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老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下册-6.2.1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课件 品质课件PPT

①c(H2)=c(I2)=c(HI)时 ②c(H2):c(I2):c(HI)=1:1:2时 ③c(H2)、c(I2)、c(HI)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2nmolHI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mol I2 ⑥反应速率v正(H2)=v正(I2)=v正(HI) ⑦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2)各种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物质的 量、质量分数、质量,体积分数等)保持不 变。
2SO2 (g) + O2 (g)
➢C(SO2):C(O2)=2:1 ➢二氧化硫的浓度不变 ➢氧气的质量不变 ➢氧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2SO3 (g)
• H2(g)+ I2(g) 是
2HI(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
(2)各种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物质的量、 质量分数、质量,体积分数等)保持不变。
(1)等速标志,即v(正) = v(逆);
以N2+3H2 2NH3 反应为例,单位时间内:
①若有1mol N2消耗,则有1mol N2 生成 ②若有1mol N2消耗,则有 H2—— ③若有1mol N2消耗,则有 NH3 ____ ④若有1mol N≡N键断裂,则有 N-H键____ ⑤生成1mol NH3,同时消耗了 0.5mol N2 ⑥生成1mol NH3,同时生成了 0.5mol N2 ⑦ v(N2) : v(H2)=1:3 ⑧ v(N2) : v(NH3)=1:2 ⑨ v正(N2) : v逆(H2)=1:3
H2(g)+ I2(g)
2HI(g)
2 A(g)
B(S)+2C(g)
(6)颜色不变:其实就是浓度不变
颜色不变,则说明达到平衡
2SO2 + O2
化学平衡4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实验分析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当活塞往里推时,混合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又逐渐变浅 当活塞往外拉时,混合气体的颜色先变浅又逐渐变深
图10-6
加压现象
减压现象
加压现象
先决条件
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加且反应 前后总体积发生改变。
aA(g)+bB(g)
cC(g)+dD(g)
a+b≠c+d
结论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H2O + CO2
CO中毒:
Hb + O2
(血红蛋白)
HbO2
(氧合血红蛋白)
HbO2 + CO
Hb(CO) + O2
例: 45℃时,1体积SO2 和3体积氧气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SO2 + O2
2SO3
平衡时测得SO2的转化率为40%,求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
解析: 设O2转化体积为x
A.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停止了,所以各组
分浓度不变了。
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
浓度
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即使改变温度条件,平
衡状态也不会改变。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X(g) + 3Y (g) 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C )。
2Z(g)达
A.Z生成的速率与Z分解的速率相等
V’
正
V’逆
V’正= V’
逆
V逆
t1
0
t2
t(s)
压
aA(g)+bB(g)
cC(g)
强
对
化
学
平
衡
的
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途径•提高转化效率的方法•转化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实际应用案例•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01反应物与生成物指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
反应物具有反应活性,可以被激活或转化成其他物质。
反应物指在化学反应中,由反应物经过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
生成物具有与反应物不同的化学性质。
生成物定义与性质010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反应物的转化率是指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被转化的比例。
理论上最大的转化率只有100%,即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反应物经过化学反应会生成一个或多个生成物。
在化学工业和实验室中,实现反应物的高效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实验成功率。
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转化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反应原理,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化学反应是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将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我们可以获得具有特定性质和用途的新物质。
转化的重要性02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途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速度,提高转化率。
催化作用反应条件控制反应机制研究通过控制温度、压力、浓度等反应条件,影响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研究反应机理,了解反应过程中中间产物和能量变化,有助于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转化率。
030201通过将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物理混合,增加接触面积和反应机会。
物理混合通过改变固体材料的表面性质,提高其与反应物的相互作用,从而加速反应。
表面改性利用光、热等能源为反应提供能量,促进化学键断裂和形成。
光、热等能源利用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生化反应速度,提高转化率。
酶催化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将底物转化为所需产物。
微生物发酵利用植物和动物体内代谢过程,将外来物质转化为有用产物。
植物和动物转化03提高转化效率的方法催化剂的使用总结词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度并降低能量壁垒,提高转化效率。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的转化为生成物【教师版】

第六章提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第二节反应物如何尽可能的转化为生成物一、知识梳理2NH3,怎样才能使N2、H2尽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 + 3H2高温、高压催化剂可能多地转变成生成物?(一)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1、可逆反应当一个化学反应发生后,它的生成物在同一条件下又能重新生成原来的反应物,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注意】可逆反应的特点是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常用符号“”表示。
2、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建立①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其反应情况如下:a.反应开始时:v(正)最大,v(逆)为零。
