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天气学十问答
天气学原理问答题汇编

㈢气压与风(略)㈣变压一般可用如图2.11所示的特征来分析锋线的位置。
但是,因为大气压力还有日变化规律,上午8-9时为高峰值,下午14-15时为低谷值,其日变化的数值也不小,所以,实际地面图上的三小时变压场,在08时多为正变压,在14时多为负变压,在分析锋面时要注意气压日变化的影响。
此外,变压场还受气压系统加强与减弱的影响。
所以需要综合分析变压场的因素,来确定是否存在锋面。
㈤云与降水(略)一、应用卫星云图照片分析锋面问题:卫星云图照片中锋面云系有什么特征?一般情况下,锋面上有带状云系出现,云带长度可达数千公里。
其宽度可达8个纬距,窄的只有2-3个纬距。
图2.23是洋面上锋面云带模型。
但是,在卫星云图上也可出现非锋面云带,所以需要综合分析各种要素是确定锋面位置的基本思路。
三、应用其他资料来分析锋面问题:如果某地上空存在锋区,则在该地的探空温度曲线上有什么特征?㈠探空资料的应用如果某地上空存在锋区,则在该地的探空温度曲线上应有锋面逆温(或等温,或递减率很小)存在。
比湿曲线也有类似于温度曲线那样特征。
如图2.26(a)所示。
因为一般讲暖气团比冷气团要潮湿,特别当锋上有云时。
图2.26(b)是把冷锋过境前后温度上升曲线描在同一张图上,可见冷锋过境后,锋区下面有明显降温。
㈡高空测风资料的应用问题:如果某地上空存在锋区,则在该地的高空测风记录上有什么特征?由于锋区内温度梯度大,即热成风大,所以通过锋区实际风应有较大的变化。
若是冷锋,风向随高度逆时针转;若是暖锋,风向随高度顺时针转。
图2.27(a)是一个测站上空有冷锋的测风记录例子。
冷锋位于2.0~2.5公里高度。
高度2公里以下是偏北风,2.5公里以上是西南风。
图2.27(b)是一个测站上空有暖锋的测风记录例子。
暖锋位于1.5~2.0公里高度。
高度1.5公里以下是东南风,2.0公里以上是西南风。
图2.27(c)是一个测站上空有静止锋的测风记录例子。
锋区位于1.5~2.0公里高度。
空间天气学十问答

空间天气学十问答一、 什么是空间天气学?(魏奉思中科院空间中心)二、 空间灾害性天气对人类航天活动有什么影响?(赵华中科院空间中心、朱文明航天工业总公司501部)三、 空间灾害性天气对人类通信、导航活动有什么影响?(郭兼善中科院空间中心、吴健信息产业部22所)四、 空间灾害性天气对人类地面技术系统(电力、输油(气)和资源等)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汤克云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所、焦维新北京大学)五、 空间天气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魏奉思中科院空间中心)六、 如何监测空间天气的变化?(焦维新北京大学、王家龙北京天文台、万卫星武汉物理与数学所、徐寄遥中科院空间中心)七、 空间灾害性天气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肖佐北京大学、王家龙北京天文台八、 目前关于空间灾害性天气变化的预报能力如何?(王家龙北京天文台、高玉芬国家地震局地球所)九、 国际空间天气研究的态势如何?(冯学尚中科院空间中心、张贵银总参大气所)十、 我国在推动空间天气学方面正在作出哪些努力?(于晟国家基金委地学部、朱志文国家基金委地学部)资料:重要的空间灾害性天气事件简介(冯学尚中科院空间中心)一、什么是《空间天气学》?魏奉思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天气研究实验室千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洪涝、水旱,地球上这些恶劣的天气变化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带来灾难。
地球20-30公里以上的高空,甚至千万公里的空间(或称太空),也存在恶劣的空间天气变化。
例如,当太阳上高温、高超音速的物质喷发所形成的太阳风暴吹过地球,有时会使卫星失效、提前陨落、通信中断、导航、跟踪失误、电力系统损坏以及人的健康与生命带来严重危害,却是近2-30年来才逐步认识到的新事实。
我们现在知道,从太阳到地球这个日地空间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它由太阳大气、行星际介质、地球的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所构成。
