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办法

合集下载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分析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分析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分析摘要:在公路建设当中,所遇见的土质差别较大,不同类型的基土与现场环境会引发不同的地质灾害。

土质的问题很容易影响工程的进程,比如说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凹陷、冻土冻融等问题,这些地质灾害大部分可以被预测。

基于此,在本文针对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研究,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相关的研究能够公路工程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前言:近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为了满足城市、乡村发展需求,很多地区在不断的开展公路工程建设,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需要规避常见的地质灾害问题,以提升工程的进展速度,促进公路开发项目应用。

因此对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常见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1.1山体崩塌、滑坡崩塌、滑坡比较常见于山体,其主要的形成规律是在颇有幅度的斜面上,由于重力以及流水的原因,浮出表面的土、砂、石等沿着斜面的方向掉落,这种形式的灾害会大幅度的损害公路,甚至会危害到人们的生命。

该种灾害引发原因除了地质因素以外还有可能是公路工程开发坡脚角度不当,也可能是土基内部的地下水等水分过多导致山体滑坡。

1.2泥石流泥石流常见于在山村野外的工作区域,其主要的组成是含大部分的泥沙、石块的水流,其爆发的速度极快,该种形式的地质灾害杀伤力过大,不仅会毁坏已有的建筑物,也会危害人们生命,导致公路大规模的工程损害。

一旦泥石流出现就会携带周边树木、山体崩塌,以堵塞,堆积等方式出现在道路上。

1.3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指的是地基表面在自然环境或者是在人为的因素下,向下掉落,出现凹凸表面的一种现象,常见的地面坍塌有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类型。

该种地质灾害在发生之前可以提前被勘测到,需要公路工程施工勘测人员及时对有裂缝、有轻微塌陷的路面进行科学数据测量、记录、计算,并且加以预防。

若公路工程在此处上方进行搭建,就很容易造成路面开裂,路基破损以及地面沉积,变形,最为严重的也会造成地面塌方,不仅影响了公路的正常运行,也会危害人身安全[1]。

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湖北黄石G106迎宾门至阳新贾家源段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为研究对象,对公路建设用地及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评估进行探讨。

结合工程实践对地质灾害现状、预测、综合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相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性评估对于工程建设及工程设施有着预防、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的作用[1]。

近年来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各省市公路工程也相继开工,但由于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认识不足,在施工中和竣工后经常出现许多问题[2-4]。

106国道黄石段是贯穿黄石、大冶、阳新的主要干线,也是目前黄石市通往江西的唯一出口干线,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4]69号关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本文以106国道黄石段为例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初步探讨。

1.地质环境条件106国道黄石迎宾门至阳新贾家源段一级公路建设工程位于黄石市的西南部,起点位于106国道黄石市与鄂州市交界处的迎宾门,经黄石市的铁山区、下陆区、大冶市的大箕铺、阳新县的白沙镇、浮屠街、星潭铺和龙港镇,终点位于黄石市与江西交界的贾家源,总体走向由北向南(图1)。

项目区地处鄂东南低山丘陵垅岗地貌区,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其地貌形态可划分成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溶蚀构造低山丘陵区、构造剥蚀丘陵垅岗区及侵蚀堆积平原区等五种单元。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白垩系红色砾岩、粉砂岩及泥岩、志留系砂页岩、震旦系砾岩、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硅质岩、燕山期侵入花崗岩、四系中、下更新统河流高阶地砂砾石、粘性土,且水系发育,形成明显的岩溶洼地、漕谷、溶丘、峰丛等岩溶地貌特征。

评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389.6mm,4—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雨量充沛,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动力条件。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实例对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意义和评估方法与内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和内容1 引言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任务是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危害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

2 公路建设工程概况某公路改建工程,全长52104km。

公路按照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貌特点,划分为两段:起点K44+600-63+000为山岭重丘段,长约17182km;K63+000-界为平原微丘段,长约34122km。

