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概述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体育形式,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起源、发展、传承、流派和国际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武术的演变过程和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地位。
一、起源1.1 传说与历史记载:中国武术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狩猎活动。
根据传说,黄帝时期已有武术的雏形。
历史记载中,战国时期的兵法和秦汉时期的武术技艺对武术起源有着重要影响。
1.2 内外家之争:中国武术的起源也涉及内家和外家之争。
内家强调以内力为基础,如太极拳;而外家注重外形和力量,如少林拳。
这两种流派共同构成了中国武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1.3 武术与文化融合:中国武术起源于战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体系,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身体艺术形式,强调身心合一和修身养性的理念。
二、发展2.1 朝代的影响:中国武术的发展与朝代的更迭密切相关。
唐朝时期,武术经历了繁荣和发展的黄金时代。
明清时期,武术逐渐与宫廷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宫廷武术。
2.2 流派的兴起: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如少林、太极、八卦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技法和理念,丰富了中国武术的内涵。
2.3 武术与体育结合: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逐渐与体育相结合,形成了现代武术。
现代武术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和竞技性的发展,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体育项目。
三、传承3.1 家族传承:中国武术的传承主要通过家族的方式进行。
武术家族将技艺代代相传,保持了武术的纯正性和传统性。
3.2 武术学院的建立: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武术,许多武术学院和培训机构被建立起来。
这些机构为学习者提供了系统的武术培训和专业知识的传授。
3.3 国际交流与传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武术逐渐走向世界。
武术大师的国际交流和海外武术比赛的举办,使中国武术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四、流派4.1 少林武术: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少林武术以其独特的技法和精神内涵而闻名。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与传承。
它不仅是一种战斗技巧的集合,更是一种身心修养的方式,以及中国人民智慧与勇气的结晶。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
一、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中国古代,战争是常态,人们为了自卫和保护家园,开始研究各种战斗技巧。
最早的武术技巧主要来源于人们在狩猎、战斗和生活中的实践经验。
这些技巧逐渐演变为一种系统的战斗术,并传承至今。
二、发展1. 朝代演变中国武术的发展与中国历史的演变密不可分。
在不同的朝代,武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例如,唐朝时期,武术技巧更加注重剑术和刀术,强调技巧的灵活性和美感;而明朝时期,武术技巧更加注重拳术和腿法,强调力量和速度的结合。
2. 流派传承中国武术的发展还与不同流派的传承和发展密切相关。
流派是指在特定地域或特定门派中形成的一种武术风格和传承方式。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技巧和特点。
例如,嵩山派以其内家拳术闻名,强调内功修炼和身体控制;少林派则以其外家拳术和僧侣武术闻名,强调力量和爆发力。
3. 形式多样中国武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形式的多样性上。
除了拳术和刀剑等传统武器的技巧外,中国武术还包括了许多其他形式,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
这些形式各有特点,既可以作为战斗技巧,也可以作为身心修养的方式。
例如,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柔和的动作和呼吸控制,被广泛用于健身和养生。
4. 传承与弘扬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弘扬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中国,许多武术家通过教学、比赛和表演等方式将武术传承下去,并且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武术交流与合作。
此外,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武术的传承和发展,通过设立武术学院和培训机构,加强对武术的研究和推广,使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欣赏。
总结:中国武术作为一门古老而庄严的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的战争时期,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传承,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技巧和流派。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中华⼈民共和国成⽴后,武术运动发展⾮常迅速。
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了武术⼯作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运动。
下⾯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1)武术的起源 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产劳动。
在原始社会社会⽣产⼒极为低下的情况下,⼈类主要以狩猎等原始的⽣产活动为⽣,并从中学会了徒⼿或使⽤⽊棒、⽯头等器具击打野兽的⽅法。
这些⽅法多是基于本能的、⾃发的、随意的⾝体动作,⼈们还不能有意识地把搏杀技能作为⼀种专门练习,但这些击打技能却是武术的源头之⼀。
⼈类进⼊旧⽯器时代晚期,打制⽯器等⽣产⼯具有了较⼤发展;进⼊新⽯器时代,⼈们已经较⼴泛地运⽤⼸箭来狩猎了。
由于⽣产、狩猎⼯具的不断创新,⼈们在劈、砍、击、刺等技术上初步积累了经验。
这时,以创造锋利⼯具的能动性、使⽤⼯具⽅法的主动性、运⽤格⽃技术的⾃觉性为标志,武术进⼊了萌芽状态。
但其技能在本质上还是属于⽣产活动范畴。
到了⽒族公社时期,部落战争促进了格⽃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们把在战争中⽐较成功的搏击⽅法加以总结,反复模仿、习练,并传授给下⼀代。
这些技术⽅法开始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
正是⼈与⼈的搏杀格⽃才使得兵器的技艺及战争所需的格⽃技能也逐步从⽣产技术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内外兼修的武术形式。
(2)历代武术发展概况 在原始的⽣产、⽣存活动中,由徒⼿搏击到持械格⽃并演变成近代的体育运动,这种发展形式在世界各个地域的⼈类活动中都曾出现。
如击剑、泰国拳等。
但从原始格⽃术发展成击舞⼀体、内外兼修的武术形式,则是由中华民族特有的⽂化⼟壤孕育⽽成的。
军事战争是促使武术形式与发展的催化剂。
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猎”和“武舞”。
