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铸铁的热处理
活塞杆材料及其热处理方式

活塞杆材料及其热处理方式活塞杆材料及其热处理方式活塞杆作为发动机重要的零部件之一,承受着发动机高频的往复运动和巨大的压力。
因此,活塞杆材料的选择及其热处理方式是影响发动机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1. 铸铁材料铸铁材料是一种常用的活塞杆材料,常见的有球墨铸铁和灰口铸铁。
由于铸铁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柴油发动机和重载汽车。
铸铁材料的热处理方式主要有退火和固溶温处理。
退火可以提高铸铁的塑性和韧性,而固溶温处理可以提高铸铁的硬度和耐磨性。
不同的铸铁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式,以保证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2. 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活塞杆材料,通常用于高性能发动机和高速轮机。
铝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导热性能,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动机的重量和提高运转效率。
铝合金材料的热处理方式主要有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固溶处理可以改善铝合金的强度和塑性,而时效处理可以提高铝合金的硬度和耐热性。
不同的铝合金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效果。
3. 钛合金材料钛合金材料是一种高强度、轻质的活塞杆材料,常用于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和高速轮机。
钛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能够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钛合金材料的热处理方式主要有固溶温处理和时效处理。
固溶温处理可以改善钛合金的塑性和韧性,而时效处理可以提高钛合金的硬度和耐热性。
不同的钛合金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式,以保证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总之,活塞杆材料的选择及其热处理方式是发动机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最佳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并进行合理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和长期稳定性。
金属材料学第7-11章课后习题答案

金属材料学习题与思考题第七章铸铁1、铸铁与碳钢相比,在成分、组织和性能上有什么区别?(1)白口铸铁:含碳量约2.5%,硅在1%以下白口铸铁中的碳全部以渗透碳体(Fe3c)形式存在,因断口呈亮白色。
故称白口铸铁,由于有大量硬而脆的Fe3c,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很难加工。
因此,在工业应用方面很少直接使用,只用于少数要求耐磨而不受冲击的制件,如拔丝模、球磨机铁球等。
大多用作炼钢和可锻铸铁的坯料(2)灰口铸铁;含碳量大于4.3%,铸铁中的碳大部或全部以自由状态片状石墨存在。
断口呈灰色。
它具有良好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好,减磨性,耐磨性好、加上它熔化配料简单,成本低、广泛用于制造结构复杂铸件和耐磨件。
(3)钢的成分要复杂的多,而且性能也是各不相同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
我们通常将其与铁合称为钢铁,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
