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 一牛挽犁)。

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千耦其耘)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确立: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

(1)形成条件: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含义(特点):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精耕细作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局限: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4)影响: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局限: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

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一、经营形态

1. 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出现。

(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设置工官,组织和管理官营手工业生产)

2. 官营手工业.特点:政府垄断生产;产品精美,产品不流入市场,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官办手工业规模大,生产不计成本,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局限: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

二、纺织业

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纺织原料:麻、葛、丝

西周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代表:起绒锦技术、素纱禅衣

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明:江南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三、冶金业

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

春秋时期:冶炼生铁和钢

战国时期:淬火技术

东汉时期:汉代开始用煤冶铁;杜诗(东汉)发明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南北朝:灌钢法

四、制瓷业

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烧制出白瓷

唐三彩(陶)

唐代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宋: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元:青花瓷

明:五彩瓷器

清:粉彩瓷器、珐琅彩瓷器。

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

一、市的发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业。规定商品明码标价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3)南北朝:出现草市,设草市尉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5)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瓦肆)

(6) 明清: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二、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1.春秋战国:出现大商人和商业中心。

2汉代: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形成3.唐朝:长安、洛阳、广陵(即后来扬州,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

4.宋代:汴京(开封);临安(杭州)

5.明清: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出现商帮(晋商、徽商势力最强)和会馆。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1、概念——是指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目的——是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可以安定人心,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3、形成和发展——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继承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

4、影响(或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强化了自然经济,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

但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这是造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二、“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原因:①明初主要是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清初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清政府一方面为防范西方入侵,另一方面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国交流。

3、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不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2)表现:①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19世纪六十——九十年代)

1、背景:西方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

2、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3、企业: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特点(官办企业)

代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特点(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代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

4、影响:①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起了诱导作用

③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

④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四、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造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外商企业的利润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2、途径:①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②一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3、著名企业:1866年,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1873年,陈启沅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或出现的第一次高潮)

1、时间:甲午战争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即1895~~1913年)

2、初步发展的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②“实业救国”浪潮的兴起;

③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直接原因)

3、著名企业:张謇江苏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江苏无锡保兴面粉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