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专题阅读: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
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

练一练,找出下列各段话的中心句,自然 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些 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 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 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 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什么是中心句?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 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 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 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 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 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 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6)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 句子就是中心句。 例:《金色的鱼钩》 中‚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 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茫‛ 。这句就是本文的中心句。
找中心句的方法
(7)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例:《秦兵马俑》中‚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 众多,个性鲜明。‛这个过渡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
什么是中心句?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 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 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 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 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 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 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 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完整版)小学专题阅读: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

小升初阅读提升专题讲解一: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一、技法详解1、什么是中心句和过渡句?◆中心句:指能够统领全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如: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这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 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詹天佑的爱国之心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才干来写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 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指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它往往把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衔接自然,形成一个整体。
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过渡句,前一句承接上文,讲兵马俑的规模庞大,后一句领起下文,描述的是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样的描写紧紧扣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上下文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2、中心句在文中位置的一般规律及作用。
①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又称“总起句” ,起到统领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②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末尾,又称“总结句” ,起到总结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③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或“过渡句”的作用。
④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起着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
3、怎样找中心句?(1思路导航①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②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③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 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④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 因此, 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⑤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⑥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 蕴藏着深长的意义, 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⑦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3、怎样找中心句?(2例题精讲①观察哪句话是讲全文或全段主要意思的,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怎样找中心句和过渡句

高贵1亮0、丽,-这--似里--乎的--是花--个真--亭美--亭-啊-玉-!-立-你-的-瞧少,女那。几一朵朵水水仙仙花花在好花像坛不里肯显尽得情那地么绽娇放羞,欲含语苞, 欲放,总是左躲右藏,羞答答的,这是个害羞的小女孩儿;另一朵水仙花绽放 出迷人的身躯,随风轻轻地跳起柔美的舞蹈,如同高雅的仙子。水仙花的花瓣 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雪白雪白的,仿佛涂上了一层银粉,美丽极了。
2.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
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 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 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
找中心句的方法
(2)从总起句去找。 有些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
以就是中心句。 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再如《猫》的开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我的长生果》书,被人们称之为人类文明的“长生 果”。
找中心句的方法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一句话,因此,所以,由此看来,归根结底,
总而言之
注:中心句不能是疑问句或描写性语句,通常是陈 述句或者感叹句。
过渡句标志词:
专题05 找文章中心句- 六年级语文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习题演练(部编版)

专题05 找中心句一、知识点回顾1、从题目上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那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上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如《詹天佑》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从结尾上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结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很明显这句话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如《一夜的工作》中的: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句。
6、从哲理句上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如《幸福是什么》中: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这句话就是中心句7、从含义深长的句上找。
有的句子有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如《金色的鱼钩》中的: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找。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作用,有的文章就用过渡句来点明文章的中心,这个过渡句就是中心句。
如《赵州桥》一课第三自然段的首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二、习题演练课外阅读。
我代表我的祖国①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画家。
②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
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一些人的(忽视藐视歧视)。
③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坐在一起聚会。
一个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永远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动激怒激起)了,他走到这个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④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阅读专项训练(找中心句、过渡句、仿写句子)答案

阅读专项训练(找中心句、过渡句、仿写句子)答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专项练(中心句、过渡句、仿写)▲怎样找中心句: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中心句:中心句是一篇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句子。
其次,了解中心句在文中位置的一般规律: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如果在开头它的作用是概括和总述作用(或统领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如果在结尾它的作用是归纳和总结的作用(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一)、《美丽的南沙群岛》第二自然段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1、课文是围绕(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中心句来写的。
2、文章从(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三方面介绍了南沙的物产丰富。
3、“用之不竭”中“竭”的意思是(枯竭,尽),“用之不竭”形容南沙的陆地动力(用不完)。
我还能从文中(巨大的蓝色宝库)、(难以计数)、(极其丰富)读出南沙物产丰富。
(二)、《美丽的南沙群岛》第然段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
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
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
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1、这段话是围绕(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这句话来写的。
2、这段话中,作者将天比作(蓝玉),将海比作(翡翠),从中可以看出天的蓝和水的绿;从(翡翠和蓝玉合璧)可以体会水天一色,融为一体的蔚为壮观的景象;从(五彩缤纷)可以想象龙虾穿梭、燕鱼飞跃、海龟漫游的有趣情景;从“洁白”“一团团”“一簇簇”中可以体会到(洁白的浪花很美)。
小学语文找中心句和过渡句

找中心句概括 xx 的方法专题训练一、认识中心句在段内地点的一般规律:① 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②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③ 起概括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端。
④ 起重申停加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在短文中找出过渡句在短文中找出过渡句,这其实不难。
过渡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少量在段落中间,更少的在段落末端。
它十分显然地告诉你:从一个地点转移到了另一个地点,或许从一个事情连接到另一个事情,从一个动作转变为了另一个动作,,1、在写景的文章中找出过渡句这类过渡句一般在文段的开头一句,交待从一个地点抵达了另一个地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好找的,你必定没问题!长廊又长又美,细风从昆明湖上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走完长廊,就抵达了万寿山脚下。
仰头一看,又高又美,还华丽堂皇,真是目不暇接。
站在万寿山上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景,好漂亮呀!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石桥多,湖中心有一个小岛,树林旺盛,目不暇接呀! 2、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找出过渡句这就要看前一件事与后一件事之间是用哪个句子连起来的,前一个动作与后一个动作是用哪一句话连起来的。
这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就是过渡句!五、在短文中找出总写句或中心句。
如何找中心句:1 / 4▲ 第一,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中心句”:中心句是一篇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句子。
▲ 其次,认识中心句在文中地点的一般规律: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假如在开头它的作用是概括和总述作用(或统率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假如在结尾它的作用是概括和总结的作用(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总写句在文章开头,它起着“总起”的作用;总写句在文章的末端,它起着“总结”的作用。
中心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比较简单就能找出来。
如何找过渡句:过渡句——文章顶用必定词句和段落 ,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 ,使它们有机联系起来 ,自可是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 ,这就是过渡句。
(完整版)5-新四年级阅读-抓住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

