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重点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学大一知识点

药用植物学大一知识点

药用植物学大一知识点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成分、药用植物及其植物药的应用。

对于药学专业的大一学生来说,药用植物学的知识点是学习和掌握的重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药用植物学大一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别1. 按照部位分类:种子、根、茎、叶、花、果实等。

2. 按照性味分类:辛、苦、酸、甘、咸等。

3. 按照功能分类:清热解毒、止血止痛、养心安神等。

4. 药用植物的鉴别方法:外观特征鉴别、显微镜鉴别、化学鉴别等。

二、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1. 生物碱:可分为单萜生物碱、类胺生物碱等。

2. 鞣酸: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常见于金银花等药材中。

3. 黄酮类:具有抗氧化、抗炎、保护心血管等多种生理活性。

4. 酚酸类: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三、常用的中药材及其功效1. 当归:活血调经、补血养颜。

2. 银杏叶:改善记忆、抗衰老。

3. 人参:补气养血、提神醒脑。

4. 甘草:润肺止咳、调和药性。

5. 天麻:安神定志、治疗头痛。

四、药用植物的贮藏与加工1. 贮藏方法:通风干燥、避光存放、防潮防霉等。

2. 加工方法:晒干、炒制、蒸制等,根据不同药材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五、药用植物的应用1. 中药煎剂: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后煮沸,常用于中药汤剂的制备。

2. 中药胶囊:将药材提取物或粉末加入胶囊中制成,方便服用。

3. 中药膏剂:药材研磨成细粉,与适量药用油混合制成,常用于外用药物。

4. 中药饮片:将经过炮制和烘干的药材制成片剂,便于携带和保存。

总结:药用植物学大一知识点的学习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基础,通过对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别、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的贮藏与加工以及药用植物的应用等方面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药用植物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起源、性能和功效,提高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能力。

药用植物学重点

药用植物学重点

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知识与方法来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包括其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胡克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的结构,可见外面包围着一层较坚韧的细胞壁,壁内为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等有生命的物质。

细胞中尚含有多种非生命物质,他们是原生质的代谢产物,称为后含物。

白色体包括合成淀粉的造粉体,合成蛋白质的蛋白质体和合成脂肪、脂肪油的造油体。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合成同化淀粉的场所。

草酸钙结晶不溶于醋酸,但遇20%硫酸便溶解并形成硫酸钙针状结晶析出。

碳酸钙结晶加醋酸则溶解并放出CO2气体,可与草酸钙结晶区别。

禾本科和百合科植物都具有分生组织,称为居间分生组织,叶子上部被割后,叶子的下部仍可在生长,均是居间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

保护组织可分为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表皮:1、气孔2、毛茸:腺毛和非腺毛,周皮:皮孔。

管胞是蕨类植物和绝大多数裸子植物主要的输导组织,同时也兼有支持作用。

导管是被子植物最主要的输导组织之一。

少数裸子植物(如麻黄)也有导管。

器官是指植物体中由不同组织组成的具有一定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部分。

块根由侧根或不定根肥大而成,如天门冬,何首乌。

支柱根:玉米。

攀缘根:常春藤。

气生根:榕树或小叶榕。

呼吸根:红树。

水生根:浮萍。

直接来自于顶端分生组织中细胞的增生和成熟,使根延长的生长称为初生生长,由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称为初生组织。

由初生组织所组成的结构称为初生构造,分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

这种使根增粗的生长称为次生生长,由次生生长所产生的各种组织叫次生组织。

茎:呈方形(唇形科:薄荷,益母草),三棱形(莎草科:香附,黑三棱),空心(南瓜),禾本科植物(稻、麦、竹)特称秆。

根无节和节间之分,且根上不生叶。

药用植物学重点

药用植物学重点

1、木兰科:木本,有香气,单叶互生,在节上留有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3基数,多为6-12,每轮3片;雄蕊与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延长的花托上;每心皮含胚珠1-2枚。

