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00
2020-2021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

2020-2021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
岭南广东,有梁启超、孙中山、叶剑英……同时,广东也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更是先行者,是时代奋进的前沿阵地。
某市楹联协会开展活动,目的是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展现新时代青年书法家的艺术风采,该主题书法作品展深受群众的好评。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为了拟好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齐奋斗继往开来盼未来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________【答案】(1)某市楹联协会开展主题书法作品展。
(2)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解析】【分析】(1)这个材料的关键句是第三句,关键词是主题书法作品展,举行这次展览的组织是某市楹联协会,按照谁+事件的模式概括即可,注意不超过20个字。
(2)“忆往昔”指回忆过去,与之相对的应该是“看今朝”;“革命前辈”是偏正短语,与之相对的应该是“时代先锋”;“开天辟地”属于并列短语,与之相对的应该是“继往开来”;“创伟业”属于动宾短语,与之相对的应该是“谱新篇”,故下联应该是: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故答案为:⑴某市楹联协会开展主题书法作品展。
⑵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试题(附答案)100(1)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试题(附答案)100(1)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世界需要爱。
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
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①(,/;)爱如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琼浆。
②在爱的怀抱中,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1)①应该选择的标点是________。
(2)②应该用的关联词是________。
(3)“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有语病,修改病句。
(4)仿写划线句子,要求符合语境。
【答案】(1);(2)只有(3)谁也无法阻挡人生的风雨(4)爱如炎暑烈日下的树荫,为酷热难当的人提供清凉。
【解析】【分析】(1)“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与“爱如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琼浆”是统一层面的并列关系,所以应选分号。
(2)从下文“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一句分析,自然选用“只有”这一关联词语。
注意关联词语的配套使用。
还要注意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
(3)“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用词不当或搭配不当。
把“阻塞”改为“阻挡”即可。
(4)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
句式结构为“爱如……为……的人……”的比喻句。
内容要表达“爱”的意义,且要与前后两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⑴;⑵只有。
⑶也无法阻挡人生的风雨。
⑷爱如炎暑烈日下的树荫,为酷热难当的人提供清凉。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
语文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

语文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出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
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B;A【解析】【分析】(1)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与自己相处的前提”,谓语动词是“是”,宾语应为“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这个句子一面对两面,应该删去“能否”。
(3)“充实”是“使内容丰富”的意思,应该是先充实自己,在此基础上才能丰富自己。
故选BA。
故答案为:⑴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⑵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⑶ B;A【点评】⑴本题题考查的是语法知识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对结合题意,仔细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要会运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词语意思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2.拓展关联知文化。
(1)【任务一】辨识对联。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训练试题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仿写语言表达1.参照示例,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要求:表意清楚,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示例:乡愁乡愁是一阵悠扬的笛声,在春风的牵引下,飞入每个游子心间。
备选词语:离别思念微笑示例:________。
【答案】示例: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解析】【分析】示例1: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示例2:思念是江水,无论白天黑夜,从未停止流动。
示例3:微笑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在你忧伤的时候给你温暖和光明。
故答案为:示例: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答案】示例:离别是一曲忧伤的歌,总在缠绵欢乐的时刻响起。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
仿写句子的时候根据提供的句子按照其结构、修辞写出结构相似、修辞相同、语意连贯、字数一致的句子。
例句是一个比喻句,所以我们可以用备选词语写出比喻句。
2.请你参加以“追逐梦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写标语)请将这次活动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追逐梦想绽放青春(2)(活动二:话梦想)请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话题一致,句式大体相同。
