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五步拳分解动作名称
太极(八法五步)动作分解教案

太极(八法五步)动作名称及分步教学德姣太极拳馆张德姣编写简介与学练要点:太极(八法五步)是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普及太极拳,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着科学化、规范化、简易化的原则,从各流派太极拳中共性的、最为核心的“八法五步”技术入手,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以及进、退、顾、盼、定五步,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整理,从而形成的一套具有文化性、健身性和简易性的太极拳普及套路。
它动作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涵丰富,易学易练,是继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之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推出的又一套更加简化的、较为理想的太极拳入门套路。
学习重点:了解太极拳三节三合的用意;理解太极拳对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的基本要求;掌握太极(八法五步)套路名称的记忆和分动分步学练要点。
学习难点:动作的准确、沉稳、中正以及身体的柔、活、绵、劲力、虚实、精气神的综合表现水平的训练与培养。
预备势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端正;百会穴轻轻上领,下颌微内收;舌抵上颚,胸腹放松,背部轻拔,肩臂松垂;两手垂于大腿外侧,身体上下对拉拔长;上悬下沉,中节舒松,心静体松,气沉丹田;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目视前方。
一段静势01-0901 起势(1)垂手直立,全身放松,百会上领,眼见正前方;(2)屈膝松垮,重心右移,左脚跟提起,呼吸下沉;(3)吸气提膝,左脚开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手微外棚;(4)重心左移,两手松垂,落跨屈膝中定,全身放松,呼吸下沉;(5)吸气领劲,两手前举,掌心向下,与肩同高同宽,眼见右手中指方向;(6)呼气下沉,小指领劲,屈膝松垮下按,至腰胯前方,圆裆扣膝,眼见正前方。
02 左掤势(1)身体右转,两手抱球,松肩坠肘松右跨,眼见右前方,左脚为实,右脚为虚;(2)左转棚手,左掌心朝里,右掌心朝下至右跨旁,眼见正前方,手向前掤,松腰落胯敛臀。
03 右捋势(1)腰微左转两手前摆相合(2)右转腰下捋(3)松腰落胯松右跨,眼见右前方。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步

搠为八法之首,有撑开之意,《杨氏九诀》之“八要”:“搠要撑”,《十八在诀》:“搠在两臂”,《十三行功诀》 :“搠手两臂要圆撑”,讲得都很清楚明确。搠的对应窍位为会阴穴,属肾经。太极拳走架子及推手与技击,无时无 刻不可离开此劲。搠劲产生于气劲,使周身气满而圆活顺畅,则如同充气之橡皮轮,既有防御之能,亦有反动力之 弹性在,则攻防两宜,粘走相随,运、接、蓄、发都能顺遂如意。搠犹如一道防线,进可攻,攻中有守,退可防, 而退中有攻,并可借以探听对方之虚实,借以化人发人。搠劲之用,非用手臂,须用腰腿劲,加以意气,方能奏效。 搠之用有单臂搠、双臂搠之分;搠之地点,以人之关节或拗处为好。搠之先,可先用弓I劲往后向下微诱,使其劲出 而显出焦点,再借其劲而搠发,则成功无疑。发搠劲,眼睛亦须专注,否则不能克敌。
不离阴阳,因此“头顶太极,身怀八卦,脚踩五行”的概括与说明,是合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
需要说明的有二点,一是太极图与地图方位相反,地图是上北下南、右东、左西,而太极图是上南、下北、右 西、左东。二是太极拳的技法千变万化,不可能用五种简单的生克关系来概括,只要时刻不忘阴阳变化的理论就行 ,然而五行步法却不可不知。
8、靠劲
靠,是肩、背等部位在任何角度下向对方所发出的劲,一般以肩为主。人身的对应窍位是玉枕穴,属胆经。靠 多用
于比肘离人更近的时候,其势又比肘更猛。如善用靠,则身矮力小之人,可胜身高力大之人。靠为击人之第三 道防线。靠多用于己肘被闭而不能发劲之时。用靠,必须顶悬身正,肩与胯合,用腰腿劲加上意气靠击之。用靠劲 ,先要化得合法,靠时要快,劲要整,目标要明确。靠之种类较多,在上为肩靠,在下为膝靠,迎面为腹靠,转身 则为背折靠,皆以腰胯为发动之轴心。如以肩靠人,须顺步插入其裆内,斜而向下靠,不可平行而出,否则难奏效 。另外,还要注意防护己之面部及臂部,必须以另一手置于用靠之手臂肘弯处,则上可护面,下可防撅用靠之手臂 ,比较安全。拳式中有提手上势转白鹤亮翅时左转上步斜靠、斜飞式之七寸靠、云手之横靠等。
太极八法五步动作分解教与学(下)

