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检疫

合集下载

鳞翅目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

鳞翅目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

雌性成虫一生一般产大约 250 - 300 枚卵,产卵持续 4 -7天,最后一次产卵后大约 4-5天死亡。卵的孵化期随 温度变化而变化: 15℃时需16-17天,20℃时需8-9天, 25℃时需 5- 6天,30℃时需 4- 5天。幼虫孵出后,立即 在幼果上挖洞并钻入其中。幼虫须经五次蜕皮,以果肉为 食,之后爬出洞来。


苹果蠹蛾、美国白蛾和蔗扁蛾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检疫性害虫 我国还曾对棉花红铃虫、马铃薯块茎蛾、桑螟和油橄榄巢蛾等实 施过检疫。 此外,咖啡潜叶蛾、小蔗螟、荷兰石竹卷叶蛾等在检疫上也具有 重要意义。
苹果蠹蛾
名称和分类地位
学名: Cydia pomonella(Linnaeus)
异名: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aeus) Carpocapsa pomonella (Linnaeus) Carpocapsa pomonana (Treitschke) Enarmonia pomonella (Linnaeus) Phalaena pomonella (Linnaeus) 英文名: Codling moth 中文异名 :苹果小卷蛾 分类地位: 鳞翅目(Lepidoptera) 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
几种常见蛀果类害虫的比较
苹果蠹蛾
桃小
梨小
苹小
白小
梨大
桃蛀螟
1、成虫外观
2、幼虫特征: (1) 有臀栉:苹小、白小、梨小、李小
无臀栉:苹果蠹蛾、桃小、梨大、 桃蛀螟;

幼虫特征:
(2)前胸K群2根毛:桃小、
梨大、桃蛀螟
前胸K群3根毛:苹果蠹 蛾、苹小、梨小、李小;
吴维均、黄可训,1955
幼虫特征: (3) 趾钩单序:苹果蠹蛾、桃小、梨小、李小、苹小

精选3主要仓储害虫形态特征鉴定要点与现场检疫技术

精选3主要仓储害虫形态特征鉴定要点与现场检疫技术
(2)、鉴定要点① 头大,约与前胸端部等宽。② 前胸与鞘翅之间的颈状连索明显。③ 鞘翅上的脊不明显;鞘翅暗红褐色至黑色。④ 体长6.5~11.0mm。
(3)、现场检疫 该虫为害竹木草柳藤制品、各种原粮、大米、面粉、豆类、油料、药材及干果。该虫5~10月为危害盛期。常在黑暗角落、木板内、天花板内、粮仓的板壁及粮船的衬板下易发现该虫成虫或幼虫。在面粉内或被害物的缝隙中易发现该虫的卵。
主要仓储害虫形态特征、鉴定要点与现场检疫技术
发生在竹木草柳藤制品类货物上的检验检疫昆虫以甲虫为主,经济意义最大。竹木草柳藤制品检验检疫甲虫有50多种,涉及到25个科,其中前12个科包括27种害虫可直接严重为害竹木草柳藤制品,本节详细描述了这27种害虫的形态特征、鉴定要点和现场检疫技术,介绍了3种发生量较大、对检验检疫工作有明显指导作用的薪甲科昆虫。此外,本节还列举了竹木草柳藤制品检验检疫昆虫的其它12个科包括24种的鉴定形态图。
(3)、现场检疫该虫为害竹木草柳藤制品、小麦、大麦、玉米、大豆、鹰嘴豆、豌豆、甘薯等。该虫可在仓内为害,也可由仓内飞往田间为害尚未成熟的玉米。一般在木制品表面或破碎、受伤或不太成熟的谷粒中发现。
(2)、鉴定要点① 触角着生于喙的中部,9节,第一节伸达眼前缘,末端球杆状。② 鞘翅完全遮盖腹部,腹部末端由被方不可见。③ 喙宽短,长约为宽的2.5倍,两侧近平行。
(2)、鉴定要点① 触角8节,位于喙的基部;喙长约为喙宽的4倍。② 鞘翅不完全遮盖腹末,腹部末端由背方可见。鞘翅颜色单一,无淡色斑,后翅退化。③ 前胸背板刻点长卵圆形,刻点大而稀。
(3)、现场检疫该虫为害竹木草柳藤制品、谷物、豆类、薯干、干果及中药材等。常在仓库内的潮湿阴暗处,也可在砖瓦石块下、草堆、垃圾堆、杂草根际或树皮下发现越冬成虫。春天,当温度回升至11~12℃时成虫开始取食为害。在粮堆内,草柳制品或木制品的阴暗潮湿处易发现活动的成虫。

