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性病毒病害
第7章 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

15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7) 传播途径
– 风力传播:子囊孢子,分生孢子 – 带病苗木、原木和栗实的调运 ,美洲栗疫病害流 行时采收的坚果平均果壳带菌率为14%
树皮干缩纵裂 被害局部隆起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16
(二)检疫性病原原核生物
包括的种类: 细菌,植原体(类菌原体,无细 胞壁) 传播:植物细菌病害数目较真菌、病毒病害 少,但种苗传比例大,约占细菌病害总数的47 %,种苗传细菌一旦传入很难防治 检疫:种苗传细菌病害的检疫比真菌病害困难 得多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与安全
2、南美按实蝇(Anastreha fraterculus (Wiedemann ) ,South American fruit fly)
– 分布:主要分布在美洲国家(地区) – 寄主植物:多种水果、蔬菜 – 危害:幼虫孵出后通常取食果肉 – 传播途径:以卵和幼虫随被害果传播
11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12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3、烟草霜霉病(Peronospora tabacina Adam),Tobacco blue mold
– 分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近65个国家。中国 尚未发现 – 寄主植物:烟草属的植物 – 危害情况:引起植株大量枯死、严重降低烟叶的 产量和品质
蜗牛其他寄生型有毒型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农业部双边或多边协定双边植物检疫协议协定及合同等规定的其他有害生物3全国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农业部4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林业部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农业部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二检疫性植物病原物一检疫性病原真菌概述传播
PCR技术在植物检疫性病害鉴定中的应用

1、样品采集:选择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样本进行采集,并做好记录。
2、DNA提取:将采集的病害样本进行处理,去除蛋白质等杂质,提取出其中 的DNA。
3、引物设计:根据已知的病害基因序列,设计出特异性的引物。
4、PCR扩增:将DNA模板、引物、dNTP等反应液加入PCR反应管中,进行PCR 扩增。
5、产物检测:对PCR扩增后的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或荧光检测,观察是否有特 异性条带或荧光信号。
3、植物生物安全监测:qPCR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生物安全监测,如监测外来 入侵植物的扩散情况和评估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然而,qPCR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设备要求较高、 对实验条件和操作技能的要求严格,以及可能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等问题。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qPCR技术,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PCR技术在植物检疫性病害鉴定中 的应用
目录
01
一、PCR技术在植物 检疫性病害鉴定中的 应用前沿研究
03 四、PCR技术在植物 检疫性病害鉴定中的 应用案例及评价
二、PCR技术在植物
02 检疫性病害鉴定中的 原理和流程
04 参考内容
