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2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合集下载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年级八年级教师王盟
课题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
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感受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亲社会能力,培养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知道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知道亲社会行为的内容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亲社会行为的做法与意义
教学方法:
活动法、总结法、提问法
教学辅助手段:
计算机、PPT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
引入出示社会实践活动资料
阅读材料
感受亲社会行为
利用学生生活经验
进入,感受在社会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我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得什么?
生:在社会课堂中,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
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
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
会成员
总结: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思考问题
归纳总结
通过情境的创设,
问题的思考,学生
逐步体会人的生存
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初中____八__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第3页。

1.2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课件)-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PPT课件+教学设计

1.2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课件)-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PPT课件+教学设计

1.2 在社会中成长
—水花的精灵:奥运跳水冠军 全红婵的成长故事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自学导航
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P7 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表现?P8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8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01
一战成名跳水健将的
成长之路
跳水健将全红婵:一战成名的传奇之路
全红婵,200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的 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勤劳的农民,家庭 条件并不富裕,但他们始终支持女儿的梦想,家 庭的温暖和支持成为她克服困难的重要力量。
时隔三年,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全红婵再次 站上了女子10米跳台跳水的赛场,凭借完美的“水花 消失”动作,她以总分425.60分蝉联金牌,成为中国 跳水队历史上最年轻的两夺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议一议:全红婵的传奇之接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 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 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
小组合作: 全红婵及爱心粉丝们的公益活动有何意义? (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角度思考)
笔记总结
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8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 社会行为。(必要性)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重要性) 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 就自己的过程。(重要性) ④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重要性)
情境续演:你会怎么做?
情境一:食堂就餐排队时,前面两位同学发生争吵,周围顿时涌来很多人,你会…… 情境二:某次研学拉练活动,小林脚受伤了走得比较缓慢,为了不让小林掉队,你会…… 情境三:放学回家的路上,你发现有一家工厂把废水排放到了护城河,你会…… 情境四:当你看到某国企业在我国宣传,未将港澳台地区划入我国范围,你会……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1.2在社会中成长》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1.2在社会中成长》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1.2在社会中成长》一. 教材分析《1.2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性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

3.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3.如何融入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实践法: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方案,便于学生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社会现象,如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社会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以及如何融入社会。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加深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课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

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课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社会化,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知道哪些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增强自己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设置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亲近社会,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人的社会化和亲社会行为两个知识点,其中社会化重在理解,亲社会行为是重点,也是难点,而且这一知识点与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也有密切联系,此处可算作是第三单元的铺垫,为第三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知道哪些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

学习难点: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活动激趣法、合作探究法等。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课型:新授课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借助课本“运用你的经验”中的情境,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感受。

学生发言后小结:你们所说的这些经历,其实就是你们参与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你们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在这些亲社会行为中,你们受益匪浅,这正是在社会中成长的具体体现。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与亲社会有关的这些问题。

二、新课学习目题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环节一自学感悟请同学自读课本P7,完成以下任务:1、人的成长是不断____过程。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____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要与___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___,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_____和_____。

如有必要,在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可向同伴求助,与同伴轻声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 在社会中成长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 在社会中成长

二.新知导学,梳理巩固
自学指导一: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要求:认真阅读教材P7,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3分钟后 比一比看谁能够正确回答。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理解) 2.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理解-记忆)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途径: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 爱。 社会化的结果: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价值观念不断养成, 做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A、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B、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 C、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D、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
三、链接中考,拓展拔高
随着“人人公益”理念深入人心,公益活动中涌现出 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他们或在学校和家长的带 领下,或独立自主,积极思索并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尝 试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来反哺、认识社会。他们统一被称为 “公益少年”。关于做公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①有利于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 格,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 和认可。
1.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①有利于树立积极的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
,塑造健康的 ,
形成正确的
,获得他人和社会的

1.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①有利于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 格,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 和认可。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二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
第四课 拔节的声音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的作用,以及在社会中如何成长。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适应社会的情感和态度。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成长的认识还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适应社会的情感和态度。

3.引导学生学会在社会中成长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社会中的成长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

2.制作PPT,展示案例和情境。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社会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社会环境。

提问:你们觉得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有影响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典型案例,讲述一个人在社会中成长的故事。

提问: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讨论后,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巩固(5分钟)总结学生在讨论中提到的如何在社会中成长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住这些方法。

5.拓展(5分钟)提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成长?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教学设计

