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害虫1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图谱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图谱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图谱松材线虫松材线虫(North American pinewood nematode;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该线虫属蠕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滑刃总科、伞刃属。
线虫成虫虫体长约1毫米,雌虫尾部近圆锥形,末端圆;雄虫尾部似鸟爪,向腹面弯曲。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虫害。
它是通过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松树病害。
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树干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最终腐烂。
美国白蛾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主要危害果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
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中文学名美国白蛾,拉丁学名Hyphantria cunea(Drury)别称秋幕毛虫、秋幕蛾、美国白灯蛾、色狼虫(幼虫)二名法Fall Webworm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亚门六足亚门纲昆虫纲(Insecta)亚纲有翅亚纲目鳞翅目Lepidoptera亚目大鳞翅亚目科灯蛾科Arctiidae属白蛾属Hyphantria 种。
苹果蠹蛾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属鳞翅目卷蛾科,杂食性钻蛀害虫,有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繁殖能力,是一类对世界水果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害生物。
中文学名苹果蠹蛾拉丁学名Cydia pomonella (L.);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e) Carpocapsa pomonella (L.); Grapholitha pomonella (L.)界门节肢动物门亚门六足亚门纲昆虫纲亚纲有翅亚纲目鳞翅目(Lepidoptera )科卷蛾科(Tortricidae)亚科小卷蛾亚科(Olethreutinae)属小卷蛾属(Cydia)种苹果蠹蛾分布区域原产地:欧洲东南部,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新疆、甘肃等地。
鳞翅目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

雌性成虫一生一般产大约 250 - 300 枚卵,产卵持续 4 -7天,最后一次产卵后大约 4-5天死亡。卵的孵化期随 温度变化而变化: 15℃时需16-17天,20℃时需8-9天, 25℃时需 5- 6天,30℃时需 4- 5天。幼虫孵出后,立即 在幼果上挖洞并钻入其中。幼虫须经五次蜕皮,以果肉为 食,之后爬出洞来。
苹果蠹蛾、美国白蛾和蔗扁蛾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检疫性害虫 我国还曾对棉花红铃虫、马铃薯块茎蛾、桑螟和油橄榄巢蛾等实 施过检疫。 此外,咖啡潜叶蛾、小蔗螟、荷兰石竹卷叶蛾等在检疫上也具有 重要意义。
苹果蠹蛾
名称和分类地位
学名: Cydia pomonella(Linnaeus)
异名: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aeus) Carpocapsa pomonella (Linnaeus) Carpocapsa pomonana (Treitschke) Enarmonia pomonella (Linnaeus) Phalaena pomonella (Linnaeus) 英文名: Codling moth 中文异名 :苹果小卷蛾 分类地位: 鳞翅目(Lepidoptera) 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
几种常见蛀果类害虫的比较
苹果蠹蛾
桃小
梨小
苹小
白小
梨大
桃蛀螟
1、成虫外观
2、幼虫特征: (1) 有臀栉:苹小、白小、梨小、李小
无臀栉:苹果蠹蛾、桃小、梨大、 桃蛀螟;
幼虫特征:
(2)前胸K群2根毛:桃小、
梨大、桃蛀螟
前胸K群3根毛:苹果蠹 蛾、苹小、梨小、李小;
吴维均、黄可训,1955
