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精品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通论: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共25页

古代汉语通论: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共25页

1.2 古今字產生的原因
古今字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上古時期漢字數 量少,漢字的“兼職”現象多,後來爲了 把多種意義加以區別,就另造新字來表示 其中的某一意義。就這一義項而言,先造 字和後起字就是古今字的關係。
例如一個“辟”字就兼有பைடு நூலகம்代的避、闢、僻、嬖、 譬等字的意義: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左傳宣公二年) (後來寫作避。)
又如上古時期“責”也表示“債”的概念, “舍”也表示“捨”的概念,後來新造 “債”“捨(今“捨”又簡化爲“舍”)” 等字,這就是古今字。“債”和“捨”只 是承擔“責”和“舍”眾多職務中的某一 兩個職務, “責”和“舍”的其他職務並 未卸掉。
古今字很多,再如:
a.大太 弟悌 閒間 說悅 孰熟 竟境 隊墜 涂 塗 赴訃 馮憑 賈價 屬囑 厭饜 縣懸 陳陣 (此組今字不見於《說文》,其中“悌、境、 墜、塗、價”屬《說文》新附字)
意符不同:敕勅 嘆歎 咏詠 睹覩 杯盃 暖 煖 瓶缾 絝袴
聲符不同:笋筍 綫線 烟煙 踪蹤 梅楳 猿 猨 确確 褲袴
意符聲符均不同:剩賸 村邨 暖煗 炮礟 俯頫 迹蹟 趟蹚
③變換構件成分的位置或寫法:
構件位置變換:够夠 棋棊 和咊 秋秌 略 畧 峰峯 群羣 胸胷
構件位置變換且改變寫法:慙慚 雜襍 花 芲 裡裏
古漢語通論(六)
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〇 概述
一個字原則上只應有一個形體,但是在漢 字發展過程中,有些字出現了兩種以上的 寫法,這些不同形體的字可以分爲三種類 型:
1.古今字 2.異體字 3.繁簡字
一 古今字
1.1 古今字的概念 所謂古今字,就是指產生時間上有先後的
一組義同形異的字,產生在前的稱爲古字, 產生在後的稱爲今字。

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汉语通论(六)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教学重点: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概念; 古今字形成的来源以及古今字的结构和意义关系; 异体字形体上的差异; 简体字的简化方式以及繁简字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区分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
一、定义
某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所使用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者为古字,后出者为 今字。
《礼记曲礼下》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士则提之。 郑玄注:“绥读曰妥。”
异体字
一、定义 记录同一个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有別,在任何情况下 都可互相替代的一组字。也称或体字、重文、俗字。
六国文字
二、 异体字的形体差异
• 1.造字方法不同 • 岳—嶽 泪—涙 • 2.形符不同



系项
类别
古字与今字
时间方面 历时的
本字与借字 共时的
意义方面 相关 无关
通假字是指在同一时期读音相 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 题,通假字和本字是同时并存 的。
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 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 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划出新 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 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大雅.既醉》 人有见宋玉者,锡车十乘。《庄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论语·述而》
一、定义
古书中具有一定约定俗成性的、借用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 字的现象,就叫“用字通假”。
早晚的“早”写成“蚤” 屈伸的“伸”写成“信” 飞翔的“飞”写成“蜚” 整修的“修”写成“脩”
暖-煖 咏-詠 3.声符不同 • 管—筦 線—綫 • 4.偏旁位置不同 • 秋—秌 峰-峯 • 群—羣 鞍—鞌

古汉语考试资料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2012-2-22)

古汉语考试资料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2012-2-22)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古今字的界定:指古今两个时代先后产生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两种字形,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古字和今字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古今字的关系。

●晋灵公不君,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左传》(避)●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闢)●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僻)●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中庸》(譬)●责——债;舍——捨;反——返●责毕收,欲以何市而反。

《战国策》●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左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古今字意义上的联系*古字表示引申义,今字表示本义。

益——溢;州——洲;止——趾;奉——捧*古字表示假借义,今字表示本义:采——採;队——坠;其——箕;孰——熟;县——悬;然——燃*古字表示本义,今字表示引申义大——太;解——懈;取——娶异体字异体字界定:指形体相异,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异体字。

其中最通行的一个称为正体,其他的称为异体。

●异体的原因:会意与形声字的差异:泪—涙;岩——巖形声字的意符不同:唇——脣;猫——貓;遍——徧;歌——謌;溪——谿●形声字的声符不同:粮——糧;裤—袴;蚓——螾;●偏旁相同,位置不同:峰-峯;鹅;群。

