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第三章 水化学 水污染
第3章水化学与水污染.pptx

第 3 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 3.1 溶液的通性
一、非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 稀溶液的依数性定律:
难挥发的非电解Biblioteka 稀溶液的性质只与溶液 的浓度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这些性质包括: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 凝固点下降及溶液渗透压等。
第 3 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蒸发或气化作用
第 3 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 蒸气压
在封闭系统中,一定温度下,当液体的蒸发速率和其 蒸气凝聚的速率相等时的蒸气压力叫做该温度下液体
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或: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及其蒸气达到相平衡时,蒸 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 称蒸气压。 思考:蒸气压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2.沸点上升 溶液的蒸气压总是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溶液
的沸点升高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
Tbp kbp m
kbp:溶剂沸点上升常数,决定于溶剂的本性,与溶剂的
摩尔质量、沸点、汽化热有关。其单位为K·kg·mol-1 。
可以理解为:溶液的浓度m = 1 mol ·kg-1时的溶液沸点
结论: 溶液的蒸气压比纯溶剂低,溶液浓度
越大,蒸气压下降越多。
p pA xB
对于稀溶液,溶剂物质的量nA 远远大于溶质物质 的量nB ,即nA nB
xB nB (/ nB nA ) nB / nA
设溶液的浓度以1000g溶剂(水)中含的溶质物质的量nB 为单位, 则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m为:
设有双组分溶液,溶剂A和溶质B的物质的量分
别为nA和nB,则
xB
nB nA nB
nB n总
xA
nA nA nB
第三章 水污染环境化学

1、金属离子在水中的沉淀溶解过程往往是一些非均相反
应,这些反应进行得缓慢,在动态环境中不易达到平衡。
均相反应与非均相反应区别:在单一固相,气相,液相中进 行的化学反应,即在反应过程中与其他物相没有物质交换的 反应就是均相反应;在大气固体颗粒物表面、含表面水层的 固体颗粒物表面和云粒子表面的化学转化和光化学过程统称 为非均相反应就是非均相反应。
态,这说明过饱和溶液没有饱和溶液稳定,但还有一定的稳定性。
第一节 要注意的是:
水环境中的沉淀溶解反应
4、固体溶解所产生的离子可能在溶液中进一步反应。
5、用于计算的平衡常数因测定条件不尽相同而存在差别。
(不同文献的平衡常数有差异)
第一节
水环境中的沉淀溶解反应
水对许多物质有很强的溶解能力,是由于它有很高的介电常数, 1、水是强极性分子,对极性大的离子键化合物的溶解能力比极
土壤水0.05% 沼泽水0.03% 大气水0.04% 河水0.006% 生物水0.003%
世界淡水储量100%
冰川68.69% 地下淡水30.06% 其他淡水1.25%
永冻土底冰0.86% 湖泊淡水0.26%
其他淡水(占世界淡水总储量%)
世界七个水资源总量丰富国家比较
人均径流量(立方米/人)
巴 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 国 印度尼西亚 中 国 印 度 世 界
②
③
lg[Pb (OH)3¯] = – 15.4 + pH
④
第一节
水环境中的沉淀溶解反应
可见除[Pb (OH)20]与pH无关外,其余3种铅形态都与溶液
中H+离子浓度有关,Pb2+、PbOH +、Pb (OH)20和Pb(OH)3---对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A

第3章水化学与水污染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 两种分子酸HX溶液和HY溶液有同样的pH值,则这两种酸的浓度(单位:mol/dm3)相同。
( )(2) 0.01mol/dm3NaCN溶液的pH值比相同浓度的NaF溶液的pH值要大,这表明CN-的K b值比F-的K b值要大。
( )(3) 由HAc-Ac-组成的缓冲溶液,若溶液中c(HAc)>c(Ac-),则该缓冲溶液抵抗外来酸的能力大于抵抗外来碱的能力。
( )(4) PbI2和CaCO3的溶度积均近似为10-9,从而可知两者的饱和溶液中Pb2+的浓度与Ca2+的浓度近似相等。
( )(5) MgCO3的溶度积K sp=6.82×10-6,这意味着所有含有MgCO3的溶液中,c(Mg2+)=c(CO32-),而且c(Mg2+)·c(CO32-)=6.82×10-6。
(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 往1dm3、浓度为0.10mol/dm3HAc溶液中加入一些NaAc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_______。
(A) HAc的K a值增大(B) HAc的K a值减小(C)溶液的pH值增大(D) 溶液的pH值减小(2) 下列各种物质的溶液浓度均为0.01mol/kg,按它们的渗透压递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
(A) HAc-NaCl-C6H12O6-CaCl2(B) C6H12O6-HAc-NaCl-CaCl2(C) CaCl2-NaCl-HAc-C6H12O6(D) CaCl2-HAc-C6H12O6-NaCl(3) 设AgCl在水中,在0.01mol/dm3CaCl2中,在0.01mol/dm3NaCl中以及在0.05mol/dm3AgNO3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0、s1、s2和s3,这些量之间的正确关系是______。
(A) s0>s1>s2>s3(B) s0>s2>s1>s3(C) s0>s1= s2>s3(D) s0>s2>s3>s1三、填空题在下列各系统中,各加入约1.00gNH4Cl固体并使其溶解,定性分析对所指定的性质影响如何?并简单指出原因。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A教程文件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A第3章水化学与水污染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 两种分子酸HX溶液和HY溶液有同样的pH值,则这两种酸的浓度(单位:mol/dm3)相同。
