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现状

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现状
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现状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19, 8(5), 199-20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b2408415.html,/journal/sse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b2408415.html,/10.12677/ssem.2019.85029

Research Status of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Juanhua W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Received: Aug. 27th, 2019; accepted: Sep. 5th, 2019; published: Sep. 12th, 2019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domestic consumption market and the upgrading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ina’s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but also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And there is a lack of review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In view of this, by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combining the latest policies and market environmen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from three aspects: development tre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risk contro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Keywords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Research Status, Government Regulation, Risk Control

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现状

王娟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8月27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5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12日

摘要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以及消费结构升级,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得到快速发展,但也面临诸多困境。

而现有研究还缺乏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综述性研究,鉴于此,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并结合最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从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研究内容:发展趋势、政府监管以及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其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王娟花

关键词

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现状,政府监管,风险控制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5b2408415.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消费市场的扩大、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政府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使得互联网消费金融从2015年起便得到快速扩张。2018年7月,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17.3%,而早在2017年CEIC统计的数据显示按揭贷款的居民消费信贷余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25%,可见国内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当然,作为发展如此迅速的新生产物,面临的监管、征信、风控等问题也变得越加严峻[1]。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金融体系与西方国家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由于西方国家传统的以银行为主体的消费者贷款体系非常成熟,所以西方国家的消费金融模式主要是银行信用卡信贷模式[2]。以美国为例,2018年第一季度信用卡的未偿还余额就达到8150亿美元,是美国家庭消费最大的来源之一[3]。所以,国外关于消费金融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信用卡消费者的借贷行为、还款意愿等微观研究方面。而国内银行的信用卡和消费者信贷服务由于申请门槛高、征信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而没得到充分发展。不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国内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崛起和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宏观研究方面,包括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政策监管以及风险控制三个主要方向。不同学者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时点的不同,在观点和结论上也有所差异,加上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还在不断变化,因此,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总结,并结合最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概况、政府监管、风险控制作进一步探究并提出建议。

2. 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2014年颁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经银监会批准,在国内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的方式为国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等[4]。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本质是以消费为目的信用贷款业务,具有特点:贷款期限一般为1~12个月,贷款金额一般在20万以下,类别包含现金贷和消费贷两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3年至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的数据如图1所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近万亿,增长态势迅猛。

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根据提供主体的不同,有分为三类的,包括电商平台类、网贷中介平台P2P及其他互联网提供商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1];也有分为四类的,包括P2P、电商平台、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民营银行[5];同时也有学者在这四种的基础上还进一步细分出保理公司、消费分期平台等[6]。通过总结这些文献,可以把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分为以下五类。

2.1. 垂直分期购平台

垂直分期购平台是指主打分期购物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如趣分期、乐分期等。分期购平台与线上线

王娟花

下的商家开展合作,把贷款申请和分期纳入消费环节,当消费者需要向商家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时候可以向分期购平台提出分期信贷申请,申请通过后,商家随即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分期服务或者消费贷款的方式切入传统消费金融渗透率不高的消费场景,然而它的缺陷在于风控要求高。由于针对某一垂直细分市场,很难有电商大数据优势,因此,大部分分期购平台依赖互联网征信,坏账率较高。

Figure 1. 2013~2017 Scale of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ial transactions

图1. 2013~2017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2. 电商消费金融

电子商务互联网消费金融是基于电商平台,通过为客户提供分期付款的方式在平台上进行消费,以蚂蚁金服的花呗和京东的京东白条为主要代表。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消费商品后,由平台提供资金支付,平台商家发放商品给消费者,之后由消费者到期偿还贷款。电商消费金融由于具有天然的场景优势,获客成本低。另一方面,由于可以掌握客户的购买记录、资金流和物流信息,可以对精准获得客户画像,从而降低风控成本。随着电商平台消费金融的扩大,金融业务逐渐与主营业务剥离,形成独立板块。2.3. 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通常是商业银行与商贸机构的合作产物,有牌照,模式与信用卡类似。现金贷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消费金融公司提出现金贷申请,审核通过后直接打入用户银行卡,然后进行消费。分期贷消费者可以向消费金融公司提出消费贷申请并在合作的商家进行消费,之后按期还本付息。截止到2018年6月,已经有26加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但申请牌照的门槛仍比较高,要求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元并且主发起人必须为金融机构且所占股份不低于30%。持有牌照后,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及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进一步降低自己成本。

