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收藏的要诀

合集下载

老钱币回收收藏知识

老钱币回收收藏知识

老钱币回收收藏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老钱币面世。

这些钱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有收藏价值。

因此,老钱币收藏成为了许多人喜欢的一项爱好。

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回收和收藏老钱币。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老钱币回收收藏的知识。

首先,回收老钱币需要注意真伪问题。

有些商家会出售假币,因此购买时需要慎重。

如果你对钱币的真伪不确定,最好找专业人士鉴定。

此外,回收老钱币时需要注意清洗问题。

使用药水等化学物品清洗钱币会导致钱币表面受损,因此最好使用清水轻轻擦拭。

其次,收藏老钱币需要了解其历史和背后的故事。

每一枚钱币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意义,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珍藏钱币。

此外,收藏老钱币需要注意保存问题。

钱币应放置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避免与空气、光线、潮湿等有害物质接触。

最后,收藏老钱币不仅是一种爱好,也可以成为一种投资。

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被虚假炒作所迷惑,要理性投资并谨慎购买。

总之,收藏老钱币是一项有趣的爱好,但需要注意保护和鉴定问题。

希望以上知识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回收和收藏老钱币。

- 1 -。

古钱币知识杂烩_六招教你收藏古钱币[1]

古钱币知识杂烩_六招教你收藏古钱币[1]

古钱币知识杂烩六招教你收藏古钱币首先看钱币形制。

战国时期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楚国的蚁币等,年代久远的异形币比圆形钱稀少,因而价格昂贵。

其次看铸币年代。

一般来说,年代越久的钱币价值越高。

但也有例外,如汉五铢出土数量多、价格低廉。

当然,因造型、图案等不同,汉代五铢钱贵的也上千元。

第三看铸币政权。

短期王朝或农民起义的铸币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第四看铸造材料。

铸造古币主要用黄铜,还有用金、银、白铜等材料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

形状较大、钱体较厚的当数皇家喜用钱,这种钱币铸量少而且质量佳。

第五看文化价值。

一些铸币因文化艺术价值而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货洋”、“布泉”、“大布黄千”的钱文。

北宋仁宗时期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宋通宝”,可说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现已成收藏珍品。

第六看钱币背文。

古钱的考证和鉴别主要以背文来区分铸造年代和地址,品评其稀珍。

一般来说,钱币背有月纹、星纹、祥云纹等特殊记号的,要比背部光面的钱币有收藏价值。

清朝"年号"钱币赝品少从锈斑字体辨钱币真伪本月初,中国嘉德拍卖行的钱币藏品专场拍卖中,一套10枚清朝皇帝“年号”铜制钱币以6800元的高价成交;由于“年号”钱币真品比例大,投资起点较低,成为了近半年收藏市场新宠,部分珍品短期内升值几倍。

清朝“年号”钱币赝品少据广州钱币协会的李为先生介绍,“年号”钱币真品之所以身价倍增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以皇帝“年号”为铸造主题的钱币均为当时的国家铸币厂铸造,在货币领域具有最高权威性,集中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风貌。

再者,如今的古董市场上赝品林立,相比较而言,市场对“年号”钱币的研究与了解比较广泛,鉴别相对容易,造假自然少多了。

而清朝“年号”钱币距离当代最近,赝品的可能性也就最小。

最后,常规“年号”钱币的投资起点比较低。

在今期收藏爱好者数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相对低价的产品自然首先水涨船高起来。

据统计,近半年内,“年号”钱币的单品大约升值30%;而成套的“年号”钱币则升值超过45%,其中,清朝、宋朝的成套“年号”钱币较之去年,升值都有翻倍,唐朝的“年号”钱币则身价上涨了2~3倍。

古人藏钱口诀

古人藏钱口诀

《古人藏钱口诀》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古人藏钱的有趣事儿。

你们知道吗,古人也有藏钱的口诀呢。

比如说“深挖洞,广积粮”,这可不是说真的种粮食,而是把钱藏得深深的,不让别人发现。

有个古人把钱藏在地窖里,还做了个假的盖子,就像给宝藏穿上了隐身衣。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有个小朋友听了这个,想象着古人在地窖里偷偷藏钱的样子,觉得可好玩啦。

