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的全日制读经家长对读经教育的解读!
读经孩子的出路在哪里?——写给读经教育的老师和家长的参考

读经孩子的出路在哪里?——写给读经教育的老师和家长的参考李英华2013年12月14日于北京航天城读经孩子的出路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各门现代学科和各行业,特别是科技、经济、农林水工等相关学科的特点、必要性和国家发展建设需求,有较系统和准确的了解和把握。
个人认为,读经孩子的真正出路应该是:打好国学经典基础后,以国学经典为核心发展建设各现代学科,特别是教育、科技、工业、农业、经贸等学科,并投身到国家各行各业的建设实践中去,当然一部分孩子仍可以继续开展国学经典等文史哲的研究。
不也有儒商吗?儒商就是儒学与经济学成功结合的学习实践的例子。
是的,现在已有相当多的读经孩子开发出了巨大潜能,正如当今大儒大德老师王财贵教授所说:你不用担心读经少年的未来,不用杞人忧天,他们太厉害了。
但是,传承圣贤思想并以国学经典为根基去发展建设中国各学科和各行业,是我们要给他们指明的方向,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暂时没有时间全面展开地论述,先谈几点,提请大家注意。
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国家综合实力,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也不可能有平静的读经书桌,也不可能有现在你我坐而论道,不能忘记清末开始的百年屈辱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向是支撑关系,反向是需求关系。
我们读经,就是要继承圣贤思想,强大我们的内心,丰富我们的智慧,然后投身到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建设实践中去,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这才是真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果只局限于读经,或者将国学经典本本变成一种藩篱,把我们的身心禁锢在“坐而论道”的圈圈中,而不让大部分人去投身到广阔的众行业发展建设实践中,那我们与清末那些只满足于摆弄儒家经典文句的秀才举子有什么分别!就是要用圣贤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用我们的智慧和实践行动去解决当今社会的各种问题;我们重拾国学经典教育,就是要给个人的发展和各学科各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不竭的强劲动力。
面对当今中国在教育、科技、经济、社会等领域遇到的诸项困难,就是要鼓励这些有满腹经纶和圣贤智慧的读经孩子去探索去解决。
我相信很多跟我读经不到一年的家长

我相信很多跟我读经不到一年的家长,或者孩子比较小的(3岁左右,6岁以下)都有类似的感受:孩子都不乖乖坐着,也没有表现出喜欢读经,都不好好指读,每天的熏陶也没有让他们背诵了多少经典,或者时不时蹦出一些经典句子让人刮目相看,或者读经后好像也没有非常的知书达理,礼貌大方呀,似乎我家孩子有些时候还比没有读经的孩子更加内向害羞不够自信等等,一度让很多妈妈会觉得我这样坚持着有用吗?我们看看咸阳一位读经妈妈的日记里有一段赖老师2004年11月份讲的话:●鄱阳燕妈M13(439656620) 2014-2-27 11:45:13●赣州诗妍妈(351033455) 2014-2-27 11:46:48“不要在乎能不能背,按计划往下播放就行了。
以后还要专门学习的。
长期坚持,一定会收获非常大的。
可惜很多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要方法正确,就一直走下去,多数人不懂方法,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方法,按我的理解,是应该一知道就毫不犹豫的,但事实相差很远,我们无法强求别人,就无为而为了,呵呵。
”豫升妈(1073039788) 2014-2-27 11:47:47亲们好,我家宝宝跟我读三字经只坚持读了两天总共两遍就不读了,我每天只读一遍。
昨天早上宝宝竟会背到名俱扬了。
在东北前每三字我只念一个字,他就会顺住念下去我开始有点信心了义乌鹏妈G4(104232362) 2014-2-27 11:49:07O深圳阳阳妈G3(1368736648) 2014-2-27 12:00:42真不错哦●海宁宇浩妈G2(461115010) 2014-2-27 12:00:52●浙江淇妈G4(22729394) 2014-2-27 12:03:21无为而为,看是简单,其实很重要,家长得有耐心等,等到童蒙求我的时候,就很好啦!●12桐乡乐妈M4(1072932865) 2014-2-27 12:05:35●浙江淇妈G4(22729394) 2014-2-27 12:10:47只有懂得等的家长,才能体会那种童蒙求我的时候的那种喜悦。
一位普通的全日制读经家长对读经教育的解读

这是一位妈妈在看完关于读经教育的一些报道后的感悟,是自己的经验的总结,更是对读经教育的理性解读,从这位妈妈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何为的合理的读经教育,也给那些正在迷茫和徘徊不定的家长们一个参考。
我是一个全日制读经孩子的妈妈,看了《深圳商报》连载的几篇关于读经教育的讨论,一边是对于读经教育的质疑困惑乃至各种忧心不满,一边是读经圈内人士的娓娓道来以示明苦心、用心和悲心。
其实无论是质疑忧心还是苦心用心,其实都是世人对于现存教育状态的一种关切,但是对于围观的人,特别是对于不了解读经教育的人,面对两方的说法时,莫衷于是,当未能深入了解读经教育背后的道理时,往往会更加倾向于对读经教育的担忧,而以其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来取代自己的理性判断,从而给读经教育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这些标签往往会让人先入为主,不利于继续深入了解读经,也不利于后来者了解读经。
