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学考试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河北专版2018年秋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探究题

题型复习(三) 实验探究题题型之一第32题——课内实验1.小明发现播放音乐碟时,用手触摸音箱感觉有微微的振动,而当音乐停止时,振动也停止.他心想:声音的产生是否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把音箱平放,在音箱上面撒些细纸屑.当音箱播放音乐时,纸屑上下跳动;而当音乐停止时,纸屑也停止跳动.(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__答:说明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__(2)参照以上的实验,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声音的响度与某一因素有关?”①猜想:声音的响度可能与__振幅__有关.②选用器材:__塑料泡沫、鼓、鼓槌__.③设计实验:__把塑料泡沫捏碎后放在鼓面上,然后逐渐加大敲击鼓面的力度,观察塑料泡沫的跳动高度__.④现象:__敲击鼓面的力越大,塑料泡沫跳动越高,此时听到的响声越大__.⑤结论:__声音的响度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__.2.如图所示,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1)为了能更准确地测出小铁块摆一个来回的时间,测量方法是:__测量小铁块摆动50个来回(或多次)的时间,然后取平均时间__.(2)猜想:小铁块摆一个来回的时间可能与__绳的长度(或摆动幅度、小铁块质量等均可)__有关.验证方法是__多次改变绳的长度,保持其他因素不变,重新测量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与原来的时间相比较,说明有无关系__.(3)小铁块从下向上摆动的过程中,它具有的__动__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请你利用一把mm刻度尺,再添加一种器材,测量细铜丝的直径.(1)需添加的器材:__铅笔__;(2)测量方法(也可以画图说明):__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用刻度尺测出线管的长度L__(3)计算铜丝直径的方法:__细铜丝直径为L/n__;(4)实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__测量长度时会有读数误差(或细铜丝各圈之间有间隙等)__.4.现有一根铅笔(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和一个一元硬币(放在铅笔的一侧).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在不用身体接触硬币也不用其他工具的情况下,让硬币移动到铅笔的另一侧.操作方法:__在硬币上方向着铅笔沿水平方向吹气__.实验现象:__硬币翻过铅笔__.实验中涉及的物理知识:__空气流速快的位置压强小__.请列举生活中相同的物理知识的应用:__飞机的机翼__,或汽车的尾翼等(答案合理,即可给分)__.5.制作简易液体压强计.(1)一个空的塑料药瓶,在瓶口扎上橡皮膜,将它竖直浸入水中,发现橡皮膜向内凹陷,这是由于__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__.(2)把简易液体压强计慢慢放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如图甲),一次瓶口朝下(如图乙),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发现图__乙__中橡皮膜凹陷程度更大,说明__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__.(3)假如上述实验中,橡皮膜凹陷程度相差不明显,应怎样改进实验:__增大图乙实验橡皮膜所在位置的深度(或其他合理答案)__.6.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检验“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浮力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器材有:橡皮泥,烧杯、细线、水.(1)若要完成实验还需添加的器材:__弹簧测力计__.(2)实验方法:用细线拴上橡皮泥,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__使橡皮泥缓慢地完全浸没在水中__,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改变橡皮泥的形状,重复上述步骤,测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2.(3)分析得出结论:①若F1__等于__F2,则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浮力跟固体的形状无关;②若F1__不等于__F2,则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浮力跟固体的形状有关.7.小明做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关系的实验,实验如图所示,器材:一个小金属球m1,一个大金属球m2、细线、一个小木块.他要完成整个探究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其操作为让金属球m1和m2分别从__相同__(填“相同”或“不同”)高度下落,观察金属球推动木块运动的距离.步骤二: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其操作为:__让金属球m1(或m2)从不同的高度下落,观察金属球推动木块运动的距离__.实验结论:__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__.小明得出实验结论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对物体动能的影响一样大吗?小明收集了一些物体的动能(如表所示),结合生活经验分析表中数据,在“质量”和“速度”这两个因素中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的是__速度__.一些物体的动能行走的牛约60 J跑百米的运动员约3×103J飞行的步枪子弹约5×103J8.(2018·邯郸二模)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1)操作步骤:__将木块分别平放、侧放、立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们分别沿水平长木块匀速滑动,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__.(2)实验中主要观察和记录:__不同放置方式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__.(3)若__每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相同__,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若__每次弹簧测力计示数都相同__,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9.(2018·沧州新华区模拟)现有空开口的矿泉水瓶,一盆水,请你使用这些器材用实验证明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面都有压强.(1)需要增加的器材或工具是__钢针__.(2)该器材或工具是用来__在矿泉水瓶的不同方向扎小孔__.(3)你的实验步骤是(可画图说明)__用钢针在不同方向扎一些小孔,将矿泉水瓶压入水中__.(4)实验现象是__在不同方向的小孔均有水流入瓶中(其他答案合理也可,但需使用矿泉水瓶,不能使用压强计、压力传感器等测量工具)__.10.(2018·唐山丰南区三模)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做了如下探究:(1)实验过程中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电子测力计水平拉伸,则墙对弹簧的拉力与电子测力计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__平衡力__(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如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弹簧受到的拉力/N0 1 2 3 4 5 6甲弹簧的长度/cm 6.9.12.15.18.21.24.乙弹簧的长度/cm 6.7.59.010.512.13.515.(2)__正比__(3)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则精度较高的是__A__(填“A”或“B”)测力计.(4)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原长的关系:__将一根弹簧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拉两根弹簧,比较弹簧伸长的长度__.题型之二力学实验类型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2018·江西)2018年,江西省将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t【实验器材】小车、__刻度尺__、__停表_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测量的物理量AB段BC段AC段路程s/cm 45 56 101时间t/s 3.0 2.8 5.8 平均速度v/(cm·s-1) __15__ __20__ 17.4 【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是做__变速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减小__(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类型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2018·张家口桥东区模拟)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__速度__相同.(2)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得__越远__.(3)推理: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__匀速直线运动__.(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家的__推理__而总结归纳出来的.【拓展】(5)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__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小车在毛巾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测力计示数__.(6)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__=__W2(填“>”“=”或“<”).类型3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2018·乐山)在学习摩擦力时,小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他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a.如图甲,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实验次数接触面压力弹簧测力计的读数1木板面4 N 0.6 N2木板面6 N 0.9 N3毛巾面6 N 3 Nb.如图乙,在木块上加一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c.