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栽培技术及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花生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附花生的品种

花生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附花生的品种

花生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附花生的品种回答1、种植技术:挑选地势比较平坦且排水能力强的地块并进行深耕细耙,还应在太阳下暴晒将土壤中的细菌病毒杀死,随后在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2℃时播种,播种后覆土并适当的浇水。

2、管理方法:在苗期、团棵期、花期以“浅、深、浅”为原则合理的进行中耕除草,在花期中耕则要避免损伤果针,同时还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合理防治,例如病毒病可用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金龟子可用48%毒死蜱乳油50ml防治。

一、花生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1、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①需要选择耕作层疏松、活土层深厚、排水能力强、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块,不可重茬,宜选择连续几年都未种过花生的地块。

②在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耕细耙,深耕的深度一般为20cm,并把它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其目的在于杀死土壤中含有的细菌、病毒。

(2)播种①当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2℃的时候,一般就可以播种了,若为地膜栽培一般可以适当的提前7-10天。

②每穴的播种数量一般为2粒,并在播种后覆盖土壤,厚度一般为5-10cm,最后再浇水至土壤湿润。

2、管理方法(1)中耕除草①一般需要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中耕除草,以浅、深、浅为中耕除草的原则。

②需注意,在苗期中耕时,应注意防止中耕雍土压苗,在花期中耕时,需要注意防止损伤果针。

(2)浇水①花生属于一种相对耐旱的植物,通常情况下,在正常的年份一般不需要进行浇水管理,不过若是遇到了很干旱的天气,尤其是在花针期发生缺水的情况时,便需要对花生合理的进行灌溉。

②在开花下针期,若地表0-30cm处的土壤含水量低于土壤正常含水量的一半时,通常需要及时灌溉,而进入成熟期后,花生对于土壤含水量的要求比较低,若土壤含水量大于土壤正常含水量的2/5时,需要合理的排水,防止出现烂果、减产的情况。

(3)防治病虫害①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根腐病、茎腐病、锈病等种类,病毒病一般可以用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根腐病一般可以用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防治,茎腐病一般也可以用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防治,锈病一般可以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者25%粉锈宁500倍液进行防治。

花生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花生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花生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花生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其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花生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花生的种植方法1. 土壤选择:花生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最好是砂质壤土或壤土。

2. 土壤处理: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将土壤翻松、平整,去除杂草和石头等杂物。

3. 播种时间:花生的适宜播种时间为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这个时候气温适宜,有利于花生的生长。

4. 播种方法:将花生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用土壤轻轻覆盖,厚度不宜超过种子的两倍。

5. 灌溉管理:花生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是不能过度浇水,以免导致花生烂根。

一般情况下,每隔3-5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量以湿润土壤为宜。

6. 施肥管理:花生生长期需要适量的肥料,可以在播种前将有机肥料和磷、钾肥料混合施入土壤中,也可以在花生生长期适时追肥。

7. 病虫害防治:花生生长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等。

二、花生的注意事项1. 种子选择: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花生种子进行种植,以保证花生的生长质量。

2. 土壤保湿:花生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需要注意土壤的保湿,可以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稻草或草木灰等物质,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3. 病虫害防治:花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等。

4. 施肥量控制:花生生长期需要适量的肥料,但是不能过度施肥,以免导致花生生长过旺,影响产量和品质。

5. 收获时间:花生的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需要注意及时收获,以免影响花生的品质和产量。

花生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保证花生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花生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花生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花生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花生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它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花生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1. 土壤准备:花生喜欢温暖、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前,可以进行土壤检测,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并根据检测结果添加有机肥料或改良土壤结构。

此外,确保土壤pH值在6.0-7.0的范围内,可以提供最适合花生生长的条件。

2. 种子选择:选用优质的花生种子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选择抗病虫害、高产的品种,并确保种子完整、无病虫害。