作为一个全日制读经孩子的家长,在一步步深入接触读经教育的过程中,我也因为连载文中提到的现象质疑和困惑过,如果没有继续深入去了解和解惑,我很可能也黯然离场······在外人看来,我就是一个“苦苦”坚守读经教育的家长,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选中读经教育是一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所有的家长二话不说让孩子上体制一样,而且完完全全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与王财贵教授唯一的关系就是通过他我们了解了读经教育,我们知道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去思考,去选择,而这种选择没有任何强迫性质也没有任何指使和逼迫。
在我的眼里,我已经是给了我的孩子最恰当的基础教育,而在这种教育选择下,如果有出现任何的问题,我们也会理性面对,作为父母,我们是唯一可以为孩子负责的人。
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相信的是专家、权威,而且大众的思维习惯也常常是因为大多数人这样想,所以也这样想这样选择,而依此选择而实践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很少去责难专家和权威,更多的是自己默默承受,因为大家都这样。
我对读经问题的理解和几点看法

我对读经问题的理解和几点看法关于读经的几个疑问有人给出了如下的回答:1、儿童读经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只有孩子多读经了,才会有下一个三十年后的表现。
有读就有,没有读就没有。
大量读就是大量的有”。
2、现在搞经典诵读的都是些什么人?“阿猫阿狗可以办教育”。
3、他们要将儿童经典教育推向何方?对于前两个问题的回答,使这个问题充满了悬疑性。
但从目前的一些结果看来(如本帖案例),此悬疑性的揭底似乎不必等三十年后才见端倪。
下面说说我本人对于读经问题的理解和看法:1、读经是为了明理,明理是为了做事。
文以载道,文字本身为标月之指,意才是文字的指向,故得意可以忘言。
经典的著述者也无法随时随地地完全准确无误的复述自己的话语,但这并不妨碍著述者对自己思想与认识的自由表达。
经典应该是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而非文字本身。
死记硬背的方法虽然应付某类考试很灵验,但大多时候并无助于对文字更深入的理解,反而极可能成为理解的障碍。
是以务实的禅宗才会不立文字的离意识参,唯恐死于句下;求真的陶渊明对真意的体验也只有“欲辨已忘言”的表达。
禅宗的祖师都是过来人,深知“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的弊端,为令学人开悟,不落文字藩篱,宁以棒喝,不以言传。
即便练就了鹦鹉学舌的本领,又如何能将自己不知所云的经典传授给别人呢?2、读经可以收摄心念,可以不求义解。
此读法如持咒,贵在精专,而不在多寡。
几十字,几百字,几千字都可以。
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背诵要消耗人大量的精力,就有些强人所难得不偿失了。
3、就像录音与录像一样,记忆同样需要能量,儿童的记忆力强是因为还没有来得及分别过多的其他事物,能量比较集中的缘故。
但这种过于集中的能量如果完全用在一件事物上,就难免会无暇分别其他事物,只专注于自己的境界中,给外人以自闭的观感了。
虽然可能境界很高,但却无法再与这个世界沟通了。
另外,不要把儿童想象为超人,儿童和成人一样,只是身心更为柔弱,更易受伤害而已。
超强的记忆要消耗大量的肾精,这对身体正在成长的儿童是十分有害的,五年前我本人就见过一例超量读经女童长期尿床的病例,也是从那时对此事有了最初的警觉。
读经教育的家长视界

读经教育的家长视界作者:《教育大观》王美燕供稿有人说,存在即合理,私塾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既无合法的办学许可证,其课程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没获得验证,却获得了家长的追捧和厚爱,在这个重视学历、文凭主义泛滥的社会,为什么这些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体制外的学校去接受另类的读经教育呢?读经教育的独特之处在哪?就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明德堂的家长韩红卫先生,从他的口述中,也许我们能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
众里寻它千百度说来也巧,我是无意中了解到有个明德堂的存在,类似幼儿园这种的。
那时候我儿子才一岁七个月大,问了很多的幼儿园,都说是孩子必须满两岁半或以上才可以收,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孩子早点接受教育的学校。
刚巧明德堂的一个家长,是我的一个客户,那时候去我那儿定货,所以就跟他来明德堂了解情况,堂主给了我一张王财贵教授的光盘,回家读了两遍,就觉得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
于是第二天就把孩子送到了明德堂。
教授提倡的“及早读经”的理念,对我触动很大。
因为我们其实也很重视早教的,胎教的内容就有《三字经》、唐诗、儿歌之类的东西。
因为人的认知就是这样,你认为这是合理的,就想把这些好的东西给孩子,除此之外,你可能还会不断思考:还有没有比儿歌更好的东西可以给孩子?我们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不是说读书就是文化,因为很多好的东西,很多传统留下来的东西,中华美德像节俭、孝顺这些东西,这是一部分,但是,比这个更高层次的东西是什么呢?像我们这一代人了,在那样一个时代里(文化大革命),很多人可以说是荒废了,也没读多少书。
我没有上过大学,去当兵,然后学会做生意,按照那种正常的轨道发展,也就是个普通人。