该公路改建工程涉及山地、沟谷、盆地和洪积扇等多种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在线路沿线存在较大变化,且地质灾害发育。

3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3.1 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影响的灾害主要为崩塌、泥石流、边坡稳定、地面沉降。

工程建设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可能为崩塌、泥石流、边坡失稳和地面沉降。

通过预测评估,对该公路有危险的崩塌46处,泥石流5条,不稳定边坡1处。

平原微丘段诱发和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为小。

3.2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根据现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该公路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各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成果,依据上述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对该公路沿线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表1可以看出,该公路全线划分15个区段,其中山岭重丘段划分14个区段,平原微丘段1个区段。

山岭重丘段各区段位置及危险性等级见图1。

平原微丘段危险性等级为“小”。

从图1可以看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有1个区段,长101802km,占线路总长1154%;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有6个区段,长81635km,占线路总长1616%;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有8个区段,长421616km,占线路总长81186%。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摘要:近几年来,由地质灾害引起的工程建设坍塌毁坏现象频频出现,为了预防工程建设遭受和诱发地质灾害,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的综合评估。

通过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综合评估,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加强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上防止地质灾害,为建设项目规避防止地质灾害,减少经济损失,保护地质环境提供依据,本文以将浦发路(郁洲路—310国道)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为背景,探讨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关键字: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防治措施本文以连云港新浦区为背景,通过对连云港新浦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勘察研究,对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综合评估的流程和原则进行综合评估,针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特点,提出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工程概况浦发路南起郁洲路,北至310国道,沿线与浦发路(拟建)相交,占地面积11.76公顷,大部为农用地,局部地方为住宅用地,浦发路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22万元,全长2817 m,宽30 m,同步实施雨水、污水、绿化、路灯、给水、通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等配套工程,建设资金自筹,评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

连云港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较简单,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较不利,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流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原则根据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依照《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苏国土资发[2010]353号),参照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表的划分来进行综合评估。

如表1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确定要素危险性分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强发育危害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发育危害中等危险性小弱发育危害小4. 结合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进行综合评估在连云港新浦区拟建项目区域中,根据区域的地质环境特点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拟建道路、新浦磷矿塌陷区、厂房、农田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区域,成为一区,有地面坍塌及软土的现象,第二部分主要为拟建工程南侧部分,称其为二区,有软土存在故也称软土区,分别对这两部分区域进行综合评估,并且从建设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工程的难易程度及所需投入的资金等方面综合权衡加以评估,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估。

孝感市某公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建议

孝感市某公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建议

181 2021年第7期工程管理孝感市某公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建议杨 晶,李卫华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 武汉 430034摘 要:文章首先对拟建场地及其周边地带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并对因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估,然后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估,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与建议,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灾害分析;预测评估;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789(2021)07-0181-02107国道陆联至肖港(福银高速孝感北出口)段改扩建工程作为107国道的重要路段,其建设对于完善孝感市公路网、改善孝感市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繁荣孝感市地方经济、促进孝感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该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至关重要。

1 项目概述拟建项目路线起点位于孝昌县陡山乡陆联村,顺接107国道卫店至陆联段(孝昌城区外迁段),止于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永建村,福银高速孝感北出口处,顺接107国道福银高速孝感北出口至张公堤段,里程桩号为K1156+950~K1168+273,线路全长为11.323km。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以下简称《评估规范》)和评估工作的需要,工作人员对该线路建设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开展了专项地质灾害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完成地质调查面积为20km2,水文点5处、地质点9处,完成实物工作量达到评估技术要求。

根据《评估规范》,该项目评估范围以路基中心线为准,向两侧各延伸500m,评估区面积约11.323km2。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建设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