2.4. P2P平台

P2P平台作为信贷的中介平台,提供的消费金融产品以小额分散的现金贷为主。借贷者在P2P平台上申请贷款并由平台进行审核,投资人选择平台上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注入资金,之后借贷者便可进行消费并按期归还贷款给投资人。P2P的信用风险较高,由于监管升级,一度掀起暴雷潮。与电商平台相比,缺乏用户消费数据,在风险控制和获客能力上有所欠缺。

2.5. 银行机构互联网化

银行不仅可以以参股方式成立消费金融公司,还可以在原有信用卡业务上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消费

王娟花

者可以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可以选择在银行自营的电商平台进行消费,或者得到现金贷款到其他商家消费,并按期偿还贷款。主要面对具有较高信用评级的次优客户,风险低,但评估效率和通过率也较低,整体业务规模有限。

总体上,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 市场参与主体众多,电商消费金融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稳健、前景看好,P2P平台行业正在集中规范阶段回归信息中介本质,其他类的发展仍在探索和完善阶段。2) 运营模式相对统一,除P2P平台是信息中介角色外,其他主体都是以直接或者合作债权人给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或现金贷的信贷服务。3) 资金来源广泛,其中银行机构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成本较低,其他非银行机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各消费金融平台逐渐探索消费金融资产的证券化方式(ABS)以降低资金成本,预计未来ABS规模将扩大。4) 消费场景渗透,各类主体不在局限于自身平台消费场景或某一领域的消费分期,而是不断向各类垂直和平行消费领域深入拓展,构建流量大的场景生态,消费金融产品与消费场景结合将会更加紧密。

3. 政策监管

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配套的金融基础设施不发达,使其发展经常面临监管和合规问题[7]。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初期,国家监管政策仅出台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这一规范性文件,2015年7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意见》中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容也只提及了消费金融公司[8],从2016年开始,随着网络借贷问题涌现,政府不断出台网络借贷业务的严格规范文件,然而除网络借贷外,在电商、分期购等平台上的消费金融业务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一监管空白不利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阅读大量现有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管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三类主要监管问题。

3.1. 现金贷监管

现金贷由于具有高利率高风险低门槛的特点,监管问题尤为突出。一般像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这类有资质的企业,借贷业务的合规运营可以保障,但是对于以民间借贷方式发放消费信贷的企业在现有法律体系下仍处于监管空白。这部分企业大多属于P2P网络借贷企业,因监管空白,部分这类企业异化为规避监管的工具,存在非法经营、非法催收、恶意欺诈等行为[9]。

3.2. 企业行为监管

从企业的准入审查到各项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展都需要防范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近年来企业被爆出资金挪用、诱导性宣传及掠夺性放贷等行为,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不良影响。对企业行为的监管,包括对机构管理者、股东的监管,防范他们的内幕交易及资产侵占;以及对交易和清算系统的监管,防止平台后台操作或者卷款跑路,今年6月,银行关闭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直接代扣渠道,也说明未来对资金结算系统的监管越来越严;还有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由于消费金融业务的特殊性质,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高,需达到一定能力才有资质开展。

3.3. 消费者保护

首先是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大量消费者的信用数据集中在平台,如果出现技术问题或者企业违规出售造成数据泄露,势必导致消费者信用数据被滥用,隐私受到侵犯。第二,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可能导致过度授信,诱使消费者过度借款而过度消费,使消费者陷入债务危机。同时,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对消费者暴力催收的恶性事件。第三,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企业若有意欺诈,消费者利益将很容易受到侵害。

王娟花

监管问题的本质来源于风险,所以对于监管政策建议的大方向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建立金融合规、场景依托和技术驱动三位一体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突出监管科技在政府监管中的重要作用[10]。可借鉴国外经验,针对产品特点进行分类监管,有的放矢,完善法律体系,填补监管空白。第二,大数据征信数据共享,完善征信体系。目前许多消费金融平台如京东白条、苏宁任意付已纳入征信体系。建立统一的征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有利于政府监管也推动了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11]。

4. 风险控制

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尚处于监管灰色地带,企业完全可以通过风险定价。然而,为劣质客户定价更高的接待率从未平衡坏账风险。但2017年末的监管出台要求利率不得超过36%,从而让更多企业不得不开始重视风控。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研究,大多从企业贷款人角度,包括:市场风险、监管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等[12][13][14],对于借款方存在的风险研究倒是相对较少,但是随着企业发展模式的逐渐成熟,真正影响企业效益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方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特别是随着骗贷产业链的疯狂增长,欺诈风险更为严峻。互联网消费金融现在面临的主要有三类风险:信用风险、欺诈风险以及技术风险。