所以现在到我当了父亲,我就迫切的觉得,真的应该从孩子抓起,给他最好的东西,更适合他这个时代的东西。
王财贵教授的很多演讲我都去听了,在谈到宗教的我问题上,教授这样说,不管你信什么宗教,首先应该是你自己真正的去了解所有的宗教,只有你完全懂了,你才不会迷信,你才是真的信教,你才会有真正的信仰。
我的两位学佛师兄通过努力行善结果孩子学习成绩令人吃惊浅谈教育孩子

我的两位学佛师兄通过努力行善结果孩子学习成绩令人吃惊浅谈教育孩子在我人生中的某个时刻,我遇到了两位学佛的师兄,他们通过持续的善行和努力,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果,尤其是在教育他们的孩子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浅谈教育孩子这个重要的话题,并分享我的学习经验。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必不可少的责任和挑战。
我们希望看到他们在学校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健康、有爱心的个性。
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现代社会常常强调学术成就而忽视了品德的培养。
然而,通过我的两位学佛的师兄,我领悟到教育孩子的更高层次。
第一位学佛师兄名叫李先生。
他有一个懂事、善良且成绩优异的女儿。
我曾询问他是如何能够在教育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
他告诉我,他深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孩子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因此,他首先注重培养孩子的慈悲心和善良行为。
李先生经常带领女儿参与一些慈善活动,例如志愿者服务、捐献物品等。
他还鼓励女儿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并且尽量不参与欺负他人的行为。
通过这些行为和经历,他的女儿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爱心、懂得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在学习方面,李先生从小就倡导优异成绩,但他在教育孩子时着重培养她对知识的兴趣,而不是简单追求分数。
他会鼓励女儿主动学习,挑战自己,尊重每个科目的重要性。
因此,女儿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对学习充满乐趣。
通过李先生的经验,我明白到教育孩子不仅是关注他们的学术成就,更要关注他们的品质和对人生的热情。
另一位学佛师兄名叫王先生,他有一个聪明且和蔼可亲的儿子。
我注意到他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出色,然而王先生并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给予过多的赞扬和奖励。
我很好奇,于是向他请教。
王先生告诉我,他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责任和乐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好成绩。
他从小就告诉儿子:学习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负责,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发展。
他规定了每天的学习时间,并以身作则,自己也会坚持学习和提升自己。
此外,他教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他独立思考和探索。
经典听读机专家介绍读经教育的重要性

经典听读机专家介绍读经教育的重要性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
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
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
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他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
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
经典听读机专家建议每天给孩子播放40分钟国学,20分钟莎士比亚英文经典,睡前听听故事,其他任何时候以中西方古典音乐做家庭背景音乐,即使睡觉的时候。
这样熏陶半年,孩子不知不觉可以背下上万字的国学经典、几千字的英文经典,性格、性情、气质、记忆力都会得到巨大的改变。
其实,一般的人,太过年轻现代化了,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多么的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唱歌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水平。
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把它叫做"经典"。
背诵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脑筋愉悦的情况下记住,所以对小孩身心有益。
小孩子背诵四书五经有益身心发展,它不同于"强记","强记"是填鸭式的教育,且容易忘记,对小孩的身心无好处。
实践表明,经典听读机里面的经典为孩子播放5遍10遍,孩子有点印象,播放20遍孩子很熟悉,播放50遍孩子可以背下来,播放100遍孩子可以终身不忘。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的效果。
什么是读经教育

