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洪学智简历 洪学智的子女现状
27299768_女红军、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的感人故事

女红军、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的感人故事文/胡遵远 陈任喜 蒋荣浩“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我军后勤事业默默奉献终身的老兵、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洪学智同志夫人张文同志,因多脏器功能衰竭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27日16时2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3月28日,张文同志治丧办公室发布一纸讣告,公布了老红军、开国上将洪学智夫人张文逝世消息。
惊闻张文同志逝世的噩耗,68万金寨人民都感到十分悲痛。
张文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感人的英雄故事和丰富的党史资料。
张文,1919年6月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洪口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时的名字叫张熙泽。
9岁时,张文就去给地主家带孩子、当小佣人,整天挨打受骂。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来到川北,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张文惊奇地发现,洪口街上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地主老财们跑得无影无踪了……当时,驻扎在洪口镇街上的是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部就住在张文家。
团长一有空就给张文的父母讲革命道理,张文有时候也凑近去听。
渐渐地,这些革命道理就像“巴山夜雨”一样滋润着张文的心田,“参加红军、参加革命”的念头渐渐地在张文的脑海中形成。
1933年2月,张文和二哥张熙汉先后背着家人参加了红军,兄妹俩都被分配在红四方面军第四军供给部的被服厂工作。
当时,张文虽然年纪小、身体单薄,但她心灵手巧,又不怕吃苦,每天除了做完自己的“定额”工作,还去帮助手慢的战友。
她特别爱唱家乡的民歌,被战友们称为“爱唱歌的姑娘”。
张文和洪学智是在长征路上喜结良缘的。
此后,他们虽然辗转南北、多次离散,但还是恩爱有加、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70多个年头。
一次恋爱定终生参加红军队伍、走进革命的大家庭里,张文的生活十分充实、愉快。
工作积极、表现出色,很快她就当上了女兵班长。
1936年2月,张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党史故事:开国上将洪学智及夫人的家乡情

开国上将洪学智及夫人的家乡情洪学智夫妇生前合影“六星上将”洪学智有很深的家乡情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先后7次回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帮助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他非常关心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金寨人民发展板栗种植,开展扶贫济困、医疗帮扶、引资兴建希望工程等等。
他为家乡做的这一切,与妻子张文的大力支持、积极协助密不可分。
张文曾先后两次陪同洪学智回到金寨。
第一次是在1986年4月,张文和长子洪虎等人陪着70多岁的洪学智返乡探亲。
他们来到将军的故乡——金寨县双河镇,详细询问了家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方面变化的情况。
乡亲们争相报告好消息,洪学智听后说道:“你们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搞好科学种田。
我们大别山就是山多,靠山吃山,你们要在山上多想办法,可以多栽些板栗和其他果木,发展食用菌;要多养些家畜、家禽,生活变化就会更快些。
”洪学智夫妇一行还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他建议:“县里要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后面建一所红军纪念堂。
因为在外地工作的老红军们都十分思念故乡,百年之后都希望叶落归根。
同时博物馆前面可以搞一个将军陈列馆,作为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又说:“在经费上你们自己解决一些,我们再想办法帮助筹集一些。
”第二次是在2002年5月,张文陪同90岁高龄的洪学智回到金寨。
见到家乡亲人,洪学智无限深情地说:“人到老年倍思乡呀,我这次回来沿途所见,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金寨这几年变化很大,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很高兴。
”当时,他的老家双河镇正在修路,不方便行走,陪同人员都劝洪学智不要回去了,老将军脸上露出一抹失望。
他坚持让自己的3个儿子一定要回去一趟,代替他看望家乡的父老乡亲。
当儿子们带回从老家双河拍摄的录像时,洪学智认真观看着,边看边笑,还鼓起掌来。
张文第三次到金寨是2008年10月。
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逝世,张文和孩子们按照他的遗愿准备把骨灰送回金寨,让他与老战友、亲人和家乡人民永远在一起。
我所感受到的开国上将洪学智

