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细柳营教案新版语文版
第21课《细柳营》教案(语文版初二下) (4)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细柳营》教案(语文版初二下) (4)doc初中语文 (1)教学目标:1.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彩来引导学生明白得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2.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1.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运用对话刻划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体会课文表达故事时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1.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运用对话刻划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自读课文、注释,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扫除文字障碍,对课文中未加注释的难解的词要求学生查词典释义注音。
如:〝大〞、〝入〞、〝为〞、〝已而〞、〝之〞、〝被〞、〝且〞、〝请〞、〝既〞、〝曩〞、〝真〞等。
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a. 查词典、注音释义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b. 多义词及意义相近的词要归纳整理,如:〝为〞〔担任、被〕、〝入〞〔侵入、进入〕、〝使〞〔派遣、使者〕、〝军〞〔驻军、军营〕、〝已而〞〔一会儿〕、〝无何〞〔不久〕、〝既〞〔以后〕、〝曩〞〔往常,文中引申为〝刚才〞。
〕c. 要注意辨不多音字,不同的音,意义也不同,如〝骑〞〔qí、jì〕。
学生查字典时,教师应巡视,了解情形,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朗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
让学生散读课文,做到自然流畅。
抽读、齐读课文。
难词、难句质疑,教师讲解。
小组内口头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分清课文的内容层次: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军细柳:以备胡〞。
简要交待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
第二部分从〝上自劳军〞到〝成礼而去〞,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上自劳军〞到〝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写细柳营军容严整,常备不懈。
第二层从〝先驱曰:‘天子且至’〞到〝因此天子乃按辔徐行〞,写细柳营军纪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
第21课《细柳营》教案(语文版初二下) (2)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细柳营》教案(语文版初二下) (2)doc初中语文 (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关心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顺畅朗读1、老师范读全文。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读,同桌间互相矫正读音。
4、齐读全文。
二、对比注释默读对比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点做上记号。
三、小组猜读对疑难字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能够依照上下文的意思推测部分字词的含义。
四、翻译课文1、请一位同学口头翻译全文。
其他学生注意他翻译过程中是否有不得的地点,做上记号,各自考虑如何样翻译比较恰当。
2、学生和老师共同矫正。
五、质疑解难针对各个小组学习过程中显现的有关字句含义明白得的典型性疑难咨询题,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解答。
如:军――军细柳〔驻军〕上自劳军〔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使――因此上乃使使节诏将军〔派〕〔使臣〕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天子为动〔被〕结合以上环节,能够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朗读课文在明白得文章的基础上,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
七、布置作业1、熟读全文。
2、摸索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课时一、检查朗读1、针对上一课的教学重点,检查学生朗读明白得的情形2、提咨询学生注释及基础知识。
二、分析人物形象朗读课文后,学生畅谈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和明白得。
〔老师可适当补充关于人物史料的介绍〕明确:周亚夫,西汉闻名的军事家,绛侯周勃的亲小孩。
先为河内守,因其兄绛侯胜之有罪,以贤封为条侯,续绛侯后。
历仁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
以善于将兵、直方持正著称。
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
本文既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壩上和棘门军营,能够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相送。
八年级语文下册 21《细柳营》教学设计 语文版

《细柳营》一、设计思路本文以简约的笔触,运用对比、衬托之法,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本色。
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个别地方老师点拨。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对比分析并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领会本文深刻的主题、丰富的人文思想,领会本文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4.掌握文中一些较难的字词,特别是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①用对比的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名将的崇敬。
示例:历史上有名的将军很多,你能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将军吗?他们各自有哪些性格特点?我们今天将要认识的周亚夫又是怎样的一位将军呢?②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周亚夫将军治军有方的事迹,激起兴奋点,导入新课。
2.教学切入点①从皇帝对几位将军的不同评价切入。
②从对周亚夫“真将军”的内涵的探讨切入。
示例:周亚夫“真将军”表现出了哪些特点?此切入点意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讨,了解作者运用对比、衬托、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周亚夫治军严明、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3.重难点的突破:评点法、讨论法、讲授法。
重点是学习运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评点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圈点勾画,对人物语言、思想性格加以评析,可侧重评点字词,也可侧重评点句段。
通过评注体会描写几位将军的目的在于衬托、刻画周亚夫将军治军有方、忠于职守的形象。
讨论法:学生围绕几位将军的语言和具体做法进行讨论,最后归纳。
难点是掌握文中一些较难的字词。
尤其是涉及古代礼仪的词,如“按辔徐行”“揖”“拜”“式车”等。
应以讲授为主,老师引导、讲解,将词语放回具体的语境中分析,然后指导学生归纳整理。
4.学法指导①自读法:本文篇幅不长,可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法疏通文意,领会文章深刻的主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21细柳营教按语文版