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而且钢还根据品质分类为①普通钢(P≤0.045%,S≤0.050%)②优质钢(P、S均≤0.035%)③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按照化学成分又分①碳素钢:.低碳钢(C≤0.25%).中碳钢(C≤0.25~0.60%).高碳钢(C≤0.60%)。
②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2、C、Si、Mn、P、S元素对铸铁石墨化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三低(C、Si、Mn低)一高(S高)的铸铁易出现白口?(1)合金元素可以分为促进石墨化元素和阻碍石墨化元素,顺序为:Al、C、Si、Ti、Ni、P、Co、Zr、Nb、W、Mn、S、Cr、V、Fe、Mg、Ce、B等。
其中,Nb为中性元素,向左促进程度加强,向右阻碍程度加强。
C和Si是铸铁中主要的强烈促进石墨化元素,为综合考虑它们的影响,引入碳当量CE = C% + 1/3Si%,一般CE≈4%,接近共晶点。
退火热处理规范

山西方盛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退火热处理规范在遵守《热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范》、JB4406-87《热处理安全技术的一般规定》和现有设备电加热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制订以下三种退火工艺1、焊接件类的退火工艺流程A、焊接件以低于300℃进炉B、加热温度:600-650℃,对薄壁、细长、大而薄的易变形焊接件,退火温度应取下限。
C、加热速度:100-150℃/小时。
D、保温时间:以焊接结构件最厚(或直径最大)的断面计算,每25mm为1小时,计算不足1小时,一般保温时间为2-4小时。
E、冷却速度:随炉冷至300℃以下出炉空冷。
检验标准: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检查有无裂纹,检查变形有无误差,对退火变形超差的工件允许进行校正。
若变形量较大,校正工作量大的焊接件,应再进行一次应力退火处理。
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焊接件检查表面质量及氧化情况。
注:本规范适用于低碳结构钢焊接结构件消除残余应力退火。
2、铸件类的退火工艺流程铸件脱模后,必须经过退火才能进入后续加工工序。
目的:消除内应力和稳定尺寸,消除铸件的白口组织和提高铸件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
第一、灰铸铁类退火工艺流程:A、去应力退火:将铸件缓慢加热到500-560℃,保温2小时左右,然后以极缓慢的速度随炉冷至150-200℃后出炉。
注意:退火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会引起石墨化,降低铸件强度和硬度,这是不适宜的。
B、消除白口、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退火工艺:将铸件加热到800-900℃,保温2-5小时,使共晶渗碳体发生分解,然后又在随炉缓慢冷却过程中,使二次渗碳体及共析渗碳体发生分解,待随炉缓冷到500-400℃时,再出炉空冷,这样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
若保温后采用较快的冷却速度,可以增加铸件强度和耐磨性。
第二、球墨铸铁类退火工艺流程:A、去应力退火:球墨铸铁的弹性模量以及凝固时收缩率比灰铸铁高,故铸造内应力比灰铸铁约大2倍。
对于不再进行其他热处理的球墨铸铁铸件,都应进行去应力退火。
灰铸铁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详解

灰铸铁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影响灰铸铁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化学成份 (C 、Si 、Mn 、P 、S 合金元素)灰铸铁的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石墨的形状、大小、分布 和数量以及基体组织工艺、冶金因素:主要有冷却速度,铁液的过热处理、孕育处理、炉料特性等 (1)关于冷却速度的影响 铸铁是一种对冷却速度敏感性很大的材料,同一 铸件的厚壁和薄壁部份,内部和外表都可能获得相差悬殊的组织,俗称为组织 的不均匀性。