如图丙,在木板上铺上毛巾,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间的粗糙程度,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1)以上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二力平衡__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在第1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为__0.6__N,若拉力增大到2 N,木块做加速运动时,滑动摩擦力为__0.6__N.(2)比较第1、2次实验得出结论:__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__.(3)比较第2、3次实验得出结论:__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__.(4)如图丁所示,小强还利用图中器材来测量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他水平拉动木板向右做加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相对地面保持静止,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大小__等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向是__水平向右__.4.(2018·秦皇岛海港区模拟)某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图甲图乙(1)在小桶内装入适量的沙子,使木块恰好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__沙和桶__的重力.(2)在木块上放上砝码时,需要装入更多的沙子,木块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__压力的大小__有关.(3)拿掉砝码,在木板上铺毛巾,也需要装入比(1)中更多的沙子,木块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__接触面的粗糙程度__有关.(4)小明想用钩码代替沙桶,请你对此作出评价:__不能随意改变拉力的大小__.【拓展】若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使木块从木板上滑下,再用频闪照相机记录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5 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的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分析照片可知:①木块下滑时受到__非平衡力__(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的作用.②木块从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是__0.03__m/s.类型4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5.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在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上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__钩码的数量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__.(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将小卡片剪开__.(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都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A__.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类型5测量物质的密度6.(2018·重庆A卷)小薇同学在测固体密度时,操作步骤如下:(1)在实验室,小微把天平放在__水平__工作台上,将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右__(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小薇选用了一块小矿石,用调好的天平测它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恢复平衡,则测得的矿石质量是__43.4__ g.(3)如图乙所示的量筒分度值为__2__ cm3,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将系了细线的矿石轻放入量筒,如图乙所示,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__相平__(填“相平”或“不平”),测得矿石的体积是__18__ cm3.(4)实验后,小微发现使用的20 g砝码生锈了,由此导致测得的矿石密度会__偏小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小薇回家后,想测出家里某个小饰品的密度,她找到家里的电子秤,称出饰品的质量是140 g,又借助细线、水、玻璃杯,测出了饰品的体积,她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丙、丁所示,则饰品的密度是__2.8__ g/cm3.7.(2018·保定莲池区模拟)小明同学制作了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如图甲所示,选择一根杠杆,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左侧离支点10 cm位置处用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120 g、容积为50 mL的容器,右侧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50 g的钩码(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1)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需将平衡螺母向__左__(填“左”或“右”)调节,测量液体密度时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置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2)该“密度天平”的“零刻度”应标在支点O的右侧__24__cm处.(3)若测量某种液体密度时,钩码在距离支点右侧33 cm处,则此种液体的密度__0.9__ g/cm3.(4)若想增大此“密度天平”的量程,可以采用__增加杠杆的长度(或增大钩码的质量)__的方法.【拓展】若杠杆足够长,用此“密度天平”还可以测量固体的密度.先在容器中加满水将待测固体轻轻浸没在水中,溢出部分水后,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钩码离支点O的距离为56 cm;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待测固体的体积__20__cm3.则此固体的密度为__6.5__g/cm3. (已知ρ水=1 g/cm3) 类型6有关压强的研究8.小丽做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转换法__和__控制变量法__.(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__A、B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__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__;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__B、C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__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__.(3)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这是利用了__增大受力面积__来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通过__减小受力面积__来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9.(2018·邯郸一模)探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如图所示,将圆柱体B(ρB<ρ水)竖立在圆柱形容器A的水平底面上.向容器A内缓慢注水,同时记录注入水的质量m、所对应的水对容器A底面的压强p和水深h,记录的2次数1 2 3 4 5 6m/g10002000300043005 9007500p/P a 400 800120016002 0002400h/cm4 8 12 16 20 24(1)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2)分析比较实验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水的深度__成正比__.(3)分析比较实验数据中p和m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水受到的重力大小__无关__(填“有关”或“无关”).(4)圆柱体B的底面积__150__cm2.【拓展】若圆柱体B的体积为2 800 cm3,则圆柱体B重为__21__ N, 密度为__0.75×103__kg/m3.(g取10 N/kg) 类型7浮力的相关实验10.(2018·保定三模)小明想“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盐水的烧杯.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1)分析图中的__甲、丙、丁__三幅图,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2)金属块全部浸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__4__ N, 金属块的密度是__1.25×103__kg/m3.(g取10 N/kg)(3)用图中的实验数据算出盐水的密度是__1.1×103__kg/m3.(4)小明完成上述实验后又找来了一块橡皮泥,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先后放入水中,发现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下沉.他们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指出他们实验方法的错误之处:__没有控制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相同__.【拓展】当上述(4)中的密度为1.1×103kg/m3的橡皮泥分别漂浮和沉底时,水对烧杯底的压力变化了0.03 N,则橡皮泥的重力是__0.33__N.11.(2018·达州)小陈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以下实验: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带盖子的空玻璃瓶的重力,如图甲所示;②用手拿着这个盖紧瓶盖的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发现玻璃瓶上浮;③将一个铁块装入玻璃瓶并盖紧盖子,放入水中放手后发现玻璃瓶下沉;④取出玻璃瓶并擦干瓶上的水,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保持玻璃瓶竖直,然后从图乙所示位置慢慢浸入水中,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玻璃瓶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1)装有铁块的玻璃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1.6__ N.(2)BC段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没的深度__无关__(填“有关”或“无关”).(3)在第②操作步骤中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1.6__ N.(4)小陈认真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和所受浮力有关,其中上浮的条件是__F浮>G__.