这个空间环境自1957年人造卫星上天,人类的航天、通信、导航以及军事活动等从地表扩展到成百、上千公里的空间,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它的高高度、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高电导率等独特的环境条件既为人类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又为航天、通信、资源探测、军事等活动提供地面不可能有的便利;它阻止和吸收来自太阳的X射线、紫外线、高能带电粒子以及超音速的太阳风暴对地球人类的直接轰击,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护层。
天气学分析简答题

天气分析1.地面天气图上分析哪些容?高空天气图上分析哪些容?地面天气图分析一、分析容1、绘制等压线、等三小时变压 2、分析天气区和锋3、标注高、低压中心及中心数值。
高空天气图分析一、分析容1、绘制等高线、等温线2、分析槽线、切变线3、标注高低压中心及冷暖中心2.熟悉地面天气图的填图格式?熟悉高空天气图的填图格式?HHH为等压面的位势高度。
TT为等压面上的温度。
DD为等压面上气温与露点差。
5°C以下填个位、小数一位;5°C以上填十位、个位。
N――总云量CH、CM、CL――高云状、中云状、低云状Nh――低云量h――低云高TTT和TdTdTd――气温和露点WW――现在天气现象,即观测时或观测前一小时以的天气现象。
VV――水平能见度,以数字表示,以km为单位PPPP――海平面气压,以数字表示,单位为hpa。
填写后三位数字,最后一位为小数。
如“035”,代表气压为1003.5hpa;“995”,代表气压为999.5hpa。
PPP――过去3小时气压变量,即观测时的气压与观测前3小时气压的差值。
a――过去3小时气压倾向。
W1W2――过去天气现象,观测前6小时出现的天气现象。
W1W2分别代表两种天气现象。
RRR――降水量,用数字表示,单位为mm。
“T”表示微量。
3.什么是槽线?什么是切变线?槽线是低压槽区等高线曲率最大点的连线。
切变线是风的不连续线,在这条线的两侧风向或风速有较强的切变。
4.什么是阻塞高压?什么是切断低压?阻塞高压:长波脊不断向北伸展,在长波脊中可形成闭合的暖高压。
切断低压:长波槽不断向南加深时,在长波槽中可形成闭合的冷低压。
5.什么是锢囚锋?锢囚锋:由冷锋赶上暖锋或者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叠并而成的锋面。
6.锋附近的温度场、气压场、风场、变压场各有何特征?1)温度场锋区的等温线特别密集(水平梯度特别大),其密集程度愈强,表示锋面愈强,同时温度的密集区随高度增加而向冷空气一侧倾斜。
气象科普考试题库及答案

气象科普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气象学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是()。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答案:A2. 气象学中,风向是指()。
A. 风的来向B. 风的去向C. 风的强度D. 风的速度答案:A3. 气象学中,降水量是指()。
A. 一定时间内的降雨量B. 一定时间内的降雪量C. 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和降雪量D. 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和降雪的总和答案:D4. 气象学中,云的分类中,积雨云属于()。
A. 高云族B. 中云族C. 低云族D. 卷云族答案:C5. 气象学中,气压是指()。
A. 大气柱的重量B. 大气柱的密度C. 大气柱的压力D. 大气柱的体积答案:C6. 气象学中,气温是指()。
A. 空气的温度B. 地面的温度C. 海洋的温度D. 土壤的温度答案:A7. 气象学中,相对湿度是指()。
A. 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B. 空气中水汽含量与地面温度的比值C. 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海洋温度的比值D. 空气中水汽含量与土壤温度的比值答案:A8. 气象学中,露点是指()。
A. 空气温度下降到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露的温度B. 空气温度上升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露的温度C. 空气温度下降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霜的温度D. 空气温度上升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霜的温度答案:A9. 气象学中,台风是指()。
A. 热带气旋B. 温带气旋C. 极地气旋D. 龙卷风答案:A10. 气象学中,厄尔尼诺现象是指()。
