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氧化还原完整PPT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

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强弱的顺序 A
H2SO3 + I2 + H2O === 2HI + H2SO4
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 I2 A.H2SO3 > I- > Fe2+ B.I- > Fe2+ > H2SO3 C.Fe2+ > I- > H2SO3 D.Fe2+ > H2SO3 >I-
电子的得失、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二者关系
元素化合价
电子的转移
升高
失电子(偏离)
降低
得电子(偏向)
二者是同时进行的
1.下列变化过程中,元素失去电子的是( D )
A.MnO2 → Mn2+
B.CuO → CuCl2
C.Ag+ → Ag2O
D.Sn2+ → Sn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先后进行的 C.有电子得失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高温
C + H2O ===== H2 + CO
CuO + H2 ==== Cu + H2O
物质 CuO
C H2O
C CuO H2
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 氧化 还原 氧化 还原 氧化
化合价变化 降低 升高 降低 升高 降低 升高
化合价升高 —— 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 —— 还原反应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化合价
得失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三、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1、化合反应:
A + B = AB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AB = A + B
A + BC = B + AC
思考: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吗?
AB + CD = AD + CB
C
B D
自我检测
5、下列哪个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 )A、SO2+2H2O+Cl2 = H2SO4+2HCl B、SO2+2H2S = 2H2O+3S↓C、SO2+2NaOH = Na2SO3+H2O D、SO2+Na2CO3 = Na2SO3+CO2↑
B
自我检测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时
一、从不同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得到氧原子,发生氧化反应
失去氧原子,发生还原反应
H2 + CuO = Cu + H2O
化合价升高
化合价降低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0 +1
失去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
元素化合价降低
得到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口诀:
升、失、氧
降、得、还
二、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几个重要概念
1、氧化剂:
2、还原剂:
反应物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被还原的物质)
(主要从升失氧、降得还入手分析)
氧化性: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物质得到电子的性质
√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三、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1、化合反应:
A + B = AB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AB = A + B
A + BC = B + AC
思考: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吗?
AB + CD = AD + CB
C
B D
自我检测
5、下列哪个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 )A、SO2+2H2O+Cl2 = H2SO4+2HCl B、SO2+2H2S = 2H2O+3S↓C、SO2+2NaOH = Na2SO3+H2O D、SO2+Na2CO3 = Na2SO3+CO2↑
B
自我检测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时
一、从不同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得到氧原子,发生氧化反应
失去氧原子,发生还原反应
H2 + CuO = Cu + H2O
化合价升高
化合价降低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0 +1
失去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
元素化合价降低
得到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口诀:
升、失、氧
降、得、还
二、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几个重要概念
1、氧化剂:
2、还原剂:
反应物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被还原的物质)
(主要从升失氧、降得还入手分析)
氧化性: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物质得到电子的性质
√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ppt33张课件

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K>Ca>Na>Mg>Al>Zn>Fe…
2.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能做还原剂:Cl-、S2-、I-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能做氧化剂:KMnO4、 FeCl3、H2SO4、HNO3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K+<Ca2+<Na+<Mg2+<Al3+<Zn2+<Fe 2+…
3.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氧坏反应时,高价+ 低价 中间价态,即“只靠拢,不交叉。”
例: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与被还原的氯的原子个数比为 。
3、这是从电子得失的角度看(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因此,有电子转移(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
2e-
CH4 + 2O2 = CO2 + 2H2O
8e-
-4 0 +4 -2
0 +1 +2 0
有单质参加的
有单质生成的
三、氧还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1)标出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升降。
(2)画线条,箭头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中同种元素。
(3)在桥上标明电子“得”“失”电子,同时用a×b e-形式表示得、失电子数。 a—得、失电子的原子总数 b—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a,b为1时可省略)
如: 2Fe+3Cl2 =2FeCl3 Fe+S= FeS 则氧化性:Cl2 > S
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

失2C氧u物O质+ CC高=u温O2C、u +Fe2COO32
Fe2O3 +还3 C原O反=高应温2Fe + 3 CO2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失去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CuO 还原反应 Cu O
Fe2O3 + 3CO ==高=温 2Fe + 3CO2
练习:以上面的双线桥表示形式为例,对下面的反应进
行双线桥分析: (1)Zn + 2HCl = ZnCl2 + H2↑
失去1x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0 +1
Zn + 2HCl
+2
0
= ZnCl2 + H2↑
得到2×1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典例 〔变式训练 2〕根据下列两个氧化还原反应回答问题: ①2KClO3=M=△n=O==2 2KCl+3O2↑ ②MnO2+4HCl(浓)==△===MnCl2+Cl2↑+2H2O
NaCl+H2SO4==Na2SO4+2HCl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网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科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3.1 氧化还原反应
学
钢铁会生锈
食物会腐败
都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补充维生素为何能延缓皮肤老化?
