涂,与海争地。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考评名单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考评名单

附件一: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考评名单(160家)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材料学(7家)1 广东省稀土合金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钢铁研究所2 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3 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4 广东省新型涂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5 广东省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6 广东省高分子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价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7 广东省超材料微波射频重点实验室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资源环境(11家)1 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地理研究所2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3 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4 广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5 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6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7 广东省稀土开发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8 广东省水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所9 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0 广东省水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11 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程学(20家)1 广东省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 广东省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 广东省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学院自动化工程研制中心4 广东省汽车工程研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5 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6 广东省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7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8 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9 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广东省公安厅10 广东省农产品干燥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11 广东省传感技术与生物医疗仪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工学院12 广东省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3 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14 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5 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6 广东省地震监测预警与重大工程地震安全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震局17 广东省制造装备数字化重点实验室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18 广东省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19 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20 广东省现代几何与力学计量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9家)1 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2 广东省现代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3 广东省工业表面活性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4 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5 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6 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7 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8 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9 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信息(16家)1 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 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3 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ITS)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4 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5 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6 广东省软件共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有限公司7 广东省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商学院8 广东省数字音频重点实验室广州广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9 广东省数字电视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10 广东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中心11 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12 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13 广东省数字植物园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14 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15 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16 广东省微纳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农学(40家)1 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 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4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5 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6 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7 广东省食品添加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8 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9 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10 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1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12 广东省功能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3 广东省农业害虫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昆虫研究所14 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5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果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16 广东省蔬菜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17 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18 广东省果蔬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19 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20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21 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2 广东省动植物与食品进出口技术措施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3 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4 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25 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26 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7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28 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9 广东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30 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1 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32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 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34 广东省特色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35 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36 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37 广东省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38 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39 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40 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医学(57家)1 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 广东省运动测试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3 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4 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5 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研究所6 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广东药学院7 广东省中医急症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院8 广东省天然药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医学院9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0 广东省中医证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院11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2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3 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14 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基础部15 广东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 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17 广东省药用功能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18 广东省应急病原学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 广东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 广东省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1 广东省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22 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3 广东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医学院24 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5 广东省医学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6 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27 广东省热带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8 广东省肾功能衰竭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9 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0 广东省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1 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2 广东省医学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3 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4 广东省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35 广东省化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36 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7 广东省男性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医院38 广东省营养膳食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39 广东省胃肠疾病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40 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药学院41 广东省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43 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44 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医学院45 广东省中医治法与中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46 广东省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药学院47 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8 广东省法医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49 广东省新药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药学院50 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51 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52 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成像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53 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54 广东省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医学院55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56 广东省新发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57 广东省医用电子仪器及高分子材料制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最新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说课材料

最新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说课材料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了保护和改善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广东省近岸海1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适用范围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主要适用于我省管辖的近岸海域。

二、区划的基本原则(一)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功能区划分时要充分2考虑沿岸海域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利用状况,沿海经济发展布局和相应水域的水质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相一致,使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同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突出重点,优先保护原则:生态繁衍栖息区,珍贵海洋资源区和鱼类回游通道区是重点保护区域。

优先保护重点保护区域和养殖、制盐、食品加工等3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功能区域;优先保护高水质功能,同一水域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应以高水质功能确定其保护水质类别。

如确有困难,也不能低于主体功能水质类别。

同时注意选择性窄(特定)的优于选择性宽的。

(三)共同保护,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尽量不降低现有功能和现状水质原则:根据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海域海流特点及其扩散规律,在不影响邻近规定功能区域水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海洋水环境自净能力,科学地确定排污口4附近限定区域内适宜的水质超标的混合过渡区,给出适当的排污渠道,同时将其范围缩小到最低限度;相邻区域互相尊重,协调一致,容量共享共护。

三、功能区的分类和水质目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功能区,并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确定功能区海水水质目标,5以实施近岸海域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目的。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25919843_云南马厂箐铜钼矿床石榴子石LA-ICP-MS_原位U-Pb_定年及成分研究

