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性鞘翅目害虫

合集下载

检疫性害虫 灰豆象

检疫性害虫 灰豆象

检疫性害虫灰豆象摘要本文主要从灰豆象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和检疫防治措施五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检疫性害虫灰豆象。

关键词灰豆象检疫性灰豆象属于鞘翅目豆象科,瘤背豆象属,是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草名录》中规定的2类危险性害虫。

为2001年中国农业部确定的278种有害生物疫情普查重点之一。

境外分布有亚洲的日本、缅甸、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以色列;欧洲的前苏联、意大利、法国;非洲的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卢旺达、几内亚、南非、安哥拉、马达加斯加;美洲的美国、古巴、巴西与大洋州的澳大利亚。

是近几年由缅甸进口的药用白扁豆传人我国的一种突发性危害性极大的检疫害虫。

1、危害特点:雌虫选择完整和光滑的豆粒上产卵。

卵粒附在豆粒表面,不易脱落。

卵散产,有时几粒堆在一起。

幼虫孵化时同时咬破卵壳和与其接触的种皮垂直钻人豆粒内,然后再与种皮平行方向蛀食前进,近老熟时又向种皮方向前进,做一个弧形隧道,经历4个龄期。

以幼虫蛀害豆类子粒,使豆粒成空壳,失去食用价值,造成巨大损失。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一4~,体壁黄褐色至暗红色,被灰黄色毛。

触角基部4一5节及末节黄褐色,其余节色暗。

前胸背板赤褐色,中区有2条暗褐色纵纹;近后缘中央有2个并列的瘤突,_七生白色毛。

鞘翅表皮赤褐色,每鞘翅中部外侧各有1个半圆形的暗色大斑,斑内又有淡色纵条纹;鞘翅密被大量淡黄色毛,沿翅缝形成1条纵宽带,并在翅的后半部形成1条不清晰的横带。

臀板红褐色,几乎着生均一的淡黄白色毛,暗色斑不清晰或全缺。

后足腿节腹面近端部的内缘齿大而尖。

雄性外生殖器内阳茎的囊区有3对骨化板。

卵:椭圆形,扁平,长平均0.63nlm,宽平均0.37mm,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5mm,淡黄白色,身体肥胖,弯曲呈“C’’形,足退化。

3、生物学特性:卵期:在恒温26℃,卵期为7.6天,32℃为6天,35℃为7天,受温差影响幅度不大。

《昆虫记》菜豆象的主要内容概括

《昆虫记》菜豆象的主要内容概括

《昆虫记》菜豆象的主要内容概括
1.菜豆象是一种鞘翅目昆虫,被中国列为对外检疫一种
危害性害虫。

2.菜豆象被中国列为对外检疫一种危害性害虫,主要借助被侵染的豆类通过贸易,引种和运输工具等进行传播。

卵、幼虫、蛹和成虫均可被携带。

菜豆象是多种菜豆和其他豆类的重要害虫,幼虫在豆粒内蛀食,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

