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预防与急救培训1精选ppt
合集下载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ppt课件

4. 情况严重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情况严重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中暑情况严重时,如出现高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切勿自行处理,以免加重病情或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确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通风和降温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中暑的家庭急救
04
2. 迅速降低体温
脱去衣物
使用冷水湿敷或擦拭
使用风扇或空调降低环境温度
3.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中暑后,应尽快补充水分。饮用白开水、淡盐水、稀释的运动饮料,以帮助体内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过度饮水,以免稀释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如患者无意识,请勿强行给患者喂水,以免误吸窒息。 若情况严重,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结论与建议
06
1. 提高中暑预防意识
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10:00-16:00)外出活动。
1. 避免高温环境
保证饮食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
4. 食物与睡眠
外出时穿轻薄透气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涂抹防晒霜。
2. 防晒措施
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人丹、风油精等。
5. 备用药品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可饮用淡盐水或其他电解质饮料。
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
观察患者尿液颜色,以判断脱水程度。如尿液呈深黄色,可能存在脱水风险。
观察患者心率,以评估中暑是否引起心血管问题。正常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保持与患者沟通,观察他们的意识状态。中暑患者可能表现为头晕、恶心、口渴、疲劳等症状。
4.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2. 遵循预防措施,降低中暑风险
3
3. 保持室内凉爽
情况严重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中暑情况严重时,如出现高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切勿自行处理,以免加重病情或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确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通风和降温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中暑的家庭急救
04
2. 迅速降低体温
脱去衣物
使用冷水湿敷或擦拭
使用风扇或空调降低环境温度
3.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中暑后,应尽快补充水分。饮用白开水、淡盐水、稀释的运动饮料,以帮助体内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过度饮水,以免稀释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如患者无意识,请勿强行给患者喂水,以免误吸窒息。 若情况严重,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结论与建议
06
1. 提高中暑预防意识
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10:00-16:00)外出活动。
1. 避免高温环境
保证饮食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
4. 食物与睡眠
外出时穿轻薄透气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涂抹防晒霜。
2. 防晒措施
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人丹、风油精等。
5. 备用药品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可饮用淡盐水或其他电解质饮料。
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
观察患者尿液颜色,以判断脱水程度。如尿液呈深黄色,可能存在脱水风险。
观察患者心率,以评估中暑是否引起心血管问题。正常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保持与患者沟通,观察他们的意识状态。中暑患者可能表现为头晕、恶心、口渴、疲劳等症状。
4.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2. 遵循预防措施,降低中暑风险
3
3. 保持室内凉爽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ppt课件

2. 中暑的危害
1 1. 高热
人体体温调节失衡, 导致高热,严重可引 发热射病。
2 2. 呼吸系统
高热引发肺部充血, 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3 3. 心脑血管
高热引起心率加速, 血压上升,可能引发 心脑血管疾病。
4 4. 电解质失衡
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 流失,可能出现低钾 血症,引发肌肉无力、 恶心等症状。
第0一6章 总结与展望
1. 中暑预防与急救的重要性
1. 预防中暑
2. 急救中暑
3. 预防与急救 的重要性
预防中暑是防止高 温带来伤害的有效 手段,可采取适时 补充水分、保持通 风散热、避免阳光
直射等措施。
中暑可能导致严重 后果,如昏迷、休 克等,需要立即采 取急救措施,如迅 速将患者转移至阴 凉通风处、降温、
中暑预防与急 救措施
目录
01. 中暑的定义与危害
02. 中暑的预防
03. 中暑的急救
04.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知识 普及
05.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误区
06. 总结与展望
第0一1章 中暑的定义与危害
1. 中暑的概念
中暑的概念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未能适应并适当散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常, 造成体内高热而发生疾病。中暑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中暑表现为出汗多、 口渴、头晕、心悸、乏力;重度中暑则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如高热、昏 迷、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5 5. 神经系统