论述拟步甲科重要储藏物害虫的检疫鉴定_防疫

论述拟步甲科重要储藏物害虫的检疫鉴定_防疫

拟步甲科重要储藏物害虫的检疫鉴定摘要:本文对拟步甲科储藏物害虫中具有明显经济意义的6个属及重要种类进行了介绍。

通过对其为害程度、国内外分布等分析,初步认为5种拟步甲科储藏物害虫具有突出的检疫重要性,并对其形态特征、寄主及分布情况进行了描述,以期为口岸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为鞘翅目中的一个大科,全世界记述达25 000种以上就其经济重要性而言,拟步甲科储藏物害虫是十分突出的。

据本文作者初步统计,在储藏物害虫中,拟步甲科排在皮蠹科和豆象科之后的第三位。

由于我国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内的数量极其有限,该科仅褐拟谷盗列入其内,故更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016年,张海剑等1 拟步甲科6个属介绍1.1 拟谷盗属(Tribolium)拟谷盗属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5个种,即: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acquelin du Val)、褐拟谷盗(Tribolium destructor Uyttenboogaart)、黑拟谷盗[Tribolium madens (Charpentier)]及美洲黑拟谷盗(Tribolium audax Halstead)。

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广泛发生于我国各地,而褐拟谷盗、黑拟谷盗及美洲黑拟谷盗在我国尚无分布记载弗氏拟谷盗由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国外文献一直记载黑拟谷盗大量发生在美洲1.2 黑粉盗属(Cynaeus)大黑粉盗[Cynaeus angustus (Le Conte)]是该属中一个重要的种类。

该虫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分布范围十分有限,仅发生于美国西南部及墨西哥北部,多栖息于树皮下和丝兰属(Yucca L.)植物基部周围的杂物中。

该虫是一种重要的储粮害虫,尤其对脱粒的玉米为害严重大黑粉盗繁殖力强,雌虫一生可产卵350~450粒。

成虫寿命可达一年以上,并和幼虫一样取食为害。

植物害虫检疫学试题库及复习资料

植物害虫检疫学试题库及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1、植物害虫检疫学:是一门对害虫进行风险分析,研究检疫性害虫形态识别、发生、分布与扩散的规律,检疫检验与处理,田间检测与防控原理与方法,以及检疫决策、法律法规,以阻止对植物及其产品有严重危害的害虫随应检货物的调送而传播的科学。

2、疫区:由官方划定的,已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的地区。

3、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针对有害生物一旦传入某一尚未发生的地区,或某一时期内才发生的地区,由于其传播而引起的潜在风险进行判断的系统评价过程。

4、植物害虫检疫:为防止检疫性害虫的进入和传播蔓延,而由政府部门依法采取的治理措施,是贯彻我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5、非疫区:由科学证据证实没有发生某种有害生物,且这种情况由官方维持的地区。

6、子坑道:小蠹虫入侵树株后产卵孵化的幼虫从母坑道向不同方向分支作由细渐粗的隧道称子坑道。

7、检疫性害虫:经过风险分析后,国家或者省市颁布的植物检疫法规中明确规定的害虫,或双边协定中确定需要检疫的危险性害虫。

8、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是从农业生态系统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9、TPM:全部种群治理策略,采用多种可能的技术和方法,将害虫种群彻底灭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10、检疫熏蒸: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定殖与扩散而实施的熏蒸处理,或者那些在官方控制下所进行的熏蒸处理。