因为石墨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却速度。
影响铸件冷却速 度的因素较多:铸件壁厚和分量、铸型材料的种类、浇冒口和分量等等。
由于 铸件的壁厚、分量和结构取决于工作条件,不能随意改变,故在选择化学成份 时应考虑到它们对组织的影响。
(2)关于铁液孕育处理的影响 孕育处理就是在铁液进入铸件型腔前,把孕育 剂附加到铁液中以改变铁液的冶金状态,从而可改善铸铁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对灰铸铁而言,进行孕育处理是为了获得 A 型石墨、 珠光体基体、 细小共 晶团的组织,以及减少铸件薄壁或者边角处的白口倾向和对铸件壁厚的敏感性; 对可锻铸铁而言,是为了缩短短退火周期,增大铸件的允许壁厚和改善组织的 结构;对球墨铸铁而言,是为了减少铸件白口倾向,提高球化率和改善石墨的 圆整性。
(3)关于铁液过热处理的影响。
提高铁液过热温度可以: ①增加化合碳含量和 相应减少石墨碳含量, ②细化石墨, 并使枝晶石墨的形成, ③消除铸铁的 “遗 传性”,④提高铸件断面上组织的均匀性, ⑤有利于铸件的补缩。
同样,铁液保 温也有铁液过热的类似作用。
工艺因素和冶金因素(4)关于炉料特性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往往发现改变金属炉料(例如采用不同产地的生铁或者改变炉料的配比等)而化学成份似乎无变化的情况下铸铁具有不同的组织和性能,这说明原材料的性质直接影响着用它熔炼出来的铸铁的性质,称为铸铁的:“遗传性”为此,采用提高铁液温度和使用多种铁料配料可消除这种“遗传性”,并改善铸铁的组织和性能。
铸铁热处理

1.炉冷至室温或600℃出炉空冷
1.出炉空冷至室温
2.冷却至720-760℃二阶段石墨化+炉
2.出炉空冷至600℃,再进炉,以速度
冷至室温,或炉冷至600℃出炉空冷 精选可编辑ppt 50-100℃/H;冷至300℃以下,出4炉空 冷
正火
铸铁正火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铸件的硬度、耐磨性、或作为表面淬火的预备热处理, 改善基体组织.但是,灰铸铁无法通过热处理来改善力学性能,这是因为灰铸铁中 的石墨呈片状分布,破坏了铸铁基体组织的连续性,同时,石墨端部易引起应力集 中,致使灰铸铁热处理后基体组织的强度和塑性、韧性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热处理不能改变石墨的形态和分布特性,而铸铁热处理的效果又与铸铁 基体中的石墨形态有密切关系.对于灰铁而言,热处理具有一点的局限性. 而球墨铸铁中的石磨成球状,对基体的削弱作用较小.因而,凡能改变金 属基体组织的各种热处理方法,对于球墨铸铁都是有效的
精选可编辑ppt
1
灰铸铁的热处理
退火
1.去应力退火:为消除铸件的残余应力,稳定几何尺寸,减小或消除加工 过后的畸变.通常普通灰铁件的去应力退火温度以550℃为宜.加热速度以 50℃/h.保温时间以25mm/h计算. 其冷却速度一定要慢,防止产生二次残 余内应力,冷却速度一般控制在20-40℃/h
精选可编辑ppt
6
加热温度对铸铁正火后硬度的影响
在正火温度范围内,加热温度愈高, 硬度也愈高. 正火后的冷却速度影响铁素体的析 出量,冷却速度愈大,铁素体的析 出量愈少,硬度愈高。因此,可采 用控制冷却速度的方法来达到调整 硬度.
精选可编辑ppt
7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球状石墨由于呈球形,故对集体的破坏割裂作用很小,引起应力集中的程度 也不大,基体的作用能较充分的发挥,所以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基体组织获 得所需性能
灰铸铁热处理方法

灰铸铁热处理方法
嘿,你问灰铸铁热处理方法啊?这可有不少招呢。
一种方法是退火。
这就像给灰铸铁放个假,让它舒舒服服地休息一下。
退火能降低硬度,提高韧性。
就好比一个人一直很紧张,让他放松放松,就会变得更有弹性。
把灰铸铁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慢慢冷却,这样它的内部结构就会变得更稳定,不容易开裂啥的。
还有一种是正火。
这就像给灰铸铁来个小锻炼,让它变得更结实。
正火能提高硬度和强度。
把灰铸铁加热到比较高的温度,然后快速冷却。
这样它就会变得更硬,更能扛得住压力。
另外呢,淬火也可以。
这可是个厉害的招,就像给灰铸铁来个大挑战。
淬火能让灰铸铁变得超级硬。
把它加热到很高的温度,然后突然放到冷水里冷却。
这就像一个人在火里烤了一下,然后马上跳进冰水里,肯定会变得很坚强。
不过淬火得小心,弄不好就会开裂。