(5)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00 cm2,在乙图中,当玻璃瓶浸没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__160__Pa.(6)细心的小陈同学发现玻璃瓶上还标有100 mL的字样,于是在装有铁块的玻璃瓶内装满水并盖上瓶盖,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力,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3.1 N,根据以上数据他算出了铁块的密度为__8×103____ kg/m3.类型8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12.(2018·石家庄新华区模拟)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其中,m A=m B <m C,h A=h C>h B.(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__B__ (填序号).A .小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B .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C .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D .木块的动能(2)使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 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__速度__的关系.(3)小华同学通过比较图1中乙、丙两图,得出“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小丽认为小华的这一比较过程存在错误,你知道错误是什么吗?__没有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__.(4)在做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 、C 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C 球相对于A 球__静止__, 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拓展】完成实验后,同学们还联想到以前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也用到了斜面: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下滑,在不同的表面看滑行的距离远近(如表),最终停下来后,小车在三个表面克服摩擦力做功__相等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小车进入水平面时机械能相等,克服摩擦力做功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最终小车机械能均为零,所以三个表面克服摩擦力做功相等__.表面 毛巾 棉布 木板摩擦力 最大 较大 最小小车运动距离 最近 较远 最远13.(2018·唐山古冶区模拟)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若杠杆左端下沉,可调节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右__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右边B 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左边A 处挂__3__个相同的钩码.(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变大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__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变小__.(4)探究过程中,如图丙在杠杆左端某一固定位置挂一个重力G =2.5 N 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 ,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多次测量的F 、L 数据,画出F 和1L的关系图线如图丁,则图丁可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 与L 成__反比__,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重力G 的力臂是__0.2__m.类型10 测量机械效率14.(2018·张家口宣化区模拟)小明和小华同学做“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如下表所示是实验测得的数据,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__甲__图所示的装置做的实验,请将表格中所缺数据补充完整.物理量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钩码重G/N 4 4 6 4钩码上升的高度h/m 0.1 0.1 0.1 0.1绳端拉力F/N 4.0 1.4 4.0 4.0绳端移动距离s/m 0.2 0.5 0.2 0.4机械效率η50% 57% 75% 25%(2)通过实验1和实验4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低__.(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增加重物__可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如果要比较绳子不同的绕法是否影响机械效率,可选用乙图和__甲__图进行实验.【拓展】实验结束后,小明称量出实验2中那两个动滑轮的质量为100 g,如果不计绳的重量,实验2中克服摩擦做的功为__0.2__J.(g取10 N/kg)15.(2017·淮安)小明在利用斜面搬运物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通过在斜面上拉动物体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重力G/N物体上升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物体移动距离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①较缓 5.0 0.10 1.6 0.50 0.50 0.80 62.5②较陡 5.0 0.15 2.2 0.50 0.75 1.10 68.2③最陡 5.0 0.25 3.1 0.50 1.55(1)__匀速直线__(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出第③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__1.25__J,机械效率是__80.6__%.(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__费力__.(4)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__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__.题型之三电学实验类型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时,将两盏标有“2.5 V0.3 A”的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到可调直流电源两端.(1)小明在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__选择0~15__V的量程__;上述问题纠正后,小明正确操作测出了L1的电压.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为了节省实验时间,小明采用了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小明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__不能,改接后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__.。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
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向左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B.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C.蜡烛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D.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到70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2.图是一个演示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装置,其中有小砝码、小木片、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柱和弹性钢片。
实验时用手先把弹性钢片压弯,松手后小木片被打出去,小砝码在支架上保持静止。
要解释这些现象,可利用下列知识中()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③一切物体都有惯性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小明利用斜面分别进行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如图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个实验中小球到达水平面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受到惯性的作用B.甲、乙两个实验中,利用斜面都是为了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C.甲实验中要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乙实验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要相同D.甲实验中小球滑行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刚开始下滑时具有的机械能越大,乙实验中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小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的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0.5m/s,BC段的时间是指小车从B点由静止运动到C点的时间B.若斜面越平缓,则小车所受的摩擦力越小C.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减少D.小车从A点松开手后会向下运动是由于小车具有惯性5.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若用力F向右拉B物体。
