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案

合集下载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电离的含义;2.掌握水的电离反应的表达方式;3.理解溶液的pH值的含义;4.掌握计算溶液pH值公式的方法;5.能够设计实验验证溶液的pH值。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于水的电离的理解;2.学生对于溶液的pH值的计算和实验设计。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水的离子式和电离反应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发生电离的,以及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2.理论讲解(20分钟)a.水的电离:介绍水分子的电离情况,讲解水的离子式并以化学方程式表示水的电离反应,解释水的自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含义。

b.溶液的pH值:定义pH值为溶液中氢离子(H+)的浓度表示,讲解pH值的计算公式和pH值与酸碱性质的关系。

3.实验设计(30分钟)a.实验目的:验证不同浓度酸溶液的pH值差异。

b.实验步骤:(1)将一定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酸溶液分别加入几个试管中;(2)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滴加到试管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并记录所需要的滴数;(3)根据滴加的酸碱指示剂滴数计算出溶液的pH值。

c.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不同浓度酸溶液的pH值与其酸性的关系。

4.拓展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酸碱性质与酸溶液的pH值的关系,并分析其他因素对溶液pH值的影响。

5.归纳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归纳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的计算方法和实验设计方法,并强调其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提问学生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的计算公式;2.实验报告评分:评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五、教学资源:1.水的离子式和电离反应的图像;2.酸碱指示剂和试管。

六、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进行pH值与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关系的实验;2.设计酸碱性溶液的中和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pH值的变化。

2023年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反应和溶液的pH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2.掌握计算溶液的pH值的方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个酸性和碱性溶液,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水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引导出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的概念。

步骤二:水的电离反应1.向学生介绍水的电离反应,即H2O ⇌ H+ + OH-。

2.解释水的自离平衡,即水中既有游离的H+离子又有游离的OH-离子。

3.展示水的离子平衡图,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步骤三:溶液的pH1.向学生介绍pH的概念和定义,即pH = -log[H+]。

2.解释pH的定义,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3.解释pH表并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4.进行pH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步骤四:巩固与评价1.组织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布置相关作业。

3.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案二:水的电离与pH的计算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及其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掌握计算溶液的pH值的方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对开水和酸性溶液的观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中的差异,引导出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的概念。

步骤二:水的电离反应1.向学生介绍水的电离反应,即H2O ⇌ H+ + OH-。

2.解释水的离子平衡图,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步骤三:溶液的pH计算1.向学生介绍pH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即pH = -log[H+]。

2.指导学生通过计算确定溶液的pH值,并进行计算练习。

3.引导学生思考pH值与酸碱性的关系。

步骤四:应用与巩固1.展示一组常见溶液的pH值,并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酸性、中性或碱性。

2.进行pH计算练习,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和分享学习成果。

步骤五:评价与扩展1.布置相关作业。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3.扩展讨论其他与pH相关的知识,如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等。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第十一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考纲要求】1. 从水的电离平衡去理解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值的含义,掌握溶液pH值跟氢离子浓度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3.掌握酸碱的pH值计算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值的互算。

4.通过水的离子积和溶液酸碱性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一、水的离子积1.定义H2O H++OH--Q,KW=c(H+)·c(OH-)2.性质(1)在稀溶液中,KW只受温度影响,而与溶液的酸碱性和浓度大小无关。

(2)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升高,KW增大,反之则减小。

二、溶液的pH1.定义pH= -lg c(H+),广泛pH的范围为0~14。

注意:当溶液中c(H+)或c(OH-)大于1mol时,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2.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5℃时)表5-1 pH与溶液的酸碱性pH 溶液的酸碱性pH<7 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7 溶液呈中性pH>7 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3.改变溶液pH的常用方法表5-2 改变溶液pH的方法pH变化采取的措施pH增大加碱对于酸性溶液可加水稀释pH减小加酸对于碱性溶液可加水稀释注意:酸性溶液无限加水稀释,pH只能接近于7,且仍小于7;碱性溶液无限加水稀释时,pH只能接近于7,且仍大于7。