我所感受到的开国上将洪学智
余玮
【期刊名称】《军事史林》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既不失武将的威严,又颇具儒将风采的开国上将洪学智,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1月20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
他病逝的噩耗通过CCTV新闻联播的播发传遍神州,一时间笔者惊呆了,想起了前两个月向他组稿,关于长征胜利70周年的特稿。
没想到,而今已离我们而去……
【总页数】6页(P3-8)
【作者】余玮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7.5
【相关文献】
1.我所感受的开国上将洪学智
2.洪学智将军的『八条铁令』
3.奇勋上将洪学智青年人的人生教科书——观《上将洪学智》有感
4.福将洪学智
5.洪学智:建立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国上将夫人的六一家训让晚辈震惊

开国上将夫人的“六一”:家训让晚辈震惊2016-06-02 07:57:46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伍辉贾永原标题:上将夫人的“六一”图为2011年,作者伍辉与姥姥张文合影。
[保存到相册]上将夫人的“六一”:长征婚礼终生难忘家训让晚辈震惊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的同事伍辉——开国上将洪学智的外孙女。
她的外祖母张文,也是一位老红军。
80年前的今天,俩人在长征路上成为伴侣。
从此,他们走过雪山、走过草地,走过战火硝烟,也走过风雨人生。
2006年11月,一代战将洪学智走完了94载的人生之路。
张文老人如今97岁。
80年前的远征中没有风花雪月的故事。
然而,他们的豪迈并不止于战场上刀光剑影的慷慨激昂,他们生命的花季也和今天喜欢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美丽如诗,只是腥风血雨使信仰的花朵更早地绽放了。
这样的信仰,支撑了他们一生的岁月和无悔的人生。
洪学智是人民军队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两度授予上将军衔的军人。
抗美援朝期间,作为志愿军副司令员的他因为指挥建立“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闻名于世。
后来,一位来访的美国将军问他毕业于哪所军校,他爽朗的声音如洪钟:“美国空军,是美军逼出来的。
”美国将军先是一愣,接着也是一串笑声。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对于姥姥家这个大家庭来说,这是家庭诞生的日子。
1936年,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沾化(今天新民县),当时叫张熙泽的姥姥和姥爷结了婚。
这段历史被当时的红四军参谋长记录到了他的日记中。
当天的日记写到,晚上政治部洪主任结婚,大家在政治部喝酒打牌。
洪主任就是我的姥爷洪学智,当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而张熙泽就是我的姥姥张文。
有人笑说,头一天的运动会上,姥爷认识了姥姥,第二天就结了婚。
作为晚辈,实在不好意思仔细探究这段婚姻的缘起,但我知道,年少时姥姥不仅有着川妹子的姣好面容,而且还有一副好嗓子。
那个年代,爱情也许是婚后共同生活的产物,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完成人生的一项人生要事,姥姥当年也是愿意的。
结婚当天,姥姥没有像样的衣服,还是借排长的衣服结的婚。
朝鲜战场美军13个后勤养1个兵,志愿军1个后勤供10个兵

朝鲜战场美军13个后勤养1个兵,志愿军1个后勤供10个兵151203时代纪实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平均13个后勤人员供应1个兵。
志愿军则是1个后勤人员大体要供应6到10个兵。
美军一个团的火力都强于志愿军一个军的火力。
加上美军拥有几乎是绝对的制空和制海权,志愿军在大多数时候只能在夜间活动和作战,后勤供给极为困难,在战斗中,经常连枪弹、粮食都难以为继,非战斗减员严重,严重地制约着前线作战行动。
志愿军抗美援朝第四、五次战役期间,是志愿军后勤最困难、最艰苦、最复杂的时期,也是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忍饥挨饿最多、人员损失最严重的时期。
1951年4月底,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洪学智风尘仆仆地从朝鲜来到中南海,向周总理汇报了志愿军的情况,“彭总让我向您汇报一个重要问题。
”周总理说:“什么问题?”“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
”这个话题立即引起周总理的关注:“说说你们的想法。
”洪学智对周总理说:“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不但覆盖地面、空中和海上,还在前方、后方同时进行。
美国对我后方实施全面控制轰炸,就是在我们后方打的一场战争。
后勤要适应这一特点,需要防空部队、通信部队、铁道部队、工兵部队等联合作战,更需要一个后方战争的领率机关――后方勤务司令部,以便在战斗中进行保障,在保障中进行战争。
”五次战役后期,军委专门派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副部长张令彬、空军司令刘亚楼和炮兵司令陈锡联等同志到空寺洞志愿军司令部(简称志司)具体了解后勤困难,研究如何加强对志愿军后勤的支持。
彭德怀对杨、张、刘、陈等同志说:“现在最困难、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后勤供应问题,就是粮食供应不上,弹药供应不上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强后勤建设。
而当务之急呢,就是要迅速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不解决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都不好解决!”杨立三、刘亚楼等人认为,彭总的意见很有道理。
回去后,他们迅速向毛泽东、周恩来等军委领导作了汇报。
军委迅速发出指示,决定“在安东与志司驻地之间,组织志司的后方司令部”。
志愿军领导班子