4.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违约风险,即消费者到期无法按约定还款付息而给贷款企业造成损失。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央行个人征信记录收录了8.8亿自然人,其中仅3.8亿有信贷记录,这些央行征信系统中记录良好的人成为银行主要目标客户,而大部分无征信记录的次优客户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目标客户,从而导致该领域较高的信用风险。电商类消费金融依靠自身积累的消费者数据进行征信,其他分期购等平台更多依赖互联网第三方征信,在征信数据共享度较低的现下,这些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可以通过虚假操作或数据造假来提高芝麻信用分等。因此,利用互联网信息作为用户征信条件仍存在不足。

4.2. 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既包括不良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恶意诱导贷款,如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利用零利率、零首付来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的事件,还包括恶意骗贷,借贷双方都存在欺诈风险。前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对贷款协议信息披露不充分,加上消费者金融知识的缺乏,而导致消费者陷入被欺诈的风险。后者主要是由于放贷过程的纯线上化导致给贷款人利用虚假信息、甚至是专业的骗贷产业链以可趁之机。4.3.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级风险,原因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技术风险的产生来源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问题在于平台系统自身可能在设计、运行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以及企业的硬件故障。外部风险则是病毒软件和黑客的攻击。这些技术风险给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正常运营和消费者信息、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防控,可以适当借鉴美国和欧盟等具有成熟风控体系国家的经验。虽然国外与国内金融体系具有很大差异,但是美国和欧盟却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金融市场。在美国,对信贷消费和个人征信都有非常详细的一整套法律法规,有专门的信用机构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征信服务,且信用机构彼此之间的资料库相通。而且在失信惩戒方面,政府和信用机构会给失信者双重压力,失信成本昂贵。而欧盟的消费金融公司为降低信用风险会与保险公司合作以得到保障,同时公司还会聘请专业的律师给消费者提供法律顾问和咨询服务,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王娟花

通过以上分析,对于风险控制需要政府、消费者和信贷企业的共同努力。1) 政府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监管制度,可以牵头建立征信数据的共享平台,同时对失信者建立法律约束,提高失信成本。

2) 消费者需要提升自身信用意识及金融知识以防范欺诈风险。3) 信贷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内部技术管理

以应对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应审慎使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贷前审查、贷中复查及贷后管控全流程的风险控制,利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防范欺诈风险。同时信贷企业可以考虑与第三方保理公司合作来降低自身损失。

5. 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概况、政府监管、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对于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除了所提及的政府监管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建议,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可能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完善:1) 加强行业之间的合作:行业的良性发展更多的是靠行业之间的合作,如建立反欺诈联盟,共享黑名单;通过加强交流合作,来降低市场波动及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的方式,让会员之间以及会员与政府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进而让行业协会更好地发挥协调、监督的作用。2) 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未来的行业内竞争最终还是会靠服务的差异化竞争而非恶意竞争。资金成本降低,可以保障企业能够在较低的利率的下放贷,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信贷产品,可以像欧盟的消费金融公司那样提供法律服务保障消费者权益。各大消费金融平台运营模式相似,现在的很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因此未来互联网消费企业应看重自身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萍.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分析[J]. 中国金融, 2018(19): 53-55.

[2]Elliehausen, G. and Hannon, S.M. (2018) The Credit Card Act and Consumer Finance Company Lend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34, 109-119.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b2408415.html,/10.1016/j.jfi.2018.01.007

[3]Keys, B.J. and Wang, J. (2018) Minimum Payments and Debt Paydown in Consumer Credit Cards. Journal of Finan-

cial Economics, 131, 528-548.

[4]黄小强.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界定、发展现状及建议[J]. 武汉金融, 2015(10): 39-41.

[5]王文娟, 赵梦珂.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前瞻[J]. 中国金融, 2018(20): 67-68.

[6]鄂春林. 互联网消费金融: 发展趋势、挑战与对策[J]. 南方金融, 2018(3): 85-92.

[7]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 国际金融研究, 2014(8): 3-9.

[8]赵卫华, 高黎红, 曾铁薇. 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及监管探析[J]. 金融发展评论, 2016(8): 134-139.

