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数学考试中的粗心
小学数学教师关于考试的反思令人头疼的“粗心”

小学数学教师关于考试的反思令人头疼的“粗心”通过了一个单元的学习,我还像往常一样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预备好了试卷,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形。
通过60分钟,学生终于将试卷上交。
拿到学生做的着试卷上一些简单的题目学生也能做错,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我强压着心中的怒火炬试卷改完,巴不得此刻就冲进教室将心中的怒火宣泄出来。
莫非发火就能够解决问题了吗?我悄悄问自己。
不能。
看着学生做的试卷,我决定从试卷上找出答案。
也从学生做题时的方式上找答案。
于是,我从犯错比较多的几位同窗入手,我纷纷把他们叫进了办公室,第一个是巴浩森同窗,那个小孩平常仍是比较伶俐的,“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会犯错呢?”我问。
“教师,我马虎了,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其他几名同窗的回答也是如出一辙。
是的,粗心,已经成了小孩考不行做错题最常规的理由,也是最容易的借口,这很不正常,正常的情形应该是:题目算错了,公式忘记了......到底什么是粗心呢?可能大多数人的明白得是马虎,其实这是很片面的,马虎只是其中的表象之一。
我以为粗心有很多类型,比如:简单题总错,这可能是熟练不够;会做的题总错,可能是大体概念不清等等。
其实能够发觉致使粗心结果的缘故有很多,在那个地址总结出以下几个类型:1. 方式适应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发觉有些同窗喜爱快速阅读,看到熟悉的条件就直接解题,还有些同窗解题喜爱跳步,比如咱们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学习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学生在做题进程中老是喜爱跳步,如此往往就容易造成错误。
2.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对做过的题目表现的过度自信,在做题进程中放松或存在侥幸心理,也确实是咱们平常所说的自豪。
例如有些题目可能看着比较相似,但实际上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往往把题目草草的读一遍就开始下笔,更有甚者题目都没有读完就开始计算,而且还“自信”的以为写的都对。
3. 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对知识点把握的不熟练、不透彻,综合能力弱。
比如前两周咱们学习了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内容,学生在单独学习某一个运算定律时还能做到灵活运用,而当所有的的运算定律学完后,学生们开始做综合题目,学们往往就会犯错误,这确实是学生综合能力弱的表现。
怎么样才能避免数学考试中出现粗心错误?

怎么样才能避免数学考试中出现粗心错误?哎,说真的,每次看到学生们考完数学试卷,尤其是那种平时成绩挺不错的,就因为几个小错,分数一下子就掉下来,我心里就特别难受。
你说这都怪我吗?其实也不全是,主要还是他们自己粗心啊!就拿前几天我带的一个初三学生来说吧,这孩子平时数学成绩挺好的,学习也挺认真,可就是考试的时候总是犯一些低级错误。
最近的一次考试,他竟然把一个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写错了,真是让我哭笑不得,气的我都想拍桌子了!当时我就问他,“你平时做题,遇到这种基础题,是不是都是一眼扫过去就写答案?” 他点点头,说,“是啊,老师,这题我一看就感觉很简单,所以就没有仔细检查。
” 我说,“你这就是典型的不认真,明明知道这个题很简单,为什么不稍微花点时间看一下,再验证一下呢?你看看你这写的,明明是 x=2 和 x=-3,你却写成了 x=2 和 x=-2,这可是丢了十分啊!你以后可得记住,考试的时候,每一道题,不管它多简单,都要认真仔细地检查一遍,不要以为自己很厉害,就可以蒙混过关!”你看,这孩子平时学习挺不错的,可就是因为考试的时候粗心大意,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说真的,这种现象真的是太普遍了!很多学生明明知道一些基础知识,但就是因为考试的时候没有仔细检查,导致一些简单题目做错,真是让人又生气又无奈。
所以啊,想要避免数学考试中出现粗心错误,其实真的没有特别复杂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要克服自己的“懒惰”,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认真审题,仔细计算,最后还要记得检查,确保每一步都准确无误。
当然,也不能说只有学生会犯这种错误,其实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也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尤其是在讲课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口误什么的,这都是因为我们对一些简单的知识点不够重视,没有及时检查验证导致的。