幼虫特征: (3) 趾钩单序:苹果蠹蛾、桃小、梨小、李小、苹小
第五章检疫性双翅目害虫第一节检疫性实蝇类1

5.生物学特性
(3)幼虫习性。幼虫孵化后立即侵入果实内,在果瓤中发 育,一果内有高达100头的记录,甚至引起细菌等的感 染,造成落果,整个果实腐烂。幼虫具有强烈的负趋光 ,性,老熟幼虫脱果外出,人土5~15cm深化蛹,如脱 果时见到光线,即不断爬行,后身体弯曲而跳跃至土中 。也有的幼虫在其他保护物下,甚至能暴露在箱子及包 装物的外面化蛹的。 (4)各虫态历期。成虫补充营养4“—5d,产卵前期8d左右 ,寿命1-3个月,最长的可达7个月,在适宜的食物、温 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有的成虫可存活1年以上。成虫生 命力很强,在2-3℃时,停止取食经3---„4d才死亡,气 温在13℃时可存活37~60d。卵期2~3d。幼虫3龄,在 24.4~26.1℃时历期6---l0d,其发育历期因温度、寄主 以及品种的不同而异,在10℃以下或36℃以上则停止发 育。蛹期在24.4~26.1℃时为6”~13d。一代历期一般 ~40d。
2(3)额眶鬃板菱形,着生此板的茎不到此板的2倍长:小盾片基部黄 白色带波状 ……C.capitata
3(2)额眶鬃板近圆,着生它的茎长度数倍于它,小盾片基部黄色带有 2个后伸尖端” ……C. caetrara 4 (1)翅端有3横带;额眶鬃板近椭圆形,白色至淡黄色 5(6)中胸盾片黑中带不与后面的成对大黑斑相连;额眶鬃板长宽相当 … ……….C catoirii
四、重要检疫性实蝇
地中海实蝇
1学名Ceratitis capitata ( Wiedemann ) 鞘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 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
2.寄主与为害、分布
已知有235种水果、蔬菜和坚果被记录为寄主植物,最主要的有柑 橘、橙、柚、苹果为害果实和花。
成虫在果皮上刺孔产卵,每孔有卵数粒,幼虫孵化后钻入果肉为害 ,一个果实内常有多条幼虫,最多的有100余条。
《检疫害虫》课件

病虫害传播途径分析
1 贸易和运输
病虫害通过国际贸易和旅 行活动在不同地区之间传 播。
2 生物入侵
某些外来物种可通过接触 本地物种或寄主传播病虫 害。
3 气候变化
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可 能提供了病虫害生长和传 播的理想环境。
病虫害的危害和影响
生态破坏
病虫害可能对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 衡产生严重影响。
利用现代技术开发生物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病虫害活动。
3
数据分析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病虫害数据,提前预测和预警传播风险。
病虫害防治措施汇总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天然抗病害物质控 制病虫害传播。
Hale Waihona Puke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 控制。
物理防治
利用屏障和防护措施来防止病 虫害入侵。
总结和展望
病虫害的防治是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监测 预警,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应对病虫害的威胁,保护我们的 资源和健康。
《检疫害虫》PPT课件
欢迎来到《检疫害虫》PPT课件!今天我们将探讨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和方法, 并介绍一些外来病虫害的种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吧!
病虫害引入背景
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的增长,病虫害从其他地区引入变得越来越常见。这导 致了许多病虫害的跨境传播,对本地生态系统和农作物产生了严重威胁。
外来病虫害种类介绍
翠绿金龟子
这种来自亚洲的害虫以侵袭白蜡 树而闻名,已经对北美洲的树木 造成了巨大破坏。
红火蚁
棕色天牛
这种来自南美的蚂蚁种类数量庞 大,具有攻击性,对当地生物多 样性和农作物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国家一 二 类害虫名录