[9]杨东. 从现金贷监管政策看消费金融规范和发展之路[J]. 清华金融评论, 2018(1): 23-24.

[10]曹淼孙. 互联网消费金融内涵、商业模式及创新监管对策[J]. 改革与战略, 2018, 34(9): 53-58.

[11]林慰曾, 施心德. 互联网消费金融: 信用错配、修复与完善[J]. 南方金融, 2018(6): 73-81.

[12]冯源.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的分析[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8(5): 183-184.

[13]尹一军.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发展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6): 67-71.

[14]仇晓光, 刘闻博.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论纲[J]. 江西社会科学, 2015, 35(9): 166-171.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 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 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互联网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姓名:蒲文柔 学号:2014102080 传统消费金融指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心理不断转变,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良好。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也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般。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开始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从蚂蚁金服2016年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涉及领域十分广泛。目前公众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消费平台有: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分期乐的大学生分期等。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点 就目前自己接触过的京东白条来看,以点带面,我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有以下几大好处: 1.个人申请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迅速、便捷。一般申请的数额较小,审批速度、发放速度快,能够十分迅速、便捷的实现消费贷款,拉动大众消费的愿望。一般网络申请消费贷款,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得证明材料的要求。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就京东白条来说,只要准确、真实的填写相关信息,一般都会通过审批。 2.推动着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的不断转变,拉动经济的不断增长。网络消费金融平台给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消费平台,使大家的消费空间更加宽广。同时它也在不断拉动着潜在消费愿望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推动着消费方式的更加多元化,不断塑造着一个有着更加开放的消费心理的社会氛围。许许多多有稳定收入

来源并且消费愿望旺盛的消费人群,能够通过网络消费金融平台实现最迫切的消费需求。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但是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而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我国目前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发展的低效率;此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开发主要表现为线上模式,并且各自所涉及的消费产品的范围还比较局限;最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触角一般只伸各大城市,而 农村地区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因此,我认为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主要解决的便是以上的四大问题。下文是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加大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推进。法律作为一种权威的力量,有保障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作用。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而言,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其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对于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广泛存在的互联网金融诈骗现象,就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言,加强这部分的法律建设更是刻不容缓。 2.完善征信结构、健全征信体系。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相对于欧美等国家发展进程还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征信体系的不完善,而征信体系关系到是否应该贷款以及贷款额度大小的重要问题。健全征信体系,完善对于个人的信用考察制度,有利于推动消费贷款的发放,可以极大地推进消费金融的发展。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也会受益匪浅。对于完善征信体系,银行和非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加大责任力度,同时,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应完善客户信用的评价体系。 3.鼓励探索各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不断开发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就目前而言,线上模式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运行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与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b2408415.html,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与展望 作者:施晨宇 来源:《商情》2017年第34期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加上国政策的支持,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本文基于对现有的数据和资料,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通过与传统消费金融的对比,找寻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势,发现其存在的诸如风险控制不严格,征信系统不完善等方面的困境,并提出对这个领域未来的展望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消费金融;风险管理;征信系统;大数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顺利推进,我国市场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理念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了稳定的内在力。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的思维逐渐得到运用,在金融领域带来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活力,消费金融也由此蓬勃发展起来。本文主要从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困境以及未来发展的建议与展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消费金融的现状 (一)消费金融的定义 传统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根据资金用途不同,消费金融可以分为不同种类,例如电商,旅游,医疗,教育,汽车消费金融等等。从广义上来讲,综合消费金融又叫现金贷,不限定资金具体用途。在互联网金融的语境下,通常是指为满足个人的消费需求,直接将资金发放给借款者的贷款。综合消费信贷一般是信用贷款,无纸质抵押物,并要求按月分期偿还,放贷主体可以是银行,互金巨头,信托,保险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或是P2P平台。 (二)传统消费金融和创新消费金融的优劣分析 1.传统消费金融的优劣分析 传统消费金融一般包括是银行消费金融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从事消费金融的主要途径就是信用卡业务,截止2016年底,全国在用信用卡4.65亿张。消费者到期全额还款,则不需要支付利息,若不全额还款,消费者可以申请账单分期,则银行征收利息,通常利率为月息0.7%左右,这就是传统的消费金融模式,如工行融e贷等项目。由于银行本身从事的就是存贷款业务,所以其专业性较强,拥有大量的客户群体,能够较为容易地占领市场份额,这是它的优势。但是其劣势也很明显,一方面银行处于各方严格的监管之下,采用的是传统的风险评估方式,对于中高端客户来说,效率低下,对更多无信或者低信用的客户来说,根本就无法开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最近,国内首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的着作《互联网金融》于2013年10月24日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金融投资代表、企业精英以及来自近2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在这其间,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与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联手合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剖析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监管方法以及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本书可在国培机构预览购买。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比尔·盖茨十几年前就曾断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功能,并且他虽然看似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豪言,将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贷款模式,重建整个社会未来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 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易观咨询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由1993年的2005人猛增至亿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亿部,超过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2012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为亿,全年交易额高达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开始蓬勃发展,纵然屡有跑路,纵然良莠不齐,但是政策的宽容,媒体的支持,使得这个行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欢呼声中冲上了天空。经济金融领域屡见不鲜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也发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以2015年底的e租宝事件为转折点,互联网金融领域残酷的洗牌开始了。 目前可实现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则主要是以下几类:折叠众筹 P2P网贷 P2P(Peer-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2种运营模式,一是纯线上模式,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优质文档]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