⽥猎的⽬的是训练各种武器的使⽤及与驭马驾车技术,是集⾝体、技术、战术训练为⼀体的综合训练。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形式,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狩猎活动。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和自卫,逐渐形成了一些简单的格斗技巧和武器使用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频繁发生,武术逐渐演变成一门严谨的学问。
二、发展历程1. 古代武术古代武术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外家和内家。
外家武术注重力量和速度的发挥,如少林寺的功夫和崆峒派的拳法;内家武术则注重内功的修炼和心意的运用,如太极拳和八卦掌。
2. 中古武术中古时期的武术发展较为繁荣,各个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门派。
如南拳和北拳的区别,以及闽南武术和湖北武术的特点等。
同时,武术开始与文化和哲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3. 近代武术近代以来,武术受到了西方现代体育的影响,开始注重规范化和竞技化。
同时,武术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传播和推广。
许多武术家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使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三、技术特点中国武术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功训练中国武术非常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如身法、步法、拳法、腿法等。
通过反复练习,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提高力量、速度、灵活性和耐力等方面的素质。
2. 内外兼修中国武术强调内外兼修,即内功和外功的结合。
内功主要包括呼吸调节、精神集中和意念运用等,外功则包括拳法、剑法、刀法、棍法等。
内外兼修的目的是使武术练习者达到身心统一的境界。
3. 柔和刚健并重中国武术注重柔和和刚健的结合。
柔和的一面体现在技术的灵活性和优雅性上,刚健的一面则体现在力量的发挥和攻防的坚决性上。
这种特点使中国武术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四、影响中国武术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古代,战争是社会的常态,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和掌握各种武技来保护自己和家园。
最早的武术形式可以追溯到中国夏朝时期,当时的人们主要使用棍棒、石头等简单的工具进行战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武术系统。
二、发展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断吸收和融合了各种文化和技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1. 分派流派中国武术发展出了众多的流派和门派,其中最有名的有太极拳、少林拳、咏春拳、形意拳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技法和特点,代表了不同地区和文化的风貌。
2. 技术特点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强调内功的培养和身心的协调。
它包括了拳法、剑法、刀法、棍法等多种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要领和套路。
同时,中国武术也注重实用性,强调实战能力的培养。
3. 哲学思想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技巧的集合,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它融合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多种思想,强调内外修炼的平衡,追求身心的和谐与统一。
4. 影响与传承中国武术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国粹。
中国武术也在国际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吸引了许多外国人的学习和研究。
三、现状与展望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活跃的发展态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身体锻炼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武术。
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武术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推动其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发展。
未来,中国武术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学习和交流武术技术。
同时,中国武术也需要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新和发展新的技术和形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总结起来,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武术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传统流派、现代发展以及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国武术的起源1.1 古代战争时期的起源: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时期,是古代军事技能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1.2 军事训练的渊源:中国武术最初是为了战争需要而产生的,是古代军事训练的一部分。
1.3 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融合了道教、儒家、佛教等思想。
二、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2.1 历史演变:中国武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2 传承发展:中国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了不同朝代的支持和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流派。
2.3 文化传承: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
三、中国武术的传统流派3.1 南拳北腿:中国武术的传统流派主要包括南拳北腿、太极拳、形意拳等,各具特色。
3.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注重内功修炼和身心调和。
3.3 形意拳:形意拳注重快速攻防和力量的运用,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实战流派。
四、中国武术的现代发展4.1 国际影响:中国武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4.2 体育化发展: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成为一种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4.3 理论研究:中国武术的现代发展不仅注重实战技能的传承,还注重理论研究和科学化训练。
五、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5.1 世界传播: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传播。
5.2 国际比赛:中国武术在国际比赛中表现出色,成为中国体育的一张名片。
5.3 文化交流: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不仅体现在体育领域,还体现在文化交流和人文交流方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遗产,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包括起源、形成、发展和传承等多个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并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早在远古时期,中国的祖先们就开始使用武术技能来保护自己和部落的安全。