在播种前,可以将种子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以提高发芽率。

3. 播种和间距:花生的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或夏季。

在播种前,可以根据土壤温度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时间。

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沟槽中,并覆盖一层土壤。

每行之间的间距约为30-40厘米,每个种子之间的间距约为10-15厘米。

4. 灌溉:花生对水分要求较高。

在干旱季节或干旱地区,应保持适量的灌溉。

在花生出苗后的前期,要注意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导致种子腐烂。

当花生植株开始开花和产生果实后,增加灌溉量,确保水分供应充足。

5. 施肥:花生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

在播种前,可以施加一定量的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堆肥。

在花生开花和结果期间,可以使用混合肥料进行追肥,以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

6. 病虫害防治:花生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花生花叶病、花生菌核病和花生蚜虫等。

可以定期巡查花生植株,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使用绿色无毒的防治方法,如合理轮作、间作、喷洒生物农药等。

通过正确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民还应关注种植过程中的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等方面,以确保花生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花生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花生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花生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1. 简介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广受欢迎的食用坚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花生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种植时间、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2. 土壤准备花生喜欢温暖、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土壤。

为了确保良好的生长环境,应进行以下土壤准备工作:•土壤pH值:花生喜欢中性到微碱性的土壤,pH值在6.0-7.5之间。

若土壤酸性过高,可以添加石灰来中和土壤。

•松软耕地:在种植前,适当翻松土壤,以便花生根系的生长。

3. 品种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对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花生品种:•高产型品种:如云花生、郑花生、川花生等,适合规模化种植。

•早熟品种:如早熟一号、皖早2号等,适合北方地区或短种植季节的地区种植。

•抗病品种:如抗白粉病、抗生长节间缩短病等,对病害抵抗力较强。

根据不同的栽培需求和种植地区,选择适合的品种是关键。

4. 种植时间花生的种植时间因地区而异,但一般选择在气温达到15-20℃时进行。

以下是一些种植时间的建议:•北方地区:通常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春季种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秋季种植。

•南方地区:春季可以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种植,秋季可以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进行种植。

种植时间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降雨情况和花生品种的生长周期。

5. 施肥管理施肥是花生种植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施肥的一些建议:•基础施肥:在整地前施入有机肥或腐熟有机物,提供养分和改良土壤。

•追肥:根据花生生长期和生育阶段施给合适的氮、磷、钾肥料。

•中耕施肥:在生育期中期进行一次追肥,以补充生长所需养分。

施肥前应进行土壤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合理调整肥料种类和施用量。

6. 病虫害防治花生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损失和提高产量。

以下是一些病虫害防治的方法:•病虫害监测: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手段控制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花生栽培技术

花生栽培技术

花生栽培技术
花生是一种常见的耐寒作物,适宜在春、夏、秋三季种植,栽培要点如下:
一、地块准备
1.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翻耕深度应达到20cm以上,并将土壤中的杂草、残留物等清理干净。

2.根据所选品种的特性,在土地中增加适量有机肥或化肥,为作物提供养分。

二、种植方式
1.直播种植:将种子按照一定间距直接撒在坑中,每坑2-3颗。

2.穴播种植:每穴放1-2颗种子,穴距50cm左右。

3.行距、株距:因地制宜,一般为行距70cm-90cm、株距25cm-30cm。

三、浇水施肥
1.花生偏爱疏松通透、肥沃的土壤。

在种植初期浇透水,以后每周浇一次水,要求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2.植株生长期间需要定期施肥,第一次为种子发芽后10-15天,以磷、钾为主,第二次在花生开花前后20-25天,以氮、磷、钾为主,并进行叶面喷施。

四、农药防治
1.花生常见的害虫有地老虎、粘虫等,可采用喷洒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进行防治。

2.病害主要有花生腐霉、花生链格孢等,应及时采取适当的药剂措施,并注意加强通风排水,防止病害蔓延。

五、维护管理
1.在植株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中耕等工作,促进花生发芽、生长和成熟。

2.嫩芽生长期间,需及时消除冷害、干旱等不良影响,注意防止蚜虫等致害。

以上是花生栽培技术的几点要点,掌握这些技巧,相信能够使花生生长更加健康,产量更加丰富。

花生的栽培技术

花生的栽培技术

花生的栽培技术花生是一种常见且受人喜爱的植物,其种植技术影响着花生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花生的栽培技术,帮助种植者更好地了解如何栽培花生。