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 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前景解析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b2408415.html,/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前景解析 摘要: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机构、人人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越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直接冲击甚至具有替代作用。赛迪投资顾问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将会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第一个趋势是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以及移动通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2011年为105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在肯尼亚,手机支付系统M-Pesa的汇款业务已超过其国内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而且延伸到存贷款等基本金融服务,而且不是由商业银行运营。 第二个趋势是人人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其发展背景是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人人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比如2007年成立的美国LendingClub公司,到2012年年中已经促成会员间贷款6.9亿美元,利息收入约0.6亿美元。第三个趋势是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业内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 图1: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超过10万亿元 资料来源:Wind 互联网使用人数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 即时通讯工具成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截至2013年6月底,4.6亿人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新浪微博用户2.8亿;微信用户3亿。庞大的网民群体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人脉”基础和潜在客户。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网络货币市场、在线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新型机构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以第三方支付为例,从2006到2012年,交易规模从150亿元增长到超过10.9万亿元(见图1)。2013年6月末,阿里小贷投入贷款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客户超过32万户,户均贷款额度4万元。 二、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而且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互联网金融服务形式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首先,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指传统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保险等)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强大的影响力将自己的服务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最典型的代表是互联网银行、在线保险和网上金融超市。其次,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P2P信贷、众筹融资等。最后,互联网金融服务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这一模式大多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向金融行业的渗透,包括互联网理财(如阿里余额宝)、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如阿里金融、京东供应链金融等)、虚拟电子货币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这10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见表1。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掀起热潮,大有冲击传统金融之势。今天乃至将来,互联网金融都将对金融生产、交易等环节产生重要影响。 表1:互联网金融主要商业模式 模式代表企业创新亮点与核心价值 支付平 台 支付宝、拉卡 拉、财付通 源于客户对网络交易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 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预受理、信用卡还款、银行卡收单以及其他 支付服务 P2P信人人贷、拍拍金融机构的过度垄断和利率体系僵化,使得资金供需匹配效率较低,P2P

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现状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19, 8(5), 199-20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b2408415.html,/journal/sse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b2408415.html,/10.12677/ssem.2019.85029 Research Status of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Juanhua W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Received: Aug. 27th, 2019; accepted: Sep. 5th, 2019; published: Sep. 12th, 2019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domestic consumption market and the upgrading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ina’s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but also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And there is a lack of review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In view of this, by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combining the latest policies and market environmen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from three aspects: development tre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risk contro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Keywords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Research Status, Government Regulation, Risk Control 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现状 王娟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8月27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5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12日 摘要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以及消费结构升级,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得到快速发展,但也面临诸多困境。 而现有研究还缺乏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综述性研究,鉴于此,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并结合最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从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研究内容:发展趋势、政府监管以及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其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来源:金窝窝 现在以互联网技术作为主导的金融行业,称为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在技术、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上都有很大改变。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推动了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网络金融安全、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网络金融发展情况,概括国内网络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最后对未来国内网络金融发展趋势做出肯定。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措施;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而且促进了金融创新。在此背景下,金融和科技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金融在金融行业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上平台进行交易,人们在享受互联网金融服务给生活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时,也深受互联网弊端的困扰,比如财产被盗,网上诈骗,网上支付漏洞等。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的数量持续增加,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形式也不断复杂化,使得国家无法对互联网金融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管理,进而各项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安全漏洞也越来越大。 结合当前经济环境,通过对比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找出国内互联网金融存在的缺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合理性建议,以便国家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解决问题,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趋势。 1 互联网金融概述 从字面意义来看,互联网金融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的各种金融活动总和,它涉及两个方面,但是很多人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只涉及狭义的互联网金融范畴,却忽略了互联网金融的广义内涵。举例来说,狭义的互联网金额活动主要指网上银行业务,而广义的金融活动除了网上银行业务,还包括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以及监管问题等。在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深度解析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互联网金融市场。 1.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在涉及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学术成果中,孔繁强教授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基于金融电子化建设成果,在国际因特网上开展的金融业务”,这句话概括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可以了解到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互联网与金融活动紧密联系。 最新的百科查询结果更为简单明了,它将互联网金融直接定义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结合”。上述两种说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便是互联网金融与信息技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 及发展前景研究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

