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
第一:劳动法产生于大工业时期是“人类理性”的体现,一些社会活动家,慈善家等提出改善劳动条件,以限制剥削,这些促进了劳动法的产生。
第二,劳动法的产生也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随着资本主义机械工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条件在客观上有了一定的要求,这就使得国家需要通过法律改善某种劳动条件。
第三,劳动法的产生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劳工条件不断恶化,为了满足协调劳资关系,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要求,国家制定劳动法,目的是为了协调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狭义上得国际劳动法,一般主要指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
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上得劳动法一般指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
广义上劳动法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只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的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管理与被管理性质的社会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特征?
第一:劳工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劳动者提供体力或者智力劳动能力,劳动使用者提供劳动过程中所必要的生产条件和工作条件。
第二: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劳动关系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第三:劳动关系的主题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第四: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即劳动关系
的从属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特点。
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劳动法习题

第一章劳动法的基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劳动法中的劳动不包括家务劳动B.劳动法中的劳动是劳动力的有偿让渡C.履行抚养义务的劳动属劳动法中的劳动D.劳动法是和劳动有关的法律2.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A.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的借款关系B.某公司与股东就股利问题而发生的关系C.某国家机关招聘公务员所发生的社会关系D.某农民工与个体餐馆就工资问题所发生的关系3.下列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是()A.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关系B.某私营企业与职工因培训而发生的关系C.某公司与其职工因支付工资问题而发生的关系D.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与劳动者发生的关系4.下列哪一项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由劳动法调整()A.甲厂职工陈某操作机器时不慎将参观的客户蒋某致伤,蒋某要求陈某赔偿B.汪某因身高不足1.70米而被乙厂招聘职工时拒绝录用,汪某欲告乙厂C.个体户张某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所形成的共有关系D.丁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的担保5.下列关于劳动法地位的认识,通常认为的是()A.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B.劳动法是民商法的组成部分C.劳动法是经济法的组成部分D.劳动法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6.我国劳动法采取()形式A.内地为成文法,港澳台地区既有成文法,又有判例法B.判例法C.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D.判例法为主,成文法为辅二、不定项选择题1.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A.所有与劳动有关的社会关系B.劳动关系C.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D.由各种劳动关系而发生的关系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劳动关系是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的过程中发生的关系B.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C.劳动关系双方是平等的,不具有从属性D.劳动关系既具有平等性,也具有隶属性3.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是()A.因用人单位管理劳动者而发生的关系B.因执行社会保险而发生的关系C.因组织工会和工会活动而发生的关系D.因监督劳动法规的执行而发生的关系4.下列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哪些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A.某私营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合同B.某国家机关与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合同C.某教授与其雇佣的钟点工之间签订的合同D.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劳务合同5.下列人员中不适用劳动法的是( )A.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B.家庭保姆C.现役军人D.事业单位工勤人员6.目前实践中,我国劳动法的形式包括()A.基层集体合同B.企业内部劳动规则C.国际法律文件D.全国总工会规章7.对于劳动法中的劳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A.劳动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B.工人务工是劳动,个体劳动者的经营也是劳动C.劳动是一种有报酬的劳动,而不是义务劳动D.劳动是一种集体劳动,不是以劳动者名义从事的劳动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劳动法是人权保障立法的组成部分B.劳动法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劳动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D.劳动法有助于社会安定,属社会法范畴9.以下各项中,哪些不属于劳动法所称的劳动关系的范畴()A.劳动者甲在单位的劳动过程中与同事乙之间的关系B.承揽人与定作人之间的关系C.农民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劳动产品D.个体劳动者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的关系三、问答题: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电大劳动法学网考单选答案(整理版本)剖析

