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复习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 )艺术起源于“模仿”。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 2 )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 3 )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 4 )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 5 )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2.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3.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1 艺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艺术不断地从非艺术走向专门艺术,从幼稚走向成熟艺术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艺术形式的变迁方面。

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与其社会盛衰的密切关系上艺术与时代的密切关系说明,一个时代的艺术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它主要表现在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艺术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除了经济状态,还有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等因素艺术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绝对的艺术发展发展的不平衡还有着地理,民族等因素艺术发展发展的不平衡在艺术内部突出的表现为不同艺术门类发展的不平衡3 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对艺术发展有重要作用结合所学书法专业,谈谈你对“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艺术概论复习整理

艺术概论复习整理

艺术概论复习整理艺术概论复习整理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习艺术概论的必要性一、建构新型的科学合理性知识结构的需要二、深化对艺术规律的理解1、艺术规律:艺术本身存在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艺术:形象性,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科学:抽象性,公式2、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①一般规律所有的艺术形式、艺术现象都具有超功利性②特殊规律A、不同的艺术形式,规律不同造型艺术:绘画,透视、色彩、明暗文学:间接性,心理描写、议论、抒情语言B、同一艺术形式内部各种不同题材有不同规律。

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三、艺术的规律可用来借鉴进行广告的创作1、意境与语言的借鉴2、新颖手法①现代主义手法:超现实主义,荒诞派②采用后现代主义手法颠覆逻多斯中心主义消解二元对立结构模式:如语言/言语、道德/欲望、所指/能指、文化/自然、男人/女人第二节学习艺术概论的方法一、多读一些艺术原理、美学原著二、多写第二章艺术的存在方式第一节艺术存在与意象世界艺术本体论,西方哲学中研究世界本源或本性的最根本部,亦译为“存在论”。

一、意象界定1、中西方学者论意象①中国《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其言。

”②刘勰云:“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量,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文心雕龙·神思》②西方A康德:“审美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某种形象呈现,它能引人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现出来。

”——《判断力批判》2、意象界定是指艺术作品最基本的构成部分(细胞),其客体形象具有主体所赋予的某种意蕴(情思)。

形象——意象二、意象特征1、主客交融性意意义,情意(主)象形象(客)2、非确定性同一种象可表无穷之意3、主客离散型只用其意而并不表明当时实有其象三、艺术存在于意象之中科学存在于世:抽象的公式、定理1、造型艺术(直接、视觉)①绘画:国画,菊、梅、荷、自然山水等②油画:圣母、耶稣、教堂、人物等③雕塑:维纳斯等2、建筑:巴洛克、罗可可等3、音乐①歌A、歌词B、曲②器乐:小提琴协奏曲、月光奏鸣曲A、拟声B、旋律4、文学:间接性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艺术第二节艺术意象与艺术生产、艺术消费一、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构成论模式二、从三个子系统看艺术的存在方式与艺术意象1、艺术家:起主导作用,创造艺术意象①心象:意象,存在于艺术家的头脑中,还没有符号化2、艺术作品:是艺术构思符号化产物(物化对象化)①符号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

艺术概论复习

艺术概论复习

艺术概论复习1、艺术四要素是指作品、世界、艺术家和欣赏者。

2、艺术的功能主要有无功利的超越性功能、社会认知功能、教育与宣泄功能和审美愉悦(审美体验)功能。

3、雕塑是雕、塑、刻三种造型手法的总称。

4、中国戏曲艺术最鲜明的美学特征是程式化和虚拟性。

5、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中,主要的审美感官是视觉和听觉。

6、摄影、电影和电视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乃是现代影像技术的直接产物。

7、劳动说的主要理论家有普列汉诺等;模仿说的主要理论家有亚里士多德等。

游戏说的主要理论家有康德、席勒和斯宾塞等。

8、古希腊最有名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9、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为自由的一种类型。

10、西方古典舞的主要形式是芭蕾舞,现代舞的创始人是邓肯,她被誉为“现代舞之母”。

11、音乐的审美特征主要有两点:抒情性和表现性。

“交响乐之父”是海顿,“乐圣”是贝多芬。

12、舞蹈按表现风格可分为中国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和现代舞四种13、戏剧按类型可划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14、古希腊最有名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15、通常认为戏剧有四个要素,即导演、演员、剧本和舞台美术。

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和想象艺术四个类型。

16、建筑的艺术特征是实体与空间的结合、节奏与韵律美、民族性与象征性。

17、国画中国画简称国画,又称“丹青”,是东方绘画的主要形式。

从题材上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中国画的审美特征有以下几点:笔墨情趣,散点透视,计白当黑,诗、书一体18、游戏说“游戏说”,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早期人类的游戏活动。

