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免疫调节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四章《免疫调节》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四章《免疫调节》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胃病是人体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用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均是胃病常见的病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某患者血清中检测到了针对胃组织的抗体,则该胃病可能属于自身免疫病B.可通过接种有关疫苗预防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病C.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胃病的有效途径D.胃酸对幽门螺杆菌的杀伤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2.目前我国规定婴儿在出生后24 h内需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婴儿在接种该疫苗后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抗原并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B.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进而产生相应抗体C.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D.疫苗通常由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不会引起相应疾病3.辅助性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CCR5蛋白有关,该蛋白由CCR5基因编码。
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增殖与分化产生辅助性T细胞B.HIV可能通过与CCR5蛋白结合,特异性地侵染辅助性T细胞C.HIV不侵染B细胞的原因是B细胞缺乏编码CCR5蛋白的基因D.捐献者若感染HIV,可通过抗体清除病毒4.科研人员从某毒蛇的毒腺中提取蛇毒素,将适量的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一段时间后从马的血液中提取抗蛇毒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蛇毒素是细胞因子,刺激马体内的B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促进产生抗蛇毒素B.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C.蛇毒素能与抗蛇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阻止抗蛇毒素损伤细胞D.蛇毒素注射到马的体内,主要使马产生细胞免疫5.新冠肺炎是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试题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试题1.吞噬细胞可将侵人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并降解,之后细胞表面出现抗原与MHC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可被某些淋巴细胞识别。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降解病原体的过程需要溶酶体参与B.淋巴细胞识别复合物后立即增殖分化C.复合物能被浆细胞识别D.上述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答案】A【解析】在免疫调节中,病原体的清除需要溶酶体参与,故A正确;根据题干可知,抗原与MHC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物位于吞噬细胞表面,而吞噬细胞不能增殖分化,故B错;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故C错;上述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Ⅰ.下图1和图2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用字母作答)(2)使细胞C增殖分化有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另一种信号是。
(3)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狗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第道防线。
Ⅱ.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下图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某类细胞是指_____细胞,其产生的抗体Y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1胞对__________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___ __,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与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3)抗体Y3(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___ __ 病。
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_____。
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高血糖及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____。
【答案】Ⅰ(1)BCEG(2)抗原淋巴因子(3)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一Ⅱ(1)浆葡萄糖(2)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2(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4)自身免疫病①②③【解析】Ⅰ.(1)由图示信息可推出细胞A、B、C、D、E、F、G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效应T细胞。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练习题及答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4节免疫调节练题研究要求:基本要求: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基础训练: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A。
抗体 B。
抗原 C。
淋巴因子 D。
溶菌酶2.用概念图形式表示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①免疫细胞②③④⑤脾等⑥⑦抗体⑧⑨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3.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体内吞噬细胞可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
这种免疫是()。
A。
先天具有的 B。
后天获得的 C。
针对某种抗原的 D。
通过抗体起作用的4.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
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
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
体内的天花病毒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5.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A。
皮肤和黏膜 B。
血液和消化液 C。
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D。
溶菌酶6.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
氨基酸和核糖体 B。
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
核苷酸和核糖体 D。
核苷酸和高尔基体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A。
牛痘病毒 B。
细菌 C。
癌细胞 D。
自身正常细胞8.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A。
吞噬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
记忆细胞9.下列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B。
吞噬细胞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C。
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D。
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10.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
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
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11.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4章 免疫调节(章末检测卷)-【导与练】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优秀备课资源(人教版20

第4章免疫调节章末检测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A.母婴传播B.血液传播C.性接触传播D.蚊子叮咬传播【答案】D【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详解】ABC、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都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ABC不符合题意;D、蚊子叮咬传播不会传播艾滋病,因此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面对病原体的入侵时,机体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非特异性免疫早B.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后会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释放穿孔素等诱导其凋亡C.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辅助性T细胞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脾脏、骨髓、扁桃体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答案】A【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一是受到抗原刺激,二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的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详解】A、面对病原体的入侵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A错误;B、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后会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其凋亡,B正确;C、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辅助性T细胞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正确;D、脾脏、骨髓、扁桃体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D正确。
故选A。