植物检疫性病害是指对农业生产和植物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植物病害, 其鉴定与防治对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 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植物检疫性病害鉴定中得到 了广泛应用。本次演示将从PCR技术在植物检疫性病害鉴定中的应用前沿研究、 原理和流程、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以及应用案例及评价等方面进物检疫中的应用实践
1、植物病原物检测:q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植物病原物,如病毒、 细菌、真菌等。例如,针对水稻矮缩病毒的qPCR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病毒的特 异性识别和定量检测。
几种检疫性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几种检疫性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作者:李桂杰于飞来源:《吉林蔬菜》2017年第09期1樱桃番茄斑萎病毒病斑萎病毒病为樱桃番茄的重要病害,仅在局部地区国外引进品种上发生,仅个别植株染病,对生产无明显影响,严重时发病率达5%~10%,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樱桃番茄生产。
1.1发病症状此病全生育期都可发生。
苗期染病幼叶呈铜色上卷,以后形成许多小黑点,叶背面叶脉变紫。
有的生长点坏死,在茎上产生褐色坏死条斑,植株矮化或呈半边生长,严重时萎蔫,不能正常开花结果。
坐果后染病,果实上即出现褪绿环斑,中央突起,具不明显轮纹。
青果上产生褐色坏死斑,中央突起,病果易脱落。
成熟果染病,呈轮纹状,褪绿斑在全色期明显,后期病斑亦变褐坏死,严重时全果僵缩。
1.2发病规律本病可汁液接种,种子亦传播。
生长期主要通过多种蓟马进行持久性传毒。
蓟马在幼虫期获得病毒,经体内繁殖后,具终生传毒能力,在田间长时间传毒,使病害扩展蔓延。
一般潜育期4天。
1.3防治方法根据本病发生特点,野生寄主较多,病区应及时铲除苦苣菜、野大丽花及田间杂草。
蓟马获毒后经一定时间才传毒,番茄苗期和定植后施药防治传毒蓟马对防病是有效的,最好把药喷施到蓟马蛹生活的根茎基部。
2菜用大豆疫病2.1发病症状此病在菜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可侵染植株的根、茎、叶和豆荚,引起根腐、茎腐和枯萎死亡。
播种后至出苗前染病,常引起烂种和烂芽,出苗后引致猝倒,病苗主根变褐软化,子叶节下表皮开裂,胚轴腐烂,最后倒伏。
真叶期被害,幼苗茎部呈水渍状,叶片变黄后枯萎死亡。
成株染病,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向上不同程度地扩展至下部侧枝,病斑断续出现,病茎髓部变黑,皮层和维管束组织坏死,靠近病斑的叶柄基部变黑,凹陷,随即叶片下垂凋萎,一般不脱落,其病株下部叶片发黄,很快上部叶片失绿,随即整株枯死。
叶片直接受害,常形成灰绿色,或浅黄褐色至灰褐色不定形坏死大斑,外围常具有灰绿色宽带,随病害发展病叶干柘或腐烂。
检疫性植物病害

致病力分化十分明显。
自然寄主除水稻以外,还有陆稻、野生稻。
51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细菌
病谷、病稻草 越冬
雨水传播
病株
细菌再侵染
侵入植株
病害流行
52
防治措施
实施检疫 销毁田间发病植株 田间如发现发病植株,一经发现应立即销毁。 选栽抗病品种 不同地区选栽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选 用抗病杂交稻,如桂31901,青华矮6号,双桂 36,宁粳15号等。 种子消毒和药剂防治
美洲韧皮部杆菌(Liberibacter americanus) :巴西圣 保罗州柑橘上发现
38
病原特性
柑橘黄龙病原寄居于植物韧皮部;
有较薄的细胞壁,在电镜下看到其形态为梭形或 短杆状的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
繁殖方式为芽殖。 对青霉素和磺胺嘧啶敏感。 目前还不能人工培养。
39
21
柠檬
柠檬
葡萄柚
葡萄柚
22
柑橘溃疡病菌的免疫荧光试验
23
防治措施
加强检疫 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接 穗、种子等繁殖材料; 已发病区 综合措施根除或减轻危害。
销毁 苗木消毒 果园喷药 抗病品种 防护林
24
(二)柑橘黄龙病菌
分布
亚洲 非洲 美洲
Brazil (2004) Florida (2005).
14
柑橘疮痂病
15
病原形态与生物学
地毯草黄单胞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
动植物检疫名词解释

