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监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ppt课件

• 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 / (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 × 100%
12
13
2、病害的季节流行: 在一个生长季节里, 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是随 着时间而增长或衰退的, 也就是存在病害的流行的 时间动态。 3、季节流行曲线: 在一个季节中若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发病数量 为纵坐标,绘制成发病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 该曲线被称为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 曲线的起点在横坐标上的位置为病害始发期,斜线 反映了流行速率,曲线最高点表明流行程度。
•
•
物冠层附近的地面气流或水平风力。 中程传播:几百米 ~几千米;动力是湍流或上升气 流; 远程传播:数十千米~数百千米以外;动力上升气流、旋 风及高空气流、锋面雨或重力作用。
• “一次传播距离”、“一代传播距离”
11
五、病害的季节流行和季节流行曲线
1、病害的计量方法: • 发病率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株数X100% 严重度=分级法(如下页图示)用各级代表值或发 病面积百分率表示。
因子。
• 病害流行因时、因地而异, 地区之间和年份之间
有差异和变化,当其他因子相对稳定, 而某个因 子剧烈变化引起病害流行的变化,这个因子为主 导因子(教材329页)。
• 地区流行程度和差异:病害常发区、易发区和偶发区。 • 年际波动:大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和不流行。
4
三、病害的流行学类型
• 植物病害的流行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退的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1
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病害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大面积严重 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称为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群体发病的现象。 二、植物病害流行和预测:是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估计病害 发生时期和数量,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 三、植物病害流行学(botanical epidemiology):在群体水 平上研究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性学 科。也是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ppt

04
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
01
02
03
种植管理
合理轮作、深耕细作、精 选种子、培育壮苗,提高 植物抗病抗虫能力。
田间管理
合理灌溉、施肥、中耕除 草,保持植物良好生长环 境,减少病虫害发生。
品种选育
选育抗病抗虫性强的品种 ,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发 生的风险。
生物防治
天敌引入
引入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和捕食性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控制害虫数量。
微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如苏云杆菌、白僵菌等)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结合
通过科学种植、田间管理等措施,创造有利于天敌和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实现自然控制。
化学防治
科学选择农药
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 的农药,避免滥用和过量 使用。
合理施用农药
掌握最佳防治时期,采用 科学的施药方法,准确配 药,确保农药有效成分的 充分利用。
分类
根据有害生物的不同,可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植物病虫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长受阻