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2023年)一、害虫(10种)1.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2. 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飞蝗和其它迁移性蝗虫)3. 草地螟 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4. 粘虫〔东方粘虫 Mythimna separate (Walker)和劳氏粘虫 Leucania loryi Duponchel〕5. 稻飞虱〔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Stål)和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6. 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7. 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Walker)8.小麦蚜虫〔麦长管蚜 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9. 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10. 蔬菜蓟马〔豆大蓟马 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nall)、瓜蓟马 Thrips palmi Karny、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二、病害(8种)11. 小麦条锈病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 Erikss.12. 小麦赤霉病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13. 稻瘟病 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1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Southern rice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15. 玉米南方锈病 Puccinia polysora Underw.16. 马铃薯晚疫病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17. 油菜菌核病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18. 大豆根腐病(疫霉属 Phytophthora spp. 、腐霉属 Pythium spp. 、镰刀菌属 Fusarium spp. 、拟茎点霉属 Phomopsis spp.和丝核菌 Rhizoctonia spp.)三、害鼠(1种)19. 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四、特殊情形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新发突发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威胁农业生产时参照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管理。
鳞翅目检疫性害虫

本目为昆虫纲一个较大的类群,主要以幼虫危害 植物,危害部位涉及植株各个部位,对农林业生产威 胁很大。
列入进境植物危险性害虫名录的种类
一类1种:苹果蠹蛾
二类3种:美国白蛾 小蔗螟 咖啡潜叶蛾
三类共40种:葱邻菜蛾、秋星尺蠖、果树黄卷蛾、亚麻黄卷蛾、橘 带卷蛾、红带卷蛾、苹髓尖蛾、荷兰石竹卷叶蛾、橘蛀果点翅螟、 苹果异形小卷蛾、斜纹卷蛾、樱桃小卷蛾、李小卷蛾、甜瓜绢野螟、 南方玉米杆草螟、西南玉米杆草螟、南美玉米苗斑螟、南非石竹卷 蛾、苹浅褐卷蛾、黄毒蛾、柚叶螟、谷实夜蛾、合毒蛾、咖啡小扇 潜蛾、葡萄浆果小卷蛾、冬夜蛾、澳洲红铃虫、甜菜麦蛾、橘花巢 蛾、油橄榄巢蛾、麦绢蛾、灰翅夜蛾、南部灰翅夜蛾、草地夜蛾、 梨织蛾、苹透翅蛾、桃透翅蛾、李透翅蛾、松异带蛾、冬尺蠖。
脱果孔外可见大量虫粪和碎屑
三、发生特点 1.年发生世代数
新疆:库尔勒3代/年,石河子2-3代/年。 2.越冬 以老熟幼虫作茧越冬。 越冬场所:树皮下、树杈分支处或树盘的土壤中。 3.年种群发生动态 新疆:越冬代成虫5月初开始出现,6月底发生第一代
成虫,5~9月均可见到成虫。 从5月底直到果实成熟采摘前,均可见 到幼虫为害。
4. 成虫习性
(1)有趋光性,黄昏前后为交尾高峰期。 (2)成虫寿命15~18d。 (3)产卵习性 卵散产于叶片、果实与枝干;50~140粒/雌虫。 植株着卵量从上至下递减 ;栽植稀疏,四周空旷的
果园植株着卵量大,向阳面多于其它方位。
卵可散产叶片的正面或反面
卵 形 态
5.幼虫习性
幼虫共5龄。
四、传播途径与检验方法
1. 传播途径 主要以幼虫或蛹随运输或旅客
携带的果品作远距离传播。 水果干制品也可能携带。
鞘翅目检疫性害虫

黄色刚毛。胸部及腹部具短而细的黄色刚毛。气门卵圆形,
气门片棕黄色,肛门三裂。 (4)蛹:长10~16mm,体乳白色或浅黄色,触角自胸部
至腹部呈椭圆形向后弯曲。将会发育成产卵器的部位透明 且明显。
3、生物学特性
白带长角天牛在内蒙古阿尔山每年发生1代, 仅危害落叶松的韧皮部。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 5月中旬后幼虫开始化蛹,蛹期约为45d。6月上 旬始见成虫,取食补充营养大约13d后开始交配。 7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成虫盛 发期。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播途径