4.有关pH的计算(1)酸溶液中,c(H+)酸c(H+)水≈KW;碱溶液中,c(OH-)碱c(OH-)水≈KW。

(2)强碱、强碱溶液稀释的计算①强酸溶液,pH(稀释)=pH(原来)+lg n(n为稀释的倍数)②强碱溶液,pH(稀释)=pH(原来)-lg n(n为稀释的倍数)(3)强酸、强碱溶液两两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计算表5-3 强酸、强碱溶液两两等体积混合时pH的计算混合物质两种溶液pH关系混合后溶液pH A、B均为酸pHA<pHB pHA+0.3A、B均为碱pHA<pHB pHB-0.3A是酸、B是碱pHA+pHB=14 7pHA+pHB<14(酸剩余) pHA+0.3 pHA+pHB>14(酸剩余) pHB-0.3注意:酸碱溶液的pH之差必须≥2,否则误差较大。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区一等奖)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区一等奖)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等基本概念进一步理解并掌握。
2.通过练习,是学生会使用水的离子积和PH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手、脑、口并用;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 pH 的定义和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触摸高考:
高考选项正误判断
1.『2012·江苏卷』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
2.『2012·广东卷』常温下pH为2的盐酸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 )
3.『2013·天津卷』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 ℃ NaCl溶液的Kw ( )
4.『2013·江苏卷』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的溶液中:Ca2+、K+、Cl-、HCO3-可以大量共存( )
二、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一、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______的电解质,H2O+H2O⇌H3O++OH-,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_。
3、(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6mol·L-1,则此溶液有可能是()
(2)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9mol·L-1,则此溶液有可能是()
A、HCl B、NaCl C、NaHSO4D、NH4Cl
4、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高三一轮复习——

3.2.1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课件

3.2.1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课件
Kw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温度升高, Kw值增大
如: 25 ℃时, Kw =1.0× 10-14 ;
100 ℃时, Kw = 1.0×10-12
3. 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及Kw 的影响
⑴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
向电离方向移动, KW增大。
⑵温度不变,加入酸或碱,电离产生H+或OH-,能抑
⑵25 ℃ 时,纯水中c(H+) = c(OH-) =1.0×10-7 mol/L
2.水的离子积常数
K 电离=
c(H+) •c(OH-)
c(H2O)
c(H+)•c(OH-)= K电离.c(H2O)=
Kw
Kw=c(H+)•c(OH-)
KW 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25 ℃ 时,纯水的KW = c(H+) . c(OH-) =1.0×10-14
碱性溶中:
c(H+)
Kw
= c(OH-)
练习. 常温下 ①在0.01 mol/L HCl溶液中,
c (H+)= 0.01 mol/L ,c (OH-)=1.0×10-12 mol/L,
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 1.0×10-12 mol/L,由水电离出的
H+ 浓度= 1.0×10-12 mol/L 。,
不移动
不变
不变
不变
升高30 ℃
正向
增大
增大
增大
c(H+)
变化
二.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任何水溶液中都是H+、OH-共存的。
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Kw=c(H+).c(OH-)
( 25℃ 时, Kw=1.0 × 10-14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最新考纲:1.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pH的定义。

3.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水的电离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水的电离,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酸碱中和滴定中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误差分析。

知识点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 H3O++OH-,简写为H2O H++OH-。

25 ℃时,纯水中c(H+)=c(OH-)=1×10-7_mol·L-1。

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与c(OH-)都相等。

2.水的离子积常数(1)水的离子积常数:K w=c(H+)·c(OH-)。

25 ℃时,K w=1×10-14,100 ℃时,K w=1×10-12。

(2)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w增大。

(3)适用范围:K 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4)K w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存在H+和OH-,只要温度不变,K w不变。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续表)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蒸馏水中滴加稀硫酸和浓H2SO4,K w不变( ×)提示:滴浓硫酸时温度升高,K w增大。

2.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提示:醋酸铵促进水的电离。

3.K w=1×10-14( ×)提示:常温时才有K w=1×10-14。

4.25 ℃时NH4Cl溶液的K w大于1×10-14( ×)提示:常温时纯水或稀溶液的K w均为1×10-14。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精品教学案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精品教学案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1、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原因能发生自电离 H2O+H2O H3O++OH-简写成H2O H++OH-,与其它弱电解质一样,其电离程度大小受温度及酸、碱、盐等影响。