太极八法五步动作分解教与学(下)作者:***来源:《少林与太极》2021年第02期第二段活步动作十八、进步左右掤势(一)进步左掤式(1)身体右转,左脚右收虚点地面,两臂环抱成右抱球,右手与肩平,左手同腹高,目视右前(图29)。
(2)左脚提起向前迈步,脚跟着地,脚尖勾起,左虚右实,上体不变,目视右前(图30)。
(3)左脚踏实,脚尖向前,左膝前弓,右脚后蹬,两手分掌,左臂前掤,拇指向上,右掌下按,目视前方(图31)。
(二)进步右掤式(1)身体左转,右脚上步左收虚点地面,两臂环抱成左抱球,左手与肩平右手同腹高,目视右前(图32)。
(2)右脚提起向前迈步,脚跟着地,脚尖勾起,右虚左实,上体不变,目视左前(图33)。
(3)右脚踏实,脚尖向前,右膝前弓,左脚后蹬,两手分掌,左臂前掤,拇指向上,左掌下按,目视前方(图34)。
提示:1.活步动作,上肢动作与定式动作相同,下肢为太极基本步法。
2.上步前注意重心转换,先脚外撇,再踏实移重心。
3.上步时,抬脚高不过踝,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
4.前腿弓、后腿蹬的过程中注意圆裆撑胯,弓步掤时后脚前脚掌碾地,脚尖向前。
十九、退步左右捋势(一)退步左捋势(1)身体右转,两臂前送,目视右前(图35)。
(2)两手翻掌,掌心相对,重心后移,两掌变拳,左腿支撑,右脚勾起,转腰下捋,手至腹前(图36)。
(二)退步右捋势(1)身体右转,两臂前送,两掌相对,右脚落地(图37)。
(2)重心右移,右腿支撐,转腰,两掌变拳,捋手至腹前(图38)。
提示:1.退步时前脚掌先着地,随着重心后移过渡到全脚落地。
2.双手下捋与转腰移重心及呼气同时完成。
二十、左移步左挤势(1)右腿支撑,左脚侧行,脚掌着地,两臂右摆,高与肩平(图39)。
(2)右脚并步屈膝,震脚转身左挤,目视左前(图40)。
提示:1.左脚左侧上步,前脚掌先着地,点起点落,两臂右侧平摆,目视右前方。
2.右脚向左脚靠拢,并步、振脚、转体、摆头、左挤势同时完成。
“八法五步”太极拳动图全解,特别适合阳康后练习!