主要通过感虫木质材料的调运传播。
5、检疫方法 加强苗木调运中的检疫工作,注意仔细检查有 无天牛的卵槽、入侵孔、羽化孔、虫道和活虫 体。一旦发现立即处理,严防其向异地扩散传 播。
6、检疫处理及防治方法
(1)加强苗木检疫; (2)生物防治; (3)化学防治
白带长角天牛
拉丁名:Acanthocinus carinulatus(Gebler)
分布地为:鞘翅目、沟胫天牛亚科
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
1、分布与为害
白带长角天牛在国外分布于日本、欧洲、朝鲜、库页岛等。国内分 布于内蒙古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该天牛主要危害落叶松、 油松、红松、云杉等。
2、形态特征
(1)成虫:前额浅黑色或棕红色, 复眼黑色,长椭圆形。体长与触 角之比,雄虫约为1:2.5,雌虫 约为1:1.5。腹部黑色,具白色 体毛,并分布有黑色圆形斑点。 雌虫腹部末端具白色长型产卵器。 后足第一跗节的长度约与其余跗 节长度之和相等;第三跗节爪垫
黄色,其他为深棕色。
雌成虫
雄成虫
(2)卵:狭长,椭圆形,乳白色,透明,长1.5~1.7mm, 宽 0.5~0.7 mm。
鞘翅目检疫性害虫

第十章鞘翅目检疫性害虫鞘翅目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种类繁多,对农林经济作物的危害复杂多样,被列入我国进境与国内检疫对象名单的种类也最多。
第一节马铃薯甲虫马铃薯甲虫又称马铃薯叶甲,属叶甲科,是危害马铃薯的毁灭性害虫,也是国际上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被我国列为一类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
一、名称学名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英文名Colorado potato beetle二、地理分布最初分布于墨西哥落基山东麓。
目前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北纬19-55°范围之间)的多个国家。
中国仅分布于新疆。
1811年Thomas Nuttal首先在水牛刺上采到标本,1824年Thomas Say重复采到并命名。
从得名到1859年的35年间,没有人注意它。
只是由于向西部进军的农民把马铃薯种植推向密西西比河以西,使得马铃薯与马铃薯甲虫相遇才惹出了麻烦,13年间马铃薯甲虫传到了美国东海岸。
1875年俄国、德国为防止马铃薯甲虫的传入而禁止从美国进口马铃薯。
1877年英国制定《危险性昆虫法》防止传入。
1920年发现传到法国,从此开始向欧洲各国扩散。
1949年前苏联发现。
1954年中国将其列入《输出输入植物应施检疫种类与检疫对象名单》。
1968年首次传入亚洲的土耳其。
1987年R.A.Casagrande研究认为目前只有通过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
三、寄主与危害状马铃薯甲虫的主要寄主是马铃薯、番茄、辣椒等茄科蔬菜;也可危害烟草和天仙子属、曼陀罗属、颠茄属、菲沃斯属的一些植物。
以成、幼虫取食叶片和茎梢。
叶片最初见筛网状,后可见孔洞与缺刻;还可见黑色粘稠的排泄物。
还可传播马铃薯褐斑病和环腐病。
在植株的开花、茎叶形成初期受害最重。
四、生物学特性马铃薯甲虫一年可发生1-4代,发生的世代数与温度有关。
15℃以上天数达120d 时可发生2代;15℃以上天数达140d时可发生3代;成虫在土下10~60 cm越冬,深度与土壤质地有关,多在10-30cm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椰心叶甲
分类:鞘翅目、铁甲科
简史与分布:于20世纪70年代初传入台湾,1991年传 入香港,此后传入内地。现广泛分布于热带温热带地区 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新赫布里底群岛、俾斯麦 群岛、萨摩亚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塔西提岛、瓦努 阿图。国内分布于台湾、港澳、广东、海南局部地区。
一、菜豆象
分类:属鞘翅目、豆象科 简史与分布:原产中美洲和南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 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和澳洲的40多个国家。日本、 朝鲜、缅甸、越南、泰国和塔吉克斯坦等邻国也有分 布。 寄主与为害:主要为害菜豆属的植物,如菜豆、红花 菜豆等,也为害豇豆、兵豆、鹰嘴豆、蚕豆和豌豆等。 蛀食种子。幼虫可休眠。
形态与为害状
检疫与防治
检疫处理:禁止从疫区输入稻草、桔秆。凡用 寄主植物做填充材料的,到达口岸应立即销毁。 熏蒸可用溴甲烷、磷化铝等 防治要点: 策略:根治迁入早稻田的越冬后成虫,兼治第一 代幼虫,挑治第一代成虫。
药剂:杀灭菊酯、水胺硫磷、三唑磷等喷雾;甲 基异枊磷拌细土。