3.菜豆象幼虫的l龄幼虫体长约0.8mm,宽约0.3mm。

中胸及后胸最宽,向腹部渐细。

头的两侧各有1个小眼,位于上颚和触角之间。

触角1节。

前胸盾呈“X”或“H”形,上面着生齿突。

第8、9腹节背板具卵圆形的骨化板。

足由2
节组成。

老熟幼虫体长2.4~3.5mm,宽1.6~2.3mm。

体粗壮,弯曲呈“C”形;足退化。

上唇具刚毛10根,其中8根位于近外缘,排成弧形,其余2根位于基部两侧。

无前胸盾,第8、9腹节背板无骨化板。

第五章检疫性双翅目害虫第一节检疫性实蝇类1

第五章检疫性双翅目害虫第一节检疫性实蝇类1

5.生物学特性
(3)幼虫习性。幼虫孵化后立即侵入果实内,在果瓤中发 育,一果内有高达100头的记录,甚至引起细菌等的感 染,造成落果,整个果实腐烂。幼虫具有强烈的负趋光 ,性,老熟幼虫脱果外出,人土5~15cm深化蛹,如脱 果时见到光线,即不断爬行,后身体弯曲而跳跃至土中 。也有的幼虫在其他保护物下,甚至能暴露在箱子及包 装物的外面化蛹的。 (4)各虫态历期。成虫补充营养4“—5d,产卵前期8d左右 ,寿命1-3个月,最长的可达7个月,在适宜的食物、温 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有的成虫可存活1年以上。成虫生 命力很强,在2-3℃时,停止取食经3---„4d才死亡,气 温在13℃时可存活37~60d。卵期2~3d。幼虫3龄,在 24.4~26.1℃时历期6---l0d,其发育历期因温度、寄主 以及品种的不同而异,在10℃以下或36℃以上则停止发 育。蛹期在24.4~26.1℃时为6”~13d。一代历期一般 ~40d。
2(3)额眶鬃板菱形,着生此板的茎不到此板的2倍长:小盾片基部黄 白色带波状 ……C.capitata
3(2)额眶鬃板近圆,着生它的茎长度数倍于它,小盾片基部黄色带有 2个后伸尖端” ……C. caetrara 4 (1)翅端有3横带;额眶鬃板近椭圆形,白色至淡黄色 5(6)中胸盾片黑中带不与后面的成对大黑斑相连;额眶鬃板长宽相当 … ……….C catoirii
四、重要检疫性实蝇
地中海实蝇
1学名Ceratitis capitata ( Wiedemann ) 鞘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 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
2.寄主与为害、分布
已知有235种水果、蔬菜和坚果被记录为寄主植物,最主要的有柑 橘、橙、柚、苹果为害果实和花。
成虫在果皮上刺孔产卵,每孔有卵数粒,幼虫孵化后钻入果肉为害 ,一个果实内常有多条幼虫,最多的有100余条。

论述拟步甲科重要储藏物害虫的检疫鉴定_防疫

论述拟步甲科重要储藏物害虫的检疫鉴定_防疫

拟步甲科重要储藏物害虫的检疫鉴定摘要:本文对拟步甲科储藏物害虫中具有明显经济意义的6个属及重要种类进行了介绍。

通过对其为害程度、国内外分布等分析,初步认为5种拟步甲科储藏物害虫具有突出的检疫重要性,并对其形态特征、寄主及分布情况进行了描述,以期为口岸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为鞘翅目中的一个大科,全世界记述达25 000种以上就其经济重要性而言,拟步甲科储藏物害虫是十分突出的。

据本文作者初步统计,在储藏物害虫中,拟步甲科排在皮蠹科和豆象科之后的第三位。

由于我国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内的数量极其有限,该科仅褐拟谷盗列入其内,故更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016年,张海剑等1 拟步甲科6个属介绍1.1 拟谷盗属(Tribolium)拟谷盗属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5个种,即: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acquelin du Val)、褐拟谷盗(Tribolium destructor Uyttenboogaart)、黑拟谷盗[Tribolium madens (Charpentier)]及美洲黑拟谷盗(Tribolium audax Halstead)。

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广泛发生于我国各地,而褐拟谷盗、黑拟谷盗及美洲黑拟谷盗在我国尚无分布记载弗氏拟谷盗由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国外文献一直记载黑拟谷盗大量发生在美洲1.2 黑粉盗属(Cynaeus)大黑粉盗[Cynaeus angustus (Le Conte)]是该属中一个重要的种类。

该虫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分布范围十分有限,仅发生于美国西南部及墨西哥北部,多栖息于树皮下和丝兰属(Yucca L.)植物基部周围的杂物中。

该虫是一种重要的储粮害虫,尤其对脱粒的玉米为害严重大黑粉盗繁殖力强,雌虫一生可产卵350~450粒。

成虫寿命可达一年以上,并和幼虫一样取食为害。

检疫性害虫美柏肤小蠹的形态特征及危害

检疫性害虫美柏肤小蠹的形态特征及危害

检疫性害虫美柏肤小蠹的形态特征及危害摘要:美柏肤小蠹(phloeosinus cupressi hopkins,1903)分布在加拿大、美国、巴拿马、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无分布记录。

对美柏肤小蠹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危害、与近似种的区别、饲养方法、检疫方法、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介绍,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防止该虫传入中国。