2018年重庆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18年重庆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专题六实验探究题实验能力点“1对1”辅导能力点1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考法1 根据实验表格总结实验结论例1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更换不同电阻进行了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电阻/Ω 5 10 20 25电流/A 0.40 0.20 0.10 0.08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小明和小红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在实验中记录了三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数据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 1.0 10 0.5 202 2.0 10 1.0 203 2.0 20 4.0 10由实验数据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法2 根据实验图像总结实验结论例3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在第10 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例3题图考法3 分析实验数据进行相关计算例4诗诗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她将电路连接如下:例4题图(1)她测出了小灯泡多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绘制出了小灯泡I-U图像,她又借来了一定值电阻R x(阻值未知)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测出了多组定值电阻R x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绘制出了R x的I-U图像.根据图像信息,请你判断小灯泡的I-U图像是________(选填“a”或“b”),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W.(2)诗诗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你认为小灯泡电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3)如果将小灯泡和R x串联在5.5 V的电源中,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 考法4 判断表格中的错误数据例5为了找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郑能同学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第________组实验数据有明显错误.数据序号 1 2 3 4 5 6电压U/V 0.5 1.0 1.4 1.8 2.2 2.6电流I/A 0.10 0.20 0.28 0.30 0.44 0.52考法5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像例6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画出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物质的温度50 70 80 80 80 80 90 100/℃例6题图能力点2实验的评估与改进考法1 实验误差分析例1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①测出小烧杯的质量m0;②测出装有适量盐水的小烧杯的总质量m;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④通过公式ρ=m-m0V得出盐水密度.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密度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考法2对实验操作的评估例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小红调节好杠杆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所示.例2题图(1)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红在实验过程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___(只有一个正确答案).①减小摩擦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③使每组数据更准确④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考法3 实验方案的评估与改进例3在“探究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如果要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是否有关,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然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由此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小明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4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同学将图甲实验中用测力计拉着木块向右匀速运动改为图乙所示实验,此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写出装置改进以后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例4题图能力点3实验设计考法1 补充实验步骤例1小阳利用刻度尺、塑料碗、圆柱形玻璃筒和适量的水测量一块铁矿石的密度,以下是小阳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在圆柱形玻璃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塑料碗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玻璃筒内水的深度为h1,并记录在表格中;(2)将铁矿石轻轻放入塑料碗中,塑料碗仍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此时圆柱形玻璃筒内水的深度为h2,并记录在表格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和ρ水,计算铁矿石的密度ρ=________,并将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考法2 设计实验表格例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例2题图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常考实验分类集训一、考试说明要求的实验实验1测量固体的密度1.(2017葫芦岛)小明同学从家里带了两块积木,到学校实验室测其密度.第1题图(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一块积木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积木质量为________g.(3)量筒中装适量水如图乙所示,将积木压没在量筒的水中,液面与40 mL刻度线相平,则积木体积为________cm3,积木密度为__________kg/m3.(4)如果考虑到积木吸水,以上方法所测积木密度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5)小军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测出了另一块积木的密度,请帮助他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用天平测出积木的质量为m;②把一块石块系在积木下,用测力计吊着积木和石块,________________,静止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1;③把挂在测力计下的积木和石块都浸没在水中(如图丙),静止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2;④积木密度表达式:ρ木=________(水的密度已知,用ρ水表示,不考虑积木吸水).2.(2016南开二诊)小明用天平、大烧杯、小烧杯和水来测量一石块的密度.第2题图(1)天平调平后,小明测出了石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石块的质量m=________g;(2)因为石块较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小明用以下方法测量石块体积,操作步骤如下:A. 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15.0 gB. 把装满水的大烧杯和空的小烧杯如图乙放置C. 把石块缓缓浸没入大烧杯中,大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烧杯D. 待溢出的水全部滴入小烧杯后测出小烧杯的总质量是34.4 g(3)小明计算出石块的密度ρ石=________kg/m3;(4)小南观摩了小明的实验后认为小明测量体积的方法麻烦,他认为可以把小烧杯中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直接读出石块的体积.你认为采用谁的方案可以使测量误差更小?________.(5)小明在实验中找到了乐趣,他用一只有颈圆柱形的塑料饮料瓶和一桶水、一把刻度尺就巧妙地测出了食用油的密度.他的操作步骤如下:A. 剪去饮料瓶的上部,保留圆柱部分,测出圆柱直径dB. 瓶中放入几个石块和少量水,使水没过石块,将它放入桶中.使它浮在水面上,测量露出水面的瓶高h1C. 在瓶内注入一些待测的食用油,测量瓶内水面上的油层厚度HD. 再次将瓶子放入桶中,测量露出水面的瓶高h2①小明为什么要在瓶中放入石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倒入瓶中的食用油的体积是V=________;食用油的密度ρ油=________(用实验中的物理量d、h1、h2、H和水的密度ρ水表示).3. (2018原创)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D.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E.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只填字母序号).(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选填“左”或“右”).(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__________kg/m3.第3题图(4)实验中,小明同学没有使用天平只使用了量筒也测出了矿石的密度,请你把下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A. 将小矿石放入小烧杯中,再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如图丁所示):在量筒中装入足够多的水,记录示数V1;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记录为V2;C. 再将小矿石浸没在量筒水中,记录示数V3;D. 根据以上记录,写出小矿石密度的表达式:ρ石=__________.【拓展】如果小烧杯的质量为13.2 g,底面积为15 cm2,则图丁中小烧杯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为__________cm.实验2测量液体的密度4.(2017十堰)小芳在复习力学实验时,重温了部分实验,于是她选做测量苹果醋的密度.第4题图(1)她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B. 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 g;C.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苹果醋,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苹果醋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苹果醋和烧杯的总质量为________g;D. 她将烧杯中的苹果醋倒入量筒中,量筒内液面静止时苹果醋的体积如图丙所示.(2)小芳算出苹果醋的密度ρ=________kg/m3.(3)同组的小明认为,小芳这种方法测出苹果醋密度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只需对小芳的实验步骤进行调整,就可减小实验误差,小明调整后的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填序号).(4)小芳又设计了用浮力知识测量苹果醋密度的实验,她找来了弹簧测力计、小铁块、细线.她先用弹簧测力计称出了小铁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然后将小铁块浸没在苹果醋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已知铁的密度为ρ铁,则苹果醋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5.