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知识点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超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超全)选择题1、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下列环境适合小麦生长的是()A.温热的水田B.温凉干爽的旱地C.阴冷潮湿的沼泽D.亚热带的淡水湖泊答案:B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气候和旱地为主的耕地,适合小麦的生长.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根据小麦生长需要的自然条件解答.2、下列农业类型与地理区域组合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B.南方地区—灌溉农业C.北方地区—水田为主的农业D.西北地区—旱地为主的农业答案:A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所以主要的农业类型为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A选项正确;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水资源充足,主要为水田农业,B选项错误;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农业类型以旱地为主,C选项错误;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其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提示: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3、伴随着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部门将迁往周边城市.这对北京的影响是①交通压力将有所减轻②政治中心地位将大幅度降低③城市空气质量将进一步提高④住房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北京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如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表现加剧,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空气污染严重等,将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部门将迁往周边城市,可以大大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缓解住房紧张状况;故选项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北京的自然环境问题,分析解答即可。
4、关于北方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有大面积的黑土流失B.华北平原遭受旱、涝、盐碱和风沙的威胁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D.华北平原灌溉水源充足答案:D北方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华北平原的旱、涝、盐碱及风沙的威胁,华北平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北方地区》知识要点

《北方地区》知识要点6.1.1红松之乡1、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2、红松之乡的位置:在小兴安岭,位于我国的东北部,黑龙江省的中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林区,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以针叶林为主)3、小兴安岭自然环境特点: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农业: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
4、自然条件对当地植被的关系:(为什么这里的植被是红松?)地形:山地绵延。
气候:冬季漫长,气候寒冷,降水量不大但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总体湿润,适宜林木的生长。
5、东北林区面临的问题、原因及措施:(1)问题: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林区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2)原因:过度采伐、滥砍滥伐、重采轻育、毁林开荒、森林灾害、居民烧柴(人为原因为主)(3)解决措施:对森林进行抚育并进行合理的经营和管理(FSC标志);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6、如何利用森林发展经济:种植菌类等发展森林食品;利用森林资源开发旅游业;注重木材深加工7、启示:经济建设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跨越的省级行政区:山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黄土高原的特点: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多暴雨植被—植被稀少土壤—土质疏松,直立性土壤地形—坡度大人为原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采矿,修路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造梯田2、黄土高原的文化:信天游,腰鼓,窑洞(特点:隔音、隔热、保暖)3、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
(温带季风气候)一、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五朝古都:辽、金、元、明、清)1、地理、地势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临太行山,北靠长城(军事重地,进可攻退可守)2、自然环境:地形:山区(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占1/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属海河水系,注入渤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天多风沙。
北方地区知识点

北方地区知识点一、位置和范围经纬度:34o Ir53。
N,IOO o E~135°E海陆: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政区:黑、吉、辽、京、津、冀、晋、鲁、豫、陇和宁的东南部、苏和皖的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等O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满族、朝鲜族、回族。
二、地形特征(一)黄土高原一”沟壑纵横,支离破碎”位于我国中部,包括山西全省和陕、甘、宁的一部分,在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东端以东。
特点: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IOOo-2000米,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②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沟壑纵横;③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拓展:黄土的特性: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直立性强,质地疏松,很容易被流水冲走。
窑洞的优点:①具有冬暖夏凉,有利于居住;②不破地表地貌,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环境保护;③不占耕地,建设费用低;④拱形,有利于分散压力,安全性好。
缺点:①通风条件差;②潮湿(二)华北平原一“三河冲积,地势平坦”位于我国东部偏北,在燕山、太行山、淮河之间,包括冀、鲁、豫、京、津和苏、皖的一部分。
特点:①我国第二大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组成,完整,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②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洼地。
(≡)东北平原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位于我国东北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各一部分。
特点:①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多沼泽)组成;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大部低平;③我国最大的平原,广泛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拓展:大兴安岭的意义:①牧区与农耕区分界线;②4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⑤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分界线;⑥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⑦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三、气候特征r%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
第二节北方地区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二节北方地区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下册地
理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5.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6.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7.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8.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春小麦),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0.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2.黑龙江省大庆油田。
辽宁省—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
华北油田。
陕西省—神府煤矿。
山西省—大同、阳泉、西山煤矿。
山东省胜利油田。
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中原油田。
14.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北方最大)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15.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石油化学工业) 16:著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第二节北方地区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下册地理,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北方地区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北方地区地理知识点在北方地区生活了许多年,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我们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北方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地貌、气候等都十分独特,让人 incredibilis.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八年级北方地区地理知识点。
一、地貌北方地区的地貌十分复杂、丰富。
其中,黄土高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黄土高原地区呈阶梯状分布,南部偏低,北部偏高。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交错分布,形成了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景观。
辽东半岛是另一个重要的地貌区域。
它地势起伏,沿海部分崎岖多变,是中国北方海岸线中为数不多的海拔较高、沿海较平的区域。
该地区的陆地面积较小,但却是中国领土最东北端。
二、气候北方地区的气候变化十分明显。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酷热潮湿,相对湿度高,降水量大,冬夜主要降温。
这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大陆性气候。
三、自然资源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煤炭。
煤炭是我们现代化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能源。
北方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资源区。
另外,北方地区还拥有大量的铁矿、铝矾土、锰矿等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四、名胜古迹北方地区的名胜古迹丰富多彩,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长城沿着山脉露出,筑在山顶上,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堡垒。
此外,北方地区还有世界自然遗产——坝上草原,和世界文化遗产——恭王府、清东陵等。
五、农业北方地区的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小麦等作物。
此外,它还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像肉牛、肉羊、长毛兔等区域特色优势品种逐渐趋于成熟。
总之,北方地区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地方,它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雄伟的人工建筑、丰富的矿产资源等,这些都吸引着我们去了解和探索它的美妙之处。
如果您有机会去北方旅游,不妨走访这些美丽的景点,领略它的独特风情。
【中考地理】考前背诵知识手册汇总专题15 北方地区