一、土壤要求花生对土壤要求较高,一般选择疏松、肥沃、pH值在5.5-7之间的土壤进行种植。

在选择土地时,应该避免选择重盐碱地和积水严重的土地,这会影响花生的生长和发育。

二、适宜的气候花生适应性强,一般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种植花生的最适宜温度为20℃-3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花生的生长会更健壮、茁壮。

三、品种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种植区域和土壤条件的花生品种是关键。

可以咨询农业专家或者前辈种植者的建议,并根据当地环境和栽培经验选择品种。

常见的花生品种有早熟型、中熟型和晚熟型,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品种。

四、合理的播种和育苗花生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具体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

播种前需将花生籽粒浸入适量的水中,浸泡12小时以上,然后将其沥干。

在准备好的地块上开沟,将花生籽粒按照一定的间距均匀撒播进沟内,然后轻轻覆土。

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不断喷水以保持适宜的湿度。

五、适时追肥花生生长过程中需要补充适量的营养,以促进花生植株的健康生长。

在花生苗长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进行追肥。

一般可以选择氮磷钾配比为2:1:1的复合肥进行追肥,每亩用量约15kg左右。

六、灌溉管理花生生长期间,灌溉管理非常重要。

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情况合理安排灌水。

花生要求土壤湿润但不积水,过多或过少的灌水都会对花生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保持土壤湿润的同时也要注意排水,避免花生根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

七、病虫害防治在花生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常巡视花生田,及时发现并防治花生的病虫害。

常见的花生病虫害有花生早疫病、花生叶斑病、花生象甲等。

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八、收获和储存一般情况下,花生的生长期在90-120天左右。

待花生株叶黄、倒伏后,即可进行收获。

花生种植技术和管理

花生种植技术和管理

花生种植技术和管理1. 引言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和消费。

花生种植技术和管理是确保高产和质量产出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花生种植的技术要点和常用的管理方法,帮助种植者获得丰收和稳定的收益。

2. 花生的生态环境需求花生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降水量在800-1200毫米之间。

土壤方面,花生需要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pH值适宜在5.5-7.5之间。

选择合适的生态环境是花生种植成功的基础。

3. 花生品种选择在种植花生时,品种的选择非常重要。

合适的品种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且具有高产、耐病性强的特点。

常见的花生品种有早熟型、中熟型和晚熟型,种植者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

4. 土壤准备和施肥技术花生对土壤要求较高,因此在种植前需要进行土壤准备工作。

首先,清除土壤中的杂草和残余物质,保持地表的平整。

接着,进行耕地和松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施肥是确保花生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措施。

在种植前,根据土壤质量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pH值。

根据检测结果,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确保花生的养分供应和均衡。

5. 种子处理和播种技术优质的种子是保证高产的前提。

在种植前,种子需要进行处理,消毒和浸泡。

准备好的种子可以进行播种。

在播种时,可以采用直播和育苗的方式。

直播适用于气候条件稳定的地区,育苗适用于气候条件不稳定的地区。

无论是直播还是育苗,都需要注意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距,以保证花生的生长和通风。

6. 病虫害防治技术花生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对花生产生严重的危害。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定期对花生田进行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套种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另外,使用合适的农药和生物除草剂也是重要的防治手段。

7. 灌溉和排水技术在花生种植的过程中,灌溉和排水是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花生栽培技术

花生栽培技术

花生栽培技术花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栽培。

正确的花生栽培技术可以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

以下是一些关于花生栽培技术的要点,旨在帮助农民养殖者有效地栽培花生。

1. 土壤准备花生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

选择疏松、富含有机物质的土壤,有利于花生根系的发育和水分透过。

建议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测试,确定土壤的pH值和养分含量,并进行必要的改良。