高热可能导致中枢神 经系统功能受损,出 现昏厥、意识障碍等 症状。
6 6. 消化系统
中暑可能导致消化系 统功能紊乱,出现恶 心、呕吐等症状。
第0一2章 中暑的预防
1.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预防中暑的关键措 施。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特别是在 高温环境中。建议在炎热天气中,每天至 少喝2-3升水,包括果汁、汤等。避免在 剧烈运动前、后或大量出汗后立即大量饮 水,以免导致水中毒。尽量在炎热的天气 里待在阴凉的地方,并保持充足的通风。 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如出现口渴、 乏力、多汗、头痛等中暑先兆,应立即离 开高温环境,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 和电解质。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PPT幻灯片

(3)观察与高热同时存在的其他症状:
如是否伴有寒战、大汗、咳嗽、呕吐、腹泻、出血 等,以协助明确诊断。
4、对症护理
1、口腔护理:高热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以防感染与 溃疡。 2、皮肤护理:高热大汗者应及时更换衣裤及被褥,注 意皮肤清洁卫生,定时翻身,防止压疮。3高热惊厥 护理:应置患者于保护床内,防止坠床或碰伤,惊 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
3 重症中暑症状 **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 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 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 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 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 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 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 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 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 偏高。
*****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 的患者经现场救护后可恢复正 常,但重度中暑应立即转送 医院
2、 对症及支持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发生早起循环衰竭的患者,可酌情输入5%葡萄糖盐 水,但速度不宜过快,并加强观察,以防发生心力衰竭。 ~~~~~氯丙嗪25~50mg+5%GNS500ml静滴或654-2. ~~~~~改善周围循环预防休克 周围循环衰竭静滴 5%GNS1500~2000ml ,速度不宜过快,纠正补碱 5%NaHCO3 200~300,防止急性肾衰竭。 ~~~~~早期快速注射2%甘露醇250ml,静推速尿 20mg,保持尿量30ml以上。 (2)及时发现和防治器官功能不全:防止急性肾功能不 全、肝功能不全、心脏功能不全、脑水肿、 DIC等并发症。 (3)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ppt课件

03
在高温环境下,可以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
02
建议每天喝足够的水,避免脱水
04
避免过度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因为它们会导致脱水
穿着合适的衣物
选择透气性好、吸汗性强的衣物
避免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物
穿着浅色衣物,减少阳光吸收
穿着帽子或遮阳帽,保护头部免受阳光直射
2
中暑的症状与判断
轻度中暑症状
演讲人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01.
02.
03.
04.
目录
中暑的预防
中暑的症状与判断
中暑的急救措施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注意事项
1
中暑的预防
避免高温环境
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活动
穿着适当的衣物,如透气、吸汗的衣物
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
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或风扇降温
补充水分和盐分
01
预防中暑的关键是保持身体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穿着适当的衣物,避免过度包裹
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等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休息
紧急情况下的求救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散热
给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
保持冷静,向急救人员说明情况
给患者补充水分,如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观察患者情况,如有恶化及时通知急救人员
专业医疗救治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01
给患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02
给患者降温,可以使用湿毛巾或冰袋
03
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04Fra bibliotek汇报人
感谢您的观看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ppt课件

4. 充足休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身体恢 复正常状态,降低中暑风 险。
2. 急救知识的普及
01
1. 学会识别中 暑迹象
高温环境下出现乏 力、口渴、头晕、 头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
02
2. 掌握急救措 施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 阴凉通风处,补充 水分。若患者出现 休克,需立即拨打 急救电话。
03
3. 急救技能培 训
遵循这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中暑的风险。
3. 充足的水分补充