原始人的过剩精力无处发泄,便通过游戏释放,由此演进为艺术。

此学说认为游戏与艺术的共同特点是“无功利性”。

这一理论出现于18世纪,其相关理论家有康德、席勒和斯宾塞。

他们认为艺术与游戏有许多共同特征,如闲暇性、无功利性、假定性和愉悦性。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艺术起源说有劳动说、巫术说、游戏说。

2.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说是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斯提出的两种生产的理论是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4.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性、静止性。

5.艺术发生理论“游戏说”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

6.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性;二是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三是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7.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8.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9.艺术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题材,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11.工艺美术所追求的一般标准是实用与美观相统一。

12.依据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艺术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结合艺术四个类型。

13.艺术的创作过程可大致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想和意象物化三个阶段。

14.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15.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16.贝多分的《英雄交响曲》是听觉艺术中的音乐艺术。

17.天鹅舞是视觉艺术中的舞蹈艺术。

18.口技是听觉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19.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20.巴黎圣母院是造型艺术中的雕塑艺术。

21.五针松是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22.龙灯是造型艺术中的雕塑艺术。

23.金项链是想象艺术中的文字艺术。

24.鲁迅的《阿Q正传》是想象艺术中的文字艺术。

25.郭沫若的《屈原》是视觉艺术中的戏剧艺术。

26.相声《打电话》是综合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27.电视剧《公关小姐》是综合艺术中的电视剧艺术。

28.京剧《打渔杀家》是表演艺术中的戏剧艺术。

29.《红高粱》影片是综合艺术中的电影艺术。

30.快板书《奇袭白虎团》是综合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31.颐和园是造型艺术中的园林艺术。

艺术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艺术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艺术概论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在艺术传播活动中,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称为()A、传播媒介B、传播活动C、传播效果D、传播圭体正确答案:A2.《西厢记》是我国元代作家__________创作的。

()A、王实甫B、汤显祖C、蒲松龄D、关汉卿正确答案:A3.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分类依据,不属于空间艺术的是()A、文学B、建筑C、绘画D、雕塑正确答案:A4.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指艺术创作中的___________。

()A、个人修养B、技巧水平C、发现能力D、想象能力正确答案:C5.主张艺术起源于游戏,并著有《美育书简》的德国美学家和作家是()A、席勒B、叔本华C、康德D、尼采正确答案:A6.艺术传播的必经之路是__________。

()A、艺术市场B、艺术表演C、中介体制D、艺术展览正确答案:C7.艺术创作的基础是___________。

()A、艺术表现B、艺术体验C、艺术再现D、艺术构思正确答案:D8.作为审美的感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

()A、触觉和味觉B、听觉和视觉C、视觉和味觉D、听觉和触觉正确答案:B9.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过程的基本特征。

()A、艺术欣赏B、艺术创造C、艺术发生D、艺术批评正确答案:B10.戏剧艺术历史悠久,按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

()A、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B、多幕剧和独幕剧C、悲剧、喜剧和正剧D、话剧、歌剧、舞蹈、诗剧和戏曲正确答案:C11.电视剧《四世同堂》是根据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改编的。

()A、鲁迅B、巴金C、老舍正确答案:C12.“兴、观、群、怨”说是我国春秋时代__________提出的。

()A、孟子B、老子C、庄子D、孔子正确答案:D13.提出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是()A、齐白石B、刘海粟C、傅抱石D、徐悲鸿正确答案:A14.《未来世界》、《超人》是__________国的影片。