A. 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B. 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温度异常降低C. 大西洋赤道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D. 大西洋赤道地区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答案:A二、多选题1. 气象学中,以下哪些属于大气的主要成分()。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氩气答案:ABCD2. 气象学中,以下哪些属于气象灾害()。
A. 台风B. 暴雨C. 干旱D. 地震答案:ABC3. 气象学中,以下哪些属于气象观测的基本要素()。
天气基础试题及答案

天气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A. 地形B. 太阳辐射C. 人类活动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天气现象?A. 降雨B. 降雪C. 地震D. 雷电答案:C3. 气象学中,温度的测量单位是什么?A. 摄氏度B. 华氏度C. 开尔文D. 兰金答案:A4. 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来?A. 风的来向B. 风的去向C. 风的强度D. 风的速度答案:A5. 云的分类中,积雨云属于哪一类?A. 高层云B. 中层云C. 低层云D. 卷云答案:C6. 以下哪个不是气象灾害?A. 洪水B. 干旱C. 火山爆发D. 台风答案:C7. 天气预报中,"晴间多云"表示什么?A. 天气晴朗,偶尔有云B. 天气晴朗,没有云C. 天气多云,偶尔晴朗D. 天气多云,没有太阳答案:A8. 气象学中,相对湿度是指什么?A.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B.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空气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的比值C.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与地面温度的比值D.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与海平面温度的比值答案:B9. 以下哪个不是天气符号?A. ☀️B. ☀️C. ☀️D. ❄️答案:D10. 气象学中,气压是指什么?A. 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B. 大气对地球内部的压力C. 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吸引力D. 大气对地球表面的拉力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从地面向上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2. 气象学中,风速的单位通常是____。
答案:米/秒或千米/小时3. 气象站通常使用____来测量降水量。
答案:雨量计4. 气象学中,露点是指空气在____时水汽含量达到饱和的温度。
答案:冷却5. 气象学中,____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的现象。
答案:凝结6. 气象学中,____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后,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天气学试题及答案

天气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天气系统?A. 锋面B. 气旋C. 季风D. 洋流答案:D2. 暖锋过境时,气温通常会:A. 下降B. 上升C. 先下降后上升D. 先上升后下降答案:B3. 以下哪项是热带气旋的特征?A. 低压中心B. 逆时针旋转(北半球)C. 多发生在冬季D. 多发生在赤道附近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A. 太阳辐射B. 地形C. 人类活动D. 地球自转答案:C5. 以下哪项是寒潮的典型特征?A. 气温急剧下降B. 湿度增加C. 风力加大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锋面过境时,常伴随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降水;大风2. 气旋中心的气压通常比周围地区________。