21. 细柳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照表现人物的写作方式。
3.帮忙学生熟悉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和积存文言经常使用实词。
教学难点学习侧面描述与正面描述相结合,通过对照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式。
教学方式朗诵法、自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用意一、导入新课“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诗描述了一名将军狩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传神的描述。
那个地址面的将军确实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
今天咱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不同凡响的人格魅力。
齐背古诗。
引出新课,激发爱好。
二、背景资料1.解题。
题目讲解本文选自《史记·绛(奈奈奈)侯周勃世家》,题目是编者加的。
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
2.背景资料介绍。
简介你心中的司马迁和《史记》。
学生依照自己的知识储备,说说司马迁和《史记》。
师生补充。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通过初读,挑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培育学生朗诵文言文的能力,在念书中理解文章。
2.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3.三读课文,明白得含义。
4.教师指点,重点把握以下词语。
多义词:军使以之词类活用:军介胄古今词:谢通假字:式重要的实词与虚词:军上且彀劳居无何诏既出曩5.朗诵课文。
查明后再读一遍。
2.让学生依照课文下的注解,明白得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
3.学生依照注释自行翻译。
4.小组内质疑解难。
针对各个小组学习进程中出现的有关字句含义明白得的典型性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或教师解答。
5.在明白得文章的基础上,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
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把握重点字词,依据注释试译全文。
《21细柳营》教案.doc

22课细柳营【课程分析】本文选自《史记•绛候周勃世家》。
学习本课除让学生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外,还需要学生了解“细柳/细柳营”的典故(细柳营是指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队。
汉文帝年间匈奴侵犯大汉,汉文帝命周亚夫驻扎在细柳,由于周亚夫治军有方最后赢取了胜利,所以他的部队称为细柳营。
)同时学习周亚夫严格治军、坚守本职的敬业精神。
【设计理念】在导学自主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交流、互助的课堂平台。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比衬托、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人物的写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学习时数】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文学常识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子长,著有《史记》。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
之后,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为了写史记,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对以后编写《史记》有很大帮助。
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司马迁就开始撰写《史记》。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当时叫腐刑)。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1课 细柳营教案 (新版)语文版

细柳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言谈话语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显示意义。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显示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1、导入请大家看: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2、请大家将书翻到171页,本文的作者是司马迁,谁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将有疑问的字词画在语文书上,我们共同解决。
祝兹zī侯棘jí门彀goù弓弩nǔ按辔pèi 徐行作揖yī介胄zhòu 嗟jiē乎曩năng者4、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断句,进一步了解课文。
5、好,让我们共同来齐读课文,《周亚夫军细柳》。
6、下面请同学们依照课文注释,合作完成课文翻译。
如果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里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方面。
就派一名代表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
老师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7、(将实、虚词重点介绍)。
为:动词wéi介词wèi军细柳:驻军上自劳军: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使臣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天子为动:被将以/下骑/送迎:将士们下马高接远送.以:连词,不译.可得而犯耶?:岂能被侵犯呢?8、译文:请3位同学讲课文简述出来.第二课时(一)检查朗读针对上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检查学生朗读理解的情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1 细柳营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 细柳营教案(新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 细柳营教案(新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 细柳营教案(新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细柳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顺畅朗读1、老师范读全文.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读,同桌间互相矫正读音。
4、齐读全文。
二、对照注释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小组猜读对疑难字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部分字词的含义。
四、翻译课文1、请一位同学口头翻译全文。
其他学生注意他翻译过程中是否有不得的地方,做上记号,各自考虑怎样翻译比较恰当。
2、学生和老师共同矫正.五、质疑解难针对各个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字句含义理解的典型性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解答。
如:军――军细柳(驻军) 上自劳军(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使――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派)(使臣)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天子为动(被)结合以上环节,可以完成课后练习三.六、朗读课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1、熟读全文。
2、思考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细柳营教案