1.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
反应物
发生的反应(氧化反应或还氧反应) 已学知识
(1得)氧请物根质据初中C学、过的CO氧化反应和还氧反应的知识氧,分化析反以应下反应,完成下表。
根据是否有 化合价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完美版)

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任何一种。
《 氧 化 还 原 反应》 PPT课件
《 氧 化 还 原 反应》 PPT课件
(2)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提示:不一定。反应3O2
2O3中有单质参加或生
成,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氧 化 还 原 反应》 PPT课件
《 氧 化 还 原 反应》 PPT课件
《 氧 化 还 原 反应》 PPT课件
2.文字表述
(1)置换反应_一__定__是氧化还原反应。(填“一定”“不 一定”或“一定不”,下同) (2)复分解反应__一__定__不___是氧化还原反应。 (3)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_不__一__定__是氧化还原反应。 ①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_一__定__是氧化还原反应。
(4)Na2O+H2O====2NaOH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提示:×。此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因 此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 氧 化 还 原 反应》 PPT课件
《 氧 化 还 原 反应》 PPT课件
【情境·思考】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 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 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 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 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 氧 化 还 原 反应》 PPT课件
《 氧 化 还 原 反应》 PPT课件
(3)当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 被还原。 ( ) 提示:×。可能是同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如 2H2O2====2H2O+O2↑。
《 氧 化 还 原 反应》 PPT课件
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2
0 高温 0
+4
2CuO + C = 2Cu + CO2
有氧参与的反应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1
0
0
+2
无氧参与的反应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019·抚顺高一期末)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解析 A项,氧化性:Z2>W2,不符合题给信息,反应不能发生; B项,氧化性:Z2>X2,符合题给信息,反应能发生; C项,氧化性:Y2>W2,不符合题给信息,反应不能发生; D项,氧化性:X2>Z2,不符合题给信息,反应不能发生。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3)根据反应的难易(反应条件)比较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A.CaCO3+2HCl===CaCl2+CO2↑+H2O
B.Fe+CuSO4===Cu+FeSO4 高温
C.Fe2O3+3CO===== 2Fe+3CO2 D.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判断正误
(1)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氧元素的得失(× )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 (3)氧化还原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一定发生变化(× ) (4)一个反应中可以只有元素化合价升高,而无元素化合价降低(× ) (5)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②Fe+S
△ =====
FeS
可判断氧化性:氯气__>__硫。
1.下列微粒:①Al3+ ②Cl- ③N2 ④S2- ⑧MnO-4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2
0 高温 0
+4
2CuO + C = 2Cu + CO2
有氧参与的反应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1
0
0
+2
无氧参与的反应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019·抚顺高一期末)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解析 A项,氧化性:Z2>W2,不符合题给信息,反应不能发生; B项,氧化性:Z2>X2,符合题给信息,反应能发生; C项,氧化性:Y2>W2,不符合题给信息,反应不能发生; D项,氧化性:X2>Z2,不符合题给信息,反应不能发生。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3)根据反应的难易(反应条件)比较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A.CaCO3+2HCl===CaCl2+CO2↑+H2O
B.Fe+CuSO4===Cu+FeSO4 高温
C.Fe2O3+3CO===== 2Fe+3CO2 D.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判断正误
(1)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氧元素的得失(× )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 (3)氧化还原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一定发生变化(× ) (4)一个反应中可以只有元素化合价升高,而无元素化合价降低(× ) (5)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②Fe+S
△ =====
FeS
可判断氧化性:氯气__>__硫。
1.下列微粒:①Al3+ ②Cl- ③N2 ④S2- ⑧MnO-4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氧化还原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pt

1、五对概念
• ⑴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 •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 • ⑵ 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去电子的性质; • 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到电子的性质。 • ⑶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 •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 • ⑷ 被氧化:失去电子的变化过程; • 被还原:得到电子的变化过程。 • ⑸ 还原产物: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 • 氧化产物: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