2. 种子选择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是花生栽培成功的首要条件。

种子的外观应该健康充实,没有受到损害和变色。

种子应来自可靠的供应商,同时符合当地的品种适应性。

3. 播种与间距花生的播种时间取决于地区和气候条件。

一般来说,适宜的播种时间是在气温稳定在20摄氏度以上的季节。

播种前应充分准备好土壤,并根据品种和理想的密度来确定间距。

4. 灌溉管理花生需要足够的水分来保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在播种后的早期生长阶段,浇水应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水浸渍。

等到花生开始开花时,应适当减少灌溉量,以避免水分过剩导致花果腐烂。

5. 施肥花生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正确的施肥非常重要。

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制定施肥计划。

一般而言,提供含有磷、氮和钾的肥料是有益的。

施肥时要注意适量,过量使用肥料可能会对环境和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6. 病虫害防治花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如花生锈病、花生斑枯病和花生象甲等。

为了减少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应定期巡视和喷洒适当的农药,遵循农药的正确使用指南。

7. 收获与储存花生的收获时间取决于地区、品种和种植目的(鲜食或加工)。

通常,当花生果荚变黄并变干时,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后,花生应该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储存,以保持其质量和口感。

总之,花生栽培技术需要农民养殖者综合考虑土壤、气候、品种和管理要素等因素。

正确的栽培技术可以帮助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农民的收益。

希望本文介绍的要点对农民们在花生栽培过程中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生栽培技术及知识要点花生是我县的主要油料作物 ,也是我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中牟花生素以品质好、含油量高等优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全县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左右,总产量9.4万吨,主要有豫花15、花育19、花育16、豫花9327、鲁花11号等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县南三官庙、黄店、刁家、张庄、八岗、郑庵和县北官渡、雁鸣湖、狼城岗等乡镇。

一、主导品种1、豫花15(1)品种来源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研究所1999年育成。

亲本是:徐7506-57×P12。

200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北京市审定(2)特征特性早熟大粒型花生品种,春播地膜覆盖生育期为128-131天,植株为直立疏枝型,连续开花,出苗整齐,叶椭圆形,深绿色。

苗期长势强,后期不早衰,植株较矮,抗倒伏,主茎高34-40.5厘米,侧枝长36.9-42厘米,有效枝长7.0-20.4厘米,分枝数7-8个,结果枝数5-6个,单株饱果数13个,饱果率79.7%,荚果普通型,百果重210.8克,百仁重99.3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出米率73.9-77.4%。

2、豫花7号(1)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

1995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豫花7号。

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

(2)特征特性:直立疏枝型,主茎高32-47厘米,侧技长34-54厘米,总分枝8-10个,结果枝5-8个;叶片椭圆形,深绿色,中等大小;荚果为普通型,多为二室果,百果重230克左右;籽仁粉红色,椭圆形,百仁重95克左右,出米率70.8%-77.1%。

3、豫花9327(1)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郑8710—11为母本,郑8603—19为父本杂交育成。

2003年河南省审定,2006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鉴定。

(2)特征特性:株型直立,疏枝,连续开花。

一般株高34.0cm,总分枝7—9条。

单株结果数14个左右。

叶片椭圆形、灰绿色、较大。

荚果斧头形,前室小、后室大,果嘴略锐,网纹粗、浅,百果重180.3g。

籽仁三角形、粉红色,百果重79.4g,出仁率75.1%。

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高抗网斑病,抗叶斑病、锈病、病毒病。

抗旱、抗倒伏性强。

属中早熟品种。

4、花育19(1)品种来源:79266×莱农13号,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育成。

(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于早熟直立大花生,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夏播100天左右。

疏枝型,主茎高48.0厘米,侧枝长49.8厘米,总分枝7-9条,结果枝6条左右,单株结果数13.37个,株丛矮且直立,紧凑,节间短,抗倒伏,叶色浓绿,连续开花,开花量大,结实率高,双仁果率一般占70%以上,果柄短,不易落果,荚果普通型,百果重251.4克,百仁重96.36克,出米率70.0%左右。

