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面部》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2)重力性皱纹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
肉松驰、骨萎缩和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所 致。上睑部皮肤下垂形成“肿眼泡”;下睑 因眶隔萎缩、眶内脂肪疝出,使皮肤臃肿下 垂,形成“眼袋”。
腮腺咬肌区




腮腺和咬肌及其表面的软组 织合称为腮腺咬肌区。 (一)境界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胸锁乳突肌、乳 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界:颧弓和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内侧界:咽旁间隙; 外侧:皮肤。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 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 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 鼻底,两侧界为内眦与鼻翼点的 连线,为鼻所在。 3.唇区:上界鼻底,两侧界 为唇面沟,下以颏唇沟与颏区分 界,为口所在。 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 侧界为口角的垂线,下以下颌下 缘为界。
层次及内容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皮下组织 含颈阔肌上部, 腮腺区:耳前淋巴结、耳大神经; 咬肌区:面神经部分分支及腮腺 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 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浅、 深两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 在腺体前缘筋膜复合为一,形成 咬肌筋膜,向前覆盖于咬肌表面 直达该肌前缘。




5)鱼尾纹:外眦附近,皱纹粗细不等, 放射状排列,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 致。 6)鼻唇沟纹:构成鼻唇沟外侧缘, 系上唇外上方呈放射状排列的表情肌 收缩所致。 7)颏纹:颏部,横向排列,是颏部 肌收缩所致。 8)唇纹:位于上、下唇皮肤表面, 唇中部者呈垂直状,两侧者上、下唇 皱纹分别向外上或外下斜行,在口角 附近呈放射状排列。 9)颊纹:颊部,鼻唇沟纹外侧,略 与鼻唇沟纹平行。

局部解剖学概要课件

局部解剖学概要课件

腮腺管
腮腺淋巴结
4. 腮腺深部的位置
腮腺床
为紧贴腮腺深面的 血管神经,包括: ①颈内动、静脉
②舌咽神经
③迷走神经 ④副神经
⑤舌下神经
⑥茎突及茎突诸肌
5. 穿腮腺的结构
纵行结构
横行结构
纵行结构:
①颈外动脉 ②颞浅动、静脉
③耳颞神经
④下颌后静脉
横行结构:
①上颌动、静脉
②面横动、静脉 ③面神经的分支
主要解剖操作
(2)在腮腺管的上、下方:面神经的颊支及面横动、静 脉,沿下颌骨下缘前行的下颌缘支。 (3)颈阔肌深面:寻找面神经的颈支。 3、穿经腮腺的结构:纵行的-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 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横行的-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 脉、面神经及其分支。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及其分 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 三、颅部 1、额顶枕区的层次(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顶部的危险区)(5)颅 骨外膜 2、颞区的层次:皮肤、颞浅筋膜、颞筋膜、颞肌、骨膜
由浅入深的结构:
面神经及其分支 下颌后静脉 颈外动脉 耳颞神经


一、额顶枕区
范围:
前界: 眶上缘 后界: 枕外隆突及 上项线 两侧界:借上颞线
与颞区分界
额顶枕区层次及结构特点
层次:五层
(1)皮肤 (2)浅筋膜(皮下组织) (3)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5)颅骨外膜
浅部三层结合紧密,不易分离,常被合称为头皮。
第二节 颈 部
区域特点
器官结构多 缺乏硬性保 护 层次复杂
舌骨上、下肌 群
舌骨上肌群
下颌舌骨肌 颏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 二腹肌

局部解剖学面部共25页

局部解剖学面部共25页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上颌动脉
上颌动脉的变异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下颌神经
8-颊神经 17-耳颞神经 9-舌神经 10-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局部解剖学面部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面部
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分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 面肌 血管、淋巴与神经:
(1)面动脉 (2)面静脉 (3)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 (4)Ⅴ、Ⅶ
面肌
面动脉
头颈部淋巴引流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
神经
Ⅴ1 Ⅴ2 Ⅴ3

面侧深区
境界:颞下窝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局部解剖学面部24页PPT

局部解剖学面部24页PPT
面部
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分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 面肌 血管、淋巴与神经:
(1)面动脉 (2)面静脉 (3)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 (4)Ⅴ、Ⅶ
面肌
面动脉
头颈部淋巴引流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下颌神经
8-颊神经 17-耳颞神经 9-舌神经 10-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Biblioteka 谢谢!xiexie!
锁骨上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
神经
Ⅴ1 Ⅴ2 Ⅴ3

