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下的爱情与婚姻模式
中西方爱情婚姻观

小组成员: 常涛 马维平 杨文刚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的文化 圈的人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价 值观念,社会制度等的不同,交际 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矛盾和障碍。人 类是情感的动物,其情感的表达方 式与其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故而中 西方不同的文化也造就了中西方人 们不同的价值观,爱情观和婚姻观。
当情侣变成夫妻后,爱情外露的表达就少了很多。 因为“是老夫老妻了,还这样说的话会被孩子笑 话”,当爱情有了婚姻这颗果实后,婚姻中存在 着的爱情是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刻意表达 的需要。夫妻之间的爱意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 滴滴中,用含蓄的,意会的形式传达。 中国人用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让感情 化在生活中,表达与眼神的交流中。西方人则是 用直白的语言,姻观的比较
爱情是人类世界最美好的感情,自古以来,多少人为之舍生 忘死!中古代就有许多歌颂爱情的诗词歌赋,文学作品。有 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绝 唱,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爱化蝶的凄美传说。但是中国古代 的婚姻制度及习俗约束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在古代的中国, 婚嫁必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少了这些繁文缛节, 那么男女双方的结合就算是私定终身。许多夫妻在结合以前 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更勿从说双方之间有爱情了。结婚后, 如果不幸,夫妻二人只是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人而已。加 精较为宽裕的家庭,丈夫还可以纳几房妾,妻子为换得有妇 德的好名声不得不忍气吞声或黯然神伤。
当一段婚姻关系濒临破裂的时候,夫妻可 能。会考虑到家庭的利益,孩子的前途,父母 的感受,而勉强将关系维持下去。由于注重别 人的评价,害怕闲言碎语,夫妻情侣在旁人面 前要尽量的完美。在过多的考虑家庭,考虑对 方的感受时,中国人的爱情很多时候变成“无 我”的爱情,就是忽略了自身的感受。但中国 人的群体取向使中国社会充满人情味,人的感 受需要除了能从爱情获取外,还可以从亲情, 友情等感情中获取养分。
你对于“爱情与婚姻”的关系有什么看法?

你对于“爱情与婚姻”的关系有什么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不断变化,爱情和婚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爱情和婚姻是紧密相连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一、爱情与婚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爱情是指一种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是一种单纯的感情体验,而婚姻则是一种法律和社会意义上的约束。
因此,爱情和婚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爱情的存在是基于个人感受的,而婚姻则需要考虑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利益和责任。
二、爱情与婚姻之间存在着关联虽然爱情和婚姻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脆弱的。
同时,婚姻也会影响爱情,因为一旦结婚后,夫妻之间需要面对的责任和压力增加,可能会影响爱情的繁荣发展。
三、不同社会文化对爱情与婚姻看待不同不同社会文化的传统和观念也对爱情与婚姻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某些传统文化中,婚姻是一种安排,爱情则需要被抑制。
在现代社会中,爱情则是第一位的,婚姻则是其次重要的。
四、爱情和婚姻需要平衡爱情和婚姻是两种不同的态度,但它们需要平衡。
如果只是考虑爱情,婚姻将失去其稳定性和生活安排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只是考虑婚姻,将无法得到真正的感情满足。
因此,爱情和婚姻需要平衡,彼此相互依存。
五、爱情和婚姻需要逐步深入了解爱情和婚姻的结合需要花费时间,以逐步了解对方的优点和缺点,并接受对方所带来的压力和责任。
此外,在婚姻中,夫妻之间需要互相理解,珍惜感情,保证家庭和谐稳定。
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
本文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尽管爱情和婚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都需要双方的努力和付出。
爱情和婚姻的关系是需要维护和保持的,才能让家庭更加幸福和美满。
爱情的定义与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

爱情的定义与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爱情,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是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贯穿着人类文明的各个角落。