我记得有个工厂,他们生产的灰铸铁零件一开始不太好用,容易坏。
后来他们用了退火的方法,把零件加热了一下,
然后慢慢冷却。
嘿,这下好了,零件变得更有韧性了,不容易坏了。
还有一次,他们想让零件更硬一点,就用了正火的方法。
把零件加热得红红的,然后快速冷却。
果然,零件变得更结实了,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反正啊,灰铸铁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等。
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这样才能让灰铸铁变得更好用,更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你要是碰到灰铸铁需要热处理,就可以试试这些方法哦。
本单元练习试题[铸铁]参考答案解析[马]
![本单元练习试题[铸铁]参考答案解析[马]](https://img.taocdn.com/s3/m/68ac70417fd5360cba1adb3b.png)
本单元练习题(铸铁)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碳在铸铁中的存在形式有渗碳体和石墨两种。
2.灰口铸铁中根据石墨的形态不同,灰口铸铁又可分为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和蠕墨铸铁。
3.石墨化过程是指铸铁中的碳以石墨形态析出的过程。
4.可锻铸铁是由白口铸铁经石墨化退火而获得的。
5.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
6.石墨虽然降低了灰铸铁的力学性能,但却给灰铸铁带来一系列其它的优良性能,主要有:良好的铸造性能、良好的减振性能、良好的减摩性能、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和小的缺口敏感性。
(二)判断题1.由于灰铸铁中碳和杂质元素的含量较高,所以力学性能特点是硬而脆。
(×)2.虽然灰铸铁的抗拉强度不高,但抗压强度与钢相当。
(√)3.可锻铸铁具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它是一种可以进行锻造的铸铁。
(×)4.因为铸铁中的石墨对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它是有害而无益的。
(×)5.孕育铸铁的力学性能优于普通铸铁,并且各部位的组织和性能均匀一致。
(√)6.常用铸铁中。
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最好,它可代替钢制作形状复杂、性能要求较高的零件。
(√)7.球墨铸铁常常需要进行热处理,获得不同的组织,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8.可锻铸铁件主要用于制作形状复杂,要求较高塑性和韧性的薄壁小型零件。
(√)9.为消除铸铁表面或薄壁处的白口组织,应采用时效处理。
(×)10.在铸铁中加入一定量的合金元素,使之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其它特殊性能,这种铸铁称之为合金铸铁。
(√)(三)选择题1.由于白口铸铁中的碳主要是以 B 形式存在,所以性能特点是 D 。
A.石墨B.渗碳体C.硬度低,韧性好D.硬度高,韧性差2.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中的碳主要以 A 形式存在。
A.石墨B.渗碳体C.铁素体D.奥氏体3.灰铸铁的 C 性能与钢相当。
A.塑性B.抗拉强度C.抗压强度D.冲击韧性4.铸铁变质处理采用的变质剂是 A或B 。
1-5机械基础2

此类钢按照含碳量不同,分别用于制造冲压件、焊接件、轴、
⑶碳素工具钢
这类钢主要用来制造刃具、量具和模具。这些工具都要求
高硬度、高耐磨性及一定的韧性,为此工具钢必须是优质的 或高级优质的高碳钢。
优质高碳工具钢牌号:用“T+数字”表示,
高级优质高碳工具钢牌号:用“T+数字+A”表示,其中T表 示碳素工具钢,数字表示钢中平均含碳量的千分数,A表示高
⑵按用途分: 建筑、桥梁、船舶、车辆 渗 碳 钢 结 构 钢 调 质 钢 机器用钢 弹 簧 钢 滚动轴承钢 耐 磨 钢 刃具钢 工 具 钢 模具钢 量具钢 不锈钢 特殊性能钢 耐热钢 工程用钢