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时刻记住,对待学习,要保持严谨细致的態度,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记住,态度决定一切!。
应对数学考试中出现的“小马虎”有妙招,专治孩子粗心

应对数学考试中出现的“小马虎”有妙招,专治孩子粗心!把6看成了8,小数点点少了,写少了运算符号,把答案B写成了D等等。
数学中出现的“马小虎”会经常发生在小学生身上。
马虎的习惯一旦养成,很是影响以后的数学学习,今天老师整理了一些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01“小马虎”现象几乎是孩子们的通病,究其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情况:01、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不拿马虎当回事,“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不主动有意识去克服。
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02、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易转移。
即“小猫钓鱼,三心二意”漫不经心,丢三落四,长此下去恶性循环,岂能不马虎?03、眼高手低,自以为是。
面对一道极熟的题,哦,如此简单,不在话下,三下五下浮云掠影般一气呵成,结果漏洞百出;或者苦思冥想,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意洋洋,眼高手低,冷不防一个符号就让孩子的努力付诸东流。
04、功课多,作业烦。
时间紧张,慌忙应付,以致思维混乱,错误百出。
05、从小对马虎没有纠正,形成定势。
习惯成自然,如果马虎成为一种坏习惯,危害的不仅仅是数学的学习,还有其他各门学科,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02应对方法1、认真检查,养成习惯做完作业或答完试卷,养成检查的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每道题,精力高度集中,对于每个因马虎出现的错误,分析原因,可用红笔做上记号,反复告诫自己,提醒自己,不许下次再犯。
2、互相监督,共同克服同桌之间可以站在老师的角度,互相检查监督对方的马虎毛病,互相对比竞争,看谁做题的正确率高,谁最先最好地克服马虎。
治疗马虎是个意志问题,只要你不甘落后,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它。
3、多做多练,游刃有余课下多练习计算类题目,提高自己的口算笔算能力,可相对减少马虎出错率;多见题多做题,掌握各种各样题型的解法,你才能“处题不惊”,从容镇定,也会有充足的时间去克服避免马虎,检查错误。
4、先求准确,再求速度做题想好方法和思路后,告诫自己:别慌,要毫无差错地进行到底,心平气和,不慌不忙,全神贯注,认真仔细的看待每个符号,不要想当然地省略步骤,尤其是在还不够熟练的情况下。
如何把会做的数学题做对保证不粗心

如何把会做的数学题做对,保证不粗心?【薛卫东的回答(153票)】:请题主及其他被粗心困扰的聪明孩子忽略“天赋”之类的悲观看法。
我就是一个高中数学经常粗心,但是经过自己的训练、总结、改进,最后在两次高考(含复读)数学考试中都基本没有犯粗心错误的人。
说“基本没有”是因为无法查卷,不能完全确定,但靠估分可知。
08年全国卷一127分,09年全国卷一137分。
我解决“粗心”的核心思想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犯过足够多数学粗心错误后,就能感觉到“粗心”并不是一种本质原因。
它至少还可被细分为这几中:1、看错题目粗心2、简单经验性计算粗心,如3+7=11之类3、考虑不周全粗心,未考虑到题目的多种可能4、做题习惯不够好,如三角函数应该先平移后伸缩(反之则要乘以w)5、简单做法未想到,导致未做出等等,聪明的孩子应该会自己总结的更好,哥毕业5年了,很多记不太清楚了。
我们需要对每种粗心都对症下药。
1、看错或未看全题目粗心:一般都是因为①注意力不集中②情不自禁看太快(可能对题目表述太熟悉,似曾相识,所以一目十行)解决办法就是:①爬得离试卷更近一点(相对于舒服地坐端正),以求更集中注意力②将每个要点都画线,并且标上①②③,一来减慢读速确保每字都能看准,二来方便检查时回顾2、简单计算性粗心:一般是为数不多的习惯性粗心,这种粗心是有限的。
比如3+8就不会算错,但3+7就会,或者是潜意识中认为y=sinx曲线是半圆形的弧度(其实是很扁平的),都可能是源于错误的深刻印象解决办法:①多做题,多汇总类似错误(汇总到一个本子上,可以集中看),尽量高考前可以把这类粗心都遇到②每次考试前都要认真看,用心读,以图纠正印象3、考虑不周全粗心:比如未考虑到k=0情况,△≥0,判断q是否为1等情况。
一般都是经验不丰富,印象不够深刻。
往深了讲①学习初期习惯不好,对特定题型未形成考虑周全的习惯②记性差,并放纵自己记性差③不常反思,在考试前不整体巩固以加深印象解决办法:①多做题,汇总自己考虑不周全的情况,按模块汇总分析。