病虫害会导致植物营养流失, 生长受阻,甚至出现萎缩、黄
化等现象。
品质下降
病虫害侵袭会导致植物品质下降 ,如果实不均、叶片残破等,影 响植物经济价值。
产量损失
严重病虫害会导致植物产量大幅度 下降,甚至绝收。
植物病虫害的传播和流行
疫情处置和控制
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化学防治、生 物防治等,对疫情进行处置和控制 。同时加强植物检疫措施,防止疫 情扩散。
06
案例分析Biblioteka 案例一:草莓病虫害及其防治
草莓白粉病
由真菌引起,导致叶片变薄、 灰白色,严重时引起植株死亡 。需加强通风、控制湿度,可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的监测.ppt

生物指示法. 土壤带菌量测定
适用于土壤微生物的测量 方法
直接计数法:适用于体积较大的微生物体(如菌核、 线虫包囊等)。另外杂草种子和昆虫等也可采用此法。 选择性培养法:适用于某些细菌和真菌;选择性状: pH,温度,培养基,抗生素或杀菌剂等 诱集法:将植物材料等放入土中诱集,然后取出检查。 生物测定法:以植株上的发病量来估计土壤中的病原 菌量。
2. 空中孢子捕捉测量 用于气传病害;
采用孢子捕捉器(spore trap):——孢子收集器:在玻 片上涂抹上粘性物质(凡士林)。 水平玻片:利用孢子的重力沉降到玻片上;适用于较 大型的孢子捕捉。
垂直或倾斜玻片:利用孢子在空中的运动撞击玻片上
吸入型孢子捕捉:利用真空泵将病菌孢子吸入后,撞 击收集玻片表面。
负交互抗性:对一种药剂产生抗性后, 对其它药剂的敏感性增加。
6. 分子生物技术监测
方法 基于PCR技术的监测。如:PCR, nest PCR, Real-time PCR, multiple PCR等
优点 灵敏、快捷、准确
应用 田间病害的早期诊断 空中捕捉孢子的准确鉴定 生理小种的监测
中有何优点? 6. 试述寄主监测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7. 试述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8. 以水稻稻瘟病为对象,列举出气监测内容及指标。 9. 以麦类白粉病/锈病为对象,列举出气监测内容和
指标。
方法:确定1个标准菌株(未接触过改杀菌剂的 野生菌株)的致死中浓度; 测量田间不同菌株的致死中浓度;
计算出个菌株的抗药性:
抗性因子=标准菌株致死中浓度/田间菌株致 死中浓度
抗性频率=抗性菌株数/总菌株数*100%
相关术语
多重抗药性:同时抗几种药剂
正交互抗性:对一种药剂产生抗性后, 对其它药剂也形成抗药性。
适用于土壤微生物的测量 方法
直接计数法:适用于体积较大的微生物体(如菌核、 线虫包囊等)。另外杂草种子和昆虫等也可采用此法。 选择性培养法:适用于某些细菌和真菌;选择性状: pH,温度,培养基,抗生素或杀菌剂等 诱集法:将植物材料等放入土中诱集,然后取出检查。 生物测定法:以植株上的发病量来估计土壤中的病原 菌量。
2. 空中孢子捕捉测量 用于气传病害;
采用孢子捕捉器(spore trap):——孢子收集器:在玻 片上涂抹上粘性物质(凡士林)。 水平玻片:利用孢子的重力沉降到玻片上;适用于较 大型的孢子捕捉。
垂直或倾斜玻片:利用孢子在空中的运动撞击玻片上
吸入型孢子捕捉:利用真空泵将病菌孢子吸入后,撞 击收集玻片表面。
负交互抗性:对一种药剂产生抗性后, 对其它药剂的敏感性增加。
6. 分子生物技术监测
方法 基于PCR技术的监测。如:PCR, nest PCR, Real-time PCR, multiple PCR等
优点 灵敏、快捷、准确
应用 田间病害的早期诊断 空中捕捉孢子的准确鉴定 生理小种的监测
中有何优点? 6. 试述寄主监测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7. 试述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8. 以水稻稻瘟病为对象,列举出气监测内容及指标。 9. 以麦类白粉病/锈病为对象,列举出气监测内容和
指标。
方法:确定1个标准菌株(未接触过改杀菌剂的 野生菌株)的致死中浓度; 测量田间不同菌株的致死中浓度;
计算出个菌株的抗药性:
抗性因子=标准菌株致死中浓度/田间菌株致 死中浓度
抗性频率=抗性菌株数/总菌株数*100%
相关术语
多重抗药性:同时抗几种药剂
正交互抗性:对一种药剂产生抗性后, 对其它药剂也形成抗药性。
常见植物病害PPT幻灯片课件

67.5~75.0g (a. i)/亩,间隔 10~15天,针对水稻中、下部兑 水喷雾或泼浇1~3次;b. 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用1次28%复 方多菌灵(多井悬浮剂)。
20
白叶分蘖期后才比 较明显。
病状:病斑沿叶缘坏死,呈倒“V”字型斑。 病症:病部有黄色菌脓溢出,干燥时形成菌胶。
按传播方式分:土传、气传、种传、虫传等。 按生育期分:苗期、成株期、储藏期病害。 按作物分:小麦、玉米、水稻等。
6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病状+病征 病状及类型:
1. 变色 2. 坏死 3. 萎蔫 4. 腐烂 5. 畸形 病征及类型:
1. 霉状物 2. 粉状物 3. 颗粒物 4. 锈状物 5. 脓状 物
