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GIS在车辆监控平台中的应用
车载视频监控平台

车载视频监控平台技术方案2018版目录一、建设背景 (2)二、系统优势 (3)三、系统概述 (5)四、引用标准 (6)五、技术架构 (7)逻辑架构 (7)拓扑架构 (7)六、应用功能 (9)无线数据传输 (9)视频监控平台 (9)实时监控 (10)应急联动 (10)定位监控 (10)报警功能 (10)录像回放 (11)中央管理 (11)智能采集终端 (12)车载监控功能 (12)车载监控特点 (13)手机监控 (14)七、性能指标 (14)车载终端 (14)产品参数 (16)摄像头 (18)八、技术服务 (19)一、建设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开展,汽车的社会拥有量急剧上升,运输车辆增加、车辆管理的问题状况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劫车、盗车等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现象逐年上升。
车辆安全监控管理不但可以为有关单位与个人对其拥有的车辆实施动态控制,提高调度管理能力,还可以协助公安部门提高打击犯罪活动、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响能力。
针对车辆的安全监控管理是通过GPS/北斗定位技术对区域X围的车辆的位置、状态等动态信息进展即时监控,与时处理车辆运营遇到的问题,提高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保障司机的人身安全。
系统能够跨地域对机动性强、数量众多的移动目标实现有效监控、紧急救援和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车载设备运营数据和中心服务器之间信息传送利用无线网络数据GPRS/GSM 无线数据进展通信。
基于3G/4G的移动无线数据网,实现营运车辆的实时视频数据、实时语音通信功能,同时与GIS电子地图对在线车辆位置进展直观展示。
二、系统优势为了保证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对前端现场各监控点进展实时采集、存储、处理,建立一个实时处理、数字传输和综合远程网络管理的视频监控系统,在系统设计、建设上,我们遵循如下原如此进展:1.先进性本着高起点、高标准要求,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与管理技术,并选择当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成熟的商品化产品,满足该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化应用与远程网络管理需求。
gps和gis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doc.doc

GPS和GIS 在智能交通体系中的运用摘要: 经过对国内外现有 GPS 和GIS 运用的剖析 , 用案例阐明 GPS 和GIS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运用状况 ,阐明晰 GPS 和GIS 结合的重要性及其运用的快捷性、安全性和服务多样性 , 一起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了研讨的方向 .关键词 : GPS; GIS; 智能交通体系全球定位系统(GPS) 是一个基于卫星的导航、定位及计时系统. 接收器通过GPS卫星发送的数据计算二维( 经度、纬度) 或三维( 经度、纬度、高度) 位置. 地理信息系统(G IS) 是计算机技术、图形学技术、数据库技术融合的产物, 这一体系用来描绘实践国际中地物在空间上的散布及其特色 . 选用G IS 能够快速获取某一空间地物的基本特点( 不随时间变化) , 而要想对空间行为( 或过程) 进行实时观测 , 则需求走GPS、通讯、GIS 三者相结合的路途 . 人们日常日子及工作中, 有关空间方面最重要的应用是分布在空间上各地物间的位置( 空间) 关系,而这种空间联络的图形表达是任何数学或自然语言所无法担任的 . 因此, 能够必定, 在G IS 的运用进程中 , 不论是飞机仍是船只导航 , 终究都离不开地图——这一空间信息的载体 . 而G IS 的呈现, 省去了繁琐、易错、费时的手艺量算过程, 使得两者之间的结合更为方便( 数字方式与数字方式的结合). G IS 是存储和处理空间信息的高新技能 , 它把地舆方位和相关特色有机结合起来 , 依据需求精确实在、图文并茂地输送给用户 . GPS 与G IS 技能相结合 , 能够实时显示与办理运动方针 , 并一起供给地舆信息数据库的材料查询 , 为智能交通体系完结供给强有力的技能手段 , 完结空间行为的实时动态观测通讯技能间的桥梁效果.美国1994 年与1995 年在OLDSMOIBL E88车中选用GPS处理器, 供给包含驾驶员导航体系的硬件设备 . 该体系仅要求驾驭员用车辆操控台上的按钮输入其目的地, 体系即可核算出抵达目的地的最短途径 , 并用语音在车辆每次转弯前提示驾驭员 . 