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分子热运动练习4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13.1 分子热运动同步卷4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2.临沂兰陵牛蒡茶一面打扫毒素,一面以营养成分进行滋养和调节身体,风行国际茶叶市场。
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茶叶的升华现象B.泡茶时,部分茶叶上浮———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C.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D.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们能闻到梅花香味是因为()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存在斥力4.下列实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大雪纷飞B.花香袭人C.炊烟袅袅D.尘土飞扬5.如题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如图甲所示,注射器内水的体积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B.如图乙所示,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如图丙所示,将一定量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腺D.图丁和图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6.疫情期间,喷洒完消毒水的教室过段时间还会充满消毒水的味道,这是因为()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有斥力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分子间有引力7.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起风后灰尘满天飞B.下雪时雪花飘飘C.暴雨后河水浑浊D.水中放糖后变甜8.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B.春天来了,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C.今年陇南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9.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的是()A.水中放糖后变甜B.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C.鸭蛋腌制后变咸D.端午节米粽飘香10.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B.空气很容易被压缩,但压缩的程度越大用的力就越大C.打开香水的瓶子,很快就能闻到香味D.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二.填空题(共3小题)11.书法爱好者临摹时闻到淡淡的“墨香”是现象。
精品练习(附答案)《分子热运动》(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每日突破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单选题1.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A.分子有一定的体积B.分子间无空隙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间有引力2.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B.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100 mL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N。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A.不变,玻璃板受到浮力B.变大,玻璃板与水之间有分子引力C.变大,玻璃板受到重力D.变小,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4.用分子动理论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排斥力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吸引力5.疫情期间,教室每天都会喷洒消毒水进行消毒,喷洒完消毒水的教室过段时间还会充满消毒水的味道,这是因为()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6.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境下的一些金原子。
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B.人们也可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分辨出它们C.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D.金原子之间有间隙,说明金原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7.两滴水银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D.物体间能发生扩散现象8.用高强度钛材料做成的钛管很难被拉长,说明钛分子间()A.没有引力B.没有斥力C.存在引力D.存在斥力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C.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10.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气体动理论习题详细答案

第十一章 气体动理论习题详细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根据速率分布函数()f v 的统计意义即可得出。
()f v 表示速率以v 为中心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而dv v Nf )(表示速率以v 为中心的dv 速率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故本题答案为B 。
2、答案:A解:根据()f v 的统计意义和p v 的定义知,后面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对的,后面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对的,而只有而只有A 不正确,气体分子可能具有的最大速率不是p v ,而可能是趋于无穷大,所以答案A 正确。
正确。
3、答案: A 解:2rms 1.73RT v v M ==,据题意得222222221,16H O H H H O O O T T T M M M T M ===,所以答案A 正确。
正确。
4、 由理想气体分子的压强公式23k p n e =可得压强之比为:可得压强之比为:A p ∶B p ∶C p =n A kA e ∶n B kB e ∶n C kC e =1∶1∶1 5、 氧气和氦气均在标准状态下,二者温度和压强都相同,而氧气的自由度数为5,氦气的自由度数为3,将物态方程pV RT n =代入内能公式2iE RT n =可得2iE pV =,所以氧气和氦气的内能之比为5 : 6,故答案选C 。
6、 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RTn =,内能2iU RT n =(0m M n =)。
由两式得2UiP V =,A 、B 两种容积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A 中,3i =;B 中,5i =,所以答案A 正确。
正确。
7、 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m pV RT M=可知正确答案选D 。
8、 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NkT =可得气体的分子总数可以表示为PV N kT =,故答案选C 。
9、理想气体温度公式21322k m kT e u ==给出了温度与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关系,表明温度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分子热运动练习题附答案

分子热运动一、单选题,深受观众喜爱。
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D.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句体现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 下列各种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 )A. 春天,花香扑鼻B. 冬天,一直冰冻着的衣服变干C. 秋天,出现了沙尘暴D. 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3.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如图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A. 摩擦力B. 分子斥力C. 分子引力D. 大气压力4. 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 炒菜时,满屋飘香C. 扫地时灰尘四起D. 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5. 下列对相关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说法是( )A. 打开窗户,风带来了房外花坛里花朵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煤堆放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体内部也变黑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第1页共5页C. 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 液体、气体很容易被分开,说明液体、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引力6.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铁锅放久了会生锈B. 拍打衣服时灰尘纷纷落地C. 酒精擦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D. 脏水中有很多细菌在运动7. 一年四季,花开花谢,鲜花装点了我们的世界,绚丽了我们的生活.下列关于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们看到花朵是五颜六色的,是因为不同的花反射的色光不同B. 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C. 花瓣落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花瓣受到的浮力大于花瓣的重力D. 花凋谢时,零落的花瓣飘向地面,是因为花瓣受到重力的作用8. 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A. 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里B. 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9. 设分子间的距离为r,平衡位置的距离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r>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B. r<r时,分子间只有斥力C. r=r0时,分子间无作用力 D. r=r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二、填空题,粽叶飘香”。