充足的水分补充 为预防中暑,我们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补充。每日饮水量至少 为2升,如果可能,喝含有电解质的饮料或水以帮助补充失去的 水分和电解质。确保活动期间经常休息,并在高温环境中穿着 透气衣物以帮助散热。在高温天气外出时,携带水壶或水杯, 并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曝晒。
3. 保持身体恢复,补充营养
保持身体恢复,补充营养
中暑恢复后,应补充足够营养以增强体质。食物中应含有优质 蛋白质、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选择新鲜 蔬果、全谷物、鱼、瘦肉、奶制品等,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身体恢复。在康复期 间,尽量选择温和、清淡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同时,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促进身体恢复。
辣刺激。
4. 适度 运动与休
息
调整居室温度, 保持空气流通, 创造一个适宜 的生活环境。
06
总结与注意事项
1. 中暑预防的重要性
1. 避免高温环境
高温环境易导致中暑,预 防应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或
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
3. 合理饮食
保证饮食均衡,补充电解 质,提高身体耐热能力。
2. 充足水分补充
保持水分平衡,高温天气 应常饮水,预防脱水导致 中暑。
保持充足的睡眠,身体恢 复正常状态,降低中暑风 险。
2. 急救知识的普及
01
1. 学会识别中 暑迹象
高温环境下出现乏 力、口渴、头晕、 头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
02
2. 掌握急救措 施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 阴凉通风处,补充 水分。若患者出现 休克,需立即拨打 急救电话。
03
3. 急救技能培 训
遵循这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中暑的风险。
3. 充足的水分补充
充足的水分补充 为预防中暑,我们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补充。每日饮水量至少 为2升,如果可能,喝含有电解质的饮料或水以帮助补充失去的 水分和电解质。确保活动期间经常休息,并在高温环境中穿着 透气衣物以帮助散热。在高温天气外出时,携带水壶或水杯, 并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曝晒。
3. 保持身体恢复,补充营养
保持身体恢复,补充营养
中暑恢复后,应补充足够营养以增强体质。食物中应含有优质 蛋白质、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选择新鲜 蔬果、全谷物、鱼、瘦肉、奶制品等,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身体恢复。在康复期 间,尽量选择温和、清淡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同时,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促进身体恢复。
辣刺激。
4. 适度 运动与休
息
调整居室温度, 保持空气流通, 创造一个适宜 的生活环境。
06
总结与注意事项
1. 中暑预防的重要性
1. 避免高温环境
高温环境易导致中暑,预 防应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或
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
3. 合理饮食
保证饮食均衡,补充电解 质,提高身体耐热能力。
2. 充足水分补充
保持水分平衡,高温天气 应常饮水,预防脱水导致 中暑。
《中暑的预防与救护》课件

解开患者衣物,保持通风散热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过度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
降温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必要及时拨打120求救
必要时使用风扇或空调降温
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头部、颈部、腋下等部位
给患者补充水分,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汇报人:PPT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目录
中暑的定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中暑的发病原因
环境因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
身体因素:体质虚弱、过度疲劳、营养不良
疾病因素: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意识模糊: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口渴:口渴、口干、口苦
皮肤干燥:皮肤干燥、无汗或Βιβλιοθήκη 汗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抽搐
尿量减少:尿量减少、尿色深
昏迷:昏迷、休克、死亡
疲劳:疲劳、乏力、精神不振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腹泻
呼吸急促: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体温下降:体温下降、四肢冰冷
中暑的判断方法
观察呼吸:呼吸急促、困难
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避免脱水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鸡蛋、豆制品等,增强体质
充足的水分摄入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在高温环境下,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
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每天至少喝8杯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中暑的症状表现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过度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
降温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必要及时拨打120求救
必要时使用风扇或空调降温
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头部、颈部、腋下等部位
给患者补充水分,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汇报人:PPT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目录
中暑的定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中暑的发病原因
环境因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