经与当地国土资源局技术人员现场踏勘后,综合确定该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邯郸市光太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赵王大街项目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二〇一四年二月十八日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目录前言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第二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气象、水文第二节地层岩性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内容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26前言本工程评估主体赵王大街位于邯郸市区东部,起于邯临路交叉口,终于新区纬十路,路线全长5.455公里,占地653.180亩(不含两侧各25M绿化带)。

路线与公路平面交叉15处,小桥3座,涵洞4道,全线设臵雨污水管道、照明、交通安全设施、绿化。

具体任务是:1、研究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2、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各灾种分别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3、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规模,分析预测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使用后,地质环境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灾害的类型及危险性;4、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5、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3)《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为路基、雨污水管道、桥梁工程。

小桥3座,涵洞4道,全线设臵雨污水管道、照明、交通安全设施、绿化。

浅谈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浅谈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浅谈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本文以惠淡大道三环路口至金秋路口段改造工程为例,简要介绍了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其思路和成果可以为其它类似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标签:地质灾危险性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1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按照交通部的发展战略规划,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造高速公路,由于部分公路选址不当或者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隐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危害防治条例》和粤国土资(地环)[2002]171号文《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结合惠淡大道三环路口至金秋路口段改造工程,将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作较系统介绍。

2工程概况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按照交通部的发展战略规划,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造高速公路,由于部分公路选址不当或者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隐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危害防治条例》和粤国土资(地环)[2002]171号文《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结合惠淡大道三环路口至金秋路口段改造工程,将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3地质灾害现状评估3.1现状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根据野外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浅层滑坡,其次为崩塌,调查评估区有滑坡1处、崩塌有1处。

(1)滑坡HP1滑坡:位于K4+200右80m处,滑坡平面形态呈半圆形,坡度30-37°,坡向70°;滑坡周界明显,体积225m3;滑体为坡残积的亚粘土混少量碎石土,滑床为强风化砾岩。

滑面产状70°∠37°。

滑坡规模小,已作一般的支挡处理,现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2)崩塌BT1:位于K3+850右300m处。

人工开挖坡脚及削方形成高陡边坡,边坡高约35 m,宽12 m;崩塌体坡向120°,坡度35°-45°;边坡基岩裸露,呈强风化程度,岩性为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崩塌体呈锥形,体积约190m3。