动植物检疫名词解释动植物检疫是指针对进出口国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和防控活动,以防止动植物病害、有害生物入侵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以下是动植物检疫中常见的名词解释:1. 动植物检疫:对进出口的动物、植物及其产品进行的检查、监测、认证和防控措施,以保障国内动植物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2. 动植物病害:指影响动、植物生长或引起它们生理功能紊乱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等。
3. 有害生物:指对农林牧渔业、生态环境或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昆虫、寄生虫、病毒、细菌、真菌等生物。
4. 检疫证书:由动植物检疫机关出具,用于确认进口或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符合检疫要求,具备进出口资格的证明文件。
5. 检疫隔离:对疫源地区、疫源植株或疫源动物进行隔离设施,以防止传播动植物病害或有害生物至无病区或无害区。
6. 检疫审批:对进口或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审查,确认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决定是否允许其进出口的过程。
7. 卫生证书:动物及其副产品的出口证明文件,证明其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可以安全用于人类消费或其他用途。
8. 免疫程序:针对动物进行的一系列预防性接种或治疗措施,以增强动物的免疫力、预防疾病传播和控制有害生物。
9. 检疫检验:通过对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原体、有害生物或其他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
10. 报关手续:进出口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的货物申报、行政审批、税收征收等一系列手续和程序。
在动植物检疫中,需要提供有关动植物检疫证明,以完成报关手续。
这些名词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动植物检疫工作的相关概念和流程。
检疫性病害

一般来说,每年的检疫性病害会有所变动,这要看我国农业部每年的公布名单。
目前我国的检疫性病害有24种,包括8种真菌,7种细菌,5种病毒,4种线虫引起的病害,它们是:
1、小麦矮化腥黑穗病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
2、烟草霜霉病
3、玉米霜霉病
4、大豆疫病
5、马铃薯癌肿病
6、苜蓿黄萎病
7、榆树枯萎病
8、梨火疫病
9、玉米细菌性枯萎病
10、柑橘黄龙病
11、椰子致死黄化病
12、菜豆细菌性萎蔫病
1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14、根癌病
15、番茄环斑病毒
16、南方菜豆花叶病毒
17、蚕豆染色病毒
18、香石竹环斑病毒
19、马铃薯帚顶病毒病
20、马铃薯包囊线虫
21、香蕉穿孔线虫
22、松材线虫
23、鳞球茎茎线虫
24.小麦全蚀病。
植物病害检疫——番茄环斑病毒

一、历史和分布1936年,美国东部新泽西发生TomRSV至今已有33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该病毒,分别为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智利,欧洲的英国、瑞典、前南斯拉夫、荷兰、前苏联、法国、匈牙利、意大利、土耳其、芬兰、挪威、波兰、奥地利、捷克、瑞士、比利时、爱尔兰、前捷克斯洛伐克,亚洲的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台湾等。
二、危害情况1975年,ToRSV侵染加拿大安大略的地区葡萄,产量损失76%~95%,甚至造成绝产。
同年,ToRSV侵染后,纽约葡萄严重减产,奥尔良悬钩子果实减产21%~50%。
三、病害症状1. 桃树茎痘病树皮变厚,发软,海绵状,树干出现凹陷的痘斑或沟槽。
叶片褪绿,叶芽发芽推迟,落叶提前,果实畸形,果味变异,提前成熟和脱落。
2. 桃树黄芽花叶病沿中脉产生扁椭圆形羽缘状病斑,由灰绿色变为浅绿色,芽发育成为小而变形的丛生叶,变浅黄色而死亡。
3.苹果上的症状:引起苹果愈合坏死和退化病。