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更多?
《古人藏钱口诀》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古人藏钱。

还有个口诀是“瓶中藏,罐中放”。

古人会把钱放在瓶子或者罐子里,然后藏在角落里。

比如说,有个古人把钱放在一个旧花瓶里,外面还涂了一层灰,谁也想不到里面有钱。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模仿古人,把自己的零花钱藏在一个小盒子里,还以为别人找不到呢。

小朋友们,你们会不会也想藏自己的零花钱?
《古人藏钱口诀》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来讲讲古人藏钱。

“床底藏,梁上挂”也是古人藏钱的办法。

有的人把钱藏在床底下,有的人把钱装在小袋子里挂在房梁上。

比如说,有个古人把钱藏在床底的暗格里,每次取钱都要趴在地上找半天。

给你们讲哦,有个小朋友听了这些故事,说以后也要想个特别的地方藏自己的宝贝。

小朋友们,古人藏钱是不是很有趣呀?。

古钱币收藏基础知识二

古钱币收藏基础知识二

古钱币收藏基础知识二古钱币收藏基础知识二在古钱币收藏的基础知识一中,我们了解了古钱币的认定和鉴别方法,以及收藏古钱币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继续深入了解古钱币收藏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有关古钱币市场和收藏的相关知识。

1.古钱币市场情况对于古钱币市场的情况,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市场供需的情况。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市场供应的古钱币数量有限,而收藏者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导致市场上古钱币价格不断攀升。

相比于其他艺术品市场,古钱币收藏市场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稳健的市场。

古钱币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古钱币,这些钱币的出现会对正版古钱的鉴定和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收藏古钱币时,一定要慎重选择卖家,并且尽量多花时间学习和研究古钱币的鉴别方法。

2.收藏古钱币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收藏古钱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研究和了解古钱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鉴定收藏品的价值和稀有程度。

(2)了解古钱币的材质、纹饰、字体、文字、钱型、背景等各方面的特点。

只有清楚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在鉴定收藏品时发挥最大的作用。

(3)购买古钱币时,我们需要通过相对权威的渠道进行。

(4)在保存古钱币时,要注意保持其完整性、原始性和稳定性。

避免因罕见收藏而加工和磨砂钱币。

(5)合理地管理古钱币,对于一些十分珍贵和罕见的钱币,定期会在相关拍卖会上进行,但其他钱币则需要合理管理和控制数量。

3.古钱币收藏的重要价值古钱币的收藏价值在于以下几点:(1)历史价值。

古钱币是一种历史文物,通过古钱币了解历史,了解一个时代的货币文化。

(2)文化价值。

古钱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艺术价值。

古代钱币不仅具有文化价值,同时也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精致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让它们成为了一种艺术品。

4.收藏古钱币的缘由收藏古钱币的缘由是个人爱好、文物保护、资产保值等多方面的原因。

古钱币的保存方法是什么

古钱币的保存方法是什么

古钱币的保存方法是什么
古钱币是一种珍贵的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
保护和保存古钱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
的古钱币保存方法:
1.温湿度控制:古钱币的保存环境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应该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控制在50-60%
左右。

过高的温度和湿度会导致古钱币生锈、腐蚀和劣化。

2.光线控制:古钱币容易因曝光于过强的光线中而褪色和退化。

因此,要尽量避免将古钱币暴露在直接阳光下,最好放置在遮光、不直射光线的
展示柜或保险柜中。

3.清洁:保持古钱币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但清洁过程必须小心谨慎。

使用柔软的刷子或绒布轻轻擦拭古钱币表面的灰尘和污垢,注意不要使用
任何化学品或清洁剂。

如果古钱币表面有硬垢或沉积物,应尽量避免自行
清理,最好请专业人士进行。

4.防氧化处理:许多古钱币容易生锈和氧化,所以要采取措施防止氧化。

可以将古钱币放入封闭的盒子或袋子中,并加入一些干燥剂,如二氧
化硅,吸湿性强的纸或合适的防霉防潮剂,以吸湿、干燥和保持相对稳定
的环境。

5.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古钱币的状态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可能的问题。

