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童年的发现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知识要点+图文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这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

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作者介绍:费奥多罗夫:苏联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形近字:绞(绞刑)痴(痴迷)胚(胚胎)赋(天赋)窘(窘态)饺(饺子)疾(疾病)脂(脂肪)武(威武)室(教室)多音字:朝cháo(朝着)zhāo(朝阳)旋xuán(盘旋旋律)xuàn(旋风旋子)禁jīn(情不自禁)jìn(禁区禁令)他禁(jīn )不住满园的春色,闯入了花园的禁(jìn )区。

近义词:惩罚——处罚迷恋——痴迷澄澈——清澈轻盈——轻巧妨碍——阻碍困窘——窘迫羞愧——惭愧驱逐——驱赶独立——依赖迷恋——厌恶澄澈——污浊轻盈——笨重理解词语:【胚胎】本课指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

2020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23 童年的发现课文原文素材 新人教版

2020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23 童年的发现课文原文素材 新人教版

23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p ēi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hu ò患hu àn。

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

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清澈的湖面上盘旋。

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f ù,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

”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

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

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想得是那样痴ch ī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能够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

“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想啊想啊,嘿h ēi!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1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时对科学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回忆性文章。

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作者童年的机智、好奇、求知若渴和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本篇文章语言幽默、风趣,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家小时候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激发他们自己的探索欲望。

文章以童年为背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思考童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但是,对于文章中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课文原文,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图片和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童年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3《童年的发现》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五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标(部编版)(一)

23《童年的发现》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五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标(部编版)(一)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新课标】五语下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23.童年的发现一、单元阅读主题:风趣与幽默二、单元语文要素:注意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三、本课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在学习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要素】思维能力:能说出“我”关于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审美创造: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五个手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四、本课新课标学习任务单。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基础性学习单)一、用“√”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1.处处(chǔ chù)养尊处优(chǔ chù)处心积虑(chǔ chù)一无是处(chǔ chù)2.因为薄(báo bó bò)荷味的薄(báo bó bò)饼不受顾客欢迎,所以能力薄弱(báo bó bò)的店家销售这种口味的饼所得的收入微薄(báo bó bò)。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胚胎(pēi pī)澄澈(céng chéng)天赋(fù wǔ)草履虫(fù lǚ)涨红(zhǎng zhàng)面临(líng lín)澄澈(dèng chéng)窘迫(jǒng jiǒng)简单明了(le liǎo)差(chā chà)不多情不自禁(jīn jìn) 惩罚(chěng chéng)弹动(tán dàn) 似乎(sì shì) 痴笑(zhīchī)伊始(yī yìn) 祸患(huàn chuàn) 妨碍(ài dé)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优质精品公开课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优质精品公开课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优质精品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时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次科学实验,展示了作者对科学的痴迷和勇敢的探索精神。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童真童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童年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有探索精神。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一些科学知识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童年经历,感受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作者的童年经历和对科学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和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作者的童年经历和对科学的热爱。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的探索精神和童年快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童年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童年经历和对科学的热爱。

3.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些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童年时的探索经历,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童年快乐和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3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一)

23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一)

23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一)
23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
1. 童年时光的美好记忆
•温馨家庭的背景
•纯真无忧的生活态度
•充满想象力的游戏和玩耍
2. 童年游戏的乐趣
•纸牌、跳棋等经典玩具游戏
•踢球、弹簧床等运动性游戏
•隐蔽、躲猫猫等室外游戏
3. 童年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童年教育的角色
•心理健康、道德价值观的塑造
•学会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4. 童年的成长与挑战
•盬奋勇敢面对成长中的挑战
•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了解失败的重要性,从中汲取经验
5. 童年的友谊和人际关系
•童年朋友的重要性和特殊关系
•建立深厚友谊的过程和感受
•学会妥善处理冲突和维护友谊
6. 童年对兴趣和天赋的培养
•发现并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
•开拓视野,尝试新事物
•发现并发展自身的潜在天赋
7. 童年经历对未来的影响
•童年经历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形成个人性格、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童年记忆在成人时期的重要性
以上是23童年的发现的主要内容。