山峰再高,大海再深,无所畏惧也要追逐;道路再艰,困难再多,迎难而上也要追逐。
因为梦想是一缕阳光,驱散你前行的阴霾;梦想是一泓清泉,洗净你心中的铅华:________,________(3)(活动三:深思考)下面这幅名为“距离”的漫画,会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至少两条)(4)(活动四:明真谛)阅读下面这段采访录,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的梦想经历,说明了什么?南方周末:您人生中有过哪些梦想?王石:四五岁时候在幼儿园,梦想就是拥有一块吸铁石;上学之后每年寒假暑假都回老家,那时候的梦想就是在农村生活;少年时就想当一名外科医生“救死扶伤”;如今成了一个办企业的人。
南方周末:到深圳之后是不是您的梦想有一些改变?王石:到深圳之后就是创业,因为那个时候只有做生意,当商人,便开始学经营、学管理。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任务一】下面是某班同学以“古典诗文的功用”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
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功用出处古诗文名句评点观察《论语·子罕》①________,不舍昼夜。
光阴似水啊!言志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②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
坚定守护理想。
李贺《雁门太守行》③________,________。
爱国至死方休。
抒情李白《送友人》④挥手自兹去,________。
“潇洒”走一回。
《诗经·关雎》⑤窈窕淑女,________。
一生挚爱啊!明理王安石《登飞来峰》⑥________,________。
认识高远,方能看透本质。
王湾《次北固山下》⑦________,________。
真个是乐观、积极、向上。
(2)【任务二】在“最美教室”评比中,学校要求班级布置一个“诗中有画”的墙面,宣传组同学设计出了三种版面,究竟哪一种更适合挂在教室里呢?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答案】(1)逝者如斯夫;寂寞沙洲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萧萧班马鸣;君子好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示例一:我选乙,理由:乙图中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传达出想登临高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
背景是群山,图文相符,适合挂在教室里。
示例二:我选丙,理由:丙图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背景是翠竹,翠竹代表着一种刚正不阿的气节,适合挂在教室里。
【解析】【分析】(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附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附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郑州市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中小学校园全面展开,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我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校体育组对周边中小学1600名同学每天进行的课余运动情况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图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
(2)临近中考,小兰同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学习,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劝说小兰参加课余活动,注意语言得体。
【答案】(1)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解析】【分析】(1)认真读中小学生课余运动情况调查统计图,可以看出在1600的调查对象中,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再20分钟以上的只有464人,有1008个人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在10到20分钟,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这是一个劝说题,劝说的时候要有礼貌性的称呼,劝说的语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偏离话题,另外语言要得体。
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如: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故答案为: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⑵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类题综合性、技巧性较强,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相关数据或者要素,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最终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中考题中的高频考点。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系列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要求写明观点、理由和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请概述他“弃医从文”的故事。
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根据上联,结合故事材料,续写下联。
上联:朝花夕拾书写和蔼师长下联:________【答案】(1)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相互依存的;个人只有爱国了,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维护个人的利益和尊严;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
(2)鲁迅留学日本时,看影片时,看到中国人被杀时,旁边看热闹的中国人竟漠然以对,鲁迅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的精神。
(3)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解析】【分析】(1)题干要求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首先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爱自己的国家,只有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其次我们要明确“个人”是一个小的范围,而“国家”是一个大的范围,在国家利益之前,我们都应该放弃个人利益去服从国家的利益。
据此简要作答即可。
注意题干要求80字以内。
(2)本题题干要求概述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所以只简单叙述这个故事就可以。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