11、熏蒸剂:在室温下气化,并以其气体毒杀害虫或抑制微生物的化学药剂。

12、异血缘繁殖:雌雄亲本不是近亲,无血缘关系,其繁殖包括一雄一雌型和一雄多雌型。

13、同血缘繁殖:雌雄亲本为近亲,有共同的血缘关系。

14、干母: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第一代蚜虫,有翅或无翅。

鳞翅目检疫性害虫

鳞翅目检疫性害虫
鳞翅目检疫性害虫
本目为昆虫纲一个较大的类群,主要以幼虫危害 植物,危害部位涉及植株各个部位,对农林业生产威 胁很大。
列入进境植物危险性害虫名录的种类
一类1种:苹果蠹蛾
二类3种:美国白蛾 小蔗螟 咖啡潜叶蛾
三类共40种:葱邻菜蛾、秋星尺蠖、果树黄卷蛾、亚麻黄卷蛾、橘 带卷蛾、红带卷蛾、苹髓尖蛾、荷兰石竹卷叶蛾、橘蛀果点翅螟、 苹果异形小卷蛾、斜纹卷蛾、樱桃小卷蛾、李小卷蛾、甜瓜绢野螟、 南方玉米杆草螟、西南玉米杆草螟、南美玉米苗斑螟、南非石竹卷 蛾、苹浅褐卷蛾、黄毒蛾、柚叶螟、谷实夜蛾、合毒蛾、咖啡小扇 潜蛾、葡萄浆果小卷蛾、冬夜蛾、澳洲红铃虫、甜菜麦蛾、橘花巢 蛾、油橄榄巢蛾、麦绢蛾、灰翅夜蛾、南部灰翅夜蛾、草地夜蛾、 梨织蛾、苹透翅蛾、桃透翅蛾、李透翅蛾、松异带蛾、冬尺蠖。
脱果孔外可见大量虫粪和碎屑
三、发生特点 1.年发生世代数
新疆:库尔勒3代/年,石河子2-3代/年。 2.越冬 以老熟幼虫作茧越冬。 越冬场所:树皮下、树杈分支处或树盘的土壤中。 3.年种群发生动态 新疆:越冬代成虫5月初开始出现,6月底发生第一代
成虫,5~9月均可见到成虫。 从5月底直到果实成熟采摘前,均可见 到幼虫为害。
4. 成虫习性
(1)有趋光性,黄昏前后为交尾高峰期。 (2)成虫寿命15~18d。 (3)产卵习性 卵散产于叶片、果实与枝干;50~140粒/雌虫。 植株着卵量从上至下递减 ;栽植稀疏,四周空旷的
果园植株着卵量大,向阳面多于其它方位。
卵可散产叶片的正面或反面
卵 形 态
5.幼虫习性
幼虫共5龄。
四、传播途径与检验方法
1. 传播途径 主要以幼虫或蛹随运输或旅客
携带的果品作远距离传播。 水果干制品也可能携带。

鞘翅目检疫性害虫

鞘翅目检疫性害虫

第十章鞘翅目检疫性害虫鞘翅目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种类繁多,对农林经济作物的危害复杂多样,被列入我国进境与国内检疫对象名单的种类也最多。

第一节马铃薯甲虫马铃薯甲虫又称马铃薯叶甲,属叶甲科,是危害马铃薯的毁灭性害虫,也是国际上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被我国列为一类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

一、名称学名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英文名Colorado potato beetle二、地理分布最初分布于墨西哥落基山东麓。

目前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北纬19-55°范围之间)的多个国家。

中国仅分布于新疆。

1811年Thomas Nuttal首先在水牛刺上采到标本,1824年Thomas Say重复采到并命名。

从得名到1859年的35年间,没有人注意它。

只是由于向西部进军的农民把马铃薯种植推向密西西比河以西,使得马铃薯与马铃薯甲虫相遇才惹出了麻烦,13年间马铃薯甲虫传到了美国东海岸。

1875年俄国、德国为防止马铃薯甲虫的传入而禁止从美国进口马铃薯。

1877年英国制定《危险性昆虫法》防止传入。

1920年发现传到法国,从此开始向欧洲各国扩散。

1949年前苏联发现。

1954年中国将其列入《输出输入植物应施检疫种类与检疫对象名单》。

1968年首次传入亚洲的土耳其。

1987年R.A.Casagrande研究认为目前只有通过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