时 用药。防治叶瘟,于田间见急性斑为发病初期;防治穗 瘟,于孕穗末期至抽穗期进行施药,着重在抽穗期保护, 特别是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为防治适期。
发病初期20%三环唑1000倍液喷施。抽穗期喷施45% 硫环唑WP300倍液,20%三环唑悬浮剂400-600倍液或13% 三环唑春雷霉素350-400倍液等喷施一次。
7
病原物如何越冬越夏
1、种子和繁殖材料 2、田间病株 3、土壤和粪肥 4、介体昆虫
8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气流传播 土壤传播 昆虫传播 风雨传播 人为传播(种子、繁殖材料)
9
病原物的侵入方式
1、直接侵入 2、从伤口侵入 3、自然孔口
病害三角
寄主植物
10
19
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该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通过气孔穿破表皮直接侵入。 灌溉水是田间菌核传播的主要动力。 水稻密植时易再侵染。 防治方法:防治采取“前压、中控、后保重点”的策略。 1. 清除菌源,打捞“浪渣”,不用病稻草还田,铲除田间杂
20
白叶分蘖期后才比 较明显。
病状:病斑沿叶缘坏死,呈倒“V”字型斑。 病症:病部有黄色菌脓溢出,干燥时形成菌胶。
按传播方式分:土传、气传、种传、虫传等。 按生育期分:苗期、成株期、储藏期病害。 按作物分:小麦、玉米、水稻等。
6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病状+病征 病状及类型:
1. 变色 2. 坏死 3. 萎蔫 4. 腐烂 5. 畸形 病征及类型:
1. 霉状物 2. 粉状物 3. 颗粒物 4. 锈状物 5. 脓状 物
时 用药。防治叶瘟,于田间见急性斑为发病初期;防治穗 瘟,于孕穗末期至抽穗期进行施药,着重在抽穗期保护, 特别是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为防治适期。
发病初期20%三环唑1000倍液喷施。抽穗期喷施45% 硫环唑WP300倍液,20%三环唑悬浮剂400-600倍液或13% 三环唑春雷霉素350-400倍液等喷施一次。
7
病原物如何越冬越夏
1、种子和繁殖材料 2、田间病株 3、土壤和粪肥 4、介体昆虫
8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气流传播 土壤传播 昆虫传播 风雨传播 人为传播(种子、繁殖材料)
9
病原物的侵入方式
1、直接侵入 2、从伤口侵入 3、自然孔口
病害三角
寄主植物
10
19
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该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通过气孔穿破表皮直接侵入。 灌溉水是田间菌核传播的主要动力。 水稻密植时易再侵染。 防治方法:防治采取“前压、中控、后保重点”的策略。 1. 清除菌源,打捞“浪渣”,不用病稻草还田,铲除田间杂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的诊断 ppt课件

4、并发性病害和续发性病害:
并发性病害:一种病害发生的同时,伴随着另一 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害的发生;
例如:柑橘线虫病发生同时,常伴随着衰退病发 生。
续发性病害:当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可继而发 生另一种病害,后者称续发性病害。例如:梨裂果 病,常续发霉心病、青霉病等。
PPT课件
32
小结
• 诊断的意义和目的; • 诊断的步骤;
PPT课件
23
3、病原鉴定
②、分离: 组织分离:将上述处理过的病组织块在无菌条 件下,移到普通马铃薯洋菜(琼脂糖)培养基上 (平面或斜面培养基均可)。
稀释分离:若不用病组织,则将病组织上的病原 物水洗后,直接配成悬浮液,经稀释后与熔化并冷 却至45℃的培养基混合,倒入灭菌培养皿中;或将 病组织压碎(多为细菌)配成悬浮液,划线法在培 养基平面上分离培养。
• 普遍率和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 • 柯赫氏法则及其局限性; • 接种方法; •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诊断注意事项及相关概念等。
PPT课件
33
对少见或新病害,必须进行柯赫氏证 病律(柯赫氏法则)后,才能确认病原 物。
PPT课件
19
3、病原鉴定
(3)柯赫氏法则: 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Koch是德国 医生,细菌学家。由于他最先分离出炭疽、结核、 霍乱病原菌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他 在研究人体和动物病害病原的基础上,于1882年提 出证明某种微生物致病性的必要步骤,即柯赫氏法 则。该法则不仅对人医、兽医起到巨大作用,对植 物病害的研究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现在仍在发挥 着作用,但也并非完美无缺。
PPT课件
10
2、症状鉴别
