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流程图

合集下载

中药保留灌肠法肛滴法操作规范流程

中药保留灌肠法肛滴法操作规范流程

中药保留灌肠法肛滴法操作规范流程一、操作准备1.准备好所需中药:根据医师的建议选择适合的中药材,按照医师的要求进行配药。

2.准备好各种器具:包括灌肠袋、管子、灌肠头、保险套、手套、棉签等。

3.准备好洁净的操作场所:操作场所要保持清洁整齐,没有杂物,以防止交叉感染。

二、操作步骤1.手部卫生:佩戴手套,洗手并进行消毒。

2.准备灌肠袋:将灌肠袋洗净并进行消毒,然后安装好灌肠袋。

3.准备中药溶液:将配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煎熬30分钟,过滤掉渣滓,将药液倒入灌肠袋中。

4.身体准备:将身体置于左侧卧位,膝胸位,或取仰卧位,根据需要。

患者可以躺在床上或者铺垫干净的纸巾或毛巾,以免弄脏床单或被单。

应以患者自身感受舒适为宜。

5.灌肠前准备:涂抹保险套和灌肠头,用温水或消毒液清洗患者肛门周围。

6.灌肠:将灌肠头涂抹润滑剂,将一端插入患者肛门,将灌肠袋举高,打开阀门,尽量将药液流入患者的肠道中。

7.定时灌输:根据医师的要求,灌输中药溶液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8.完成灌肠:当灌肠袋的药液流尽时,关闭阀门,轻轻拔出灌肠头。

9.患者要保持平躺姿势,保持10分钟左右,使药液尽量保留在体内。

当患者感到大便或排气的冲动时,可以允许排泄。

三、操作后处理1.移除灌肠器具:将使用过的灌肠袋、管子等进行处理,可以进行清洁消毒保存或丢弃。

2.清洗和消毒:将使用过的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3.记录和观察:将操作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的体验和观察到的症状,以便医师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中药保留灌肠法和肛滴法的操作规范流程,注意要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操作,保持操作过程的清洁,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感染的发生。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姿势,注意维持较短时间的保留,适当休息和排泄。

中药保留灌肠PPT

中药保留灌肠PPT

• (二)目的
• 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 肠内,通过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三)禁忌症
• 急腹症、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 患。
(四)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嘱病人排空大便。 2、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输液袋内,挂在输液架上或挂 衣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3、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 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4、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 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开关,调节滴速,每分钟60~ 80滴。 5、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盘中。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 6、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臀让病人排空大便。 2、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 蠕动加强,腹痛加剧, 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 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 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3、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 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 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
ICU:刘玲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范
•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 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 吸收,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能不 全、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 慢性痢疾等疾病。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 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意识、自理情况、 合作及耐受程度。 • 2、了解患者排便情况,评估肛门周围皮 肤粘膜状况。

中医医院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医院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未观察
开关未关闭
未按压
未整理
未记录
-5
-5
-5
-5
-3
-2
-2
-3
-5
-5
-5
-5
-5
-2
-3
-5
-5




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灌肠的目的和病变的部位,以便取合适的体位和插入的深度。
2、肠道疾患宜在睡前灌入。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及大便失禁者不宜作保留灌肠。
10
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5
考核时间:考核者:
4、排气、关闭输液开关。左手戴一次性手套,弯盘置于臀部,取下输液器尼龙针及橡皮管,润滑输液管前端,分拔臀部,插入肛门10-15厘米(根据病变部位深浅决定插入深度,最深可达20-25厘米),稍停片刻,固定。
5、松开输液器开关,滴入通畅后,调整60-80滴/分
6、滴入过程中观察病人反应,药液滴入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中医医院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
标准
扣分
目的
将少量中药溶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5
少一点
-5
用物
准备
中药灌肠液、输液瓶、网袋、输液器、治疗盘、弯盘、纱布、石蜡油、棉签、草纸、中单、水温计、小枕。
10
少一件
-1
素质
要求
仪表大方,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
少一点
-1




