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门一脚2013高考语文复习之成语误用情况分类解析:“轻重不分“成语误用”

合集下载

人教高考语文成语误用例说

人教高考语文成语误用例说
辨析:例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中的“无所不至”意思是没有达不到的地方,现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所有的坏事都做到了,贬义。③中的“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
三、不辨对象 成语因其词义有所侧重,这便确定了该词语的大致适用对象范围。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③: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例④: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例⑤: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此外如“鄙吝复萌”,并非专指“吝啬”;“碧落黄泉”更不是“命归黄泉”。 鄙吝复萌:鄙吝,这里指庸俗;萌,植物的芽,引申为发生。庸俗的念头又有所滋生。 碧落黄泉:碧落,指高空;黄泉,指地下。天空中和地底下。形容范围很广。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例⑥中“名正言顺”的意思是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句中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 例⑦中“大方”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⑧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⑨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 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⑩中“阳春白雪”,原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成语的轻重不分,褒贬误用

成语的轻重不分,褒贬误用

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形式,续写3、4小节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被种子翻译成植物
不合语境
例:1、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 ,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 人形象。(2010安徽卷)
2、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 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2010 北京卷)
• 3、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 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声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010江苏卷) 4、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 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 忘记。(2010辽宁卷)
高考成语误用 轻重失度、不合语境、重复赘余
轻重失度
例1、飓风“桑迪”袭击美国,已导致92人死亡,真是哀鸿遍 野。
例2、 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负责三个班 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3、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 真是自作自受。
例4、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 5、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度过难 关。(2010辽宁卷)
6、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 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 谈兵。(2010四川卷)
7、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 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 理所当然了。(2010浙江卷)
重复赘余
如下面的成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另外附带有括号里的意思 ,就是重复或矛盾。 • 忍俊不禁(的笑起来) 责无旁贷(的责任) (被人 )贻笑大方 • (说得)津津有味 (一场)南柯一梦 (我自己 )扪心自问 • 刻骨铭心(的难忘教训) 真知灼见(的看法) 不期 而遇(的邂逅)

高考成语误用类型归纳总结

高考成语误用类型归纳总结

高考成语误用类型归纳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而在高考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成语的运用是其中一个考点。

然而,许多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常常出现误用的情况。

本文将根据高考常见的成语误用情况,对其进行分类和总结,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一、义项混淆型这类误用主要表现为将成语的义项混淆,从而导致与原本的意思不符。

举例来说,许多学生会错误地使用“亡羊补牢”,将其用于形容已经失败的事情后做出的补救行动,实际上,“亡羊补牢”原本的意思是指在羊丢失后补牢。

因此,正确的使用应该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二、词序颠倒型这类误用主要表现为成语中的词序颠倒,导致整个句子的意思出现错误。

例如,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将“声东击西”错误地写为“声击东西”,使得整个句子的意思变得荒谬。

正确的使用应该是“声东击西”,表示用声音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从另一侧偷袭。

三、用词不当型这类误用主要表现为将成语中的词语用错,导致整个句子的意思产生歧义或错误。

比如,许多学生会将“井底之蛙”误写为“井底之青蛙”,这个错误使得句子的意思变得模糊。

实际上,“井底之蛙”指的是视野狭窄、缺乏见识的人。

因此,正确的使用应该是“井底之蛙”。

四、成语替换型这类误用主要表现为将成语替换为其他意思相近的词汇,导致整个句子的意思产生偏差。

例如,许多学生会将“洗耳恭听”误写为“洗耳朵倾听”,这个替换使得原本的成语意思变得扭曲。

正确的使用应该是“洗耳恭听”,意思是形容非常虚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五、套用不当型这类误用主要表现为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成语,使得整个句子的语境出现问题。

比如,许多学生会在描述一个人不顾困难坚持努力时使用“泥里做红莲”,然而,“泥里做红莲”实际上是指在困境中艰难求生,与学生希望表达的意思不符。

恰当的使用应该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形容一个人坚决不放弃。

通过对高考中常见的成语误用情况进行分类和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在成语的正确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解析:“轻重不分”的成语误用

解析:“轻重不分”的成语误用

解析:“轻重不分”的成语误用解析:“轻重不分”的成语误用(齐东风)(高考版)名师导入首先请大家猜个谜语:“论个儿卖东西——打一成语。

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不分轻重。

”回答正确,很好。

成语使用的错误类型中就有一种叫做“轻重不分”。

高考成语试题的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利用考生分不清某些成语表意的轻重差别,故意诱使考生上当,造成错误判断。