三、寄主与危害状马铃薯甲虫的主要寄主是马铃薯、番茄、辣椒等茄科蔬菜;也可危害烟草和天仙子属、曼陀罗属、颠茄属、菲沃斯属的一些植物。

以成、幼虫取食叶片和茎梢。

叶片最初见筛网状,后可见孔洞与缺刻;还可见黑色粘稠的排泄物。

还可传播马铃薯褐斑病和环腐病。

在植株的开花、茎叶形成初期受害最重。

四、生物学特性马铃薯甲虫一年可发生1-4代,发生的世代数与温度有关。

15℃以上天数达120d 时可发生2代;15℃以上天数达140d时可发生3代;成虫在土下10~60 cm越冬,深度与土壤质地有关,多在10-30cm处。

船检仓储害虫检疫

船检仓储害虫检疫
Βιβλιοθήκη 皮蠹科Dermestidae
1.触角线状,末端非棒状;雄虫有时无后翅,鞘翅柔软,雌虫无翅;雄虫可见7节腹板,雌虫具8节 腹板…………………………………………………………………………….……怪皮蠹亚科 1.触角末节棒状;雌雄皆具坚硬鞘翅,腹部具5-6节可见腹析…………………………………2 2.腹部具6节可见腹板……………………………………………………………六腹皮蠹亚科 2.腹部具5节可见腹板…………………………………………………….…………………….3 3.头部无额单眼…………………………………………………………………………………4 3.头部有额单眼…………………………………………………………………………………6 4.小型昆虫,体长1.3-2mm;后翅退化…………………………………….………. 异皮蠹亚科 4.中大型昆虫;具后翅…..………………………………………………..………………………5 5.中型昆虫,体长4-5mm;无触角窝…………………………………………….玛瑞欧皮蠹亚科 5.大型昆虫,体长5-12mm;口器裸露有触角窝……………………….…………….. 皮蠹亚科 6.口器裸露,前足基节强烈突出………………………………………….…………黑皮蠹亚科 6.口器被前胸腹板或前足基节和转节覆盖……………………………….…..……………….7 7.前胸背板呈水平状;后足基节不及身体侧缘;体具毛或鳞片………………….…………….8 7.前胸背板成垂直位置;后足基节及身体侧缘;背面无毛,光滑………………....球棒皮蠹亚科 8.体长椭圆形;后足基节相邻,背面具平伏的毛……………………………...…..长棒皮蠹亚科 8.体矩形、圆形或短卵圆形;后足基节不相邻………………………..………………………..9 9.背面具鳞片;头部下方有深的触角沟…………………………….……………….圆皮蠹亚科 9.背面具硬而直立的毛,头部下方无触角沟………………………………….…….毛皮蠹亚科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及检疫处理技术第一节:我国林业植物检疫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节: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其分析第三节:林业植物检疫技术法规与检疫技术规范第四节:植物检疫的生物学基础第五节:林业植物检疫抽样调查技术第六节: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技术第七节: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处理技术第八节:我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与检疫处理第一节我国林业植物检疫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和商品流通的加快,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率加大。

一方面要加快商品、货物的流通,取消贸易壁垒,另一方面要保护人类的健康,保护本地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的安全,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而我们的检疫工作就是解决这一矛盾。

一、当前我国林业植物检疫现状我国仍然属于一个缺林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仅为0.12公顷和8.6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1%和12%,而且森林的质量和生产率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人工林面积较大,健康程度不高,生物灾害发生频繁。

在已有分布的8000余种林业有害生物当中,其中虫害5020种,病害2918种,鼠类160种,林业有害植物150种,造成灾害的有100多种,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每年发生面积超过1亿亩,影响林木生长量达1700万m3,经济损失达880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760亿元。

目前在我们重点治理的林业有害生物当中,外来有害生物占了一半左右,椐统计,我国每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4200万亩,经济损失达560亿元。