依据GPS的智能G IS, 在欧洲已广泛运用于车辆导航中 , 在我国归于起步阶段 , 跟着GPS卫星导航定位技能与无线电通讯网络的展开 , 依据GPS的车辆导航体系与车辆运营办理体系等也正在迅速展开 .1 运用远景及功用现在正在展开中的以 GPS定位为主体的 G IS 将大有出路 . G IS 与GPS体系的结合, 能够树立归纳交通规划空间信息办理剖析体系 , 不只极大地增强了交通网络处理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 并且可进步交通规划的作业功率 . 以土地运用和出行招引模型为根底的交通规划现在仍有其不行代替的长处 , 可是其前期准备作业杂乱且花费巨大 , 其在精度上的不精确性和不确认性 , 导致了规划成果往往不尽人意 . GPS体系能够全时、全天候、精细、当令、近乎接连地对交通流进行交通观测与核算 , 这个进程几乎是彻底主动化 , 省去了很多人力 , 得出的接连精细的成果是交通规划极为重要的根底数据 . GPS 监控数据与 G IS 体系的结合, 能够描绘每小时每条路途上的交通量 , 假如能够取得接连若干天的路网流量数据, 结合相应的猜测模型 , 比方神经网络模型 , 就能够猜测隔日的恣意小时的路网交通流量和负荷度 , 这种短期交通猜测有助于办理部门在交通拥堵发生前及时采纳办法 . 假如能够取得接连数年的精确交通流量材料 , 合作城市的土地运用规划和城市经济展开 , 乃至能够做长时刻的流量猜测 . 卫星定位车辆办理体系完结了以下功用 .a. 约束行车路途和区域 . 操控中心可依据使命需求预设车辆行进路途和区域, 当车辆违背行车路途或约束区域时 , 体系主动报警提示驾驭员和操控中心 ,以便纠正.b. 约束车辆行进速度 . 体系能够设置车辆答应最大行进速度并主动监管 .一旦超速, 体系当即提示驾驭员并向操控中心报警 . 经过以上功用可使车辆依照指定的方向、路途、区域及速度行进 ,并随机进行监控或守时查看 , 大大进步了监控力度.c. 记载车辆实时状况 , 为办理供给依据 . 体系能供给前史行进状况详细记录, 每隔1 分钟主动记载并接连存储 1 小时以内的详细行车材料 , 如车辆方位、运转速度、运转方向及时刻信息 . 可据此在电子地图上回放车辆的实践行车进程 ,也可在电子地图上快速再现车辆的行车路途轨道及时刻 , 为过后处理投诉、路上事端等供给有力依据 .d. 指引行进路途 , 进步作业功率 . 如车辆驾驭员不清楚目的地详细方位或路途, 可向操控中心宣布“服务恳求” , 中心可依据电子地图信息 , 确认车辆所在方位, 精确指引车辆行进方向及途径 , 用最短的时刻、行进最短的旅程抵达目的地.e. 防抢、防盗、供给救援服务 , 保证车辆及人身安全 . 在驾驭进程中如遇抢劫等紧迫状况 , 驾驭员可按下荫蔽的“紧迫手动报警键” , 体系将主动接通急救电话, 并向操控中心发送紧迫报警短信 ,在电子地图上主动标出车号、车型、色彩、驾驭员信息、车辆方位、行进方向、速度、时刻等 , 经过体系的遥控断油、断电、制动等功用对车辆进行操控 , 防止人身损伤和经济损失 .体系还具有以下功用 :a. 未关好车门时 , 操控中心显现报警 , 及时告诉驾驭员 , 以保证车辆安全 ;b. 天气预报;c. 车钥匙锁在车内时 , 可与操控中心联络将门锁翻开 ;d. 供给信息服务 , 中心操控体系具有丰厚、全面的数据信息 , 依据需求在确认身份后可供给各种服务 . 如车辆信息查询 , 地舆信息查询 , 路况交通讯息、酒店住宿挂号、航班和铁路时刻查询及其它信息查询 .2 运用举例作者规划的体系运用 GPS, G IS 及通讯技能 , 对在空间上移动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 系统由车载部分和主控中心两大部分组成( 图1) , 这两部分通过无线通讯彼此联络 .图1 车辆实时监控体系整体结构图车载部分中GPS接收机接收C? A 码, 该码经差分技术处理后, 精度达20 m左右; 调制解调器用来操控 GPS卡的数据收集作业并将数字信号转化成模仿信号再经过电台发往主控中心 . 体系选用的是 125. SMHz 的VHF 电台, 电台有用掩盖半径为 30 km.主控中心中电台用来接收汽车上电台发送的位置信息, 同时也可反控( 即发送命令) 汽车, 调制解调器负责反控命令和GPS信息的数?模转换工作, 微机在接纳到轿车的方位信息后 , 进行简略的预处理 , 然后按事前确认的通讯协议 ,包装该信息并经过 RS2232送往作业站 , 作业站则在矢量 G IS数据上显现轿车的方位, 并供给空间查询功用 .主控中心与轿车的通讯进程中因为多个轿车共用一个信道 , 当有多个轿车一起发送GPS信息时, 将形成信道磕碰 , 传输过错. 为此, 体系中主控中心与各轿车选用主从结构 . 主控中心保护整个通讯网的操作 , 它首要依据体系配置 ,次序地和每辆轿车树立联接联络并进行数据交换 , 假如不成功则符号犯错原因 ,最终断开联接 . 当每辆轿车被查询一次今后 , 就完结一个周期 , 这样整个体系就防止了信道磕碰问题 . 主控中心及车载电台的通讯办理模块的流程图见图 2, 3.图 2 主控中心通讯操控流程图图3 车辆通讯操控流程图仅有轿车的方位信号还无法表达轿车周围的地物 , 更谈不上对轿车周围地物特征的查询 , 因此G IS 在本体系中起着画蛇添足的效果 . 现在商场上与此类似的体系, 大多选用扫描的图画数据作为显现轿车的布景 , 无任何地物信息可以查询. 之所以采纳图画办法 , 一是因为显现很多的 G IS图形数据速度较慢 ,二是图形数据的输入 ,修改及拓扑联络的树立比较杂乱, 本体系则充沛运用工作站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UN IX 多任务处理功能及ARC? IN FO图形数据输入、编辑、拓扑建立功能, 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ARC? IN FO 作为最早的地理信息体系软件之一 , 它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 是一个优异的以矢量数据为根底的地舆信息体系软件 .