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发行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国债进行宏观金融调控

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国债进行宏观金融调控

国债政策与金融创新相互影响, 共同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国债政策与金融创新需要相互协 调,以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 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调节财政支出:国债的发 行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 入,从而影响政府的财政 支出,进而影响经济活动 。
调节国际收支:国债的发 行可以吸引外资,从而影 响国际收支,进而影响经 济活动。
中央银行运用国债进行货币 调控
国债作为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
中央银行通过购 买国债,向市场
投放基础货币
国债的购买方式 包括公开市场操 作、再贴现和直
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市场利率的关系
国债收益率曲线:反映市场利率变化的重要指标 市场利率: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重要因素
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市场利率的关系: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可以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 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市场利率的关系: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可以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
国债作为调控利率的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出售国债,减少市场流动性,提高利率 国债利率作为市场利率的基准,影响其他金融产品的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国债利率,影响市场预期,实现利率调控
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国债 进行宏观金融调控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中央银行与国债概述 03 中央银行运用国债进行货币调控 04 中央银行运用国债进行利率调控 05 中央银行运用国债进行信贷调控 06 中央银行运用国债进行国际收支调控
添加章节标题
中央银行与国债概述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国债的关系
国债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国债发行:增加 外汇储备,改善
国际收支状况
国债回购:减少 外汇储备,改善

浅谈发展国债和国债市场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浅谈发展国债和国债市场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浅谈发展国债和国债市场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浅谈发展国债和国债市场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自2007美国次贷危机的爆毕业论文网发开始,到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再到紧跟其后的欧债危机的越演越烈,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各国政府、中央银行都在进行着经济和金融的宏观调控,中国也不例外。

在此期间,我国交错使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使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卓有成效,但由于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央票)和金融市场本身存在缺陷,我国的调控部门不得不面临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的巨大压力。

在此环境下,以发展国债市场为中心,探索我国货币政策如何实现其目标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国债市场的环境分析(一)可操作性分析我国国债发行仍有很大的空间。

我们选择“国债负担率”来衡量这一空间的大小。

国债负担率即当年国债发行余额占GDP的比重,反映国债规模对经济的影响也反映国民经济对国债的负担能力及偿还能力。

目前,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10%~48%之间,欧盟国家以60%为警戒线(这也是国际公认的最高境界限)。

根据财政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我国国债负担率情况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近年来我国国债负担率基本维持在17%以内,我国的国债规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央票在宏观调控方面的失职凸显发展国债的必要性:2002年之前,我国央行主要通过买进和卖出债券交替进行来削减外汇储备过快增加对货币供应产生的不利影响,缓解对冲基础货币的压力。

然而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以及国债品种、规模和国债流通市场发展的缺失,央行陷入了无券可卖的尴尬境地。

于是,2002年9月24日央票作为一种替代工具,开始被用于公开市场操作。

然而,央票并非是一种正规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其缺陷也随着我国外汇市场的顺差增进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迅速显现:首先,在宏观调控方面,央票难以与国债相抗衡。

主要体现在:其一央票在其职能方面存在所谓的“利益冲突”,即冲销外汇占款的被动型和调控国内市场流动性的主动性之间的利益冲突。

历年国债发行规模表

历年国债发行规模表

历年国债发行规模表1.引言1.1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重要性国债发行规模表是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债发行规模表可以反映出国家债务的总体规模和结构,对于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和国家债务的可持续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国债发行规模表还可以提供政府债务的融资来源和利用情况,为国家的财政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国债发行规模表对经济的影响国债发行规模表对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能够直接反映国家债务水平,通过对国债发行规模表的分析,可以了解国家债务的总量以及债务结构,为政府债务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波动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特别是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较为显著。

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导致债券市场供应增加,从而影响债券价格和利率水平。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还会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对货币政策的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也是评估国家信用风险的重要依据,国债发行规模过大可能会增加国家违约的风险,从而影响国家的信用评级和国际投资者对该国的投资意愿。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分析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3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研究意义国债发行规模表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

国债发行规模表是了解国家债务状况的重要途径。

债务水平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指标,国债发行规模表可以清晰展示国家债务的总体情况,为政府制定债务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研究可以帮助分析国家债务风险和稳定性,从而预测可能的债务危机并采取相应措施。