最早的武术形式是原始的格斗技巧,主要以打击、逃避和谨防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并与哲学、道德等其他方面相结合。
二、形成中国武术的形成主要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体系中,武术被视为修身养性、强体健身的一种方式,与道德修养和哲学思想相辅相成。
同时,中国武术还受到了道家、儒家、佛家等不同思想流派的影响,形成为了不同的武术流派和风格。
三、发展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发展特点和代表性的武术家。
在古代,武术主要在军事和武将训练中发展,如战国时期的兵法、秦汉时期的刀兵技术等。
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起,武术开始在宫廷、武馆等地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形成为了多种流派和拳术。
明清时期,武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为了众多的武术门派和拳术流派。
同时,武术的技术和理论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如《太极拳论》、《武经总要》等经典著作的问世。
这一时期的武术家们对武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传承,为后世的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20世纪初,一些武术家开始将武术传播到国外,如杨振铎、陈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陈真等。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中国武术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体育项目。
四、传承中国武术的传承是通过师徒制度和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的。
师徒制度是中国武术传承的核心,师父会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弟子,并通过实践和指导来提高弟子的武术水平。
同时,口传心授也是武术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武术的技术和理论传递给后代。
中国武术的发展与精髓

中国武术的发展与精髓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拥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深刻而多元的精髓内涵。
自古以来,武术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一种防身自卫的工具,也是一种增强体魄和精神素质的锻炼方式,更是一种惠及全民的战斗精神和文化符号。
本文将就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和精髓内涵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武术文化的精神。
一、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中国武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贝叶经时代,古代先民就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拳脚搏击的训练,这就是中国武术的始祖阶段。
随着时代的推移,武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唐宋时期,武术的形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武术形态丰富、技艺精湛的同时,武术文化逐渐形成,并被赋予了兵绩、武艺、武德、功夫的多重含义。
明清时期,武术的发展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和推广,许多武术名家和门派相继出现,祖师传承、流派发展等也随之成形。
到了近现代,武术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特点。
在鲁迅先生的引导下,武术团体逐渐开始关注武术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对武术进行了一次思想革命,从而推动了武术的发展与传承。
今天,武术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的一项体育运动,并开展了一些超越武术本身的领域,如武术电影、游戏、动漫等。
二、中国武术的精髓内涵中国武术的精髓内涵是多元而深刻的。
首先,武术融合了多元文化的精髓,如哲学、道家、佛教等。
武术练习注重内功外形的协调发展,需要通过修炼心、身、意、形,才能达到又武又文的境界。
其次,武术强调防身自卫的功能,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战斗艺术。
它在灾难和战争中与人民同在,成为了国家和民族不可代替的精神力量。
最后,武术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涵,它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可谓“国粹中粹”。
武术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它是一种带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武艺,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已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三、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弘扬在武术传承和弘扬方面,中国历来重视文化传承,强化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武术概述与发展
摘要中华武术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从简单的作为格斗技能,战争需要,强身健体,逐渐发展为成为中国的名片。
中华武术的武德,精神等等都是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而来,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各种思想精华,蕴含了道家,儒家的思想内涵。
在当下,中华武术又被赋予了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是中华文化走向全世界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武术发展文化一、什么是中华武术
1、武术的定义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武术中的保守性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封闭性;中国武术的自我修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精神;中国武术中的外柔内刚性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中和之性。
套路的演练是区别其它国家武术的最大特征之一,套路演练自始至终包括无数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变化,刚柔相济,虚实相间,身法吞吐开合,上下相随,充分体现了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转换,等等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格斗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为古传散手(杀伤性强)、现代散打(限制较多)。
古传散手作为散打的最早发展要能对抗单人和兵器或多人的格斗,用头、指、掌、拳、肘、肩、膝、腿、胯、臂等部位攻击,主要的技法为打、踢、拿、跌、摔等其中还有肘膝等技法,在格斗中讲究出其不意,不讲究花法只讲究打赢实用。