一些危险性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主要因为引种不慎而带入的,由于贸易的发展,有害生物入境的频率在增加,国家检验检疫部门2002年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310种,涉及货物22448批次,2003年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900种,涉及货物48139批次,一些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境定居后,进一步传播的主要途径仍然是人为传播,从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情况看,多数是通过带疫的木材及其制品(包括木质包装箱、电缆盘等)进行传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疫区:用行政手段划分的,已发生检疫对象的地区,需采取封锁消灭的措施,防止检疫对象传出。

*3. 保护区:在检疫性对象已普遍发生的地区用行政手段划定的未发生区。

*2. 检疫性害虫发生区:有检疫性害虫发生而未正式划分为疫区的地方。

4. 检疫性有害生物:尚未发生但对某地经济重要性具有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或者已发生但尚未广泛传播并且正在被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5. 产地检疫:在植物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调运前,由当地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

预检: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入境前,输入方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期间或加工包装时到产地或植物加工场所进行检验检疫过程。

6.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以生物学、经济学或其他学科的证据为基础的评估过程,以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被管控以及管控所采取的各种植物检疫的强度9. 检疫处理:检疫机构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物实施处理的法定程序。

子坑道:由母坑道向外分支的由细渐粗的坑道,幼虫发育至老熟后在其内化蛹11. 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12. 检疫申报: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13. 熏蒸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能够保持气态且维持将有害生物杀灭所需的足够的气体浓度的一类化学物质。

根据有害生物发生的情况、危害性和经济重要性,有害生物可以区分为限定性有害生物和非限定性有害生物两种类型。

限定的有害生物可以区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性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两种。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包括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启动、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和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3个方面的内容.IPPC和SPS分别是指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和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ISPMs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4、马铃薯甲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头顶上的黑斑多呈三角形,前胸背板中域有一 U 型或倒八型黑色纹。

每侧又有5个黑斑,每鞘翅有 5 条黑色条纹。

它的越冬虫态是成虫。

5、苹果蠹蛾成虫全体灰褐色,臀角具椭圆形深褐色大斑,有3 条青铜色条纹。

6、小蠹虫类交配后蛀食形成的坑道称为母坑道。

7、实蝇隶属于双翅目,实蝇科。

检疫性实蝇害虫有橘小实蝇苹果实蝇地中海实蝇。

8、美国白蛾别名为秋幕蛾,形态上有两型:红头型,黑头型,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属黑头型型, 以蛹越冬,成虫一般产卵一块/♀, 700-900 粒/块,单层排列,上面覆盖一层白鳞毛,幼虫 6-7 龄,初孵幼虫营群居生活,随食量增大,而形成似天幕一样的网巢,所以据此特性美国白蛾又被称为秋幕蛾,美国白蛾属典杂食性昆虫,可为害除松柏科植物外,几乎所有果树、林木。

9、植物检疫除害处理中常用的熏蒸剂有:溴甲烷、磷化氢、氯化苦、氢氰酸等。

10、苹果实蝇现仅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该虫主要卵和幼虫而传播。

11、地中海实蝇成虫产卵于果皮下的产卵穴中,果表面留下产卵孔痕迹,每雌虫产卵 200-500 粒,卵孵化后在果实内蛀食;引起果实腐烂,幼虫脱果后入土化蛹。

12、墨西哥棉铃象成虫在落叶下树皮中越冬,成虫在蕾或铃上咬食一孔穴,产卵, 100-300 粒卵/雌, 幼虫 3-4 龄,在蕾铃内化蛹。

*13、检疫处理方式有哪些,如何进行合理应用退回,销毁,除害,隔离。

*1、实蝇科昆虫在形态方面与其他双翅目昆虫比,有哪些主要特点?⑴成虫:小至中型,常有黄、棕、橙、黑等色⑵翅广,常有暗色斑纹,很少无斑纹⑶C脉在Sc脉末端处折断,翅亚前缘脉(Sc)末端呈直角弯向前缘,然后逐渐消失⑷基部R脉消失,中室2个,臀室三角形,末端呈锐角⑸中足胫节有端距*2、简述检疫处理的基本原则.(1)检疫处理措施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有关规定,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2)检疫处理措施时必须采取的,应设法使处理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3)处理方法必须完全有效,能彻底除虫灭病完全杜绝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展。