“八法五步”太极拳动图全解,特别适合阳康后练习!国家体育总局'八法五步'视频教学“八法五步”太极拳将常见太极拳招式进行上下肢拆分,“八法”为八种太极拳上肢动作,“五步”为五个方向的下肢动作,化繁为简,有利于初学者及阳康后恢复练习。
视频学不会?看动图全解▼准备:开步,与肩同宽起势:两手平举,屈膝下按左掤势右捋势左挤势双按势:右转,抱球,左转,转正,前掤。
左转,翻掌,捋,向左转,转正,搭腕,挤,微微向右转,下按,转正,按。
右採势左挒势左肘势右靠势:握拳,左手顺採,微微向右转,採,微微向右转,由拳变掌,挒,左手握拳,拳眼向上,拳心向里,肘,由拳变掌,靠。
右掤势左捋势右挤势双按势:向左转,抱球,转正,右手掤,向右转,翻掌,捋,搭腕,挤,微微向左转,按。
左採势右挒势右肘势左靠势:两手握拳,右手顺採,採,由拳变掌,向右转,挒,右手握拳,拳眼向上,拳心向里,肘,由拳变掌,由掌变拳,靠。
进步左右掤势:摆右脚,抱球,收左脚,上左脚,左弓步,前棚。
摆左脚,上右步,右弓步,前掤。
退步左右捋势:微微向左转,捋,撤右脚,向右捋。
左移步左挤势左移步双按势:撤左脚,搭腕,并步,挤,开,出左脚,跟步,推。
右移步右挤势右移步双按势:碾右脚,扣左脚,搭腕,撤右脚,开,合,出右脚,跟左脚,推。
退步左右採势:碾左脚,扣右脚,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撤左脚,左手顺採,撤右脚,右手顺採。
进步左右挒势:活步,左挒,上右步,右挒。
右移步右肘势右移步右靠势:跟左脚,右手握拳,出右脚,扣右脚,立足,震脚,出右脚,靠。
左移步左肘势左移步左靠势:摆,扣右脚,摆左脚,左手收腰间,扣左脚,并步,跟,出左脚,靠。
中定左右独立势:扣左脚,右手收于右胯,提左膝,落下,提右膝,落下。
十字手收势:两手搭腕,分掌。
起身,按掌。
收势。
五步拳动作名称

名称预备式/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收式五步拳动作解说1、预备式:两脚并拢,双手握拳抱于腰间,拳面与小腹在同一个平面,双肘后顶,向左摆头,目视左前方。
2、左弓步搂手冲拳:2——1,弓步搂打之马步搂手:(过渡动作)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向左搂出,掌指朝上,虎口撑开。
目视左方。
2——2,弓步搂打之弓步冲拳:左掌变拳收回腰间,拳心朝上。
马步向左拧腰转胯成左弓步,右拳同时内旋击出,拳心向下,力达拳面。
目视前方。
3、弹踢冲拳:右拳外旋收回腰间,拳心向上。
左拳拧旋击出,同时右脚向前弹出,脚面绷平,力达脚尖。
左拳拳心向下。
上身直立。
目视前方。
4、马步架打:右脚前落成马步,左拳变掌向上撩架,右拳向前击出成平拳。
眼看右方。
5、歇步冲拳:5——1,歇步盖打之转身盖掌:向左转身,左脚后撤右脚后方,左掌变拳收回腰间,右拳变掌从上向左下横盖。
目视前方。
5——2,歇步盖打之歇步冲拳:下蹲成右歇步,右掌变拳收回腰间,左拳平拳击出,目视前方。
6、提膝穿掌:左拳变掌下横盖,起身右腿直立,左脚提膝,同时右拳变掌从腰间向右上方穿出,目视右掌。
7、仆步穿掌:左脚向左落步成左仆步,左掌向左下方穿出。
目视左方。
8、虚步挑掌:右脚向前上步成右虚步,左掌顺式向上向后成下勾手(低不过肩,高不过耳端)。
右掌向前向上挑出,掌指向上,右肘微曲。
目视前方。
收式:左脚向右脚并拢,双手变拳收回腰间。
向左摆头,目视左前方。
Welcome To Download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太极八法五步口令

