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遥感导论试题库_超级完整版.doc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
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
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
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
遥感导论题

遥感导论题第一章1.(名词解释)广义和狭义遥感: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名词解释)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3.遥感的类型: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0.05~0.38μm之间)、可见光遥感(0.38~0.76μm之间)、红外遥感(0.76~1000μm之间)、微波遥感(1mm~1m之间)、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
4.(简答)遥感的特点:①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在地球上,进行资源和环境调查时,大面积同步观测所取得的数据是最宝贵的。
②时效性。
遥感探测,尤其是空间遥感探测,可以再短时间内对统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
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地反映了地区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红外遥感昼夜均可探测,微波遥感可全天候探测,人们可以从中有选择地提取所需的信息。
④经济性。
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取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
目前,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
在电磁波谱中,尚有许多谱段的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第二章1.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E=dΦ/ds,单位W/m^2,S为面积。
2.(填空)黑体辐射规律: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全)

填空1.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m之间的电磁波。
2.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3.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发射成功。
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型,具体是光机扫描仪、CCD阵列。
5.SPOT1、2、3卫星上有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用作两种观测垂直观测、倾斜观测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6.美国高分民用卫星有IKONOS、QUICK BIRD。
7.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最邻近法、双线性内插法、三次卷积内插法。
8.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9.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10.常用的彩色变换方法有:单波段彩色变换、多波段彩色变换、HLS变换。
11.遥感系统包括五种: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运用。
12.遥感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波段、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13.常用的锐化方法有: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拉普拉斯算法、定向检测。
14.目标地物识别特征包括:色调、颜色、阴影、形状、大小、纹理、图形、位置、拓扑结构。
15.地物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方位、包含、相邻、相交、相贯。
16.地质遥感包括:岩性识别、地质构造的识别、构造运动的分析。
17.试举三个陆地卫星:Landsat、SPOT、CBERS。
18.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有: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地形起伏的影响、地球曲率的影响、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折射。
19.平滑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去除噪声。
20.热红外影像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
21.遥感扫描影像的特征有: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大、动态观测。
22.微波影像的阴影是:与目标地物之间存在障碍物阻挡了雷达波的传播。
遥感导论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遥感图像的特征包括温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2、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
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
大气散射类型包括: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3、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控制点的数量要求,一次项最少需要__4__个控制点,二次项最少项需要__7_个控制点,三次项地物的光谱特性一般随时间季节变最少需要____11__个控制点。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直接解译标志包括(形状)、(大小)、(颜色)、(阴影)、(纹理)和(图型也可以答位置)。
5、颜色立体中的中间圆盘表示颜色的(色调).颜色立体中的纵轴表示颜色的(明度),圆盘半径表示颜色(饱和度)6、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7、遥感技术按平台分类分为航空、航宇、地面、航天。
8、开普勒参数中决定轨道形状的:轨道长半径、轨道偏心率。
9、多波段数字图像组织方式bsq 、bip 、bil 。
10、地物反射类型包括漫反射、镜面反射、方向反射。
11、CCD探测元件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12、图像增强中的K-L变换,变换后的多光谱空间坐标系旋转一个角度,新坐标系的坐标轴一定指向(数据信息量较大)的方向。
图像增强中的K-T变换,变换后的多光谱空间坐标系旋转一个角度,新坐标系的坐标轴一定指向(与地面景物有密切关系)的方向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分为目视解译、计算机判读。
13、光学增强中加色法中的三原色分别是(红)、(绿)、(蓝)。
减色法三原色:黄、品、青14.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量分为(透射能量)、(反射能量)和(吸收能量)。