( )(2) 0.01mol/dm3NaCN溶液的pH值比相同浓度的NaF溶液的pH值要大,这表明CN-的K b值比F-的K b值要大。
( )(3) 由HAc-Ac-组成的缓冲溶液,若溶液中c(HAc)>c(Ac-),则该缓冲溶液抵抗外来酸的能力大于抵抗外来碱的能力。
( )(4) PbI2和CaCO3的溶度积均近似为10-9,从而可知两者的饱和溶液中Pb2+的浓度与Ca2+的浓度近似相等。
( )(5) MgCO3的溶度积K sp=6.82×10-6,这意味着所有含有MgCO3的溶液中,c(Mg2+)=c(CO32-),而且c(Mg2+)·c(CO32-)=6.82×10-6。
(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 往1dm3、浓度为0.10mol/dm3HAc溶液中加入一些NaAc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_______。
(A) HAc的K a值增大 (B) HAc的K a值减小(C)溶液的pH值增大 (D) 溶液的pH值减小(2) 下列各种物质的溶液浓度均为0.01mol/kg,按它们的渗透压递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
(A) HAc-NaCl-C6H12O6-CaCl2(B) C6H12O6-HAc-NaCl-CaCl2(C) CaCl2-NaCl-HAc-C6H12O6(D) CaCl2-HAc-C6H12O6-NaCl(3) 设AgCl在水中,在0.01mol/dm3CaCl2中,在0.01mol/dm3NaCl中以及在0.05mol/dm3AgNO3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0、s1、s2和s3,这些量之间的正确关系是______。
(A) s0>s1>s2>s3 (B) s0>s2>s1>s3(C) s0>s1= s2>s3 (D) s0>s2>s3>s1三、填空题在下列各系统中,各加入约1.00gNH4Cl固体并使其溶解,定性分析对所指定的性质影响如何?并简单指出原因。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PPT课件

1 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四、溶液的渗透压
放置一段 时间后!
纯水
糖水
糖水的蒸气压低于纯水的蒸气压 空气中只有水分子能通过
糖水 胡罗卜
液柱产生的静压力阻止了水继续向管中渗透 阻止渗透所需要的外界静压力,叫渗透压,记作。
渗透压大小的计算——范特荷甫方程(van’t Hoff equation) 1886年,荷兰物理化学家J.H.van’t Hoff发现非电解质稀
§3.2 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3.2.1 酸和碱在水溶液中 的解离平衡 3.2.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概念
1 酸碱电离理论
1) 酸碱定义
• 凡是在水中电离产生H+的物质是酸。 • 凡是在水中电离产生OH-的物质是碱。 • 酸碱反应是H+和OH-作用生成水的反应。
2) 局限性
(1)对酸碱物质的范畴有局限性 (2)对酸碱反应的范畴有局限性
根据酸碱定义,酸失去质子变成碱, 碱得到质子变成酸——共轭关系。
因质子得失而相互转化的每一对酸碱— 共轭酸碱对。 (conjugated pair of acid-base)
通式 酸
H+ + 碱 酸碱半反应
例如
H2PO4-
H+ + HPO42-
NH4+
H+ + NH3
Fe(H2O)63+
H+ + Fe(H2O)5(OH)2+
pH 6.47.5
6.5 7.0 7.357.45 7.4 10.6
5.5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Dissolution Equilibrium and Calculation of Weak Acid and Weak Base)
大学化学第3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下一页
末页
15
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
拉乌尔: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 气压下降Δp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 无关。即:
Δp = pA·xB
其中xB是溶质B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pA是纯溶剂的蒸
汽压。若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B,则
p
pA xB
pA
nB nA nB
pA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
3.1 溶液的通性 3.2 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3.3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3.4 胶体与界面化学 3.5 水污染及其危害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引言
溶液(solution) 广义地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彼此以分子或离
子状态均匀混合所形成的体系称为溶液。
溶液以物态可分为固态溶液和液态溶液。根据溶 液中溶质的导电性又可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 溶液。
末页
9
3.1 溶液的通性
2.质量摩尔浓度mB(molality)
mB def
nB mA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剂A的质量之比称为溶 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单位是 mol kg-1。这个表 示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准确的称重法来配制溶液, 不受温度影响,电化学中用的很多。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0
3.1 溶液的通性
p(H2O, l , 298K)=3167 Pa p(H2O, l, 373K)=101.325kPa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3
3.1.1 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1. 蒸气压下降
溶液比纯溶剂蒸气压下降
大学化学-第3章 水化学水污染汇总

第三章水化学水污染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溶液的通性(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及渗透压)。