(4)处理方法应当安全可靠,不造成中毒事故,无残毒,不污染环境。

(5)处理方法还应不降低植物和植物繁殖材料的存活能力和繁殖能力,不降低植物产品的品质、风味,营养价值,不污损其外观。

(6)凡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农药管理,商品检验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措施,应征得有关部门的认可并符合各项管理办法,规定,标准。

*4、.分析检疫性害虫防治和一般性害虫防治的异同。

检疫性害虫防治:彻底铲除目标有害生物,具有预防性,权威性,战略性,法制性,国际性。

一般性害虫防治: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以下。

5、简述植物检疫的基本程序。

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与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

6、简述产地检疫和预检的意义⑴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⑵简化现场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⑶避免货主的经济损失7、检验检疫方法在植物检疫上的应用情况。

现场检验:X射线,检疫犬,肉眼检查,过筛检查,随机抽样实验室检验:比重检测,染色检测,病毒病染色,洗涤检测8、植物检疫的主要处理措施有哪些?退回处理销毁处理除害处理隔离检疫。

其中除害处理常用方法有熏蒸处理、辐照处理、热冷处理等。

9、植物害虫检疫的性质是什么?它与一般植物保护的区别在哪几方面?性质:预防性、战略性、法制性、权威性、国际性。

区别:⑴植物检疫制度具有强制性,而一般植物保护是利用组织和发动群众自愿的方法⑵植物检疫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主要检疫尚未发生的或已传入但分布不广泛的危险性病虫草,而一般植物保护工作者的对象是历史性的或广泛分布的各种植物病虫草害⑶植物检疫除害处理要求彻底性,而一般植物保护工作只要求把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⑷植物检疫具有国际性,而一般植物保护工作则主要是根据当地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和要求进行工作⑸植物检疫制度的实施具有多部门性,而一般植物保护工作主要是农业和农药机械部门的实施⑹植物检疫的机构和人员具有权威性,而一般植物保护工作是任何专业工作者或生产者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10、简述豆象科害虫常用的检验检疫方法。

(1)肉眼观察,过筛检验(2)比重检验(3)染色检验,油浸检验(4)X光检验11、马铃薯甲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检疫处理方法有?传播途径⑴主要随来自疫区的薯块、水果、蔬菜等寄主植物或其他农产品及其包装和运输工具和土壤,进行远距离传播;⑵季风、(3)气流、水流传播。

检疫处理方法:采用熏蒸剂熏蒸处理(溴甲烷,二硫化碳)12、谷斑皮蠹的检疫处理有哪些方法?⑴化学熏蒸:常用溴甲烷和磷化氢⑵高温处理13、针对黑森瘿蚊的抗性小麦有哪些品性特征?1叶片多毛 2分蘖和再生能力强,发育快3叶鞘紧密 4茎秆坚实14、地中海实蝇的传播途径与检验检疫方法有哪些?途径:以卵、幼虫、蛹和成虫随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及其包装物、交通工具等远距离传播,还可为苗木所带的泥土传播,检疫方法:直观检验,解剖检验,水浸-解剖检验,塑料袋密封检验,水盆观察法,饲养检验15、松突园蚧为例,简述如何对蚧类进行检验和检疫处理?直观检验,室内检验;检疫处理:对疫区的松属植物的枝条、针叶和球果,应严格禁止外运,一律就地做薪材使用或药剂处理;木材调运要剥皮,当发现松突园蚧虫情时,对有虫苗木应进行彻底灭虫处理,主要为熏蒸发。

16、如何做好苹果蠹蛾发生区的综合防治工作?老疫区IPM,新疫区TPM①农业防治:随时消除落果消灭落果中未脱果的幼虫,果实采收后销毁残留包装物,填空物,新果园由于幼虫在土表内越冬,秋耕深埋。

