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图像质量评价是指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的、科学的、准确的评价,以便于对图像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改进。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是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的标准化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图像质量评价更加客观、准确。

一、图像质量评价的目的。

图像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图像的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便于对图像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改进。

图像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价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以便于对图像进行清晰度和细节的改进。

2. 评价图像的色彩还原度和色彩饱和度,以便于对图像的色彩进行合理的调整。

3. 评价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以便于对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进行合理的调整。

4. 评价图像的噪点和失真程度,以便于对图像的噪点和失真进行合理的处理。

二、图像质量评价的方法。

图像质量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1. 主观评价是指通过人眼对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主观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对比观察法、分级评定法和直接感受法等。

2. 客观评价是指通过计算机对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客观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相似性(SSIM)指标、峰值信噪比(PSNR)指标和均方误差(MSE)指标等。

三、图像质量评价的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的标准是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的标准化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图像质量评价更加客观、准确。

图像质量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晰度评价标准,清晰度评价标准是评价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的标准化方法,其主要包括对比度、锐度和细节度等指标。

2. 色彩评价标准,色彩评价标准是评价图像的色彩还原度和色彩饱和度的标准化方法,其主要包括色彩还原度、色彩饱和度和色彩准确度等指标。

3. 对比度评价标准,对比度评价标准是评价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的标准化方法,其主要包括对比度和亮度等指标。

4. 噪点评价标准,噪点评价标准是评价图像的噪点和失真程度的标准化方法,其主要包括噪点和失真程度等指标。

四、图像质量评价的应用。

图像质量评价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图像采集设备的质量评价,对图像采集设备的质量进行评价,以便于选择合适的图像采集设备。

图像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图像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图像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1、影像显示能满足诊断学要求;
2、影像注释完全、无误;
3、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
4、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控制适当;
5、整体布局美观,无影像诊断的变形;
6、对检查部位之外的辐射敏感组织和器官应尽量加以屏蔽;
7、影像呈现的诊断密度范围应控制在O.25~2.0之间;
8、图像质量控制小组(质量控制小组兼)每月进行一次图像质量总评价;每天交接班时对图像进行点评,指出改进方法;对于连续两次犯同样错误的技术人员,要给予一定(50-400元)的经济处罚。

9、全科每月进行一次质量评价会议,总结本月的改进情况,指出下月的改进目标。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方法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方法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放射科的影像质量,每月由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电脑上随机分别抽取DR、CT、MR图片,以以《放射科诊疗规范》为基础,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力求影像科图像和报告质量不断提高。

一、图片质量评价标准:1、X线影像质量要求:(1)一般要求: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明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及年龄等信息完整;3)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成人胸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2、除上述一般要求外,优质图像标准: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2)层次分明;3)摄影体位标准,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4)照射野大小合适: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包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一个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5)无体外伪影;6)无运动伪影;7)胶片无污迹、划片、粘片、指纹。

DR影像评价内容及方法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上述DR影像质量,每份图像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CT影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上述CT影像质量,每份图像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MR影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上述MRI影像质量,每份图像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二、报告质量评价标准: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

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一、一般项目: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对比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对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影响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对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影响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对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影响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质量评价成为评估图像处理算法的重要指标之一。

无论是在人类视觉感知还是在计算机处理方面,图像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视觉算法的性能和效果。

因此,图像质量评价标准的选择与设计对计算机视觉算法具有重要影响。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是用来度量图像的视觉质量的指标,根据其评估的维度和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类。

客观评价是直接从图像的物理特性或者基本属性来评估图像质量的方法。

例如,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是一种常用的客观评价指标。

PSNR通过计算原始图像和经过处理后的图像之间的均方误差来评估图像质量,数值越大表示图像质量越好。

然而,将PSNR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PSNR无法考虑到图像的主观视觉感知,因此会出现与人眼感知不一致的情况。

主观评价是通过人类主体来评估图像质量的方法。

与客观评价相比,主观评价更能反映出人类视觉感知的特点。

在主观评价中,被试者观看不同质量的图像,并且根据其主观感受进行评分。

例如,常用的主观评价方法包括主观质量评价(MOS)和视觉实验室评估(VQE)等。

主观评价相对于客观评价更为准确和有说服力,但它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和资源。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的选择会对计算机视觉算法的设计和优化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合理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评估和比较不同图像处理算法的效果。