大家在做题时应该力求排除命题者设置的干扰,要根据特定的语境以及它的意义进行选择,做到成语使用轻重适当,不能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造成成语运用轻重不当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呢?并举例分析。

甲生发言对语境意义与程度把握不准,就会造成成语使用轻重不当。

例1:这位团长无论在怎么危险的情况下打仗总是不怕牺牲,以身作则,这对战士们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解析】该句中“以身作则”的使用轻重不当,属于小词大用。

“以身作则”指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此词表意程度轻。

联系上下句看,“不怕牺牲”“极大的鼓舞作用”,这些内容构成的语境宜用表意程度重的词语,可用“身先士卒”,它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乙生发言对成语中某些关键词及整体的意义把握不到位,也会造成成语使用轻重不当。

例2:飓风“桑迪”袭击美国,已导致92人死亡,真是哀鸿遍野。

【解析】此句中“哀鸿遍野”的使用轻重不当,属于大词小用。

“哀鸿遍野”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此词表意程度很重,体现在关键词“遍野”上;而该句只叙述了“92人死亡”,并非所有人都受灾,更没有成为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因此使用该词轻重不适当。

丙生发言两位同学回答得都非常好。

我想再补充一下,如果同一个试题中出现了几个程度不同的成语供选择,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它们,尤其要准确理解不同语素的意义及表意程度,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仔细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例3: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俄国的两位大作家,都情不自禁地对莎士比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成语的误用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成语的误用

成语的误用成语的误用有一下几种情况: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误用褒贬、敬谦错位、重复赘余、不合语境、轻重失当、搭配不当。

一、望文生义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具体指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1.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要硬派我去,那不是差强人意吗?“差强人意”中的“差”是“稍微”的意思。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而1句中却把它理解为强人所难的意思,使用错误。

2. 李小刚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读他的文章真叫人头痛。

“文不加点”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文章不用涂改就写成,而2却将它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符号”而用错。

3.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

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形容罪大恶极。

4.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在这里使用正确。

5.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6.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刊:更改。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7.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几乎万人空巷,街上静悄悄。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都从巷里出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8.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得到好处。

9.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适用辨析针言误用8法Word文档

适用辨析针言误用8法Word文档

实用辨析成语误用8法一、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因为要表达的话中有某个字眼恰与成语中某个字相同,乃至意义也接近,于是便错用该成语。

1.走进大厅,她爽朗一笑,引来世人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2.老张被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几点)的事弄得疲惫不堪。

3.相声小品的发展趋势也一样,数量越多,质量越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4.事故的隐患愈来愈明显,厂领导仍是以为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以致酿成了大祸。

5.他连年勤奋工作,不孚众望(孚,令人信服),被选为模范。

6.标点重要,写文章,怎么可以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文思敏捷,写作技能熟练)?7.你应该和朋友合作弄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路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壮大。

”),众志成城。

8.这篇文章观点陈腐,材料单薄,语句不通,可谓不刊之论(指不能删改的、极为精当的言论。

刊,删改。

)。

9.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

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10.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份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一落千丈(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11.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

“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必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12.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他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声不响。

),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二、因“褒贬不明”而误用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利用的时候若是不分褒贬之义,便会犯错。

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揭幕了,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骛(贬义指成群的人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竞相观摩。

2.这一期看来又得延期出版,来稿虽多,但都是不刊之论(褒义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成语误用之四——轻重失当.doc

成语误用之四——轻重失当.doc

成语误用之四——轻重失当成语形成过程中,在语体、感情、程度上附带了或轻或重的意思,如果不准确把握,也容易出现失误。

例一: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现代汉语词典》中“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例二: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

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

可改为“丢盔卸甲”。

例三: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现代汉语词典》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

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例四:他最看重诚信,总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极重,用在句中孩子身上词义过重。

成语形成过程中,在语体、感情、程度上附带了或轻或重的意思,如果不准确把握,也容易出现失误。

例一: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现代汉语词典》中“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例二: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

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

可改为“丢盔卸甲”。

例三: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现代汉语词典》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

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例四:他最看重诚信,总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极重,用在句中孩子身上词义过重。

高考成语中范围不清 轻重失当的先现象

高考成语中范围不清 轻重失当的先现象

高考成语中范围不清轻重失当的先现象范围不清轻重失当有的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的弊病。

例33、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坏事,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 狼狈为奸适用的范围是两个人。