1、向病人解释,嘱病人排空二便。30分钟后再作保留灌肠。
2、回治疗室,核对中药瓶签中的床号、姓名,取出渣中药灌肠液约200ml,测量药温(39-41℃)、倒入清洁的输液瓶内,套网袋,插输液器。洗手。

第12章中药保留灌肠法

第12章中药保留灌肠法

第12章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是指将一定量的中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黏膜的吸收和物质交换,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以达到治疗的一种方法。

其方法简便,吸收迅速,作用较快,还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对胃粘膜的不良刺激。

一、目标1.减轻无血运障碍的黏连性、麻痹性、痉挛性肠梗阻或蛔虫粪块堵塞的肠梗阻。

2.通过通利大便排出毒素,用于肠道感染、腹腔、盆腔感染及肾功能不全者。

3.镇静、催眠等二、适应症不仅可以治疗结肠直肠的局部病变,而且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全身性疾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尿毒症、麻痹性肠梗阻及支气管哮喘等。

三、禁忌症1.人工肝门患者。

2.严重内痔、糜烂性肠梗阻、肛管粘膜炎症、有活动性出血者。

3.严重心衰、恶性高血压患者。

4.结、直肠术后及因其他疾病所致直肠狭窄的患者慎用或遵医嘱。

5.孕妇禁用或遵医嘱。

四、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保留灌肠。

2.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3.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

4.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黏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

5.抬高臀部10cm,肛管插入肛门10~15cm。

采用直肠滴注法时,药液液面距肛门30`40cm,滴速60-80滴/分,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00ml。

6.在每晚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

药液灌注完毕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尽量保留药液1h以上,以提高疗效。

7.中药保留灌肠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加,需注意对肛周皮肤的观察及保护,必要时可局部涂抹油剂或膏剂。

8.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嘱患者深呼吸,可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

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

9.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的时间、保留时间及患者排便的情况。

五、告知嘱患者深呼吸,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如有不适及时通知。

六、操作流程保留灌肠法操作评分标准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中药保留灌肠法课件

中药保留灌肠法课件

灌肠液的制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选择适当的中药配方,并 按照医嘱进行配制。
煎煮药物
将中药放入锅中,加入适 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 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 解在水中。
过滤药液
将煎煮好的中药液过滤, 去除药渣,得到清澈的药 液。
灌肠的操作方法
调整患者体位
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臀部抬高。
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由于药物不经肝脏代谢,因此可以减 少肝脏的首过效应,降低药物对肝脏 的毒性。
方便易行
中药灌肠法操作简便,患者可以在家 中自行操作,方便快捷。
避免口服药物的副作用
中药灌肠法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 道的刺激,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 应的发生。
局限性
适用范围有限
中药灌肠法主要适用于肠道疾病 的治疗,对于其他系统疾病的治
溃疡性结肠炎
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法,可促进肠 道黏膜修复,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的炎症反应。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
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缓解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 状。
慢性支气管炎
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法,可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
泌尿系统疾病
慢性肾盂肾炎
中药保留灌肠法有助于缓解慢性肾盂 肾炎的尿频、尿急等症状,减轻肾脏 负担。
膀胱炎
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法,可促进膀胱炎 症消退,缓解膀胱刺激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
脑梗塞
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
癫痫
中药保留灌肠法可辅助治疗癫痫,缓解发作时的症状,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
04
中药保留灌肠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中药灌肠》ppt课件