b.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减小→v(正)逐渐变小。
生成物由无到有逐渐增多→v(逆)从零开始逐渐增大。
c .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 = v(逆),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以上过程可用下图表示:②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生成物装入密闭容器,其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如图所示:(2)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任何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含量不变,这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简称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征① 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② 动:是指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没有停止③ 等: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④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个定值⑤ 变:外界条件改变、原平衡破坏,建立新的平衡(4)化学平衡的实质:v(正) = v(逆)。
(5)平衡的标志: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例1】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 NH 4Cl 受热分解,在试管口又生成NH 4Cl(B) 2H 2 +O 2−−−→点燃2H 2O ,2H 2O −−−→电解2H 2↑+O 2↑ (C)2HI ∆−−→H 2 + I 2,H 2 + l 2 ∆−−→2HI (D)工业上用SO 2制SO 3的反应【分析】A、B两项中的两反应条件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c项中的反应可表示为2HI∆H2 + I2;D项中的反应为2SO2 + O2∆催化剂2SO3。
6.2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课件

pC(g) + qD(g)
K
c( p C)cq(D) c( m A)c( n B)
六、化学平衡常数(K) 3、意义: (1)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可逆反应正向 进行的程度大小。
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比例越大, 反应物转化率越大。
(2)判断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是否为平衡状态。
六、化学平衡常数(K) 4、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1)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与具体的反应方程式有关。
457.6℃
0
0
0.0152 0.001696 0.001696 0.01181
0
0
0.01287 0.001433 0.001433 0.01
0
0
0.03777 0.004205 0.004205 0.02936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 (1)温度不变时(保持457.6 ℃),
c( 2 HI) 为常数用,K表示,K=48.59。
3、这种反应我们通常称之为“单向反应”。
二、可逆反应 有一些反应,在给定条件下,其正向反应和逆向
反应均有一定的程度,这种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正反应方向:向右 逆反应方向:向左
100 ℃时,将0.100mol的N2O4气体充入1L真空密 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2 N2O4
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测定,数据如下:
阅读:
1、在通常温度下,将2molH2与1molO2的混合物用电 火花引爆,就可转化为水。
2、这时,用通常的方法无法检验到所剩余的气和氧 气的数量。
3、但是当温度高达1500℃时,水蒸气却可以有相当 程度地分解为O2和H2。
一、单向反应 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认为是既能正向进行, 亦能逆向进行。 2、但是在有些情况下,逆向反应的程度是如此 之小,以致可略去不计。
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为生成物

υ
υ
练、 下列说法中,可以表明N2 + 3H2 2NH3已达 平衡的是( A、D ) A、1mol N≡ 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形成 B、 1mol N≡ 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断裂 C、 1mol N≡ 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H形成 D、 1mol N≡ 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H断裂
υ 正=υ 逆 ´ ´
C
υ正=υ逆
t
t
三、勒夏特列原理: (又叫平衡移动原理) ——其它条件不变,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 平衡将向削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四、化学平衡的应用
A、含氟牙膏与防止龋齿中的化学平衡 脱矿 Ca5(PO4)3OH(固) 矿化 釉质 含氟牙膏的 F– : Ca5(PO4)3OH + F– Ca5(PO4)3F + OH– 抗强酸性 5Ca2++3PO43–+OH–
现象:
加压前
加压时
加压后
减压前
减压时
减压后
(但比原来深) 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 迅速向里推动活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比原来浅) 颜色先变浅,后逐渐变深。 迅速向外拉动活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棕色 无色
现象: 升高温度,颜色变深;降低温度,颜色变浅。 解释: 结论: 升高温度,V正变大,V逆变大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V正变小,V逆变小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支100mL注射器吸入60mLNO2 和N2O4混合气体。用橡皮塞将针 孔封闭,把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推拉。 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填写在书中 横线上。 2 NO2(g) ⇄ N2O4(g)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老师)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方向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注意:“同一条件”“同时进行”。
同一体系中不能进行到底。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同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要注意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研究对象: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平衡实质:V正=V逆≠0 (动态平衡)(3)平衡标志: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可用六个字概括——逆、等、定、动、变、同。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化学平衡状态只对可逆反应而言。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3)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宏观上看好像是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微观上看反应并非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于逆反应速率相等罢了,即V正=V逆≠0,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变: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