答案:低3. 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或超过_______级时,被称为台风或飓风。
答案:124. 季风气候主要受_______和_______的影响。
答案:陆地;海洋5. 寒潮通常发生在_______季节。
答案:冬季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描述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
答案:锋面过境时,通常伴随着降水、大风、气温下降等现象。
暖锋过境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降水通常在锋前;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降水通常在锋后。
2. 气旋和反气旋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气旋是低压系统,中心气压低于周围,风向呈逆时针旋转(北半球);反气旋是高压系统,中心气压高于周围,风向呈顺时针旋转(北半球)。
3. 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是什么?答案:热带气旋的形成需要有温暖的海水、足够的湿度、低层大气的不稳定性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4. 寒潮对农业和交通有哪些影响?答案:寒潮会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影响农业生产;同时,寒潮还可能带来大风和降雪,影响交通出行。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季风气候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天气学原理问答题汇编1

天气学原理问答题汇编徐文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10044)本汇编是结合朱乾根等人编著的“天气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一书而编,故应结合该书来复习本内容。
第一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1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问题:大气运动遵守那些定律?大气运动遵守流体力学定律。
它包含有牛顿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水汽守恒定律,气体实验定律等。
问题:大气运动受到那些力的作用?那些力属于基本力(牛顿力)?那些属于惯性力?受到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惯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等作用。
其中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是基本力,或称牛顿力。
而惯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是惯性力,也称为‘视示力’。
问题:气压梯度力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式?当气压分布不均匀时,气块就会受到净压力的作用。
我们定义: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称为气压梯度力。
用符号G 表示之,其数学表达式为:p 1G ∇-=ρ⎪⎪⎭⎫ ⎝⎛∂∂+∂∂+∂∂-=k z p j y p i x p 1 ρ (1.1)式中表示气压梯度力是由气压在空间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与气压梯度成正比,并指向低压方向。
问题:何谓地心引力?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并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地球对单位质量空气的引力称地心引力,它的方向指向地球中心。
地心引力是始终作用于大气的实在的力。
问题:何谓惯性离心力?我们都是站在地球上来观测大气运动,所以应选取随地球一起旋转的坐标系作为参考系。