数学考试粗心大意自我检讨

作为数学考试中犯了粗心大意的学生,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疏忽大意对于学习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以下是我的自我检讨:
1. 对于考试时间的规划不够充分。
考试当天,我没有认真统计试卷中的题目数量和分值,导致后期时间不够用,进而导致错题较多,分数较低。
我应该在考试前仔细阅读试卷,统计出总题数和每个题目的分值,做好时间的规划。
2. 没有认真阅读题目。
在做题过程中,我常常疏忽阅读题目的要求,导致给出的答案不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
在考试前我应该加强对于阅读题目的能力训练,认真审题。
3. 对于细节问题的处理不够到位。
在做题过程中,我常常因为粗心大意,导致出现小数点点错、符号错等细节问题,进而导致答案错误。
因此,在考试前我应该加强细节问题的归纳,特别是小数运算和符号的处理等。
4. 对于公式的掌握程度不够。
在考试中,我发现我对于一些基本的公式掌握不够,导致在做题中没有正确应用,出现偏差。
因此,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我应该更加努力地掌握数学公式,提高自己的基本数学能力。
总之,这次粗心大意给我带来了不小的警示,我需要以此为教训,以更加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扎实学习,防止再出现这样的犯错误的情况。
如何克服考试中粗心造成的错误

如何克服考试中粗心造成的错误NO.1考试粗心是不少孩子常见的毛病,由于考试粗心造成的危害很大,孩子烦恼,大人心疼,很多家长对孩子讲,你可粗心不得,你一粗心,爸爸妈妈几年的工作都白干了。
父母怎么帮助孩子改掉考试粗心的毛病呢?主要可采取以下4种方法。
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的习惯有些孩子聪明又能干,学习也不错,但却有马虎的毛病,自以为会了,没问题,自以为是,结果答错了。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一方面要肯定他们聪明好学的优点,同时要引导他们做事、做作业、考试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要通过孩子过去马虎的实例和教训来分析马虎所造成的危害,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可以让孩子充分认识到马虎的危害,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教会孩子以平常心来对待考试考试中,一般试卷的试题分为简单题、中等程度题与难题。
家长要向孩子说清楚,进入考场拿到考卷都要以平常心对待,对难题不畏惧,对简单题不盲目乐观。
要让孩子知道简单的题最好全部做对,因为孩子完全有能力做好这类简单题,只要认真对待,就完全有可能把简单题全部拿下。
简单题做得顺利,就会更有信心去解决那些难题。
进行准和快的训练父母要根据孩子考试常犯的错误、常出的毛病、常马虎的地方,和孩子商量拟订一些习题自己来做,要求又准又快,以准为基础很快就解出来,要做的题都是他会的,很简单,只要认真就会做出来,这样来训练他做题的准确性,提高准确率,达到又准又快。
孩子经过这样的多次训练,和口头上让他别马虎的教育效果大不相同。
另外,只要孩子经过训练后改正马虎的毛病有所进步,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可以强化他的信心,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让孩子学会自我克服帮助孩子分析错误最关键的地方是什么,在哪里,让孩子抄录自我提醒的“语录”,例如,“坚决消灭错别字”,“不要忘记检查”等,放在自己桌子的玻璃板下,贴在作业本的第一页上或者其他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注意改正粗心的毛病,在考试前经常根据孩子各门功课容易出现的错误、易粗心的地方,和孩子一起讨论,针对各门课的不同情况写出一些自我提醒的语句,对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也很有好处。
小学三年级数学考试中如何避免粗心错误

小学三年级数学考试中如何避免粗心错误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考试中,避免粗心错误是每位学生都希望做到的事情。
然而,粗心大意有时会影响他们的成绩和学习进度。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教育角度出发,以拟人的方式探讨如何避免这些常见的错误。
首先,想象一下你是一位负责指导学生的老师。
你看到学生们在做数学考试时经常犯错,而这些错误往往并非因为他们不理解知识点,而是因为粗心大意。
作为老师,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们在考试中更加细心。
首先,告诉他们在开始答题前先仔细阅读题目。
就像你提醒学生们在课堂上听清楚问题一样,提醒他们在考试中理解每道题目的要求。
这样可以减少因为理解错误而导致的粗心错误。
其次,强调在完成计算和写作答案时的重要性。