国债发行规模表还可以作为评估国家金融状况和信用等级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国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具有重要影响。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研究还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通过分析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可以深入了解国家债务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水平等经济指标的影响规律,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政府债务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政府债务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政府债务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一、政府债务的定义和影响政府债务是指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满足公共支出需求等。

政府债务的规模和比例对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府债务规模的增长可能导致国家的财政压力加大,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一方面,过高的债务规模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与债务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可能限制了财政政策的空间。

另一方面,政府债务规模的增加也可能加剧货币供应量的扩大,进而引发通胀预期,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二、财政政策与政府债务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一种手段。

政府债务对财政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

首先,政府债务的规模与比例决定了财政政策的灵活性。

当债务规模较低时,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增加财政收入,从而增加公共支出,促进经济增长。

但当债务规模过高时,政府很难通过再次发行债券来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限制了其调控经济的能力。

其次,政府债务水平对财政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产生影响。

政府债务的长期发展和偿还问题,关系到是否能够保持财政的稳定。

高债务水平可能导致债务利息支出增加,挤占其他公共支出的空间,限制了政府调控的弹性。

同时,如果债务得不到及时偿还,将增加违约的风险,对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三、货币政策与政府债务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一种政策。

政府债务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方面,政府债务的增加可能会引发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从而对货币政策形成压力。

当投资者预期通胀风险增加时,可能会要求提高债券利率,进而影响到货币市场的稳定。

此时,中央银行可能需要调整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预期。

另一方面,政府债务水平的增加也可能对货币供应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政府债务提高意味着政府需求增加,需要从市场上筹集资金,进而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大。

超过市场对货币需求的承受能力,可能导致货币超发,引发通胀风险。

国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docx

国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docx

国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债起源于西方,并且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达实行的时间较长,有效的推动了国债理论的发展。

国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国债主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坚持有借有还的原则,国家通过发行政F债券、向国内外银行、外国政F等借款的一种筹资方式。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债发行的较晚,其发展过程也较为复杂。

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背景,导致国债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固定的理论。

本文主要针对国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一、国债概念分析所谓的国债主要指的是:国家为了筹集资金,通过一种平等的形式向社会发展的一种政F债券,通过此种方式所获得的资金统一由中Y政F部门支配。

债券的发行主体国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国债由于是国家发行,信用额度较高,存在的违约风险极小,是一种安全性很强的投资工具。

同时,还要区分国债和公债的概念,在西方国家中,认为国债是公债的一部分,在我国某一个历史时期,国债和公债是没有区别的。

另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明确国债和税收之间的关系,国债以及税收都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但是,实际的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国债和税收的征收基础不同,国债主要以国家信誉为基础,税收是以法律为基础,具有强制性。

国家信用遵循的是信用关系原则,即:国债的发行者以及国债的购买者两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税收过程中,两者不存平等关系。

国债的发行者是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应该无条件返还本金以及利息,但是,税收却不具备这种关系,国家具有一定的权力,可以无偿占有使用税收的权力,纳税人只有按时纳税的义务。

二、发行国债对经济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债主要是通过发行或者支出的方式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国债的发行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相同;国债的发行会对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对货币量、储蓄、利率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会对我国宏观的经济发展的造成一定的影响。

国债支出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对财政政策造成一定的影响。

国债、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

国债、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

国债、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一、国债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分析国债是政府借款的形式之一,可以用来满足政府财政收支的需要,但同时也会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经济的运行。

因此,国债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1. 国债的发行会扩大货币供应量。

国债的发行需要建立在银行体系之上,银行通过向政府购买国债来提供资金,而这种形式的资金又会变成货币流通,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但是,如果国债发行过快,货币供应量会增加得过多,从而造成通胀的压力。

2. 国债的偿还会缩小货币供应量。

国债债务到期需要归还本息,这就需要政府去使用其它渠道筹集资金进行偿还。

这种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政府进行财政储蓄或者国有资产出售等方式来筹资,二是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发行债券来吸收货币。

这样偿还国债的过程会缩小货币供应量,同时也会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3. 国债的高风险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在国债市场上,不同的国债价格会不同,而价格则受到供求关系、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

