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纸团印画彩色的树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纸团印画:《彩色的树》教学案例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前一段我们已进行了手掌印画、手指点画等活动,幼儿对颜料已不陌生,而且对印画活动产生了兴趣,我就抓住这一兴趣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并选取了简单而又来自幼儿生活的活动材料——报纸。

案例描述: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已有经验。

1、师:宝宝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呀?夏天到了,树变得怎样了啊?

幼儿1:“大树发了很多芽。”

幼儿2:“长了很多树叶。”(由于小班的孩子比较喜欢模仿,当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大树发芽了”,接下来好几个孩子都是这样回答的,在这里我就及时纠正了孩子的说法,我对他们说:“大树是春天发芽的,现在是夏天了,它的叶子长的更加多了。”)

播放PPT(夏天来了,大树上的树叶长得更加茂盛了,小朋友们可以躲在大树下乘凉。)

2、师:可是有一棵树在叹气(出示空白的树),为什么呀?幼儿1:“因为它没有树叶。”幼儿2:“因为没有它都是白的。”(用了拟人化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更加容易接受。)

3、师: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它吗?幼儿1:“用蜡笔帮它画树叶。”幼儿2:“用蜡笔涂颜色。”

二、学习纸团印画的新技能。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新的作画工具——纸团。

2、师:我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用纸团给大树穿衣服的?我用了什么?幼儿:“颜料、纸团。”

3、示范讲解印画方法。

A、介绍需要的材料(颜料、纸团)

B、儿歌帮助掌握印画技能:捏住小纸团,沾沾颜料水,慢慢刮一刮,轻轻压一压,换个地方再压压,换个颜色,要把纸团送回家。(注意哦,家可不能送错。)

C、幼儿集体模仿动作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让幼儿空手练习印画,让小朋友知道印画的地方。“谁来说说刚才我的树叶印在哪儿?”幼儿:“大树的空白处。”“大树上。”师:“我想换颜色时应该怎么做呢?”幼儿:“要把纸球送回家。”

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练习印画,注意颜料蘸得不要太多。师:“下面老师请

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印的时候要边印边说。”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种作画方式叫纸团印画,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啊?

2、提出作画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印画,幼儿注意不把颜色弄混,注意保持桌面清洁卫生。

师:“森林李还有许多树没有穿上新衣服呢,赶紧用我们学到的办法去帮助它们吧!”

四、作品展示,评价需要注意的地方

1、请小朋友自己介绍美丽的花树。

师:“你们用了什么颜色印的树叶。”

2、让我们来看一看谁的树最美丽,比一比哪张桌子最干净?(有个别幼儿印画时把颜料滴在了桌子上,也有几组幼儿桌面很整洁。)

案例反思:

《纲要》在艺术领域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我结合了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制定了以下目标:1、学习在一定的范围内用纸团印画装饰树。2、能够选择不同色彩的颜料合理的印画。3、愿意与同伴合作,喜欢印画活动,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活动中,教学设计与实际活动基本符合。反思我的教学我从中得到不少感悟。

一、创设宽松、童趣的学习环境进行有效的导入,激发幼儿绘画的欲望。

导入环节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础部分,不论是什么样的形式,最终的目的是结合幼儿的兴趣点,以不同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但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如果平淡无奇地“导入”,幼儿就不大感兴趣,以至于幼儿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都处于被动地位,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其“导入”部分,从而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小班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宽松、富有童趣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的欲望。在活动前,我组织过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夏天的大树,幼儿对夏天的树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活动中我就创设了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和幼儿一起说一说夏天的树,又以拟人化的方式引出新颖的作画工具——报纸,因为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幼儿接触的比较多的是用蜡笔作画,而报纸这种作画工具,幼儿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欲望。

二、活动过程中的儿歌介入,帮助幼儿对美术技能的掌握。

儿歌,作为幼儿文学的一部分,它同样所属于艺术领域的范畴,它以内容简

单,琅琅上口,篇幅短小深受幼儿的喜欢。将儿歌与美术活动相结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儿歌既帮助小班幼儿掌握绘画技能,同时在美术活动中贯穿儿歌,可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并帮助幼儿进行经验的梳理。

小班孩子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因此在教学上对我们老师来说语言的要求比较高。我觉得利用趣味性的语言比较适合小班的孩子,特别是儿歌,儿歌琅琅上口,比较有韵味,利于孩子理解也便于孩子记忆。在绘画活动中,我常常根据活动的内容,编一些儿歌利用于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本次活动中要让幼儿掌握纸团印画的技能,我将纸团印画的步骤变成一首简短的儿歌:捏住小纸团,沾沾颜料水,慢慢刮一刮,轻轻压一压,换个地方再压压,换个颜色,要把纸团送回家。这首儿歌不仅比较押韵,而且将纸团印画的要点全都渗透在了里面,孩子们边念边印,兴趣非常浓厚,而且掌握得比较好。

三、评价环节中的细节关注,幼儿良好的绘画常规得以巩固。

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在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果,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做恰当而有效的评价,师幼会产生有效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处于一种鲜活的状态。在本次的教学评价中,我关注到了幼儿的绘画常规,我发现有的桌子上和画面上都很整洁,而有的桌子上滴到了颜料,甚至画面上也滴到了颜料,评价的时候我就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棵树最漂亮,哪一张桌子最整洁。孩子们都能说出来,画面上干净的大树最漂亮。孩子们一下子就意识到了,绘画的时候要保持画面和桌面整洁,这样画出来的画才是最漂亮的。简单的几句评价就能使幼儿良好的绘画常规得以巩固。因此教师要把握评价环节中的细节关注,让评价环节发挥应有的价值。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这个活动对于小班第二学期的幼儿来说,在技能方面可能简单了一点,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可能更加适合第一学期时开展。

2、活动评价时,我发现对孩子的预设还不够,让孩子相互说说自己印的树对小班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活动中我也随机跳过这一评价,进入第二阶段的评价“比一比哪一组的桌子最干净”将幼儿的操作习惯渗透在整形个活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