是相对的,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6)同:化学平衡状态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达到,如果外界条件不变时,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反应是由反应物开始或由生成物开始,是一次投料或多次投料,最后所处的化学平衡是相同的。
即化学平衡状态只与条件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1、同一种物质V正=V逆≠0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包括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分数等)、含量保持不变。
2mA(s)+nB(g)pC(g)+qD(g)4、化学平衡常数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的大小,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对于反应mA + nBpC + qD 达到平衡时有K = n m q P B C A C D C C C 平平平平)]([)]([)]([)]([⨯⨯ 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为平衡常数。
反应物如何尽快可能转变成生成物课件PPT课件 沪教版

v
正
v
0
逆
10 20 30 40 50 时间(s)
二、可逆反应中的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P46 2.化学平衡的特征:等、动、定
正
v
v
3.化学平衡的本质:V正=V逆≠0
v v
正
逆≠0
v
逆
t
思考与讨论
500℃和V2O5的催化条件下,在10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SO2和 2mol O2,经1h充分反应后可逆反应2SO2+O2 你能判断此反应已处于平衡状态吗? 判断一:消耗2molSO2的同时有2mol SO2生成了
0 10 20 30
2.00 1.50 1.06 0.66
1.00 0.75 0.53 0.33
0 0.50 0.94 1.34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2.50
浓度(mol/L)
2.00 1.50 1.00 0.50 0.00 0 10 20 30 时间(s) 40
so3
so2 o2
50 60
SO2 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定性画出SO 2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2SO3 达到平衡。
√
× × ×
判断二:消耗2molSO2的同时消耗1mol O2
判断三:生成2molSO2的同时消耗2mol O2 判断四:生成1molO2的同时有1molSO3分解了
二、可逆反应中的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P46
2.化学平衡的特征:等、动、定
3.化学平衡的本质:V正=V逆≠0 4.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 √
请思考: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 变化,能否判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方向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注意:“同一条件”“同时进行”。
同一体系中不能进行到底。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同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要注意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研究对象: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平衡实质:V正=V逆≠0 (动态平衡)(3)平衡标志: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可用六个字概括——逆、等、定、动、变、同。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化学平衡状态只对可逆反应而言。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3)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宏观上看好像是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微观上看反应并非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于逆反应速率相等罢了,即V正=V逆≠0,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变: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
是相对的,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6)同:化学平衡状态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达到,如果外界条件不变时,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反应是由反应物开始或由生成物开始,是一次投料或多次投料,最后所处的化学平衡是相同的。
即化学平衡状态只与条件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1、同一种物质V正=V逆≠0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包括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分数等)、含量保持不变。
2mA(s)+nB(g)pC(g)+qD(g)4、化学平衡常数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的大小,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对于反应mA + nBpC + qD 达到平衡时有K = n m q P B C A C D C C C 平平平平)]([)]([)]([)]([⨯⨯ 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为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K 的特点:1. K 值越大,表示正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大。
2. 对于某一个可逆反应来讲,K 值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催化剂的使用无关。
3. 即使同一反应,若反应方程式不同,则K 的表达式不同。
4. 所谓浓度,指的是气体或溶液的浓度,对于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定为常数1,可以不写。
5、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状态是与外界条件有关的。
外界某种条件改变时,使正、逆反应速率不等,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或浓度)也随之改变,原来的平衡被破坏直到建立新条件下的另一种平衡状态。
这种改变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重要条件有:浓度、压强、温度。
①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里,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只要有气态物质存在,压强的改变,就有可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气体总体积不变化,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1)恒容时:①充入气体反应物,引起(浓度增大),引起(总压增大),引起(反应速率增大)②充入惰性气体,引起(总压增大),但各分压不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2)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引起(体积增大),引起(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引起(反应速率减小)。