外部症状和内部症状(如病毒病害的内含体): 症状鉴别对病害的诊断意义重大。各种植物病害 都有特异的症状。对于多发病、常见病,一般具有 较丰富“临床”经验(实践经验)的通过症状都可 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症状鉴别可用肉眼,也可借助扩大镜或显微镜检 查。
并发性病害:一种病害发生的同时,伴随着另一 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害的发生;
例如:柑橘线虫病发生同时,常伴随着衰退病发 生。
续发性病害:当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可继而发 生另一种病害,后者称续发性病害。例如:梨裂果 病,常续发霉心病、青霉病等。
PPT课件
32
小结
• 诊断的意义和目的; • 诊断的步骤;
PPT课件
23
3、病原鉴定
②、分离: 组织分离:将上述处理过的病组织块在无菌条 件下,移到普通马铃薯洋菜(琼脂糖)培养基上 (平面或斜面培养基均可)。
稀释分离:若不用病组织,则将病组织上的病原 物水洗后,直接配成悬浮液,经稀释后与熔化并冷 却至45℃的培养基混合,倒入灭菌培养皿中;或将 病组织压碎(多为细菌)配成悬浮液,划线法在培 养基平面上分离培养。
• 普遍率和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 • 柯赫氏法则及其局限性; • 接种方法; •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诊断注意事项及相关概念等。
PPT课件
33
对少见或新病害,必须进行柯赫氏证 病律(柯赫氏法则)后,才能确认病原 物。
PPT课件
19
3、病原鉴定
(3)柯赫氏法则: 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Koch是德国 医生,细菌学家。由于他最先分离出炭疽、结核、 霍乱病原菌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他 在研究人体和动物病害病原的基础上,于1882年提 出证明某种微生物致病性的必要步骤,即柯赫氏法 则。该法则不仅对人医、兽医起到巨大作用,对植 物病害的研究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现在仍在发挥 着作用,但也并非完美无缺。
PPT课件
10
2、症状鉴别
外部症状和内部症状(如病毒病害的内含体): 症状鉴别对病害的诊断意义重大。各种植物病害 都有特异的症状。对于多发病、常见病,一般具有 较丰富“临床”经验(实践经验)的通过症状都可 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症状鉴别可用肉眼,也可借助扩大镜或显微镜检 查。
植物病害的防治【共38张PPT】

抗病性的签定是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
(4、二相)辅生相物成防,就取治长措地补施短及。封其应用锁和消灭;或尽量减少或稀释病原物接种体
的数量以使其不能成功侵染。 选育抗病良种的方法除一般常规育种外,辐射育种、化学诱变、单倍体育种及遗传工程的研究,也为选育更多的抗病虫品种提供了可能性。
一般方法有: 禁止调运、就地销毁、消毒处理、限制使用地点等。 防止新侵染性病害进入无病区,或一旦进入,即就地封锁和消灭;
• ② 危害严重, 防治困难的病、虫、杂草; • ③ 可借助人为活动传播的病、虫及杂草。即可以
随同种实、接穗、包装物等运往各地, 适应性强的病、 虫、杂草。
• 同时, 必须根据寄主范围和传播方式确定应该接受 检疫的种苗、接穗及其他植物产品的种类和部位。
•
检疫对象名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应根据实际情
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或补充。
以阻止或降低病原物的对病株进行治疗,阻止病害的进一步扩展,或使其康复。
(一)表皮损伤的治疗
(1)杜绝和铲除(exclusion and eradication)
y • (2)免疫与抗病( 3、协调措施,减少矛盾。
(4) 其他措施
and
resistance)
• 选育和栽培免疫或抗病的植物种、品种或品系i或增 强树木的活力和生长势,提高抗病能力。
剂的生产、运输、贮存又要求较严格的条件,其防
治效益低于化学防治,现在还主要用作辅助防治措
施。
(一)生物防治的机制
• 1、竞争 • 指益菌和病原物在养分及空间上的竞争。由于益
菌的优先占领,使病原物得不到立足的空间和营养 源。如放射野杆菌菌株84的防治机理。
• 2、抗生物质 • 一些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它们的新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病情指数(%)= ——————————— ×100
调查总株数×最高一级代表值
三、病害流行的变化规律 (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二)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1. 季节变化:病害在一个季 节的消长变化。
2. 年份变化:病害在不同年 份间的变化。
1、季节流行动态:
多循环病害在一年中,病情的发展过程可 分为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三个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病害的普遍率和严重度都 随之变化。
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根 据:
①当时的发病数量或菌量数据 ②作物生育期的变化 ③预测的天气要素。 预测结果主要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
作好防治准备。
3、短期预测:
时限在一周之内或几 天,根据天气要素和菌源 情况。预测结果主要用以 确定防治适期。
二、预测的依据:
(二)按照预测的时限可分 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 期预测。
1、流行程度预测:
是最常见的预测种类, 预测结果可用具体的发病数 量(发病率、严重度、病情 指数)和流行级别(大流行、 中度流行、轻流行、不流行) 作定量的和定性的表达。
2、病害发生时期预测:
即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 时期。也称为侵染预测,如 果树、蔬菜等病害多根据小 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 染的时期——临界期,以确 定喷药防治的适宜时机。
2、不同病害的传播距离有很 大的差异,可区分为:
(1)近程传播: (2)中程传播: (3)远程传播:
(1)近程传播:
传播动力主要是植物冠层中或贴近 冠层的地面气流或水平风力。
一次传播距离在百米以下。 所造成的病害在空间上是连续的或
基本连续的,有明显的梯度现象。
(2)中程传播:
被湍流或上升气流从植物冠层抬升到 冠层以上数米高度,再由近地面的风 力运送到一定距离后再落到植物冠层 中。
调查总株数×最高一级代表值
三、病害流行的变化规律 (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二)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1. 季节变化:病害在一个季 节的消长变化。
2. 年份变化:病害在不同年 份间的变化。
1、季节流行动态:
多循环病害在一年中,病情的发展过程可 分为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三个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病害的普遍率和严重度都 随之变化。
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根 据:
①当时的发病数量或菌量数据 ②作物生育期的变化 ③预测的天气要素。 预测结果主要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
作好防治准备。
3、短期预测:
时限在一周之内或几 天,根据天气要素和菌源 情况。预测结果主要用以 确定防治适期。
二、预测的依据:
(二)按照预测的时限可分 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 期预测。
1、流行程度预测:
是最常见的预测种类, 预测结果可用具体的发病数 量(发病率、严重度、病情 指数)和流行级别(大流行、 中度流行、轻流行、不流行) 作定量的和定性的表达。
2、病害发生时期预测:
即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 时期。也称为侵染预测,如 果树、蔬菜等病害多根据小 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 染的时期——临界期,以确 定喷药防治的适宜时机。
2、不同病害的传播距离有很 大的差异,可区分为:
(1)近程传播: (2)中程传播: (3)远程传播:
(1)近程传播:
传播动力主要是植物冠层中或贴近 冠层的地面气流或水平风力。
一次传播距离在百米以下。 所造成的病害在空间上是连续的或
基本连续的,有明显的梯度现象。
(2)中程传播:
被湍流或上升气流从植物冠层抬升到 冠层以上数米高度,再由近地面的风 力运送到一定距离后再落到植物冠层 中。
植物病害讲义PPT

2020/5/22
植物病害病原的分类
v 侵染性病害 v 生理性病害
2020/5/22
真菌性病害 —— 蔬菜炭疽病、黄瓜霜霉病 细菌性病害 —— 桃细菌性穿孔病、番茄青枯病 病毒类病害 —— 黄瓜花叶病、苹果锈果病 病原线虫病 —— 蔬菜根结线虫病 营养失调性病害 —— 番茄裂果、缩果病 水分失调性病害 —— 沤根、萎蔫 极端温度型病害 —— 日烧病、霜冻害 植物中毒性病害 —— H 2S( 酸雨 ) 、 NH 3( 氨气 )、 SO 2
• 病毒病中的病毒是细胞内的寄生物,寄主体外只现 病症,寄主体外不显病征。
2020/5/22
植物抗病性的反应类型
• 感病 • 耐病 • 抗病 • 免疫
2020/5/22
植物的抗病机制(一)
• 避病:寄主植物的感病时期错过了病原物的
盛发期,使寄主植物躲避了病原物的侵染。例 如葡萄炭疽病早熟品种发病轻,晚熟品种发病 重的原因就在于早熟品种采收早避开了病害盛 发期。
• 3、弱寄生菌——主要从死亡细胞和组织 或濒临死亡或衰弱的组织获得营养——葡 萄白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 菌、霉心病菌、青霉菌、褐腐病菌、白绢 病菌、灰霉病菌。