童年时光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宝贵的阶段之一,经历和体验的点点滴滴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美好记忆、游戏乐趣、教育的重要性、成长与挑战、友谊和人际关
系、兴趣和天赋的培养以及童年经历对未来的影响等方面的探索,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并珍惜童年的发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课堂笔记
《童年的发现》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23课。

这一课
主要描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偶然发现的一只蜻蜓的故事,通过故事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总结如下:
1.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作者童年时代的夏天,在一次下雨后,作者发现树上有很多蜻蜓。

2.故事展开:作者迷上了观察蜻蜓,特别是它们在飞行中展示
的独特技巧。

在观察蜻蜓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了地上有一只重伤的蜻蜓,于是决心要救助它。

3.故事高潮:作者为受伤的蜻蜓做了简单的包扎,然后把它放
在一个装满水的小盒子里,希望它能康复。

4.故事结尾:几天后,作者发现蜻蜓已经逐渐康复,于是将它
放飞。

蜻蜓飞起之后,顿时在阳光下迸发出绚丽的光芒,使作者深感它的美丽和生命的奇妙。

5.故事意义: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蜻蜓这种小昆
虫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作者也向读者传达了爱护生命、珍惜自然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应该培养对自然的敏感和探索欲望,学会观察和保护生命。

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呵护小动物,以及学会欣赏自然之美,体验生命的奇妙。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十三课《童年的发现》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十三课《童年的发现》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十三课《童年的发现》知识点+同步练习含
答案人教统编版
知识点梳理
本课主要内容是围绕童年时代的纯真与发现展开,通过描写童年时代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

以下是本课的重点知识点梳理:
1.童年时代的特点
–纯真、天真无邪
–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
–充满幻想与梦想
–对人性和事物的看待更加纯粹
2.发现与探索
–童年是一个充满发现的时期
–通过与自然和人交往,孩子们逐渐认识世界和社会
3.对童年的思索
–童年时代的快乐和宝贵
–成人应当珍惜童年时光,保持童心
同步练习
1.请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描述作者在课文中对童年的感悟和发现。

答案:作者在课文中通过回忆和描写童年时期的点点滴滴,表达了他对童年纯真与天真的怀念与感悟。

作者发现,在那个纯真的年代里,他曾感受到许多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美好情感和瞬间的感动,这种感动和美好留存在他的心中,无法忘怀。

2.描述一下你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美好记忆,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或
感悟?
答案:(略)
3.你认为童年时期的天真与纯真能够给人成年后的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
响?
答案:(略)
以上就是本课的知识点梳理和同步练习。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能够更好地领会童年的纯真与发现之美,珍惜和保持内心的童心,让生活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童年的发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课文讲述了“我”童年时的一个有趣的发现。

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这个发现的经过,以及在这过程中有趣的经历。

课文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代的发现,因此贴合学生心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胚、祸”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继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时采用朗读与默读两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我”的发现过程,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

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发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多思考的习惯。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重点是了解“我”的发现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可以找出关键字,根据关键字对发现过程进行梳理。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童年的发现》,大家先看课题,猜想课文的内容是什么。

板书:童年的发现。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注意字的读音。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会认的字:胚祸患赋痴绞嘿伊娜窘
3.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成语。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律、很庄重。

不怀好意:胸怀恶意,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根据课文导语的要求,默读课文。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3.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觉得作者是以怎样的语气来写这个故事的。

(幽默)
4.读第3-13自然段,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5.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发现流程图如下:草履虫—鱼—青蛙—猴子—人。

6.读第14-19自然段,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

7.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这里丝毫没有恶意。

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8.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的意思。

作者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不足为奇了。

9.让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有过什么有趣的“发明与发现”。

四、课文小结
本课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五、板书设计
充满幻想的孩子
童年的发现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幽默的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