高风险的国债往往不被市场接受,这就会降低其价格,进而造成市场对货币供应量的看法也会产生影响。

4. 国债的优惠政策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为了刺激国债市场,政府可能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例如税收优惠、高利率等。

这样一来,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国债,从而扩大了货币供应量。

5. 国债的利率变动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政府在发行国债过程中通常会提供利率,而这个利率水平的高低也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一般情况下,利率越高,购买国债的收益也就越高,这就会吸引更多的购买者,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

二、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分析货币供应量是一个经济体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也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幅度和速度。

1. 货币供应量过多会导致经济过热。

货币供应量的过多会造成经济的通货膨胀,使得经济的生产成本上升、物价水平高涨,从而影响决策者和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

这会导致资本市场波动,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等问题,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的影响。

债券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债券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债券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哪些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债券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宏观经济产生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首先,债券市场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

对于政府而言,通过发行国债等债券,可以迅速筹集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保障以及应对突发的经济危机等。

这有助于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例如,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政府发行债券所募集的资金能够加快项目的推进,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债券融资能够补充其资金需求,支持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与银行贷款相比,债券融资的期限可能更长,资金使用相对更灵活,有助于企业规划长期的发展战略。

比如一些大型制造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用于升级生产设备、研发新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债券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起着关键作用。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如利率政策,来影响经济的运行。

当央行希望刺激经济时,可能会降低基准利率,这会使得债券收益率下降,从而鼓励更多的投资和消费。

相反,当央行想要抑制经济过热时,会提高基准利率,导致债券收益率上升,抑制投资和消费。

债券市场的利率变化还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信贷投放。

当债券市场利率较低时,商业银行可能会减少债券投资,增加信贷投放,从而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反之,当债券市场利率较高时,商业银行可能会更倾向于投资债券,减少信贷规模。

再者,债券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

在债券市场中,资金会流向那些信用良好、经营效益高的政府和企业。

这使得资源能够更有效地分配到最有发展潜力和效率的领域,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例如,一些新兴产业的企业如果能够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资金支持,将有助于其快速成长,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

债券市场的发展还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成熟、活跃的债券市场能够分散金融风险,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

我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综述

我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综述


李嘉 图定理 的成立 问题
条件是 国债 的非 生产 性 , 而我 国 国债 主要 用 于公共 投资 支 出 ;2 李 嘉 图定 理 成立 的税 收条 件 是 以所 () 得税 为 主 , 而我 国仍 然是 以 间接税 性质 的流 转税 为 主体税 ;3 我 国 国债 发行 规模仍 然 比较小 。 ()
[ 收稿 日期 ] 00一 6— 4 2 1 o 1 [ 作者简介 ] 王涛 (9 6 ) 男, 17 一 , 河北保 定人 ; 南开大 学经济研 究所博士生 , 主要从 事宏观 经济学研 究。 苗润雨 (9 1 ) 男 , 津人 ; 18一 , 天 南开大学经济研 究所博 士生 , 主要从 事宏观经 济学研 究。
() () () 经济 效应看 , 国债 和税 收是等 同 的 。如果 李嘉 图定 了后代 ;3 资本 市场 不完 全 ;4 信息 不充 分 ;5 国 理成立 , 那么利用国债筹资就是无效的。所以研究 税 收并 非 一 次 性 总 量 税 。并 构 建 了 消 费 、 民 收 税 证 我国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 问题 , 首先必须研究李嘉 入 、 收 和 国债 之 间 的计 量模 型进 行 实 证检 验 , 实了其理论分析 的正确性 。 图定 理在 中 国是否 成立 。
[ 摘要] 9 1 国债恢复发行后 , 自18 年 尤其是 19 94年财政制度改革以后 , 国债作为宏观经济 调 节 手段 发 挥 了越 来越 大的作 用 。本 文主要 对 近年 国债 的 经济 增 长、 通货 膨 胀 、 出效 应 、 挤 可 持 续性 等 宏观 经济 效应 的研 究进 行 综述 。
第 5期

涛 , 润 雨 : 国 国债 宏 Nhomakorabea 经 济 效 应 研 究综 述 苗 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债发行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实证的分析摘要:关键词:国债、GDP、实证分析一、相关理论(一)国债定义、分类和发行目的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从债券形式来看,我国发行的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实物)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三种。