受侵染的苹果树,叶变少,叶小,叶色灰白淡绿渐黄化,顶端生长减少且嫩枝呈束状丛生,果实较小,果皮颜色加深。
树皮颜色淡红,皮孔突起,侧生叶片和花芽坏死,顶端呈短小束状,主茎受侵后在愈合坏死斑上部表现肿胀,愈合斑部分或全部裂开,在出现愈合斑的部位剥开树皮,树皮内侧变厚,多孔,愈合斑连接处有不明显的线,在这条线相对方向的形成层表面也有一类似的线,沿着这条线有一小的深沟或一条光滑的细缝,坏死的树皮覆盖在沟或缝上。
4葡萄黄脉病:侵染初期,症状难以发现,除非严重受害而出现冬季死芽,弱株和缩株等症状。
葡萄生长9星期后,一个或多个枝条及其叶片出现明显症状,叶子出现黄脉、斑驳、黄化、褪绿、环斑、卷叶、小叶、节间缩短而使整个症状呈莲蓙状丛生,症状严重矮化,座果率降低,果实败育变小,甚至绝产,几年内植株渐渐坏死。
检疫性病害的检疫技术

检疫性病害的检疫技术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量新植物、种苗等不断进入国门,国外危险性病虫害有可能频繁地随着农产品的进口传入我国,对农业生产构成新的潜在威胁,检疫性病虫害生物的把关、封锁和控制难度加大,植物检疫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多年来我省的制种面积逐步扩大,已成为我省的农业支柱产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将对支柱产业造成严重的威胁。
进行农作物产地检疫以及性诱剂的监测,加强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检疫、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工作,可有效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和发生危害。
我国幅员辽阔,若入境病虫害检疫不当,将会造成全国范围的感染而给蔬菜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又会影响到我国蔬菜出口产业的发展。
所以应进一步加强边境水、陆、空口岸蔬菜的检疫管理工作。
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建立我国检疫性病虫害监控体系。
同时建立全球化病虫害检疫交流网络,及时了解世界各国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培训专业的技术检验人员,开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针对引进蔬菜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最大限度阻止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侵入,并对某些突发的有害生物侵入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及时采取有效的检疫治理措施,扑灭疫情。
关键字:防治、检疫、植物检疫1、检疫性病害的检疫范围我国口岸多,进境植物繁殖材料存在品种多、数量大、来源国家广、携带有害生物种类复杂等因素。
近年来,我国已检疫出多起检疫性病虫害。
其中检疫性病害的范围包括进境观赏性植物,蔬菜,水果等。
2、检疫性病害检疫的方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有关申请审批通关手续,包括检疫审批、检疫报检、检疫检验、检疫处理、检疫监督、检疫放行办理检疫相关手续。
我国明确规定:入境植物中不得带有国家和有关协定、贸易合同中所规定的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和天然土壤。
引进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需事先提出引种计划,到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附有输出国官方的植物检疫部门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和产地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情况: 1975年,ToRSV侵染加拿大安大略的 地区葡萄,产量损失76%~95%,甚至造 成绝产。同年,ToRSV 侵染后,纽约葡萄 严重减产,奥尔良悬钩子果实减产21%~ 50%。
症状:
番茄症状(番茄环斑病) 枝条卷曲和坏死,嫩叶、叶柄生褐色 坏死环和波纹,果实受侵染,外表产生环 斑,灰色到褐色栓皮
茄科、葫芦科、菊科等25科133种。
典型症状 香石竹环斑病毒侵染香石竹,表 现斑驳环斑、矮化和扭曲,有时幼叶坏死, 花扭曲,花萼分裂,花数量减少。