刮树皮填树洞:早春花芽膨大前, 刮除老树皮, 填树洞,树干涂白(除越冬幼虫和蛹)。

③药剂防治:以氨基甲酸酯类防治,敌百虫防治高龄幼虫于。

④生物防治:繁殖广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等天敌。

⑤遗传防治国外γ-射线处理雄蛹和羽化1天的雄虫,进行不育防治。

⑥诱杀防治:在主枝或主干上束一段药草,杀死潜入幼虫。

人工合成的苹果蠹蛾性诱剂+适量杀虫剂,在春季成虫羽化盛期。

17.小蠹虫的检疫处理有哪些方法?(1)熏蒸:溴甲烷。

(2)水渍18.葡萄根瘤蚜的发生为害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不同的葡萄品种上为害状和生活史不同?叶瘿型:叶片被害后在背面形成粒状虫瘿,妨碍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萎缩,影响植株生长。

根瘤型:根部被害后逐渐形成较大瘤状突起,其中须根被害后端部膨大,形成菱形的瘤状结,蚜虫多集中在凹陷处;侧根和大根被害后,形成关节形肿瘤,蚜虫多集中在肿瘤的缝隙处。

寄主是决定葡萄根瘤蚜生活史类型的关键。

在美洲系葡萄品种上具有完整生活史循环,根瘤型叶瘿性均发生。

在欧洲品种上只有根瘤型。

19.简述葡萄根瘤蚜的检疫处理和防治方法。

检疫:不从疫区调运,热处理,熏蒸处理,药剂浸泡防治:培育抗蚜品种,培育无虫苗木,药剂处理XX20.对蚧类如何进行检疫和检疫处理?检疫:直观检疫、解刨检疫检疫处理:喷药处理,不从疫区调运,生物防治(花角蚜小蜂)21.苹果蠹蛾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检疫措施?借助果品及其包装材料可调运远距离传播。

检疫措施:药剂熏蒸,高温处理论述1. 写出2种一类进境检疫性害虫并分析其鉴别特征,传播途径及检验检疫方法。

苹果蠹娥:(1)特征:成虫全体灰褐色,前翅基部浅褐色,翅的基部、中部和前缘有深色的斜波状纹;臀区有一椭圆形深褐色圆斑,内有3条青铜色条纹,其间显出4,5条褐色横纹;幼虫老熟时背面呈红色,腹面色淡,前胸气门前的毛片有刚毛3根;蛹肛门孔两侧各有2根鈎状毛。

(2)传播途径:远距离传播主要借助果品及其包装材料的调运传播。

(3)检疫方法:①对来自疫区的水果,包装材料,集装箱及运输工具进行现场检验,对来自疫区的入境旅客严格检查其携带物。

②禁止从有苹果蠹娥发生的国家和地区输入新鲜苹果,杏。

③检查时可根据苹果蠹娥幼虫的为害状和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剖开被害果观察是否有幼虫和蛹。

地中海实蝇:⑴特征:成虫中胸前缘具一纵斑,中部横列3个小圆斑,下面是2个大圆斑和2个较大的后缘角,小盾片黑色,雌虫产卵器针状,红黄色,短而扁平。

卵纺锤形,白色至浅黄色。

幼虫前气门有指突7~12个,后气门板有3裂孔。

⑵传播途径:以卵、幼虫、蛹和成虫随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及其包装物、交通工具等远距离传播。

⑶检疫方法:禁止从有地中海实蝇分布的国家和地区进口水果。

入境旅客不得携带水果、蔬菜。

对于从疫区进口的果品和苗木等进行严格检疫。

对于从疫区来的其他物品包装物实行检疫。

对入境果蔬应观察表面有无火山口状突起包围的产卵孔。

有无手按有松软感觉的水渍状。

简述美国白蛾的检疫重要性。

(可从传播方式,危害性,防治难易程度等方面认识)⑴食性杂,可危害300多种植物。

⑵繁殖量大,一头雌蛾一次可产卵800~2000粒,年均繁殖后代3000万头,最多2亿头。

⑶适应性强,幼虫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15天不取食仍可正常繁殖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