3.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关于HIV的叙述错误的是()A.HIV必须生活在活细胞内B.HIV变异能力强是研制HIV疫苗的主要困难C.HIV可通过饮食、性接触、母婴、血液、拥抱等途径传播D.HIV病毒破坏人体T细胞,导致机体无法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答案】C【分析】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高二】高二生物免疫调节达标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高二生物免疫调节达标练习题(附答案)生物必修ⅲ人教新标2.4免疫调节同步练习1.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就是抗原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c.防治乙肝的疫苗就是抗体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答案:c解析: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乙肝疫苗是外的物质,具有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所以是抗原而不是抗体。
抗体是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能力的球蛋白。
a、b、d是对的,c是错的。
2.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艾滋病的发作原理与化疗等有关科学知识。
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其主要反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就是t淋巴细胞,最终并使免疫系统功能失去,其他病原体等乘虚而入,故艾滋病患者的轻易死因往往就是轻微病毒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病毒感染hiv但没发作的人不称作艾滋病患者,而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在潜伏期hiv因大量细胞分裂而浓度减少,t细胞数量逐渐增加。
3.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并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答案:c解析: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可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短时期内该病毒若再次感染,其免疫应答速度更快,也更强烈。
4.(2021天津六校演示)哮喘就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辨认出哮喘的生化接触点躲藏在淋巴细胞中。
右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恳请分析判断以下观点恰当的就是( )a.细胞②为b细胞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c.细胞⑤为靶细胞d.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答案:b解析: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⑤为效应b细胞,其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够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为球蛋白;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 ( )A.效应T细胞B.效应B细胞C.吞噬细胞D.癌细胞【答案】A【解析】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我们称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直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从而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从而使病毒失去了寄生的基础,进而被吞噬、消灭。
【考点】本题考查了细胞免疫的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识别用图形描述生物学问题的图文转化的能力。
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二次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由记忆细胞产生D.HIV 侵染人体T 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答案】B【解析】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A错。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故B正确。
二次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浆细胞产生,故C错。
HIV 侵染人体T 细胞影响细胞免疫过程,也影响体液免疫,因为体液免疫抗原传递需要T细胞,淋巴因子和T细胞相关,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9分)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_______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病。
(5)重症肌无力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
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导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转换过程受阻。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试题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试题1.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体液免最初阶段所起的作用是A.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B.对抗原的处理、识别、呈递C.对抗原的呈递、处理、识别D.对抗原的识别、处理、呈递【答案】A【解析】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体液免最初阶段所起的作用是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选A。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给SARS患者注射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给婴幼儿重复多次注射某疫苗、给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注射药物以降低其免疫能力,以上三种措施的原理分别是( )A.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二次免疫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大量吞噬细胞可将病原体吞噬、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避免移入的器官被病原体侵染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A【解析】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所以可以用于治疗SARS患者。
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发生得更快、更强(主要是记忆细胞发挥作用),所以要对婴幼儿多次接种某种疫苗,以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
器官移植的难点在于如何克服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所以需要降低机体的免疫识别和反应能力,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某科研所为了研究开发痢疾疫苗、研究T细胞功能及免疫机理,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1)与甲组相比,乙组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当第二次接种时,鼷鼠第一次接种产生的一定量的,就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测试题

免疫调节一、选择题1.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A.浆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效应T细胞3.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是()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5.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6.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7.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正确的是(多选)()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8.人体内往往存在着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合理的解释是()A.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B.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复制C.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个同种蛋白质分子D.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表达9.下列关于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的作用后,可增强清除靶细胞的能力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呈递给浆细胞C.婴儿初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体内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D.HIV攻击人体T细胞后,可使人体完全丧失体液免疫能力10.高三学生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消除。
这种免疫是( )A.先天具有的 B.后天获得的C.针对某种抗原的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解析: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并消除病原微生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具有的。
答案:A2.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 )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解析:人体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特异性免疫。
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抗原不属于免疫系统。
答案:C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解析: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自身的癌变、衰老的细胞也能成为抗原。