③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吸热或放热的可逆反应中,反应混合物达平衡后,改变温度,也会使化学平衡移动。
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如果放热,则逆反应必定吸热,反之亦然。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④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的组成。
即: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但催化剂可以改变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⑤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其中包含:①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②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项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平衡移动就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
可总结如下:6、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变化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增大等同起来。
NH例1 可逆反应mA(固)+nB(g) eC(g)+f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分数 (C)在不同温度(T)和不同压强(P)的条件下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体积分数将增大B.当平衡后,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化学方程式中,n>e+f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质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 从(1)图中应先判断出T 1与T 2温度的大小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变大,达到平衡时间越短。
由此可知,T 2>T 1。
从图(1)分析可知温度较高时ϕ(C)变小,说明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选项是正确的。
从(2)图中,应先判断出P 1与P 2大小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压强越大,达到平衡的时间就越短,由此可知P 2>P 1。
从图中可知,压强增大时ϕ(C)变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方向,即n <e+f ,C 项错误。
由于使用催化剂,并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A 项错误。
在化学平衡中,增大或减小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因此D 项错误。
【答案】B例2 把6molA 气体和5molB 气体混合放入4L 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 (g )+B (g ) 2C (g )+xD (g )经min 5达到平衡,此时生成C 为mol 2,测定D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 •min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 = 2B. B 的转化率为20%C. 平衡时A 的浓度为0.8mol/LD. 恒温达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85%【解析】本题是一道有关化学平衡的基础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各量的含义。
因=⋅⋅=t V D v D n )()(min 54min)(1.01⨯⨯⋅⋅-L L mol )(:)(,2D n C n mol =mol mol 2:2=1:1=,所以2=x 。
3A (气)+B (气) 2C (气)+2D (气)起始量(mol ) 6 5 0 0变化量(mol ) 3 1 2 2平衡量(mol ) 3 4 2 2B 的转化率为:%20%10051%100=⨯=⨯的总量起始时反应的B B平衡时A 的浓度:175.043-⋅==L mol L mol A 容器的体积的物质的量平衡量 1)56()2243(=++++==mol mol n n p p 始平始平,所以始平p p =【答案】C 、D例3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 2(g ) + B 2(g) 2 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为:c (A 2)= 0.5mol/L ;c (B 2)= 0.1mol/L ; c (C )= 1.6mol/L 。
若用a 、b 、c 分别表示A 2、B 2、C 的初始浓度(mol/L ),则:(1)a 、b 应满足的关系是 ;(2)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1)设转化过程中,A 2(g )转化浓度为xmol/L ,则B 2(g )转化浓度也为xmol/L 。
平衡浓度: a –x = 0.5 b –x = 0.1 则有:a = b +0.4(2)考虑两种极端情况:①A 2、B 2为起始物质;②A 2、C 为起始物质。
A 2(g ) +B 2(g) 2 C(g)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 ) 0.5 0.1 1.6①A 2、B 2为起始物质 0.5+0.8 0.1+0.8 0②A 2、C 为起始物质 0.5-0.1 0 1.6+0.2故a 的取值范围为0.4≤ b ≤1.3。
【答案】(1)a = b +0.4 (2) 0.4≤ b ≤1.3高一化学_ 6.2节_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_高考真题精讲【例1】(08上海,25)在2L 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 2(g)2NO 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⑴ 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已知:300C K ︒>350C K ︒,则该反应是 热反应。
⑵右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 2表示从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v(NO 2)=2v(O 2)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 .v 逆 (NO)=2v 正 (O 2)d .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⑷ 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 .及时分离除NO 2气体b .适当升高温度c .增大O 2的浓度d .选择高效催化剂【解析】化学反应速率、限度以及化学平衡是上海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之一。
(1)考查平衡常数的概念。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K=[NO2]2[NO]2·[O2]。
已知:300CK︒>350CK︒,则温度越高,k值越小,也就是说温度升高,平衡时NO2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根据表格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NO 的量逐渐减少,由化学方程式系数可知,NO 速率为O2的两倍,图中c应该代表NO ,d代表O2。
NO2为产物,速率应该和NO相同,所以NO2的变化曲线应该为b。
0~2s内, 以氧气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O2)=1/2v(NO)=1/2×(0.020 — 0.008)mol÷2L÷2s = 0.0015mol·L—1·s—1(3)化学平衡的标志:A等速标志:v正=v逆指反应体系中的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对不同种物质而言,速率不一定相等。
B 百分含量不变标志正因为v正=v逆≠0,所以同一瞬间同一物质的生成量等于消耗量。
总的结果是混合体系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各成分的百分含量、转化率等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