身体因素:体质虚弱、过度疲劳、营养不良
疾病因素: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意识模糊: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口渴:口渴、口干、口苦
皮肤干燥:皮肤干燥、无汗或Βιβλιοθήκη 汗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抽搐
尿量减少:尿量减少、尿色深
昏迷:昏迷、休克、死亡
疲劳:疲劳、乏力、精神不振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腹泻
呼吸急促: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体温下降:体温下降、四肢冰冷
中暑的判断方法
观察呼吸:呼吸急促、困难
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避免脱水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鸡蛋、豆制品等,增强体质
充足的水分摄入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在高温环境下,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
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每天至少喝8杯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中暑的症状表现
应急救护专题培训之中暑急救课件PPT

PART 02
中暑的症状
Symptoms of heat stroke
警惕高温 预防中暑
中暑的症状
中暑根据轻重程度分为三级: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 轻度中暑症状 重度中暑症状
高温高湿环境下出现多汗、口渴、乏力、头晕、头痛、眼花、耳鸣、 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
PART 03
应急救护的原则
Principles of emergency rescue
警惕高温 预防中暑
应急救护的原则
1.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或温度较低的环境(如空调房等)。 2.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还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 3.体温升高者,可采用冷敷、擦浴(同时扇风)全身(除胸部)。不断按摩其四肢及躯干。用冰袋冷敷双侧腋 下、颈部及腹股沟区等部位。 4.重症中暑
PART 04
防暑降温小常识
Tips for preventing heatstroke
警惕高温 预防中暑
防暑降温小常识
防暑小口诀
湿热天气暑难当,预防中暑不能忘; 出门带上遮阳帽,疲劳出汗找阴凉; 淡盐水、酸梅汤,解暑补水来预防; 未渴先饮备足水,急救中心做保障; 长期工作在楼房,很少机会晒太阳; 心肺脑肾有疾患,耐受性差要先防; 暴晒时间不能长,避免中暑把人伤; 自知之明不逞强,量力而行保健康。
(1)现场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①热痉挛:可饮用果汁、牛奶等,有条件静脉补充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②热衰竭:及时补足液体容量,防止血压下降。 ③热射病: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可给予吸氧;头部降温
可采用冰帽,或用装冰块的塑料袋紧贴颈部两侧。 (2)经降温处理后及早启动急救系统,获得专业急救。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ppt

06
总结
1. 中暑预防与急救的重要性
1. 中暑的高发人群
2. 中暑对健康的影响
3. 预防与急救的益处
在炎炎夏日,户外工作者、老人、 儿童等群体是中暑的高发人群,
需要加强预防与急救措施。
中暑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失衡、 血液循环障碍、脏器功能损害等,
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正确的预防与急救措施能有效减 轻中暑症状,避免不良后果,提
低室温。
6. 身体状况不佳时避免外出: 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高温环 境下更容易中暑,应尽量避免
外出。
2. 健康生活方式
1. 充足饮水
每日足量饮水,多喝白开水, 避免含咖啡因饮料。
3. 适量运动
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运动,选 择早晚或阴天进行户外活动。
5. 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 劳累。
2. 健康饮食
升生命安全。
2. 掌握中暑的预防与急救方法,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
预防:避免高温户外活动,补充足够水分,保持良好作息。 急救:如发现有人中暑,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处,松解衣物,头部 垫高。用冷水擦拭皮肤,或用冷毛巾敷于头部、颈部和腋下。补充 电解质饮料,如运动饮料或淡盐水。严重者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谢谢观看
2. 误区二:认为中暑是小事
中暑并非小事,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虽然中暑症状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自行缓解,但若未给予及时的救 治,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神经和循环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3. 误区三:只喝水就能缓解中暑
误区三:只喝水就能缓解中暑
只喝水不足以缓解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血液粘稠 度升高,可能引发缺血和脱水。过度饮水反而会增加心脏和肾脏负 担,严重时可引发水中毒。在中暑情况下,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 处,避免阳光直射;若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
重
度
整理
6
散热的方式
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0-25˚c,相对湿度为40%60%,通过以下方式散热:
1. 辐射 是散热最好途径。气温15-25˚c时,辐射 散热约占60%,散热最多部位是头部(约50%), 其次为手及足部。温度33˚c时,辐射散热降至零。
2. 传导与对流 通过对流,接触和靠近皮肤的冷空气 变暖,变热的热物质分子离开,而较冷的物质分子则 取而代之,逐渐又变热,如此反复进行。水传导较空 气快240倍。
• 二. 热衰竭
• 由于水分、盐分的大量丢失,使得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发生低血 容量休克.集体为了散热,心输出量大大增加,使得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加 重,导致心血管功能不全或周围循环衰竭.