然而,随着不同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爱情的定义和表达方式也因此多样化。
本文将探讨爱情的定义以及不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以期加深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一、爱情的定义爱情是一种复杂而多维的情感,难以用简单的语言准确地定义。
然而,从普遍的角度来看,爱情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深沉的情感,包含了对他人的关心、尊重、信任和奉献。
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行为,需要通过言语和行动来表达和传递。
不同文化对于爱情的定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爱情常常被视为浪漫和情感的表达,注重个体的感受和追求。
而在东方文化中,爱情往往与责任、家庭和社会地位紧密相连,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二、不同文化的爱情表达方式1. 西方文化中的爱情表达在西方文化中,爱情常常被浪漫化和理想化。
浪漫的爱情被视为一种追求,人们常常通过亲密的言语、温柔的举止和浪漫的礼物来表达对伴侣的爱意。
西方文化中的爱情也注重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倡导追求个人幸福和满足。
2. 东方文化中的爱情表达相比之下,东方文化中的爱情表达更加注重责任和家庭的连结。
在许多东方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一种家庭的联结,而爱情则是这种联结的基础。
东方文化中的爱情表达更加注重长久和稳定的关系,强调亲密的关系和相互的扶持。
3. 非洲文化中的爱情表达非洲文化中的爱情表达则更加注重社区和集体的关系。
在许多非洲文化中,爱情被视为一种社区的纽带,强调家庭和社群的连结。
非洲文化中的爱情表达常常通过集体的庆祝、舞蹈和音乐来表达,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4. 亚洲文化中的爱情表达亚洲文化中的爱情表达则更加注重忍耐和婚姻的稳定。
在许多亚洲文化中,爱情被视为一种长久和稳定的关系,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亚洲文化中的爱情表达常常通过默默的关怀、亲密的接触和相互的支持来表达,强调家庭的责任和传统价值观。
东方和西方爱情文化差异

东方和西方爱情文化差异爱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东方和西方的爱情文化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东方和西方爱情文化的差异,包括婚姻观念、相亲文化、表达方式以及性别角色等方面。
首先,东方和西方对待婚姻的态度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婚姻被视为家庭的重要基石,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家庭的利益和社会地位往往比个人的感情更为重要。
因此,东方人更倾向于以婚姻为目标,追求结婚和组建家庭。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感。
西方人更倾向于以个人的感情为导向,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
他们更强调个人的幸福和满足感,而不是被家庭和社会的期望所束缚。
其次,东方和西方的相亲文化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相亲是一种传统的婚姻方式。
父母往往会为子女安排相亲,以寻找合适的对象。
相亲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与自己家庭背景相符合的伴侣,而不是仅仅基于个人的感情。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倾向于自由恋爱。
人们更多地依靠自己的感觉和选择,而不是家庭的安排。
他们更注重个人的情感和相互吸引,而不是家庭的背景和条件。
第三,东方和西方的爱情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往往更加含蓄和保守。
他们不习惯公开表达爱意,而是通过行动和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送礼物、照顾对方的家庭和生活等。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开放和直接。
人们习惯于公开表达爱意,通过言语和身体接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更注重直接的沟通和表达,以及公开展示自己的爱意。
最后,东方和西方的性别角色在爱情中也存在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男性往往扮演着家庭的经济支柱和责任人的角色。
他们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以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强调男女平等。
男性和女性在爱情中扮演着更加平等的角色,分享家庭和责任。
他们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而不是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分工。
综上所述,东方和西方的爱情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你认为浓情蜜意在不同文化中有何差异?