关键词:美柏肤小蠹;形态特征;危害;检疫中图分类号:s7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6-1320-03美柏肤小蠹[1,2](phloeosinus cupressi hopkins,1903;异名phloeosinus nitidus swaine,1924;phloeosinus blackwelderi blackman,1943)属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海小蠹亚科(hylesininae)皮小蠹族(phloeotribini)肤小蠹属(phloeosinus)。

该虫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寄主木材调运,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成虫迁飞扩散。

在加拿大、美国、巴拿马、澳大利亚、新西兰,属内形态上与美柏肤小蠹近似的重要种还有phloeosinus pini swaine、phloeosinus serratus leconte、 phloeosinus canadensis swaine (北美肤小蠹)、phloeosinus scopulorum swaine、phloeosinus hoferi blackman、phloeosinus punctatus le conte(刻点肤小蠹),主要区别是美柏肤小蠹鞘翅斜面第二沟间部无颗粒,雄虫第一沟间部锯齿仅限于端部(图1)。

随着中国进口木材的进一步增加,该虫有潜在传入的危险性,要引起足够重视。

1 形态特征1.1 肤小蠹属的特征体型短胖,触角棒扁平细长(图2),前胸背板表面平坦,鞘翅第一沟间部和第三沟间部上着生大齿和颗粒。

昆虫的分类-鞘翅目

昆虫的分类-鞘翅目




捕食小昆虫。 幼虫生活于土中隧道内,头在入口处,背钩防止捕食时被 拖出。 全世界约2000种,我国120余种,常见种有中华虎甲和杂 色虎甲等,均为捕食性。
中华虎甲
2、步甲科 Carabidae


特征: 1.体小至大型,色暗,具金 属光泽; 2.头前口式, 窄于前胸; 3.下颚无能动的齿; 4.触角位于上颚基部与复眼 之间; 5.鞘翅表面具纵沟或刻点行。 6.成虫后翅常退化,不能飞, 仅能在地面行走,故称为步甲。 7.幼虫为蛃型幼虫,黑色, 足长,活跃,第9节尾突发 达。
1.蛃型

体壁坚硬,胸足发达、5节,第9腹节有尾突。 行动活泼,捕食性,如肉食亚目、隐翅虫总科等。
2.金针虫型
体壁坚韧,胸足不太发达、4节。 不太活泼。植食性,生活于土壤内,叩头 甲科。

3.伪蠋型
体壁柔软,胸足不发达,4节,无腹足。 不活泼,食叶。见于叶甲、皮蠹等。

4.蛴螬型

8、金龟科Scarabaeidae

特征: 1.体粗壮,卵圆形或长形, 背凸; 2.触角鳃叶状,8~11节, 末端3或4节侧向膨大; 3.前足开掘式,跗节5节; 4.后足着生位置靠近中足, 远离腹末;腹末有1对气门在 鞘翅外; 5.爪有齿,大小相等。
金龟科习性差别大。 许多为粪食性或腐食性、尸食性等;其它 种类植食性,取食植物叶片、果实、和花 等,有些是草场或农作物的重要害虫。