三、马铃薯甲虫
分类:鞘翅目、叶甲科
形态与为害状
检疫与防治
检疫处理:禁运;加强旅检;熏蒸处理。
防治要点:第1代幼虫发生高峰期用药,乙嘧 硫磷、爱卡士、灭百可、多来宝、功夫菊酯等 交替使用 Bt圣地亚哥变种效果好
四、芒果果肉象甲
分类:鞘翅目、象甲科 分布: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 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 亚等。 国内仅分布于云南省。 寄主:仅芒果 为害:成虫产卵于果皮下,幼虫蛀食果肉
危害木豆、鹰嘴豆、扁豆、大豆、金甲豆、绿豆、豇 豆等多种豆类植物。 幼虫钻蛀在寄主种子内取食胚乳。 主要通过被害种子的调运,藏匿于包装物、交通工具 的缝隙处进行远距离传播。通过成虫飞翔、搬运货物 或工具可近距离传播。 此虫在广西严重危害绿豆、扁豆、蚕豆、豇豆,一般 虫蛀率都在20%—30%,甚至80%以上,经济损失严 重。
传播途径
双钩异翅长蠹成虫具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可通过成虫 爬行和迁飞作短距离的传播。 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人为调运木材、竹材、藤材及 其制品、运输工具等传带。
幼虫和蛹
八、杨干象
为害症状
杨干象主要危害杨柳科植物的幼树,致使造林成活率 和保存率低,树木难以成林成材。 幼虫危害时,先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食,后蛀成 圆形坑道,蛀孔处的树皮常裂开呈刀砍状,部分掉落 而形成伤疤。 危害后的苗木(含插条、接穗)、幼树的树皮表面有 微下凹、红褐色水渍状或油渍状、呈倒马蹄形刻痕和 排出的黑褐色丝状物或木丝;幼虫羽化后在嫩枝条或 叶片上补充营养,并形成针刺状小孔;成虫产卵时可 在枝痕、休眠芽、皮孔、棱角、裂缝、伤痕或其他木 栓组织留下针刺状小黑孔。
形态与为害状
发生特点:在法国南部年发生4-5代,美国西部5-6代, 巴西8代。以幼虫在豆粒中越冬。 产卵:在田间,先在豆荚上咬成凹陷再产卵;在仓库, 喜欢产卵于光滑种子表面 传播:主要通过被害种子的调运传播 检测:卵不能牢固粘在种子上,注意筛下寻找;幼虫 可从虫孔采集,或通过发光分析、染色处理和油脂处 理检验感染率。 油脂处理:以橄榄油、凡士林油和机械油等浸泡菜豆, 被感染者会在受害处出现从一点(侵入点)向四面分 散的透明管道(幼虫的通道,其中有不同龄期的幼虫) 的斑纹
生物学
寄主:棕榈科,包括椰子油椰、槟榔、棕榈、鱼尾葵、 山葵、刺葵、蒲葵、散尾葵、雪棕、假槟榔等。 为害:幼虫与成虫都在寄主幼嫩心叶上取食。 发生特点:年发生3-6代,卵期4-6天,幼虫期5周,蛹 期4-7天,成虫寿命达3个月。 产卵:每雌可产100粒。产于被害心叶的虫道里。
传播:成虫不能远距离飞翔。 随寄主调运是主要途径。
形态与为害状
六、四纹豆象
分布和危害
以豆类植物为寄生食物的有害昆虫,它原产于东半球的热带或亚 热带地区,最早发现于美国。严重为害菜豆、豇豆、兵豆、木豆 等,幼虫钻蛀在寄主种子内取食胚乳。 国外:朝鲜、日本、越南、缅甸、泰国、印度、伊朗、伊拉克、 叙利亚、土耳其、前苏联、匈牙利、比利时、英国、法国、意大 利、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 加纳、尼日利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扎伊尔、安哥 拉、南非、美国、洪都拉斯、古巴、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斯 岛、委内瑞拉、巴西。 现已传至欧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 台湾较早发现,后在广东、福建、云南、湖南、江西、山东、河 南、天津、浙江、湖北、广西等地发现,但基本得到了控制 。
传播途径
成虫飞行能力很强,飞行高度在10 m以上,飞行距离 可达16 km以上,可自然扩散蔓延。 因某些人为因素,如害虫发生地未经检疫和剥皮处理 的松树原木、伐桩以及疫区大树的调运均可造成该虫 的远距离传播。
十、青杨脊虎天牛
十一、红棕象甲
十二、墨西哥棉铃象甲
生物学
寄主:水稻等禾本科、泽泻科、鸭跖草科、莎草科、 灯心草科等数十种植物。成虫能取食13科104种植物, 幼虫能在6科30余种植物上完成生活史 为害: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幼虫取食稻根。主要 影响水稻分蘖和株高,延缓水稻发育,减产 发生特点:美国年2代,河北唐山年1代,浙江双季稻 区年2代。以成虫在稻草、田间稻茬和水田周围大型禾 本科杂草、田埂土中、落叶下及住宅附近的草地越冬。 有兼性孤生殖能力 传播:随寄主材料调运,成虫可飞翔10000米以上
检疫性害虫
鞘翅目:菜豆象、稻水象甲、马铃薯甲虫、芒果果肉 象甲、椰心叶甲、四纹豆象、双钩异翅长蠹、杨干象、 红脂大小蠹、青杨脊虎天牛、红棕象甲、 墨西哥棉铃 象甲。
鳞翅目:苹果蠹蛾、美国白蛾、蔗扁蛾 同翅目: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松突圆蚧、枣大球 蚧 膜翅目:红火蚁 双翅目:柑桔大实蝇、桔小实蝇、密桔大实蝇