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浆果。

1)木兰属:厚朴2)五味子属:五味子3)八角属:八角、木莲2、十字花科: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多排成总状花序;萼片4 ,2轮;花瓣4,十字形排列;雄蕊6,4长2短,为四强雄蕊,子房上位,由2心皮合生,侧膜胎座,长角果或短角果,多2瓣开裂。

药用植物:菘蓝(板蓝根)、莱菔(萝卜)、葶苈(独行菜)、播娘蒿、白芥3、蔷薇科:草本或木本,常具刺,单叶或复叶,多互生,常具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与雄蕊合成一蝶状,杯状、坛状、花瓣与雄蕊均着生托杯的边缘;萼片5;花瓣5,分离,稀无瓣;雄蕊通常多数;心皮1至多数,分离或结合,子房上位至下位,每室1至多数胚珠。

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

根据花托、托杯、雌蕊心皮数目,子房位置和果实类型分为绣线菊亚科(绣线菊)、蔷薇亚科、苹果亚科(山楂、皱皮木瓜、枇杷)和梅亚科(杏、梅、桃)。

蔷薇亚科:灌木或草本。

多为羽状复叶,有托叶,心皮多数,分离,子房上位,周位花。

聚合瘦果或聚合小核果。

药用植物:龙胆草、掌叶覆盆子、金樱子、月季花、玫瑰花、地榆4、豆科:草本、木本或藤本。

叶互生,多为复叶,有托叶。

花序各种;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萼5裂;花瓣5,通常分离,多数为蝶形花;雄蕊10,二体,少数分离或下部合生;稀多数;心皮1,子房上位,胚珠1至多数,边缘胎座,荚果,种子无胚乳。

根据花的对称,花瓣排列,雄蕊数目、连合等分为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和蝶形花亚科。

1)含羞草亚科:二回羽状复叶。

花辐射对称;穗状或头状花序;萼片下部多少合生;花瓣镊合状排列,基部常合生;雄蕊多数,稀与花瓣同数,荚果,有的具次生横膈膜。

药用植物:合欢、含羞草。

2)云实亚科:木本藤本,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

药用植物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用植物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用植物学重点知识归纳
一、植物的结构和特征
1、植物主要结构部分:植物由基部、茎、叶、花、果实等组成,基部多数属根,有一些植物也具有茎基。

2、植物结构性特征:植物有原生、芳香、细毛、芒刺、裂片、多汁等性状,其中草药的细毛性状是常见的性状。

3、植物组织特征:主要有皮质、韧皮、薄壁、密带、纹向、根鞘等。

4、植物的形态特征:植物的形态可分为叶、花、果实等,叶的形态有长椭圆形、宽披针形、披针形、裂片形、复叶形、复袋形等,花的形态分为聚伞花序、圆锥花序、穗状花序等。

二、植物的生长和成熟
1、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主要分为拔节生长和伸长生长,其中拔节生长是植物新节生长的过程,伸长生长是植物叶、茎等部位的增长。

2、植物的成熟:植物的成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植体分化、植体生长、植体受抑制和促进植体发育成熟。