《中药灌肠》ppt课件

中药保留灌肠
禁忌 症
4.有痔疮、肛门疾患、排便失禁及 严重腹泻者 5.女性月经期、孕期、产褥期 6.气虚、阴虚 、极度衰弱、脱水者
治疗/护理目标
灌入药液,保留在直 肠或结肠内,通过肠 黏膜吸收,减轻或缓 解疾病症状。
治疗/护理目标
治疗大便不通、肠道 寄生虫病、溃疡病及 肛门局部病症
操作步骤
评估
中药保留灌肠
主要内容
1 定义
2 禁忌症 3 操作步骤 4 成效标准
意外情况的处理 5
中药保留灌肠
定义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直 肠 至结肠,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 膜 吸收,以达到治疗各种慢性炎症的目的。
中药保留灌肠
禁忌症
1.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患者 2.急腹症,消化道出血患者 3.有脑疝征象者
肠道黏膜损伤
表现为肛门疼痛,排便时加剧,伴局部压痛, 损伤严重时见肛门外出血或粪便带血;甚至 排便困难。肛门疼痛和已发生肠出血者遵医 嘱予止痛、止血等对症治疗。
感谢下 载
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 既往史
患者舌苔、 脉象
有无管道造 瘘
意识状态 自理能力
肛门直肠疾 患
心理状况 排便情况 配合能力
操作步骤
操作者环境准备
操作者 洗手、戴口罩、戴手套
环境
关门窗,需要时备屏风
操作步骤
物品准备
物品 物品
中药、温开水、治疗碗、止血钳、 弯盘、注射器(灌肠袋) 、量杯、 水温计、手套、治疗巾、垫枕、 肛管
操作步骤
3.连接灌肠装置:将 4.插管:润滑肛管,
灌肠袋挂在输液架上 嘱患者深呼吸,右

排气后连接肛管置于
弯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药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中药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中药保留灌肠
1、目的: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2、适应症:肛窦炎、结肠炎以及高热降温。

3、禁忌症:急腹症、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患。

4、注意事项:①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

②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③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④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图。

中药灌肠法PPT演示课件

中药灌肠法PPT演示课件
4
中药灌肠
目的
一. 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
二. 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 肠道易激综合症。
三. 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 慢性前列腺炎等。
四. 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 患。
5
中药灌肠
机理
中医学认为,大肠具有传化糟粕、 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由于肺与大肠通 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药物自大肠 吸收入体内,通过经脉复归于肺,肺朝 百脉,宣发通降,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从而达到整体治疗作用。 若病位在肠腑、盆腔等邻近部位,灌肠 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局部 疗效。
6
7
机理
中药灌肠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 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 另外直肠富有丰富的静脉丛,药物可通 过下列三条途径发挥全身疗效:一条是 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另 一条是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第三; 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的吸收。
8
直肠给药的优点
一、不经过上消化道,可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 同时也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
14
15
3
中药灌肠疗法
临床常用的灌肠疗法分为3类:保留灌肠法﹑ 清洁灌肠法﹑直肠滴注法。
目前妇科.儿科临床常选用直肠滴注法。因为直 肠滴注法给药速度慢,对肛门直肠等局部组织 的刺激相对其他灌肠疗法小,并且减少了因短 时间注入药量过大导致药液溢出肛门的弊端, 且肠道内保留时间较长。 慢性疾病多采用保留 灌肠法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片刻,抬高臀部,待10~15分钟后取出 小枕、橡胶单和治疗巾,嘱病人静卧1小时以上。
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通风,观察病人反应。 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估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药物准备
插管 灌入药液
观察 拔管 整理 记录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流程图
核对,评估病情及发病部位,大便的性状及肛周皮肤情况, 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及配合治疗的程度。
治疗盘、中药灌肠液及容器、手套、一次性50ml注射器、治 疗碗盛少量温开水、小号肛管、弯盘、止血钳、润滑剂、棉 签、卫生纸、一次性中单、10cm高的小枕、便盆。必要时备 屏风。 再次核对、解释,缓解紧张情绪;排空大、小便。协助患者 取合理体位,垫一次性中单于臀下,垫小枕于中单下,注意 防寒保暖。 将温度适宜的中药灌肠液倒入容器,戴手套,注射器抽吸药 液。
根据医嘱,记录灌肠液量、灌注过程、时间、病人反应等,置于清洁弯盘 内,弯盘置于臀下。轻轻插入肛门15cm。
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药液 灌毕,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
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患者感受。
分离注射器,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置弯盘内。并用卫生纸 轻揉肛门处。
协助患者屈膝仰卧,嘱抬高臀部10-15分钟,并静卧1小时以 上。整理衣着及床单位,取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