产物
• 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总有: •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
原剂>还原产物
• 我们可以依据反应方向判断氧化性、还原 性强弱;同样可以由已知氧化性、还原性 强弱,推断反应方向,只有符合强变弱规 律的反应才能进行。
⑵ 根据元素金属性(或金属活动顺序表)或非金 属性相对强弱进行判断
•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 H ) Cu Hg Ag Pt Au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2.配平以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H2C2O4 + □KMnO4 + □H2SO4 → □CO2 + □K2SO4 + □MnSO4 + □H2O
当KMnO4消耗0.05摩尔时,产生的CO2的
体积为
升(标准状况)。
5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⑴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产物+弱氧化
3.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单线桥法 表示反应物中不同原子间电子转移的情况。 由被氧化的元素指向被还原的元素。
2e
MnO2+4HCl=MnCl2+Cl2↑+2H2O
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 依据:电子守恒(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 • 方法:化合价升降法(升高的总价 = 降低的总价) • 步骤: • (1)标好价(标出变化的化合价) • (2)列变化(升高和降低的价数) • (3)求总数(得失最小公倍数) • (4)配系数(电子守恒、原子守恒)
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

总结词:氧化数是表示元素氧化状态的数值,它可以用来判断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状态。
总结词
根据电子转移的情况,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为单向电子转移和偶联电子转移两类。
详细描写
单向电子转移是指在一个反应步骤中,电子从一个原子或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或分子。偶联电子转移是指两个或多个相互关联的反应步骤中产生的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
04
实验操作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如试管、滴定管、烧杯、试剂瓶等。
依照实验指导书或教材要求,准确称量所需的试剂。
依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清洗实验器具,整理实验台面。
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使用化学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注意实验器具的清洁和保养,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02
电荷守恒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总数相等。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会导致电荷的转移。根据电荷守恒原理,反应前后正负电荷的总数必须相等,从而保证全部体系的电中性。
详细描写
总结词
电子守恒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
总结词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是关键特征。根据电子守恒原理,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数目和失去电子的数目必须相等,以确保全部反应的平衡和正确性。
03
注意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化学防护眼镜、穿着实验服等。
01
实验安全
02
熟悉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的性质和危险性,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熟悉急救措施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
环境保护
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依照实验室规定分类存放和处置。
公道使用化学试剂,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H3 = 还原剂 氧化剂
NaNH2
+ H 2↑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以5为例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 产物、还原产物。
规律
一、基本概念
反应实质: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表现特征: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氧化剂 反 应 物
(具有氧化性)
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
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练习 巩固
2.0.3molCu2S与足量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 硫酸、一氧化氮和水,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 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B) A.0.9mol B.1mol C.1.2mol D.2.2mol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失电子总数 巧解 =0.3×(2+8)=3 mol,故硝酸被 还原成NO共 1 mol。 继续 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呢? 分析:未被还原的硝酸以Cu(NO3)2形 式存在,共有0.6molCu,故未被还原 的硝酸有0.6×2=1.2mol
反应产物
钠、镁、铝分别与水反应 反应条件
课堂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实质 表现特征 一般规律 强弱比较
1.得失电子守恒
2.强氧化剂 + 强还原剂 = 弱还原剂 + 弱氧化剂 1.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 2.根据反应规律(2) 3. 同种元素主要看化合价 高低 4.其它
3.反应顺序:先强后弱
4. 同一元素不同价态反应, 化合价变化规律:
还原产物
(具有还原性)
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