分子热运动与内能练习题

1.下列现象中,能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磁铁吸引大头针B.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笔杆吸引轻小纸屑C.紧压在玻璃上的塑料吸盘很难被拉开D.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在它下方能挂起较重的物体2.“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表面太光滑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3.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结合在一起依靠的是()A.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力B.正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力C.核力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4.下列哪一幅图所描绘的实验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A. 抽去玻璃板,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相同B. 两块紧密接触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C.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D. 充足气的气球,过几天就瘪掉了5.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铁块难以被压缩B.铁丝难以被拉断C.打开的香皂,能闻到香味D.磨光的铅片和金片,在室温下压紧五年后,可以相互渗入约1mm深6.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知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分子间是有间隙的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间存在着斥力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微观世界中,分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粒子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C.海绵能吸水,因为分子间有空隙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噪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C.大铁块的密度一定比小铁块的密度大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原因是分子间有斥力9.固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10.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1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是对有关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孤掌难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击B.“花气袭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D.“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12.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2010年3月19日至20日,我国出现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以下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沙尘漂浮在空气中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B.为了防止沙尘暴的发生,应保护草原植被C.出现沙尘暴时,外出要戴好口罩,以免沙尘伤害呼吸道D.沙尘掉落在叶片上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1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14.在一满杯水中,慢慢加入两小勺细沙糖,杯中的水不会溢出,这说明;过一会,取一勺上面的水,尝一尝,发现水有甜味,这是因为的缘故.15.把酒精和水在试管中混合后,用手上下颠倒几次,发现总体积变小,该实验直接说明了分子间存在;春天,校园里充满了花香,这是现象,说明了.16.两滴水银靠近能自动结合成一大滴水银,说明,水银很难被压缩,说明;鸭蛋放入盐水中变咸,说明.17.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地面和墙角都会染上一层黑色,用力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还有黑色,这说明;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18.厨师在爆炒肉片时,先把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入热锅里爆炒,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附近能闻到肉香,这是现象.19.清晨,兰州的大街小巷弥漫着牛肉面的清香,这是现象.拉面的师傅将面胚拉成细长的面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20.如图所示,有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空瓶子,另一个瓶子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使这两个瓶子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叫,在实验开始前,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21.小丽从网上学会了“鱼香肉丝”的做法,“母亲节”那天,当她做好这道菜,她的妈妈恰好进家门,就惊讶地叫道:“她爸,今天的菜好香啊!”,小丽高兴地端着菜从厨房出来,走到妈妈的面前,对着妈妈说:“祝妈妈节日快乐!”.从物理学来说,妈妈能闻到菜香是由于分子的现象,说明了分子做规则运动.(选填“无”或“有”)22.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煮棕子时,棕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是一种现象;课堂同步物体的内能【基础练习】1、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具有能和能,还具有能。
人教版九年级《分子热运动》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13.1 分子热运动课前预习1.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是:(1)(2)(3) .2.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物质分子互相进入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 .3.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4.分子之间既有力又有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可以忽略不计.课堂练习1.“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2.如右图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3.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4.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5.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A.稻花香里说丰年B.美酒飘香歌声飞C.墙里开花墙外香D.亲戚远来香6.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达标练习7.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8.在夏季,鲜花开遍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在街上散步时能闻到花香,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它说明了.9.水不易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存在着力;若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盆清水中,后来整盆水都变红了,这是现象;将3cm3水和3cm3酒精注入一个量杯,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6cm3,这说明分子间有.10.如右图所示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块压紧,两铅块就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拉开,这一现象说明.11.“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1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13.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下图所示,该现象说明()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强的爸爸已经发誓戒烟很久了,小强的妈妈出差回家闻了闻被子,小强爸不得不承认吸过几口,这是分子热运动保留了证据B.打气筒的活塞处于中部位置时,封住出气口,发现压缩气体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外抽活塞使气体体积增大也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引力的作用D.小时候我们吹过的肥皂泡泡,弹性好不易破,主要是分子引力起了作用15.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被压缩;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16.(2010常州)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17.如右图所示,液压机活塞A、B处于平衡状态,活塞B的面积是活塞A的20倍。
(全优)人教版初三物理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人教版初三物理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道)1、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2、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炒菜时,满屋飘香C.扫地时灰尘四起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3、如图所示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罩体、松紧和铝条组成佩戴时,罩体紧粘面部,松紧跨在两耳耳根后,用手指紧压铝条。
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