细柳营教案细柳营教案1一、说教材《细柳营》是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第六单元是一个文言文单元,它是这样编排的: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1、细柳营司马迁22、古文二则司马光孙权劝学祖逖北伐23、公输《墨子》24、诗词五首采薇《诗经》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送别无名氏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前四篇课文分别出自《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墨子》。
它们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着作,同时又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作为语文教材,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它们的文学价值。
因此,教学这几篇课文,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应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细柳营》出自《史记·绛候周勃世家》,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它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在实录历史的同时,还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样,教学__的重点就落在了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上。
除此之外,《史记》是秦汉时期的作品,距离现在20__多年,词语的使用、语言的表达都与现代有较大的距离。
课文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一些语句的疏通,就成为教学__的另一个重点。
教师教学用书中本单元的设置意图这样写道: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掌握古汉语,而且要通过学习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另外,《细柳营》一课的教学建议建议教师:1、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较难的字词。
2、本课是一篇写人的__,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很有特色,也很成功,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等写作方法的作用。
3、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加深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细柳营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重点)
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人物的表现手法。
(重难点)
4.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周亚夫是汉代开国功臣周勃之子,周勃死后由其长子周胜之袭封爵。
后来周胜之因犯罪,汉文帝才选周勃诸子中的贤者,当时担任河内守的周亚夫作为爵位继承人。
文帝之后六年(前158),匈奴入侵,周亚夫奉命领军防守长安,驻军细柳,其实这次匈奴入侵,历时不过一个月,因汉军戒备森严,以匈奴兵退结束。
《细柳营》这篇课文就讲了周亚夫是如何治军的。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作品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2.读准字音。
祝兹.侯(zī)棘.门(jí)彀.(gòu)
弓弩.(nǔ) 诏.(zhào) 按辔.徐行(pèi)
揖.(yī) 胄.(zhòu) 轼.(shì)
曩.(nǎng)
3.疏通字词
见学生用书60-61页。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理清课文的内容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
简要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
第二部分为第二自然段。
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上自劳军”到“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写细柳营军容严整,常备不懈。
第二层从“先驱曰:‘天子且至’”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写细柳营军纪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
第三层从“至营,将军亚夫……”到“成礼而去”,写细柳营军礼严谨,一丝不苟。
第三部分为第三自然段。
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谨。
(二)人物分析
1.课文为什么要先写帝到霸上和棘门的情况,后写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先写帝在霸上和棘门遇到的情况,是为写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做铺垫,两种情况进行对比,更加突显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从而也更加突出周亚夫的忠于守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更令人敬佩。
2.文帝所说的“此真将军矣”中的“真”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从课文的对话描写、叙述、周亚夫的下属与皇帝的随从的描写中找答案,用原文回答)
明确:对话描写:“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叙述:“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周亚夫的下属与皇帝的随从的描写:先驱曰:“天子且至”、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3.用自己的话概括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明确: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三)写法探究
为了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征,课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请你找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好在哪里?
明确:侧面描写:帝在前两位将军处遇到的情况,周亚夫军队的军容、汉文帝的赞叹,群臣的惊叹;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举止(笔墨较少)。
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使人物性格特征更加形象突出,通过对比衬托更能突出表现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
四、板书设计
细柳营
司马迁
对比
霸上、棘门——————————细柳营
文帝巡视:(上)“直驰入”反衬军士整装,严阵以待
两次“不得入”
“军中不得驱驰”
“将以下骑送迎” “请以军礼见”
文帝评价:“若儿戏耳”“真将军也”
五、课外拓展
“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这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
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
你认为是这样的吗?如果是,假如有一天你也像周亚夫那样,成为了国家干部,或者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那又该怎么样发扬周亚夫的“真”将军精神呢?
明确:有敬业精神,恪尽职守等等。
六、教学反思
文言文虽然地位很重要,但在教学上总是缺乏“趣”,原因在于它没有活的语境。
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人们平时说话是不会用它的,因而无从听到;既无从听到,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活”的语境。
所以学起来显得枯燥无味。
本教例很想从这方面来改进,即增强学生对这篇古文的兴趣,让他们能像学现代文那样主动、积极。
在预习中我强调的是朗读,而不是通译。
在课堂的开始,也进行了课文的诵读。
读一篇(段)文言文有个别地方不懂,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急于求懂。
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习惯。
让同学们反复地阅读课文,使学生十分熟悉课文,积累丰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
不仅了解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许多字词在理解中也无师自通了。
学生一旦能自己领悟出来,也便能成为学习中的“趣”了。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