面侧深区
境界:颞下窝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颞下窝(第一层)
颞下窝(第二层)
上颌动脉
上颌动脉的变异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2021/3/26
11
2021/3/26
12
2021/3/26
13
2021/3/26
14
• 2 Langer皮肤裂线
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方向
• 3 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的区别
(1)面部皮肤皱纹线是老化的征象 (2) Langer皮肤裂线是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
2021/3/26
23
面部皮肤支持韧带起自骨面或筋膜,止于真皮。面 部除皱术时,切断某些韧带可取得好的美容效果。
2021/3/26
24
腮腺咬肌区
•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颧弓和外耳道 下:颌骨下缘 内:咽旁间隙 外:皮肤
2021/3/26
25
层次及内容
• 1、皮肤 • 2、皮下组织
毛囊和汗腺
皮脂腺囊肿 疖肿
• 4 表情肌的起点
2021/3/26
17
皮下组织
• 1疏松,易于移动 • 2鼻翼和颏部皮肤与皮下组织结合紧密不易剥离 • 3皮下静脉与颅内静脉窦关系密切 • 4内有面神经、血管和腮腺导管走行
2021/3/26
18
2021/3/26
19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咽旁前间隙 咽旁后间隙
翼颌间隙
2021/3/26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
翼颌间隙
64
翼腭间隙
前界: 上颌骨 上界: 蝶骨大翼
2021/3/26
后界:蝶骨翼突
65
翼腭间隙(pterygopalatine space)

最新颌面部局部解剖.教学讲义PPT

最新颌面部局部解剖.教学讲义PPT
❖ ②腮腺鞘与腺体紧密结合,并发 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将其分为 若干小叶,化脓时形成独立散在小 脓灶,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 叶的脓腔,以使引流通畅;
③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 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耳道前 下壁软骨部的裂隙(Santorini fissure)中,腮腺内的小动、静脉及 神经也经该裂隙进入外耳道,外耳 道前下部的淋巴亦经此裂隙流入腮 腺区的耳前淋巴结。故化脓性感染 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2~3cm 15.腮腺导管体表投影:耳
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 1/3段。
皮肤及皮肤分裂线
❖ 1.面部皮肤皱纹线 按照皱 纹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
❖ (1)动力性皱纹线:系面部 表情肌收缩牵拉皮肤的结果。 表情肌收缩牵引皮肤形成与肌 纤维长轴相垂直的皮肤皱纹线。 该线一旦形成,即使此部表情 肌不收缩,皱纹线亦不会完全 消失。动力性皱纹线为老化的 征象。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纹: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 外侧部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 纹垂直方向或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 轮匝肌收缩所致。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前缘 面N颧支、 面横A、 面N上颊支、 腮腺导管、 面N下颊支 下颌缘支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下端 下颌缘支及颈支、 下颌后V
2018/11/1
重要关系4----腮腺深叶的深面
? 腮腺床: 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 的深部血管、神经 (颈内AV 、第Ⅸ-Ⅻ对脑N) ? 骨性标志: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 下颌后静脉 ? 颈外动脉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后内上-腮腺-后向前越下颌后V颈外A 下颌支后-分两干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颞浅V腮腺前内-腮腺 与上颌V-合成下颌后V 分两支 前支与面V合成面总V 后支与耳后V合成颈外V
2018/11/1
显露面神经分支 —— ? 颞支—耳屏基部前 1-1.5cm
颞浅A前1cm-腮腺浅叶上缘出 ? 颧支:耳屏基部及耳垂前缘作一垂直线 耳垂下缘作垂线 -角分线-腮腺上、前缘出 耳垂下缘与眼外眦连线 -腮腺浅叶前缘 ? 颊支:腮腺导管上下 1cm咬肌筋膜上 ? 下颌缘支:下颌下缘 -面VA,浅面面N下颌缘支 下颌角 -下颌缘支 颈外V、下颌后 V- 下颌缘支 -主干 ? 颈支:腮腺浅端下缘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颈外动脉
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A分出 下颌后窝深面 下颌支中下1/3-腮腺前内面 耳后A-后内面 上颌A-前内面 颞浅A-上缘
纵行组 横行组 2018/11/1
2018/11/1

局部解剖学面侧区课件

局部解剖学面侧区课件
•21
腮腺咬肌区
o 境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o 主要结构:腮腺、咬肌;血管和神经。
•1
腮腺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
•2
腮腺分部
•3
腮腺管的毗邻及面神经的分支
T-temporal. Z-zygomatic. B-buccal. M-marginal. C-cervical.
•4
穿经腮腺的结构
•5
•6
•7
下颌后静脉
前支
后支
•8
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
颈内静脉
•9
颈外动脉
颞浅动脉
面横动脉
茎突舌骨肌
•10
耳颞神经
•11
腮腺床
•12
咬肌
咬肌
•13
面侧深区
o 境界:颞下窝 o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15
颞下窝(第一层)
•16
颞下窝(第二层)
•17
上颌动脉
•18
•19
上颌动脉的变异
o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o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o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20
下颌神经
o 8-颊神经 o 17-耳颞神经 o 9-舌神经 o 10-下牙槽神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
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分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 面肌 血管、淋巴与神经:
(1)面动脉 (2)面静脉 (3)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 (4)Ⅴ、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面肌
面动脉
头颈部淋巴引流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下颌神经
8-颊神经 17-耳颞神经 9-舌神经 10-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
感谢下 载
颈外侧深淋巴结
神经
Ⅴ1 Ⅴ2 Ⅴ3

境界:颞下窝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面侧深区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颞下窝(第一层)
颞下窝(第二层)
上颌动脉
上颌动脉的变异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的 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