15、摄影成像类型传感器多光谱摄影机分为三种分别是(多摄影机型)、(多镜头型)、(光束分离型)。
16、绿色植被有最强的反射的波段是(近红外),而对纯净水体的反射峰值在(蓝绿)波段。
遥感导论试题2

一、选择题1. 下列不是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是( C )A.遥感平台B.遥感器C.卫星导航定位装置D.图像处理设备2.按比例拉伸原始图像灰度等级范围,被称作( B )A.直方图均衡 B.线性变换 C.密度分割 D.中值滤波3.全景投影的影像面是一个( C )A.平面B.斜面C.圆柱面D.立面4.下列不是遥感特点的是:( C )A.大面积同步观测B.时效性C.实时性D.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5.绝对黑体是指( B )A.某种绝对黑色自然物体B.吸收率为1,反射率为0的理想物体C.吸收率为0,反射率为1的理想物体D.黑色的烟煤6.卫星于太阳同步轨道是指( C )A.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B.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C.卫星轨道面朝向太阳的角度保持不变D.卫星相对太阳静止不动7.我们可以利用( A )的方法提取地物的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在此基础上识别遥感影像的目标地物A.结构模式识别B.特征变换C.模糊数学D.计算机自动分类8.摄影相片解译标志分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下列哪一项属于间接解译标志( B )A.形状和大小B.目标地物与环境、时间的关系C.阴影和地物周围环境D.纹理和目标地物的排列9.关于遥感平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遥感平台的运行状态决定着遥感影像的波谱分辨率B.遥感平台的高度影响着遥感影像的地面分辨率C.绝大多数的资源卫星都集中在800-1000KM的高度上D.遥感平台只是遥感技术系统中一个辅助设备,不对遥感影像产生直接影响10.关于高光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它与多光谱遥感含义相同B.它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相对连续的光谱段C.它需要面对海量数据处理问题D.它每个通道的波长范围比多光谱遥感要小的多11. 下面遥感传感器属于主动方式的是( D )A、TV摄像机B、红外照相机C、LandSat的多光谱扫描仪D、合成孔径雷达12. 下面受天气影响最小的是( C )遥感方式。
(完整版)福建师大2018年《遥感导论》试题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考核题一、解释下列名词1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遥感定义:遥感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数字图像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学表示的图像。
3差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减就是差值运算。
4均值平滑将每个像元在以其为中心的区域内,取平均值来代替该像元值,以达到去掉尖锐“噪声”和平滑图像的目的。
5植被指数比值运算常用于突出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被类别或估算植被生物量。
这样算法的结果称为植被指数。
6 NDVI即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是近红外和红波段反射率的差与和的比值,该指数部分消除了大气程辐射和太阳-地物-卫星社会主义国家相对应的影响,增强了对植被的响应能力,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植被指数。
7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者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常见的TM5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28.5m*28.5m。
8间接判读标志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它现象。
9图像重采样通过改变像元大小,进而改变图像特征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10波谱分辨率传感器能分辩的最小波长间隔。
11监督分类从研究区域选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
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的方法。
12中值虑波是一种非线性平滑技术,它将每一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该点某邻域窗口内的所有像素点灰度值的中值。
遥感复习题(学生用最终版)

遥感复习题(学⽣⽤最终版)《遥感导论》复习题(共计152题)⼀、名次解释(2-3分每题)1、遥感:应⽤探测仪器,不与探测⽬标相接触,从远处把⽬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窗⼝:电磁波通过⼤⽓层时较少地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的波段称为⼤⽓窗⼝。
3、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向,单位投影表⾯,单位⽴体⾓内的辐射通量。
4、⾼光谱遥感: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空间定位系统:利⽤多颗导航卫星的⽆线电信号,对地球表⾯某地点进⾏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导航的技术系统。
6、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范围的⼤⼩,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物体能分辨的最⼩单元。
7、遥感影像地图:⼀种以遥感影像和⼀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
8、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机构成电磁波谱。
9、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持下,运⽤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程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和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10、加⾊法:红绿蓝三原⾊按⼀定⽐例混合形成各种⾊调的颜⾊的⽅法。
11、⿊体:如果⼀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都全部吸收,则为⿊体。
其特点是吸收率为1,反射率为0。
⿊体具有最⼤发射能⼒。
⾃然界不存在完全的⿊体,⿊⾊烟煤被认为最相似。
12、航空摄影⽐例尺:即像⽚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
13、“红移”:当光源远离观测者时,接受的光波频率⽐其固有频率低,即向红端偏移。
14、数字地球:⼀种可以嵌⼊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表⽰。
15、波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受⽬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波长间隔。
16、⽐值植被指数: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之⽐。