⑶按冶金质量分: 1)普通钢S≤0.055%、P≤0.045%. 2)优质钢S≤0.04%、 P≤0.04%. 3)高级优质钢S≤0.03%、P≤0.035%。 碳素钢的品种繁多,为了生产、加工、选用及管理方便、我国国家 标准对产品牌号的命名,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化学元素符号及阿拉伯数 字相结合的表示方法。此外、按冶炼脱氧程度不同,分为沸腾钢、镇定 钢和半镇定钢。 3、碳素钢的牌号及用途 ⑴碳素结构钢 1)成分:<0.06~0.38%C,P、S 量较多。 2)性能:可焊性、塑性好。 3)热处理:热轧空冷态下使用。 4)使用状态下组织:F+P 。 5)用途:常以热轧型材使用,约占钢材总量的70%。用于建筑结构, 适合焊接、 铆接、栓接等。
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用途: 低淬透性钢:20、20Cr。用于受力小的耐磨件,如柴油机的活塞销、 凸轮轴等。 中淬透性钢:20CrMnTi。用于中等载荷的耐磨件,如变速箱齿轮。 高淬透性钢:18Cr2Ni4WA。用于大载荷的耐磨件,如柴油机曲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铸铁的热处理灰铸铁的热处理退火1.去应力退火为了消除铸件的残余应力,稳定其几何尺寸,减少或消除切削加工后产生的畸变,需要对铸件进行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温度的确定,必须考虑铸铁的化学成分。
普通灰铸铁当温度起过550℃时,即可能发生部分渗碳体的石墨化和粒化,使强度和硬度降低。
当含有合金元素时,渗碳体开始分解的温度可提高到650℃左右。
通常,普通灰铸铁去应力退火温度以550℃为宜,低合金灰铸铁为600℃,高合金灰铸铁是可提高到650℃,加热速度一般选用60~120℃/h.保温时间决定于加热温度、铸件的大小和结构复杂程度以及对消除应力程度的要求。
铸件去应力退火的冷却速度必须缓慢,以免产生二次残余内应力,冷却速度一般控制在20~40℃/h,冷却到200~150℃以下,可出炉空冷。
一些灰铸铁件的去应力退火规范示于表1.2.石墨化退火灰铸铁件进行石墨化退火是为了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提高铸铁的塑性和韧性。
若铸件中不存在共晶渗碳体或其数量不多时,可进行低温石墨化退火;当铸件中共晶渗碳体数量较多时,须进行高温石墨化退火。
(1)低温石墨化退火,铸铁低温退火时会出现共析渗碳体石墨化与粒化,从而使铸件硬度降低,塑性增加。
灰铸铁低温石墨化退火工艺是将铸件加热到稍低于Ac1下限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共析渗碳体分解,然后随炉冷却。
(2)高温石墨化退火,高温石墨化退火工艺是将铸件加热至高于Ac1上限以上的温度,使铸铁中的自由渗碳体分解为奥氏体和石墨,保温一段时间后根据所要求的基体组织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冷却。
正火灰铸铁正火的目的是提高铸件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或作为表面淬火的预备热处理,改善基体组织。
一般的正火是将铸件加热到Ac上限+30~50℃,使原始组织转变为奥氏体,保温一段时间后出炉空冷。
形状复杂的或较重要的铸件正火处理后需再进行消除内应力的退火。
如铸铁原始组织中存在过量的自由渗碳体,则必须先加热到Ac1上限+50~100℃的温度,先进行高温石墨化以消除自由渗碳体在正火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硬度也愈高。
因此,要求正火后的铸铁具有较高硬度和耐磨性时,可选择加热温度的上限。
正火后冷却速度影响铁素体的析出量,从而对硬度产生影响。
冷速愈大,析出的铁素体数量愈少,硬度愈高。
因此可采用控制冷却速度的方法)(空冷、风冷、雾冷),达到调整铸铁硬度的目的。
淬火与回火1.淬火铸铁淬火工艺是将铸件加热到Ac1上限+30~50℃的温度,一般取850~900℃,使组织转变成奥氏体,并在此温度下保温,以增加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然后进行淬火,通常采用油淬。
对于形状复杂或大型铸件应缓慢加热,必要时可在500~650℃预热,以避免不均匀加热而造成开裂。
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淬火后的硬度越高,但过高的奥氏体化温度,不但增加铸铁变形和开裂的危险,并产生较多的残留奥氏体,使硬度下降。
灰铸铁的淬透性与石墨大小、形状、分布、化学成分以及奥氏体晶粒度有关。
石墨使铸铁的导热性降低,从而使它的淬透性下降,石墨越粗大,越多,这种影响越大。