异体字需要注意的问题●意义相近、读音相同的汉字不是异体字。

置-寘(放置、设立、购置——放置)●意义有相同和相异之处者,不宜视为异体字。

雕-彫--凋(雕:鸟名;彫:雕琢、雕饰;凋:凋零)●有条件通用的字不宜视为异体字。

(沽——酤;亡(亡何、亡虑——无)繁简字●繁简字的界定:●指一个字有笔画繁简不同的两种写法。

笔画繁多的称为繁体,笔画简少的称为简体。

繁体字和简体字合称繁简字。

●意义:学习认识繁体字,是阅读、整理古典文献典籍的需要。

●简化字的形体来源:●重新用古字,废弃后起字:从-從;网-網;云-雲;舍-捨;采-採;卷-捲。

●草书楷化:车-車;门-門;为-爲;应-應●局部代替:习-習;夺-奪;务-務;奋-奮。

通论6.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通论6.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1.古今字——形體關係c:
有些古今字之間沒有形體上的聯繫,這類字早
期是假借(通假)字,後來借字取代本字。我 們簡稱為(4)“無關假借”。 例如:亡亡——無。 甲骨卜辭中,亡—“沒有或亡失”,無—“舞蹈 (主要目的是求雨)”。 從西周金文起,“有無”的“無”既用“亡”, 又用“無”。 先秦傳世古籍中,“無”的用例超過“亡”; 以後就基本上用“無”了。
3.州 —洲 《詩經· 周南· 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傳:“水中可居者曰洲。” 《爾雅· 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郝懿行義疏:“《說文》作州。” 《字彙· 水部》:“洲,本作州,後人加水以別州縣之字也。” 《說文· 川部》:“州,水中可居曰州。”桂馥義證引李巡云:“四方皆有水,中 央獨可居。”《漢書· 地理志下》:“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 里。” 4.厭—饜 《左傳· 隱公元年》:“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 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 《說文· 厂部》:“厭,笮也。”段注:“今人字作壓,乃古今字之殊。”顯 然與上文之“厭”義異。 《說文· 甘部》:“猒,飽也。”段注:“淺人多改猒為厭,厭專行而猒廢矣。 猒與厭音同而義異。《雒誥》:‘萬年猒于乃德。’此古字當存者也。按: 飽足則人意倦矣,故引伸為猒倦、猒憎。《釋詁》曰:‘豫,射,厭也。’ 是也。……猒、厭古今字,猒、饜正俗字。” 朱駿聲通訓定聲:“厭……假借為猒。《書· 洛誥》:„萬年厭于乃德。’馬 注:„飫也。’《禮記· 曾子問》:„攝主不厭祭。’注:„厭,厭飫神也。’……《晉 語》:„屬厭而已。’注:‘飽也。’‘民志無厭。’注:‘極從禽獸而無 厭。’釋文:„止也。’《漢書· 王莽傳》:„莽厭眾意而出之。’注:‘滿也。’ 《周勃傳》:‘處尊位以厭之。’按:猶窮極也……《孟子》:‘我學不 厭。’《論衡· 知實》作‘饜’。” 5.身 —娠 《說文· 身部》:“身,躳也,象人之身。”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栔