25919843_云南马厂箐铜钼矿床石榴子石LA-ICP-MS_原位U-Pb_定年及成分研究

李登峰2,3
, , , WANG XiaoYi1 ZHANG Jing1 BIAN XiaoLong1 TONG ZiDa2,3 and LI DengFeng2,3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2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广州 510006
3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06
, electron microprobe and LAICPMS insitu UPb dating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cutting relationship an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 , the garne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enerations from early to late of Grt I Grt II and Grt III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y , , , , , have SiO2 CaO Al2 O3 and FeO contents of 34 15% ~ 36 97% 32 55% ~ 34 40% 0 03% ~ 10 47% and 15 6% ~ 28 3% ( ), respectively The garnets belong to the andraditegrossularite series Gro147 And5199 and the Grt I has more grossularite endmember ( , , , , ), than Grt II and Grt III All samples are strongly enrich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Th U Nb Ti etc depleted of large ion ( , , , , , ) lithophile elements Rb Sr Sc Y Sn etc . These garnets show a LREEenriched and HREEdepleted rightleaning type in , general The Grt I has a negative Eu anomaly in the core and rim while the Grt II and Grt III show weak negative Eu anomaly in the

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用研 究 的能 力 。 水动 力学应 用研 究重 点实验 室 的建 成 , 不 仅可 为我省
水 利 建设 服 务 , 也 能为 电力 、 交通 等基础设 施建设 和 建设 海洋 强 省提
供研 究平台。
重点实验室 实行
放 “ 开

流动 、
竞争、
协作”
的运 行机 制 实验 室 ,
主任 由院长兼任 , 研 究人员分 固定和流动研 究人员两 部分 。 固定研 究
“ 水流通过 植被 的模型 试验研 究”
重点实 验 室在省科 技 厅2006年 的 考核 评 估 中获 良好 成 绩, 江 洧院 长 ( 兼重点
庐恭容零勃如呼廑厕珊箢 佥 虑褰驻 童
广 东省水 动 力学应 用研 究 重 点 实验室 于 19 9 8 年10 月 经 原 广 东省
计委和 科委联合批准 列入
九 “
五”
期 间第三 批省级重 点实验室建设计
划 , 由省计 委 、 省科 委 、 省水 利 厅 共 同支持 和 投 资建设 , 2 0 0 2 年1 月
现 代化 与信息化等。
实 验 室 建 有 国 内领 先 的三 维 波 浪模 拟 设 备 和 配 套 的波 浪 港 池 , 填
补 了长江 以南地 区 的空 白 ; 拥有 国 际 先进 水 平 的三 维声 学多普勒流速
仪 (A D V )等 仪 器 设 备 具 , 备 了 进 行 包 括 波 浪 试 验 在 内 的 有 关 水 动 力 学 应
人 员从本 院择优聘用 , 流动研 究 人员包括聘请 的客座研 究人员 , 来实
验室进 行试验研 究的人员和研 究生等 , 具 有较强 的研 究能力。
广 东省水动力学应 用研 究重 点 实验室在省科技厅2 0 0 6 年的考核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
2019~2020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一、宗旨和目标
为加强海洋资源以及近岸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内外高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发布2019~2020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资助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参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此次开放基金拟资助10项左右课题,每项2-3万元。

二、实验室简介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12月获准立项,依托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2013年12月顺利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验收。

重点实验室整合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科学系、工学院等有关力量,瞄准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建设需求,在海洋资源和近海海洋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并形成了以生物成藏机理和生物净化环境研究为主线、四个研究方向有机结合的鲜明特色:(1)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方向;(2)海洋矿产资源形成机制和勘探技术方向;(3)河流物质输入与海洋环境生态效应方向;(4)河口海岸过程与工程方向。

三、开放基金的资助范围
重点实验室根据广东省海洋经济建设需求,以及国内外在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情况,将2019~2020年度开放基金着重资助的课题范畴定为以下几个专题,同时每个专题各给出几个研究方向,申请者可在所列方向内自由选题:
专题一: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1-1 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物资源研究
1-2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
1-3 海洋渔业资源利用
专题二:海洋矿产资源
2-1 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查技术和成藏机制
2-2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技术和成藏机制
2-3 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机制和开发技术
2-4 海底铁锰结核和富钴结壳的成因和开发技术
2-5 深海沉积物稀土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研究
专题三:近岸海洋科学与工程
3-1 长时间尺度河口-近岸环境演变的模拟理论和预测模型和应用
3-2 河床采砂的演变效应及其对涉海工程的影响
3-3 咸水入侵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探讨
3-4 近岸工程和环境
专题四: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及修复技术
4-1 近海海域污染对海域环境的生态毒理效应
4-2 近海海域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4-3 海水环境及海洋生物中污染物新的分析技术
4-4 海岸带污染调查与海岸带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4-5 海洋生物食物链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传递的同位素追踪技术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四、开放基金的申请办法与审批程序
1. 具备博士学位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凡研究方向和内容符合开放基金申请指南的均可提出申请。