2.回火为了避免石墨化,回火温度一般应低于550℃,回火保温时间按t=[铸件厚度(mm)/25]+1(h)计算。
3.等温淬火为了减小淬火变形,提高铸件综合力学性能,凸轮、齿轮、缸套等零件常采用等温淬火。
等温淬火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与常规淬火工艺相同。
复习前课铸铁的分类(P89~90)§4-6工程铸铁一、铸铁的石墨化1.概述铸铁是碳的质量分数W C>2.11%的铁碳合金。
它是以Fe、C、Si为主要组成元素,并比钢含有较高的S和P等杂质。
碳在铸铁中,主要以石墨的形式存在。
石墨化:铸铁中的碳以石墨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石墨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冷却过程中,可以从液体和奥氏体中直接析出石墨;另一种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亚稳定性的Fe3C分解出铁素体和稳定的石墨。
双重相图:实践证明,铸铁在冷却时,冷速越缓,析出石墨的可能性越大,用Fe-G相图说明;冷速赶快,则析出渗碳体的可能性越大,用Fe-Fe3C相图图4-11 Fe-G与Fe-Fe3C双重相图说明。
为便于比较和应用,习惯上把这两个相图合画在一起,称之为铁-碳合金双相图。
如图4-11所示。
其中虚线表示稳定态(Fe-G )相图,实线表示亚稳定态(Fe -Fe 3C )相图,虚线与实线重合的线用实线画出。
石墨化以哪一种方式进行,主要取决于铸铁的成分与保温冷却条件。
2.石墨化过程按照Fe-G 相图,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石墨化 ①对于过共晶成分合金而言,铸铁液相冷至C'D'线时,结晶出的一次石墨;②各成分铸铁,在1154℃(E'C'F'线)通过共晶反应形成的共晶石墨。
即共晶℃G A E 1154+−−→−'C L第二阶段石墨化 在1154~738℃温度范围内,奥氏体沿E'S'线析出二次石墨。
即ⅡG第三阶段石墨化 在738℃(P'S'K'线),通过共析转变析出共析石墨。
即共析℃G F A P 738S +−−→−'3.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1)化学成分 按对石墨化的作用,可分为促进石墨化的元素(C 、Si 、Al 、Cu 、Ni 、Co 、P 等)和阻碍石墨化的元素(Cr 、W 、Mo 、V 、Mn 、S 等)两大类。
·C 和Si 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S 是强烈阻碍石墨化的元素,而且还降低铁液的流动性和促进高温铸件开裂;·适量的Mn 既有利于珠光体基体形成,又能消除S 的有害作用;·P 是一个促进石墨化不太强的元素,能提高铁液的流动性,但当其质量分数超过奥氏体或铁素铁的溶解度时,会形成硬而脆的磷共晶,使铸铁强度降低,脆性增大。
总之,生产中,C 、Si 、Mn 为调节组织元素,P 是控制使用元素,S 属于限制元素。
(2)石墨化温度 石墨化过程需要碳、铁原子的扩散,石墨化温度越低,原子扩散越困难,因而石墨化进程越慢,或停止。
尤其是第三阶段石墨化的温度较低,常常石墨化不充分。
(3)冷却速度 一定成分的铸铁,石墨化程度取决于冷却速度。
冷速越慢,越利于碳原子的扩散,促使石墨化进行。
冷速越快,析出渗碳体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是由于渗碳体的W C(6.69%)比石墨(100%)更接近于合金的W C(2.5%~4.0%)影响冷却的因素主要有浇注温度、铸件壁厚、铸型材料等。
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提高浇注温度,可使铸型温度升高,冷速减慢;铸件壁厚越大,冷速越慢;铸型材料导热性越差,冷速越慢。
二、铸铁的组织与性能1.铸铁的组织通常铸铁的组织可以认为是由钢的基体与不同形状、数量、大小及分布的石墨组成的。
石墨化程度不同,所得到的铸铁类型和组织也不同。
表4-23铸铁经不同程度石墨化后所得到的组织名称石墨化程度显微组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灰铸铁充分进行充分进行充分进行充分进行充分进行充分进行充分进行部分进行不进行F+GF+P+GP+G麻口铸铁部分进行部分进行不进行Le'+P+G白口铸铁不进行不进行不进行Le'+P+Fe3C 2.铸铁的性能铸铁基体组织的类型和石墨的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状态决定了铸铁的性能。