检查时要注意古钱币表面是否有破损、裂纹、生锈或变色等
现象,以及有无昆虫、霉菌等的侵蚀。

如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
施进行修复和处理。

7.防盗和防火:古钱币是极具价值的财产,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其安全。

可以选择购买具有防盗和防火功能的保险柜,并定期检查保险柜的安全性
和密封性。

古钱币知识讲解

古钱币知识讲解

古钱币知识讲解古钱币知识讲解一、什么是古钱币古钱币,顾名思义,是古代货币的简称。

它指的是在古代时期,由政府发行、用于贸易和支付的金属货币或纸币。

这些古钱币见证了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历史变迁,同时也为现代人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线索。

二、古钱币的种类.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是古代最主要的货币形式,包括金、银、铜、铁等。

其中,铜钱是最常见的金属货币,如中国的“铜钱”、“铁钱”等。

.纸币:纸币是在宋代以后逐渐普及的一种货币形式,如中国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贝币:贝币是一种以天然海贝为材料的货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

.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以实际物品作为货币,如牛、羊、布帛等。

三、古钱币的特点.文化价值:古钱币作为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每一种古钱币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历史价值:古钱币是历史的见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通过研究古钱币,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政府的货币政策、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生活等。

.艺术价值:古钱币在设计、铸造和图案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些古钱币甚至是工艺精湛的艺术品,如唐代的“开元通宝”等。

.经济价值:古钱币在收藏市场和文物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一些稀有、珍贵的古钱币往往价格不菲,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

四、古钱币的收藏与鉴定.收藏要点:收藏古钱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有价值的品种;二是要注重品相和完整性;三是要了解和研究相关背景和历史;四是要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腐蚀和损坏。

.鉴定方法:鉴定古钱币的真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观察铸造工艺和形制;二是检查文字和图案的特征;三是了解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四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检测和分析。

.常见仿制品:在古钱币市场上,存在一些常见的仿制品和伪造品。

例如,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现代金属工艺仿制古代金属货币,或者利用化学、物理手段伪造古钱币的铭文和图案等。

古钱币基础知识(附图文详解)

古钱币基础知识(附图文详解)