2、水的离子积——纯水及电解质稀溶液中(c≤1mol·L-1)有c(OH-)·c(H+)=K w,K w只受温度影响,常温时(25℃)Kw =1×10-14,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Kw亦增大,100℃,Kw=1×10-12。

计算题记牢公式c(OH-)·c(H+)=K w计算时看是否是常温,不是常温要看该温度下的K w值1.(1)恒温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2.3g金属钠,充分反应后,再加蒸馏水稀释到1L,所得溶液的pH= 。

(2)向pH=6的CH3COOH和c(H+)=10-6mol·L-1的稀盐酸中分别投入大小、质量相同的金属钠,反应刚开始时,产生H2的速率前者与后者相比是 (填选项序号)。

A.一样快 B.前者快 C.后者快 D.无法比较2.常温下,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水的离子积是()A.1×10-14 B.1×10-13. C.1.32×10-14D.1.32×10-15.3.25℃时,pH=2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A.1×10-7mol·L-1B.1×10-12mol·L-1.C.1×10-2mol·L-1D.1×10-14mol·L-1.4.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10-13mol/L。

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C .该溶液的pH值可能为1 D.该溶液的pH值可能为135.90℃时水的离子积K W=3.8×10-13,该温度时纯水的pH ()A.等于7 B.介于6~7之间. C.大于7 D.无法确定3、溶液的pH(1)表示方法:pH= (适用范围:稀溶液)(2)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一般选用、名称变色范围/颜色变色范围/颜色变色范围/颜色石蕊酚酞甲基橙1.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溶液中c(OH-)>c(H+). B.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C.溶液中含有OH-. D.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2.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A .含H+的溶液 B.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C.pH<7的溶液 D. [OH-]<[H+]的溶液4、有关pH计算的解题规律(1)单一溶液的pH计算①强酸溶液,如HnA,设浓度为c mol·L-1,则c(H+)= nc mol·L-1,pH= —lg{c(H+)}= —lg nc②强碱溶液,如B(OH)n,设浓度为c mol·L-1,则c(H+)= 10—14/nc mol·L-1,pH= —lg{c(H+)}=14+lg nc(2)酸碱混合pH计算①适用于两种强酸混合 c(H+)混 = [c(H+)1V1+ c(H+)2V2] /(V1+ V2)。

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复习

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复习

解析:100 ℃时,Kw=c(H+)·c(OH-)=10-12,中性溶液中 c(H+)=c(OH-)= Kw =10-6 mol·L-1,即 pH=6,此温度下 pH=7 的溶液呈碱性,A 项错误;NH4Cl、 CH3COONa、NaHCO3 促进水的电离,NaHSO4 抑制水的电离,B 项错误;烧碱是 NaOH,抑制水的电离,纯碱是 Na2CO3,促进水的电离,C 项错误;图中 A 点到 C 点,c(H+)与 c(OH-)同等程度增大,说明是温度升高的结果,D 项正确。
第2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纲要求]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 pH 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 算。 3.能根据中和滴定实验试题要求,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考点一 水的电离平衡
1.水的电离 水 是 极 弱 的 电 解 质 , 水 的 电 离 方 程 式 为 _H_2_O_+__H_2_O____H__3_O_+_+__O_H__-或 _____H_2_O____H__+_+__O_H_-______。 2.水的离子积常数 Kw=c(H+)·c(OH-)。 (1)室温下:Kw=__1_×__1_0_-_1_4 _。 (2)影响因素:只与温__度__有关,升高温度,Kw增__大__。 (3)适用范围:Kw 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__电__解__质__水溶液。 (4)Kw 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 H+和 OH-,只要温度不变,Kw 不变。
答案:B
4.如图表示水中 c(H+)和 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 c(H+)·c(OH-)=Kw B.M 区域内任意点均有 c(H+)<c(OH-) C.图中 T1<T2 D.XZ 线上任意点均有 pH=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专题目标:1.通过对水的电离、离子积、pH定义等重要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的练习,提高认知能力;2.灵活解答水的电离平衡的相关问题;3.掌握混合溶液pH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数学工具解决一些有关pH计算的综合问题4.培养学习过程中探究、总结的习惯。