(2)明确酸碱的解离平衡、分级解离和缓冲溶液的概念,能进行溶液pH值的基本计算,能进行同离子效应等离子平衡如缓冲溶液的计算,了解配离子(络离子)的解离平衡及平衡移动。
(3)初步掌握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基本计算。
了解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4)了解环境化学中水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某些处理方法的原理。
第二章已讨论了化学平衡的一般原理。
由于许多重要的化学平衡或化学反应存在于水溶液中,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或化学反应具有一些特殊的规律,需作进一步的讨论。
本章着重介绍以下内容:简述溶液的通性及应用,进而讨论可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再讨论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最后介绍水的污染及其处理。
§3.1溶液的通性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由不同的溶质和水或其他溶剂组成的溶液可以有不同的性质。
例如溶液的颜色、导电能力、体积的变化等等。
但是所有的溶液都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即通性。
溶液的通性,在这里只扼要讨论由不同的难挥发性溶质B和溶剂A组成的溶液都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以及溶液渗透压等。
工业上应用的干燥剂、抗凝剂、冷冻剂以及反渗透技术都与这些性质有关。
下面按溶质的不同分为非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溶液分别讨论之。
3.1.1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根据实验结果得知: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性质(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溶液渗透压)与一定量溶剂中所溶解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此定律叫做稀溶液定律,又称为依数定律。
以上性质又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1)蒸气压如果把一杯液体如水置于密闭的容器中,液面上那些能量较大的分子就会克服液体分子间的引力从表面逸出,成为蒸气分子。
这个过程叫做蒸发又称为气化。
蒸发是吸热过程,也是系统熵值增大的过程。
相反,蒸发出来的蒸气分子在液面上的空间不断运动时,某些蒸气分子可能撞到液面,为液体分子所吸引而重新进入液体中,这个过程叫做凝聚。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PPT课件

酸
AlCl3 + : Cl – AlCl4 – Cu2+ + 4 :NH3 Cu2+4(NH3)
lewis酸与lewis碱之间以配位键结合生成酸碱配合物。
15
酸碱电子理论:优缺点
Lewis的酸碱电子理论的优缺点:
优点:一切化学反应都可概括为酸碱反应 缺点:太笼统,不易掌握酸碱的特性无法判断
6
3.2.2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及pH的计算
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3.2.1 酸碱的概念 3.2.2 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 解离平衡及pH的计算 3.2.3 缓冲溶液和pH的计算
配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7
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3.2.1 酸碱的概念
– 酸碱电离理论 – 酸碱质子理论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3.1 3.2 3.3 3.4 3.5 溶液的通性 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胶体与界面化学(自学) 水污染及其危害(自学)
2
3.1 溶液的通性
溶液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凡两种以上的物质
混和形成的均匀稳定的分散系统,叫做溶液。
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液体溶液
∵ rHmθ = 55.84 kJ · mol1 0
Kwθ将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9
水的离子积
25℃纯水
c(H ) c(OH ) 1.0 10 mol L K 1.0 10
w
14
7
1
100℃纯水
K 5.43 10 T K
w
w
13
20
水的离子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在相同温度下,0.01mol.kg-1的蔗糖溶液和0.001 mol.kg1 的葡萄糖溶液中,哪一种溶液的蒸气压高?
2.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
沸点: 当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就会沸
腾,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沸点,以符号Tbp表示。
思考题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以至消
失。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思考题 1 中学中已学了摩尔浓度,为何还要引进
质量摩尔浓度?
2 试分析糖水稀溶液的冷却凝固过程?
应用
海水不易结冰 冬天马路上撒盐水 汽车水箱中加乙二醇
3渗 透 压
自然现象 为什么医院给病人作静脉点滴用的葡萄糖溶液的质量分数
是5%? 人们在游泳池中游泳时,睁开眼睛很快就会感到疼痛;而
在海水中游泳却没有不适之感? 等等,均与渗透压有关。 半透膜:
蒸气压的形成过程
一杯水放在密闭的容器中,一方面水面上 能量较大的分子会克服水分子间的引力而 逸出,成为水蒸气分子;另一方面水蒸气 分子相互碰撞,凝聚成为液体水。
一定T下,液体的蒸发速率是恒定的,蒸 发刚开始时,蒸气分子不多,
V凝聚<<V蒸发,随着蒸发的进行,蒸气分 子浓度↑, V凝聚↑ ,
一定时间后,当V凝聚=V蒸发,液体和它的 蒸气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蒸气分子所 具有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的液体的饱和蒸 气压。
说明
(1)Δp上下是否一样大?