对根腐病、黄花叶病毒病、棉铃虫、叶斑病的抗性强,抗倒性强。

5、花育16(1)品种来源: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

199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普通型中熟大花生,生长势较强,整齐。

春播生育期136天,株型直立,株高38厘米左右,侧枝长41.1厘米,叶片椭圆形,连续开花习性,总分枝8.1条,结果枝6.2条,结果集中,单株结果14.6个,百果重215.5克,百仁重96.3克,出米率73.6%。

抗病性一般,抗旱性较强。

6、鲁花11(1)品种来源:鲁花11号原代号莱农13号,是莱阳农学院以花28为母本,534-211为父本杂交选育,于1988年育成。

1992年4月山东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

(2)特征特性:属普通型直立中熟大花生,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株型直立,紧凑,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旱性强,结果集中,荚果网纹清晰,双仁饱果率高,百果重230.84g,百仁重92.58克,出米率73.18%,籽仁椭圆形,蛋白质含量28.42%,粗脂肪含量52.24%。

春播高产条件下每亩9000穴左右,一般条件下,每亩10000穴左右,每穴两粒。

二、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提墒作用,能够增强微生物的活动能力,加速养分分解,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田间光照强度,抑制盐碱上升和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危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早成熟,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为作物进行旺盛生理活动奠定极为有利的基础,表现在促进根系生长,增进营养吸收,加强光合作用,调整生育进程,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一)选用良种选用优质高产良种豫花7号、豫花15号、豫花9327、花育19、花育16、鲁花11等品种。

(二)选用地膜和除草剂1、选用地膜选用厚度为0.006毫米左右的低压聚乙烯薄膜和0.004-0.005毫米的超微膜较为合适,每亩用量2.5-4.5千克。

2、选用除草剂由于覆膜花生垄面不能中耕,所以花生覆膜前必须喷除草剂。

适宜的除草剂主要有:乙草胺、扑草净、菜草通和都尔等。

(三)整地、施肥、做畦1、整地深耕细耙,春花生地应在冬季或春季深耕30-40厘米,并结合早春耕地将地面耙平耢细,清除残余根茬、砖块等杂物。

同时,保证覆膜花生田沟沟相通、畦垄相连,旱能浇,涝能排。

2、施肥要深耕整地、增施底肥,在花生播种前一次施足底肥,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4000公斤,纯氮5—8公斤,纯钾6—8公斤,纯磷10—15公斤,生石膏粉20—30公斤。

3、做畦播种前起垄,80-90厘米一带,畦底宽30厘米,垄面宽50-60厘米,垄体高10-12厘米。

起垄标准是“面平埂直无坑洼,墒足土碎无坷垃”。

(四)适期播种覆膜春花生以4月10-25日播种为宜,覆膜夏播播种越早越好。

(五)合理密植春花生适宜密度应在9000—10000穴/亩,夏花生应在10000—12000穴/亩,每穴2粒。

高水肥地、疏枝型品种宜稀,低水肥地、早熟、直立密植型品种宜密。

(六)播种覆膜方式先播种后覆膜,可在垄面上按密度规格,用小锄开3到5厘米深的沟,按穴距每穴两粒,然后覆土平沟,适当镇压,整平畦面,喷洒除草剂,随后覆膜,如果使用播种覆膜机更方便快捷。

(七)加强田间管理1、查田护膜要经常深入田间细致检查,发现风刮揭膜,膜面封闭不严和破损时,要及时盖严、压实。

2、开孔放苗对于先播种后覆膜的花生顶土鼓膜时,应及时开孔放苗。

3、清棵放枝花生第一侧枝伸展期,应及时清棵放枝,并将植株根际周围浮土扒开,释放第一对侧枝,同时,用土封严放苗膜孔。

4、旱灌涝排当0-3厘米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中午叶片萎蔫,夜间尚能恢复时,应立即采取沟灌、润灌的措施,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喷灌或滴灌。