志愿军领导班子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之初的领导班子: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司令由邓华任副司令兼任副政委),洪学智、韩先楚担任副司令,解方担任参谋长,杜平担任政治部主任,张文舟担任副参谋长。
其中邓华和洪学智分别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和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任第三副司令员。
中国人民志愿军历任主要领导司令员彭德怀(1950.10-1954.09)1955年授衔:元帅陈赓(代,1952.04-07)1955年授衔:大将邓华(代,1952.07-1954.09;1954.09-1954.10)1955年授衔:上将杨得志(1954.10-1955.04)1955年授衔:上将杨勇(1955.04-1958.10)1955年授衔:上将政治委员彭德怀(兼,1950.10-1954.09)陈赓(兼,代,1952.04-07)邓华(兼,代,1952.07-1954.09;兼,1954.09-1954.10)李志民(1955.03-1957.10)1955年授衔:上将王平(1957.10-1958.10)1955年授衔:上将副司令员邓华(1950.10-1951.06;第一,1951.06-1954.09)朴一禹(1950.10,实际未到任)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部副司令官洪学智(1950.10-1954.02)1955年授衔:上将韩先楚(1950.10-1952.07)1955年授衔:上将陈赓(第二,1951.06-1952.07)杨得志(第二,1952.07-1954.10)宋时轮(第三,1951.06-1952.07)1955年授衔:上将杨勇(第三,1954.02-1955.04)副政治委员邓华(兼,1950.10-1954.09)朴一禹(1950.10,实际未到任)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部副司令官甘泗淇(1951.08-1953.04)1955年授衔:上将李志民(1954.02-1955.03)王平(1957.09-1957.10)梁必业(1957.10-1958.10)1955年授衔:中将参谋长解方(1950.10-1953.04)1955年授衔:少将张文舟(代,1951.08-1953.04)1955年授衔:少将李达(1953.04-1954.02)1955年授衔:上将杨勇(1954.02-1955.05)王蕴瑞(1956.10-1958.10)1955年授衔:少将政治部主任杜平(1950.10-1951.08)1955年授衔:中将甘泗淇(兼,1951.08-1953.01)1955年授衔:上将李志民(兼,1953.01-1955.03)张南生(1955.11-1957.08)1955年授衔:中将王平(兼,1957.09-10)梁必业(兼,1957.10-1958.10)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入朝作战时间第38军1950.10.19---1953.07.10第39军1950.10.19---1953.05.07第40军1950.10.19---1953.07第42军1950.10.19---1952.10.30第66军1950.10.25---1951.04.10第50军1950.10.26---1951.04.12;1951.07---1955.04.19第20军1950.11.07---1952.10.11第26军1950.11.07---1952.06.05第27军1950.11.07---1952.10.04第63军1951.02.15---1953.08.10第64军1951.02.15---1953.08.10第65军1951.02.12---1953.08.10【1951.02.21---1953.10】第12军1951.03.18---1954.05第15军1951.03.18---1954.06第60军1951.03.18---1953.09第47军1951.04.11---1954.09.24第67军1951.06.19---1954.09.29第68军1951.06.19---1955.04.09第36军1951.09.07---1951.11.30第37军1951.09.07---1951.11.30第23军1952.09.05---1958.03第24军1952.09.12---1955.10第46军1952.09.15---1955.10第16军1952.12.28---1958.04.10第1军1953.01.22---1958.04.10第54军1953.02.02---1958.04.10第21军1953.03.14---1958.04.10朝鲜战争27个军的军长1、志愿军各军军长及入朝鲜和回国时间①1950年入朝作战: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和第26军。
开国上将李聚奎:“文革”中的斗争与遭遇