凭证式国债是一种国家储蓄债,可记名、挂失,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不能上市流通,从购买之日起计息。

在持有期内,持券人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取现金,可以到购买网点提前兑取。

提前兑取时,除偿还本金外,利息按实际持有天数及相应的利率档次计算,经办机构按兑付本金的2‰收取手续费。

无记名(实物)国债是一种实物债券,以实物券的形式记录债权,面值不等,不记名,不挂失,可上市流通。

发行期内,投资者可直接在销售国债机构的柜台购买。

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的投资者,可委托证券公司通过交易系统申购。

发行期结束后,实物券持有者可在柜台卖出,也可将实物券交证券交易所托管,再通过交易系统卖出。

记账式国债以记账形式记录债权,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发行和交易,可以记名、挂失。

投资者进行记账式证券买卖,必须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

由于记账式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均无纸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发行国债大致有以下几种目的:1、在战争时期为筹措军费而发行战争国债。

在战争时期军费支出额巨大,在没有其他筹资办法的情况下,即通过发行战争国债筹集资金。

发行战争国债是各国政府在战时通用的方式,也是国债的最先起源。

2、为平衡国家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赤字国债。

一般来讲,平衡财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税收、增发通货或发行国债的办法。

以上三种办法比较,增加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增加税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将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会影响今后的税收。

增发通货是最方便的作法,但是此种办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

在增税有困难,又不能增发通货的情况下,采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还是一项可行的措施。

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可以吸收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帮助国家渡过财政困难时期。

但是赤字国债的发行量一定要适度,否则也会造成严重的通货紧缩。

3、国家为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建设国债。

国家要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此需要大量的中长期资金,通过发行中长期国债,可以将一部分短期资金转化为中长期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大型项目,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4、为偿还到期国债而发行借换国债。

在偿债的高峰期,为了解决偿债的资金来源问题,国家通过发行借换国债,用以偿还到期的旧债,“这样可以减轻和分散国家的还债负担。

(二)国债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发行国债是一种经济行为,国债发出之后,还能在债券市场上进行交易,中央银行通过其交易活动还能调控货币供应量。

国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一是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引起社会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变化,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这称为国债的财政效应;二是通过国债规模和构成的变化,引起货币和其他资产的供求关系变化,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这称之为国债的流动性效应。

最早分析国债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是李嘉图等价定理。

它由巴罗(Barro,1974)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有关公债的论述中总结出来的,并做了数学上的严格证明。

它的基本含义是,政府选用征收一次总付税还是发行政府公债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既不会影响居民的消费,也不影响资本的生成。

那么,如果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政府发行公债实际上相当于征收一笔等额的税收,公债对民间部门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征税的影响。

对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与否的问题,经济学界一直争论的比较激烈。

西特(Seater,1993)从莫迪里阿尼和布伦伯格的生命周期假说出发,说明公债发行对一生预算约束没有影响,该定理成立。

而托宾(Tobin,1980)、曼坤(Mankiw,1994)等经济学家从消费者行为选择、市场竞争的有效性、财富再分配等角度出发,认为该定理不成立。

对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成立与否的问题,郭庆旺、吕冰洋对改革开放以来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结果说明了在现阶段,该定理在我国不成立。

这就是说,政府发行国债与征税相比,既影响了民间部门消费,也影响资本生成。

总之,国债通过募集民间闲散资金,然后以国家为主体进行投资、消费等。

一方面,国家从民众手中借走资金,必然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在一定时期会对民间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而另一方面,国家将募集来的资金进行消费和投资,则又会通过乘数效应增加国民收入。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国债的增发将导致政府借款的增加,使民间可贷资金供给减少,挤占了社会资源中非政府安排的投资。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由于民间投资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大部分投资是私人部门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的。

而国债发行挤占的民间投资是以公共部门投资的形式出现的,由于不是在市场机制下进行资源配置,因此,会损害市场经济的整体效率。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储蓄率自20世纪90年来,一直处于40%左右,仅次于日本之后位居世界的第二位。

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54267.8亿元。

在利率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发行国债有利于把银行存款转为投资,而且发债成本相对比较低;同时,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资本市场很不发达,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通过发行国债可以为我国庞大的储蓄转化为投资提供一个有效的渠道。