申请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且第一申请人必须为非本实验室固定人员。

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
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研究成员中至少有一名为重点实验室的固定人员,便于与实验室间的交流合作。

2.申请者须在2018年12月15 日前填写开放基金申请书一式3份,经所在单位加盖公章后寄回重点实验室。

电子版本发送至liuy476@,盖章页在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后扫描附上。

3. 申请的项目由实验室各研究方向负责人或学术带头人负责初审,经初审合格的项目提交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

学术委员会根据客观公正、择优资助的原则,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资助项目。

初审过程中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建议不予资助:
(1) 申请手续不完备,或研究内容不符合资助范围;
(2) 明显缺乏立论根据,或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明显不清,无法进行评审;
(3) 不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或缺乏基本的研究条件;
(4) 申请经费过多,基金无力支持,或已从其它部门获得充足的经费;
(5) 已获得过资助的申请者原则上不再继续资助。

4. 经学术委员会评审后,确定受资助的项目,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12月下旬签发评审结果。

五、开放基金管理办法
1. 开放基金项目的研究年限一般为两年(起始时间为2019年1月1日)。

项目如无法按期完成或要求更改计划,须提前提出书面报告,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

但是研究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

2. 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每年应按计划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指派专门人员对项目进行管理。

3. 研究计划实施中,鼓励项目组对研究工作进行创新。

涉及降低预定目标、减少研究内容、中止计划实施、提前结题或延长年限等变动,项目负责人须提出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审批,由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

4. 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可在原单位完成项目研究,经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备案;如调入单位具备条件,也可将项目转到调入单位继续研究,经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审批。

项目负责人—般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离开研究岗位半年以上,所在单位应安排合适代理人,并报实验室备案;离岗一年以上的按中止计划实施办理。

5. 软件开发应按一定格式模块化,以便能够在本实验室环境下使用。

6. 实验室每年度对基金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项目负责人应于每年度结束时提交《基金资助项目年度进展报告》。

不在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的项目负责人,每年度末需到本实验室作报告,交流研究进展。

对不报送《进展报告》,或工作无进展,或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缓拨下期经费。

逾期不纠正、不补报的,中止资助。

7. 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向实验室报送《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结题书》,学术论文复印件及有关的软硬件原始资料。

8. 项目经费开支范围
8-1 开放基金资助经费开支包括实验材料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文献出版费等;
8-2 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人员在重点实验室使用大型仪器的收费标准
参照重点实验室成员。

9. 项目经费管理
9-1 开放基金资助经费由本实验室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9-2 项目经费按年度分配。

首年度分配50%,中期评审后视完成情况分配剩余的50%;
9-3 各项报销费用由项目负责人签字生效,本实验室有权对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审核,经费报销须在中山大学东校区交由本实验室财务执行,外拨经费除外;
9-4 第一年度未使用的经费可以结转到下一年度使用,但不得挪作他用,一经发现,中止资助;项目结题后未使用的经费实验室原则上将收回;
9-5 对项目按中止资助处理的经费,将根据情况全部或部分收回,用于资助其它项目。

10. 项目成果管理及评价
10-1 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均须署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名称和重点实验室名称(中文: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英文: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Coastal Engineering),成果中并应标注有“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及项目编号,英文标注“Funded by the Research Fund Program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Coastal Engineering”。

未署重点实验室名称及未标注的,验收时不计入成果;
10-2 受资助项目结题后,实验室将对优秀研究成果提请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议或技术鉴定,颁发“优秀成果证书”,并给予一定额度的持续资助;
10-3 受资助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包括资料、研究报告、相应软件等)归研究者及本实验室所有。

六、联系方式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中山大学东校区工学院楼B栋204室510006
联系人:刘莹
Tel: 86-020-********
Fax: 86-020-********
E-mail: liuy4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