旋转坐标系是一种非惯性参考系,在这个坐标系中观测到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相对于惯性(绝对)坐标系并不是静止或匀速运动,实际上是作加速运动。
因此只有计入坐标系的加速度才能应用牛顿运动定律。
对于一个匀角速转动的坐标系,只要引入惯性力就可以了。
设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1-5107.29-⨯=秒),R 为空气块垂直于自传轴的距离,惯性离心力C 的数学表达式是R C 2 Ω= (1.5)地表上每一静止的物体都会受到这一惯性离心力的作用。
天气学原理问答题汇编4

㈢气压与风(略)㈣变压一般可用如图2.11所示的特征来分析锋线的位置。
但是,因为大气压力还有日变化规律,上午8-9时为高峰值,下午14-15时为低谷值,其日变化的数值也不小,所以,实际地面图上的三小时变压场,在08时多为正变压,在14时多为负变压,在分析锋面时要注意气压日变化的影响。
此外,变压场还受气压系统加强与减弱的影响。
所以需要综合分析变压场的因素,来确定是否存在锋面。
㈤云与降水(略)一、应用卫星云图照片分析锋面问题:卫星云图照片中锋面云系有什么特征?一般情况下,锋面上有带状云系出现,云带长度可达数千公里。
其宽度可达8个纬距,窄的只有2-3个纬距。
图2.23是洋面上锋面云带模型。
但是,在卫星云图上也可出现非锋面云带,所以需要综合分析各种要素是确定锋面位置的基本思路。
三、应用其他资料来分析锋面问题:如果某地上空存在锋区,则在该地的探空温度曲线上有什么特征?㈠探空资料的应用如果某地上空存在锋区,则在该地的探空温度曲线上应有锋面逆温(或等温,或递减率很小)存在。
比湿曲线也有类似于温度曲线那样特征。
如图2.26(a)所示。
因为一般讲暖气团比冷气团要潮湿,特别当锋上有云时。
图2.26(b)是把冷锋过境前后温度上升曲线描在同一张图上,可见冷锋过境后,锋区下面有明显降温。
㈡高空测风资料的应用问题:如果某地上空存在锋区,则在该地的高空测风记录上有什么特征?由于锋区内温度梯度大,即热成风大,所以通过锋区实际风应有较大的变化。
若是冷锋,风向随高度逆时针转;若是暖锋,风向随高度顺时针转。
图2.27(a)是一个测站上空有冷锋的测风记录例子。
冷锋位于2.0~2.5公里高度。
高度2公里以下是偏北风,2.5公里以上是西南风。
图2.27(b)是一个测站上空有暖锋的测风记录例子。
暖锋位于1.5~2.0公里高度。
高度1.5公里以下是东南风,2.0公里以上是西南风。
图2.27(c)是一个测站上空有静止锋的测风记录例子。
锋区位于1.5~2.0公里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間天氣學十問答一、什麼是空間天氣學?(魏奉思中科院空間中心)二、空間災害性天氣對人類航太活動有什麼影響?(趙華中科院空間中心、朱文明航太工業總公司501部)三、空間災害性天氣對人類通信、導航活動有什麼影響?(郭兼善中科院空間中心、吳健資訊產業部22所)四、空間災害性天氣對人類地面技術系統(電力、輸油(氣)和資源等)和生態環境有什麼影響?(湯克雲中科院地質地球物理所、焦維新北京大學)五、空間天氣學的基本問題是什麼?(魏奉思中科院空間中心)六、如何監測空間天氣的變化?(焦維新北京大學、王家龍北京天文臺、萬衛星武漢物理與數學所、徐寄遙中科院空間中心)七、空間災害性天氣變化是如何發生的?(肖佐北京大學、王家龍北京天文臺八、目前關於空間災害性天氣變化的預報能力如何?(王家龍北京天文臺、高玉芬國家地震局地球所)九、國際空間天氣研究的態勢如何?(馮學尚中科院空間中心、張貴銀總參大氣所)十、我國在推動空間天氣學方面正在作出哪些努力?(於晟國家基金委地學部、朱志文國家基金委地學部)資料:重要的空間災害性天氣事件簡介(馮學尚中科院空間中心)一、什麼是《空間天氣學》?魏奉思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空間天氣研究實驗室千百年來,人們就知道,狂風暴雨、電閃雷鳴、洪澇、水旱,地球上這些惡劣的天氣變化給人們的衣、食、住、行和生產活動帶來災難。
地球20-30公里以上的高空,甚至千萬公里的空間(或稱太空),也存在惡劣的空間天氣變化。
例如,當太陽上高溫、高超音速的物質噴發所形成的太陽風暴吹過地球,有時會使衛星失效、提前隕落、通信中斷、導航、跟蹤失誤、電力系統損壞以及人的健康與生命帶來嚴重危害,卻是近2-30年來才逐步認識到的新事實。
我們現在知道,從太陽到地球這個日地空間環境與人類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
它由太陽大氣、行星際介質、地球的磁層、電離層和中高層大氣所構成。
這個空間環境自1957年人造衛星上天,人類的航太、通信、導航以及軍事活動等從地表擴展到成百、上千公里的空間,成為人類活動的重要場所;它的高高度、高真空、微重力、強輻射、高電導率等獨特的環境條件既為人類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又為航太、通信、資源探測、軍事等活動提供地面不可能有的便利;它阻止和吸收來自太陽的X 射線、紫外線、高能帶電粒子以及超音速的太陽風暴對地球人類的直接轟擊,是人類生存的重要保護層。