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对部分抗原进行吞噬处理。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外分泌液(乳汁)中也有分布。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答案:C4.(密码原创)美国的研究人员刚刚发现了3种以前未知的中和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一组H IV1分离株中的90%以上的病毒株结合并中和它们。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B.抗体的产生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C.HIV会引起人体患自身免疫病D.HIV属于原核生物解析: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原因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易发生变异;抗体是分泌蛋白,产生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HIV会引起人体患免疫缺陷病;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答案:B5.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进一步分化的是( )A.T细胞 B.B细胞C.记忆细胞 D.吞噬细胞解析: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并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答案:D6.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处理:分组甲乙丙处理不做任何处理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体表上,14天后,皮肤结痂脱落切除胸腺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A.乙、甲 B.乙、丙C.甲、丙 D.丙、甲解析:乙第一次移植时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第二次移植由于记忆细胞的免疫排斥,移植的皮肤最易脱落。
丙由于切除了胸腺,不能产生T细胞,没有了排斥反应,移植的皮肤片最易成活。
答案:B7.最近,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卷土重来,成千上万只鸟,包括家禽和野鸟,或病死或被宰杀。
病毒还对人类造成了感染,导致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51人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会导致( )A.淋巴细胞周期变长B.浆细胞高尔基体活动加强C.记忆B细胞迅速分化D.最终被效应T细胞消除解析: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由于存在细胞增殖,所以淋巴细胞周期变短。
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分泌抗体,所以其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当病毒进入细胞寄生后,细胞免疫再发挥作用,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病毒到体液中,最终被抗体消灭。
只有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才能迅速分化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答案:B8.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解析:物质a是抗体,由浆细胞合成,浆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②③过程是识别抗原的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细胞5是记忆细胞,在此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可继续分裂、分化为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B9.(密码改编)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及相关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b分别指的是子代H5N1和抗体B.c的作用是进入靶细胞内,释放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C.据图可知,H5N1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中不涉及逆转录酶D.合成H5N1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解析:A项正确,题图中a是寄主细胞释放出的子代H5N1;X细胞是浆细胞;b是抗体;c是效应T细胞。
B项错误,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不能进入靶细胞内。
C项正确,从题图看出无逆转录过程。
D项正确,H5N1的复制在人体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
答案:B10.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D.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解析:造血干细胞可以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不同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a是血细胞,b是淋巴细胞,c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d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
再次免疫的反应更强烈,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地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答案:D11.法国科学家西诺西和蒙塔尼由于发现了艾滋病病毒而获得2008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图为HIV病毒引发艾滋病的病程,其中感染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
在潜伏期初期应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A.采集血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B.采集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C.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D.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解析:感染初期与潜伏期,HIV浓度较低,不易检测,但机体对HIV病毒的免疫反应较强,因此可通过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答案:A1 2.下图表示A、B两妇女在1~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
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A.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B.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C.妇女A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病毒并能长期产生保护作用D.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解析:C项错误,妇女A免疫系统可消除病毒,其对该种病毒的免疫时间取决于体内相关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的长短。
A项正确,由题图示A、B曲线在2月份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产生了抗体,妇女B没有。
B项正确,两人体内4、5月份均产生了大量抗体,说明她们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
D项正确,妇女A产生的抗体量较大、速度较快,说明妇女A体内存在相应的记忆细胞。
答案:C13.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解析:吞噬细胞吞噬异物是胞吞,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⑤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丧失细胞免疫,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答案:A14.某同学虽然接受过B型肝炎疫苗注射,但是体内抗B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数量却很低。
检测该同学体内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数目皆正常,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A.T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B.B型肝炎疫苗导致B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C.B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D.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发育解析: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表面都没有抗体,肝炎疫苗是灭活的病毒,不会导致肝炎病毒大量繁殖。
最可能的原因是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增殖分化。
答案:D二、非选择题15.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 600万。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乙肝的问题。
(1)人体产生乙肝病毒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人体免疫系统可通过细胞免疫消灭乙肝病毒,即通过________细胞使________细胞裂解死亡而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
(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澳抗”的来源可能是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时________的蛋白质外壳颗粒或被乙肝病毒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________的蛋白颗粒。
解析: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机体能进行二次免疫,浆细胞可以来自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细胞免疫消灭乙肝病毒的过程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而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场所。
答案:(1)浆细胞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2)效应T 宿主(或靶)(3)留在细胞外未组装(或过剩)16.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参与对关节的攻击,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能与TNF结合,竞争地抑制TNF与其受体结合,而TNF只有在与其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对关节的攻击作用,因此有医学专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但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不能进入所有的关节中,只能靠定期注射维持。
于是,西雅图的目标遗传公司(TGC)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基因导入腺相关病毒(AAV)中,再把AAV直接注射到病人的关节中,这样相当于送给病人一个持续不断地提供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定点仓库”,从而能长期有效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能通过释放TNF等而杀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 ___功能。
(2)从资料中可知,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________病。
(3)一旦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与TNF结合,TNF便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原因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