知识点一:水的电离【例1】(1)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3 NH4++NH2- 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液氨中含有NH3、NH4+、NH2-等微粒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常数C.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 = C(NH4+) = C(NH2-)D.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 = C(NH2-)(2)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①在液氨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放出气体————————————————————————————②NaNH2溶于水的反应——————————————————————————————————③类似于“H++OH—=H2O”的反应————————————————————————————解析:此题要求掌握水自偶的实质(水分子电离产生的H+与H2O结合形成H3O+)以及水的电离平衡,并能迁移应用于对于NH3电离的认识:NH3分子电离产生H+和NH2—,H+与NH3结合生成NH4+,液氨电离产生等量的NH2—与NH4+,一定温度下离子浓度乘积为一常数;NH4+类似于H+,NH2—类似于OH—。

具备上述知识后,就可顺利完成解题。

答案:(1)C(2)①2Na+2NH3=H2↑+2NaNH2②NaNH2+H2O=NaOH+NH3↑或NH2—+H2O=OH—+NH3↑③NH2—+NH4+ =2NH3↑或NH4Cl+NaNH2=2NH3↑+NaCl练习:(1)纯硫酸、乙醇中也存在微弱的电离,写出其电离方程式硫酸————————————————————————————————————————————乙醇—————————————————————————————————————————————(2)乙醇钠中加水的反应————————————————————————————————————————————乙醇钠和NH4Cl的反应——————————————————————————————————-知识点二:水的离子积【例2】某温度下纯水中C(H+) = 2×10-7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 ___________。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 5×10-6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 ___________。

解析:由水电离产生的H+与OH-量始终相等,知纯水中C(H+) = C(OH-)。

根据纯水中C(H+) 与C(OH-)可求出此温度下水的Kw的值,由Kw的性质(只与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若温度不变,稀盐酸中Kw仍为此值,利用此值可求出盐酸中的C(OH-)。

答案:纯水中 C(OH-) = C(H+) = 2×10-7 mol/LKw = C(H+)·C(OH-) = 2×10-7×2×10-7 = 4×10-14稀盐酸中 C(OH-) = Kw / C(H+) = (4×10-14) / (5×10-6) = 8×10-9 mol/L【例3】 .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存在着溶解平衡,例如:AgCl(s) Ag++Cl—,Ag2CrO4(s) 2Ag++CrO42—,在一定温度下,难溶化合物饱和溶液离子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这个常数用Ksp表示。

已知:Ksp(AgCl)=Ag+]Cl-]=1.8×10-10Ksp(Ag2CrO4)=Ag+]2CrO42-]=1.9×10-12现有0.001摩/升AgNO3溶液滴定0.001摩/升KCl和0.001摩/升的K2CrO4的混和溶液,试通过计算回答:(1)Cl-和CrO42-中哪种先沉淀?(2)当CrO 42-以Ag 2CrO 4形式沉淀时,溶液中的Cl -离子浓度是多少? CrO 42-与Cl -能否达到有效的分离?(设当一种离子开始沉淀时,另一种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 时,则认为可以达到有效分离)解析:(1)当溶液中某物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大于Ksp 时,会形成沉淀。

几种离子共同沉淀某种离子时,根据各离子积计算出所需的离子浓度越小越容易沉淀。

(2)由Ag 2CrO 4沉淀时所需Ag +浓度求出此时溶液中Cl —的浓度可判断是否达到有效分离。

解答:(1)AgCl 饱和所需 Ag +浓度Ag +]1=1.8×10-7摩/升Ag 2CrO 4饱和所需Ag +浓度Ag +]2=1910000112..⨯-=4.36×10-5摩/升 Ag +]1<Ag +]2,Cl -先沉淀。

(2) Ag 2CrO 4开始沉淀时Cl -]=181043610105..⨯⨯--=4.13×10-6<10-5,所以能有效地分离。

知识点三: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例4】 :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 —)=10-12mol/L ,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 )A 、HClB 、NaOHC 、NH 4ClD 、H 2SO 4解析:由水电离反应式知:此溶液水电离产生的C(H +)=C(OH —) =10-12mol/L ,若溶液中的H +全部来自水的电离,则此溶液显碱性,是因溶有碱类物质所致,若溶液中的H +不仅为水电离所产生,则此溶液显酸性,为酸性物质电离所致。