本体系用北京市 1∶ 25 000 地图进行数字化、修改和树立拓扑联络 . 依据地形图将该图坐标转化成北京 54 坐标, 并参加与有关地物相关的特色数据 , 在此基础上, 凭借多年使用ARC? IN FO的经验, 开发了显示、查询ARC? IN FO 空间及特色数据的软件包 , 并在此软件中嵌入了与轿车监控有关的功用 , 如显现窗口的选车功能( 只有被选的车辆才能在此窗口内显示) 、汽车轨迹的回放功能. 系统根本的图形显现功用包含中心扩大或缩小、点扩大或缩小、开窗及周游 .查询功用包含间隔量算、面积量算、半径量算、点查找、线查找、圆查找、矩形查找以及多边形查找 , 从特色查询空间信息的功用正在完善之中 . 轿车的方位信息(经纬度)经高斯一克吕格投影( 中央经线为117. )变换后, 直接在GIS图形数据上实时、动态显现 .车载导航体系还有如下功用 .a. G IS图形操作功用 .电子地图的扩大、缩小 , 分层显现 , 移动, 特色显现 ,含糊查询, 由图查找特色或由特色查图,图上量距 , 地图的多级显现 , 分窗口显示等功用都可完结 .b. GPS 定位与组合定位功用 .为满意定位精度要求 , 选用了 GPS 与三个陀螺仪和三个加速度计,对它们的静态和动态进行定位测验.c.车辆信息办理功用 .完结了驾驭员、车辆信息的动态办理 , 如信息入库、删去、增加、查询等 .d. 地图匹配功用 . 用方位精度较高并能表达充沛路网的地图, 加上地图匹配算法 . 关于电子地图的制作办法和精度 , 运用 G IS 的功用和拓扑网层这两个条件.e. 最优路径规划功能(图4). 一是静态最优路径规划, 它的路权主要是道路长度、前史交通讯息或其它信息 , 存储路权能够选用二维联络表 , 这样数据的提取非常便利 , 能够使核算功率大大进步 . 二是动态最优途径规划 , 其特色是体系能够实时接纳和处理动态路途交通讯息 , 并且将其按时刻先后存储到数据库中 .在规划途径时 , 再将这些动态交通讯息按某种办法分配到路网上 , 作为最优途径规划时的路权 , 然后依据这种路权核算出满意旅客某种原则的最优途径 . 当经过一守时刻后 , 体系再对最优途径从头规划 , 所用的交通讯息总是最新的 , 然后保证在规划时刻 , 所得成果是牢靠的 .图4 依据归纳路阻双向查找的最优途径规划基于动态最优路径规划的实际需要, 开发了一套最优路径规划算法( 图4).该算法经过归纳路阻双向查找技能 , 使得其时刻杂乱度下降 , 进步了查找速度 ,把时刻留给动态交通分配和其它算法 . 这种算法尽管有时得不到最优成果 , 但能够得到次优成果 , 因此依然具有必定的实用性 .别的, 还有车辆调度监控功用 , 详细包含群呼、单呼、监听及通话功用 . 通过GSM数字蜂窝移动通讯网完结监控中心与车辆间的信息交互 , 对车辆的调度指令经过手机宣布 .3 存在的问题GPS运用于车辆定位虽具有非常好的远景 , 可是GPS体系也有缺点需改善 ,一些详细技能问题仍需处理 . 例如城市的电磁搅扰、信号反射、高楼遮挡、树木对信号的削弱 , 以及接纳机的价格等 . 卫星信号被遮挡而导致盯梢定位失准是GPS的丧命缺点 , 尤其在城市高楼区 . 然而在交通办理中 , 车辆盯梢的大都用处需求精确、接连的定位 , 这只能凭借别的的传感器来弥补 GPS的缺点. 现在, 解决车辆在卫星信号被遮挡的“信号盲区” 无法定位的问题首要选用相对揣度定位设备来完结 , 比方罗盘、速度表及里程表等 , 这些设备能够以所行间隔的 1%~2%的精确度确认水平坐标 . 惯性体系能用来更精确地确认相对平面坐标 , 但目前其价格太贵重 , 因此难以运用于一般车辆的主动定位导航体系 . 在体系的实施进程中, 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讨 .a. 主控中心与轿车通讯的功率不高 , 并且主从结构对被监控的车辆数目限制较大.b. 矢量数据的显现速度仍期望进步 , 形成图形显现速度较慢的原因一是Sun l 作站在图形显现硬件方面功用不是很强 , 二是X Iib 图形取舍的算法功率不高, 三是没有运用 G IS 的空间索引 .4 结论GPS, G IS 及通讯技能的联合运用 , 使人类对空间信息的运用和了解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深度 . 现在, 我国GPS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 商场上的 GPS产品首要来自美国、日本和我国的台湾地区 . 依据核算材料显现 , 西方发达国家因为公路阻塞而形成的直接和直接经济损失非常惊人 . 所以为了满意进步运送功率和安全保证的需求 , 展开对车载导航体系的研讨 , 以开发合适我国特色的 ITS 体系,将在技能和商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 福勒芮. 实时管理[R ]. 北京: 中国2西班牙智能交通研讨会, 2003.[ 2 ] M ar J. Simulat ions of the po sit ioning accuracy ofintegrated veh icle navigat ion system s [ J ]. IEEP roceedings of Radar Sonar N avigat ion, 1996, (2) :26228.[3 ] 张伟宏, 胡劲松, 王力强. GPS 系统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J ].