应用”朋比为奸(形容坏人结成集团干坏事),因为句中是指一伙人。

例34、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

 鼎足之势指三方面局势,前文是”两家商店,语境义与成语含义相悖而误。

随堂演练指出下列句中成语是否运用得当,为什么?1、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00年全国高考题) 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

比喻彻底悔改。

2、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2001年高考全国卷)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一般是用来描写大街上的情形的,此处限定在”会场外”摊前,是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3、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复习好,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词义很重,用在”考生身上是犯了”重词轻用的毛病。

4、他对邻居家中有几个孩子,谁多大了,性格怎样,都能够洞若观火。

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指对一些重大事件的看法。

在句中显得程度较重,宜改用”了如指掌。

5、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学习,陈冬却玩得痛快。

要大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得了大病,连大考都不能参加。

真是自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击数:次录入时间:编辑: [宣传赚点]
作者:齐东风
名师导入
首先请大家猜个谜语:“论个儿卖东西——打一成语.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不分轻重.”
高考成语试题地命题者设
回答正确,很好.成语使用地错误类型中就有一种叫做“轻重不分”.
置干扰项时常常利用考生分不清某些成语表意地轻重差别,故意诱使考生上当,造成错误判断.大家在做题时应该力求排除命题者设置地干扰,要根据特定地语境以及它地意义进行选
择,做到成语使用轻重适当,不能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造成成语运用轻重不当地具体原因有哪些呢?并举例分析.
甲生发言
对语境意义与程度把握不准,就会造成成语使用轻重不当.
例:这位团长无论在怎么危险地情况下打仗总是不怕牺牲,以身作则,这对战士们产生
了极大地鼓舞作用.
【解析】该句中“以身作则”地使用轻重不当,属于小词大用.“以身作则”指用自己地行动
做出榜样,此词表意程度轻.联系上下句看,“不怕牺牲”“极大地鼓舞作用”,这些内容构成地
语境宜用表意程度重地词语,可用“身先士卒”,它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
现多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乙生发言
对成语中某些关键词及整体地意义把握不到位,也会造成成语使用轻重不当.
例:飓风“桑迪”袭击美国,已导致人死亡,真是哀鸿遍野.
【解析】此句中“哀鸿遍野”地使用轻重不当,属于大词小用.“哀鸿遍野”比喻在天灾人祸
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地饥民.此词表意程度很重,体现在关键词“遍野”上;而该
句只叙述了“人死亡”,并非所有人都受灾,更没有成为流离失所、呻吟呼号地饥民,因此使
用该词轻重不适当.
丙生发言
两位同学回答得都非常好.我想再补充一下,如果同一个试题中出现了几个程度不同地
成语供选择,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它们,尤其要准确理解不同语素地意义及表意程度,再结合上下文地具体语境,仔细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做出正确地判断和选择.
例: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地一项是()
俄国地两位大作家,都情不自禁地对莎士比亚表达了自己地看法.屠格涅夫借批评哈姆
雷特,对莎剧,他地态度倒还像个绅士,总地来说还算温和.托尔斯泰就比较厉害,他对莎
士比亚进行了最猛烈地攻击,口诛笔伐,几乎把伟大地莎士比亚说得.
.不屑一顾一无是处
.颇有微词一无是处
.心怀不敬体无完肤
.嗤之以鼻一塌糊涂
【解析】答案为项.“不屑一顾”“心怀不敬”“嗤之以鼻”这三个词地语义都要比“颇有微词”重.根据“他地态度倒还像个绅士,总地来说还算温和”可知,第一空应填入一个表示批评程
度较轻地成语,所以应选“颇有微词”.
根据“他对莎士比亚进行了最猛烈地攻击,口诛笔伐”可知,第二空应填入一个表示批评程度很重地成语.“一无是处”“体无完肤”都比“一塌糊涂”
综上所述,应选项. 表意重,但是“体无完肤”不符合具体语境,因此第二空应选“一无是处”.
名师盘点
避免成语使用轻重不当,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是准确把握语境描述地程度;二是准确把握成语语意地轻重程度;三是对常见易错地、轻重有别地成语作归类整理,经常温习.
【友情提示】
常见地表意程度存在轻重差别地成语(前轻后重)有:
信口开河—信口雌黄
含沙射影—暗箭伤人
匪夷所思—惊世骇俗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称斤掂两—斤斤计较
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自以为是—自命不凡
闪烁其词—振振有词
有所耳闻—如雷贯耳
声名鹊起—大名鼎鼎
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闻过则喜—从谏如流
名列前茅—独占鳌头
初见端倪—尘埃落定
叹为观止—空前绝后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来源:《语文报·高考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