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C)的形式出现的。
C.工厂立法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A)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A.英国3.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C)。
C.19世纪上半叶4.国际劳动组织成立于(C)。
C.1919年5.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B)。
B.《国际劳工标准》6.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创始国之一,其参与的时间是(D)。
D.1919年巴黎和会7.下列关于劳动法上劳动和劳动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D.承揽关系属于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应受到劳动法的调整8.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一般开始于(B)。
B.15周岁9.根据法律规定,不可以招收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单位是(B)。
B.边远地区企业10.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是()。
A.劳动法律事实11.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
B.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第二章劳动法的地位、体系和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认为,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时间(C)。
C.19世纪初2.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根源在于()。
B.国家对雇用关系的干预3.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中独立出来的。
A.民法4.劳动合同法属于下列哪项劳动法律制度()。
D.劳动关系协调法5.工资法属于下列哪项劳动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法6.我国(包括香港、澳门等地区)劳动法渊源表现形式有()。
D.既有成文法的形式又有判例法形式7.在劳动法的渊源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
B.宪法8.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
A.宪法9.下列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各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A.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宪法第三章劳动就业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方针是()。
电大劳动法学网考单选答案(整理版本)

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C)的形式出现的。
C.工厂立法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A)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A.英国3.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C)。
C.19世纪上半叶4.国际劳动组织成立于(C)。
C.1919年5.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B)。
B.《国际劳工标准》6.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创始国之一,其参与的时间是(D)。
D.1919年巴黎和会7.下列关于劳动法上劳动和劳动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D.承揽关系属于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应受到劳动法的调整8.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一般开始于(B)。
B.15周岁9.根据法律规定,不可以招收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单位是(B)。
B.边远地区企业10.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是()。
A.劳动法律事实11.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
B.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第二章劳动法的地位、体系和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认为,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时间(C)。
C.19世纪初2.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根源在于()。
B.国家对雇用关系的干预3.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中独立出来的。
A.民法4.劳动合同法属于下列哪项劳动法律制度()。
D.劳动关系协调法5.工资法属于下列哪项劳动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法6.我国(包括香港、澳门等地区)劳动法渊源表现形式有()。
D.既有成文法的形式又有判例法形式7.在劳动法的渊源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
B.宪法8.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
A.宪法9.下列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各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A.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宪法第三章劳动就业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方针是()。
劳动法习题

第一章劳动法的基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A.劳动法中的劳动不包括家务劳动B.劳动法中的劳动是劳动力的有偿让渡C.履行抚养义务的劳动属劳动法中的劳动D.劳动法是和劳动有关的法律2.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D )A.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的借款关系B.某公司与股东就股利问题而发生的关系C.某国家机关招聘公务员所发生的社会关系D.某农民工与个体餐馆就工资问题所发生的关系3.下列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是( A )A.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关系B.某私营企业与职工因培训而发生的关系C.某公司与其职工因支付工资问题而发生的关系D.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与劳动者发生的关系4.下列哪一项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由劳动法调整( B )A.甲厂职工陈某操作机器时不慎将参观的客户蒋某致伤,蒋某要求陈某赔偿B.汪某因身高不足1.70米而被乙厂招聘职工时拒绝录用,汪某欲告乙厂C.个体户张某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所形成的共有关系D.丁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的担保5.下列关于劳动法地位的认识,通常认为的是( A )A.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B.劳动法是民商法的组成部分C.劳动法是经济法的组成部分D.劳动法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6.我国劳动法采取( A )形式A.内地为成文法,港澳台地区既有成文法,又有判例法B.判例法C.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D.判例法为主,成文法为辅二、不定项选择题1.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 BC )A.所有与劳动有关的社会关系B.劳动关系C.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D.由各种劳动关系而发生的关系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D )A.劳动关系是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的过程中发生的关系B.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C.劳动关系双方是平等的,不具有从属性D.劳动关系既具有平等性,也具有隶属性3.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是(ABCD )A.因用人单位管理劳动者而发生的关系B.因执行社会保险而发生的关系C.因组织工会和工会活动而发生的关系D.因监督劳动法规的执行而发生的关系4.下列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哪些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AB )A.某私营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合同B.某国家机关与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合同C.某教授与其雇佣的钟点工之间签订的合同D.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劳务合同5.下列人员中不适用劳动法的是( BC )A.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B.家庭保姆C.现役军人D.事业单位工勤人员6.目前实践中,我国劳动法的形式包括( CD )A.基层集体合同B.企业内部劳动规则C.国际法律文件D.全国总工会规章7.对于劳动法中的劳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CD )A.劳动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B.工人务工是劳动,个体劳动者的经营也是劳动C.劳动是一种有报酬的劳动,而不是义务劳动D.劳动是一种集体劳动,不是以劳动者名义从事的劳动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劳动法是人权保障立法的组成部分B.劳动法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劳动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D.劳动法有助于社会安定,属社会法范畴9.以下各项中,哪些不属于劳动法所称的劳动关系的范畴(ABCD )A.劳动者甲在单位的劳动过程中与同事乙之间的关系B.承揽人与定作人之间的关系C.农民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劳动产品D.个体劳动者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的关系三、问答题: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劳动法 第二章 劳动法概述