八年级下册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与重点突破专题15 北方地区知识点一: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1、范围:大致位于A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B秦岭—淮河以北。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我国最大的平原是D东北平原,C太行山脉,以东是E华北平原,以西是F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又常被称“黄土地”。
知识点二:旱作农业农业东北平原为肥沃的“黑土地”,适宜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等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黄土地”,是我国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谷子(小米)的主产区。
1、华北平原春季缺水的原因:春季降水量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加上春季灌溉用水增加。
2、北方地区缺水的解决方法:①跨流域调水,增加水源;②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的浪费等3、小麦的分布:东北平原种植春小麦,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
知识点一:冷湿的自然环境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南部濒临A 渤海和B 黄海 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为E 长白山,北部为D 小兴安岭,西部为C 大兴安岭;平原由①三江平原、②松嫩平原、③辽河平原组成河流 东部有图们江和鸭绿江,北部有F 黑龙江和G 松花江气候 东北三省气候湿冷。
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知识点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发展条件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广大,人口数量相对较少,适合大型农场规模化经营。
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条件: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经常发生低温冻害种植业主要农作物是春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畜牧业生猪、肉牛、肉羊、肉禽的生产规模均居全国前列林业注重发展林区经济,积极开发特色农业产品1.“北大仓”: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东北平原的改造,使“北大荒”成为了“北大仓”2.面临问题: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该地区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6)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八年级地理复习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地表 特征: 千沟 生态环境脆弱 万壑、 支离 破碎
产生的危害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水土流失带来的 问题: 1、土层变薄,土 壤养分流失; 2、耕地质量下降, 农作物单位面积 产量降低; 3、大量泥沙汇入 黄河,使得黄河 泥沙含量剧增, 并在下游淤积, 形成“地上河”
3.能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 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知道其城市建设成就。
《知识梳理一》 第二节 东北三省
一、冷湿的自然环境。
辽宁省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位于中国的东北部 经度: 120°E—135°E之间 纬度: 39°N—53°N之间
(2)相邻的国家 俄罗斯、蒙古、朝鲜
(3)相临的海域 日本海、渤海、黄海
(4)范围:包括黑龙 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地形分布格局
地形:以平原、 山地为主
山脉: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平原: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
河流:
黑龙江、乌苏里 江、鸭绿江、松 花江、嫩江、辽 河
黑龙江 嫩江
松花江
乌苏里江
辽河
鸭绿江
3、本区 属于温带 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冬季寒冷 漫长,夏 季短促温 暖。
科研机构和 高等院校众 多;国家体 育场、故宫、 国家大剧院 等文化艺术 和体育活动 场所;著名 古都和历史 文化名城。
人民大会堂
中南海
政治 中心
文化 中心
二、 城市 职能
国际交 往中心
全国交 通中心
国家体育场
北京有外国大使馆、 国际组织代表机构, 以及众多的海外企 业代表机构和外国 新闻机构驻京记者 站,世界著名跨国 公司落户、北京、 各种国际会议在此 频繁召开,北京与 世界各地的联系正 日益密切。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下册整理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下册整理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北方地区1、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和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
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组成。
3、气候:位于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
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4、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都是北方的重要的工业中心。
5、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陕西的榆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1、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地区。
东临黄海、东海,南邻南海。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民族以汉族为主,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2、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主要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
3.、气候: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南部有小面积的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本地区的河流,长江、珠江水量大、汛期长(珠江最长),含沙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知识点
一、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
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区域的特征。
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特征,多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二、东北三省
位置
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地形和气候
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
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
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
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
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位。
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辽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地。
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
东北山地有“东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红松林区。
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三、黄土高原
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四、首都北京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
地理位置
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北京向东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进入能源基地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自然环境
地形:东部、南部为华北平原,西部、北部为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区、第三级阶梯、季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