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3, (2) : 61262.[4 ] 刘功农. 卫星定位车辆管理系统的应用[J ]. 中国设备工程, 2003, (4) : 18219.[ 5 ] 虞明, 翟羽健, 方涛, 等. 基于GPS 和地图匹配的试验场汽车可靠性试验监控管理系统[J ]. 汽车技术, 2003, (3) : 24228.[6 ] 李新功, 邱方, 詹舒波. GPS、GIS 在车辆实时监控中的应用[J ]. 遥感技术与应用, 1995, 10 (2) : 33238.[ 7 ] 刘志伟.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ITS 中的应用[J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 2003, 23 (4) : 68272.。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作用在当今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出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工具,正逐渐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GIS 是一种能够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
在城市交通领域,它可以将各种交通相关的数据,如道路网络、交通流量、公共交通线路、交通事故地点等,与地理空间位置相结合,从而为交通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直观的信息支持。
首先,GIS 有助于优化城市道路网络规划。
通过对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GIS 可以帮助交通规划者清晰地了解城市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情况,从而更合理地设计道路布局。
例如,它可以根据人口分布和出行需求,确定道路的建设优先级和规模;可以分析不同道路走向和连接方式对交通流量的影响,避免出现断头路和交通瓶颈;还可以评估新建道路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实现可持续的交通发展。
其次,GIS 在交通流量监测和预测方面表现出色。
利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收集的实时交通流量数据,结合 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直观地展示交通流量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管理者能够迅速发现拥堵路段和热点区域,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
同时,GIS 还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算法,对未来的交通流量进行预测,为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前瞻性的决策依据。
例如,在节假日或大型活动前,提前预测交通流量的高峰时段和重点区域,合理安排警力和交通设施,保障道路畅通。
再者,GIS 为公共交通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它可以精确地绘制公共交通线路图,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等,方便市民查询和规划出行路线。
通过分析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管理者能够发现薄弱环节,优化线路布局和站点设置,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使用率。
此外,GIS 还可以用于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GPS在车辆中的应用

GPS 系统简介
•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是沿地球轨道
运行的24 颗导航卫星的星座集合。GPS 接 收机就是利用这些卫星所发送的精确的时 间和位置信息来进行定位。该系统可提供 地球上所有点的三维坐标。 • GPS 系统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1) GPS 卫星(空间部分),(2)地面监控 系统,(3)GPS 接收机(用户部分)。
GPS系统在长途运输车监控中的应用
GPS系统在长途运输车监控中 的应用,体现在对车辆行使状 态的管理,以及货物流动的查 询。用户只需在每辆长途运输 车辆上安装GPS接收设备,便 可实现时 实跟踪、管理记录功 能。运输公司可以通过GPS监 控中心或互联网的方式了解车 辆工作状态,比如:查看车辆 是否按预定轨迹接送货物,中 间有无停车,在哪里停 的车, 停了多少次等。同时,对于货 物的委托用户,可以通进行网 上查询,及时了解货物运转状 态。
谢谢大家!