你认为浓情蜜意在不同文化中有何差异?一、言语表达的方式不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经常使用直接的、浪漫的言语来表达情感,比如用“我爱你”来表达浓情蜜意。
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多地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比如通过一些细节来展示关心和温暖,或者用其他诗意的方式表达情感。
1. 西方文化:言不轻传,毋负深情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地表达情感,他们会在生活中时刻表达爱意,在情人节送花和礼物,用大胆直接的措辞告诉对方“我爱你”,以及在公共场合亲密的举动。
因为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独立和受欢迎的价值观念,人们更愿意公开表达浓情蜜意,以展示自己的爱意和幸福感。
2. 东方文化:情深义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相对于西方,东方文化更加强调克制和含蓄。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愿意通过微妙的细节表达浓情蜜意,比如为对方准备一杯茶、亲自烹饪一份美食,或者默默地关注对方的需要和情绪。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常常用“爱你在心口难开”来形容这种表达方式。
二、身体接触和亲密行为的不同身体接触和亲密行为在不同文化中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某些文化中,亲密行为常常被视为表示浓情蜜意的方式,而在其他文化中被认为是不适宜的。
1. 北美文化:拥抱与亲吻在北美文化中,拥抱和亲吻是常见的表示浓情蜜意的方式。
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甚至是陌生人之间,在适当的场合下,这种身体接触被认为是一种表达关爱和温暖的方式。
2. 亚洲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差异相比之下,亚洲文化中,特别是传统文化中,人们对身体接触和亲密行为持更加保守的态度。
尽管如今在某些亚洲城市中,年轻一代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但在不少地方,身体接触和亲密行为仍被视为私密和保守的事情。
三、节日和庆祝活动的差异不同文化中的节日和庆祝活动也是表达浓情蜜意的重要渠道。
不同的传统和文化习俗使得全球各地的庆祝方式截然不同。
1. 情人节:西方的浓情之夜在西方文化中,情人节是表达浓情蜜意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通过赠送鲜花、巧克力、贺卡等方式来向心爱的人表达热爱和浓情蜜意。
藏文化浸染下的爱情解读

藏文化浸染下的爱情解读藏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藏文化的浸染下,爱情的理念和表达方式也显得独具魅力和深刻内涵。
本文将从婚姻观、爱情观以及表达爱情的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藏文化浸染下的爱情进行解读。
首先,婚姻观是藏文化中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藏族婚姻观念中,婚姻被视为一种家族、社会和文化的联结,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
因此,婚姻的责任和义务被认为是非常严肃和重要的。
婚姻的形成往往要通过亲友介绍、相亲和族长审订等程序,以确保婚姻的稳定和家族之间的和谐。
在传统的婚姻观中,个人的意愿和感情往往处于次要地位,相互尊重和对彼此家庭的尊重才是婚姻的核心。
第二,藏文化中的爱情观念强调坚贞和忠诚。
在传统的藏文化中,一旦选择了伴侣,就要对其忠贞不渝,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无论是疾病还是健康。
这种坚贞和忠诚的爱情观念也体现在藏族民间的爱情故事和传说中,如《索南贡嘎玛》和《牧羊女的忠诚》等。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相爱并面对重重困难,他们的坚贞和忠诚感动了神灵,最终得到了幸福。
这种爱情观念也传承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藏族人会选择一生只爱一个人,并将坚贞和忠诚视为一种价值观的追求。
此外,藏文化中的爱情也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藏族的婚礼上,新娘和新郎会穿上华丽的服饰,并进行特殊的婚礼仪式。
除了传统的舞蹈和歌曲表达爱情外,还有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是酒仪。
新娘和新郎会分别向对方敬酒,并传递祝福和爱意。
酒仪不仅代表着双方的共同祝福和对彼此的承诺,更象征着两个家族的和合和互赋生命。
此外,藏文化中的爱情主题也经常出现在艺术作品中。
藏族的绘画、雕刻和文学作品等,都充满着爱情的浪漫和激情。
在这些艺术作品中,爱情被描绘得美丽而神秘,有时候是幸福,有时候是短暂和苦涩。
这些作品通过表达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和探索,传递着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总之,藏文化浸染下的爱情理念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
婚姻的历史与文化演变

婚姻的历史与文化演变婚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之一,它承载着爱情、家庭、繁衍等多重意义和功能。
然而,婚姻的定义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婚姻的历史与文化演变,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1. 远古时代的婚姻远古时代的婚姻几乎完全依赖于人类的生殖需求和部落社会的稳定。