然而“水可載舟也可覆舟”,常常出現的惡劣空間天氣變化也給人類的高科技活動帶來如前所述的嚴重危害。
太陽活動控制著它的喜怒哀樂。
什麼是空間天氣學呢?它是專門研究和預報從地球20-30公里之上直到太陽這一日地空間環境中的災害性天氣變化規律,減輕或防止空間災害,為人類活動服務的學科(discipline)。
用科學的術語來表述,它是一門正迅速發展的把日地物理科學與地面和空間技術的應用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學科。
它是一門多學科、多技術領域高度交叉綜合的跨世紀的新學科。
下面就其產生背景、基本內涵和人們的認識作一簡要介紹。
科學背景自1957年人造衛星上天,開闢人類進入空間時代新紀元以來,國際科聯相繼成立了空間研究委員會(COSPAR)和日地物理科學委員會(SCOSTEP),許多國家成立了國家級委員會。
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對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廣大空間,特別是對日地空間系統,發射了上百顆科學衛星,建立了龐大的地面監測系統,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的國際合作計畫,如“日地物理計畫”(ISTP)和“日地能量計畫”(STEP)以及“地球環境模型”(GEM)等,知道太陽風暴來源於太陽爆發活動的物質噴射,它的速度高達每秒數百公里至數千公里,它形成的太陽風暴吹過地球時,將會引起地球空間環境急劇的變化,地球二極高緯地區絢麗多姿極光的出現是它到地球的光學;地磁場發生稱之為地磁暴的突然擾動;電離層通訊條件發生稱之為電離層暴的惡劣變化;衛星軌道的大氣加熱,密度增加,發生所謂熱層暴以及高能量電子的通量突然增強事件等。
這些現象都是相互有機聯繫的短期突發性現象,必須把太陽大氣、行星際太陽風、地球空間的磁層、電離層、中高層大氣作為一個有機耦合系統來加以探測和研究。
當今空間探測開始對日地空間環境進行全球三維結構和過程的探測;變化規律研究開始把日地空間環境作為一個有機系統,定量瞭解其間的因果關係,空間災害性事件研究開始從定性階段向定量階段發展。
空間物理開始變成一門“硬”科學(Hard science)。
科學上40餘年的集累為空間天氣學的產生奠定了必備的科學基礎;社會需求隨著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高科技時代,日地空間環境中惡劣的天氣條件常常給空間和地面的高科技系統,造成空間災害。
自1989年3月發生特大的空間災害性事件以來,幾乎每年都要發生重大的空間災害。
美國每年來自空間天氣造成的損失都以數千萬美元計(美國國家空間天氣戰略計畫,1995),更不用說多顆通訊衛星的失效、甚至整個衛星的隕落。
我國風雲一號氣象衛星(1990年11月)、亞太2號通訊衛星(1995年8月)等的失敗都因惡劣空間天氣所致。
據美國和中國航天部門統計,衛星故障大約40%與空間天氣條件有關。
人類進入高科技時代,許多軍事系統和精密打擊武器進入空間,空間成為重要的作戰空間和保障條件,尤如從科索沃戰爭和海灣戰爭所看到的,局部戰爭也變成高科技戰爭。
顯然,減輕或避免空間災害帶來的巨大損失,以及增強國家安全,所有這些來自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正是產生空間天氣學的強大驅動力。
正是由於人類社會面臨發展高科技的巨大需求(包括軍事的需求在內),加之科學基礎的基本具備,二者之結合,空間天氣學尤如旭日東昇,其發展之勢必將磅礴於世。
當今,除美國領頭之外,歐洲空間局、德國、法國、英國、俄羅斯、瑞典、挪威、丹麥、土耳其、義大利、捷克、澳大利亞、西班牙、加拿大、日本等國都相繼制定了空間天氣起步(創新)計畫,空間天氣的研究已成為全球科技活動熱點之一。
基本內函《空間天氣學》是空間天氣(狀態或事件)的監測、研究、建模、預報、效應、資訊的傳輸與處理、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空間天氣的開發利用和服務等方面的集成,是多種學科(太陽物理、空間物理、地球物理、大氣物理、宇宙線物理、空間等離子體物理、磁流體力學、數值計算、圖像處理等)與多種技術(資訊技術、電腦技術、各種探測技術和成像技術、空間和地面技術系統與環境相互作用等)的高度綜合與交叉。
空間天氣學的基本科學目標,是把太陽大氣、行星際和地球的磁層、電離層和中高層大氣作為一個有機系統,按空間災害性天氣事件過程的時序因果鏈關係配置空間、地面的監測體系,瞭解空間災害性天氣過程的變化規律。
當前開展的主要科學課題涉及:太陽活動過程和物質輸出結構研究;太陽風暴的形成、演化以及和地球的相互作用;地球空間系統的空間災害性天氣過程的因果鏈模式等方面。