-程未未 舒章章 师轩渊 郑换晓
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rligent transport syste m)与无线电通信系统结合在一 起,车辆和指挥中心之间就可 以通过双工通信,以形成定位 导航和交通管理系统,它不仅 使车辆具有定位导航的能力, 而且能对车辆进行调度、管理 以及多种服务。它主要完成车 辆的识别和定位、自动导航、 交通监视、通信和信息处理技 术。 ITS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三大部 分:车载系统、通信系统和地 面监控中心管理系统
GPS车辆监控系统
• GPS车辆监控系统"(简称: GPS-AMS,GPS Auto Monitoring System),星唯科 技有限公司开发的GPS车辆监 控系统是基于GIS平台、GPS 和GSM网的GPS动态车辆管理 监控软件, 是运用车辆专用的 GPS定位和与其一体化的通讯 设备(车台)、无线通讯接受 和转发设备(短信息中心 SMCC、通讯中心CC)、计算 机软硬件及网络设备和GIS软件, 实现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的一 体化系统,是充分利用GPS和 GIS手段对车辆进行监控的重要 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车辆管理中的应用

TRAFFIC AND SAFETY | 交通与安全时代汽车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车辆管理中的应用杜飞山西省忻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 山西省忻州市 034000摘 要: 现代车辆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速度,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全时段监控和自由调度,杜绝私自出车、越权派车、超速行车等现象。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种信息手段在车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价值,并探讨提高应用效果的对策,以加强车辆管理。
关键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车辆管理;车辆调度1 引言现代车辆管理的难点主要在于行车违规记录的全面记录、违规现象的前期调查。
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良好记录,加强对外出车辆的管理有效性,做好行驶路线控制。
更有效地解决车辆行驶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车辆信息采取全面采集策略,提高车辆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性。
2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发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研发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在1964年正式投入商业使用。
该系统可以应用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低成本的数字信息服务。
发展到今天,该系统已经是信息化生活当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极大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车辆管理,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排班调度,帮助管理人员合理排班,避免排班冲突,造成资源浪费。
可批量通知司机和用车人,对车辆的运行情况实时查看,尤其是记录行车轨迹、行车速度、行驶里程数、行驶时长等等。
同时排查车辆的油耗车况情况,实现精准定位,支持超长怠速检测、危险驾驶行为检测等等。
该系统还可以应用于视频监控,基于AI算法,智能进行图像识别,发现司机在车辆行驶当中抽烟、打电话等危险行为,同时提醒司机行人通过情况、车道偏离情况。
上述信息数据汇总在一起还可以形成自动查询违章报告单,帮助管理人员上传凭证查看单车收益。
3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车辆管理中应用的路径3.1 优化车辆信息平台系统构成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车辆管理平台主要分为监督调动平台、车载终端设备管理平台和软件系统应用平台,这三大组成部分相互交联,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调度。
‘3S’在车载导航中的作用

‘3S’在车载导航中的作用车辆导航系统是一项融GPS、GIS、RS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系统。
它通过对车辆等(移动目标)的导航、动态跟踪、监控、检查与服务等功能,来完成对车辆的综合管理与控制。
目前,这类系统已经在国内外不少城市试用,备受公安、银行、保安、出租车管理等部门的青睐。
技术系统车辆导航与车辆监控系统主要由硬件、通讯环境、GPS导航仪和地理信息系统筹组成。
• GPS在车辆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对行驶中的车辆进行定位。
GPS接收机接收GPS卫星数据后,计算出自身车辆当前的位置,位置信息按特定的编码方式,送至数据发送机,经天线传至控制中心。
同时GPS导航仪将目前位置数据通过接口传输到GIS系统,在GIS支持下,位置数据以点状符号表现在电子地图上。
提供导航功能。
GPS转向民用市场后最先应用的领域就是为车辆导航。
司机指定该车行驶的目的地和行驶路线。
GPS导航仪开始工作后,GPS接收机不断地接收卫星定位信息,信息处理器快速计算出车辆所在的位置,然后将这些位置信息与设定的行驶路线坐标相匹配,一旦车辆偏离了行驶路线,导航仪就会发出警告,提醒司机注意。
•GIS在车辆导航系统中的应用车辆安装GIS后,司机在汽车上可以进行以下查询:道路上任一点的相关信息(沿街单位名称,周围旅馆、饭店信息,治安岗亭等特殊信息)。
城市每条道路信息(长度、路况、路边单位分布、电话号码等)。
最优路径计算,给出动态目标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最优路径(选择两点之间最近路线,路况最佳路线等)。
可计算出电子地图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RS在车辆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作为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依赖于计算机显示设备进行显示的数字地图。
这种以数字形式存贮的电子地图,计算、检索与查询方便,便于传输与更新。
它可以存贮在磁盘或光盘(CD-ROM)中,便于保存和携带。
电子地图与“全球定位系统”结合产生的导航系统,使司机不仅能够及时了解道路与周围环境的信息,而且能够随时确定当时的地理位置。