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
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附答案)(1)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附答案)(1)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某校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三则的材料,说说给你的启示。
材料一: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
”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选自海伦・凯勒《享受生活》)材料二:昆明市宜良县男孩杨孟衡,不满七岁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
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
他兴趣爱好广泛,爱唱歌,爱踢足球,书法作品还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
“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
”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告诚自己,并以顽强的毅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2010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逸,享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________。
(3)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
准备以“只有自强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
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高山流水②孙康映雪③车胤囊萤④宋濂抄书⑤岳母刺字⑥苏秦刺股【答案】(1)艰难的环境能够教育人磨炼人,画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乐观的精神,不懈地努力,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2)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3)①⑤【解析】【分析】(1)可分析材料一“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材料二“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都是写身残志坚的事例,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讲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0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习了本文后,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围绕《范进中举》一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下联:________横批:________(2)【谈观点】考试临近之日,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
而中国古代“名人”——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
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答案】(1)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2)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解析】【分析】(1)根据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范进的态度的鲜明对比来拟写,注意对联格式。
(2)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看法。
可以从赞同与不赞同两个方面来回答。
赞同的理由可围绕“能缓解考生压力”来阐述;不赞同可围绕“把范进当偶像不可取”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⑵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生要结合文章内容,注意上联的机构和内容,进行编写下联,要注意对联的要求。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注意发表的观点要正确。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小题材料1:一堂课,让学生们在假日中找到老师,离校不离教;让教师快速成长,积淀A 更丰富;让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更加便利、有效,家校共育落到实处。
这就是六合区精心打造的“惠万家空中课堂”。
……教师在节假日期间以志愿者身份,利用网络平台实时直播,学生在家中通过手机、电脑加入课堂听课,并进行实时互动、答疑、反馈 B ,营造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推动了学校教育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节选自《六合搭建“空中课堂”推进教育均衡》,《南京日报》3月21日报道)材料2: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跟着南京名师在线学习!5月15日上午,南京shuài C 先在全省推出省市区协同推进的名师公益空中课堂——“金陵微校”,百万南京中小学生通过网络即可享受名师免费在线辅导。
……“使用‘金陵微校’,操作步骤很简单,只需要拍照、提交即可。
”科利华中学一位初三学生告诉记者:“我最喜欢的栏目是《在线问答》。
平时写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爸爸妈妈经常也帮不上忙了。
现在我可以直接向线上老师提问,老师通过微信一对一讲解,直观、专业还省时间!”(节选自《辅导孩子不用愁“金陵微校”让名师提供免费精准辅导》,荔枝新闻网报道)(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假如你是校园广播电视台的小记者,为了更好地实施空中课堂,你准备采访参与学习的学生家长,请把你的问题设计写下来。
①________②________(3)综合上面两则新闻,你想对身边的正准备上补习班的小棠同学推荐“空中课堂”,把你的推荐语写下来。
【答案】(1)diàn;kuì;率(2)您家孩子平时是如何参与“空中课堂”的?;为了把“空中课堂”做得更好,您对教育部门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3)小棠,你知道吗?现在我们六合区及南京市都开展了网上的空中课堂,有我们的老师在线授课、答疑,很多还是市区的名师呢。
有手机或电脑就能参与空中课堂,非常方便,还是免费的呢。
你可以去试试看。
【解析】【分析】(1)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与书写。
“淀”“馈”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
率先:带头,首先的意思。
(2)所提的问题注意采访对象是家长,所提问题要与空中课堂有关,且两个问题要有关联,注意问题的先后次序。