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性的创新,以跟上用户快速、即时需求的变化。 综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我国银行发展现状及人民需求密切相关。一方面,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几乎占垄断地位,商业银行以存贷款利差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缺乏竞争使得银行的存款利率较低。面对国内的高通货膨胀率,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把钱放进银行保值增值,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金融模式以远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办事效率低给方便快捷的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背景。正是互联网金融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是互联网金融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作者: ————————————————————————————————日期: ?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究竟什么是“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 事实上,迄今为止其还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谢平教授等人在2012年发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涵盖了受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是一个谱系(spectrum)的概念。” 根据谢平教授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的概念。它介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或交易所市场等有形中介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是所有中间形式的统称。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也不是复杂到与传统金融之间没有关联,更不是现代金融体系之外的一个异生物。互联网金融是现代经济进人互联网时代,在金融上所表现出的新特征、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和新实现形式。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在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之上,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为目的的一种新兴金融业态。相比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出现了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作用将被削弱。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实现,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互联网金融真正实现了以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运作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理解掌握互联网金融需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即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对传统金融的沿袭与变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柱。 1.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包括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在市场上为资金的融通提供服务。这种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产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技术与生俱来的普世特性,相比传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互联网技术可以降低传统金融交易的交易成本。在互联网金融中,超级集中的支付体系和个体移动支付的统一,使得支付更加便捷;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以大数据分析和高速算法为基础,并通过网络化的方式进行,信息不对称程度显1降低;资金供求双方可以不经过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等传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直接在网上发行和交易贷款、股票、债券等,通过这种方式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上的成本更低;市场作用可以充分有效地发挥,接近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中介或市场的情形,可以超越传统金融中介和传统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盘点互联网金融四大发展趋势