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教学设计
进入九年级后,该同学的家长认为,九年级要全力冲刺中考,志愿者活动就不参加了。
(1)请从“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角度,谈谈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必要性。
(2)请运用“养成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对该家长的观点进行评析。
①该家长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
②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3分)
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5.责任意识:培养主人翁意识;做到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培养担当精神,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怎么样养成亲社会行为;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
一、教材解析
《在社会中成长》隶属八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本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与第一框《我与社会》相衔接,基于对社会生活感受和认识从实践角度入手,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谦让、分享、帮助他人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践行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等的道德要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初步培养亲社会意识。
3.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好社会关系;遵守社会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2在社会中成长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2在社会中成长教案设计

1.2在社会中成长一、教课剖析:1.教材剖析:本课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第二框。

主要目标是要指引学生踊跃参加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余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结婚社会行为。

教材图文并茂,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整体设计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别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环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睁开。

2.学情剖析:在身心发展方面,八年级学生比七年级学生更为成熟、稳固;在知识累积方面,比七年级学生更为丰富、多元。

渐渐长大的他们,拥有更多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进社会的时机。

所以,他们的生活半径逐渐扩展,生活视角日趋宽阔,他们与社会的联络愈来愈多,也愈发密切。

但受各样主观、客观要素的影响,他们在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方法的指导与经验的累积,这也是成长必经的一个过程。

二、教课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什么社会化,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培育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门路 , 经过典型的事例剖析、情形模拟,加深对本框内容的理解。

2.养结婚社会的习惯;认识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3.培育亲密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学习要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和养成。

学习难点: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自学检测】1.在社会讲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停的过程。

经过、、和等 , 我们的不停丰富 ,不停提高,不停加强,日渐养成 , 我们逐渐成长为一名的社会成员。

(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头万绪的。

人的生计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每一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取和。

( 3)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先的自然的转变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 , 我们经过学习社会知识, 认识和认识社会 , 并从中获得, 形成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养结婚社会行为(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 我们应当建立,关注社会 , 认识社会 , 服务社会 , 养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问题:青少年为什么要亲社会:欲知答案如何,且听这回分解。
答案: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身边榜样:王锋——三闯火海救人英雄
三闯火海救人、现场20余人在他的呼喊和施救下全部安全脱离险境,而他本人却被严重烧伤,烧伤总面积达98%……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青年王锋火海救人的英雄事迹经过全国多家媒体报道传遍大江南北,感动着整个中国,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的心
活动三:你能想象一下脱离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么?
1996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培尔独自住进一个地下溶洞,开始了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活生活,一年中,蒙培尔在设备优越起居舒适却封闭的环境中吸了380盒香烟,看了一百部录像片,在健身车上骑了1600多公里,一年以后刚走出溶洞时,他脸色苍白,情绪低落,尽管他渴望热闹,渴望与人相处,但已经丧失了交际能力,经过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蒙培尔告诉记者在洞穴里呆了一年才知道人只有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
还有一个人对你们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以我为代表的老师,丰富知识与技能
提高表达能力;社会关爱,懂的传递爱心。
总结观点: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的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的。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观点二: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知道该怎么做了么?
提出问题:为什么非要我参与社会实践?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参与社会的过程,继续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个人在社会中成长,需要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同时掌握亲社会行为,以及如何养成成亲社会行为,以便于更好的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组讨论:不亲社会的后果
活动四:提出问题
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
小调查:最近发生的国内新闻你了解多少?最近发生的国际新闻你了解多少?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插入茄子;西红柿;西瓜的幼苗图片,让同学辨别;知道么?吃过么?引出观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启示: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插入衣食住行图片:它们从哪来?
插入学习用具图片:从哪来?社会提供
总结一下: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课题
在社会中成长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积极的社会态度,学会善待社会,善待他人。
能力目标
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知识目标
掌握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亲社会行为的好处。
重点
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亲社会行为的好处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难点
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板书
引出观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二: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观点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相关链接: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请听题:你是怎样社会化的?
插如图片:父母—学会感恩于关爱;同伴—增强规则意识学会竞争与合作;
人类社会这么好
我们是不也应该有所表示?
引出观点:养成亲社会行为
阐述定义: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简单阐述并记住:无私的利他行为
知识拓展: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帮助、的亲社会行为
学法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插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讲授新课
活动一:展示自学问题:
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亲社会行为的好处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问题探究:社会实践活动是不是浪费时间?
你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么?
插入两幅实践图片:观察下面两幅图有什么特点?人多,不可避免的要与人交往
插入卡耐基名言图片:你又是怎么做的?这这样?应该这么做: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向,急他人之所急。
身边榜样:在肇庆公路技工学校担任老师的田莉芸,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口中亲切的“田妈”。十几年来,她坚持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正为学生解忧。她还是我市最早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的人员之一。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对公益事业的热忱,对学生的无私奉献,田莉芸获得了2016年第二季度肇庆市“助人为乐好人”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