通过通过对比不同算法在具体评价标准下的得分,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选择最适合的算法或算法参数。

其次,图像质量评价标准能够指导计算机视觉算法的优化。

通过评估算法处理后图像的视觉质量,可以对算法进行改进和调整。

例如,在图像增强任务中,可以通过图像质量评价标准的指导,对增强算法进行优化,提高增强图像的质量。

此外,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也可以用于图像处理算法的训练和调优。

通过收集不同质量图像和对应的评分,可以构建数据集,在机器学习中使用这些数据集对算法进行训练和优化。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1. PSNR(峰值信噪比):通过比较原始图像和失真图像之间的均方根误差(MSE)来评估图像质量的度量标准。

2. SSIM(结构相似度指数):该指标在比较图像之前,对图像进行了多项处理,包括亮度平衡、对比度平衡和结构相似性分析,使得图像的评估结果更加贴近于实际的人眼观察。

3. VIF(可视信息嵌入度):该方法在JPEG2000的标准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定量地评估图像的外观质量和信息损失比例等。

4. NIQE(自然图像质量估计指标):该指标基于自然图像的所有属性,包括对比度、清晰度、先验信息、图像失真等进行评估,可以定量地评估图像的自然度和感觉度。

5. BRISQUE(基于统计概率的图像质量评估):该方法是基于图像所包含的局部和全局图像特征的分析,从而提出一种定量的图像质量评估方法。

6. LPIPS(线性感知的像素相似性指数):该指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来定量地评估图像相似性,通过对图像特征的空间感知能力进行分析,减少了对图像造成干扰的因素。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本文旨在介绍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以下是图像评价准入标准:
1.三级甲等:X线片、CR、DR优良率≥95%
2.三级乙等:X线片、CR、DR优良率≥90%
3.二级甲等:X线片、CR、DR优良率≥85%
4.二级乙等:X线片、CR、DR优良率≥80%
甲级片标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位置正确:包括投照肢体位置和X线中心准确,照片上下、左右边缘对称,胶片尺寸使用得当。

2.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良好:包括密度、对比度好,无明显的斑点感觉,肢体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失真度小;可制板。

3.无污染划损:包括照片上无污汁、划痕,无体外异物影及其他弊病。

4.被检者资料齐全、准确、整齐无误,照片标志与被照肢
体无重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片号、左右等。

5.造影片造影剂涂抹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
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标准。

乙级片标准如下:
以上1~5项中有一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乙级片。

丙级片标准如下:
以上1~5项中有两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丙级片。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一、评价参数(一)对比度1、客观对比度:物体本身的差异,由被检体的密度和厚度决定。

2、x线对比度:穿过人体后,x线强度上的差异。

3、图像对比度:x线照片上所表现出的密度差。

客观对比度是成像的基础,图像对比度是图像的最基本特征。

下图很好的说明了以上三个对比度:1、客观对比度:骨骼、软组织、气体存在密度上的差别。

2、X线对比度:透过不同组织形成的X线强度上的差别。

3、图像对比度:图像上形成的黑白差别。

对比度分辨率是指将客观对比度转换成图像对比度的能力。

分辨率高的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的组织区分开;分辨率低的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的组织区分开。

例如:CT与平片。

左图是普通平片,属于分辨率低的装置(X线机)摄取的片子;右图是胸部CT横断片,属于高分辨率的装置(CT机)摄取的片子。

对低对比的组织的区分能力,CT高于平片(即分辨率高的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的组织区分开),而平片只能区分差别较大组织(即分辨率低的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的组织区分开)。

(二)模糊1、指物体的边界不清楚。

2、原因:每个物点的像向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扩展。

3、影响:降低了图像的清晰度。

空间分辨率:区分相互靠近的两个物体细节的能力。

用LP/mm表示。

是评价影像设备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电影《神话》的一幅海报,表现的是图像的模糊。

下图是一幅分辨率较高的图片,图像较清晰。

(三)噪声1、定义:图像中可随机观察到的光密度变化。

2、表现为:斑点、雪花、网纹等。

3、原因:x线光子的随机分布。

4、描述:信噪比(SNR)。

SNR越大,图像质量越好。

(四)伪影1、定义:指图像中出现的被检体不存在的虚假信息。

2、影响:干扰正常结构,造成误诊。

(五)畸变定义:指物体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不同程度的改变。

(1)因观察角度不同,圆柱体的上面成为了椭圆。

(2)射线方向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效果。

左图垂直照射,两个物体的形态基本不变;右图斜射,使两个原本分离的物体,看起来象是一体的。

mr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mr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mr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在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图像质量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对图像的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便于选择合适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算法,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图像质量评价的方法和原理。