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还有些深水鱼,他们自身就有发光
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它们的
形态也各不相同,就拿海藻来说吧,最小的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
长的生物。
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难忘的一课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一家航业公司的轮船上工作。 有一次,我们的船停泊在高雄港口。我上了岸,穿过市区,向郊外走去。不记得走了多远,看到 前面有一所乡村小学,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 校园里很静,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者: ““我我是是中中国国人人,,我我爱爱中中国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 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 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我是是中中国国人人,,我我爱爱中中国国。。””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 表示欢迎的。教学继续进行着,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 ““我我是是中 中国 国人 人, ,我 我爱 爱中 中国 国。 。”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小学语文找中心句和过渡句之欧阳学文创作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次布置的有效性研究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作业布置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对于数学这种多层次性较强、知识体系庞大的学科来说,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次布置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次布置是指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所学知识进行分层,并按照一定的难度、数量、类型等要求,制定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
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递进式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递进式学习。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庞大,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分层次布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课堂讲解和作业要求的跨度过大,无从下手,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降低。
分层次布置有助于学生一步步地递进式学习,从而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目标。
2、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复习巩固。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如果针对性不强,难易度不当,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分层次布置可以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复习和巩固,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3、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解题能力的提升。
对于初中数学这种需要解题能力的学科,如果作业布置不具有合理性,只会让学生在繁琐的机械题目中度日如年。
分层次布置具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题能力,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解题能力的提升。
1、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同的,所以分层要注重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弱项进行分层。
2、根据知识难易度分配分值。
根据所学知识的难易度分配不同分值,比如简单知识点1分,难度适中的2分,难度大的3分等,以此来保证不同层次作业的难度和分值相对平衡。
3、要求不同层次的题型不同。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布置的题型也应该不同。
对于初学者可以设置一些简单、易于理解的填空、选择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可以设置为选择+填空+简单的计算题;对于高水平的学生则可以设置较为困难的证明或者故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阅读提升专题讲解一:
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
一、技法详解
1、什么是中心句和过渡句?
◆中心句:指能够统领全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如: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六年级上册《詹天佑》
这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 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詹天佑的爱国之心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才干来写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 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指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它往往把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衔接自然,形成一个整体。
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过渡句,前一句承接上文,讲兵马俑的规模庞大,后一句领起下文,描述的是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样的描写紧紧扣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上下文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2、中心句在文中位置的一般规律及作用。
①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又称“总起句” ,起到统领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②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末尾,又称“总结句” ,起到总结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③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或“过渡句”的作用。
④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起着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
3、怎样找中心句?
(1思路导航
①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②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③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 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④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 因此, 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⑤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⑥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 蕴藏着深长的意义, 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⑦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3、怎样找中心句?
(2例题精讲
①观察哪句话是讲全文或全段主要意思的,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如: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这句话是讲全段主要意思的,它就是这段的中心句。
②观察全文或全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哪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如: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
河水运载我们的
木舟, 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段话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 它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
③通过分析、比较,以最能概括主要内容而不是中心思想的句子作为中心句。
如:
秋天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红得那么鲜艳。
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
葡萄呢,更逗人喜爱,那种叫“水晶”的,晶莹剔透,真像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欢乐和富强。
这句话概括了文章描写的主要景色,它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
4、怎么找过渡句?
①位置上,过渡句常常出现在文中某个段落开头 , 有时也独立成一段。
②内容上,过渡句是由一个内容(问题转移到另一个内容(问题的句子。
这样的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
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 , 也可以根据内容 , 最好是根据内容判断。
常见的过渡句通常伴有关联词(除了……还……、不仅……还……、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然而、却等等。
所以,如果某段的开头出现上述的关联词,这个句子一般是过渡句。
二、专题精练
用横线画出下面短文的中心句。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
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y ōn ɡ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但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 (j ùn 工了, 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
这件事给了藐(mi ǎo 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今天, 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 过青龙桥车站, 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塑像。
翻过那座山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一大早就上路了。
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青草湿气。
少年脸上、背上滚满了汗珠。
由于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小的时候,祖母哄他入睡时,像唱摇篮曲一样常给他这么念叨说:“孩子,只要翻过咱们家后面的一座大山,就能看见大海啦! ”
其中“一座大山”那句话,少年还真的把它牢记在心了。
其实,这句话显然过分夸张了。
因为现在已经这样爬过两三座山头了,可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尽管如此,少年还是像念咒似的在心中默念着祖母的话,继续向上爬去。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离山顶只有几步了,少年开始快跑起来。
然而站在山顶向下望去,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少年站稳微微打颤的双腿,再一次聚积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