• 4、腐生菌——只能从死亡的细胞和组织 中获得营养完成生长发育——蘑菇、木耳 、根朽病菌。
2020/5/22
病原物寄生性的专化
• 侵入途径: • 1、直接侵入——从幼嫩健全的寄主表皮的角质层直
接侵入—— 黑星病菌、 锈病菌、白粉菌属、刺盘孢 属以孢子萌发的芽管直接侵入。线虫以锋利的口器刺 破表皮直接侵入。 • 2、自然孔口侵入——通过寄主的皮孔、气孔、水孔 和腺孔侵入——苹果轮纹病菌由皮孔,葡萄霜霉病菌 游动孢子由气孔,苹果霉心病菌由柱头侵入。 • 3、伤口侵入——通过剪锯碰冻虫等机械伤口侵入— —病毒只能从微伤口或随口针侵入;弱寄生菌类苹果 腐烂病菌、葡萄白腐病菌、贮藏期青霉菌等是典型的 伤口侵入真菌。大多数细菌也是经伤口侵入。
植物病害病原的分类
v 侵染性病害 v 生理性病害
2020/5/22
真菌性病害 —— 蔬菜炭疽病、黄瓜霜霉病 细菌性病害 —— 桃细菌性穿孔病、番茄青枯病 病毒类病害 —— 黄瓜花叶病、苹果锈果病 病原线虫病 —— 蔬菜根结线虫病 营养失调性病害 —— 番茄裂果、缩果病 水分失调性病害 —— 沤根、萎蔫 极端温度型病害 —— 日烧病、霜冻害 植物中毒性病害 —— H 2S( 酸雨 ) 、 NH 3( 氨气 )、 SO 2
• 病毒病中的病毒是细胞内的寄生物,寄主体外只现 病症,寄主体外不显病征。
2020/5/22
植物抗病性的反应类型
• 感病 • 耐病 • 抗病 • 免疫
2020/5/22
植物的抗病机制(一)
• 避病:寄主植物的感病时期错过了病原物的
盛发期,使寄主植物躲避了病原物的侵染。例 如葡萄炭疽病早熟品种发病轻,晚熟品种发病 重的原因就在于早熟品种采收早避开了病害盛 发期。
• 3、弱寄生菌——主要从死亡细胞和组织 或濒临死亡或衰弱的组织获得营养——葡 萄白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 菌、霉心病菌、青霉菌、褐腐病菌、白绢 病菌、灰霉病菌。
• 4、腐生菌——只能从死亡的细胞和组织 中获得营养完成生长发育——蘑菇、木耳 、根朽病菌。
2020/5/22
病原物寄生性的专化
• 侵入途径: • 1、直接侵入——从幼嫩健全的寄主表皮的角质层直
接侵入—— 黑星病菌、 锈病菌、白粉菌属、刺盘孢 属以孢子萌发的芽管直接侵入。线虫以锋利的口器刺 破表皮直接侵入。 • 2、自然孔口侵入——通过寄主的皮孔、气孔、水孔 和腺孔侵入——苹果轮纹病菌由皮孔,葡萄霜霉病菌 游动孢子由气孔,苹果霉心病菌由柱头侵入。 • 3、伤口侵入——通过剪锯碰冻虫等机械伤口侵入— —病毒只能从微伤口或随口针侵入;弱寄生菌类苹果 腐烂病菌、葡萄白腐病菌、贮藏期青霉菌等是典型的 伤口侵入真菌。大多数细菌也是经伤口侵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的植物单元数占调查单元总数的百分比。 植物单元:叶片、果实、茎、穗、植株等。
发病单元数 I 总单元数 100%
严重度(severity,简写S):
指已发病单元发生病变的程度,通常用发 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 百分比表示。
发病面积 S单元总面 1积 00%
严重度分级:
平均严重度:
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
病害流行监测者所面临的情况会十分复杂; 监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活动; 必须充分认识到观测者智力的重要作用。
6.1 病害监测
6.1.1 常规的病害监测方法 6.1.2 现代高新技术与病害监测
监测的目的和方法
依据病害预测或病害管理的具体需求以及 监测者的实际能力(人力、经费、时间), 确定具体的监测项目和方法。
6.1.1 常规的病害监测方法
1. 病害调查
一般调查 系统调查
一般调查(普查):是一种针对了解生产 田中病害发生和危害程度以决定是否需要 进行防治而采取得调查方法。
严重度用百分率表示:
DIIS
严重度用发病等级表示:
n
D I XiSi/XSma x10% 0 i0
普遍率与严重度(I-S)的关系:
在田间调查普遍率和严重度时,相对而言,前 者较简单且较少出现人为误差,后者比较繁琐, 费时费力且误差较大。
将普遍率(I)和严重度(S)之间的关系称做 I-S关系,它们可以用种种函数表示。
分级取样:
又称巢式取样,是指一级一级的重复多次 随机取样。首先从总体中取得样本,然后 再从样本里取得亚样本,以此类推。
分层取样:
又称分段取样、阶层取样,指从每一段里分别 随机取样或顺次取样,最后加权平均。
当总体中有明显的层次区分时,即某一部分与 另一部分有明显的差异时,使用此种方法。
典型取样:
采用沿一定线路踏查方式;了解病害的发生量、 分布和发生趋势。多应用于:检疫对象、入侵物 种的调查,也用于一般有害生物的调查;
如病害发生量预测,或者为了掌握病害逐年发生 情况。往往采用属性取样或成数取样;
调查时间最好选在该种病害的防治适期或作物形 成产量的关键生育期或病害发生盛期进行;
调查项目往往比较单一,方法简便实用,注重大 范围的普查和分类调查以获得较好的代表性,而 不苛求调查的精度。常以病害种类、病田率、病 点率为代表值 。
2.取样调查方法
与病害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有关; 病害格局:指某一时刻在不同单位内病害
(或病原物)数量的差异及特殊性。
2.取样调查方法
病害的空间分布格局大体有4种类型:
泊松分布 二项式分布 奈曼分布 负二项分布