16、瓢甲科Coccinellidae

特征: 1.身体半球形,头后部被前胸背板所覆盖; 2.触角棒状; 3.跗节为隐4节;第3节极短,第2节双瓣状。
龟 纹 瓢 虫


检疫性小蠹虫

检疫性小蠹虫

检疫性小蠹虫类分类地位:鞘翅目,小蠹虫科.经济重要性: 是寄生在森林或木材上的害虫.小蠹虫按其修筑坑道的部位,科分为树皮小蠹类和蛀干小蠹类.前者筑坑与树皮和边材之间,呈平面分布;后者筑坑道与木质部中,上下纵横贯穿,呈立体分布.小蠹虫的寄主植物很多,常见针阔叶树种,还可以为害果,桑,茶等多种经济作物,还传播植物病害.是榆树毁灭性病害榆枯萎病的媒介昆虫.小蠹虫的危害及其广泛,从活树到木材,从健树到弱树,从整株到枝条,从针叶树到阔叶树,从森林到园林,从乔木到灌木,从木本到草本,无一不受其为害.生物性特征:(1)繁殖方式:主要为两性生殖,根据其亲缘关系可分为异血缘繁殖和同血缘繁殖,但少数可以进行孤雌生殖. 异血缘繁殖,雌雄亲本不是近亲,无共同血缘关系. 同血缘繁殖,雌雄亲本为近亲(兄妹或母子),有共同血缘关系,其中包括产雌型(亲本和子代都为雌虫)和产雄型.(分为2种,一是雌虫和雄虫交配后,受精卵发育为雌虫,未受精卵发育为雄虫,雌性较多.另一种雌虫为与雄虫交配,未受精卵全部发育为雄虫,为延续后代,发生回交现象,即母子交配,产卵发育为雌虫.).(2)食性:分为食草类,食皮类,食木类,食髓类,食种类(取食果实内部的种子,也有的取食裸子植物的种子),食菌类(食物与真菌共生,小蠹虫在修筑坑道时将真菌带入坑道中,真菌萌发生长供小蠹取食.).(3)坑道:是指小蠹虫在植物体内修筑的用于取食,交配,采卵和活动的隧道.小蠹虫各种不同类型的坑道,在鉴定属,种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鉴定技术(1)体型:小型甲虫,一般为圆柱形或长卵形,全身都有毛.(2)头部:(3)胸部:(4)足:用于分类的主要特征有胫节齿的有无,着生位置(5)腹部:雄虫第7腹节背板后缘中部具一对凸瘤(用来拨弦发音).小蠹虫为害树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大量的小蠹入侵树株,在其内修筑坑道,直接取食或咬食树体,造成营养损失,运输困难,造成树体的衰弱甚至死亡;(2)食菌小蠹还将大量真菌带到树体内部,任其生长,大大生长,大大传播植物病害,引起森林的大面积受害.重要POTHEN的检疫性小蠹虫[一]咖啡果小蠹(一类检疫对象)学名:Hypothenemus hampei英名:Coffee berry borer,coffee berry beetle.[二]欧洲榆小蠹(一类)学名:scolytus multistriatus英名:small European elm bark beetle,small elm bark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小蠹科,小蠹亚科寄主与为害:主要为害榆树属的山榆,白榆,无毛榆等,为害树干和主枝的韧皮部,破坏形成层.是荷兰榆枯萎病菌的传播者.分布:产于欧洲传播途径:随该虫的寄主木材及包装材进行远距离的传播,近距离扩散靠成虫飞行,迁移.形态特征:成虫:第2腹板前半部中央有向后突起的圆柱形的粗植大瘤突.水平延伸成齿.第2—4腹节侧缘有1列齿瘤,尖突成刺.卵:白色,近球形.幼虫:额成桃心状,2对感觉孔,6对额刚毛.。