遥感题库加答案

1.遥感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一个完整的遥感技术系统应包括地物电磁辐射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贮直至分析与解译(应用)。
由空间信息收集系统、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和信息分析应用系统等三大系统构成。
3.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不同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根据遥感工作波长分类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根据辐射源分类可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4.遥感技术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1、空间特性(探测范围大)——视野辽阔,具有宏观特性2、波谱特性(信息丰富)——探测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大大扩展了人体感官的功能3、时相特性(周期短)——高速度,周期性重复成像4、收集资料方便,不受地形限制5、经济特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一次成像,多方受益6、数字处理特性——使其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多元信息的复合5.遥感地质学作为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学的电磁辐射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基础之上的;技术方法则是建立在“多”技术基础上的。
研究对象是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如岩石、断裂)、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为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和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服务6.遥感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研究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研究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研究遥感技术在地质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10.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阶段(航空摄影阶段)阶段、中期阶段(彩色摄影和非摄影方式)阶段和近期阶段(航天遥感)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复习题库24. 垂直摄影25. 倾斜摄影一、名词解译26. 光机扫描成像1. 遥感27. 固体自扫描成像2. 高光谱遥感28. 影像变形3. 遥感图象解译29. 几何校正4. 遥感影像地图30. 航天平台5. 主动遥感31. 电磁波6. 被动遥感32. 电磁辐射7. 扫描成像33. 感光度8. 多源信息复合34. 三基色9. 最小距离判别法35. 分辨率10. 图像区域分割36. 黑体11. 多波段遥感37. 亮度系数12. 维恩位移定律38. 辐射出射度13. 瑞利散射39. 假彩色14. 米氏散射40. 真彩色15. 大气窗口41. 3S16.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42. 数字图像17. 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43. 领域处理18. 平滑与锐化二、填空题19. 多光谱变换 1. 可见光遥感的的探测波段在_____________之间,红外遥感的20. 监督分类探测波段在 ___________之间。
21. 非监督分类 2.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是22. 遥感技术系统____________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23.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是 ____________。
3. 已知某河流的宽度为 20m,在像片上量得的宽度为0.5cm,则是,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像片的比例尺为 ____________,如果在像片上量得某湖的面积为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25 ㎝2, ?湖泊的实际面积为___________㎡。
14. 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4. 当地球的卫星轨道高度为700km,总视场为 60 度时,扫描带为、、对应的地面宽度为 _________km。
、、。
5. 当天线孔径为10m,波长为 2cm,距离目标物的距离为 10km 15.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时,方位分辨力为_______m;当天线孔径为 100m,其它条件不变种衍射现象。
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径小的情况情况下,方位分辨力为_______m。
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
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6. 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是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是、、。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16. Landsat 的轨道是轨道, SPOT卫星较7. 植物叶子含水量的增加,将使整个光谱反射率________( 填升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高或降低 ) ,阔叶林与针叶林相比较,在近红外遥感影像上前者比到。
后者 __________( 填浅或深 ) 。
17. 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
8. 差值植被指数公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9. 陆地卫星的轨道是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方面都比 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为平方公里。
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18.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
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10. 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19. 光学图像是量,是函数;数字图像是的,可分为和两种。
量,是函数。
11. 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20. 常用的锐化有、、、。
即、、2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
有、、。