所以在我国,国债对民间消费和投资的挤出效应十分有限,反而通过它实现了闲散资金的有效利用。

也就是说,我国国债的发行更重要的是以乘数效应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那么到底这种效应有多大呢?我们将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答案。

二、文献综述国内关于国债的经济影响的研究有不少,其中尹超(2000)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国债发行对国民经济、货币供给的影响;刘溶沧、马栓友(2001)从赤字和国债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分析国债的经济效应,而没有分析国债对民间支出的影响;涂立桥(2004)从国债发行的支出方向、社会资金供给角度分析国债不会排挤民间部门支出。

司增绰、王铮(2005)认为净出口较大程度地受我国经济格局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然而我国国债政策支持了财政支出的扩大、提高了国民收人,遏制了净出口规模下滑的势头。

但是,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国内经济、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都会影响我国净出口的增速,使国债对净出口的积极影响受到局限;龙祖坤(2005)从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财政收支、货币供给、投资行为、总供给等论述了国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杨文奇、李艳(2005)通过对投资主体投资份额、总量的相关分析以及国债投资方向的聚类分析,认为现阶段由于国债投资方向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国债发行对民间投资挤出作用较小,带动作用较大。

郑萍、康锋莉(2005)通过对国债融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的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在短期有效。

实证分析方面,杨宝臣、李彪(2006)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然后对国债发行规模及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单位根ADF和PP检验与协整关系Johansen检验,建立了中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ECM)。

唐媛媛(2006)在资本自由流动、完全浮动汇率与利率市场化的小型开放经济假设前提下,利用改进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通过分析公开市场业务下国债的发行与国债支出对国内外商品需求变化双因素作用引起利率—汇率—国际资本—投资—需求的传导作用于经济。

冯涛(2007)对1979年以来的我国长期宏观经济变量的数据序列应用协整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建立了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ECM),较好地解释了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短期变动的影响因素以及国债发行规模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

何志永(2008)分析了我国国债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与否是起点,在检验其在我国存在性的基础上引入了格雷钠的国债与经济增长模型,同时,结合我国国债使用的实际情况,验证了我国的国债政策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并就此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孙力军(2008)利用中国相关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金融发展和国债融资的联合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认为当前,在我国金融体系资金充裕的条件下,继续坚持发行国债,进一步改善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调节收入分配,提高人民福利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本文选取1985——2008年年度国债发行额数据描述国债发行规模,以DE指代,并选取这些年份的GDP数据作为中国宏观经济的描述变量。

所有数据都来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下面是GDP和国债规模的线图:图1,1985——2008各年GDP(RMB:亿元)图2,1985——2008各年国债发行规模(RMB:亿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增长速度大家有目共睹,而国债的发行规模也在以与其相似的增长路径在扩张。

除了在07、08年有些许下降,总体保持着上升的趋势。

可以判定,这两个变量都是存在着时间趋势,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确定其单整性。

直接进行OLS回归分析,否则可能产生为回归问题。

我们将对这两个变量进行处理,以他们的增长率来代替:图3,1986——2008各年GDP增长率(%)图4,1986——2008各年国债增长率(%)经过处理的变量就看不出明显的时间趋势了,而且从他们增长率的变化方式上更加能看出二者存在密切的关系。

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再对他们进行单位根检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可以直接应用到OLS回归中去。

四、实证分析1、OLS检验我们建立如下方程来描述国债增长率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DGDP=α+βDDE+μ经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3.1进行OLS回归得出如下实证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DGDP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5/18/09 Time: 14:41Sample(adjusted): 1986 2008Variable Coefficie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0.143397 0.016795 8.538010 0.0000R-squared 0.843785 Mean dependentvar 0.167011Adjusted R-squared 0.207775 S.D. dependentvar0.076145S.E. of regression 0.067775 Akaike infocriterion -2.462316Sum squared resid 0.096461 Schwarz criterion -2.363578Log likelihood 30.31664 F-statistic 67.69895 因而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DGDP=0.143397+0.082072DDE(8.538010)(2.601902)此回归方程的拟合度为0.843785,表明其拟合了真实情况的8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