盘点互联网金融四大发展趋势 互联网与金融仿若天生一对,自相互结合初尝丰硕果实之后便浓情蜜意再不分彼此,而由二者产生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可以定性为新时代的产物,兼具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大众及金融的增值特性,短短时间内成为国人竞相追逐的理财产品,形成万亿级体量的金融蓝海,在推动金融产业改革和创新、实现金融普惠大众方面形成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深受社会各界重视和政策扶持。 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5年网贷行业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达586万人和285万人,较2014年分别增加405%和352%,其中P2P理财产品在各年龄层的理财人群中使用率高达76%。互联网金融弥补了市场空白及它所具有金融的普惠特性,所以才能获得如此庞大的群众基础,这也从侧面说明,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旧是基于大众需求做出改变。信广立诚贷相关负责人根据平台数年深耕于用户需求及对行业的研究,解析互联网金融未来四大发展趋势。 投资群体逐渐年轻化 2015年12月底,零壹财经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80后”“90后”尝试互联网理财的比例分别高达83%和77%,并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消费主力。因为这部分人是接触互联网最多的群体,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强,并且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收入水平日渐提高,成为互联网金融业务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 移动互联网金融大众化 据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有超过90%,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 一方面,手机的便捷性使用户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上网,增加了手机的使用频率;另一方面,手机应用软件的丰富性,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便利了手机网民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手机的使用粘度。它突破了PC端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更便于人们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金融活动,实现财富增值随心所欲,将方便、快捷发挥的更加彻底。所以说,移动金融才是未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至高点。 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 前文已经说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出改变。经过去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跌宕起伏之后,用户已经从单纯的追求高收益转为安全至上。金融市场规律告诉我们,融资金额越大,承担的风险也就越高,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一旦项目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它的定位已经决定行业本身并不适合大额融资撮合交易,且对平台本身而言,也并不具备发展大额融资的先天优势。 正如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示,互联网金融只有做小、做分散、做简单产品才能活下来。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得理想与现实 互联网金融,已经就是当下最热门得话题,但就是对于什么就是互联网金融,我个人感觉目前为止,也一直缺乏很好得定义,虽然“互联网金融”最早得概念提出者,谢平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定义,但就是显然如果按照谢平教授得定义,目前瞧来还没有真正得“互联网金融”得出现,她把互联网金融定义为“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与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与间接融资一样得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得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从目前市场上所出现得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来瞧,符合这个带点乌托邦性质定义得金融模式应该并不存在,所以,单纯从概念提出得角度而言,中国不存在现实得互联网金融模式。 那么现在大家探讨得互联网金融到底就是什么呢?事实上,目前业内存在得各种互联网金融得探讨,其实也一直处于概念模糊之中,各种模式,千差万别,很难用一个统一得定义来进行界定、所以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得梳理,否则大量得讨论都建立在基础定义不同得基础之上,很难有实质性得意义。 总体而言,目前市场上,习惯把所有涉及到金融业务得互联网化经营模式,都定义成了“互联网金融",当然业内还有一种倾向,其实就是更直接、简单得理解,就就是只有互联网企业,介入了金融领域,才就是互联网金融。而金融企业使用互联网手段,则不就是互联网金融,而习惯性界定为“金融互联网”、这种划分,单纯得其实就主体划分,习惯性将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对立起来,这种对立得后果就是引发了业内大量得口水,实质得意义却非常有限,因为人为得排斥了两者融合得可能

性。 暂且撇开定义,我们就现象来瞧,目前最普遍定义为互联网金融得模式,大概区分其实就是四个模式,第一个模式就是拍拍贷为代表得线上P2P模式,(当然P2P 背后也开始了很大得分化,拍拍贷模式,人人贷等模式,陆金所、有利网模式等,至于宜信模式,我个人认为就是属于P2P模式,但就是更多就是线下运作得概念,跟互联网关系不大,所以暂不为定义互联网金融、),还有一系列众筹网站(这个模式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发展有一定得成绩,国内暂时没瞧到太多得实质性业务网站,点名时间就是个代表,但就是带有一定得公益特征,还有待观望),第二个模式就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得电商介入金融领域,所形成得各自互联网金融模式,阿里最具代表性,衍生得金融模式也较多、第三个模式其实就是涉及到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得第三方支付,市场上存在了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得200多家支付企业。第四,则就是大量得互联网企业介入得金融服务领域,她们更多还就是以服务金融机构为主要运营模式,本身不介入金融领域,例如数米网、铜板街、东方财富网等基金代销网站,还有如融360、好贷网得金融信息服务模式得网站、 如果还有一块互联网金融模式得话,那就就是比特币得出现,很多人把比特币跟q 币等同,我认为两者夏截然不同得。事实上q币背后其实就是等值人民币作为信用基础得,所以q币得诞生过程就是不创造信用得,社会总体货币体系就是均衡得。无论您怎么玩q币,都不会给社会货币总量产生冲击、而比特币不就是,比特币其实理论上就是创造了一种货币体系,她存在得信用基础就是人们基础于对恒定货币总量得预期,这种货币体系,创造了信用,理论上可以理解为发行了新得货币,规模如果足够大,对社会边会产生各种冲击,我自己对金融得理解,首先金融得

2020年互联网金融趋势

2020年互联网金融趋势 趋势一:监管趋严,合规发展既是主基调又将成为先发优势。 回望过去这一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日渐趋严,形成了“中央统筹、行业自律、专项整治”三大行动体系。这三大行动体系从监 管政策、民间自律、专项突破三方面各自发力。从中央到地方、从 国务院到地方金融办,形成了一个全国布局,深及各部委、机构和 互联网金融各细分领域的监管网络,令整个行业震荡不安。 可以说,作为国家普惠金融战略的重要阵地之一,互联网金融在过去一年走得并不平稳。从《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 意见》,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 见稿)》、《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的监 管政策已经为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定下了一个基本准则:平台 唯有合规,才能长期发展。 如果说2016年是监管政策的颁布期,那么2017年将进入到一个具体执行期,各种监管政策的过渡期、整改期临近,都将加速行业 洗牌。因此,2017年,合规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的主基调, 也将成为其先发的优势。率先完成各类监管的合规整改,就意味着 能抢占行业先机。 趋势二:距离寡头垄断尚远,但行业集中度提升,马太效应加剧。 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一方面一些不合规的平台将因不符合监管要求而被市场淘汰出局;另一方面,资金存管系统、信息披露制度、 平台限额等合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平台的运营成本,进一步压缩了 平台的利润空间。2017年,整改过渡期之后将迎来具体执行期。有 些平台会选择主动退出互金行业,或者选择转型。此外,由于行业 竞争加剧,也会导致一些平台相继倒闭。