太极八法五步口令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吸引着无数爱好者。
其中,太极八法五步是一套精简而基础的套路,而口令则在练习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太极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八种技法;五步,则是进、退、顾、盼、定这五种步法。
在练习太极八法五步时,清晰准确的口令能够帮助习练者更好地掌握动作的节奏、方向和要领。
首先是掤法。
口令为“掤起双手,前掤撑开”。
习练者双手抬起,微微向前伸展,仿佛在推开前方的阻力,动作要缓慢而有力,保持身体的中正和平衡。
接着是捋法,口令是“捋回手臂,顺劲牵引”。
双手顺势回收,引导对方的力量,如同牵引丝线一般,动作要柔顺自然。
挤法的口令为“前挤发力,短促刚猛”。
双手向前推送,力量瞬间爆发,但要注意保持身体的稳定。
按法的口令是“下按沉劲,稳固扎实”。
双手向下按压,犹如将重物稳稳地压在地上。
采法,口令为“采拿旋转,灵活巧妙”。
通过手法的变化,巧妙地控制对方。
挒法的口令是“挒开分劲,快速敏捷”。
动作迅速,将力量分散出去。
肘法,口令为“肘击发力,近身攻击”。
在近身时运用肘部的力量进行攻击。
靠法的口令是“贴身靠打,整体发力”。
借助身体的整体力量进行靠打。
在步法方面,进步的口令是“前脚迈进,重心前移”。
动作要平稳,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退步的口令是“后脚回撤,重心后移”。
顾法的口令是“转头顾盼,眼观六路”。
头部转动,观察周围的情况。
盼法的口令是“远望前瞻,心有所向”。
目光注视前方,有目标感。
定法的口令是“立身中正,稳如泰山”。
保持身体的稳定和静止。
在实际练习中,口令的节奏要适中,既要给习练者足够的时间完成动作,又要保持一定的连贯性。
比如,在进行一个完整的动作组合时,如“掤捋挤按”,可以口令为“掤起双手,前掤撑开;捋回手臂,顺劲牵引;前挤发力,短促刚猛;下按沉劲,稳固扎实”,每个动作之间有短暂的停顿,让习练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动作的转换和力量的变化。
对于初学者来说,跟随口令练习太极八法五步是非常重要的。
八法五步拳谱及详解

八法五步拳谱及详解八法五步拳谱及详解拳法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在古代的战场上曾经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现代,随着人们对健身热情的不断升温,拳法也成为了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和塑造体型的方式。
其中最受欢迎和广泛传承的是八法五步拳。
这种拳法十分优美,蕴含了多种技巧和动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拳法的八法五步拳谱及详解。
一、拳架拳架是八法五步拳的基础动作,也是后续技能的基础。
其动作简单流畅,具有扩胸、抬头、放松肩膀的锻炼作用。
基本姿势为双腿微分立于肩膀宽度处,双手微张,张开握拳距离与肩同宽。
二、摆三步摆三步是八法五步拳中最简单的步法之一,是进入拳法状态的第一步。
其技巧是第一步轻微后退,随后弯腰和手臂向前伸出。
三、椿掌切椿掌切是除了拳架和步法以外的第一招技巧。
以左腿前进为例,其步法为左脚向前迈一步,双手向前抬,并使力往下掌击空气。
四、云手云手是八法五步拳的一种经典手法,其招式优美、稳重。
云手分两个步骤:先以横着的直线运动沿身体斜向上方移动,双手自然下垂,然后双手沿着曲线下落,打出左掌。
五、穿裆勾穿裆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搏击技巧,是八法五步拳中最具攻击性的一招。
步骤如下:左脚向前踏出来,膝盖弯曲,用前脚的内侧踩向对手的小腿,然后将腰部向左扭转并挥出右拳。
六、摆莲摆莲是八法五步拳中的又一独特的步法技巧。
该技巧的特点在于双臂在身体前方交错,同时转着圆弧轨迹交叉穿过身体。
七、起拳起拳是八法五步拳借助身体旋转和肢体绕线形成的一种攻击手段。
要使起拳动作流畅、简单,需要先将身体偏向左侧,然后再用右臂做旋转动作打出一拳。
八、大椿劈掌大椿劈掌是八法五步拳中最后一种招式,它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攻击技巧。
该技巧步骤如下:身体偏向双脚的一侧,同时拳头从身体右侧上方急速落下,直接砸向对方的头颅或上肢。
总结八法五步拳是一种罕见的,优美的拳法。
学习和练习八法五步拳需要掌握上述八种动作的步骤和技巧。
随着这些东西的熟练掌握,人们可以不断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体型塑造效果。
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

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的基本,便是八法五步。
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
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
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
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
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棚: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
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
“掤”也有化解按劲。
“棚”不代表只有向前,“棚”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棚”劲。
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随波逐流。
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
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
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
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
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
就如水下瀑布一样。
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采: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
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
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挒:有带一点缠劲。
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
牵动时以腰发力。
旋转之劲,先松后紧,迅猛快脆,如飞轮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