12. 全球定位系统在 3S 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22. 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即。
有、、、13. 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
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
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23. 遥感摄影像片包括、、、24. 遥感影像地图的特征:、、、。
25. 遥感数字影像类型:、、、。
26. 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27. 地物的空间关系主要表为、、、和五种关系。
28. 地质遥感包括、、。
29. 多波段遥感图象的数据记录格式有、、。
30.TM影像共有 7 个波段,用于探测浅水水下特征,最好用。
用于测定生物量和作物长势,区分植物类型最好用。
31.在彩红外航片上,清澈的水体一般为________色,健康的植被为 ________色,遭受严重病虫害的植被为________色。
32.飞机起飞后对机场进行热红外摄影,飞机在地面上留下的黯黑色轮廓为33._____________、飞机喷气尾流在地面形成的喷雾状白色为_____________ 。
34.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由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5.数字图像镶嵌的关键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6.外部误差是指在 _____________ 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由_____________ 所引起的误差。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等因素引起的变形误差。
37.光学图像转换成数字影像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步骤。
38.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控制点的数量要求,一次项最少需要____________ 个控制点,二次项最少项需要________个控制点,三次项最少需要 _____________ 个控制点。
三、选择题1、下列遥感类型不是按工作方式分类的是()A、红外线遥感 B 、成像遥感 C 、主动遥感 D 、微波遥感2、下列不属于减法三原色的是()A、黄 B 、青 C 、绿 D 、蓝3、下面哪一项不会引起遥感图象的几何变形或辐射误差()A、太阳高度角 B 、地形 C 、大气 D 、地物面积4、下面哪一个不是图像比值运算的作用()A、扩大不同地物的光谱差异 B 、减弱地物阴影 C 、显示隐伏构造 D 、减少噪音5、遥感图像的几何分辨率指()A、象元相应地面的宽度 B 、传感器瞬时视场内观察到地面的宽度 C 、能根据光谱特征判读出地物性质的最小单元的地面宽度D、能分辨的最小宽度6、在热红外图象上,白天水体的色调比道路深,而夜间水体的色调又比道路浅,这是由于()A 热红外图象的特性B 水的热容比道路小C 水是液体D 道路的热容比水小7、对于同样物质组成的土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表面比较平滑,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B 较粗的颗粒具有相对四、简答题 ( 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 )较低的反射率。
C 含水率高,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D 有机质 1. 简要说明微波遥感的特点。
含量高,反射率降低。
2. 简述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方法。
8、绝对黑体的() 3. 分析 TM与 SPOT影像复合的优越性,说明复合方法。
A、反射率等于 1 B 、反射率等于0 C 、发射率等于 1 D、发射 4. 简述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过程。
率等于 0 5. 简述线状地物信息检测技术9、卫星重复周期是卫星() 6.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获取同一地区影像的时间间隔 B 、经过地面同一地点上空的7. 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间隔时间 C 、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8. 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侧视雷达的方位分辨率与()9. 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
A、天线孔径有关 B 、天线孔径无关 C 、斜距有关 D 、斜距10. 遥感的特点是什么?无关11.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是什么?11、采样是对图像()12. 计算机图像分类的两种主要方法是什么?A、取地类的样本 B 、空间坐标离散化 C 、灰度离散化13. 遥感技术识别地物的原理。
12、数字图像的()14. 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可把遥感划分为哪几种类型?A、空间坐标是离散的,灰度是连续的 B 、灰度是离散的,空间15. 遥感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坐标是连续的; C、两者都是连续的 D 、两者都是离散的16. 简述各种类型电磁波的性质和用途。
13、 BSQ是数字图像的()17. 太阳辐射的光谱特性有哪些?A、连续记录格式 B 、行、波段交叉记录格式 C 、象元、波段交18. 试解释云层颜色与大气散射的关系?叉记录格式19. 辐射畸变和几何畸变的概念以及其因素?14、同类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呈()20. 简述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A、随机分布 B 、近似正态分布 C 、均匀分布21. 非监督分类有哪几种方法?请就其一种简述具体步骤?15、标准化距离大可以说明()22. 试述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A、类间离散度大,类内离散度也大 B 、类间离散度小,类内离23. 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散度大 C 、类间离散度大,和/ 或类内离散度小 D 、类间离散度24. 试述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
小,类内离散度也小25. 试述遥感技术的特点。
26.试述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五、论述题1.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请结合实例说明?2.论述遥感的发展趋势?3.什么是“ 3S”技术,试述“ 3S”技术支持下的“精细农业” 。
六、计算题1、X 射线的波长范围约5× 10-9 ~1× 10-11 m,其对应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4 分 )2、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 1 天文单位,太阳的线半径约 6.96 × 105km;(1) 通过太阳常数I0 ,计算太阳总的辐射通量E; (4 分)(2) 由太阳的总辐射通量计算太阳的辐射出射度M。
(4 分)七、综合题下图为数字图像,10 10 10 210 10 2 210 22 210 10 2 2(1)画出该图像的直方图; (4 分 )(2)用 3× 3 窗口的中值滤波方法,求出新的图像第二行和第二列;(4 分)(3) 用索伯尔方法求出新的图像第三行和第三列。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