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复习

合集下载

地图学考试复习资料

地图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二章地图与地图学一、名词解释1.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6.地图分幅:指用图廓线分割制图区域,其图廓圈定的范围成为单独图幅。

7.地图编号:就是将划分的图幅,按比例尺大小和所在的位置,用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进行编号。

地图模型论:将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空间模型,用模型方法研究地图,对深刻认识地图的功能及其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地图信息可视化理论:将数据转化为图形,以便于研究人员观察计算过程。

主要产品包括: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三维仿真地图、四维时空地图等。

地图综合理论包括地图内容的取舍和地图内容的概括。

普通地图制图学:以普通地图制图为对象的学科,研究普通地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地图符号设计、编图技术方法、各要素的制图综合、地图编辑和设计等。

专题地图制图学:以专题地图制图为对象的学科,研究专题地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专题地图上猪蹄要素的资料收集和处理,各种类型专题地图的编织,专题地图的制图工艺和编辑、设计等问题。

计算机制图学: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电子仪器为制图工具,研究地图制图方法的学科。

地图分析:就是将地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地图上表示的制图对象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规律进行研究,得出有用的结论,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地图学学科重点转移有:模拟地图向数字地图转移,制图向制图、用图并重转移,品种单一向产品多样化转移,信息传输向地理信息深加工转移,二维静态地图向三维动态地图转移,地图产业化。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一)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 而作为信息的载体, 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 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 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 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

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 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两次抽象: 符号化过程和选取和概括(比例尺缩小)(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质量和数量特征, 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 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 不仅可以是图形, 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优点: (1)图形简化、清晰、易(2)表达灵活:依比例表示: 双线河、不依比例表示: 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3)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 符号形状、大小、颜色(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5)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境界、太阳辐射二、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 通过科学的概括, 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 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二)地图的传递功能(三)地图的模拟功能(四)地图的认知功能一、地图的功能(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 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和观念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

地图学复习

地图学复习

第一章导论§1地图的特征、地图的定义重点: 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的基本功能.一、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符号系统的运用(可量测性、科学性;直观性;一览性)。

⑴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容纳和存储了数量巨大的信息,它们来自客观实体。

这些地图信息不仅能被积累、复制、组合、传递,还能被使用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理解、提取及应用。

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是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各种可视化的屏幕影像、声像地图及触觉地图。

地图“图形”可以扩展到数字模型及数学模型等形式。

⑵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在“地图投影”的基础上,具有可量测性、科学性。

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和比例尺是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可量测坐标、高程、角度、距离、体积、面积、……。

地球上一个点与地图上一个点,是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⑶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图内容的“取舍和概括” —取主舍次,简化碎部。

用科学的概括和选取手段,在地图上正确、明显、深刻地反映出制图区域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特点。

⑷符号系统的运用运用了地图语言——专门的符号(含注记和色彩)表示地图内容,因此,具有许多优点。

地图符号,并不是物体的直接缩影,而是简单化了的象形符号以及线划符号。

二、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或: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制图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功能和分类一、地图的基本功能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模拟功能、信息载负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和认知功能等。

1. 信息的载负功能: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

间接信息:经解译、分析才能获得的内在联系或隐含规律信息。

地图学复习笔记

地图学复习笔记

地图学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编地图与地图学一、地图的基本知识1、地图的基本特性:a、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b、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符号、地图注记)c、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物选取、图形化简)2、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3、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照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4、地图分类:(1)按内容分类:a、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它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

b、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2)按用途分类:a、通用地图:为读者提供科学和一般参考的地图。

如:地形图、挂图等。

b、专用地图:为各种专门用途制作的地图,他们是各种各样的专题地图。

如:航海图、教学图等。

5、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6、古今中外地图简史:魏晋裴秀(世界最早的完整制图理论)→《禹贡地域图》《方丈图》唐代贾躭→《海内华夷图》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清朝康熙年间→《皇舆全览图》实测清末魏源→《海国图志》托勒密→《地图学指南》7、地图的基本内容:(1)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系统、比例尺、地图定向(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要素(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人文要素(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主题要素(3)整饰要素:是一组为方便使用而附加的文字和工具性资料,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图名、图号、接图表、外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和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8、地图分幅:(1)矩形分幅:优点:图幅间拼接方便;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方便使用图纸和印刷;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连续比例方式:地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按比率一一对应,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比率方式。