然后向下拉伸口罩,覆盖鼻子、嘴巴,关于该口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的分子都不能通过罩体B.压弯的铝条发生的是弹性形变C.松紧形变后会对耳根处产生弹力的作用D.松紧拉得越长,对耳根处的压强越小4、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是下列现象中的哪一个?()A.油在高压下从器壁渗出B.平整的两铅块压紧后结合在一起C.水往低处流D.白糖放入热水中后很快溶解变甜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A.南通名牌今世缘酒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C.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沙尘暴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6、下列说法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的是()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B.酒精瓶被打碎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精味C."破镜不能重圆D.液体具有流动性7、《舌尖上的中国Ⅱ》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全国各地的饮食都各具特色,例如我们隆江的猪脚也倍受人们的青睐,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炖制猪脚时,水沸腾后用文火慢煮,猪脚汤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变缓慢B.炖制猪脚时,时间越长,扩散现象越完全,猪脚越美味C.往猪脚汤里加入食材,食材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D.猪脚煮熟时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香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远远地闻到酒香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9、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10、下列关于宇宙、物质及其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地球运动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C.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太的核能D.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没有间隙1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C.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12、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自己吸烟,旁人也被动吸二手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因吸烟导致近600万人失去生命,造成他人吸二手烟是由于()A.烟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烟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C.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烟分子间存在着斥力13、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树叶飘落D.冬天,雪花纷飞14、在机械制造中,对于齿轮、轴承等易磨损器件进行渗碳处理(就是在高温下,让碳分子渗透进入钢的分子中去,以加强钢材的耐磨性能).对于这一工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碳分子渗透"就是扩散现象,说明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碳分子进入钢分子中去"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C."碳分子进入,加强钢材耐磨性"说明碳比钢材强度大D."在高温下"说明高温条件能加快分子的运动15、常见的自然现象,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是()A.大风吹来沙尘飞舞B.丰收季节麦浪起伏C.春到田野花香扑鼻D.林间小道雾霭弥漫二、填空题(共6道)16、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
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1 分子热运动一、单选题1.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主要是因为()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D.分子间有引力2.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海绵容易被压缩表明分子间有间隔3.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几分钟。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青菜中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C.青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较快4.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
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并进行了初步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推测: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现象: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推测:分子间有引力C.现象: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间存在空隙D.现象:红墨水滴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沈明为了研究液体的扩散现象,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蓝色硫酸铜溶液,如图甲所示:静放几天后,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如图乙所示;放置30天后,全部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如图丙所示。
这个现象说明()A.物质由分子组成B.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C.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液体之间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6.一根纱线容易拉断,一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个现象说明了()A.纱线内分子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只有引力B.纱线内分子间只存在斥力,铜丝分子间不存在斥力C.纱线内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小,铜丝分子间引力比斥力大D.纱线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比铜丝间相互作用力小7.下面是一首古诗,其中属于扩散现象的一句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B.楼台倒映入池塘C.水晶帘动微风起D.满架蔷薇一院香8.如图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入酒精和水后,让它们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会有所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课堂练习(4)
1.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
,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
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竟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原来,这是因为“软蛋”内液体的浓度比清水大,水分子透迥蛋膜向蛋里扩散,所以蛋的体积会逐渐变大,这种单方向的扩散现象叫渗透.
(1)用浓盐水消毒杀菌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当细菌落入浓盐水中时,水从渗透到,使细菌从而死亡.
(2)
渗透这种现象还经常被应用在工业生产中.例如,工业上广泛应用渗铝法,把铝扩散到钢中去,使钢件具有高度的耐热性;在半导体中常常用这种方法渗入各种不同的微量杂质,以达到控制半导体性质的目的.据了解,工业生产中的这种渗透法多在高温下进行:试分析其原因: .
2.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
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
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
(1)布朗运动中花粉颗粒的运动是运动.
A.分子
B.原子
C.物体
(2)
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正如布朗运动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压缩密闭注射器内的空气,越推越吃力;推测: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B.现象:磁铁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C.现象: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
D.现象: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墨水在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等一会儿整杯水变黑了:推测: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
小明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现花粉颗粒的运动加剧并上下翻滚,
于是小明推理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原因是.
(4)
①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带来的.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动能还大的动能.这些动能大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选填“引力”或“斥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液体的气态形式,飞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后,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进入液体内部.如果同时间内飞出的分子数多于飞回的分子
数,液体就在蒸发.这就是蒸发现象.如果飞出去的分子数等于飞回来的分子数,则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②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越快,表明空气越:(选填“干燥”或“潮湿”).
③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推断,当蒸发已经达到动态平衡后,继续提高水温,那么水将蒸发(选填“继续”或“不再”),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