现代散打就是常见的以直拳、摆拳、抄拳、鞭拳、鞭腿、蹬腿、踹腿、摔法等技法组成的以踢、打、摔结合的攻防技术。
2、武术的精神
武术技击格斗与套路演练中攻防的每招每式,都是中国人对格斗的一种特殊理解,是中国人格斗智慧的体现。
而武术当中的武德思想,与武术的内家功法,又是武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而正是因为本身所具有的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中华武术中的武德所表现出的匡扶正义、见义勇为、爱国主义、等内容,是现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武术的武德,是武术在精神世界一种至高的表现形式。
武术本身所具有的武德精神,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
武
德本身就是从古至今,习武之人对于自己行为准则与思想道德的一种规范。
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国家对文化软实力重视的不断提升,文化吸收与文化传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主题。
武德是中华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术源远流长的文化中最具有传统特色的一个部分,是武术高于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面对当前多种思想冲击下的社会,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与品质道德观念,就必须弘扬一种武德精神。
而这种武德精神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运用武德成熟的思想去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使更多的人们以一种最直观的方式去接受传统思想的教化。
3、武术的作用
由于武术的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防御性,所以武术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用来自卫。
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学习一定的攻防格斗技术,掌握防身自卫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经常习武的人身体素质都要好于常人,这是因为习武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大量的肌肉、骨骼、器官来协调,长久以来,身体得到大量的锻炼,就会使身体的各个机能都有所提升,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习武以德为先”,说明武术练习历来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
.讲礼守信.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在武术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仅能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
武术运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套路运动动讯静定的节奏美;踢.打.摔.拿.跌巧妙结合美;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可以引人如胜.即通过习武的共同爱好,可以切磋技艺,扩大交往,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如何传播武术文化
1、影视传播
随着电影业、电视媒介的不断发展,武术也随之被搬上了舞台。
李小龙就是通过电影使外国人认识到中国武术的第一人,李小龙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影片,不仅在中国引起了轰动,同样在国外也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功夫的浪潮。
后来的成龙、李连杰等人也都通过拥有自己风格的功夫片成为了好莱坞功夫巨星,这为传播中国武术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
通过对中国功夫影片的热爱,来学习中国武术,而又在学习中国武术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这就是武术电影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传播价值。
《少林寺》不仅造就了中国后来的功夫之星李连杰。
而且在内地刮起了习练中国武术之风,使成无数的年轻人投入到武术学习之中。
影片《少林寺》的最成功之处,还是对外宣传了少林武术文化。
自从影片《少林寺》公开播出后,到少林寺学习武艺的外国友人络绎不绝。
少林武术是中国佛家禅宗文化的高度体现。
《少林寺》不仅仅是对少林武术的一种传播,更多的是对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的一种传承。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剧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以武侠为题材的电视剧又是当时人们的最
爱。
使武术在中国得到了大力的弘扬。
2、文学传播
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都是经典的武侠小说,在国内外都具有极高的人气和粉丝群体。
很多人都是因为看了他们的武侠小说而对中华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不辞辛
苦千里迢迢来到中国。
他们的小说是根据中国传统的武侠故事,进行艺术的加工,其中武侠小说里面所包含的各种武术招式与门派都是依据中国传统文化而来,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功不可没。
它让世人了解中国武术,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同时中华武术这种特有的武侠文化也是通过武侠文学传播的,而在这些武侠小说之中,大多是以优秀的儒家、道家、儒家文化与兵家思想等传统的文化思想撰写而成的。
在国家全面提升软实力的今天,武术文学是一种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把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通过文学形式来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3、武术教学的传播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涌入了国外。
这其中
就包括中国武术。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博大体现在武术的种类之中,也体现在武术中所承载的历史
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武术这门国粹不仅仅被广大的华人所认可,更被广大的国外友人
所喜爱。
李小龙作为国际功夫巨星,对中国武术的传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看过李小龙电影的各国青年会都中国功夫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个时候中华武馆就应运而生,李小龙以及他的徒弟还有爱好者在全世界建立武馆,传播李小龙的截拳道,而这就成为了中华武术传播的一个契机,越来越多的武术被西方所接受,越来越多的武馆,社团,学校不断在建立。
随着在国外教授中华武术的教练不断的增加,在欧美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的掀
起了习练中国功夫的热潮,特别是集养生、技击为一体的太极拳,更是受到了国外不同
年龄段人们的喜爱。
现在不仅仅是在业余的武术学校、社区团体,就是在许多国外的高
校之中,都开设了武术课程。
武术是在中华民族文化这块沃土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身蕴
含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外这些教授中国武术的传播者,他们传授的不仅仅
是武术的表面技艺,更多的是传授武术所体现出传统文化,这也是武术被外国人所接受
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
世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