NH 4Cl 不可能电离产生H +。

解答:C下列两题为上题的变式,分析一下变在何处?解题方法、思路与上题是否一样?差异何在?(1)室温下,在纯水中加入某物质后,测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10-12mol/L ,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假设常温下碳酸、氢硫酸的第一步电离度为0.1%) ( )A 、通入CO 2B 、通入H 2SC 、通入NH 3D 、加入NaHSO 4(2)某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 +)=10-3mol/L ,,该溶液中溶质可能是( )①Al 2(SO 4)3 ②NaOH ③NH 4Cl ④NaHSO 4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例5】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 +)>C(OH —)的操作是 ( )(1)将水加热煮沸 (2)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3)向水中通CO 2 (4)向水中通NH 3 (5)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 (6)向水中加入NaHCO 3固体 (7)向水中加NaHSO 4固体A 、(1)(3)(6)(7)B 、(1)(3)(6)C 、(5)(7)D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请按如下思路完成本题的解:本题涉及到哪些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各自对水的电离平衡如何影响?结果任何(C(H +)与C(OH —)相对大小)?归纳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解答: D规律小结:酸、碱:抑制水的电离1.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后显酸性的:抑制水的电离。

如:HSO 4— (只电离)、H 2PO 4—(电离强于水解)盐: 电离后水解的:促进水的电离电离后显中性、不水解的:无影响2.知识点四:pH的定义方法【例6】、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形成的溶液B.H+]=1×10-7mol·L-1的溶液C.pH=14-pOH 的溶液D.pH=pOH 的溶液解析:此题要求将教材中定义pH方法迁移应用于表示pOH以及pH与pOH的关系,根据pH的定义方法,可定义pOH= ―lgC(OH―),将室温下水的离子积的表达式C(H+)×C(OH—)=10―14两边取负对数,―lgC(H+)―lgC(OH―)= ―lg10―14,整理得pH+pOH=14。

应用所得关系式分析可得答案。

解答:D点评:pOH= ―lgC(OH―)、pH+pOH=14两个关系式及其应用均不在教学大纲和考纲范围内,我们不一定要掌握,但将教材中的知识、方法加以迁移应用,进行探究发现是教学大纲和考纲提出的能力要求。

此题作为全国高考化学测试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大家认真去领悟,在随后的2001年上海高考题以及2002年全国理科综合高考题中又出现了类似的题目。

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 ()-+OHcHclg,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中性溶液的AG=0B 酸性溶液的AG<0C 常温下0.l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D 常温下0.lmol/L盐酸溶液的AG=12( 2001年上海)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arede),AG的定义为AG=lg(H+]/OH-])。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B 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C 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D 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2002理科综合)知识点五:溶液pH的计算【例7】室温下将n体积pH=10和m体积pH=13两种NaOH溶液混合得pH=12的NaOH溶液,则n:m=——————————————解析:此题是关于两种不反应的溶液混合后溶液pH值的计算,根据混合前后溶质(NaOH)量守恒,列式求解解答:pH=10 C(H+)=10-10mol/L C(OH—) =10-4mol/LpH=13 C(H+)=10-13mol/L C(OH—) =10-1mol/LpH=12 C(H+)=10-12mol/L C(OH—) =10-2mol/L10-4·n + 10-1·m = (n+m) ×10-2n :m = 100 :11规律:有关混合溶液的pH计算,题设条件可千变万化,正向、逆向思维,数字与字母交替出现,但基本题型只有两种:(1)混合后不反应,(2)混合后反应。

对于溶液的稀释,可将水作为浓度为0的溶液,仍属混合后不反应一类,这一类混合溶液的pH应介于两种溶液的pH之间,因而酸、碱溶液无论加多少水稀释,其最终pH均不可能等于纯水的pH (即常温不可能为7)。

混合溶液pH的计算方法也很简单,即设法求出混合溶液的C(H+),若是溶液显碱性,则必须先求出溶液的C(OH—),然后再换算为C(H+)或按OH—量守恒列式求解。

算一算:此题若按照H+守恒求解,是什么结果?【例8】25ºC,若10体积的某强碱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酸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碱的pH与强酸的pH之间该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由题意知,本题为酸、碱混合后完全中和,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可知,酸中n(H+)与碱中n(OH-)相等,故有C(H+)酸V酸 == C(OH-)碱V碱,由此关系列式可求得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