古钱币基础知识(附图文详解)古钱币又称之为泉、布、帛,孔方兄等。

现在已成为新的收藏投资热点,不少古钱币在拍卖会上表现突出。

收藏和鉴赏古钱币需掌握包括货币史、钱币学、考古学、金石学及文物、古汉语等诸多知。

以下介绍一些基本知识。

古钱币形状古钱币结构图(以主流的方孔圆钱为例)面:指钱币的正面。

背:指钱币的背面。

背文:指钱币背面的文字、图案、符号的总称,又称幕文。

钱肉:又称钱身地张。

指钱体除去边廓和文字所剩下的空余部分。

此部分厚实的叫“厚肉”,轻薄者谓“薄肉”。

穿:指钱币的孔,也称好。

方的叫方穿(方孔),圆的叫圆穿(圆孔)。

广穿:指钱孔较大者。

狭穿:指钱孔较小者。

外郭:指钱身外周突出的部分,又称外缘、外轮、肉郭、边郭。

内郭:指钱孔四周突出的部分,又称好郭。

广郭:指内郭较宽者。

狭郭:指内郭较狭者。

重郭(重好):指二重内郭。

宽缘:外郭较宽,又称宽轮、宽边。

狭缘:外郭较狭,又称狭轮、狭边、细缘。

两种特殊的钱币解释(经常被藏友弄反,值得一提)合背钱:钱的两面都是面文,仿佛两枚钱的背面贴合在一起,故称“合背钱” 。

合面钱:钱的两面都是背文,仿佛两枚钱的正面贴合在一起,故称“合面钱”。

古钱币文字历代古钱文字种类繁多,笔者列举几种书法精湛,有代表意义的介绍。

1、玉筯篆小篆的一种。

2、九叠篆篆书之一种。

3、瘦金体宋徽宗赵佶独创的一种书体,自称“瘦金书”。

以楷书为本,笔画俊逸挺拨,挥洒自如,不拘一格,刚健有力,故有“铁划银钩”之称。

徽宗亲书之“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均为瘦金体钱文之杰出代表。

金“大定通宝”等亦仿瘦金体风格。

古钱币的几种性质1、雕母手工雕刻的母钱,亦称“祖钱”。

六朝后造钱不再使用大型整体铜、石钱范浇铸,而改用母钱翻砂造型浇制。

最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

传世可见历代铜质雕母多种。

形体稍大,铜质精良,雕工细腻,边廓峻深,文字纤劲,有刀刻斧劈之感。

是为古钱中至珍之品。

2、铸母一般通称“母钱”。

钱币收藏方法和讲解

钱币收藏方法和讲解

钱币收藏方法和讲解
钱币收藏是一种既有趣又有价值的爱好,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不知道如何开始。

以下是一些钱币收藏方法和讲解,希望对新手有所帮助。

1. 了解钱币的历史和背景。

钱币不仅仅是一种货币,它们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在收藏钱币之前,了解钱币的历史和背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价值和意义。

2. 寻找可靠的来源。

当你决定开始收藏钱币时,寻找可靠的来源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可靠的来源包括拍卖行、钱币交易商和钱币协会等。

3. 注意钱币的品相和保存状态。

钱币的品相和保存状态对它们的价值影响很大。

因此,你需要学会如何评估钱币的品相和保存状态,以确保你购买的钱币是高品质的。

4. 理解钱币的价值。

了解钱币的价值可以帮助你做出明智的决策。

钱币的价值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年代、品相、稀缺性和历史性等。

5. 学会展示和存储钱币。

当你开始收藏钱币时,展示和存储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你需要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和保存方法,以确保你的钱币在良好的条件下得到保护并展示出来。

希望以上钱币收藏方法和讲解能对你有所帮助,并能让你更好地享受这项有趣的爱好。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钱币收藏的要诀汉代的货币制度是以铜钱为下币,以黄金为上币的。

据史料记载,在西汉时期黄金作为流通和支付手段盛行于上流社会,因此流通中的黄金数量巨大,据《汉书》记载,西汉仅皇帝赐金就多达90万斤,合现在225吨。

但是到了东汉以后,社会上流通的黄金数量却骤然减少。

也就是说,大量的黄金在短短的时期内突然退出流通,神秘消失了。

这个未解之谜一直困惑着后来的人们,也引出了关于这些黄金的去向的种种猜测。

有的认为汉代的对外贸易有逆差,许多黄金作为支付手段流到了境外;有的说是王莽篡权后曾将国库的大量黄金吞为己有,新政垮台时又将黄金秘藏,不知去向;有的解释说是汉代盛行厚葬,大量黄金渐渐都随葬入土;还有的说是由于西汉末年的政局动荡,战乱不息,富户豪门为备不测,将黄金财宝囤于地下,而后曲终人亡,藏宝失传。

仔细分析这些解释可以发现,除了第一个解释外,其余三个解释都认为黄金被埋入了地下。

据此,有人甚至进一步提出,这种神秘消失的黄金主要埋藏在河南的洛阳和南阳一带,因为洛阳和南阳均是当时的大城市,富户豪门的云集之地。

不过,以上所说毕竟只是推测,迄今为止还没有听到过关于出土汉代大量黄金的报道,所以,这些推测是否属实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又是世界上使用过最多种货币形制的国家。

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金属货币的形制上讲,我国的古钱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也即从原始社会到商周的贝币时期,春秋战国的刀布币时期,从秦代到清代的方孔圆钱时期和清末民国的机制无孔圆币时期。

贝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式,也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货币。

从我国已出土的情况看,贝币(指海里的齿贝,也叫货贝)在原始社会已经出现,在夏商代已普遍使用了,安阳殷墟的妇好墓就出土了6000多枚货贝。

商代中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扩大,原有的货贝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便出现了陶贝、石贝,骨贝、玉贝、铅贝、铜贝等人工仿贝。