《艺术概论》复习考试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考试资料
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制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制造性的生产形态。
3.艺术制造的目的〔单项选择、推断〕★
艺术制造的目的,主要是完成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4.艺术具有稳定性、继承性的原因〔多项选择、推断〕★
艺术之所以被认为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超越时空的独立自在的“艺术世界〃,除了它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精神价值之外,艺术标志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所拥有的那种珍贵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制造力或者艺术生产力的水平。
注:
埃及的金字塔是东方法的冥想和心灵稳定不变的最正确例证。
印度的泰姬陵象征了爱情的纯洁和永恒。
我国的长城,表达了我们祖先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和抵御外患、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它的曲折起伏、连绵千里,造成了一种动感的美,如同凝固的复调音乐。
德国音乐家霍普德曼又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说:伟大的艺术家,到处听见心灵答复他的心灵。
〔2〕综合艺术之二:戏剧•表演
①戏剧是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之一,也是有代表性的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之一。戏剧最根本的感情符号是动作。道白,是戏剧动作的“精髓〃。
②戏剧表演艺术可分为三大体系:
其一,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提出“从自我出发〃、“情绪记忆〃、“由意识到达下意识〃等主张,认为理想的境地是演员动情,动情到忘我、无我。
〔3〕综合艺术之三:建筑
①建筑,是三维、四维或多维空间里建筑、构成主体范式的艺术。建筑的主要特点:内部结构的空间性。建筑以各种形式将空间加以围拦和覆盖,
目的是为了圈定和爱护一个空间。建筑功能、用途分为:祭祀、纪念、民用、军用和家用五大类。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大全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大全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大全艺术是人类创造的美的表达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以各种形式存在,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的学科,它探索艺术的本质、发展和影响。

对于学习者来说,准备充分的复习资料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的大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艺术概论的知识。

一、绘画艺术1.《绘画艺术导论》: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绘画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技法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绘画艺术的内涵和特点。

2.《西方绘画史》:通过对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这本书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不同艺术时期的绘画风格、艺术思潮和艺术家的作品,从而提升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雕塑艺术1.《雕塑艺术史》:这本书全面介绍了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不同艺术时期的雕塑风格、艺术家和作品,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雕塑艺术的内涵和技法。

2.《雕塑艺术导论》:该书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雕塑艺术的定义、分类、审美标准和鉴赏方法,对初学者而言,可以起到系统性的引导作用。

三、音乐艺术1.《音乐艺术简史》:通过对音乐艺术发展历程的介绍,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音乐的起源、发展和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2.《音乐文化导论》:该书介绍了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音乐的意义、作用和影响。

四、舞蹈艺术1.《舞蹈艺术史》:这本书介绍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历史,涵盖了不同地区和时期的舞蹈形式、风格和创作思路,帮助读者了解舞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舞蹈创作与表演导论》:该书介绍了舞蹈的创作方法和表演技巧,引导读者探究舞蹈的表达方式和艺术价值。

五、戏剧艺术1.《戏剧艺术史》:这本书通过对戏剧历史的梳理,介绍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戏剧形式、风格和演出特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戏剧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2.《戏剧导论》:该书介绍了戏剧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要素,引导读者理解戏剧创作和表演的过程,培养其对戏剧的欣赏能力。

六、影视艺术1.《影视艺术史》: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电影和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影视作品、导演和主题,帮助读者了解影视艺术的多样性和影响力。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题(共八题每题4分)1、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2、“艺术学之父”:19世纪末德国人康拉德·费德勒首次提出“美≠艺术”,强调艺术研究的独立性,因而人们称其为“艺术学之父”。

3、游戏发生说:这种说法是由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艺术与游戏之间有共同点: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人们实际的物质需要;都具有假定性;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该说法对艺术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4、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的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5、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6、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它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创作相统一的特征,实用的、材料的、结构的特点与装饰的、美化的、观赏的特点交融在一起,既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的愉悦功能。

7、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8、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9、艺术作品的格调: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10、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概论框架知识结构绪论1、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批评的关系:艺术理论是研究艺术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艺术史具体的描述艺术发展的历史和艺术历史上的各种思潮流派;艺术批评具体的研究和评价某个艺术家、某件艺术作品或某个艺术派别。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艺术的社会本质较远,政治、法律、道德和经济基础较近。

1、 原始社会是有着几百万年历史的漫长时期,人类最早的工艺品是打造的石器。

在原始社会的各种艺术现象中,直到新石器时代之前,原始艺术大都表现的是动物或渔猎场面,而从不表现植物。

2、艺术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

3、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或本质区别:首先,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这两种生产是不同的。

人出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出对于外界事物的各种要求。

人的各种需要是由不同方式的生产创造出来并加以实现的,而不同方式的生产则分别满足人的不同的需要。

物质生产的产品直接用于人们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或实用需要,本身并不存在或发生“意义”的问题。

满足人最基本的物质需要的产品虽然也包含审美因素,但主要价值却在于物质的公用性和实用价值。

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

而艺术生产的产品即艺术作品,包含并发生着社会意义,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审美反映的产物。

它与人的意识的关系是直接的,而与物质现实的关系是间接的。

艺术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另外,从产品的消费来看,艺术生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

一般生产劳动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是一种商品。

而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是审美属性。

艺术品在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中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但商品属性绝不是艺术品的主要属性和本质属性。