空间信息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空间信息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专业技术,它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处理、分析与表述。
而空间信息技术则是在GIS中应用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包括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数字化制图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遥感技术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空间信息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GNSS在GIS中的应用GNSS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和欧洲地区卫星导航系统(EGNOS)等。
在GIS 中,GNSS可以用于地图的制作、精确定位、移动设备导航等领域。
例如,GPS可以用于车辆的实时位置监控,可以帮助企业对运输线路进行优化规划;同时,Galileo系统也可以用于地图的制作,可以提高地图的精度和更新频率。
二、数字化制图技术在GIS中的应用数字化制图技术是将纸质地图转换为数字地图的过程。
在GIS 中,数字化制图技术可以用于地图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更新。
数字化制图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地图数据的精度和更新频率,同时也可以大幅度减少地图的制作成本和时间。
三、三维可视化技术在GIS中的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物体进行三维建模,并将其可视化的技术。
在GIS中,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用于展示城市或地形的三维模型,方便人们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
例如,三维城市模型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各种城市设施的布局。
四、遥感技术在GIS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或飞机等载体,对地球表面进行远距离观测和测量的技术。
在GIS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资源等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为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支持。
五、空间信息技术在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不仅在GIS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逐渐深入到各个行业,如农业、环保、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GIS技术在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GIS技术在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在我们介绍了GIS技术在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在我们详细探讨了GIS技术在交通流量分析、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设施管理、应急事件响应以及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结合以上内容总结了GIS技术在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中的作用,并展望了GIS技术在未来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
GIS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交通运输规划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有助于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GI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会成为未来交通运输规划管理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GIS技术, 交通运输规划管理, 交通流量分析, 交通网络规划, 交通设施管理, 应急事件响应, 智能交通系统, 作用, 发展。
1. 引言1.1 介绍GIS技术在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中的重要性GIS技术在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交通拥堵、安全问题、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交通规划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而GIS技术的出现为交通运输规划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GIS技术可以通过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手段,帮助规划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城市的交通情况。
在交通规划管理中,GIS技术可以对城市的道路网络、交通流量、交通设施等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为规划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支持。
通过GIS技术,规划者可以更加高效地对交通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交通拥堵和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城市交通运输规划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GIS技术在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的交通状况,还可以为交通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推动交通运输规划管理工作向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 GIS在重点车辆监控平台中的应用在重点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市县(区)际以上客运班车、旅游包车、重型货车、超长汽车、建设施工单位散装物料车、校车、教练车等)监控平台建设中,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GP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种数字技术的集成,并通过技术集成达致服务集成,从而实现公安重点车辆管理的动态化、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二维电子地图逐步向三维电子地图转型升级,掌握3D GIS在重点车辆监控平台中的应用至关重要,本文介绍贝尔信基于3D GIS的重点车辆监控平台的解决方案。