男性通常通过争夺和赢得配偶来巩固社会地位,婚姻更多地是家族和部落之间的联姻,而不是基于个人的选择。
此时的婚姻制度通常包括多夫多妻制和宗法制。
2. 古代文明的婚姻随着文明的发展,婚姻制度逐渐与宗教和国家法律相结合。
古代王国和帝国往往将婚姻视为政治利益的工具,通过联姻来加强国家的势力和地位。
此时,婚姻往往是父母主导,女性地位相对较低,婚姻受到家族和社会的严格控制。
3. 中世纪的婚姻在中世纪,婚姻逐渐与宗教结合,成为天主教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天主教会规定了一夫一妻制,宣称婚姻是一种神圣的契约。
同时,从中世纪开始,婚姻的爱情因素逐渐增加,两性关系开始注重伴侣之间的感情和彼此的意愿。
4. 现代婚姻的进展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到来,婚姻制度进一步演变。
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重视使婚姻成为基于爱情和个人的选择。
与此同时,女性权益的崛起也推动了婚姻制度的进步。
婚姻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保护,婚姻合同成为法律认可的契约。
5. 当代婚姻的多样性在当代社会,婚姻制度呈现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趋势。
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离婚率的上升、非婚生子女的增加等因素,使婚姻制度更加灵活和多元。
人们开始更加强调婚姻伙伴之间的平等、互助和感情交流。
婚姻的历史和文化演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婚姻的变革不仅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反映出人类对爱情、家庭、性别平等等价值的追求。
婚姻的意义和功能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都发生了巨大的演变,但它仍然是维系社会稳定和个体幸福的重要制度之一。
中西方爱情观差异的例子

中西方爱情观差异的例子
中西方爱情观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西方爱情观更倾向于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表达和追求,认为爱情是生活的核心,应该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在西方文化中,爱情被视为一种个人选择和自由意志的表现,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伴侣,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限制。
西方的爱情观也强调爱情的纯粹性和精神性,认为爱情是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而不是物质利益或其他外在因素的考虑。
相比之下,中国爱情观更强调家庭、社会和传统的价值观,认为爱情应该与家庭、社会和传统相符合。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而爱情是建立在家庭基础上的,因此爱情被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
此外,中国爱情观也强调爱情的现实性和物质性,认为爱情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例如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等。
总的来说,中西方爱情观在表达方式、追求目标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
西方爱情观更注重个人的情感和自由,强调爱情的纯粹性和精神性;而中国爱情观更注重家庭、社会和传统,强调爱情的社会责任和物质基础。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人们爱情观念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反抗形式上的差异 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反抗各自的家庭的行为上有不同的举动。朱 丽叶主动寻求劳伦斯牧师的帮助,为逃避与帕里斯的婚礼,她勇敢地 喝下毒药。朱丽叶的初衷并不是要去死。她是要以死的假象抗拒由父 母决定的婚姻。朱丽叶追求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她的行为是个 性解放、婚姻自主观念的体现。她反抗封建道德和禁欲主义,勇敢地 追求幸福,挣脱家庭的束缚,守卫自己的爱情。与罗朱相比.梁祝二 人缺乏反抗的精神和力度,一味顺从父母的意志却葬送了自己的爱情 。从中我们看到中西文化观念的不同。西方的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观 念与中国儒家孝道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
2、价值体系对爱情婚姻观的影响 (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2)人际关系,是群体取向还是个人主义取向 (3)求变还是求稳
从离婚女性的再婚现状看中西方婚姻与爱情 观的差异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这样一种很普遍的现状。一对夫妻离婚了。丈夫能 很快找到“继任者”(这位继任者还有可能是未婚女子),而且,只要 该男性不超过五十,其再婚的对象年龄分布层次是很广的,从20到50 不等;而妻子则很难再进入围城,尤其是带着孩子的离异女士。其再 婚就是难上加难,可供选择的余地也是少之又少,如果有哪个带着孩 子的单身母亲能嫁给一位单身小伙子的话,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且 不说家庭的压力有多大,光世俗的眼光就让人望而却步了L然而,在西 方.情况是不会这样糟糕的,如果一位小伙子找了一个带着孩子的离 异女士,他的亲朋好友不会在乎谁吃亏谁占便宜,周围也不会有人觉 得很突兀。这是存在于两种文化中的不同的婚姻现象。