在这4个发育阶段中,促进植体发育成熟这一阶段对植体成熟至关重要,如植体上的叶、花等。

三、植物繁殖
1、开花繁殖:开花繁殖是通过花粉传播来实现的,在花开节上,花粉会无性授粉,形成种子,使植物繁殖。

2、被子植物的繁殖:被子植物的繁殖是通过花粉和胚乳的传播来实现的,其中花粉萌发,形成胚,传播胚乳,植物会产生子实体,使植物繁殖。

四、植物的分类
1、按照结构特征分类:按照植物的形态、结构和成分等特征,将植物划分为有花植物、裸子植物、苔藓植物、刺毛植物、细青藻植物和水母植物等类。

2、按照繁殖方式分类:按照植物的繁殖方式划分为开花繁殖植物、无性繁殖植物和被子植物。

3、按照用途分类:按照植物的用途,将植物划分为观赏植物、经济植物、兽类植物和药用植物等。

药用植物学重点

药用植物学重点

第一章:细胞细胞定义.、组成、特有特征.。

原生质体: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线粒体、液泡、细胞核、特征、功能。

细胞壁:组成、纹孔,特化的类型、特征.功能。

后含物:类型、特征、区别、分布。

淀粉粒.菊糖.、糊粉粒草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第二章:组织定义、类型、特征。

保护组织(表皮细胞特征,气孔、气孔轴式及类型,如何识别).机械组织:特点、类型、(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主要区别.输导组织:导管和管胞的特征、类型、区别.分泌组织:外分泌组织、内分泌组织( 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

维管束:定义、组成、类型、识别.第三章器官与植物营养活动有关的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与植物的繁殖有关的器官——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第一节根变态及类型。

初生构造(内皮层功能).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根构造特点。

表皮:位置、特点皮层-------外皮层中皮层:位置、特点内皮层维管柱----维管柱鞘初生木质部:位置、特点等初生韧皮部第二节茎类型、功能.变态类型。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木质茎的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及根茎的构造特点。

根与茎异同:表皮、皮层、维管柱。

表皮:根茎皮层:维管柱:第三节叶组成、叶脉及类型.单叶、复叶的涵义怎样区别长单叶的枝条和复叶、复叶的类型、及识别。

叶序.及类型。

叶片的组织构造。

第四节花定义、组成(完全花、不完全花)。

花冠的类型。

雄蕊的组成,类型、识别。

雌蕊的组成、类型、胎座.胚珠。

子房的类型及与花各部份的关系花序的类型、识别z.第五节果实定义。

真果、假果。

组成及各部来源、类型、识别.种子组成及各部来源、类型第二篇植物分类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是指由一个共同祖先留传下来,并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叫做种。

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学名:根据国际命名法规命名的植物名字。

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双名法:指一个植物的学名由2个拉丁或拉丁化的词组成,第一个为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为种加词,这种命名方法.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地衣高等植物:特征.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颈卵器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主要区别:苔藓植物:配子体发达,孢子体不发达,寄生在配子体上。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提取药用成分并利用这些成分来治疗人类疾病和改善人类健康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药用植物学的核心知识点总结。

1. 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一步是了解植物的分类系统。

植物分类学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家族,其中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蔷薇科、唇形科、兰科、豆科、禾本科等。

2. 植物生理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二步是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

药用植物学家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器官功能等生理过程,以便了解植物中提取药用成分的潜力。

3. 植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三步是了解植物中药用成分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植物中的药用成分包括植物中的黄酮类、苷类、脂肪酸、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等。

4. 植物鉴定:药用植物学的第四步是进行植物鉴定。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药用植物学家能够确定植物的科属、年代和产地等基本信息。

5. 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五步是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分布规律。

药用植物学家研究植物在不同地区的生长和发育情况,以便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

除了以上知识点,还可以拓展以下内容:1. 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药用植物学家研究如何从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

这包括黄酮类、苷类、脂肪酸、氨基酸等药用成分的提取方法和技术。

2. 植物安全性:由于药用植物中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成分,所以需要对植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这包括植物中成分的毒性、药代动力学、生物活性等的研究。

3. 植物国际合作:随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国药用植物学家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推动药用植物学的发展。

4. 药用植物学的应用前景:随着药用植物学的不断发展,它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保健品、农药等领域。

未来,药用植物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

药用植物学重点

药用植物学重点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1.细胞壁的组成有几部分?答:①胞间层②初生壁③次生壁2.细胞壁的特化有哪些?答:①木质化②木栓化③角质化④粘液质化⑤矿质化3.晶体的类型有哪些?答:①草酸钙结晶a.方晶b.针晶c.簇晶d.沙晶e.柱晶②碳酸钙结晶区别碳酸钙和草酸钙:碳酸钙结晶遇醋酸时放出二氧化碳。