(3)推荐语可从“空中课堂”让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更加便利、有效,家校共育落到实处,操作步骤、学习环境,学生平时写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直接向线上老师提问,直观、专业还省时间等方面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⑴diàn;kuì;率⑵①您家孩子平时是如何参与“空中课堂”的?②为了把“空中课堂”做得更好,您对教育部门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⑶小棠,你知道吗?现在我们六合区及南京市都开展了网上的空中课堂,有我们的老师在线授课、答疑,很多还是市区的名师呢。
有手机或电脑就能参与空中课堂,非常方便,还是免费的呢。
你可以去试试看。
【点评】⑴本题考查读i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和书写的能力。
考查的大多数是课内的基础字,考生要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等的识记。
⑵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考生要结合材料,把握活动内容和主题,注意参与活动的对象,语言表达要得体、准确。
⑶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要注意结合材料的内容,在表达时要注意内容要清晰、连贯,语言要简洁。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据《诗经》三百篇的产生时代约在西周武王初年至东周春秋中叶的五百年间,创作背景几乎遍及周室封建势力到达之地。
黄河流域的沃壤孕育了它们,作为引渡我们探访这五百年信息的舟楫。
在此之前的古诗歌,偶有见录于各种典籍者,如神农时的《蜡辞》。
材料二:汉乐府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一为郊庙歌辞,多系贵族文人为祭祀所作乐歌,模仿《诗经》、楚辞之颂诗祭歌的风格。
二为鼓吹曲辞。
以箫、茄演奏之《鼓吹》及以鼓、角演奏之《横吹》皆为胡乐。
材料三:唐代沿承六朝文化遗产与诗歌体式,五古、乐府之外,七古、律诗、绝句在长期酝酿后方告成熟,三方新辟的沃土正提供唐人驰骋其才思。
大唐国势以玄宗、肃宗二朝为分水岭,由前期的兴扬鼎盛转渐衰颓,作为人世反影的诗歌发展,亦大抵可依此分为两期。
前期诗人纵横捭阖的生命风神发展出唐诗的开阔气象;而鼎盛之后,后期诗人则须从前人盛迹中翻新求变,多呕其心血于丈量辛风格的经营。
(1)请依据(材料)按照创作时间的年代先后,将下列作品排序:________。
①《将进酒》②《上邪》③《蒹葭》④《登幽州台歌》(2)请结合(链接)材料选出下列选项中与另三部作品创作背景不一致的一项()(链接)天宝十四年底,唐世表面上的升华平静终告瓦解,安史之乱起,势如野火。
次年,兵陷长安,玄宗奔蜀,帝室在血雨腥风中飘摇。
A. 《捕蛇者说》B. 《石壕吏》C. 《蜀道难》D. 《新婚别》(3)请将下列诗句按照上下句配对,并将配对的诗句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民生各有所乐兮 B.怀此王佐才 C.慷慨独不群 D.夕阳无限好 E.银瓶乍破水浆迸 F.余独好修以为常 G.只是近黄昏 H.铁骑突出刀枪鸣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答案】(1)③②④①(2)C(3)AF;BC;DG;EH【解析】【分析】(1)①《将进酒》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唐代。
②《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③《蒹葭》《诗经》中的一篇,春秋时期。
④《登幽州台歌》陈子昂(661年-702年),唐代。
故而排序是③②④①。
(2)链接材料写的是《安史之乱》,与ABD三项背景一致,C项,《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传诵不衰的著名篇章之一。
揭露了从唐玄宗天宝后期至作者被贬官永州时约六十年间人民的苦难生活。
故选C。
(3)AF,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BC,三国魏曹植《薤露行》: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DG,李商隐(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EH,白居易 (唐)《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故答案为:⑴③②④①;⑵C;⑶AF;BC;DG;EH【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理解,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课本内的注释,注意人物、作品的朝代等基础的常识。
⑵本题考查作品的时代背景,考生在平时注意理解,不要弄混了作家、作品的写作年代,在学习中要牢牢记住。
⑶本题考查诗歌的背诵和理解能力。
考生要熟悉背诵的诗歌,注意诗句间的对仗。
4.近期,学校正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观点论述】汉字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传承唯一超过五千年的文字,汉字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学校拟设立书法课程,对此众说纷纭。
你怎么看?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字数在80字以内。
(2)下图描画了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夜游的故事。
用自己的文字将这个故事简要叙写出来。
字数在70字以内。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下面的对联旨在颂扬中华文化,根据上联续写出下联。
上联:笔墨纸砚书写中华文化下联:________【答案】(1)书法课程的设立有益于中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练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力、毅力等心理素质;还可以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
因此,我们应多练书法,陶冶情操。
(2)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两人一起在庭院中散步,面对着庭院中的光影,心生感慨: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
(3)梅兰竹菊勾画君子风骨【解析】【分析】⑴汉字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
练习书法可以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激起学生们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的决心与信心,激发爱国热情。
其次,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⑵《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
⑶注意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
“ 笔墨纸砚”对“ 、梅兰竹菊”,“ 书写中华文化”对“ 勾画君子风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故答案为:⑴书法课程的设立有益于中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练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力、毅力等心理素质;还可以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