让学生们明白,急于完成考试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错误。
建议他们在写答案之前先在草稿纸上进行计算,并且在填写答案卡时仔细核对每一步骤。
这种小心谨慎可以大大减少因为粗心而产生的简单计算错误。
另外,提醒学生们在考试期间保持冷静和集中注意力。
有时候,紧张和焦虑会导致学生们在本可以避免的地方犯错。
通过练习和训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稳定的心态,可以使他们更加专注于每个问题,并在不慌不忙中提高答题质量。
最后,作为老师,你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考试和练习,帮助学生们在真实考试前熟悉考试环境和题型。
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常犯的错误类型,并学会避免它们。
总之,避免小学三年级数学考试中的粗心错误需要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
通过理解问题、仔细计算、保持冷静和反复练习,学生们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帮助他们在数学上取得成功,还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考试中如何避免粗心导致失分?

高中数学考试中如何避免粗心导致失分?
在高中数学考试中,同学们常常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失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数学,像一个严谨的老师,要求我们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否则就会犯下错误。
首先,当你在解题时,数学就像一位要求细致入微的导师,它要求你审题认真。
如果你匆忙读题或者没有完全理解题目要求,就容易走错方向。
数学告诉我们,要先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理解清楚它到底在问什么,再着手解答。
不要心急,要像对待重要的访客一样,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理解。
其次,数学就像一位需要你仔细计算的朋友,它强调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在做数学题时,不要草率从事,要像对待贵宾一样,给每一步计算足够的关注。
粗心的计算错误往往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数学教导我们,无论是加减乘除,每一步都要认真对待,确保每一个数字都正确地归位。
此外,数学就像一位需要你清晰表达的伙伴,它要求你解答时条理清晰、答非所问。
写解答时,要注意用清晰的语言、逻辑的顺序来表达你的想法。
数学教会我们,逻辑严密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阐明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混淆。
最后,数学就像一位希望你反复检查的指导者,它强调复核的重要性。
在你完成题目后,要像检查要给重要客人的房间一样,仔细检查每一步骤和最终的答案。
数学教导我们,反复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错误,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考试中避免粗心导致失分,就如同与一位严谨的老师相处一样,需要我们在每一个步骤上都保持警惕和细致。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准确计算、清晰表达和检查反馈,从而在数学的考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克服数学考试中的粗心所谓粗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同学们做题过程中考虑不周到,疏忽了题中的个别细节,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因此发挥不出自己原有的水平,它是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绊脚石”。
粗心,也分为好多种,但是就做题而言,分为两种:一种是遗忘型粗心,一种是技巧型粗心。
【遗忘型粗心】什么是遗忘型粗心呢?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考试时一些知识本来会,但是一做题就忘了,考完后,我们不时有这样的感慨:“平时会的题目,怎么一到考场上就忘了呢?”其实这是给自己找借口,真正的原因是知识没掌握牢固。
试想,当一个知识点你已经非常了解以至于烂熟于心时,考场上又怎么可能忘了呢?或许可能是过于紧张,但是静下心来,也一定会想起来的。
怎样应对这种情况呢?方法很简单——只要你肯下功夫——把知识掌握牢固,烂熟于心。
还有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多做题,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找出漏洞。