(不属于其中):硫酸钙结晶、橙皮苷、靛蓝2.细胞的组成:细胞壁、原生质体、后含物3.原生质体:.有生命的物质构成的(1)细胞质(2)细胞核(3)细胞器质体:①叶绿体②有色体③白色体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区别的三大特征:细胞壁、液泡、质体5.后含物:非生命物质总称①淀粉②菊糖③蛋白质以糊粉粒贮存④脂肪和油⑤色素⑥晶体6.纹孔次生壁在加厚的过程中,并不是均匀地增厚,在很多地方留有一些没有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纹孔的类型(1)单纹孔(2) 具缘纹孔(3) 半缘纹孔7.胞间连丝细胞间有许多纤细的原生质丝穿过初生壁上微细孔眼彼此联系着,这种原生质丝称为胞间连丝。

8.淀粉粒:具有脐点和层纹)淀粉粒有单粒、复粒、半复粒9.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第二章植物的组织1.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答:①分生组织②基本组织/薄壁组织/营养组织▲分为四类:a.同化组织 b.贮藏组织 c.吸收组织 d.通气组织③保护组织分类:依据来源不同分为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和周皮(次生保护组织)。

④机械组织类型:根据细胞壁增厚的成分、增厚的部位和增厚的程度,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⑤输导组织).类型:a.导管和管胞:输送水分及溶于水中的无机养料,存在于木质部;(自下而上)b.筛管、伴胞和筛胞:输送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存在于韧皮部。

(自上而下)⑥分泌组织2.气孔的类型?答:双子叶植物气孔的类型(不直不平环):①平轴式气孔:气孔周围有2个副卫细胞,其长轴与保卫细胞和气孔的长轴平行②直轴式气孔:(同上)····垂直③不定式气孔:3~6个副卫细胞,大小基本相等④不等式气孔:3~4个,其中一个明显小⑤环式气孔:小、多、环单子叶植物气孔的类型:哑铃状3.毛茸的类型?答:①腺毛:是由表皮细胞分化而来的,有腺头和腺柄之分;腺头具有分泌功能,能分泌挥发油、黏液、树脂等物质。

药用植物学重点(全篇)

药用植物学重点(全篇)

药用植物学重点(全篇)09中药资源与开发班编制1.植物的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内部结构。

计量单位为微米。

植物的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的内部结构。

计量单位为埃。

2.模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①细胞壁:位于细胞外围,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②原生质体:细胞内部一切又生命的物质{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核糖体{③后含物与生理活性物质{后含物:淀粉、菊糖、脂肪、脂肪油、蛋白质、结晶{生理活性物质:酶、维生素、植物激素、抗生素细胞壁、质体、液泡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特点3.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小结构。

4.细胞核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核液和染色质细胞核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一床的中心之一5.淀粉粒在形态学上有三种类型: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半复粒淀粉6.淀粉的常用检识方法:淀粉加稀碘液→呈蓝色或蓝紫色7.晶体⑴草酸钙晶体:是植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草酸与钙盐结合而成的晶体类型:簇晶、针晶、柱晶、方晶、砂晶⑵碳酸钙晶体:是细胞壁的特殊瘤状突起聚集了大量的碳酸钙或少量的硅酸钙而成类型:钟乳体碳酸钙结晶加醋酸或稀盐酸则溶解,同时有CO2气泡产生,可与草酸钙结晶相区别。

8.初生壁是细胞分裂后在胞间层两侧最初沉淀的壁层,是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类物质组成。

9.复合中层:两相邻细胞的初生壁和它们之间的胞间层三者已形成一种整体似的结构,称之为复合中层。

10.纹孔:细胞壁形成时,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地增厚,在很多地方留有一些没有增厚的呈凹陷孔状地结构。