病虫害调查总体样本中的取样方法:
分级取样 分层取样 典型取样 随机取样
利用普遍率(I)推算严重度(S):
(1)当普遍率很低,病斑分布为随机分布,
S=-ln(1-I)/M
(2) 当普遍率较高,病斑很可能呈二项式分布,
S=1-(1-I)b
(3)病斑呈负二项式分布,
S=k[(1-I)-1/k -1]/M
不论用理论或经验的公式,当普遍率接近 饱和时,即不能再从普遍率推算严重度。
系统调查:为了掌握病害种群数量或密度 的消长动态和发展规律,需要选择一固定 的调查单位(样点、植株等),以一定的 时间间隔定期调查;了解有害生物种群的 消长动态。
强调调查数据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并不苛求每一次调查所得数据对当时情况的代 表性而注重各次调查数据之间的可比性,所以 可以相对减少每次调查的工作量。
是对病害流行实际状态和变化进行全面 持续的定性和定量观察、表述和记录。
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防治决策是核心, 预测是决策的基础,而实况监测是预测和决策必 不可少的依据。
病害监测必须对病害流行系统的各个组分的影响 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寄主植物、病原物、 环境因素和人类的耕作栽培活动等。
系统调查数据可以用一系列点标在以时间为横坐 标,病情(或其它监测项目)为纵坐标的直角坐 标图上,用虚线连接这些点或用统计学方法拟合 一条曲线,均能形象地说明病害流行动态。
在适宜的观测期内起码要进行5次调查。各次调查 的方法和标准也应该一致。
普查有助于查明各点的代表性和特殊性。
各点的系统调查有助于检验和提高普查 结果的可靠性,获得全面而深入的信息。
又称主观取样,指在总体主观选定一些能够代 表全群的作为样本。
当熟悉和了解全群的分布规律时,采用这种方 法,节省人力和时间,但调查过程中要尽量避 免误差。
随机取样:
指在总体中取样时,每个样本有相同的被抽中 的概率,将总体中N个样本标记号码1, 2,,, N,然后利用随机数表抽出n个不同的数码为样 本。
测量值、估计值和调查精度
无论观测值、估计值还是代表值,它们与真值 之间都会有一定的误差。
误差:由观测仪器的偏差和不同人为因素所致。 准确度(accuracy):是估测值或代表值接近
真值的程度,也称可信度(reliability)。 调查精度(precision):是指计数的最小单位、
取值精度。
n
n
S%Xi Si/Xi
i1
i1
i:病级数(1~n) Xi:病情为 i 级的单元数 Si:病情为 i 级的级值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简写DI):
是将普遍率和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 数值全面反映植物群体发病程度,通常 用0~1的小数表示。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简写DI):
田间基本单元随机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Z”字形取样法 平行取样法 对角线法 棋盘式法 ….。
3. 病情记载
通常的病情记载方法:
普遍率(I) 严重度(S) 病情指数(DI)
普遍率(incidence,简写I):
代表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 是将观测的植物单元分成病、健两类,计算发
第六章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的监测 Surveying pathosystem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3
主要内容:
6.1 病害监测 6.2 病原物监测 6.3 寄主监测 6.4 环境监测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的监测的概念:
发病单元数 I 总单元数 100%
严重度(severity,简写S):
指已发病单元发生病变的程度,通常用发 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 百分比表示。
发病面积 S单元总面 1积 00%
严重度分级:
平均严重度:
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
病害流行监测者所面临的情况会十分复杂; 监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活动; 必须充分认识到观测者智力的重要作用。
6.1 病害监测
6.1.1 常规的病害监测方法 6.1.2 现代高新技术与病害监测
监测的目的和方法
依据病害预测或病害管理的具体需求以及 监测者的实际能力(人力、经费、时间), 确定具体的监测项目和方法。
6.1.1 常规的病害监测方法
1. 病害调查
一般调查 系统调查
一般调查(普查):是一种针对了解生产 田中病害发生和危害程度以决定是否需要 进行防治而采取得调查方法。
严重度用百分率表示:
DIIS
严重度用发病等级表示:
n
D I XiSi/XSma x10% 0 i0
普遍率与严重度(I-S)的关系:
在田间调查普遍率和严重度时,相对而言,前 者较简单且较少出现人为误差,后者比较繁琐, 费时费力且误差较大。