生 成 氧化产物 物
(具有氧化性)
实验室在配置FeSO4溶液时总是放入一些 铁粉或小铁钉,试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 中的原理。
3+ = 2+ ? Fe + + 2 Fe3+ 2Fe Fe 3Fe2+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之一: 电子得失守恒 —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化 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电 子有得必有失,失电子总数必等于得电 子总数。
综合 2.根据上述实验,试写出少量氯 水和足量氯水分别与FeBr2溶液反 应用 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Cl2 + 2Fe2+ = 2Cl- + 2Fe3+
-? ② 2Fe2++2Br +4Br-+2Cl +3Cl2 = 2Fe3++Br +2Br + +6Cl 4Cl 22
“只靠拢,不交叉”
综合
应用
1.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若能发 生,如何设计简易实验检验反应产 物?同时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并 比较氧化性强弱。
3+ + 2I- = 2Fe2+ + I ☆ 2Fe 2 ☆ KI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 ☆ 2Fe2++ Br2 = 2Fe3+ + 2Br☆ Br2水滴入FeSO4溶液中 ☆ MnO4-+ 5Fe2++ 8H+ = 5Fe3+ + Mn2+ + 4H2O ☆ KMnO4溶液和FeSO4溶液混合 3+ 氧化性: Br > Fe 氧化性: 2 - > Fe3+ > I MnO 4 MnO > Cl 2 > Br > Fe3+ > I MnO4 > 2 2 2 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根据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来判断
【应用】电解池反应中阴极的放电顺序 如何排列? K+、 … Al3+(H+) …Zn2+ …H+、Cu2+ 放电(得电子)能力增强 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
方法2
金属单 质的还 原性随 金属性 增强而 增强, 其离子 的氧化 性相应 减弱
非金属 单质的 氧化性 随非金 属性增 强而增 强,其 离子的 还原性 相应减 弱
已知:5PbO2+4H++2Mn2+=5Pb2++2MnO4-+2H2O 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性强弱。 氧化性:PbO2 > MnO4
对于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满足下列规律:
强氧化剂 + 强还原剂 = 弱还原剂 + 弱氧化剂
A B
b a 氧化性:A >a 还原性:B > b
判断氧化性强弱: Fe3+与Fe2+ 氧化性: Fe3+>Fe2+ KMnO4与MnO2; KMnO4>MnO2 ; 还原性强弱:S2-、S与SO3 还原性: S2->S>SO3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之三: 从元素化合价高低来判断:一般地说,同一种变价 元素的几种物质,它们的氧化能力是由高价态到低 价态逐渐减弱,还原能力则依次逐渐增强。
生物作用
返回
一.基本概念
判断下列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理由? 1. Na2O + H2O △ = 2NaOH 2. 2Fe + Al2O3 = 2Al + Fe2O3 3. IBr + H2O = HBr + HIO 光 4. CH4 + Cl2 → CH3Cl + HCl
+1-1 -3+1 +1-3+1 0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之三: 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一般地,氧化剂 总是先氧化还原性强的还原剂;还原剂 总是先还原氧化性强的氧化剂。 能否用浓硫酸干燥H2S气体?理由? SO2气体呢? 从化合价角度考虑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之四: 不同物质中,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发生 变化时,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规律是: “只靠拢,不交叉”。
主菜单 教学目标 强弱判断 基本概念 课堂小结 反应规律 综合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目标
通过复习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
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 判断。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重点掌握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比较。
置换反应
电极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还 原反应
分解反应
有机反应
★特殊性:氧化、还原能力还与物质的稳定 性、温度、浓度、酸碱性等有关。 如:氧化性HClO > HClO4; H2SO3 > H2SO4(稀)
KMnO4氧化性:酸性 > 中性 > 碱性
想一想
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可用来比 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试举 例说明。
电极反应(原电池、电解池)
氯气、硫分别与铁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之二: 反应发生条件 — 氧化性强的物质可以 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 质可以还原氧化性强的物质。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铁皮,为了防止被 腐蚀,常常镀上一层锌(白铁皮)或镀 上一层锡(马口铁)。一旦镀层有破损 以后,哪种铁皮先被腐蚀?理由? 金属被腐蚀→被氧化→失电子能力→ 还原性,白铁皮中锌还原性强,先被氧化, 铁皮依然得到了保护;而马口铁中,铁较 锡还原性强,更易被腐蚀。
NaNH2
+ H 2↑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以5为例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 产物、还原产物。
规律
一、基本概念
反应实质: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表现特征: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氧化剂 反 应 物
(具有氧化性)
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
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练习 巩固