简史与分布:原产美国东部洛基山脉东部,取食野生 茄科植物,1824年由Say命名并描述;后随美国西部 开发转而为害马铃薯,并向东扩展。现广泛分布于美 国、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古巴 及欧洲大部分国家,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 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伊朗,以及非洲的 利比亚。
生物学
寄主:马铃薯、番茄、茄子、烟草、蔓陀罗属、天仙 子属、颠茄属和菲斯科植物。最嗜好的寄主是马铃薯, 其次是茄子和番茄 为害:成虫和幼虫都能取食寄主植物的叶片和枝梢。 可减少高达77% 发生特点:年1-4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产卵于叶 背,呈块状。老熟幼虫入土作室化蛹 传播途径:成虫寿命长,能迁移数百公里,也能随交 通工具传播。成虫和幼虫还可随块茎传播。风对该虫 传播起重要作用
控制方法
除加强严格的检疫制度之外,可采取磷化铝熏蒸,高 频或微波加热处理包装物等方法。 国外报道,使用花生油均匀拌入小豆中,可免受四纹 豆象的双钩异翅长蠹
为害
双钩异翅长蠹又称细长蠹虫,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地 区严重危害木材、竹材、藤材及其制品(含人造板、 包装材料、家具等)的钻蛀性害虫。 该虫寄主广,钻蛀能力强,食性杂,既可危害活立木, 也可危害木材及制品,甚至可蛀穿玻璃密封胶。受该 虫危害后寄主外表虫孔密布,内部蛀道交错,严重的 几乎全部蛀成粉状,一触即破,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1988年,东莞市藤厂也因该虫严重危害,致使20%的 库存藤料被毁,损失惨重。 自1980年以来,中国进境口岸多次在进口的木材、藤 枝、木制品及货物包装箱上截获此虫,危害率达86%。
发生代数:在云南一年1代。 越冬:成虫在芒果树的断枝头、树皮裂缝或树 洞中越冬。 产卵:散产于果皮下、竖立,周围有黑色凝胶, 一般一个果上只产1粒卵 发生期:5月中旬发生高峰,6月上旬化蛹最盛, 7月成虫出果 传播:不善飞翔,调运传播
形态与为害状
防治要点
加强产地检疫
利用姬蜂、黄蚂蚁等天 敌
清理被害果实 开花前在树上涂胶或石 油乳剂捕杀成虫 结果期用辛硫磷、敌杀 死防治
检疫与防治
检疫处理:溴甲烷熏蒸,30-35 g/m3,密封48 h。 防治要点:禁止从疫区调种 熏蒸:磷化铝9g/m3,48h
高温或低温处理
播种前处理:0.2%硅藻土或草木灰与豆重量比1:2 进行拌种
田间施药:敌百虫、杀螟松
二、稻水象甲
分类:鞘翅目、象甲科 简史与分布:原产美国东南部原野和山林,以野生的 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为食。1800年首次在密西西比河 流域发现。先后传到加拿大和墨西哥,1972年由疫区 传入多米尼加,1976年传入日本,1988年由日本传入 韩国和中国,现广泛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古巴、哥伦比亚、圭亚那、多米尼加、委内瑞拉、苏 里南、北非、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和中国(河北、 天津、北京、辽宁、吉林、山东、浙江、福建、台湾、 安徽和湖南)
传播途径
杨干象成虫飞翔能力差,自然扩散靠成虫爬行。 人为调运携带有越冬卵或初孵幼虫的苗木或新采伐的 带皮原木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九、红脂大小蠹
分布
国内 河北省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 山西省太原市、临汾市、阳泉市、吕梁市、长治市、 晋中市、晋城市、忻州市、朔州市、五台山、管涔山、 黑茶山、关帝山、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中条山; 河南省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 陕西省延安市、渭南市、铜川市、咸阳市。 国外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
检疫性害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名录 435种,其 中昆虫146种。 新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昆虫类 的有17种,包括菜豆象、柑橘小实蝇、柑橘大实蝇、 蜜柑大实蝇、三叶斑潜蝇、椰心叶甲、四纹豆象、苹果 蠢蛾、葡萄根瘤蚜、苹果绵蚜、美国白蛾、马铃薯甲虫、 稻水象甲、蔗扁蛾、红火蚁、芒果果肉象甲和芒果果实 象甲 从2005年3月1日开始生效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其 中昆虫11种,红脂大小蠹 、椰心叶甲 、松突圆蚧 、 杨干象 、苹果蠹蛾、美国白蛾 、双钩异翅长蠹、蔗扁 蛾、枣大球蚧、红棕象甲、青杨脊虎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