古代汉语通论: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代汉语通论: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換的字。
2.2 異體字的結構差異
▪ 從異體字形體結構的差異看,有三種情況: ▪ ①造字方法不同,如: ▪ 會意+形聲:泪淚 岩巖 岳嶽 凭憑 淼渺
嵩崧 埜野 艸草 躰體 仙僊 辠罪 磊磥 ▪ 象形或指事+形聲:网網 刅創
▪ ②構件成分不同,這種情況主要見於形聲 字:
3.2 漢字簡化的方法
▪ 把繁體字簡化爲簡體字主要採用了“刪、 改、代、草、古”五種方法:
▪ ①刪:即刪去繁體字的一部份:務务 條条 習习 雖虽 開开
▪ ②改:即把繁體字某些寫法繁雜的部份改 成簡單的:鄧邓 憐怜 騫骞 飢饥 績绩
▪ ③代:即用筆畫少的同音字代替筆畫多的 字:醜丑 後后 穀谷 萬万 繫系
▪ 后—后(君主)後(先後)
▪ 余—余(姓氏,第一人稱代詞)餘(豐足, 剩餘)
▪ 帘—帘(古代酒家的酒幌)簾(窗簾)
▪ 干—干(干戈)乾(乾燥)幹(才幹)檊 (樹檊)
▪ ③繁簡字之間意義相通的歸併關係
▪ 從歷史上的簡體字中選取筆畫少的字去歸 併意義上有一定聯繫的古今字、異體字:
▪ 舍捨:在舍棄義上相通,房舍義不作 “捨”;
▪ ①古字記錄本義,今字記錄引申義。如 “取—娶”,《說文》:“取,捕取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大獸公之,小 獸私之,獲者取左耳。”引申爲一般的取得。 用在婚禮上,娶妻也叫“取”,如《詩 經·陳風·衡門》:“豈其取妻,必齊之 姜。”又《豳風·伐柯》:“取妻如何?匪 媒不得。”後來爲這一引申義造了“娶”字。
▪ ③古字記錄本義,今字記錄假借義。如 “牟”與“眸”,《說文》:“牟,牛鳴 也。”如柳宗元《牛賦》:“牟然而鳴, 黃鐘滿脰。”假借爲眼珠之意,如《荀 子·非相》:“禹跳湯偏(偏、跳均指半 身乾枯,或謂跛足),堯舜參牟子(參牟 子謂二瞳相參)。”後來爲這一假借義造 了“眸”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13872页PPT文档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13872页PPT文档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 寄食门下。《战国策》 嘱 《说文》盲,目无牟子。眸
师→狮 戚→慼 栗→慄 乌→呜 象→像 采→彩 牟→眸
③在引申义基础上形成的古今字
贾-价:《说文》:“贾,市也。”段玉裁注: “市,买卖之所也。因之凡买凡卖皆曰市。贾者, 凡买卖之称也。……引申之,凡卖者之所得、买 者之所出皆曰贾,俗又别其字作‘价’。”
乌-于、预-豫 、喻-谕、亨-享
《易·大有》:“公用亨于天子”
注意:有三种情況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其一、意义相近,后代读音相同,古音 不同的字。如:置——寘
其二、自古就音同,但意义广狭不同的 字。如:游——遊、酤——沽
其三、偶尔通用的字(用字时的通假 字)。如:剥——扑、蚤——早
(1) 什么是繁简字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 返 (1)异体字是音同、义同、形不同的两个或几个 字,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
(2)异体字的构成情况
① 结构方式不同。 泪-淚 埜—野 岩—巖 災—烖 躰--體 嶽--岳 馽--絷
② 偏旁位置不同。 咊、秌、峯、羣、朞、襍雜、鵞、夠、胷、慙
③ 声符不同。 缐、袴、揜、猨、螾、煙 ④ 意符不同。 盃、歎、覩、煖、謌、谿、徧、鴈、歗、缾 ⑤形符声符都不同。 愬、邨、蹟、眂
假借字、古今字、 异体字、繁简字
假借字
“假借”是个大的概念,它包括“造字”的假 借和“用字”的假借,前者指“六书”中的假借, 后者指古代文献用字中的通假(又叫“古音通 假”)。用六书假借法“造”的字,叫“六书假借 字”;由古音通假而使用的字,叫“通假字”。
六书假借字
《史记》:“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论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荀子》:“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 不近,庶人不服。” 《左传》:“吾其还也。” 《左传》:“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②同源分化
词义的不断发展,使词由单义变成多义。其中有的词义为适应交际的需要独立成词。为了相互区别,需要把它从原字母体中分化出来,造个分化字。这样原字与分化字便成为古今字。
如“反”字在先秦有多种意义:翻转,反叛,违反,返回。到汉代,人们将“返回”意义从“反”字所表示的诸多意义中分化出来,加“辵”旁,写成“返”,其余意义都没有另外造字,于是“反”与“返”在“返回”意义上成为一对古今
(2)同音替代字
简化字中有一些来源于原先意义不同的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样,它既承担自己原先的字义,同时又表示与之对应的繁体字的字义。阅读时,需要辨认它所表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例如:“後”简化为“后”,是借用了原有的“后”字。“后”字的意思为君主,也表示君主的妻子。这样,简化字“后”字就兼有“後”(先后)和“后”(君主、王后)两个字的功能。在阅读时需要辨析。如《史记·孝景本纪》:“孝文(汉文帝)在代(地名)时,前后有三男。”“前后”指皇帝的前妻,即前妻生有三个儿子,而不是前前后后共生了三个儿子的意思。
又如:迹,从辵,亦声;蹟,从足,责声。村,从木,寸声;邨,从邑,屯声。以上为声符和形符都有所变换的异体字。
(3)构字部件相同而位置不同
如:和——咊;群——羣;鞍——鞌;雜——襍
3、异体字的辨识
①要有时间观念
②有些字不要误认为是异体字
三、繁简字
1、简体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繁简字。 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3月文化部、文改会《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又作了一些补充规定和局部调整)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点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1964年5月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共收简化字2338个(其中包括偏旁类推的字)。是现在所用的规范字。