3.劳动法的兴起—— 独立劳动法阶段(20世纪以来)
法国《劳动法典》(第一卷,1910年)、 《苏俄劳动法典》(1922年)、美国《国家
劳动关系法》(1935年)等。
各国劳动法相继脱离民法,开始独立发 展,并在世界各国普及。
二、中国劳动立法
(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二)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3)国际劳工公约的批准情况
(二)劳动服务关系
(三)劳动团体关系
(四)劳动争议处理关系
第三节
劳动法的地位
一、劳动法地位的含义
是指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 位,即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是否属 于一个独立法律部门以及它与其他 法律部门有何关系的问题。
二、关于劳动法地位的分歧
(一)劳动法是社会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劳动法是经济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动立法
1. 国际劳工组织简介
1919年成立。是联合国下属的负责
全世界劳工事务的专门机构 。
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 :通过促进
全世界劳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 高,最终在实现社会正义的基础上建立 世界的持久和平。
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原则:
(1)劳动不是商品; (2)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是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 (3)任何地方的贫穷对一切地方的繁荣构成危害; (4)反对贫困的斗争需要各国在国内以坚持不懈 的精力进行,还需要国际间作持续一致的努 力,在此努力中,工人和雇主代表享有和政 府代表同等的地位,和政府代表一起参加自 由讨论和民主决议,以增进共同的福利。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 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 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 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 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 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 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劳动法概述

团体自治以公民结社自由的基本权利为前提,包 括两方面内容: 其一,工会团体的人格独立:排除国家非正当的 干涉;独立于雇主。
其二,工会团体的行动自治。 (3)劳动基准法领域:禁止强迫劳动
三、倾斜保护原则
(1)劳动合同法:解雇保护
(2)劳动基准法:基准法定,意在设定当事人 意思自治的界限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者的救济保 障,如举证责任倒置
厂做工,即强迫劳动者同资本家建立雇佣劳动关系。
英国亨利八世时期曾明文规定,对流浪者给予鞭打;如再
度流浪,则被捕,除了鞭打,还要割去半只耳朵;三度流 浪就要当作重犯罪人或社会敌人处死。
2、规定最低工时和最高工资,强化雇佣剥削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颁布的《学徒法》规定,在 法定限额以上支付工资的要受到处罚,其中取得工资这 笔支付工资者要受处罚更为严厉,对前者判处监禁22日, 而对后者判处监禁10日。
劳工法规的本质
强制建立劳动关系——“乞食证”
反劳工法规,不认为是劳动法的起源。
公法
(二)民法阶段(资本主义自由竞争)
背景:资本原始积累结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 始稳定。
经济政策:古典自由主义
立法:强调私法自治,主张劳动关系由雇佣契约 调整。 1804年《法国民法典》将雇佣关系称为“劳动力 租赁” ,该法典第1710条称“劳动力租赁者, 谓当事人约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 方约定支付报酬的契约”。 回到私法的轨道。
英国1802年的《学徒
健康和道德法》,规
定纺织工厂童工的工
作时间每天不得超过
电大劳动法多选答案版本