11.纹孔对的类型:单纹孔、具缘纹孔、半具缘纹孔。

12.细胞壁的特化:⑴木质化:是由于细胞壁内增加了木质素。

检识方法:加间苯三酚、HCL→显红色或紫红色。

⑵木栓化:是由于细胞壁中增加了木栓质。

加苏丹Ⅲ→显橘红色或红色。

⑶角质化:角质在细胞壁内和表面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学重点药用植物:凡能治疗、预防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植物称为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学(Pharmaceutical botany):是一门以药用植物为对象,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化学成分、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及合理利用的科学。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rug):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 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多在中医古籍有载,药房有售。

草药(medici nal herb): 一般指民间应用的药物,药房多不备。

生药(crud drug):指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天然药物(natural medicine):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海洋来源的药物,非人为加工品。

根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特性:向地性、向湿性、背光性功能:吸收、疏导、固着、贮藏、繁殖、支持一、根的类型1. 主根:植物最初生长出来的根,是由种子胚根直接发育而来,不断向下生长。

2. 侧根:在其侧面生长出来的分支。

3. 纤维根:在侧根上形成的小分支。

定根:有固定的生长部位,称定根。

(如主根、侧根、纤维根)如人参。

不定根:从植物的其他部位上产生的根,这些根没有固定位置,称不定根。

如玉米。

根系及其类型(直根系、须根系)二、根的变态1. 贮藏根(包含肉质直根如萝卜和块根如红薯)2. 支持根(玉米)3. 攀援根(爬山虎)4. 气生根(吊兰)5. 水生根(浮萍)6. 寄生根(菟丝子)三、根的显微构造:由下而上依次为根冠(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保护功能)、分生区(细胞分裂最旺盛的部分)、伸长区、成熟区(又称根毛区是根中吸收能力最强的部位)。

四、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初生构造:由初生组织组成的构造)1. 表皮:有根毛,由原表皮发育而来。

2. 皮层:分三层,①外皮层:排列整齐紧密起保护作用②皮层薄壁组织:类圆形③内皮层3. 维管柱:包括①中柱鞘(由薄壁细胞组成,有潜在分生能力)、②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由原形成层直接分化形成,分化成熟方式为外始式)③单子叶还有髓部。

五、总结:根初生构造的特点①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有明显界限②表皮上常有根毛③皮层占根大部分内皮层明显,具有木质化或木栓化加厚的细胞壁④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成辐射维管束⑤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分化成熟方式均为外始式⑥一般双子叶植物无髓部,单子叶有发达髓部。

六、侧根的形成:侧根起源于中柱鞘。

时期:根的初生生长过程中七、根的次生构造(由次生分生组织所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1、维管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①在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一部分薄壁细胞及初生木质部外向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一个凹凸不平的形成层环。

②分裂产生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及射线。

2、维管形成层活动的结果①最终结果产生次生维管组织(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②辐射维管束转变成无限外韧维管束。

③形成维管射线即次生射线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

初生构造无维管射线3、木栓形成层产生及其活动产生:根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

4、周皮: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木栓层,向内分生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

八、根的异常构造:类型①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②附加维管束③木间木栓总结:根的次生构造与初生构造的比较①最外方为周皮:次生保护组织的周皮代替了初生保护组织的表皮。

②中柱鞘和内皮层一般不存在。

③初生构造中的辐射维管束转变成次生构造中的外韧维管束。

④有维管射线。

茎茎的来源:有胚芽发育而来功能:输导、支持、贮藏、繁殖茎的形态特征:有节与节间是茎形态的主要特征根无节、节间、顶芽、腋芽以及叶,是根和茎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根无节,节间,腋芽以及叶。

芽的类型:(1). 依芽的生长位置分为:定芽、不定芽.(2).依芽的性质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3).依芽鳞的有无分为:鳞芽,例如:杨、桑;裸芽,例如:枫杨、吴茱萸. (4). 依芽的活动能力分为:活动芽、休眠芽(潜伏芽) . 二叉分枝是一种原始的分枝。