另外一点,同学一定要重视基本知识、基础概念的学习。
我们大家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学得好不一定考得好,但学得不好就一定考得不好。
有些同学在学习中出现差错,不一定就是他的粗心马虎所致,实际上是他对一些基本知识没有真正掌握,或缺少相应的基础知识训练。
【技巧型粗心】其实我们平常所说的粗心大多是指这种粗心,举个很简单例子,就是考试看错题。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几种常出现的情况。
1.数字上的失误以下几种情况较为典型,如:把1.3当成13或7.3,把16.3+4.6当成6.3+4.6之类。
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粗心最终的原因在于做题目时过于仓促,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将题目从头到尾地看仔细,同学只是一味地想早点完成作业(或考卷)也因此不顾对与错,只是盲目地为了交差。
这种失误最容易出现在那些平时成绩拔尖而且又是同学们公认的“数学天才”身上。
为什么这些班中的“数学权威”们会在这些题中失分?这恰恰是因为他们那些“特殊性”所带来的。
遗憾的是这些同学正因为“好”就想炫耀自己的能力,拼命地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数学作业,哪知聪明反被聪明误,试想,连数字都看错了怎么还能做对题呢?所以我们常以为粗心只会光顾个别差的学生的想法是不科学的,它不会因为基础知识的扎实而消失,这是每一个人都可能犯的毛病。
所以千万别忽视我们身边的这些小错误。
2.偶然性的失误如:上下行数字看错、忘了点上小数点、数错小数点等。
之所以称之为偶然性,是因为这类错误出现的情况不多,很个别。
3.计算上的失误这是所有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
他们并不是不会进行数学的计算,而是不能够在烦琐的计算中“正确”地进行运算。
例如:2+3=6(与2*3混淆);12-4=3(与12/4混淆);387-269=18(百位上多借了一个)。
如果把这类题让出错的同学重新做一次,结果都是正确。
为什么第一次就这么难?据我分析,其中原因较为多样,大致可以总结为四种:(1)繁重的心理负担。
一些学生常在计算上出错,也因此得了“计算恐惧症”,凡是一碰到计算就会心虚害怕,担心自己会粗心,这样反而错的更多。
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的同学对待计算题的过程大都是:先看题目的数字多少,再看计算难易,然后再调整自己的心情。
一些心浮气躁的同学一看到那些烦琐的数字便“未做题就先放弃”,这样自然算不好,所以始终保持着一份平静的心态是做题时的心理基础。
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当时常指导同学们别去在意他们手中题目的难易程度,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要学会耐心地仔细解题,尽量做到“下笔如有神”“百算百对”。
(2)自负多于仔细。
当学生看到简单的计算时心花怒放,这就可能引起犯错。
同学觉得这些小题目没难度,给他做太低估他的智商,于是还没将数字看仔细就匆匆下笔计算,这样就使得他在第一次计算时就出错,即使是做好以后检查他也会忽略这道题,只有当别人指出来以后,他才会恍然大悟。
(3)计算法则的混淆。
这并不是说同学们不知道怎么算,而是当他们看到比较相近的数字时常常凭经验自定义计算方法,比如:看到12和3或4,就可能自定义为除法,看到2和4就自定为乘法等等。
这类的错误通过自身很难发现,因为,他看到这类题目就自动混淆,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错最头疼。
(4)潦草的口算。
这种错误原因主要是怕麻烦,有的同学宁可坐在那儿花上几分钟时间口算,也不愿拿出稿纸进行几秒钟的笔算,结果还常以计算失败告终。
口算是看不到思维过程的,所以对于细节的地方容易忽略,像借1进1等最容易出错。
所以,进行必要的笔算还是很重要的。
谈几点相应的对策。
1.从大方面着手。
这一点要求我们应当认真、细心地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比如打扫卫生认真,书写认真,笔记认真,做题认真。
请记住,这是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2.认真审题做题时拿支笔,边读题边画,把重要的一些信息画出来(如果嫌影响卷面,可以用铅笔画,做完再擦掉),这样,就会把题中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读错题的情况。
这主要帮助由于性急毛躁而出错的同学。
首先,在每一次做题时,尽量迫使自己放慢速度,用笔尖指着题目进行默读,用笔圈出自己有可能出错的地方,以防万一。
然后开始做题,注意做题时的速度不要“过快”。
3.重视检查学会检查是非常最关键的,如果说上面一步是生产关,这一步就是质检关,这一步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计算中比较简单的部分通常采用口算的方法,如一般的加减运算或简单的乘除、平方或开方运算。
但随着年级升高,运算渐渐烦琐,计算难度也加强了,笔算渐渐代替了口算。