鞘翅目检疫性害虫

鞘翅目检疫性害虫
(3)幼虫:体扁平,浅黄色。上唇及前胸背板前部具许多
黄色刚毛。胸部及腹部具短而细的黄色刚毛。气门卵圆形,
气门片棕黄色,肛门三裂。 (4)蛹:长10~16mm,体乳白色或浅黄色,触角自胸部
至腹部呈椭圆形向后弯曲。将会发育成产卵器的部位透明 且明显。
3、生物学特性
白带长角天牛在内蒙古阿尔山每年发生1代, 仅危害落叶松的韧皮部。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 5月中旬后幼虫开始化蛹,蛹期约为45d。6月上 旬始见成虫,取食补充营养大约13d后开始交配。 7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成虫盛 发期。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播途径
主要通过感虫木质材料的调运传播。
5、检疫方法 加强苗木调运中的检疫工作,注意仔细检查有 无天牛的卵槽、入侵孔、羽化孔、虫道和活虫 体。一旦发现立即处理,严防其向异地扩散传 播。
6、检疫处理及防治方法
(1)加强苗木检疫; (2)生物防治; (3)化学防治
白带长角天牛
拉丁名:Acanthocinus carinulatus(Gebler)
分布地为:鞘翅目、沟胫天牛亚科
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
1、分布与为害
白带长角天牛在国外分布于日本、欧洲、朝鲜、库页岛等。国内分 布于内蒙古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该天牛主要危害落叶松、 油松、红松、云杉等。
2、形态特征
(1)成虫:前额浅黑色或棕红色, 复眼黑色,长椭圆形。体长与触 角之比,雄虫约为1:2.5,雌虫 约为1:1.5。腹部黑色,具白色 体毛,并分布有黑色圆形斑点。 雌虫腹部末端具白色长型产卵器。 后足第一跗节的长度约与其余跗 节长度之和相等;第三跗节爪垫
黄色,其他为深棕色。
雌成虫
雄成虫
(2)卵:狭长,椭圆形,乳白色,透明,长1.5~1.7mm, 宽 0.5~0.7 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疫性鞘翅目害虫
检疫性豆象类————————菜豆象 检疫性象甲类————————稻水象甲
检疫性小蠹虫类———————红脂大小蠹 检疫性天牛类————————家天牛
其他检疫性鞘翅目害虫————马铃薯甲虫,谷斑皮蠹
一、菜豆象
学名:Acanthoscelides obtectus (Say) 英文名:bean weevil, driedbean beetle 分类:属鞘翅目、豆象科
外观型态
体色褐色,密布黄褐色短毛,翅鞘上散布着小突起‧雄 者头部及前胸较大,触角较长,前胸侧腹方有一灰白 色大斑;雌虫腹端稍有外露部份,并常将藏卵器外伸。 头顶凹下,正中有纵走沟纹一道;复眼大,略呈肾形; 触角颜色与体色相同,雄虫触角长度约体长2倍,雌虫 则与体同长。前胸略呈扁圆形,布满粗大刻点,背方 中线有一脊状隆起,其两侧各有两个大的圆形隆起。 脚长,颜色较翅鞘为深而近于黑色,胫节颜色近黄褐 色,跗节颜色略比胫节加深。翅鞘形宽长,背方布有 颗粒状粗大刻点,刻点间满被黄褐色短毛,肩部圆突, 菱状部小。腹节5节,每腹板后缘颜色加深而有光亮。 卵为尖椭圆形,卵壳质薄,表面粗糙,乳白色;蛹体黄 白色,形似成虫,但稍大。
生物学
寄主:水稻等禾本科、泽泻科、鸭跖草科、莎草科、 灯心草科等数十种植物。成虫能取食13科104种植物, 幼虫能在6科30余种植物上完成生活史 为害: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幼虫取食稻根。主要 影响水稻分蘖和株高,延缓水稻发育,减产 发生特点:美国年2代,河北唐山年1代,浙江双季稻 区年2代。以成虫在稻草、田间稻茬和水田周围大型禾 本科杂草、田埂土中、落叶下及住宅附近的草地越冬 有兼性孤生殖能力 传播:随寄主材料调运,成虫可飞翔10000米以上
简史与分布:原产美国东部洛基山脉东部,取食野生 茄科植物,1824年由Say命名并描述;后随美国西部 开发转而为害马铃薯,并向东扩展。现广泛分布于美 国、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古巴 及欧洲大部分国家,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某 件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伊朗,以及非洲 的利比亚。