什么是读经教育?读经教育的好处现在一代与一代人之间有代沟,所以提倡读经教育,亲子共读,就是为了拉近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有共同的语言,同时也是早慧儿童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喜欢阅读。
读经教育,即是希望儿童在其性向纯净时,及早选取传统中有高尚意义的文化资财教养之。
优优宝贝爱和乐教育中心认为读经教育有一下几点好处:一是文化传承。
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教小孩子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尔稍稍讲一点。
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
假以时日,诵读的人多少都会受到传统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使心性向善、向上。
诵读儿童“有口无心”,没有考试的压力,亦不必要求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是有利于儿童潜能的开发。
优优宝贝爱和乐教育中心认为,经典的文化有利于儿童潜能的开发。
从幼儿大脑的成长生理角度看,诵读国学经典可大大促进大脑的发育。
在6岁前,甚至3岁前,要给孩子许多文化刺激,包括听最好听的音乐、看最好看的画、读最好的古代诗文等。
3岁以前是右脑最强的时期,左脑是理性的脑,右脑是感性的脑。
诵读文化经典时,文字形象经由形象刺激右脑,念唱的音韵启动右脑,加上读字认字刺激左脑,所以是全脑的运动。
三是有利于道德的提高。
中华文化经典蕴涵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如公正无私、嫉恶如仇、诚实笃信等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等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经过潜移默化的读经教育活动可以对涵养少年儿童的善心、仁爱之心,培养其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养成举止文雅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密切亲子关系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
那么在家庭当中如何营造读经的氛围呢?1.提升自身对国学经典的认识2.营造学习国学的氛围,经常跟孩子一起读3.时间不够的又有条件的可以购置一台学而第一国学机,经常在家播放共同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位妈妈在看完关于读经教育的一些报道后的感悟,是自己的经验的总结,更是对读经教育的理性解读,从这位妈妈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何为的合理的读经教育,也给那些正在迷茫和徘徊不定的家长们一个参考。
我是一个全日制读经孩子的妈妈,看了《深圳商报》连载的几篇关于读经教育的讨论,一边是对于读经教育的质疑困惑乃至各种忧心不满,一边是读经圈内人士的娓娓道来以示明苦心、用心和悲心。
其实无论是质疑忧心还是苦心用心,其实都是世人对于现存教育状态的一种关切,但是对于围观的人,特别是对于不了解读经教育的人,面对两方的说法时,莫衷于是,当未能深入了解读经教育背后的道理时,往往会更加倾向于对读经教育的担忧,而以其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来取代自己的理性判断,从而给读经教育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这些标签往往会让人先入为主,不利于继续深入了解读经,也不利于后来者了解读经。
作为一个全日制读经孩子的家长,在一步步深入接触读经教育的过程中,我也因为连载文中提到的现象质疑和困惑过,如果没有继续深入去了解和解惑,我很可能也黯然离场······在外人看来,我就是一个“苦苦”坚守读经教育的家长,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选中读经教育是一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所有的家长二话不说让孩子上体制一样,而且完完全全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与王财贵教授唯一的关系就是通过他我们了解了读经教育,我们知道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去思考,去选择,而这种选择没有任何强迫性质也没有任何指使和逼迫。
在我的眼里,我已经是给了我的孩子最恰当的基础教育,而在这种教育选择下,如果有出现任何的问题,我们也会理性面对,作为父母,我们是唯一可以为孩子负责的人。
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相信的是专家、权威,而且大众的思维习惯也常常是因为大多数人这样想,所以也这样想这样选择,而依此选择而实践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很少去责难专家和权威,更多的是自己默默承受,因为大家都这样。
真正认同读经教育的家长,既不是认同专家或者权威,更不是因为有很多孩子在读经,读经的孩子表现很出色可以成为大人才,所以才让孩子去读经,而是因为读经教育的道理是合理的,是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比对过的,觉得对于孩子我们就应该给他像读经这样的教育,该记诵的时候让他记诵,该理解的时候让他理解。
但因为接受读经教育的是小众,对于一些徘徊在读经圈周围的人,看到的更多的是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那么如意的现象,从而认为要深入追究、谴责,首当其冲的就是读经教育的倡导者王教授和读经学堂的堂主和老师们。
但是,孩子的教育难道真的可以完全依靠学校或者说学堂吗?