榆-麻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榆-麻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1Fra bibliotek 程 概 况
用地 适 宜性 为 基本 适 宜 。
愉( 林) 麻( 黄梁工 业园 区 ) 二 级公路 改扩建 工程项 目全线 长 4 防治 措 施及 建 议 根 据 本项 目的特 点 , 工程 施 工 期 遭 受 地 质 灾 害 的危 胁 主 要来 自 1 6 . 0 0 6公里 , 其 中起 点 至 敬 老 院 段 、 汽 车 园 内 段采 用 双 向六 车 道 市 政道路标准 , 前 者 路 基宽 5 0 米, 后者路基宽 6 0 米; 敬 老 院至 汽 车 城 工程 建 设本 身 。施 工 前 应 建立 完 善 工 程 区地 质 灾 害监 测 网 络 , 建立 制 定 地 质 灾 害 防御 预 案 , 强 化安 全管 段、 汽 车 城 至 麻 黄 梁 工 业 园 区 段 采 用 6车道 一 级 公 路 标 准 , 路 基 宽 完 善 地质 灾 害监 测 预 警 体 制 , 理, 落实安全责任 , 及时发现地质灾 害隐患并及时处理。 施工 中严格 度3 3 . 5米 。设 计 速 度 6 0 公 里/ d , 时, 桥 涵设 计 荷载 为 公 路 I 级。 按 照工 程设 计 进 行相 应 作 业 , 按 设计 做 好 已有地 质 灾 害治 理 和 工程 2 地质 环 境 条 件 评 估 区位 于 榆 林 市 区东 北 部 , 所 在 地 为 以风 蚀 为 主 的风 沙 草 滩 区段 地 质 环境 保 护 , 注 意采 取 合 理 的施 工 方 法 , 尽 量减 少 人 为影 响 , 弃渣弃土 、 爆破振动等诱发 崩塌 、 滑坡等地质灾 地形地貌。 总 体 地势 北 高 南低 , 海拔在 1 0 0 0 ~ 1 3 0 0米 之 间 。 地 表 原植 避免因切坡开挖 、 被较为稀少 , 水 土流 失 较 为严 重 , 经过 多 年 的退 耕 还 林 和 禁 牧 、 造 林 害 , 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应 同步进行 。 工作 , 现植 被 覆 盖情 况 已有所 好 转 , 水 土流 失 情况 有 所 缓解 。 在 工 程 建 成 投入 使 用 后 , 应 合理 控 制 公 路 运 力 , 按 照设 计 荷载 禁 止 车 辆 超 载超 限 , 避 免 因 车辆 动 荷 载 过 大 等 因 素 引 发 或加 评 估 区属 中温 带 半 干 旱 大 陆 季 风性 气 候 , 四季 分 明 , 区 内 降 雨 运 行 , 量 多集 中在 7 - 9月 , 占总降雨量的 7 8 %, 多为暴雨 , 常夹有冰雹 , 区 剧地 质 灾 害 的发 生 。 内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区内年平均风速 3 . 2 4米/ 秒 ,最大风力达 5 结束 语 5 . 1按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及建设工程的重要性等级综合 9 l 0 级, 常掀起沙暴 , 是形成 区内波状沙丘地的主要 动力 。 生评估级别为二级评估 。 评估范 区域 内地 层按新 老顺序 由下 至上主要 为侏罗 系下 统富县 组 确定本项 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 l 0 0 m范围。 ( J . f ) 、 侏 罗系中统延安组( J 2 y ) 、 侏罗系中统直罗组 ( J 2 z ) 、 新近系上新 围 为公 路 两侧 扩 大 5 统静乐组 ( N : j ) 、 第 四系 中更 新 统 离石 组 ( Q 2 1 ) 、 第 四 系上 更 新 统 萨 拉 5 . 2评估区内整体生态环境仍较为脆弱 ,工程建设引发和加剧 地 质灾 害 的危 险性 较小 , 公 路 路 堑 边坡 挖 填 方 工程 、 和边 坡 开 挖 、 工 乌苏组 ( Q , s ) 和 第 四 系风 积 沙 ( Q ) 。 程建设取 石取 土和排土 、 施工营地和施工便道 的建设 和使用 , 以及 3 地质 灾 害 危 险 f 生 评 估 工 程运 行 期动 荷 载 等是 引 发或 加 剧 地质 灾 害 的重 要 因素 。 3 . 