开国上将李聚奎:“文革”中的斗争与遭遇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8年第19期开国上将李聚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既担任过军事指挥员,也任过政治委员;既率领过部队冲锋陷阵,穿行于硝烟弹雨之中,又组织过大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并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1958年3月,李聚奎上将到任总后勤部政委之职,并在此职主持工作达8年之久。
8年中,他曾先后与黄克诚、洪学智及邱会作等人共事。
或许正是由于他同彭德怀、黄克诚属于同道人的原因,当“彭德怀军事俱乐部”被提出后,李聚奎的名字便罩在“彭黄路线”的影子下面了。
按理讲,从红一军团一师师长到后来的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后勤部长,李聚奎在林彪麾下的时间并不短,可算是林彪的老部下了,但林彪对李聚奎的品行却似乎并不赏识。
当林彪在总后勤部的代理人邱会作上台之后,李聚奎的命运便发生了急剧变化。
当时,原总后领导人出于勤俭办后勤的思想,处理军队经济问题时,都要全面考虑国家经济建设的情况。
同时,对于总后与各总部之间的关系,也是互相尊重和支持的。
但邱会作一上台,不顾国情实际,就要在军队后勤方面大肆铺摊子,大包大揽,并且总是要与总参、总政争地位、夺权力。
对此,李聚奎有看法,不同意这样做。
更关键的一点是邱会作上台后,不顾党的组织原则,不要党的干部政策,拉帮结派,编织罗网,并在重大问题上,抛开其他党委成员,直接向林彪打报告,并用林彪的旗号在总后耍个人威风。
李聚奎对此是不赞成的,他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尽量做邱会作的工作。
这些事还没了结,一件棘手的事又落在李聚奎身上,就是总后政治部保卫部门又一次接到群众举报,邱会作再次出现骚扰女同志问题。
情况报告给李聚奎,李聚奎十分痛心。
总后党委过去曾就同类问题多次对邱会作进行过批评教育,但邱始终不思悔改。
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李聚奎根据军委及总政治部指示,组织总后党委会对邱的腐化思想进行了批评。
邱会作采用的报复手段很“高明”。
他先在总后封锁林彪的一系列指示,之后则一个人单独向林彪汇报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简历资料》

甘泗淇 上将 52 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吕正操 上将 50 铁道部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铁道兵政委
朱良才 上将 55 北京军区政委
刘震 空军上将 40 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肖华 上将 39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肖克 上将 47 训练总监部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政委
宋任穷 上将 46 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兼沈阳军区政委,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宋时轮 上将 48 总高级步校校长兼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
张宗逊 上将 47 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
李涛 上将 50 军委作战部部长,总参三部政委
李天佑 上将 41 广州军区代司令员,副总参谋长
李志民 上将 49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高等军事学院政委,福州军区政委
李克农 上将 56 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外家部副部长,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
李聚奎 上将 54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院长,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
杨勇 上将 43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至成 上将 52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杨成武 上将 41 北京军区司令员,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得志 上将 42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开国上将
附:195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57位上将名单:
王平 上将 48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第一政委,总后勤部政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上将洪学智简历洪学智的子女现状
开国上将洪学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有出色表现,在抗美援朝中任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
洪学智上将的一生都有几个子女,他们现状如何?开国上将洪学智简历洪学智(1913—2006),安徽金寨人。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副秘书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兼政治委员。
192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5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
1947年起,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参加辽沈战役。
1948年11月任第四十三军军长,参加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
1950年,参与指挥海南岛登陆作战和解放万山群岛之战。
同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
2006年11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洪学智简历洪学智的子女现状长女:洪醒华,1939年生,长征途中寄养,1951年找回。
1967年吉林医科大学毕业。
1984年,洪醒华成为402医院院长,任职到1992年。
次女:洪彦(小红)三女:洪炜。
洪学智简历长子:洪虎,1940年6月生,曾任吉林省省长。
次子:洪豹,天津警备区副司令员、少将,2011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