实际上,在2016年,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集中度已经提升了很多。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末,网贷行业成交量前100的 平台成交量占到全行业成交量的75%;前200的平台成交量占比为85%;前300的平台成交量占比高达90%。 从2016年网贷行业集中度数据及走势来看,反映出P2P网贷行 业离寡头垄断距离尚远,但行业集中度提升,马太效应加剧。相信 这种趋势在2017年会变得更明显。 趋势三:90%的平台会死,行业内平台相互并购将成为趋势 2016年,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备案制等合规要求无疑成为互联 网金融行业的一道硬性门槛。而有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0月30日,已有17省市的107家P2P网贷机构实现了银行资金存管。这在 全国网贷平台6257家中,仅占1.7%比例。 而另一方面,2016年11月28日,银监会联合工信部、工商局 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备案登记管理指引》,要求已设立 的网贷平台,依据P2P网贷专项整治工作的安排,在各地完成分类 处置后再行申请备案登记。这种备案制其实是代替了以往的牌照制。而从数据来看,截至目前,通过备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占比不足1%。因此,我认为,在2017年,仅凭这两项合规要求就会将90%以上的 互联网金融平台淘汰出局。 事实上,2016年,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出现了诸多并购案例。而在2017年,互金行业监管趋严,竞争加剧,一些小的平台要 想继续生存下去,会选择投靠大的平台名下,而一些大的平台则会 通过并购、入股等方式,扩大自己的业务范畴,实现多元化经营, 进而壮大平台自身实力。因此,2017年,互金行业内平台相互并购 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趋势四:互联网金融行业或迎来集体转型期 2016年,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及政策规范不断出台,一些互联网 金融平台的原有做法似乎走入死胡同,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纷 纷寻求转型、升级,核心目标是收缩个人信用类借款战线,准备彻 底摆脱P2P原始标签。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基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格局,其业务模式和细分为网络融资平台(以P2P和众筹两种模式为代表)、网络征信、互联网支付、网络第三方代销等多个子行业领域。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15年7月18日十部委《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第一次从中央政策的角度肯定了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政策落地将成为行业爆发的催化剂。但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也面临子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体量较小、市场份额和知名度不高、监管限制等多种尴尬得局面。 1. P2P 网络借贷 P2P 网络借贷(Peer to Peer Lending),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实现的直接、小额信用借贷,因此又称为“个体网络借贷”。“个体”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P2P 网络借贷平台实际上就是专门设置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属于民间借贷畴。 (1)竞争趋向激烈,监管从严,网络借贷平台进入洗牌期 P2P行业自2013年之后经历了爆发式增长,运营平台数量以平均每月100家以上的速度增加,到2015年平台数量已达到5135家。随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落地,P2P 平台增长速度放缓,截止到2016年12月,平台数量为5881家。 虽然整个网贷市场还有较大发展潜力,但不可避免各平台间竞争将日趋激烈。P2P网贷平台的投资门槛比较灵活,一般以个人为主,额度通常比较小,相较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门槛均要低;借款人一方采用信用模式的借款,不要求担保或抵押,在获得信贷的难度上较银行等传统金融低。因此,基于P2P网贷平台的特征,其借贷利率较传统融资方式更高。由于P2P的利息比较高,而可承担此高息的优质资产却并不太多,导致P2P对优质资产的抢夺比资金端更加激烈。同时较高的收益也必然需要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P2P网贷平台和投资者仅靠网络信息的汇总分析对客户信息真实性和还款能力进行审核,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掌握和风险承担能力不及传统金融机构,部分规模较小,技术差、风控偏弱的P2P公司会出现运营风险的问题,导致最终退出P2P的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