小明为了测量液体A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2)小明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第5题图(3)小明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测出液体的密度比实际密度要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4)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丙所示.小明分析图像后感到困惑:由ρ=mV可知该液体的“m-V”图像应该是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请你帮助小明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由图丙可知:烧杯的质量为________g,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 6.(2017重庆一中二模)小天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请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A. 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B.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C. 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第6题图(2)实验过程:a.在玻璃杯中盛装适量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游码的读数为130.2 g;b.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cm3;c.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读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g;d.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________kg/m3 .(3)除了可以利用天平、量筒测量密度外,小明利用浮力知识发明了一个密度称.所用器材为:一个底面积为10 cm2不计质量和厚度的圆柱体塑料桶,塑料桶的高度为10 cm,上面有均匀的刻度,如图丙.(水的密度ρ水=1 g/cm3)小明拟定的实验步骤如下:第6题图第一步:将塑料桶装满水.第二步:将装满水的塑料桶缓慢浸入水中,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水面到达________cm刻度.第三步:将装满水的塑料桶缓慢浸入某液体中,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液面到达8 cm刻度,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 g/cm3.实验完成后,把塑料桶缓慢提出液体时,当液面到达刻度4 cm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 N.误差分析:在第三步测量某液体密度时,若只考虑塑料桶的质量,不考虑桶的侧壁和底部厚度,测量出的液体密度与液体真实的密度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实验3浮力相关实验7.(2017咸宁)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死海不死”的文章后,小敏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二: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三: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按照图中字母顺序做了如下实验:第7题图(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C、D,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B、C,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并由此联想到,轮船的满载排水量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它的承载能力就越强.(2)分析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图E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N,计算可知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kg/m3.(3)实验中采用了________的研究方法,下列问题的研究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________.A. 将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B. 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C.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D. 用合力代替同一物体上所受到的几个力8.(2017巴蜀二模)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提出如下猜想: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有关.第8题图(1)小丽用重为3.2 N的物体A做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该实验验证了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实验中,物体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物体A的密度为________g/cm3.第8题图(2)小丽在验证猜想二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描绘出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图像,如图丁所示.他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物体受到的拉力当作了浮力,导致图像a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可以推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图像应是图丁中的________(选填“b”、“c”或“d”).由此说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的液体密度成________.(3)为验证猜想三,小丽选用了与物体A密度不同的物体B进行实验,她将物体B逐渐浸入水中,容器中的水面上升至如图戊所示O位置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恰好变为0,取出物体B后(B带出的水忽略不计),小丽又将物体A缓慢浸入水中,她在水面上升到________(选填“O点之上”、“O点”或“O点之下”)位置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判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是否有关.同组的其他同学认为小丽的这个实验在操作上有一定难度不容易控制并有明显误差,提出了多种改进意见,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A. 选两个质量相等,密度不同的实心物体,分别浸没在水中,比较浮力大小B. 选两个体积相等,密度不同的实心物体,分别浸没在水中,比较浮力大小9.(2016巴蜀一诊)小明很善于思考,小明想: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对液体一定有向下的压力,那么浮力的大小和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第9题图(1)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利用烧杯、水、天平、合金圆柱体、细线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如下探究:①在烧杯中盛适量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的重力G;③如图所示,将圆柱体部分浸入烧杯的水中,静止在某一深度,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圆柱体所受水的浮力________(用弹簧测力计所测得的量来表示);此时向天平的右盘加上适量的砝码,使天平重新平衡,记下天平的读数m2,则圆柱体对水的压力为________(用天平所测得的量来表示).圆柱体的位置圆柱体的重力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g天平的读数m2/g圆柱体部分浸入2.6 2.4 180 200圆柱体浸没深度h12.6 2.2 180 220圆柱体浸没深度h22.6 2.2 180 220________N,圆柱体对水的压力为________N.②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此外他们还发现:物体浸没前浮力与浸入的深度有关.除此以外,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实验4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0.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第10题图(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________dm;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BC是________m/s;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________m/s.(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______.实验5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1.(2017张家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一同学完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第11题图(1)甲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一个长方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若把水平拉力增加到4.0 N,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________N.第11题图丁(2)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匀速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指针不稳定,读数不方便,改为将弹簧测力计固定,然后匀速拉动底下的木板进行实验.这样测出的摩擦力你认为是________(选填“可”或“不可”)行的.(3)通过比较________两图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通过改变乙图中钩码的数量测得以下数据.F N/N 5 7.5 10 12.5 15F f/N 2.0 3.0 4.0 5.0 6.0用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成______(选填“正”或“反”)比.