传播途径 香石竹环斑病毒主要是通过无性 繁殖材料传播。有长针线虫(Longidorus elongatus、L. macrosoma)和剑线虫 (Xiphinema diversicaudatum)传播的报 道,但证据不足。汁液接种易传,还能接 触传染,如通过修剪的刀传播、植株间接 触传播等。病毒在土壤中可存活较长时间, 并对不同环境因子有抗性,当无介体时仍 可传至寄主植物。
境外分布 亚洲的印度;欧洲的捷克、匈牙 利、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非洲的 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尼日利亚;美洲的 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哥 伦比亚、巴西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
寄生范围 很窄,多为豆科植物。自然寄主 有菜豆、豇豆,人工接种寄主为大豆、绿 豆、赤小豆、红花菜豆、棉豆、豌豆、蚕 豆、草木犀等约12个属23种植物。 危害情况 SBMV侵染菜豆、豇豆,导致 植株光合效率下降,减产严重。在发病严 重的时候,种子数目和重量可分别减少 47.5%和56.3%。
检验方法 症状观察 将种子种植后,观察各生长阶 段的症状。 接种鉴别寄主 菜豆 B7150或 Tendergreen 品种先表现局部褪绿斑,后变坏死斑。 血清学鉴定 可用琼脂双扩散、A蛋白酶联 (SPA—ELISA)或免疫电镜,抗血清效价 为1/256(琼脂双扩散)。 检疫:不在病区繁种,并禁止调种。
检验方法:
生物学检测:
黄瓜:局部褪绿斑,而后产生系统褪绿和斑驳 苋色藜和昆诺阿藜:小局部褪绿斑,后系统侵染顶端枯死 菜豆:局部褪绿斑或坏死斑,系统症状为皱缩和顶叶坏死 烟草:局部坏死或环斑,幼叶系统褪绿环纹和斑纹,后隐症 矮天牛:局部坏死斑,幼叶坏死和枯萎 番茄:局部坏死斑,幼叶产生系统斑驳和坏死 豇豆:局部褪绿斑或坏死斑,引起系统侵染,植株顶端坏死
病原形态与生物学 病毒粒体为等 轴对称多面体,直径28~33nm, 分子量6.l~6.6×。
传播途径 汁液接种最易传毒。种子可带毒 传播,菜豆种传率为1%~5%,豇豆种传 率比较高,一般为5%~40%。如果种子发 芽,其幼苗与感病的汁液接触或种植在靠 近感病植物附近的土壤中也可感染病毒。 花粉粒外壁可污染病毒,而使种子带毒或 传染至受粉植株。传播介体为菜豆叶甲 (Ceratoma trifurcata)和 Epilachnavariveris,在尼日利亚的株系是 由另外一种叶甲 Othcca mutabilis传播的。 介体昆虫以半持久方式传播病毒。
葡萄上的症状(葡萄黄脉病) 叶黄脉、斑驳、环斑,节间缩短呈莲蓙 状丛生,植株严重矮化,果实败育变小,至 绝产,几年内植株渐渐坏死。植株剥皮后, 可见增厚的海绵状韧皮组织及坏死凹陷
苹果上的症状(apple union necrosis and decline)
砧木和接穗接合部肿胀,裂开,剥开树皮,树 皮内侧变厚,多孔,愈合斑连接处有不明显的线, 在这条线相对方向的形成层表面也有一类似的线, 沿着这条线有一小的深沟或一条光滑的细缝,坏死 的树皮覆盖在沟或缝上。 叶变少,变小,黄化,嫩枝呈束状丛生,果实 较小,果皮颜色加深。树皮颜色淡红
典型症状 在豇豆上,有些品种发生小型坏 死性局部病斑,无系统感染,其他品种产 生局部褪绿斑。随后呈现显著的斑驳,粗 缩花叶或沿脉变绿。菜豆有的品种产生系 统症状,多为斑驳、花叶。也有皱缩和沿 叶脉变绿,但无局部症状,有的品种为局 部坏死症状,而无系统花叶。斑驳症状。 有的症状很轻微,易于忽视。如接种Pinto 菜豆,3~5天后,单叶出现2~3㎜局部坏 死斑,斑多时可成片枯死,也可出现脉坏 死,在叶柄基部与主茎相连处有紫褐色条 纹,长 l~1.5㎝。
4 香石竹环斑病毒 学名 Carnation ring spot virus (CRSV) 分类地位 香石竹环斑病毒属 (Dianthovirus) 境外分布 欧洲的丹麦、瑞士、芬兰、波 兰、德国、荷兰、英国;美洲的加拿大、 美国及墨西哥。
寄主范围 香石竹环斑病毒的自然寄主主要
是香石竹,人工接种可侵染蘸科、豆科、
生理分化: 烟草株系:以烟草环斑病毒2号为代表,是典型株系。自然 发生在温室的烟草幼苗,主要分布在美国东部。 桃黄芽花叶株系:自然发生在杏、扁桃、桃上,分布在美国 西部。此株系与Price 的烟草株系较难区分。因为两株系在 草本寄主上的症状相似,血清学上无区别,而且大多数分离 物在桃树上都产生黄芽花叶症状 葡萄黄脉株系:自然发生在葡萄上,在草本寄主上引起的症 状与上述两个株系类似,但可在豇豆上引起顶枯,血清学上 也与上述两个株系不同,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 其他株系:李属植物上不同分离物 (李褐线分离物 Prune brown line,李茎环孔分离物Prunus stem pitting和樱桃叶斑 驳分离物Cherry leaf mottle)存在血清学差异,但差异不明 显。樱桃叶斑驳分离物不能由Xiphinema californicum传播