1、爱情婚姻观的比较
(1)历史上,中西方爱情观、婚姻观的比较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及习俗约束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在古代的中国 婚姻嫁娶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少去了这些繁文缛节男女 双方的结合就算是私订终身。许多夫妻在结合以前连见面的机会都没 有更勿说双方之间有爱情了。结婚后有幸的话夫妻情投意合感情日积 月累,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如果不幸夫妻二人只是同住在一间屋子 里共同生活的人而已,家境较为宽裕的家庭,丈夫还可以纳几房妾, 妻子为换得有妇德的好名声不得不忍气吞声或黯然神伤。古代中国是 极端的男权社会,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因此妻子和丈夫 之间是从属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夫妻之间的感情就不是平等的感情。
但是,在中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在中国,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 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榜样,主流思想宣扬的也是先国后家、先公后 私的意识,违反者便会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仅 就体育圈来说,不要说老婆生产运动员仍然坚持在赛场奋战的例子不 胜枚举,就是亲人去世运动员忍住悲痛坚持比赛的也屡见不鲜。所以 ,不少中国的火箭球迷认为球队形势那么危急,身为头号球星的麦迪 应该竭力争胜,率队打完比赛,不应该一时儿女情长,不识大体。
在传统道德看来,女人是生育的工具,是男人的性奴隶。男人可以三 妻四妾。女人却必须从一而终,且不管爱与不爱。这也是生存的需要 。因为社会的高度稳定需要让女性做出牺牲。“中国女人的婚外情比 率远比中国男人的婚外情比率为低,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男人外 面有女人的现象随处可见,已是见怪不怪,而女人若是外面有了男人 那还了得,“丑事传千里”。甚至成为整个家族的耻辱。美国女人的 婚外情比率与美国男人相比,据统计数字显示大体持平。”当然,中 国人也有爱情。但那与婚姻并没有必然联系。婚姻与爱情完全是两回 事。至少我们可以说。中国人对爱情的态度远没有西方人那样神圣与 崇高。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在婚姻与爱情观上的区别。
从影视作品中透露出的中西方婚姻模式
同为两岸热播连续剧,《蜗居》和《绝望的主妇》因各自 真实地反映了中美两种文化下普通女性生活的艰辛以及情 感困惑而得到广大中西方观众的共鸣和喜爱。 1、婚姻中的行为方式 《蜗居》中主人公维系婚姻的行为模式恰恰也是以本然为 主,强调维护现有状态和地位,注重通过履行自己的义务 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身份和作用。而与《蜗居》中本然的婚 姻行为模式相反,《绝望主妇》中的主妇和丈夫们更加注 重用行动来捍卫自己的婚姻。
古代西方的阶级等级制度也森严婚配也讲究“门当户对”,可是在爱情 的追求上就相对的大胆和自由得多。首先在配偶的选择上个人有相对 的自由,青年成年后可以进入社交圈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宴会舞会,以 这些聚会为平台,男女青年可以选择自己的配偶。当然,由于这些聚 会大多是由同一个社会阶层的人参加,因此婚姻的对象也很有可能是 同一个社会阶层的。在婚姻制度上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是在贵族 阶层,夫妻双方各有自己的情人是常有的并被默许的。这里反映了贵 族生活的糜烂,但是也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在一定程 度上是宽容的。
(2)表达爱情的方式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爱情的表达“我爱你”三字总是比较难说出来 。男女青年在向喜欢的人表达爱意前总犹豫再三,如果双方本来是好朋 友的,表白后遭拒绝不但伤心而且以后见面会尴尬,连朋友都做不成。
当爱情有了婚姻这颗果实后,婚姻中存在着爱情是被认为是理所当然 的,没有刻意表达的需要。夫妻之间的爱意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中,用含蓄的意会的形式传达。 中国人用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让感情化在生活里面,表达 于眼神的交流中。西方人则是用直白的语言,用具体化的行动来表达爱 意。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从爱情悲剧中解读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英国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中国民间传说《粱山伯与 祝 英台》是两部著名的爱情悲剧。从两郝悲剧中,我们看到不同的文 化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1、爱情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在两部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体现的西方文化提倡婚姻自主、 爱情自由,而《粱山伯与祝英台》渗透的东方文化注重孝道和礼教。 由于中西文化观念的差异导致梁祝两人爱情的表白委婉含蓄。而罗朱 两人大胆明朗、直截了当。