8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8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GTZE NORMAL UNIVERSITY
例如: 例如: 善也。 诗经·大 價价 “ 价 ” ,《 说文解字 》 : “ 善也 。 ” 《 诗经 大 《 说文解字》 价人维藩。 雅·板》:“价人维藩。”是说品行好的人是维护国家的屏 板 现用来代替“ 但在古籍中不能作“ 障。现用来代替“價”字,但在古籍中不能作“價”的价 价值义讲。 格、价值义讲。 蓱也,无根, 蘋苹 “苹”,《说文解字》:“蓱也,无根,浮水而生 《说文解字》 指出其本义是水中的浮草。后来用以表蒿草, 者。”指出其本义是水中的浮草。后来用以表蒿草,而原 义用“ 表示。 在古代指大萍, 义用“萍”表示。“蘋”,在古代指大萍,即现在称为四叶 在古代指大萍 的蕨类植物,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指蘋( 菜(草)的蕨类植物,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指蘋(苹)果。 1936年起才以“苹”代替“蘋”。《诗经 小雅 鹿鸣》: 年起才以“ 代替“ 诗经·.小雅 鹿鸣》 小雅·.鹿鸣 年起才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指蒿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苹”指蒿草,不能以为是现 代的简化字的苹果义,讲成鹿在吃野地上的苹果。 代的简化字的苹果义,讲成鹿在吃野地上的苹果。
二、異體字
1、什麼是異體字? 、什麼是異體字? 異體字是記錄同一個詞, 異體字是記錄同一個詞,音義完全相 而形體有別, 同,而形體有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互 相替代的一組字 的一組字。 稱或體字、重文、 相替代的一組字。也稱或體字、重文、 俗字。 俗字。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田→畋 畋 禮記·王制 王制》 《禮記 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岁三 田。” 左傳》 宣子田於首山。 《左傳》:“宣子田於首山。”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榦乾干
簡化字與繁體字的關系
一对一:賣卖 遲迟 處处 一对多:穫獲获 複復复 歷曆历
1.同形字 葉叶 適适 術术
2.同音替代字 裏里 后後 發髪 谷穀 余餘
《史记·孝景本纪》:“孝文(汉文帝) 在代(地名)时,前后有三男。”
杜甫诗:“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 尽余杯。”
(四)通假字
简化字的来源:
1、使用古體字:採 ,雲 ,氣 , 從
2、使用古代的異體字或俗體字:禮礼, 無无,棄弃,燈灯,辭辞,遷迁
3、省簡一些部分:聲声,廣广,飛飞, 標标,婦妇
4、新造字:遠远,態态,認认,補补
简化字的来源:
5、草書楷化:書 ,為 ,長 6、符號替代:鷄鸡,鳳凤,歡欢,嘆
叹,對对,戲戏 7、同音替代:醜丑,徵征,穀谷,幹
詞義的引申
責—債
誰習計會,能爲文收責于薛乎?
要—腰
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墨子》
竟—境
竟,乐曲尽为竟。——《说文》 子爲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
誰?
取—娶
取妻如之何?
(二)異體字
形體不同而音義完全相同、古代在任 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異體字的形体差异類型: 1、造字結構不同 岳嶽 災灾烖 泪淚 嵩崧
区别以下概念:
假借——没有本字的假借 通假——有本字的假借
通假字中本來的漢字叫本字,被借用的 漢字叫借字。
1、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2、庄公寤生。 3、若阙地及泉。 4、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
馮諼之計也。
說明下列各組屬于古今字的哪种類型
自鼻 止趾 景影
景,日光也。——《说文》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庄子·天下》
昏婚 奉捧
奉,承也。——《说文》 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左
传·齐晋鞌之战》
Thank you!
2、同是形声字
(1)形旁不同
嘆—歎,雞—鷄,睹—覩,跡—迹, 暖—煖
(2)聲旁不同
蚓—螾,跡—蹟,線—綫,猿—猨
(3)形旁、聲旁均不同
迹—蹟,村—邨,响—響
(4)形旁、聲旁相同,而偏旁位置不 同
期—朞,慼—慽,裡—裏,和—咊, 群—羣,峰—峯
辨析异体字应注意:
1.必须音義全同 游遊 穫獲
沽酤 修脩
寘置
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左传·晋灵公不君》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史记·淮阴侯列传》
2. 在一定時期是異體字,但后來詞義 有了分工。
諭喻
(三)繁简字
繁簡字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合稱。这里 所说的简化字,有其特定的含义。即特 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 案》所颁布的简化字。
古汉语通论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精品
(一)古今字
指在不同時期用不同的字形表示同一意 義。东汉 经学家——郑玄
清 王筠:分别字 其加偏旁而义遂异者字义多,既加偏旁, 则只分其一义也。 古今字產生的原因:詞義的引申、文 字的假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