• 三.热射病
•
如果人们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
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
3. 蒸发 每蒸发1g水,可散发2.4kj(0.58kcal)的热量。
整理
7
中暑的原因
• 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和露天作业,如果再加上通 风差和空气流通性不好,则极易发生中暑;
• 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 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 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 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
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整理
16
容易中暑的8种人
• 心血管病患者 •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
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 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 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整理
17
容易中暑的8种人
• 糖尿病患者 • 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
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 却出现得较晚,引起中暑。
整理
28
预防中暑的招法
• 8.穿浅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 最为透气。
整理
29
预防中暑的招法
• 9.多吃各种瓜类: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 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 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 痛。
• 10.多吃凉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 • 11.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
整理
11
中暑的表现
• 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 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 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 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整理
12
中暑的表现
• 重度中暑: (l)中暑高热: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 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红, 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 40℃以上。 (2)中暑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 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 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法
整理
25
预防中暑的招法
• 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 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 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整理
26
预防中暑的招法
• 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 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 人
整理
27
预防中暑的招法
• 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 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 用。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罗江利森HSE部
整理
1
一 定义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 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 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 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 症。
整理
2
整理
3
持续高温将导致中暑死亡
整理
4
高温最容易发生火灾,救火中暑
整理
5
中
暑
晕
烫 伤
倒 路 面
整理
22
预防中暑招法
• 2.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 咖啡因和香烟。
整理
23
• 3.
能候变
。要:慢 预
放从慢 慢事地 速户适
防 中
度外应 暑
,活气 不动温
招
要的的 法
逞时转
整理
24
• 4.
蒸淋热 预
发头的及 帮部时时
防
助及候散 中
散颈应热 热部该: 。,用当
暑 的
让冷过 招
水水于 分冲炎
整理
13
8
•
散环由 老 容
热系于 年 易
不统皮 人 畅功肤
中
。能汗 暑
衰腺 的
退萎
,缩 种
肌和 体循
人
整理
14
8
• •
暑较逗耗因 孕 容 。高留大为 产 易
的在,怀 妇 中
室通身孕 内气体或
暑
,不虚产 的
就良弱后
容、,体 种
易温如力 人
中度果消
整理
15
容易中暑的8种人
• 婴幼儿 • 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
整理
20
容易中暑的8种人
• 正在服药的人 •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
人也会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 碍,容易中暑。
整理
21
预防中暑的招法
• 1.喝水:喝的时候要 慢慢喝,不要渴了就 猛喝;要喝温开水, 不要喝冰水;要定时 饮水,不要等口渴时 再喝;要喝烧开过的 水,不要喝生水;要 喝新鲜温开水,不要 喝“陈”水;还可以 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只有头部温
度增加,但体温不一定升高.
整理
9
中暑表现
• 在中暑的时候也有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 高温环境下,人们首先可以出现“先兆中 暑”,这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整理
10
中暑的表现
• 先兆中暑:高温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 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 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 在公共场所、家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 散热困难。再加上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 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至0.7%~1%时,使 人的嗅觉神经麻痹、呼吸急促、身体抵抗力低下, 导致中暑发生。
整理
8
中暑的分类
• 一.热痉挛
•
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
钠含量过低,引起肌肉痉挛.
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 12.多洗澡:帮汗水离开人体 • 13.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
整理
18
容易中暑的8种人
• 感染性疾病 •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
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 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 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 热而容易中暑
整理
19
容易中暑的8种人
• 营养不良的人 • 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
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 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