将普遍率(I)和严重度(S)之间的关系称做 I-S关系,它们可以用种种函数表示。
分级取样:
又称巢式取样,是指一级一级的重复多次 随机取样。首先从总体中取得样本,然后 再从样本里取得亚样本,以此类推。
分层取样:
又称分段取样、阶层取样,指从每一段里分别 随机取样或顺次取样,最后加权平均。
当总体中有明显的层次区分时,即某一部分与 另一部分有明显的差异时,使用此种方法。
典型取样:
采用沿一定线路踏查方式;了解病害的发生量、 分布和发生趋势。多应用于:检疫对象、入侵物 种的调查,也用于一般有害生物的调查;
如病害发生量预测,或者为了掌握病害逐年发生 情况。往往采用属性取样或成数取样;
调查时间最好选在该种病害的防治适期或作物形 成产量的关键生育期或病害发生盛期进行;
调查项目往往比较单一,方法简便实用,注重大 范围的普查和分类调查以获得较好的代表性,而 不苛求调查的精度。常以病害种类、病田率、病 点率为代表值 。
2.取样调查方法
与病害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有关; 病害格局:指某一时刻在不同单位内病害
(或病原物)数量的差异及特殊性。
2.取样调查方法
病害的空间分布格局大体有4种类型:
泊松分布 二项式分布 奈曼分布 负二项分布
病虫害调查总体样本中的取样方法:
分级取样 分层取样 典型取样 随机取样
利用普遍率(I)推算严重度(S):
(1)当普遍率很低,病斑分布为随机分布,
S=-ln(1-I)/M
(2) 当普遍率较高,病斑很可能呈二项式分布,
S=1-(1-I)b
(3)病斑呈负二项式分布,
S=k[(1-I)-1/k -1]/M
不论用理论或经验的公式,当普遍率接近 饱和时,即不能再从普遍率推算严重度。
系统调查:为了掌握病害种群数量或密度 的消长动态和发展规律,需要选择一固定 的调查单位(样点、植株等),以一定的 时间间隔定期调查;了解有害生物种群的 消长动态。
强调调查数据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并不苛求每一次调查所得数据对当时情况的代 表性而注重各次调查数据之间的可比性,所以 可以相对减少每次调查的工作量。
是对病害流行实际状态和变化进行全面 持续的定性和定量观察、表述和记录。
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防治决策是核心, 预测是决策的基础,而实况监测是预测和决策必 不可少的依据。
病害监测必须对病害流行系统的各个组分的影响 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寄主植物、病原物、 环境因素和人类的耕作栽培活动等。
系统调查数据可以用一系列点标在以时间为横坐 标,病情(或其它监测项目)为纵坐标的直角坐 标图上,用虚线连接这些点或用统计学方法拟合 一条曲线,均能形象地说明病害流行动态。
在适宜的观测期内起码要进行5次调查。各次调查 的方法和标准也应该一致。
普查有助于查明各点的代表性和特殊性。
各点的系统调查有助于检验和提高普查 结果的可靠性,获得全面而深入的信息。
又称主观取样,指在总体主观选定一些能够代 表全群的作为样本。
当熟悉和了解全群的分布规律时,采用这种方 法,节省人力和时间,但调查过程中要尽量避 免误差。
随机取样:
指在总体中取样时,每个样本有相同的被抽中 的概率,将总体中N个样本标记号码1, 2,,, N,然后利用随机数表抽出n个不同的数码为样 本。
测量值、估计值和调查精度
无论观测值、估计值还是代表值,它们与真值 之间都会有一定的误差。
误差:由观测仪器的偏差和不同人为因素所致。 准确度(accuracy):是估测值或代表值接近
真值的程度,也称可信度(reliability)。 调查精度(precision):是指计数的最小单位、
取值精度。
n
n
S%Xi Si/Xi
i1
i1
i:病级数(1~n) Xi:病情为 i 级的单元数 Si:病情为 i 级的级值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简写DI):
是将普遍率和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 数值全面反映植物群体发病程度,通常 用0~1的小数表示。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简写DI):
田间基本单元随机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Z”字形取样法 平行取样法 对角线法 棋盘式法 ….。
3. 病情记载
通常的病情记载方法:
普遍率(I) 严重度(S) 病情指数(DI)
普遍率(incidence,简写I):
代表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 是将观测的植物单元分成病、健两类,计算发
第六章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的监测 Surveying pathosystem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3
主要内容:
6.1 病害监测 6.2 病原物监测 6.3 寄主监测 6.4 环境监测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的监测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