首先,图像质量评价的标准可以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

主观评价是指通过人眼观察和感知来评价图像的质量,这种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可以反映出人类的真实感知。

客观评价则是通过计算机算法和数学模型来评价图像的质量,这种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和准确,可以得到定量的评价结果。

常见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指标(SSIM)、均方误差(MSE)、感知质量评价指标(PQI)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图像的质量,如清晰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图像的各个方面特征。

PSNR是衡量图像重建质量的常用指标,它可以用来评价图像的失真程度。

PSNR值越高,表示图像的失真程度越小,质量越好。

SSIM是一种结构相似性指标,它可以评价图像的结构信息损失程度,对于一些结构比较重要的图像,SSIM指标更能反映出图像的质量。

MSE是均方误差,它可以评价图像的像素级别的差异,对于一些细节比较重要的图像,MSE指标更能反映出图像的质量。

PQI是感知质量评价指标,它可以从人类感知的角度评价图像的质量,更能反映出人类的真实感知。

总的来说,图像质量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算法,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图像的各个方面特征,以便于得到准确的评价结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图像质量评价的方法和原理,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
一、评价参数
(一)对比度
1、客观对比度:物体本身的差异,由被检体的密度和厚度决定。

2、x线对比度:穿过人体后,x线强度上的差异。

3、图像对比度:x线照片上所表现出的密度差。

客观对比度是成像的基础,图像对比度是图像的最基本特征。

下图很好的说明了以上三个对比度:
1、客观对比度:骨骼、软组织、气体存在密度上的差别。

2、X线对比度:透过不同组织形成的X线强度上的差别。

3、图像对比度:图像上形成的黑白差别。

对比度分辨率
是指将客观对比度转换成图像对比度的能力。

分辨率高的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的组织区分开;分辨率低的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的组织区分开。

例如:CT与平片。

左图是普通平片,属于分辨率低的装置(X线机)摄取的片子;右图是胸部CT横断片,属于高分辨率的装置(CT机)摄取的片子。

对低对比的组织的区分能力,CT高于平片(即分辨率高的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的组织区分开),而平片只能区分差别较大组织(即分辨率低的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的组织区分开)。

(二)模糊
1、指物体的边界不清楚。

2、原因:每个物点的像向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扩展。

3、影响:降低了图像的清晰度。

空间分辨率:区分相互靠近的两个物体细节的能力。

用LP/mm表示。

是评价影像设备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电影《神话》的一幅海报,表现的是图像的模糊。

下图是一幅分辨率较高的图片,图像较清晰。

(三)噪声
1、定义:图像中可随机观察到的光密度变化。

2、表现为:斑点、雪花、网纹等。

3、原因:x线光子的随机分布。

4、描述:信噪比(SNR)。

SNR越大,图像质量越好。

(四)伪影
1、定义:指图像中出现的被检体不存在的虚假信息。

2、影响:干扰正常结构,造成误诊。

(五)畸变
定义:指物体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不同程度的改变。

(1)因观察角度不同,圆柱体的上面成为了椭圆。

(2)射线方向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效果。

左图垂直照射,两个物体的形态基本不变;右图斜射,使两个原本分离的物体,看起来象是一体的。

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1、影响对比度的因素
(1)胶片特性:胶片有信息转换之功能,可将密度不同的组织转换为肉眼可辨的影像。