茎的类型 :一、按茎的质地分 :1、木质茎(1)乔木(杨树、厚朴)(2)灌木(夹竹桃、连翘)(3)亚灌木(牡丹、麻黄)( 4)木质藤本(葡萄、五味子) 2、草质茎 3、肉质茎(芦荟、仙人掌)二、按茎的生长习性分1、直立茎(紫苏、水杉)2、缠绕茎(五味子、牵牛)3、攀缘茎(葡萄、栝楼、豌豆)4、匍匐茎(蒺藜、马齿苋)㈡双子叶植物表皮茎的初生构造(三) . 茎的变态地下茎( 1)根茎(人参,三七,姜)( 2) . 块茎(天麻,半夏,马铃薯)( 3)球茎(慈姑,孛荠)(4)鳞茎(洋葱,大蒜等鳞叶宽阔,内层被外层完全覆盖,称有被鳞茎。

百合,贝母等鳞叶狭窄,呈覆瓦状排列,外层不覆盖内层,称无被鳞茎。

2、( 1)刺状茎枝刺有分枝:皂芽,柯橘。

枝刺不分枝:山楂,贴梗海棠。

(2)钩状茎:钩藤(3)卷须茎:葡萄(4)叶状茎:天冬门,仙人掌。

( 5)小块茎(半夏)和小鳞茎(洋葱)( 6)假鳞茎:石仙桃二. 茎的内部构造(一)茎尖(自下而上可分为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与根尖相似。

不同点:茎尖顶端没有类似根冠的构造,而是由幼小的叶片包围着;在生长锥四周形成小突起,为叶原基或腋芽原基,可发育成叶或腋芽,腋芽再发育成枝;成熟区的表皮不形成根毛,但常有气孔和毛绒。

双子叶植物茎的出生构造1、表皮2、皮层3、维管柱(无限外韧维管柱):⑴初生维管柱:初生韧皮部(成熟方式:外始式)初生木质部(成熟方式:内始式)。

两者间有1-2层具有潜在分升能力的原形成层细胞,次生生长时可转变为束中形成层是产生次生构造的维管形成层来源之一。

⑵髓(由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由薄壁 C细胞组成⑶髓射线:有薄壁C细胞组成,内通髓部,外达韧皮次生生长时与束中形成层相邻的髓射线细胞将恢复分生能力,成为束间形成层。

主要识别特征: 1 具有气孔毛茸及其他附属物。

2 皮层较窄,内皮层不明显,皮层与维管柱之间无明显分界。

3维管柱一般不存在中柱鞘,维管柱一般为无限外韧型,成环状排列。

㈢双子叶植物的次生构造(最外层周皮)木质茎维管形成层及其活动: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连接成环即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由导管、官腔、木薄壁细胞、木纤维组成):导管类型为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孔纹导管早材:细胞径大壁薄,质地疏松色泽暗淡晚材:细胞径小壁厚,质地紧密,色泽较深当年晚材与第二年早材界限分明,形成以同心环层称年轮存在木质部中边材:靠近维管柱形成层部分颜色较浅质地比较软(具有疏导和储存的作用)心材:中心部分,颜色较深,质地比较坚固(含特殊成分,比较坚固,不易腐烂,故茎木类药材如沉香、苏木檀香、降香等取心材入药)次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组成)草质茎大部分是初生构造,只含少量次生构造。

特点:( 1)生长期短,形成层活动弱,产生次生组织少,木质部不发达。

(2)最外层为表皮,无周皮。

( 3)髓部发达,有时中空。

(4)髓射线一般较宽。

(四)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点与植物茎的构造相比,其不同点为: 1.终身只具初生构造,茎不能无限增粗。

2. 维管束主要是有限外韧维管束或周木维管束。

3. 维管束呈散在排列。

㈤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与双子叶木质茎的区别:次生木质部——主要由管胞、木薄壁细胞和射线组成,除麻黄和买麻藤以外均无导管。