(5)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你的验证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6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2016钦州)某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前,发现杠杆左高右低,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调节杠杆平衡后,在不同的位置挂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重新平衡,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次数动力F1/N 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 6 5 5 62 5 10 10 53 4 15 6 104 2 20 8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两种结论:①F1+l1=F2+l2; ②F1l1=F2l2.你认为正确的是第________(选填“①”或“②”)种结论,实验4中的阻力臂是________cm. (3)如图甲所示,在杠杆的左端20 cm处挂2个50 g的钩码,而在杠杆的右端10 cm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往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测力计的读数F =________N; 如果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读数F′______F(选填“>”、“<”或“=”).(g取10 N/kg)(4)杠杆在图乙的水平位置平衡后,用手使杠杆缓慢地转过一个角度(如图丙)后松手,杠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第12题图实验7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3.(2017岳阳)小明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3 V,电阻R阻值为5 Ω,滑动变阻器标有“20 Ω 1 A”字样.第13题图(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刚连完最后一根导线,发现两电表指针立即发生偏转,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只填序号);A. 开关未断开B. 滑动变阻器短路C. 电阻R断路(3)解决问题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小明得到五组数据(如下表):实验组次 1 2 3 4 5电压U/V 0.5 1.0 1.5 2.0 2.5电流I/A 0.1 0.2 0.3 0.4 0.5①获得第3组实验数据后,要想得到第4组数据,应将滑片P向变阻器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②分析论证时,同组小丽通过计算,认为表中有一组数据可能是错误的,请指出她认为错误数据的组次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排除错误数据后,分析可得: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_比.14. 小杜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第14题图(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杜将甲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处于最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3)闭合开关后小杜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很小,如图乙,其原因是________.A. 电流表所选量程偏大B. 电流表所选量程偏小(4)如表是小杜通过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其中第____组有明显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序号 1 2 3 4 5 6电压U/V 0.4 0.8 1.2 1.6 2.0 2.4电流I/A 0.08 0.16 0.24 0.32 2.00 0.48(5)剔除错误的数据后,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________;通过实验数据还可以计算出实验所用定值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Ω.(6)实验中保持电阻不变,不断改变其两端电压,并记录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而如果是用不同的电阻再继续进行同样的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7)下面实验中所用主要方法与本实验相同的是____.(填序号)A. 平面镜成像实验B.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C.探究阻力对运动影响的实验实验8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5.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一个,四个定值电阻(10 Ω、15 Ω、20 Ω、30 Ω),两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是“5 Ω 2 A”“20 Ω 1 A”),导线若干.(1)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在图甲中将实验电路图连接完整.第15题图(2)在连接电路时,要求先将开关、滑动变阻器分别处于________的位置(填字母).A. 闭合、阻值最小处B. 断开、阻值最小处C. 断开、阻值任意D. 断开、阻值最大处(3)实验时,先在ab间接入10 Ω的电阻,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3 V,并记录相应的电流值;再改接15 Ω的电阻,此时滑片P应向________(选填“c”或“d”)端移动,这样移动滑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实验需在a、b间先后接入上述四个定值电阻,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
2018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实验探究题)

2018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实验探究题)1.(4分)按要求完成填空。
图-1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头发丝承受最大拉力的实验,此时示数为_____N。
图-2为调节托盘天平时指针偏转情况,要使天平平衡,应向右调节________。
图-3所示,将纸条的一端按在嘴唇的下方,向前吹气,会看到纸条飘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所示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A、B两容器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可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的关系。
2.(8分)小新和同学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体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________高度由静止释放。
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 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______水平段BD的高度。
从A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E各点的时间。
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v_____CD v,这是因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_________分析表中数据可知,BC作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在______点的速度最小。
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7分)电池使用说明中都有一条提示:“请一次性更换所有电池,以免新旧电池混用”。
小海同学用所学物理知识探究这条提示的依据。
方案一:用同型号串联的两节新电池和串联的一新一旧电池分别给同一辆玩具电动车供电,让电动车在相同路面上运动。
通过测量电动车运动的__________,比较两组电池为电动车提供的电功率太小。
通过测量电动车能够运动的_______,比较两组电池为电动车提供的电能多少。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分章节汇编(最全)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汇编(最全)1.(2018?内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mm。
(2)该实验原理是。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2.(2018?益阳)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3.(2018?德州模拟)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
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小车的重力,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AB段的平均速度(后两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2018?青岛)实验探究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过程结论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①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②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③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有关。
5.(2018?罗庄区模拟)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这说明了。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2018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带答案

记录在表格中.在笫1次实验中小灯泡不亮的取(4)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灯泡越亮.3.(8分)(2015•河南)小亮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实验方法.(1)图甲是小亮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 (2)小亮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①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为 g .②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g ,则小木块的体积为 cm 3.(已知ρ水=1.0xl03kg/m 3) ③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g/cm 3(3 )受小亮实验的启发,小丽在实验时除了利用原有的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和细针外,又找了一把刻度尺,不用天平也测出了木块的密度.请你将下列测最步骤补充完整:①在玻璃杯中装人适盘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 0;② ; ③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 m ; ④小木块密度的表达式:ρ水= .(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4.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