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取决于胶片的乳剂类型、曝光量、暗室冲洗等。

(2)被检体:存在密度和厚度上的差异。

穿过肢体后将形成x线强度上的差异。

在作用与胶片,将形成图像对比度。

(3)光子能量:诊断用x线,x线与人体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

其发生概率与光子能量关系极大。

低能x线,以光电效应为主,光电效应与被检体的Z4成正比,可得到组织的高对比。

(4)散射线:散射线方向杂乱,作用于胶片,将降低胶片的对比度。

减少措施:使用准直器、增大空气隙、缩小照射野、使用滤线器。

下图说的是散射线对对比度的影响:降低对比度。

下面三张图片说的是减少散射线的方法:
用束光器控制照射野的大小,可减少散射线。

下面这张图片说的是束光器的原理示意图:①为光源②为反光镜③照射野
束光器可模拟、显示X线束的曝光面的大小。

下图说的是用滤线栅消除散射线,这是最有效的吸收散射线设备。

图中:灰色表示人体,深蓝色表示X线束,
绿色表示散射线,暗红色表示滤线栅,最下面的表示盛放胶片暗盒。

2、模糊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1)模糊源
1)运动性模糊:x线管、肢体、胶片任一运动均可产生。

缩短曝光时间。

2)焦点性模糊:焦点尺寸影响较大。

主要在于半影的大小。

3)检测器模糊:主要产生与增感屏和影像增强器等涂有荧光物质的设备。

荧光物质产生的荧光将发散到四周,所形成的图像将大于原物体。

下图说的是焦点尺寸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焦点大小不同,形成的半影大小不同。

焦点大,半影大,模糊大,清晰度差;但是焦点大,有利于散热,可提高X线管容量。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解决方法:用双焦点技术。

下图是说增感屏的荧光效应,降低影像清晰度。

属于检测器性模糊。

增感屏的荧光向四周有光扩散现象,这会导致图像的边界不锐利,引起模糊。

(2)模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降低了对比度,减少了细节可见度。

其减少程度与细节的大小和模糊度之间的关系。

模糊度较低,物体较大和物体较小,但其尺寸较模糊度大时,不会影响可见度。

只是当细节的尺寸等于或小于模糊度时,对比度的降低才会影响可见度。

3、噪声的影响
(1)定义:照片上表现为肉眼可见的随机分布的斑点样的密度差。

(2)实质:x线统计涨落在图像上的反应。

(3)来源:主要是量子噪声。

即x线光子在图像内的空间或时间上的随机分布。

若入射的x线量多,穿过人体的量也多,到达胶片的量多,则量子噪声少。

即量子噪声与x线量成反比。

此外,胶片、增感屏、影像增强管等还存在颗粒噪声。

4、伪影与畸变
(1)伪影:图像中出现的被检体不存在的虚假信息。

对图像造成干扰。

滤线栅的铅条影,胶片、增感屏的划痕、污染、外来物。

下图可见一些纵行和横行的条纹影像,属于伪影。

(2)畸变:被检体形态、大小、位置的改变。

分为放大、歪斜、重叠等。

减少方法:中心线垂直,尽量靠近胶片,多体位投影。

一、常规X线影像质量标准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制定目的,是以最低辐射剂量、最高影像质量,为临床提供可信赖的医学影像信息,他由医学影像检查的正当化和成像过程最优化来体现。

医学影像质量综合评价应以成像过程最优话的三条主线,给出影像综合评价标准:
1.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
2.以能满足诊断学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
3.同时充分考虑减少影像检查的辐射计量
二、常规X线影像质量控制
1.诊断学要求
2.影像显示标准
影像显示标准系指在照片影像上能显示特别重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并用可见程度来表示其性质。

可见程度的表征可分为三级:隐约可见:解剖学结构可探知,但细节未显示,只特征可见;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可见,但不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显示;清晰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清晰。

以上规定的解剖学结构和细节能在照片上看到。

从而有助于作出准确的诊断。

这取决于正确的体位设计、病人的配合以及成像系统的技术技能。

3.重要的影像细节:
这些标准为在照片影像上应显示的重要解剖学细节提供了最小尺寸的定量信息。

这些细节也许是病理性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

4.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以相应摄影位置的体位显示标准为依据。

5.成像技术标准:为满足诊断学要求所必需的成像技术的合理组合。

成像技术条件的参数是:摄影设备、标称焦点、管电压、总滤过、滤线栅比、屏/片体系感度、摄影距离、自动暴光控制探测野、暴光时间、防护屏蔽,共10项。

6受检查者计量标准:影像综合评价标准同时给出各种摄影类型的标准体型下,病人体表入射剂量的参考值。

7.照片影像特定解剖点的密度标准范围:密度是构成影像的基础,对比度是影像形成的本质。

文本件设定的不同部位特定解剖点的密度范围,作为定量评价照片影像质量标准的参考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