(2)冰的斜率大? (3)273.16K? (4)在喜玛拉雅山顶上烧开水,开水温度只有80℃?
(5) 为什么溶液的Tfp也与冰相线比较?
(6) 如加入易挥发的溶质,则凝固点是升还是降? (7)如加入易挥发的溶质,则沸点是升还是降? (8) 定性:溶液越浓,沸点上升越多,凝固点下降越多。
③总结规律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Δp ) 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这一定律是Raoult于1887年从实验中发现的,故又称 为拉乌尔(Raoult)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Δp = xB p(A) 式中, xB为溶质B的摩尔分数, p(A)是纯溶剂的蒸气压 。 摩尔分数: 物质B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溶液)总的物质的量之比称 为B的摩尔分数,用符号 表示,它是无量纲的。
= 248k 答:此溶液的渗透压为248kPa。 可见:浓度为0.100 mol.dm-3的溶液压,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案 反而会使溶液中的溶剂向纯溶剂方向流动→反渗透
反渗透的用途? 在工业上利用反渗透原理可进行海水淡化,工业污水
第三章 水化学 水污染
3.1 溶液的通性
物质的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溶解作用的结果导致溶 质、溶剂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个溶液的性质。
假设溶剂是相同的: 溶液的某些性质(颜色、导电性等)取决于溶质的本性; 而另一些性质(蒸气压、沸点、凝固点等)则与溶质本性无
关,仅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下面就讨论这种性质
思考题 为什么上图中仅标出了溶液的浓度,没有标出溶液的 名称?
例: T=298.15K, p(H2O)=3167Pa 0.5mol.kg-1, p(蔗糖)=3136Pa 1.0mol.kg-1, p(蔗糖)=3108Pa 0.5mol.kg-1, p(葡萄糖)=?
3136Pa
说明:溶液蒸气压的下降与溶质本性无关,只与一定 量溶剂中的溶质的粒子数目(即物质的量)有关,这 种相关性称为依数性。
总 结(定量)
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与溶液 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
ΔTbp = kbp m ΔTfp = kfp m m :质量摩尔浓度 定义:1000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m = n溶质 / 1000g溶剂,单位为 mol/kg。 kbp、 kfp分别为溶剂的摩尔沸点上升常数和摩尔凝固点下降 常数。它与溶剂的本性有关,不同的溶剂数值不同,与 溶质的本性无关。
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称 为半透膜。例如,细胞膜、动物的膀胱等。半透膜具有 的特性原因,至今说法不一。 渗透: 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另一侧溶液的扩散过程称渗透
渗透压的形成
概念:纯水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溶液中,使溶液的液面 升高。为使液面不升高,须在液面上加一压力 → 渗 透压,用符号π 表示。
规律: 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 度及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 π = nRT/V = cRT
式中,c为溶质的浓度(mol/m3); T为热力学温度(K); R为气体常数; 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V为溶液 体积(m3)。 特别注意: c的单位是mol/m3
例题
试求298K时浓度为0.100 mol.dm-3溶液的渗透压 解: 根据 π = nRT/V = cRT 得 π = 0.100×103mol.m-3×8.314Pa.m3.mol-1. k-1×298K
3.1.1 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1.溶液的蒸气压 实例:
一段时间后
原因:蒸气压在起作用 p(H2O) > p(糖水)
(1)蒸气压(通常指的是饱和蒸气压)
蒸发: 液体表面能量足够大的分子克服
分子间引力而逸出到气相中的过程 称为蒸发或气化。 凝聚:蒸气分子因热运动而撞击液面 时,受到液体分子引力作用而重新 进入液体相的过程称为凝聚。
思考题
液体的蒸气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2)蒸气压下降
①实验:当在溶剂中加入一种难挥发的溶质后,发现 溶液的蒸气压便下降。
换句话说,在同一温度下,溶解有难挥发溶质的溶液, 其蒸气压总是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
注意:所谓溶液的蒸气压就是溶剂的蒸气压和溶质的 蒸气压。
②分析原因
溶液的浓度越高,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越多
固相蒸气压: 固体表面的分子也会蒸发,在密闭容器中,固体与其蒸
气之间平衡时所具有的蒸气压力称为固相蒸气压。 凝固点: 物质的液相蒸气压和固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
质的凝固点,以符号Tfp表示。
水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溶质是难、非、稀)
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固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也增大。 结论:溶液的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