二、多项选择题1.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主要指(。
人.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口.国际劳工建议书2.国际劳工组织的机构主要是().B.国际劳工大会C理事会D.国际劳工局3.国际劳工组织的特点是三方性原则,因此参加国际劳工大会的代表有()。
A.政府B.财团C.雇主D.劳工4.公约和建议书的主要区别是()。
A.公约被会员国批准后即需负履行义务C.建议书不需批准,只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D.建议书需批准,并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5.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般包括()°C.劳动关系D.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6.劳动关系从职业分类角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A.企业的劳动关系8.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C.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7.劳动关系从集体谈判制度角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0A.个别劳动关系C.集体劳动关系8.下列哪些社会关系是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ABCD)。
9.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A.劳动法律关系主体B.劳动法律关系客体D.劳动法律关系内容10.引起劳动法律关系消灭的合法行为有(ABCD)。
11.下列哪些用人单位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A.文艺B.体育D.特种工艺第二章劳动法的地位、体系和基本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原因在于()。
A.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B.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C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2.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在()。
A.调整对象不同B.主体不同C.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3.下列关于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中,正确的是O°B.劳动法律关系与民法的主体不相同D.劳动法与民法的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4.根据法律性质,劳动法体系可以分为()。
A.劳动实体法B.劳动程序法5.劳动法体系中的劳动关系协调法包括()。
C.劳动合同法D.集体合同法6.下列表现形式中,属于劳动法的渊源的有(AB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需要 平等的起跑线
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 • 适应了自由竞争的需要 • 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工人阶级的斗争推动劳动立法
① 奴隶主
奴隶
② 封建主
人身 所有 农民
④ 雇主
人身
契约
依附 雇工
关系பைடு நூலகம்
私法:契约制度(劳动合同)
劳动法
公法:基准制度(劳动条件)
③)劳工法规:规定工时下限 工资上限
民法
法 社会法 合
劳动 法
体 公法 行政法
⑤ 工厂法规:规定工时上限 工资下限
私法的公法化 ——西方劳动法的产生
第一章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概述 二、私法的公法化 三、公法的私法化
一元法律结构 (公法)
劳动立法形成时期 劳动立法低谷时期
多元法律结构 劳动立法发展时期 (社会法) 劳动立法成熟时期
列宁
• 我们不承认任何“私的东西”,在我们 看来经济领域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
• 1995年1月1日实施
我国劳动合同的发展 (公法的私法化)
劳动立法形成时期 50年代后期的试点
劳动立法低谷时期 60年代初期的试点
劳动立法发展时期 80年代 后期的试点
劳动立法成熟时期 90 年代的全面推广
私法的公法化 私法 公法
公法的私法化
私 法 公法
私法
公法
社
私法 会 公法
法
诸 私法
一元法律结构 (公法)
劳动立法形成时期 劳动立法低谷时期
多元法律结构 劳动立法发展时期 (社会法) 劳动立法成熟时期
一元法律结构 (公法)
劳动立法形成时期 劳动立法低谷时期
多元法律结构 劳动立法发展时期 (社会法) 劳动立法成熟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1994年7月5日八届八次全国人大 常委会上以121票赞成,1票反对, 3票弃权,1人未按表决器的表决 结果得以通过 。
-------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
大跃进使许多经济 管理权限下放到地 方。由于国家没有 采取相应的管理措 施。造成全国增加 2500万人和多支出 几十亿工资的后果
一元法律结构 (公法)
劳动立法形成时期 劳动立法低谷时期
多元法律结构 劳动立法发展时期 (社会法) 劳动立法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的再次试点
劳 动 与 社 会 保 障 法
(二) 华东政法学院 董保华
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 • 适应了自由竞争的需要 • 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争论
如何理解 马克思?
如何理解 马克思?
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 • 适应了自由竞争的需要 • 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防止新的失业发
生,对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和职工实行“包 下来”的政策,埋下了固定工制度的根子
-1956年党的 八大政治报告
• 在这里,有必要指出这样一个事实, 就是上级国家机关往往对于企业管 得过多、过死,妨碍了企业应有的 主动性和机动性,使工作受到不应 有的损失。应当保证企业在国家统 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在计划管理、 财务管理、干部管理、职工调配、 福利设施等方面,有适当的自治权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