铜贝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金属币,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

春秋时期铜贝铸币的流通量越来越大,其制做也更加精美,而且还出现了贴金、包金铜贝。

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工艺水平较高的纯金银的仿贝铸币。

刀布币历史始于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变革时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对流通货币的大量的需求,而金属铸造技术也日渐成熟,为大量铸造金属货币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这一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

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

这一时期的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分为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

布币是以农具铲为型的铜质货币,也叫铲币,从出土情况看主要流通在周王朝都城及晋、郑、宋、赵等太行山西麓地区。

布币按照形状又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种。

空首布是完全按照农具铲的形状制做,平肩平底,柄部还有安装本把的圆洞,最初的空首布大小与农具相同,后来逐渐缩小。

平首布是对平首布形状的进一步货币化改造,首部扁平,种类很多,肩和足均有平、尖、圆三种形状,有的首部带圆孔,或首足部带三孔。

刀币是由商周时期的工具青铜削演变而来的,所以刀币的柄端均有环,柄上有裂沟,形状上有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弧背刀等,主要流通在东方的齐、燕等地,后来又发展到赵、中山等国与布币并存。

圜钱是按照王壁环的形状制做的外为圆形中间有圆孔的铜钱,主要铸行于魏、秦等地。

战国后期,秦、齐、燕等国又铸行了圆形方孔的圆钱,并第一次以金属的重量作为钱的单位。

蚁鼻钱是由贝币形状演化而来的铜币,其背面扁平,正面突起,上面铸有阴文,观之鬼头鬼脸,故称鬼脸钱,主要铸行于楚国。

除了铜币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少量的银布和金版等金银货币,但流通范围都很小。

这一时期货币的另一个特点是币文极其混乱。

虽然各种货币身上大都铸有文字,但由于各国的文字不统一,更由于这一时期长达500多年,列国间兴亡成败,战事纷纷,货币政策也极不稳定,因此即使在同一国铸造的同类货币身上,币文的文字以及书写的位置、内容和字数也均不统一,这些混乱造成了后人在货币的年代鉴定上的极大麻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春秋战国以来各地极其混乱的币制也第一次得到了统一。

秦代的货币以黄金为上币,以秦国早就使用的铜铸方孔圆钱为下币,铜钱重半两,上铸篆文“半两”二字,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秦半两”铜币。

自秦代开始,中国的货币进入了一个既统一又规范的新纪元,象征天圆地方,被墨客文人称之为“孔方兄”的方孔圆钱作为货币的基本形式被历史统治者固定下来,一直沿用到本世纪初,使用时间长达2000多年,也深刻影响了周边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

汉代最有名的铜钱是“五铢钱”,它跟“秦半两”的形状差不多,但钱的正背面均加上了内外廓,使钱文得以保护,重量只有五铢,正面方孔左右是篆文的“五铢”两字,因而得名。

从出土的情况看,五铢钱不仅有铜五铢,还有银五铢和金五铢,金五铢钱解放后仅出土二枚,是古钱币中的无价之宝。

汉代的“五殊钱”由于铸造精美,标准实用,很受百姓欢迎,所以一直用到了唐初,历经7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行用最久的货币种类。

汉代除了五铢钱外,王莽新政时还进行过四次货币改革,前后铸行了从“一刀平五千”到“小泉直一”的大小几十种货币。

王莽的货币改革虽是场闹剧,屡改屡败,但却给世人留下了一批铸工精美、文字秀雅的古钱币精品,为钱币收藏者所者睐。

从三国到隋,虽然也铸行过更大面值的钱币,但都以五铢钱为基本货币。

唐代废止五铢钱,行用“开元通宝”钱,这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件划时代大事,它标志着以重量记名的货币制的结束和通宝钱制的开始。

