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例文》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例文,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学习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并表达出感情变化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难点: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板书: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合作探究1.《别了,语文课》(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例文讲了“我”以前不喜欢上国语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继续学习中国语文的事。
借助旁批,说说“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从开始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合格,到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国语,最后下决心好好自修国语。
(3)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作者先利用几个具体事例来表达“我”对中国语文的情感表达变化,借助真实的内心独白让情感表达更加强烈,最后选择最有代表性、最突出的事例,来表明自己对国语的喜爱和自修国语的决心。
(4)写作手法赏析以前我上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语文书,别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
我为什么会忽然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
这一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呢?有什么作用?心理描写,作者直接地、明明白白地写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这句话写“我”的感受,其实时间并没有那么快,只是我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所以才会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表现了他对语文课的喜爱和眷恋。
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交流平台”是对前两篇精读课文学习后的总结、归纳与提升,回顾课文中习得的写作方法。
“初试身手”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以《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习作例文为例,引导学生继续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以及进行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
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
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重点是引导学生归纳方法,体验情感,初步运用。
4.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回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带反思-第3单元-习作-统编新教材

让真情自然流露1.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有的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
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二、回忆经历,拓展思路。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2.教师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表示“好”与“不好”)三、联系生活,思考题材。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难忘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2.说说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
3.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四、交流感受,总结写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说一说: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3.教师点评总结。
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作方法指导:(1)精描细绘见真情。
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
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
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备课教案(第三单元)小结:一件事情中不同的阶段,情感会有很多变化。
(2)以《别了,语文课》为例:与前两篇课文比较,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小结:可以通过几个事例表达一种情感。
3.试着在本子上画出自己选定的那件事的情感变化图。
4.画好之后,上台展示。
说说自己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师小结:融情于事)二、“借”助课文学方法(一)锁定重点,回忆心情,尝试先写1.请大家回忆事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用“△”在心情变化图中标出。
2.在本子上把这部分写下来。
提示:综合运用各种情感表达方式,尝试把情感融入事物,景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
3.展示一个同学的片段,共同评价。
(1)读语段,猜测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说说哪里表达出这种情感。
(3)说说还有哪些不足。
教师小结存在的问题:只是简单直白表达自己的情感,事件的描写多为概述,有一些动作、语言等描写,但是情感的表达不够具体、自然。
4.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二)阅读例段,学习方法,修改片段1.再读学过课文中的语段,在比较中学习方法。
(1)学习“直接抒情”。
①出示: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从这个句子中能读出怎样的情感?明显吗?②出示: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直接抒情”。
③找找本单元中还有哪些课文也有这样的表达。
(2)学习“融情描写”。
①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这个句子哪里表现出“惊惶”?②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融情描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策略 1.词语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蒸
融”可以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来理解。 2.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
板块二 品读好句悟文采 学习第 3 自然段。 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课件播放轻音 乐,教师配乐朗读) 2.学生听完之后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 感人?(课件出示:第 3 自然段) 预设 1: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 凡小事,又是每个人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预设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像 人一般伶伶俐俐地跨过;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跟作者一样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3.朗读指导。 (1)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2)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 4.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对“时间之流”的感受写下来。 5.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 到渠成。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③对话交流: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 ④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⑦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教师可范读) ⑧指导背诵第 1、2 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既加强了对学生读书的指 导,又让学生走进了文本。通过读、找、圈、议、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 表达的情感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习作教案1

口语交际•习作三学习目标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创设交际情境1.故事感染激发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
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⑴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⑵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二、提升交际能力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
(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
(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
(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⑴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⑵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⑴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
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⑵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⑶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习作例文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习作例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习作例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包括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描写技巧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模仿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愿意主动去写,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内容1. 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例文的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的设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语言表达:通过对例文的语言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描写技巧:引导学生观察例文中的描写技巧,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并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包括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描写技巧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习作例文、PPT、投影仪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例文:让学生阅读习作例文,理解其内容,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4. 模仿与实践:让学生模仿例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一次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开头、中间、结尾的设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语言表达: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句。
3. 描写技巧: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例文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习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309a11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4.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1]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1]我的理想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理想。
2、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把平时积累的词语、名言等运用到习作中去。
3、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三方面把自己的理想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过程:一、回顾积累,准备习作:1、回顾:(1)师:第三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谁能说说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深深地怀念)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重温了哪些值得我们怀念的人?(学生自由回答:视死如归的李大钊、勇于献身的郝副营长、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敬爱的周总理)(2)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了自己;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等光下学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思德为了报效祖国、拯救战友被埋在窑洞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了祖国简朴地生活、劳苦地工作!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奋斗,甚至献出了一切!2、积累:(1)师:提到理想,老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关于理想的名言,谁来说说?指名背诵,小组交流。
(2)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出示几个关于理想的名言。
指名读,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背诵积累。
二、简单交流,初识理想:1、师:在上节口语交际课上,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理想,谁来简要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你怎样看待同学们的理想?针对回答,请学生对大家的理想进行简单的点评。
3、小结:理想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如果一个人树立这个理想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很有意义。
三、明确要求,列好提纲:1、明确要求:(1)自读习作提示,思考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引导学生从以下及方面进行汇报:命题作文、作文题目为《我的理想》、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3.出示不同的情境,体会不同心情的不同表达。
(1)分组交流,具体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新的发现。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对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提问、补充。
(2)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发现的乐趣。
师生共同评价,培养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交流的能力。
(3)再读课本中的示例,说说这两个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愿望实现——高兴;打球失败——遗憾、压抑、难过。
)
4.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心情“好”与“不好”的状态,现在就让我们选取一两个情境,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吧。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走在小巷里奔跑在田野中弹琴钓鱼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互相倾听,发表意见。
优秀示例:(1)走在小巷里
①心情好: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小巷里,带给我温暖的感觉。
我一蹦一跳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
今天,我的一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
老师、同学们都向我
祝贺。
正当我回想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夸赞我:“好好好。
”一条大黄狗对我笑脸相迎,冲着我“汪汪汪”地叫了几声,仿佛在说:“你真棒!”②心情不好:夕阳西下,我垂头丧气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感觉小巷昏暗而又狭长,怎么也走不到尽头。
因为马虎今天考试做错了一道题,我感觉非常遗憾和懊悔。
这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嘲笑我:“羞羞羞。
”连往日对我笑脸相迎的那条大黄狗也冲我“汪汪汪”地叫个不停,好像也在看我的笑话。
(2)奔跑在田野中
①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许多小鸟在自由地飞翔着,它们一高兴,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小河,一群顽皮的孩子正欢快地在河边吹着柳笛。
一切是那么美好,我情不自禁地吹起了愉快的口哨。
②心情不好:我在田野中伤心地跑着,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水中一圈一圈的涟漪缓缓荡开。
我轻轻叹了口气,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顿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黑灰色,花朵不再微笑,风儿不再温和,小鸟停止了歌唱,连路也变得更长了。
三、学习“习作例文”。
1.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1)课件出示书中的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变化:由不喜欢到喜欢得不舍得放弃。
)
(3)讨论: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的?(以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
(4)指名说,教师小结。
2.阅读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幸福、感恩)
(2)说说文章围绕“老阳儿”写了哪些内容。
(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
(3)默读,批画,说说文章是怎样写出作者的情感的。
(4)全班汇报交流:
文章融情于事,将情感融入事件的叙述中,借助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板书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1.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片段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2.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后,根据情境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提升了情感表达能力。
3.在“习作例文”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体验情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习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