1评 估 对象 和评 估 范 围 的确 定 根据《 地 质 灾 害危 险 性评 估 技 术 要 求 》 结 合 实 际情 况 , 确 定 评 估 5 _ 3根 据沿 线 地 质灾 害 分 布发 育 情况 及 地质 灾 害危 险 性 ,地 质 范 围边 界 以公 路 范 围 为 界 , 向公 路 两侧 扩 大 5 0 0 m范 围 。 环境条件 ,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以及工程建设遭 本 项 目工 程 等 级 为重 要 建 设 项 目 , 工 程 区地 质 环 境条 件 复 杂 程 受地质灾 害的危险性 , 及地质灾害防治难易程度 , 将公路沿线综合 划分 为 地 质灾 害 危 险 胜小 区 。 度为简单 , 综合判定评估等级为二级。 3 . 2地 质 灾 害危 险 性 现状 评 估 5 . 4 该 项 目工 程 选线 位 于地 质 灾 害不 易 发 区 ,现有 地 质灾 害 和 据 野 外调 查 , 项 目区 内现 无 地 质灾 害 点 。 在 原榆 ( 林) 麻( 黄 梁 工 工 程 建设 可 能 引发 和遭 受 的 地 质 灾 害在 工 程 建 设 过 程 只 要 采 取 简 可 以达 业 园区 ) 路沿线 , 有 约 7处 对 原 地 貌 进 行 了 削坡 , 斜坡高度 1 0 — 2 5 m 单 和适 当的地 质 灾 害 防治 措 施 和增 加 相 应 的 防治 工程 费用 , 不 等, 坡度 约 4 0 。 一 6 0 。 。现有 边 坡 物 质组 成 均 为 黄 土 , 且 经过 压 实 作 到 预 防和 消 除危 害 的 目的。 因此 , 在加 强 地质 灾 害 防治 的基 础 上 , 该 用 。部 分 边坡 上 已发 育有 植 被 , 同 时边 坡 距 道路 约 2 - 5 m距 离 , 边 坡 工程 建 设 用地 总 体 上是 适 宜 的 。 参考 文 献 整体稳 定性 好 , 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 仅在受 比较大的降水 影 响时 , 有 可 能 产 生 小 范 围 的黄 土 滑 溜 和微 型 黄 土崩 塌 , 对 过 往 的 『 1 1 陕 西省 地 质 矿 产 勘 查 开 发 局 . 陕 西省 榆 林 市金 鸡 滩 一 麻 黄 梁 煤 矿 行 人 和 车 辆 可 能造 成 一 定威 胁 , 危 险 性小 。 区详 查报 告 [ R J . 1 9 9 2 . 综 上 所 述 ,项 目公 路 沿 线 均 处 于地 形 地 貌 简单 的风 沙 草 滩 区 , 『 2 1 西安 地 质矿 产勘 查 开 发研 究院 . 陕 西 省 陕 北侏 罗纪 煤 田榆 神 矿 区 现状 条 件 下 , 榆( 林) 麻( 黄梁工业园区 ) 公 路评 估 区 内路 线上 及 附 近 高 家界 勘 查 区勘 探 报告 『 R 1 . 2 0 1 0 . 地 质 灾 害 发 育程 度 低 , 地 质灾 害危 险 小 。 『 3 1 黄建榕 . 陕 西户一 洋高速公 路 地质 灾 害危 险性评 估 叨. 灾 害学2 0 0 3 , 1 8 3 . 3地 质 灾 害危 险 性 预测 评 估 ( 3 ) : 3 9 - - 4 5 . 本项 目主要地质灾害为斜坡外侧或沟谷 填方形成高陡的填方 『 4 1 李明, 赵星 民. 安一 紫高速公路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 J ] . 边坡 , 可能对原有斜坡加载而加剧其变形破坏 和危害 , 也可能引发 西 部探 矿 工程 , 2 0 0 7 , 1 1 : 1 8 5 — 1 8 8 . 新 的地质灾害 ; 另 在 工 程 施 工 过 程 中 边 坡 开挖 、 工 程 建 设 取 土 和 排 土、 施工营地和施工便道的建设和使用 以及工程运行期动荷载作用 也 可能 会 引 发 和加 剧 地 质灾 害 的 发生 。 现 有公 路 两 侧共 有 约 7 处 边 坡, 在项 目的实施过程 中, 由于道路 的拓宽 , 部分边坡会被清 除, 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办法
一、地质环境条件
宽甸满族自治县丹集线所在的地处辽东山区,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区域内水系发达,溪流众多,主要为山水,具有典型山区的河流特点,有较强的冲刷力。