(1)如图12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cm 。
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3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体温计的示数是___℃5.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图14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来判断的。
(完整word)2018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练习--实验题

2018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练习—-实验题中考分值:12分--18分中考热点概括【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平面镜成像。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3。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密度.4.阿基米德原理。
5。
伏安法测电阻。
6.动能、重力势能的有关因素.7。
滑轮组机械效率。
8。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9。
焦耳定律实验.【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点会详细考察,要求学生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
典型例题剖析【例题1】(2011山东威海,第20题)(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
【解析】本题同样是教材探究实验的细化,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考查的是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只要做实验时注意总结、评估与交流,此题即可解决。
【答案】(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用刻度尺量出A 和A'、B 和B ’、C 和C ’到镜面的距离;看A 和A'、B 和B ’、C 和C ’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例题2】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们来到实验室,选用的器材如图2所示:(1)请你简要说出实验探究前应怎样合理摆放和调整器材;(2)器材调好后,蜡烛从离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向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表格中.凸透镜焦距f=l0 cm 。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实验探究题汇编(九年级全一册)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实验探究题汇编(九年级全一册)1.(2018•广州)如图一所示,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的甲、乙液体加热(m甲<m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
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二。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一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
(2)甲液体第30s的内能第35s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小明根据图二中0至30s图线及题目所给信息得出: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大。
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2018•邹城市模拟)某同学用同一个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
(1)根据图象,给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填“水比较多”“煤油比较多”或“一样多”);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的吸热能力强些。
(2)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则煤油的比热容是。
3.(2018•潮南区模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小明到海水浴场玩,他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水比较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海水和沙子相比,在同样受热时,沙子的温度变化比海水。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在实验室中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热源对试管均匀加热。
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B.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4)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航天飞行器穿越大气层时表面发热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C.放爆竹时,爆竹腾空而起D.电灯发出光和热(5)对100g水加热,水的沸腾图象如图,请你计算从开始计时到加热3min内水吸收的热量(请写出计算过程)4.(2017秋•辽阳期末)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下图甲的实验电路,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如下一些实验器材:电压恒为3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一个开关,阻值分别为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导线若干。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图接完整。
(2)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小华应将开关处于_____状态。
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小华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正常偏转,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
(4)故障排除后,小华先把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她直接拆下10Ω的电阻,改换成阻值为20Ω的电阻继续做实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是_____V,要完成这次实验,接下来她应将变阻器滑片向_____端(选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V。
(5)当小华改用50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你认为“电压表示数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的值”的原因可能是()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B.电压表量程选小了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D.滑动变阻器烧坏了(6)小华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完成了实验。
利用收集到的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丁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得出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
2、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8Ω。
(1)在图甲中,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经检查,导线连接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3)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此时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端移动;(4)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像,由图像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5)完成上述测量后,不用电压表,用如图所示的电路也可测量已知额定电流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额,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实验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①;②闭合开关S、S1,断开开关S2,记录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额= W。
3、为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如图甲所示,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
实验时,若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始终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选填“电流表与导线”或“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
(2)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变阻器滑片P在某处时,电压表示数为2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若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端(选填“左”或“右”)移动。
(3)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值为 A,通电20s小灯泡消耗的电能为 J。
(4)把这样的两个灯泡串联在电压为4V的电路中,电路的总功率为 W。
4、同学们在“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功率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为6V,灯泡的额定电压U0=3.8V,额定功率在1~1.5W的围。
(1)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电路补充完整。
(2)小杜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向B端移动,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时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将变_____(选填“亮”或“暗”)。