在对待男女两性之爱方面,中西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对于中国人来 说,中国的婚姻并不以爱情为基础,婚姻可以设有爱情,而爱情也不 一定能够保证婚姻的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那毕竟是人的理想 。对于一般人来说,男女结合,只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女人嫁男人, 是为了找一个生活依靠;男人找女人,也要考虑政治、经济、出身、 门第等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对自己未来前程的影响。而对于西方人来 说,爱情至上,男人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一切,女人为了爱情也会舍弃 一切。这就是爱情至上。两性的选择与婚姻,完全是以爱情为基础, 而不论出身、门第、年龄、社会地位和其它考虑。可以说,西方人的 婚恋,是感情的需要,爱情是它的基础,因此才有“金婚、银婚”、 “度蜜月”之类,显得非常浪漫;而中国人的婿恋,更多的是理性的 选择,在这种理性选择中究竟还有多少真爱.那就很值得怀疑了。
不同文化下的爱情与婚姻模式
2010级值系统分析对比中西方爱情 观和婚姻观
• 从离婚女性的再婚现状看中西方婚姻与爱情观的 差异
• 从爱情悲剧中解读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 从影视作品中透露出的中西方婚姻模式 • 美国婚姻观与中国婚姻观的不同
跨文化交际理论中价值系统分析对比中西方 爱情观和婚姻观
2、婚姻中的时间定向 与中国人特别重视过去和未来相一致的是《蜗居》中主人公在婚姻中表 现出的时间定向。而反观《绝望主妇》中婚姻中的时间定向,我们会 发现美国人更重视现在和未来。 3、婚姻中的关系形态 《蜗居》中主人公在婚姻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都和中国婚姻注重集体主 义的家族关系紧密关联,婚姻绝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两个 家庭。在《绝望主妇》中,我们挖掘出更多是以自我为m发点的个人主 义。主妇们讲求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重视的是独立性而非裙带关系。 4、婚姻中的性别角色
3、殉情结局的差异 两部作品结局相同,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观。西方作品展现出西方文 化注重理性。注重科学,注重现实,强调事物的客观性,主人公在今 生而非在来世寻找幸福。中国文化融人了幻想。借助幻想来实现现实 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体现出极大的主观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化蝶是梁 祝作品中点睛之笔,满足了读者对主人公的祝福和期待。中国人倾向 于圆满、团圆的结局,化蝶情节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使两人的爱情在 化蝶中得到升华。找到的是来世的幸福。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殉情体现 了西方文化的人本主义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西方弘扬个性、提倡 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价值观。
美国婚姻观与中国婚姻观的不同
不久前,全世界的NBA球迷们都在津津乐道一件事情,火箭队的头号球手麦迪 在火箭对爵士的比赛中途突然退场,致使火箭队输给了爵士队。麦迪中途离开 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在火箭对爵士上半场比赛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麦迪一 位助手打电话给火箭新闻主管内尔松,说小麦的未婚妻哈里斯腹痛难忍,被送 往医院生产,他们的儿子即将诞生。内尔松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训练师琼斯, 等到前两节比赛结束,琼斯就拉住小麦传达了这个消息。焦急的麦迪立刻换掉 球衣,迫不及待地赶往医院,一个多小时后,儿子出生了,火箭也输球了。虽 然麦迪知道自己对球队无比重要,他的离开很可能让火箭赔掉一场胜利,但他 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家庭永远都是第一位,这个时候,火箭形势再凶 险,也只能退居其后。没有人指责麦迪,在美国,陪着老婆生孩子是理所当然 的事情。火箭主教练范甘迪也没有埋怨他们的头号球星,“我们输球并不是因 为他不在这里,而是因为我们在进攻上无能,我们都是职业球员,所以我们没 有借口”。在美国社会,主流的观点永远是家庭比工作重要,当工作和家庭发 生严重冲突的时候,让位的都会是工作。对NBA熟悉一点的朋友也都知道,只 要NBA球队中的球员因为家庭发生重大事情,诸如孩子出生、亲人病重或者死 亡等原因请假,即使是在打总决赛,球队都会一律准假,毫无疑义。
(3)对爱情的维持 中国人的爱情与家庭密切相关。中国人崇尚一生的相守,海枯石烂, 至死不渝,为了能相守在一起,人们愿意容忍退让,放弃许多东西。 夫妻之间的感情是融合了爱情和亲情的一种复合的感情。 与中国人相比西方人更乐于享受爱情带来的感觉,而不是婚姻带来的 束缚。法国人是世界上公认的浪漫的民族,在法国有很大比例的长期 同居的男女是没有结婚的。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和波伏娃一生相 爱 但并终生没有结婚。西方人的爱情很热烈,可是想断的时候也很干 脆 西方人有个人主义的传统,注重保护维持自己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