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1.8~3.0mm,宽0.9~1.7mm,雌虫一般大于雄虫。 体呈长椭圆形,体壁发亮,头及前胸背板暗褐色至黑 色,鞘翅红褐色,上面的淡色花斑不明显,触角及足 淡褐色。前胸背板近中央及两侧有不明显的黄色或灰 白色毛斑。鞘翅密被淡褐色至深褐色毛。上面有淡色 毛形成的极不清晰的亚基环、亚中带和亚端带,腹面 被褐色毛。触角11节(极少数个体为9~10节),雄虫触 角棒3~5节,末节长约为第9、10节的总和,雌虫触角 棒3~4节。触角窝后缘隆线特别退化,雄虫约消失全 长的1/3,雌虫约消失全长的2/3。颏的前缘中部具深 凹,两侧钝圆,在凹缘最深处的高度不及颏最大高度 之半。雌虫交配囊骨片极小长约 0.2mm,宽约 0.01mm,上面的齿稀少。雄虫第9腹节背板两侧着生 刚毛3~4根。
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传播途径
红脂大小蠹成虫飞行能力很强,飞行高度在10 m以上, 飞行距离可达16 km以上,可自然扩散蔓延。因某些 人为因素,如害虫发生地未经检疫和剥皮处理的松树 原木、伐桩以及疫区大树的调运均可造成该虫的远距 离传播。
检疫措施
简史与分布:原产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 一带,1962年从非洲传入中国现中国内地危害不严重, 福建、山东、广东、云南等地曾有发现,仅在台湾定居。 杂食性,危害多种植物性和动物性产品,如小麦、大麦、 麦芽、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稻谷、面粉、花生、 干果、坚果、奶粉、鱼粉、血干、蚕茧、皮毛、丝绸 等。
形态特征——雄成虫
雄成虫 体长5.9-8.1 mm,平均6.47 mm,初羽化的成虫棕黄色,后变 为红褐色,少数黑褐色。额部不规则隆起,在复眼上缘的下方至口上脊 边缘的1/3处有一对瘤突,瘤突间凹下。触角柄节长,鞭节5节,锤状部 3节,扁平近圆形。口上脊边缘隆起,表面平滑有光泽,口上片突起宽, 约等于两复眼间距的2/3,其侧叶斜,与水平约呈20度角,仅侧叶的内 角隆起,水平部分约为其总宽度的2/3,阔凹重叠,末端正好在口上边缘 的上方,其端缘的下面生一稠密的黄色毛刷,除口上片毛刷外,毛被长 度适中,稀疏而不明显。前胸背板长为宽的0.73倍,两侧弱弓形,基部 2/3近平行。在宽阔线凹的前缘后方中度缢缩,• 表面平滑有光泽,刻点很 稠密,小而不规则,浅但明显下陷,背板后部刻点少,有时具稍隆起的 中线,毛被稀少。鞘翅长为宽的1.5倍,为前胸背板长度的2.2倍,两侧 直伸,基部2/3近平行,后部阔圆形,基缘弓形,生一列约12个中等大 小、隆起的重叠齿和几个更小的亚缘齿;鞘翅刻点细小深陷;沟间部宽 度约为刻点沟宽度的1.5倍,具大量杂乱的小横齿,平均每个齿约为一条 沟间部宽度的1/3,中域后部的齿不超过沟间部宽度的一半。斜面中度倾 斜、隆起,第1、第3刻点沟之间稍陷,沟中刻点略小于中域刻点;沟间 部刻点细小交合至粗颗粒,茸毛密度适中,
检疫性害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名录 435种,其 中昆虫146种。 新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昆虫类 的有17种,包括菜豆象、柑橘小实蝇、柑橘大实蝇、 蜜柑大实蝇、三叶斑潜蝇、椰心叶甲、四纹豆象、苹果 蠢蛾、葡萄根瘤蚜、苹果绵蚜、美国白蛾、马铃薯甲虫、 稻水象甲、蔗扁蛾、红火蚁、芒果果肉象甲和芒果果实 象甲 从2005年3月1日开始生效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其 中昆虫11种,红脂大小蠹 、椰心叶甲 、松突圆蚧 、 杨干象 、苹果蠹蛾、美国白蛾 、双钩异翅长蠹、蔗扁 蛾、枣大球蚧、红棕象甲、青杨脊虎天牛
形态与为害状
检疫与防治
检疫处理:禁止从疫区输入稻草、桔秆。凡用 寄主植物做填充材料的,到达口岸应立即销毁。 熏蒸可用溴甲烷、磷化铝等 防治要点: 策略:根治迁入早稻田的越冬后成虫,兼治第一 代幼虫,挑治第一代成虫。
药剂:杀灭菊酯、水胺硫磷、三唑磷等喷雾;甲 基异枊磷拌细土。
三、红脂大小蠹
学名: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英文名:red turpentine beetle 分类:鞘翅目 小蠹科 大小蠹属 简史与分布:红脂大小蠹又称强大小蠹,是来自北美 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1998年在我国山西省的沁水县、 阳城县首次发现,为国内新记录种。 国内:河北省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 山西省太原市,临汾市,阳泉市,晋中市; 河南省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等。 国外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