病毒特性: 等轴对称球形,直径28nm,在烟草汁液中, 58 ℃下10min、20 ℃下2d、4 ℃下21d、-20 ℃ 下几个月以后失去侵染力。接种的烟叶和黄瓜子 叶汁液,稀释限点为10-3,而系统侵染的烟草汁 液,稀释限点低于10-1。
生物学特性: 稳定性差,难纯化,纯化的病毒制剂 中有两类粒体:无RNA的蛋白外壳的T粒体 和侵染性核蛋白的B粒体,B粒体具侵染性, 二者血清学性质有差异。T粒体分子量 3.2×106,沉降系数53S,B粒体分子量 5.5×106,沉降系数126~128S。B粒体 RNA分子量2.3×106 ,占粒体重量的40%
检验方法 症状观察 接种鉴别寄主菜豆 血清学捡测 琼脂双扩散,适于检测有症鉴 别寄主的病汁液 免疫电镜 检疫:不在病区繁种,并禁止调种。
3 蚕豆染色病毒 学名 Broad bean stain virus (BBSV) 异名 Broad bean Evesham stain virus 分类地位 豇豆花叶病毒科 (Comoviridae)缸豆花叶病毒属 (Comovirus)。
传播: 田间传播介体是剑线虫属,其中Xiphinema americanum优势种毒,而后在1h内又能将 病毒传给接种植物。 由繁缕、千日红、悬钩子、大豆、弗吉尼亚 草莓、烟草、番茄和红三叶草等植物的种子传播。 杂草是重要的田间毒源。 远距离传播依靠植物的种子和苗木调运进行
检验方法 鉴别寄主反应 血清学反应 凝胶扩散可检出香石竹汁液的 香石竹环斑病毒,还可测出病毒株系的差 异。 检疫:加强切花的调运检疫,及繁殖材料 的检疫。
马铃薯帚顶病毒 Potato mop-top virus
危害情况 蚕豆上的重要病害。蚕豆受侵染 后苗期或开花期之前感染发病结荚少,子 粒小,减产高达40%~80%,特别严重的 造成绝产。 典型症状 蚕豆上表现的最典型症状是外 种皮表现坏死色斑,苗期感染的植株常表 现矮化或顶枯,病叶表现褪绿、花叶或畸 形,严重时叶片表现轻度花叶至褪绿斑块 或皱缩 。
传播途径 汁液接种易传病,为室内试验的 主要传病方式。种子可传播病毒。种传寄 主有蚕豆、小扁豆,种传率为4%~16%, 花粉亦可传毒,传毒率约为10%。田间由 象甲传播,能传毒的象甲有豌豆根瘤象 (Sitona lineatus)、S.hispidukus、 豆长啄象甲(Apion vorax)和 A.achiess,其中豆长啄象甲是主要的传 毒介体。本病主要通过种子作远距离传播, 生长季节的扩展蔓延,与介体象甲活动关 系极为密切。
形态学检测:浸渍法制样,电镜观察病毒 粒体形态,测量粒体大小。 血清学和PCR检测:琼脂双扩散、免疫电 镜、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等。
检疫和防治: 禁止从病区引进大豆种子、烟草种子、唐 菖蒲球茎及桃、杏、樱桃、葡萄和草莓等 植物的无性材料。 病区应采用无毒种子和苗木,施用药剂消 灭介体线虫,清除杂草减少毒源。
番茄环斑病毒 Tomato ring spot virus
分布: 1936年,美国东部新泽西发生ToRSV 至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该病毒, 主要集中在北美温带地区,即美国和加拿 大。
寄主:
ToRSV寄主范围广,包括双子叶和单 子叶植物的35个科,自然界,ToRSV主要 侵染木本植物,草本及观赏植物。
2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 学名 Southern bean mosaic virus (SBMV) 异名 Beau mosaic virus; Southern bean mosaic virus 1; Bean virus 4; Marmor laesiofaciens; Southern bean mosaic virus; Bean southern mosaic virus; Phaseolus virus laedens 分类地位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属 (Sobemovirus)
桃树和李属其它树种上的症状(桃树黄芽 花叶):沿中脉产生扁椭圆形羽缘状病斑, 由灰绿色变为浅绿色,芽发育成为小而变 形的丛生叶,成浅黄色而死亡。 (桃树茎痘病):树皮变厚,发软,海绵 状,剥开树皮,树干上出现凹陷的痘斑和 沟槽。叶片褪绿,叶芽发育推迟,落叶提 前,果实畸形,果味变异,提前成熟和脱 落。
复盆子上的症状:侵染当季不表现症状,第 二年叶片表现黄色斑驳,条纹或脉褪绿,叶 片生长推迟,病株表现不结果或形成易碎果
悬钩子上的症状:植株矮化,小果并减产, 幼龄植株叶片出现褪绿环斑。第二年,叶片 症状不明显,但新叶出现偏上性,早落。第 三年有10%~80%的果枝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