2.0.3molCu2S与足量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 硫酸、一氧化氮和水,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 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B) A.0.9mol B.1mol C.1.2mol D.2.2mol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失电子总数 巧解 =0.3×(2+8)=3 mol,故硝酸被 还原成NO共 1 mol。 继续 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呢? 分析:未被还原的硝酸以Cu(NO3)2形 式存在,共有0.6molCu,故未被还原 的硝酸有0.6×2=1.2mol
反应产物
钠、镁、铝分别与水反应 反应条件
课堂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实质 表现特征 一般规律 强弱比较
1.得失电子守恒
2.强氧化剂 + 强还原剂 = 弱还原剂 + 弱氧化剂 1.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 2.根据反应规律(2) 3. 同种元素主要看化合价 高低 4.其它
3.反应顺序:先强后弱
4. 同一元素不同价态反应, 化合价变化规律:
还原产物
(具有还原性)
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
生 成 氧化产物 物
(具有氧化性)
实验室在配置FeSO4溶液时总是放入一些 铁粉或小铁钉,试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 中的原理。
3+ = 2+ ? Fe + + 2 Fe3+ 2Fe Fe 3Fe2+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之一: 电子得失守恒 —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化 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电 子有得必有失,失电子总数必等于得电 子总数。
综合 2.根据上述实验,试写出少量氯 水和足量氯水分别与FeBr2溶液反 应用 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Cl2 + 2Fe2+ = 2Cl- + 2Fe3+
-? ② 2Fe2++2Br +4Br-+2Cl +3Cl2 = 2Fe3++Br +2Br + +6Cl 4Cl 22
“只靠拢,不交叉”
综合
应用
1.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若能发 生,如何设计简易实验检验反应产 物?同时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并 比较氧化性强弱。
3+ + 2I- = 2Fe2+ + I ☆ 2Fe 2 ☆ KI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 ☆ 2Fe2++ Br2 = 2Fe3+ + 2Br☆ Br2水滴入FeSO4溶液中 ☆ MnO4-+ 5Fe2++ 8H+ = 5Fe3+ + Mn2+ + 4H2O ☆ KMnO4溶液和FeSO4溶液混合 3+ 氧化性: Br > Fe 氧化性: 2 - > Fe3+ > I MnO 4 MnO > Cl 2 > Br > Fe3+ > I MnO4 > 2 2 2 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根据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来判断
【应用】电解池反应中阴极的放电顺序 如何排列? K+、 … Al3+(H+) …Zn2+ …H+、Cu2+ 放电(得电子)能力增强 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
方法2
金属单 质的还 原性随 金属性 增强而 增强, 其离子 的氧化 性相应 减弱
非金属 单质的 氧化性 随非金 属性增 强而增 强,其 离子的 还原性 相应减 弱
已知:5PbO2+4H++2Mn2+=5Pb2++2MnO4-+2H2O 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性强弱。 氧化性:PbO2 > MnO4
对于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满足下列规律:
强氧化剂 + 强还原剂 = 弱还原剂 + 弱氧化剂
A B
b a 氧化性:A >a 还原性:B > b
判断氧化性强弱: Fe3+与Fe2+ 氧化性: Fe3+>Fe2+ KMnO4与MnO2; KMnO4>MnO2 ; 还原性强弱:S2-、S与SO3 还原性: S2->S>SO3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之三: 从元素化合价高低来判断:一般地说,同一种变价 元素的几种物质,它们的氧化能力是由高价态到低 价态逐渐减弱,还原能力则依次逐渐增强。
生物作用
返回
一.基本概念
判断下列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理由? 1. Na2O + H2O △ = 2NaOH 2. 2Fe + Al2O3 = 2Al + Fe2O3 3. IBr + H2O = HBr + HIO 光 4. CH4 + Cl2 → CH3Cl + HCl
+1-1 -3+1 +1-3+1 0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之三: 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一般地,氧化剂 总是先氧化还原性强的还原剂;还原剂 总是先还原氧化性强的氧化剂。 能否用浓硫酸干燥H2S气体?理由? SO2气体呢? 从化合价角度考虑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之四: 不同物质中,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发生 变化时,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规律是: “只靠拢,不交叉”。
主菜单 教学目标 强弱判断 基本概念 课堂小结 反应规律 综合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目标
通过复习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
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 判断。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重点掌握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比较。
置换反应
电极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还 原反应
分解反应
有机反应
★特殊性:氧化、还原能力还与物质的稳定 性、温度、浓度、酸碱性等有关。 如:氧化性HClO > HClO4; H2SO3 > H2SO4(稀)
KMnO4氧化性:酸性 > 中性 > 碱性
想一想
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可用来比 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试举 例说明。
电极反应(原电池、电解池)
氯气、硫分别与铁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之二: 反应发生条件 — 氧化性强的物质可以 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 质可以还原氧化性强的物质。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铁皮,为了防止被 腐蚀,常常镀上一层锌(白铁皮)或镀 上一层锡(马口铁)。一旦镀层有破损 以后,哪种铁皮先被腐蚀?理由? 金属被腐蚀→被氧化→失电子能力→ 还原性,白铁皮中锌还原性强,先被氧化, 铁皮依然得到了保护;而马口铁中,铁较 锡还原性强,更易被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