简史与分布:原产中美洲和南美洲,现已广泛颁分布 于关注、亚洲、欧洲、非洲和澳洲的40多个国家。日 本、朝鲜、缅甸、越南、泰国和塔吉克斯坦等邻国也 有分布。
寄主与为害:主要为害菜豆属的植物,如菜豆、红花 菜豆等,也为害豇豆、兵豆、鹰嘴豆、木豆、蚕豆和 豌豆等。蛀食种子。幼虫可休眠。
形态与为害状
发生特点:在法国南部年发生4-5代,美国西部5-6代, 巴西8代。以幼虫在豆粒中越冬 产卵:在田间,先在豆荚上咬成凹陷再产卵;在仓库, 喜欢产卵于光滑种子表面 传播:主要通过被害种子的调运传播 检测:卵不能牢固粘在种子上,注意筛下寻找;幼虫 可从虫孔采集,或通过发光分析、染色处理和油脂处 理检验感染率。 油脂处理:以橄榄油、凡士林油和机械油等浸泡菜豆, 被感染者会在受害处出现从一点(侵入点)向四面分 散的透明管道(幼虫的通道,其中有不同龄期的幼虫) 的斑纹
$ 产地检疫,调运检疫,检疫检验
防治措施
1 干基喷药 成虫扬飞期,在树干基部(1m以下)喷洒触杀类药剂,如绿 色微雷等,有效阻止红脂大小蠹传播。 2 虫孔施药 每年扬飞后越冬前,发现新侵入孔(凝脂红色、新鲜、发 软),用医用注射器从侵入孔注入具有熏蒸、触杀作用的药剂(如敌敌畏、 虫线清等),或塞入毒丸、毒签,施药后用凝脂或湿泥把侵入孔堵死。 3 干基熏杀 在5至9月份,用塑料布捆扎侵入孔3个以上的树干基部1m以 下部位,在塑料布内放置3一5粒磷化铝片剂,对有虫伐桩可参照此法处理。 4 诱杀及防护 在中、重度发生区,害虫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置伐桩或悬挂 诱捕器在成虫扬飞期诱杀成虫,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5 天敌控制 一是开展天敌调查和选育工作,寻找和利用本地优势天敌种 类。二是引进大唼蜡甲、扁谷盗等天敌进行林间释放试验,观察其野外生存 能力和捕食能力,取得经验后推广应用。三是在防治工作中,应注意尽量保 护天敌。
检疫与防治
检疫处理:溴甲烷熏蒸,30-35 g/m3,密封48 h。 防治要点:禁止从疫区调种 熏蒸:磷化铝9g/m3,48h
高温或低温处理
播种前处理:0.2%硅藻土或草木灰与豆重量比1:2 进行拌种
Hale Waihona Puke 田间施药:敌百虫、杀螟松二、稻水象甲
学名: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 英文名:rice water weevil 分类:鞘翅目、象甲科 简史与分布:原产美国东南部原野和山林,以野生的 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为食。1800年首次在密西西比河 流域发现。先后传到加拿大和墨西哥,1972年由病因 传入多米尼加,1976年传入日本,1988年由日本传入 韩国和中国,现广泛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古巴、哥伦比亚、圭亚那、多米尼加、委内瑞拉、苏 里南、北非、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和中国(河北、 天津、北京、辽宁、吉林、山东、浙江、福建、台湾、 安徽和湖南)
生活史
成虫有趋旋光性,盛 产于7、8月间,雌虫 可产卵100-200粒左 右,卵期约8-12日; 幼虫期一般为2-3年 一代。
种群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北部和西部。
五、马铃薯甲虫
学名: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英文名:Colorada potato beetle 分类:鞘翅目、叶甲科
生物学
寄主:马铃薯、番茄、茄子、烟草、蔓陀罗属、天仙 子属、颠茄属和菲斯科植物。最嗜好的寄主是马铃薯, 其次是茄子和番茄 为害:成虫和幼虫都能取食寄主植物的叶片和枝梢。 可减少高达77% 发生特点:年1-4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产卵于叶 背,呈块状。老熟幼虫入土作室化蛹 传播途径:成虫寿命长,能迁移数百公里,也能随交 通工具传播。成虫和幼虫还可随块茎传播。风对该虫 传播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