可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嫌它麻烦,坚持用口算来解决问题,结果常常“欲速则不达”。
做好计算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计算过程正确性的关键。
第一步应准备好草稿本。
有了它,同学们就能看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直观清晰,在结束计算时还可检查过程,避免出现错误。
值得一提的是,排在草稿上的字也有它意义重大的一面,字迹端正清晰的,失误就少;相反,字迹越潦草,他出错的概率就会越高,有的更是因为字迹模糊难以辨认,结果原本正确的答案却抄错了,多让人痛心!计算到最后就是验算,但是有大部分的同学没有这种习惯。
总之,要想让人永不出错很难,甚至不可能,但是我们不该放弃,争取将这些让人惋惜的过失减到最低。
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最好方法。
因为在做题时已经将容易出错的地方标出,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验算,所以查起来比较轻松。
在整个过程当中,“慢”很关键,这样做主要是让这类同学适应“慢”的审题方法,一旦习惯,那么仔细审题也就做到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加快做题速度,就能够将他们毛躁的性子平稳下来,仔细做题。
当然了,“慢”绝不是“磨蹭”,解题时还是要思维高度紧张起来、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效率的。
第一步,要通读一遍题,一是可以及时发现是否看错了题,二是可以及时发现是否理解错了题意,三是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漏掉了信息(比如忽略一个极其重要但又极其隐蔽的一句话)。
第二步,要验算一遍,把这道题从头到尾算一遍。
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你可以将你的答案带进题中,看是否符合题意。
如果时间仓促的话,连这都没时间去做,你可以找到刚才计算的草稿纸再认真地检查一遍(注意此时万不可慌了手脚)。
第三步,专题检查(这是时间充裕时做的)。
不妨分为以下几个专题:单位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正确?答题是否规范?是否考虑多解情况?卷面是否整洁?是否漏题?等等。
切记一点:检查以及做题时,心一定要静下来,万万不可想别的事情。
试想:如果一个人检查题目时还在想中午吃什么,他怎么可能检查得好呢?4.训练注意力这种方法主要帮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好动的同学。
环境对这类同学很重要,所以应当重视培养他们适应各种环境和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
首先,让他们干完自己想干的琐事,事先就说好,学习时就不允许他们有什么借口开溜。
然后,给他一个安静的空间静心学习(但是如果没有安静的地方也没关系,主要目的是没人打扰他)。
一直等所有的功课都完成,他的任务才结束。
刚开始这样做时,需要家长或老师在一旁监督,时间久了可以适当放宽要求,比如可以休息片刻。
就这样使得生活、学习有规可循,从而改变这类同学三心二意的坏习惯。
5.坚持不懈,刻苦训练这主要适用于计算常出错的同学,但对于在其他方面不足的同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由于计算题类型的多样性要求同学们在平时不断地加强训练,因此,计算在数学中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里我提倡多练、多做,熟能生巧。
对于错题最好能够做到摘录成册,从而加深印象。
其实,大可不必将所有由于粗心做错的题目记下来,那样会得不偿失的,挑典型、规门类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6.掌握技巧要教给同学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让同学自己学会调节情绪。
考试时,有许多同学比较紧张,即使平时学习很好也会导致考试失败,这主要是和同学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有关。
一般来讲,学生不善于调节自己紧张情绪的表现有两种:一是对较容易的题目放松警惕,常在没有看清题目要求的情况下急忙做题,结果答错题;一种是一看到自己复习时没有见过的所谓“难”题,心里一下子紧张起来,甚至大脑出现一片空白,这也是学生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
正确的应试方法应该是:自信地走进考场,试卷发下来之后,先整体浏览一遍,自己在复习中已熟练掌握的题目、简单的、自己会做的题目先做,一时不会做的题目留在后面做。
等自己把完全有把握得到的分数全部得到之后,再从容地处理那些“难”题。
如果实在做不出来也不要着急紧张——你要这样想:我做不出来,也许别人也做不出来,这样你就会很冷静地继续思考,没准儿真还能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