作为一个读经家长,我也听过很多黯然离场的故事,也为这些离场的人感到惋惜。
其实对于刚刚接触读经的人,刚开始面对这些问题一定是质疑,往往容易把它当成一种普遍的现象,担心如果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会如何?如果拿这样的话题去跟身边不了解读经的人谈,结果一定是被无限的放大,更加加剧质疑和担忧。
不过,还好读经推广二十载已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读经圈,我选择了深入其中,理性面对这些困惑。
当你去深入了解,你会发现,第一,这种现象不是普遍的,其二,现象的发生并不是单方原因引起的,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要受到多方的影响,他的先天、家庭关系、父母对于教育认识的统一、学校的教导、社会环境等
等的影响。
很多时候,是因为这个出现问题的孩子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读经的,所以一切问题的出现就跟读经有关系,以偏概全,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考量。
这种判断和结论更多时候是一种臆断,而读经往往就成为罪魁祸首。
而对于完全不了解读经教育的圈外人,面对这些现象和质疑,也比较容易捕风捉影,妄加揣测论断。
所以不管是圈内的家长老师还是圈外的,首先还是要自己对于现象有一个基本客观的思考,而不能不假思索,人云亦云。
孔子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 其次,对于家长,如若有这重担心,你再反观读经教育的道理,道理如果不对,你最好揪出其不合理之处,去找王教授理论(其实,所有的质疑都在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上可以找到答案。
)道理如果正确,则再继续寻找问题的答案和解决的办法,要“盈科而后进”,你才能非常笃定地让孩子在读经的这条路上走下去,其实这也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思路和态度吧!
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都是体制教育走过来的,都属于“现学现用”教育思想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往往我们对于孩子,会有意无意的就认为学了一定要用,一定要表现出来,如果你现在没有表现出来,那你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时候你一定要表现出来,家长一定要看得到教育的成果才觉得心服。
如果到了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你还没有表现,最通用的一句话是,“你学的东西都还给你老师了!”。
反观体制教育出来的大学生,有多少人“把所学的知识还给了老师”,有多少人毕业后再也不碰书,有多少人毕业后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是?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家长和旁观者,你们深究过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件长远的事情,以短期见效、立竿见影来要求教育是不是太过于急切和肤浅了?在我心里,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教育打下的基础是让他这一生可以去酝酿、去温故知新,我能给他的是基础教育,是供他用一辈子的,所以如果我的孩子即使从小开始读经,到了十几岁二十几岁还不能写出像样的古文来,甚至不能写出像样的白话作文来,我也不担心。
那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他还写不出来?那些离开读经,进不了体制的孩子,你怎么知道他今后就一定没有出路?当前微信流行一句话,“高考完的聚会一定要跟那些成绩最差的搞好关系,因为大学毕业后他们有可能就是你的老板。
”这是对体制教育的讽刺,也可以对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做一个警示,上大学未必是最好的出路,生命有无限的潜能,人生有无限的可能。
你要做的就是要为孩子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让他将来有能力去自由选择他想要过的生活。
所以跳出“现学现用”“立竿见影”的思维惯性中,用理性去思考人性,用长远的眼光去思考教育的目的,按照人性给孩子最恰当的教育,无论它是读经教育还是其他教育。
读经教育是面对教育的一种理性的选择,是尊重生命、相信人性之后的一种选择。
有人做过一个比喻,说读经教育就像一辆公交车,上车的人多,下车的人也很多,能达到终点的寥寥无几,而能够坚持到底的那些家长和父母正是对读经教育的道理深度认同的,对于读经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会千方百计去寻找答案,去寻求解决办法,勇于与学堂和老师一起共同面对教育问题的家长,而这些家长大多数也是诵读经典的受益者,通过经典,他们更加相信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他们更加可以体会孔子孟子于他们就是一位陪伴自己成长的智者,进而也更加相信长期的经典熏陶是开启孩子生命光明的一把钥匙。
读经教育没有那么可怕,读经教育需要更多人的了解,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包容不是因为道理有瑕疵,道理就是一个,但是道理在事上表现的时候,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所以,分辨事理区别,不因事废理,不要用功利给教育穿上外衣,才是一个家长乃至一个人正常的思考方式。
读经教育的路上,会因为大家的理性,变得更加顺畅,这个世界也会因为有读经教育存在,更加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