(3)另一组的小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A,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V;经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小同学重新调整电路连接后,继续探究小灯泡在额定功率时的亮度,但发现无法准确读出额定电压,他用(3)小问中所测数据先算出灯泡的电阻R L,再根据P0=U02/R L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按此方法算出灯的额定功率比真实值偏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5、小明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准备了以下器材:干电池(1.5V)两节,电流表(0-0.6A 0-3A)、电压表(0-3V 0-15V )、滑动变阻器(20Ω 2A)、定值电阻(5Ω)、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电路,将乙图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处于(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原因可能是。
(4)实验过程中,要使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5)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A。
(6)实验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如下表所示。
老师看后说其中一次是错误的。
帮小明分析出错的是第次,原因是。
6、某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中甲实物电路的连接。
(要求:连线不得交叉,电压表量程要正确)(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S,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故障排除后进行实验,通过移动滑片记录了多组数据,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I-U图像。
据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4)现将该小灯泡与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入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 W。
7、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
(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按照电路图,已完成部分实物电路连接(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乙中的信息,电压表量程应选0~V;若开关闭合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能使电路中电流变大,应将开关右侧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的(选填“A”、“B”、“C”或“D”)接线柱相连。
(2)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而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经检查,电流表是完好的,仅滑动变阻器或小灯泡存在故障,则电路中的故障是。
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仍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偏转很小,要使该小灯泡发光只需。
(3)观察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实验记录见表:①由表格可知:该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V;②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3V时,小灯泡偏亮,小明担心灯丝会烧断,于是立即断开开关,未读取电流表示数。
同组的小华观察到当时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A,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W。
(4)本实验电路除了能测出小灯泡的功率,小明认为还能测出小灯泡灯丝的阻值,小华认为还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你认为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是:。
8、诗诗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她将电路连接如图:(1)电路连接是有错误的,请你在错误的导体上打个“×”,另画一条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只改一处)。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数为0,电流表有示数,其故障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发现电压表示数为1V,若要测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应将滑片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她测出了小灯泡多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绘制出了小灯泡U-I图像,她又借来了一定值电阻R X(阻值未知)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测出了多组定值电阻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绘制出R X的U-I图像,根据图像信息,请你判断小灯泡U-I图像是_____(选填“a”或“b”),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W。
(5)诗诗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小灯泡的电阻变化的,你认为电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Ω。
9、小芳在测量标有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电路图如图所示:(1)请根据电路图,将实物图连线补充完整。
(2)小芳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很暗,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但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小灯泡亮度、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均不发生变化,请分析其原因:。
(3)故障排除后,小芳移动滑动变阻器,分别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并描绘出灯泡L 的I-U图像,如图中甲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Ω。
小芳还发现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减小”或“不变”)。
(4)如果将该小灯泡与图中乙所示电阻串联起来,接在4.5V的电路中,则它们的总功率为W。
10、小黎同学测定标有“ 2.5V”字样(正常工作电流大约是 0.25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现有器材:电源(电压恒为 6V,电流表(量程 0-0.6A,电压表(量程 0-3V,开关、导线若干,另有三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 R1(10Ω 1A)、R2(20Ω 0.5A)、R3(100Ω 0.1A) 、 .按如图甲是实验电路进行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1)通过估算,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黎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小灯泡都不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为零,但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为;A.灯泡断路 B .灯泡短路 C.变阻器断路 D.电阻器短路(2)排出故障后,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 2.0V,此时应将滑片P向(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V,再读出电流表示数,即可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老师告诉小黎,电压表有示数时部有微弱的电流通过,如果考虑这个微弱电流的影响,所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偏(选填“大”或“小”)(3)同组的小用甲图实验中的电源、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另选单刀双掷开关, R0=30Ω的定值电阻,按乙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你认为此方案(选填“可行”或“不可行”)11、在同一粗糙水平面固定两个不同斜面,小华同学研究相同的两个小球A、B分别沿不同的斜面运动,用频闪照相机每隔 0.1s拍摄了小球滚动时的不同位置,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位置间距如图所示.(1)甲图中A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机械能(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2)乙图中小球B从2位置运动到4位置的这段时间平均速度 v= m/s ,小球B沿斜面运动过程中的动能,重力势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若两个小球从斜面上运动到斜面底部时与相同的木块碰撞,碰撞之后图(选填“甲”或“乙”)中木块运动距离较大.12、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和水,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C、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1)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写字母)(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算出小矿石的密度为ρ= g/cm3 (4)量筒不小心被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还能测量出醋的密度.某组同学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 m0;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m1;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醋,用天平测出为 m2;④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了该醋的密度ρ.(5)针对(4)中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讨论后,同学发现该实验设计存在不足之处是:在操作过程中,烧杯装满液体,易洒出,不方便操作.(6)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13、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