最后,从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具有特殊性。

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中,包括一个主体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物化过程,即创作主体在现实中确立自己产品物质形式,实现劳动对象化过程。

但是艺术的这种物质生产性质并不是本质的,只是表现在全程中的艺术传达层面上,是一种技巧性的艺术外层的生产。

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是主体运用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达他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感受的行为,它所物化或对象化的是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独特的审美掌握,包括思想感情、个性特征和对生活的体验。

因此,艺术生产所物化或对象化的内容是与物质生产完全不同的,有其自身独具的特殊规律。

艺术创作不仅关系到如何表现和如何传达,更主要的是关系到表现什么和传达什么。

而物质生产不包含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情感。

4、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首先,艺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如自由、自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但是,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把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这些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鲜明,它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的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无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

它所表现的,是主体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创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以及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所以,艺术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另外,在审美创造中,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到客观世界。

艺术的认识本质1、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是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中表现普遍。

艺术也掌握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形象的真理,即艺术的美。

所以,艺术的认识内容,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

这就是艺术的认识本质。

2、艺术作品都必须以感性的形态呈现在欣赏着的面前,即以具体的可感的现象形态作用于观众的感官。

从创作过程看,它有感觉的、直觉的认识基础,任何艺术家都是从个别的、具体的生活感受开始进入创作的,并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或图解概念。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作品的形象首先投之于观众的感官,诉之余观众的直觉。

离开个别的、具体的、直观的可感性,形象便不存在,作品本身也不存在。

3、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艺术形象:一方面,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这是它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来源。

另一方面,它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与评价,在它上面表现着艺术家主观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

4、再现: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现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

特点:感性的现实和冷静的理智在创作中起主导作用,观察缜密,技法严格,细节真实。

5、表现: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感情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采用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特点: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

6、艺术典型: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

艺术典型还必须具备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而且这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还要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

艺术的审美本质1、现实美:自然美和社会美2、艺术美:艺术作品的美。

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

第二章艺术门类论艺术的分类1、原始状态的艺术只有两种类型:造型艺术与歌舞艺术。

原始歌舞是舞蹈、音乐、和文学“三位一体”的。

3、艺术门类的划分: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艺术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主要艺术门类戏剧1、四个要素:演员、导演、剧本、舞台美术:包括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

特征:综合性(综合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剧场性第三章艺术发展论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1、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P169)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做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做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艺术发展的自律性: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是艺术的世界性、民族性)3、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1、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性的民族艺术;是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第四章艺术创作论艺术创作过程1、艺术的创作过程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重要阶段。

2、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长期积淀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切的感受和审美发现,激起创作的欲望萌动和动机生成。

3、艺术创作的准备:创作的材料的准备: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的途径主要为:直接体验、间接体验。

创作的精神准备:由生活体验引发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欲望。

4、典型:或称典型形象,指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

它既具有鲜明、独特、丰满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普遍的深刻的代表性和概括性,即个性鲜明独特又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5、艺术表现:指艺术家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运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将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意象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1、艺术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内容和目标以抽象思维为引导和协助,两者互相配合、互相转化的共同完成艺术构思任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自始至终都在以构思出一个完整艺术意象为其目的和任务。

艺术思维是相对于科学思维而言的。

科学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进行推理、判断和论证等为主要内容和目标。

2、形象思维的特征: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3、形象思维的逻辑性:形象思维逻辑的思维形式:基形意象、完形意象、群形意象、易形意象形象思维的逻辑规律:和谐律:指所要构思的艺术意象画面各个部分之间必须要做到和谐统一,这是形象思维逻辑最基础的必须首先要遵守的一条思维规律。

融合律:将客观真实的生活表象和主观真挚的思想感情高度融合。

理想律:形象思维逻辑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规律。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表现为忠实于生活本来面貌的写实性,并把描绘的目光集中普通人身上。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现实主义不仅要求写实地描绘实际生活的客观形态,还要求透过生活的表面和现象,揭示社会生活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即生活外貌、细节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艺术是以情动人的,任何艺术家在事实上都难以做到纯客观。

但现实主义艺术家往往隐藏自己的情感和倾向,将它们有机融合在客观的生活描绘之中,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历史的描绘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2、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浪漫主义力图按照人们所希望的、理想中认为应该如此的样子去表现生活的理想。

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既然浪漫主义追求的是所希望的理想的境界,就往往是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在客观生活中难以如实存在的奇特的艺术形象。

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主观性是浪漫主义的重要特征,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往往塑造充满激情的情感形象。

3、艺术流派: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