一、对重点车辆监控的要求重点车辆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要与市公安重点车辆监控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对车辆调度、路线指引、行程监控、车速控制、交通违法警告、故障处理服务、车辆盗抢报警等信息的适时传输,实现交通控制指挥中心及车属公司对车辆行驶过程的安全监管,从而达到实时防范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驾驶、越线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避免引发道路安全事故,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对重点车辆的监控和管理包括如下内容:(1)超速驾驶报警管理如果重点车辆行车速度超过系统预先设定的速度值,公安重点车辆GPS监控中心就会收到报警信息并且马上通过监控座席向该车发出警告,提示驾驶员控制车速。
通过这种方式来纠正司机的违章行为。
公安交警重点车辆GPS监控中心每个月都会打一份当月重点车辆超速报表给交管科(或相关部门),这些部门收到报表后,即向违章车辆的所属公司发放通知,要求整改。
(2)危化运输车、泥头车等车辆的区域限定报警管理通过在车载GPS系统上设置区域报警,规定它在某一划定区域范围内或范围外行驶,一旦车辆离开或进入限定的区域范围,公安重点车辆GPS监控中心会及时向该车发出警告信息,要求其返回限定的区域按线路行驶。
(3)疲劳驾驶报警管理系统通过对重点车辆上安装的记录仪预设的行驶时间限定值来监管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
如果司机继续超时驾驶,系统将本次驾驶自动记录为疲劳驾驶,并生成报表。
如果要消除疲劳驾驶记录,唯一的方式就是在合适地方(服务站等)连续休息20分钟以上。
(4)长途客运车超时停车报警管理启用超时停车报警功能后,长途客车一旦在市区停留的时间超过系统设定的时间,公安重点车辆GPS监控中心就会立即向该车发出指令,要求其迅速驶离城区,确保城区交通的畅通。
(5)重点车辆偏离行驶路线报警管理当车辆偏离了系统预先设定的路线时,公安重点车辆GPS监控中心便会马上向该车的驾驶员发出警告信息,指令其返回原定路线继续行驶或控制车速。
(6)3G实时视频、抓拍防超载在长途客车、旅游包车上安装摄像头,可以对车辆、司机、乘客进行实时视频监控,防止超载。
(7)对重点车辆安装记录仪的识别功能监控平台启用后,路面巡逻的交警可以配备GPS识别器。
当遇到重点车辆时按动识别器按钮,该车辆转向灯会按预设方式闪动,证明该车已安装符合部标、标准的记录仪并纳入监控中心进行管理。
如果没有闪动则说明该车没有安装记录仪或安装了不符合标准的记录仪,这样就可以按章进行查处,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止部分车主逃避检查或蒙混过关。
同时通过交警查车按动识别器,记录交警查车处警次数,作为工作绩效考核。
(8)GPS监控系统电子地图接入警用电子眼功能将市公安局已经应用的道路或者布控电子眼数据接入到电子地图,实现GPS 监控和实时路口视频结合起来,更有效地进行布防、布控、指挥调度。
二、对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的要求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接收GPS定位信息并采集车辆状态信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定时、定距、或点名上传数据到GPS企业系统。
GPS企业系统通过通信网络,把车辆定位信息以及状态信息上传到市GPS监控中心,简称为监控中心,由数据共享平台提供各行业车辆的位置和运行轨迹。
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车辆的实时位置,查询车辆的属性,并重现车辆的运行路线轨迹、查询车辆行驶记录等。
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配置具有调度、管理、报警、监控等功能的GIS应用软件。
(2)通信系统:依托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网络(选择3G网络)建立连接监控中心与移动通信网络的专网,实现车辆定位数据和行驶记录的双向传输;(3)GPS车载终端:GPS车载终端安装在各行业车辆上,实现对车辆的GPS定位,并实现车辆与监控中心的数据通信。
对监控端系统的需求包括:(1)地图操作电子地图在整个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电子地图的操作属于本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本系统基于GIS平台软件,实现电子地图的各项操作功能。
地图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地图浏览:包括地图放大、缩小,地图漫游,全图显示等地图浏览基本操作。
地图放大:根据需要,缩小地图上的目标。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击地图,以点击位置为中心放大一倍;一种是圈定放大范围,使圈定的范围变为地图显示范围。
地图缩小:根据需要,缩小地图上的目标。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击地图,以点击位置为中心缩小一倍;一种是圈定缩小范围,使当前地图范围缩小到圈定范围。
地图漫游:可根据需要将地图显示范围移动到指定位置,拖动时将地图拖动到鼠标放下的位置。
全图显示:将地图某一图层的最大范围作为地图的显示范围。
地图编辑:包括图层控制、标注设置、颜色设置、符号设置等。
地图查询:地图查询包括空间查询和属性查询两种基本类型,具体包括空间定位查询、属性信息查询、空间区域查询等。
地图量算与分析:包括地图上有关地物的坐标、长度(距离)、面积、体积等的量算,以及有关地物的统计分析等。
地图输出:包括地图输出打印、地图导出等。
可以指定打印范围,设置打印比例,选取打印内容。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某一矩形范围,导出为BMP、JPG等常见格式的图片文件。
(2)车辆定位显示:车辆定位显示是本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
车载终端接收GPS定位信息和采集车辆状态信息,通过移动通信平台定时、定距、越区或点名上传数据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能随时掌握入网车辆的位置和运行轨迹。