次生韧皮部——筛胞、韧皮薄壁细胞,无筛管、伴胞和韧皮纤维。

常有树脂道——存在于皮层、韧皮部、木质部、髓、髓射线中(松柏类)。

(四).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点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相比不同点为: 1.终身只具初生构造茎不能无限增粗 2. 维管束主要是有限外韧维管束或周木维管束 3. 维管束成散在排列五,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于双子木质茎的区别: 1.次生木质部主要有管胞,木薄壁细胞,木射线组成,一般无导管(麻黄属和买藤属除外)2. 次生韧皮部是由筛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射线组成,无筛管,伴胞和韧皮纤维。

3. 常有树脂道,存在于皮部,韧皮部,木质部,髓,髓射线中(松柏类)第三节叶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一叶的组成完全叶:具备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的叶不完全叶:缺少叶片叶柄托叶中任意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1. 叶柄,支持叶片,圆柱形,半圆柱形或稍扁平,形态各异:叶囊状,叶鞘。

2. 托叶,叶柄基部的附属物,成对生于叶柄基部两侧3. 叶片,叶形,叶端,叶基,叶缘,叶脉。

二. 叶的形态1. 叶片的全形( P63)叶片的形态主要根据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以及最宽处的位置来确定。

2. 叶端( P63)3. 叶基( P64)4. 叶缘( P64)5. 叶片的分裂:羽状,掌状,三出分裂浅裂:裂深小于四分之一(大黄,南瓜)深裂:裂深大于四分之一(唐古特大黄,荆芥)全裂:裂深几达主脉基部或两侧,形成数个全裂片(大麻,白头翁)6. 叶脉及脉序:叶脉是贯穿于叶肉的维管束,主要起支持和疏导作用。

脉序一般可分为网状脉,平行脉,二叉分枝状脉网状脉序(双子叶植物):掌状网脉,羽状网脉,少数单子叶植物也具有网状脉。

平行脉序(单子叶植物):直出平行脉(淡竹叶),横出平行脉(芭蕉),辐射脉(棕榈),弧形脉(黄精,车前)二叉脉序:蕨类普遍,种子植物银杏。

7. 叶片的质地膜质:薄而半透明(半夏)草质:薄而柔软(薄荷,商陆,藿香)革质:厚而较坚韧,略似皮革,上面有光泽(枇粑,山茶,夹竹桃)④肉质:肥厚多汁(马齿笕,景天)8. 异形叶性:同一植物上具有不同形状的叶的现象,叫做异形叶性。

三. 单叶与复叶1. 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片。

2.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有许多小叶。

复叶的叶柄称总叶柄。

总叶柄上有着生叶片的轴状部分称叶轴,复叶上的每片叶子称小叶。

根据小叶的数目和在叶轴上排列的方式不同,将复叶分为以下几种:羽状复叶:小叶排列在叶轴的左右两侧,类似羽毛状,如月季 A 根据小叶数目不同:奇数和偶数羽状复叶 B 根据其叶轴分枝与侧轴分枝情况:二回,三回,多回羽状复叶。

掌状复叶:小叶生在叶轴的顶端,排列如掌状,如七叶树三出复叶:叶轴上着生有三个小叶。

④单身复叶:一个叶轴只有一个叶片的复叶3. 复叶与生有单叶的小枝区别 - 弄清叶轴与小枝:叶轴先端无芽,小枝先端有芽小叶叶腋内无芽,仅总叶柄内具芽,小枝每一单叶叶腋内均具芽。

复叶的小叶在叶轴上排在同一平面,小叶与单叶常成一定角度。

④复叶脱落是整个脱落或小叶先落,然后叶轴连同总叶柄一起脱落,而小枝一般不脱落,之有叶脱落。

叶序与叶镶嵌叶序:叶在茎上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互生叶序:柳、桃、桑对生叶序:丁香、薄荷、石竹轮生叶序:夹竹桃、直立百部④簇生叶序:银杏、枸杞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无论是哪一种叶序,总是不重叠而成镶嵌态。

叶的变态苞片:生于花或花序下面的变态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