(1)石墨的影响石墨是碳的一种结晶形态,其碳的质量分数W C≈100%,具有简单六方晶格。
由于石墨的硬度为3~5HBS,σb约为20MPa,塑性和韧性极低,伸长率δ接近于零,从而导致铸铁的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塑性、韧性等均不如钢。
并且石墨数量越多,尺寸越大,分布越不均匀,对力学性能的削弱就越严重。
其中·片状石墨对基体的削弱作用和引起应力集中的程度最大;·球状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最小;·团絮状石墨的作用居于二者之中。
但石墨的存在,使铸铁具有优异的切削加工性能、良好的铸造性能和润滑作用、很好的耐磨性能和抗振性能,大量石墨的割裂作用,使铸铁对缺口不敏感。
(2)基体组织的影响对同一类铸铁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铁素体相的数量越多,塑性越好;珠光体的数量越多,则抗拉强度和硬度越高。
由于片状石墨对基体的强烈作用,所以只有当石墨为团絮状、蠕虫状或球状时,改变铸铁基体组织才能显示出对性能的影响。
三、常用铸铁材料1.普通灰铸铁普通灰铸铁俗称灰铸铁,简称灰铁。
其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在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约占铸铁总量的80%。
(1)灰铸铁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一般铸铁含W C=2.7%~3.6%,W Si=1.0~2.2%,W Mn=0.5%~1.3%,W S<0.15%,W P<0.3%。
其组织有:铁素体灰铸铁(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片状石墨);珠光体+铁素体灰铸铁(在珠光体+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片状的石墨);珠光体灰铸铁(在珠光体基体上分布着片状的石墨)如图4-13(a)、(b)、(c)所示。
图4-13三种基体的灰铸铁灰铸铁组织相当于在钢的基体上分布着片状石墨,因此,其基体的强度和硬度不低于相应的钢。
石墨的强度、塑性、韧性极低,在铸铁中相当于裂缝和孔洞,破坏了基体金属的连续性,同时很容易造成应力集中。
因此,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塑性及韧性都明显低于碳钢。
石墨片的数量越多、尺寸越大、分布越不均匀,对基体的割裂作用越严重。
但是石墨片很细,尤其相互连接时,也会使承载面积显著下降。
因此,石墨片长度应以0.03~0.25mm为宜。
石墨的存在,使灰铸铁的铸造性能、减摩性、减振性和切削加工性都高于碳钢,缺口敏感性也较低。
灰铸铁的硬度和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基体组织,而与石墨的存在基本无关。
因此,灰铸铁的抗压强度约为抗拉强度3~4倍。
(2)灰铸铁的牌号及用途灰铸铁的牌号由“HT+数字”组成。
其中“HT”是“灰铁”二字汉语拼音字首,数字表示φ30mm试棒的最低抗拉强度值(MPa)。
常用灰铸铁的牌号、力学性能及用途见表4-24。
从表中可以看出,灰铸铁的强度与铸件的壁厚有关,铸件壁厚增加则强度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壁厚增加使冷却速度降低,造成基体组织中铁素体增多而珠光体减少的缘故。
(3)灰铸铁的孕育处理浇注时向铁液中加入少量孕育剂(如硅铁、硅钙合金等),改变铁液的结晶条件,以得到细小、均匀分布的片状石墨和细小的珠光体组织的方法,称为孕育处理。
孕育处理时,孕育剂及它们的氧化物使石墨片均匀细化,并使铸铁的结晶过程几乎在全部铁液中同时进行,避免铸件边缘及薄壁处出现白口组织,使铸铁各个部位截面上的组织与性能均匀一致,提高了铸铁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同时也降低了灰铸铁的断面敏感性。
经孕育处理后的铸铁称为孕育铸铁,表4-24中,HT250、HT300、HT350即属于孕育铸铁,常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截面尺寸变化较大的大型铸件,如汽缸、曲轴、凸轮、机床床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