通宝钱的独特之处不在形制而在钱文上,“开元通宝”中的“开元”昭示着新纪元的开始,“通宝”表示通行宝货。

自此以后,方孔圆钱的钱文就改成了由两字的年号或国号加“通宝”(后还有“元宝”或“重宝”等)共四字组成。

这种钱文模式成为后来历朝历代钱币铸造的标准,从唐至民国一直使用了1300年。

开元通金钱除了在形状、尺寸上有严格规定外,在重量、成色和字体上也都有统一的标准,重量上规定每个铜钱重十分之一两,十进位的一两十钱制从此开始实施,原来的计量单位“铢”废止;成色上规定铜含量83.32%,从而保证了钱币的自身价值;字体上舍弃小篆,改用隶书和楷书。

这些都为通宝钱的长久流通提供了保证。

自宋至清的近千年间,虽也出现过纸币、银锭等其他货币形式,但总的说均以通宝钱为基本货币。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跨行钱币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时期。

宋代实行铜铁钱币并行制度,在宋代的50多个年号中几乎每个年号都铸有年号钱,钱名除元宝、通宝外还有几十种,再加上币值大小,官铸私铸等,估计版本有上千种。

在铸币的数量上仅元丰年间就铸铜钱502万贯,铁钱113万贯,可见数量之巨大。

辽、西夏、金时期的货币制度与宋代基本相同,大都是按年号铸行铜币和铁币。

元代实行以纸币为主的货币制度,但也按年号发行了少量的铜钱。

明代前期以纸币流通为主,但中期以后废止纸币,改为以银两为主,以铜币为辅的货币制度,改称铜币为“制钱”,钱名也因避讳朱元璋的“元”字而不再称“元宝”,只叫“通宝”。

明代是继宋代之后又一个大量发生铜币的朝代。

虽然铜币作为辅币,发行量不如宋代,但版本之多也是成百上千。

清代前期的货币政策基本上也是以银为主,铜币为辅,由于清朝所辖疆土广袤,铸局数量多,所铸行的制钱不管是数量之巨还是版本之杂均为历史之最。

例如咸丰一朝有铸局28个,所铸之钱按材料分为金、银、铜、铁、铅五类,按钱名分通宝、重宝、元宝三样,按面值大小从小平、折四、折五,一直到当五百、当千共15种,所以仅咸丰一朝就有版本上千。

其币制之混乱可见一斑。

清代制钱在文字上有一定的规律,如平钱称“通宝”,背面用满文纪局,折四到当五十称“重宝”,当百至当千称“元宝”,均是背穿左右满文纪局,上下汉文纪值。

清代还发行了许多大钱,其中用于流通的最大钱币直径有7公分,重199克,是方孔圆钱之最。

从元到清除了朝廷铸行钱币外,许多农民义军如徐寿辉、李自成、太平天国,各地藩镇如吴三桂等也均发行了数量不等的钱币,其中以太平天国发行种类最多。

中国发行的最后几种方孔圆钱是民国初年云南、四川铸行的“民国通宝”,福建铸行的“福建通宝”等,但发行量都不甚大。

历史发展到清末,使用机器制造的圆形无孔的铜元进入钱币行列,进而取代制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从方孔圆钱到铜元,是我国铸币工艺的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我国的铸币形制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清代铜元有两大类,一是“光绪元宝”,一是“大清铜币”。

光绪元宝最早铸行于1900年,由于新颖美观而很受欢迎,导致各省钱局一拥而上,群起仿效,因此流行的版本非常多,图案各一。

大清铜币是为统一各省的杂乱版本而专门铸造的标准样板,所以形式变化少,常见的只有水龙和旱龙两大类。

在清末流通的铜元中,数量最多的是当十的铜元,占总数的97%,其他面额的铜元均很少。

民国早年各省均造铜元,版式极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双旗嘉禾铜元以及属于纪念性质的各类铜元,流通量最大的也是十文铜元,面值最大的是河南所铸的五百文铜元。

比铜元的铸行稍早一点的时候,我国还正式发行了银元。

实际上,早在鸦片战争前后,由于外国的银元流入我国,且与我国的银两形成极不平等的兑换价,加剧了白银的外流,清朝政府就开始设法制造银元了。

我国最早制造的银元是1792年在西藏开铸的“乾隆宝藏”,后台湾发行了“寿星银饼”,但数量少,流通也不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