這些都是空間科學中面臨巨大挑戰的難題。
空間天氣學的應用目標,就是減輕和避免空間災害性天氣對高科技技術系統所造成的昂貴損失,為航太、通信、導航、資源、電力、生態、醫學、科研、宇航安全和國防等部門提供區域性和全球性的背景與時變的環境模式;為重要空間和地面活動提供空間天氣預報、效應預測和決策依據;為效應分折和防護措施提供依據;為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人工控制空間天氣探索可能途徑,以及有關空間政策的制定,等等。
認識過程國際上,空間天氣(Space Weather)一詞大約於70年代的科學文獻中作為一種對未來科學的“暢想”而提出;美國94年11月正式發表了“美國國家空間天氣戰略計畫”,定義空間天氣系指太陽上和太陽風、磁層、電離層和熱層中影響空間、地面技術系統的運行和可靠性及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條件(Conditions);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英國科學家T.Hewish教授曾寫道:看來當今日益增長的興趣是在空間天氣方面(1997年12月10日賀卡);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1996年7月14-21日第35屆COSPAR會上 D.N.Baker等科學家指出它的多學科性質,空間研究中偏應用的研究領域被廣泛稱作“Space Weather”;美國宇航局專門成立了空間天氣處(NASA Space Weather Bureau),並在網上介紹():空間天氣是一門相對新的科學領域;美國空間天氣工作組主席H.Koskinen: 在國際日地物理委員會的Newsletter (Vol.2,No.1,Maceh,1999)上寫到:Space Weather是一門正迅速發展的把日地物理科學與地面和空間技術應用緊密結合(Tying)在一起的學科(discipline)。
在我國,90年代初我國科學家們便指出“空間天氣學的時代已經來臨”,“已提到議事日程”(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戰略調研報告——空間物理,91年初稿科學出版社1996年)、“空間天氣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系統科學,必將在人類跨世紀的步伐中應運而生(地球科學進展,Vol.9,No.3,93年6月收稿,94年5月刊出;“九五”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議書中(1994年初提出)提出“為在二十一世紀初建立和發展《空間天氣學》作出重要的國際貢獻”;“九五”國家基金委重大專案建議書(1995.7.7):“空間科學正進入一個科學與應用緊密結合的《空間天氣學》新時期,它是多學科的前沿交叉領域”。
“災害性擾動過程研究將帶動我國日地物理向《空間天氣學》新階段快速發展”,1997年5月、1998年8月和1999年10月分別在北京、黃山和昆明召開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國《空間天氣學》研討會,號召大家為推動《空間天氣學》的迅速發展起好先驅作用,並呼籲儘快制定“我國的空間天氣戰略計畫”。
可以看到,我國和西方科學家明確指出Space Weather是一門學科,大體是在同一時期。
今天人們對空間天氣學的認識正經歷一個快速發展和不斷豐富的過程。
顯然,發展和建立空間天氣學,建立能獨立自主對空間天氣變化進行監測、研究與預報的體系,既是對自然界的挑戰,更關係到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它是一門具有重要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跨世紀新學科。
讓我們勇作空間天氣學的先驅者!二、空間災害性天氣對人類航太活動有什麼影響?趙華1朱文明21.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空間天氣研究實驗室2.航太工業總公司501所1994年1月份的幾天裏,加拿大部分地區的電視、廣播、電話等不能正常工作,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工作造成了重大的不利影響。
這次事故的原因不是恐怖分子襲擊了各電視臺、廣播電臺、電話局,而是為電視、廣播、電話提供通訊服務的三顆同步軌道通訊衛星Intersat-K, AnikE1和AnikE2受到了空間環境的強烈干擾。
衛星上的慣性陀螺儀失效,衛星姿態失去控制,衛星不能正常提通訊服務所至。
衛星及大部分空間飛行器的運行區域是地球大氣層以上的電離層,磁層及行星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