评估区地貌类型为高山丘陵、水涝灾害严重,高山丘陵区地形容易爆发泥石流,地形地貌条件中等复杂;评估区内出露的主要为山体易滑坡地段、,岩性岩相对变化较大;第四系主要为冲洪积土(Q pl-al)和第四系残坡积土(Q el-dl),其工程地质性质相对较差;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道路修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现状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地质灾害较发育,故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复杂类型。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崩塌:评估区主要分布两处崩塌和两处崩塌隐患。

崩塌(BT1、BT2)主要分布于K124+000和K127+000,由于崩塌下方为溪沟地,且两者边坡都是稳定性边坡,故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崩塌隐患(QBT1、QBT2)主要分布于BK124+250和K124+650,均为人工开挖路堑边坡。

QBT1所在边坡高2~15m,整体坡度约为70°,边坡走向约135°;QBT2所在边坡高约15m,整体坡度约为82°,坡向80°。

据赤平投影图(图2),均为不稳定性边坡。

其对车辆及行人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因此,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滑坡:评估区分布有19处滑坡,主要为浅层土质滑坡。

根据地质灾害产生的诱因及所处的地质环境等综合分析,评估区滑坡主要分布在公路旁边,按照规模划分,公路边缘的滑坡属于小型滑坡。

按照危险性划分,公路边缘的滑坡威胁对象为下方公路、过往车辆及行人,危险性小的有8处,危险性中等的有11处。

目前滑坡体周围稳定性较差,路线区内滑坡的形成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受岩(土)层层面、裂隙等影响,这些部位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低,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内在条件。

水的作用也不可忽略,因此在长时间降雨和暴雨季节常引发滑坡活动。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与方法
对于挖方路段,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特征,按工程布置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对滑坡部分,主要依据岩性组合、岩体结构类型、断裂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岩石风化程度、软弱夹层分布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判定硐体坍塌可能性;填方路段除高填方路段易诱发推移式滑坡外,公路建设一般不会诱发地质灾害;桥涵路段,依据上部荷载情况及浅部土层的分布、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估算地基土的稳定性和沉降量来评估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对坡脚为半挖半填路段主要依据地形地貌及岩土体特征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分析自然斜坡的稳定性及其对线路可能产生的影响。

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结果
线路共分布两个区段,总长约1000m,3个区段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是在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拟建工程特点,综合考虑区段地质灾害点的发育密度、致灾程度、工程建设是否诱发地质灾害等因素后,对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整体评价。

鉴于本区地质灾害分布不均,故采用环境地质条件背景定性,拟建工程沿线地质灾害种类、灾害点平均密度(个/km)、灾损率(m/km)三个量化指标,结合预测评估确定的危险程度或危险性大小,定性与半定量相结合来确定拟建工程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

三个量化指标取值标准见表2。

表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
按上述评估原则和方法,丹集线公路工程全段可分为24区段,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路段有10段,总长12.93km,占线路总长的53.2%。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路段有8段,总长约3.10km,占线路总长的12.55%,该路段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和滑坡。

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价: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的范围非常广泛,其影响因素众多,本次评估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而言,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综合评估表明:本次评估的丹集线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累计长度3.10km,占线路总长的12.5%,建设场地基本适宜;其余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总长12.93km,占线路总长的53.2%,建设场地适宜。

五、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本工程边坡开挖可能引发滑坡、崩塌;公路可能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危害等。

在总结所取得的地质资料和参考附近具有相似地质环境条件公路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段和地质灾害类型,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建议,见表3。

表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一览表
六、结束语
(1)本评估按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等有关规定进行,拟建工程辽宁省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属中等-复杂类型。

本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

(2)通过对丹集线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知比较方案线路40.2%为危险性中等区,而对应的主线约12%为危险性中等区,故建议选择推荐方案。

(3)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应加强对公路边坡及后山斜坡的巡查和监测。

可采取悬挂“警示牌”、布置监控等措施,作一定程度的预警预报。

(4)人类工程活动往往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同时它作为活跃的因素,又积极地影响着地质环境,促进其次生演化。

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将进一步唤起并形成新的地质灾害。

如此循环和演化是我们必须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5)在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价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的都是定性、半定量的方法,而对于定量的方法很少。

因此,如何采取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先进技术,将半定量、定量方法运用进一步推广和统一,这将是我们以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