由于花生具有“地干不扎针,地湿不鼓粒”的特点,因此,应及时进行浇灌,如遇雨水过多或排水不良时,应及时排涝。

5、防治病虫害花生的主要害虫有蚜虫和叶螨,可结合测报喷洒杀虫剂,如乐果、阿维菌素、杀灭菊酯等,结合喷洒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防治叶斑病(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10-15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6、控制徒长覆膜花生田,由于土壤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生长发育快,特别是高水肥田块,结荚初期植株易发生徒长现象,当主茎高达到40厘米时,应每亩叶面喷施15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溶液50千克,控制徒长。

7、根外追肥为防止覆膜花生后期因脱肥早衰,可喷0.5%-1%的尿素溶液,或0.2%-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也可喷1000倍的硼酸溶液或0.02的钼酸铵溶液。

8、及时收获盖膜花生一般比露地花生生育进程快,提前10—15天成熟,正常情况下,植株呈现衰老状态,顶端生长点停止生长,大多数荚果的荚壳网纹明显,子粒饱满,就应及时收获。

四、花生生育时期记载标准1.播种期:指播种当日。

2.出苗期、出苗盛期:指真叶展开的幼苗数占播种粒数的50%的日期为出苗期,有相当于播种粒数75%—80%的幼苗露出地面的日期,为出苗盛期。

3.出苗整齐度:在齐苗时调查,观察幼苗是否整齐,分整齐、一般、不整齐三级。

4.始花期:1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的日期。

5.开花期:50%植株开花的日期。

6.终花期:90%的植株断花的日期。

7.苗期:从50%的种子出苗到50%的植株第一朵花开放的时期。

8.开花下针期:从50%的植株开始开花到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的幼果的时期。

9.结荚期:从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的植株出现饱果的时期。

10.饱果成熟期:从50%的植株出现饱果到荚果饱满成熟收获的时期。

11.生育期:从播种到成熟的日数。

12.收获期:实际收获的日期五、生育状况的调查一、出苗率一般在出苗以后半个月左右进行调查。

每穴有1株幼苗长出来,即为出苗。

一般采用3—5点取样,每点调查20—50穴,记数出苗穴数和总穴数,按下列公式计算:花生出苗率(%)=出苗穴数/测查总穴数×1002、生长习性在收获前调查。

根据第一级侧枝与主茎的关系,通常把花生的生长习性分为两种类型:丛生型(第一级侧枝与主茎夹角小于90°)、匍匐型(第一侧枝与主茎夹角接近于90°)。

3、株高从地面量到本丛最高茎枝(包括叶片在内)自然着生状态的最高点。

采用3—5点取样,每点测量10—20株,取平均数,以厘米表示。

4、结果枝数凡能着生荚果(包括饱果和秕果)的分枝都算结果枝(只结空果柄的不计算在内)。

3—5点取样,每点测查10—20穴,脱果后数其全部荚果。

然后,再分别测查其中的秕果数(凡荚皮尚未完全形成,以及两室中仅有一室形成而另一室未形成者,均算秕果)和饱果数(荚果已经完全形成,籽粒饱满。

果皮厚度匀称,网纹清晰)。

然后按下式计算:饱果率(%)=饱果数/荚果总数×1005、荚果出仁率指子粒重量占总荚果重的百分比。

测定时,取风干的荚果1000—2000克剥出子粒,称重,然后计算:出仁率(%)=剥出的子粒重量(克)/取出的荚果重(克)×100六、花生测产方法1、每亩株数的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样点3—5个,先测量行距和穴距,各点平均,代表全田的平均行距和穴距。

再在各点上每点测查10—20穴,数其总株数,算出每穴平均株,然后按下式计算每亩穴数和每亩株数:每亩穴数=666.67㎡/行距(m)×株距(m)2、单株结果数每点收取10—20株,摘下所有荚果,充分晒干后计算单株结果数和单株果重。

3、百果重随机取样100个荚果充分晒干,称重(克),经两次重复,重量相差不大于平均值的3%,如果大于3%,则需另取100个称重,以相近的两次重量平均值为准。

花生产量(千克)=每亩株数×单株果数×百果重(克)/1000×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