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模拟试卷(3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冲刺试卷(一)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媲.美(pì)嘹亮

重峦叠嶂.(zhànɡ)养精畜锐

B.剽.悍(biāo)良莠

拈.轻怕重(niān)冲耳不闻

C.憎.恶(zēnɡ)缄默

心无旁骛.(wù)人才辈出

D.戏谑.(xuè)寒暄

销声匿.迹(lì)走投无路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得益彰

....。

B.中考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

....的感觉。

C.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D.为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推进,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

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真是无所不为

....。

3.文化积累——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B.“监狱之花”指的是《红岩》中的小萝卜头。

C.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D.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4.语言运用——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与书为伴,同古今中外名人大家亲密接触,收获人生真谛。读《论语》,我________;读《名人传》,我________;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我________;读《曾国藩家书》,我________。

A.懂得了处人事、求学问的原则体会到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勇于担当的情怀明白

了生活与教学的艺术认识到家风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

B.认识到家风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明白了生活与教学的艺术体会到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勇于担当的情怀懂得了处人事、求学问的原则

C.明白了生活与教学的艺术认识到家风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懂得了处人事、求学问的原则

体会到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勇于担当的情怀

D.体会到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勇于担当的情怀懂得了处人事、求学问的原则认识到家风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明白了生活与教学的艺术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C)

A.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

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青春剧既应该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对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6.语言运用——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D)

A.我非常渴望投身到这项惠及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B.九年级家长会上,家长代表王丽女士的讲话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家长就“如何做好家校配合”这一专题踊跃发言。

C.班主任王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教物理的陈老师说:“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D.王晓川同学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说道:“奶奶,您老身子真硬朗,今年高寿?”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2分)

(1)《观沧海》:水何澹澹,__山岛竦峙__。

(2)《过零丁洋》:__山河破碎风飘絮__,身世浮沉雨打萍。

(3)《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__长河落日圆__。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马作的卢飞快__,弓如霹雳弦惊。

(5)《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__曲儿小腔儿大__。

(6)《三峡》:__至于夏水襄陵__,沿溯阻绝。__或王命急宣__,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

(7)《春》:__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__,欣欣然张开了眼。

(8)中华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曲径通幽处__,__禅房花木深__。

(9)相隔千里,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中秋之夜常会轻吟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__但愿人长久__,__千里共婵娟__”,表达对故乡亲人的祝福。

二、阅读(50分)

(一)爷爷的黄豆(12分)

宋向阳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越做越大。于是,他的染坊成了镇子里最大的。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