监控中心可对处于报警状态和非报警状态的车辆进行隐蔽的跟踪监控。
(3)车辆查询:车辆查询功能模块提供了人机交互方式查询车辆的基本信息,系统提供以下车辆查询模式。
(4)单车点选查询:根据车牌号能唯一定位环卫车辆、巡查车辆,显示车辆的基本信息,并在图中高亮显示车辆的位置,跟踪车辆的运行轨迹。
(5)空间范围查询:空间范围查询是根据空间位置关系进行查询,根据用户选定的网格或划定的空间范围,查看落入范围内的车辆状态及其详细属性。
(6)模糊查询:根据车辆的基本属性和状态对车辆进行模糊查询。
车辆的详细属性包括车辆编号、车牌号、车辆类型、司机姓名、司机联系方式等信息。
(7)车辆监控车辆监控是指监控中心对车载终端的远程控制,包括车载装置工作参数设置、车载装置检测、车辆跟踪等。
(8)车辆管理车辆管理模块对各行业车辆进行管理,所有车辆配备GPS车载终端设备,并以车牌号作为唯一标识码。
车辆管理包括业务管理和终端自检等功能。
(9)业务管理系统提供业务管理功能,通过表单录入的形式注册、注销入网车辆,对车辆的属性档案进行管理,允许修改及查询。
系统将司机基本信息与车辆进行关联,同时能够查看车辆的责任人及其相关信息。
主要是进行入网车辆注册和注销,车辆属性修改,车辆查询等。
此外,还有车辆自检、统计、信息服务、轨迹记录与回放等功能要求。
三、二维电子地图向三维升级的要求地理信息涉及更为广泛的空间相关信息,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提出“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总体战略。
截止2012 年5月份,全国已有260 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规划,到2015 年全国所有地级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城市都完成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从而自下而上地建成数字省区,最终全面实现数字中国。
到2015 年,全国将基本建成由“一个网”(全球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网)、“一张图”(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一个平台”(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组成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
因此,未来几年,越来越丰富的数据和应用也会被加入到城市公共服务平台。
地理信息产业总体将从政府部门走向企业和大众信息服务,其中,车载导航和个人移动LBS(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是典型的地理信息大众应用。
研究显示,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国际上已成为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的发展最快的新兴信息产业之一,近年来持续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势头,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突破三大核心技术:(1)泛在精确定位:城市室内外米级无缝导航定位技术、全球室外亚米级实时精密定位技术;(2)全息导航地图:室内外三维米级全信息导航地图数据获取、迭加、融合与更新技术;(3)智能位置服务:支撑亿级用户的位置信息搜索、智能推送和按需服务技术。
因此,在大规模城市三维建模完成的基础之上,二维电子地图向三维电子地图升级,最终实现城市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就是必然的大趋势,也是对重点车辆监控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全景呈现3D GIS重点车辆监控可视化管理平台贝尔信全景呈现3D GIS重点车辆监控可视化管理平台是以VIDC嵌入式可插拔海量数据处理城市中心主机为核心,通过遍布城市的、构建在智能视觉物联网和智能视觉车里网基础之上的前端智能视频采集系统(IVS),利用基于云计算的后台大数据分析、海量视频处理和检索系统,实现对城市人、车、物、路、事件的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智能感知城市中面临的交通情况和安全威胁,一旦被监控车辆发生报警可通过该平台全景呈现报警信息,做到“事前智能感知、事中精准处置、事后完整取证”,从而实现城市重点车辆监控体系建设。
图1:全景呈现3D GIS重点车辆监控可视化管理平台平台采用了智能视觉物联网技术、3D GIS可视化管理平台技术、VIDC云单元主机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
其中,在3D GIS可视化管理平台中嵌入了贝尔信3DCity Engine核心引擎。
3Dcity Engine是由贝尔信公司完全自主开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三维地理信息处理核心技术,它以分布式的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模型流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网络服务分建共享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多元实时数据接入技术、WFS和WM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其它相关信息技术,实现各种地理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整合、交换、协同和共享,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一站式”网络协同服务体系,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网络化三维地理信息服务。
三维地理信息海量数据处理的核心引擎的框架如下:图2:3Dcity Engine系统构架图3D City Engine 引擎功能特点:(a)可嵌入式贝尔信VIDC云计算-云存储-云分析-云控制主机平台(b)可以作为智慧城市运营综合管理中心平台的支撑引擎(c)高速的海量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数据处理能力(d)出色的三维仿真效果与二维GIS的结合(e)组件式3DCityEngine平台与二次开发支持(f)完整的空间数据描述体系(g)三维矢量数据解决方案(h)良好的人机交互(i)二三维空间地理信息表现无缝整合(j)人性化浏览操作(k)“事件-触发”机制(l)跨平台通信(m)强大的数据库驱动引擎五、应用和发展趋势图3:基于智能视觉技术的智能视觉车联网如图3所示,利用无线宽带技术,如无线城市Wi-Fi热点或3G、4G网络,结合车载和路侧建立的视频监控点,能构建智能视觉车联网,结合3D GIS和精准定位服务,就能实现对重点车辆、事故现场、事件、灾难等实现全景呈现,利用3D GIS和位置服务实现精准可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