P1932、粗细等高线:将地理海拔高度相同、相近的点,用线条人为的连接起来的线条,就是等高线,粗细等高线是将背光面的等高线加粗,向光面绘成细线,以增强立体效果3、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到高空对地球和天体进行观测的各种综合技术总称,由遥感平台、传感仪器、信息接收、处理、应用等部分组成。

P86 4、常规编图:根据地图、航空像片判读成果,统计数据、文字资料及必要的外业调绘,应用传统的制图技术编制地图的方法。

P225、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6、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P2477、RTK: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

P1058、定位技术:即测量某一目标或信息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位置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P449、符号化: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的最终结果的体现,空间数据经过选取(分类)、简化、夸张等概括方法处理后通过按制定的图形记号使其转化为视觉可见的形象-符号模型。

P14410、局部比例尺:地图学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11、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之比符合某一函数关系的符号。

P19212、离散分布:指在制图区域内整体呈2维或3维面状,但个体单元相对独立且存在间隔分布的现象。

P21013、地图注记: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它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也是一种地图符号,可分为地名注记,说明注记和图幅注记。

P18314、图幅注记:指对整幅图的各种说明文字,如图名、图例说明、制图说明。

P18415、等高线平距:在地形图上,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即为等高线平距。

在同一张地图上,等高线间隔是相等的,但等高线平距不等。

地图学复习

地图学复习

地图学复习第一章导论1.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各类载体上,用来传达他们的数量和质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的图形。

2.地图的主要特征:①地理信息的载体②数学法则的结构③有目的的信息概括④符号系统的运用3.地图的成图方法:①实测成图(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②编绘成图(常规编图、遥感制图)③数字成图4.地图分类:①按缩小程度:大中小比例尺②1)按图型划分:普通地图(地形图、地理图)2)专题地图: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图3)专用地图:如航空图、海图、教学用途4)特殊地图:地球仪、地形模型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1.地球体地球物理表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它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

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表面,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是对地球形体的二次综合,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2.我国常用的参考椭球体:①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②1975IUGG椭球体③WGS-84椭球体3. 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天文经纬度(表示实际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②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j和大地高h 表示。

)③地心经纬度(地心经度同大地经度l 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4.三个大地坐标系:(1) 1954年北京坐标系(2)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3)CGCS2000即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心大地坐标系统)5. 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到平面上的点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地图学复习综合版

地图学复习综合版

带,1:1 万及大于 1:1 万图采用 3°分带。我国 1:100 万地形图所采用的投影为正轴等角 圆锥投影。 §4 地图投影的辨认 1. 通过判别经纬网的形状确定投影类型 以正轴投影为例 方位投影:纬线是同心圆 经线是交于同心圆的直线束。 圆柱投影:经纬线都是平行直线。 圆锥投影:纬线是同心圆弧,经线是放射状直线。 正轴圆锥投影和正轴方位投影的区分: 1)量算相邻两条经线的夹角与实地经差是否相等; 2)分析制图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地一带为方位投影,中纬度地带为 圆锥投影。 2. 根据经纬距的变化规律确定投影变形性质 – 量测和分析纬线间距的变化 确定为圆锥投影,则只需量出一条经线上纬线间隔 从投影中心向南北方向的变化即可判别 变形性质:相等为等距投影,逐渐缩短为等积投影,逐渐扩大为等角投影,中间变大而两边 逐渐变小为等积割圆锥投影,中间缩小而南北两边变大为等角割圆锥投影影。 – 观察和分析经纬线网形状 a.同纬度带内梯形面积不等的投影肯定不是等积投影 b.经纬网不是处处正交 的投影不是等角投影. c.投影为直线的经线(中央经线)上纬距不等的投影肯定不是等距投影. d.要把判别经纬网形状和必要的量算工作结合起来,另外,量算时应考虑制图和印刷误差. – 对数字地图,可利用软件来直接显示投影的各种属性 3. 通过简单的量算确定投影参数 4. 间接判断:从投影选择的角度考虑
1、地图比例尺的含义:表示地球和制图区域缩小的程度。地图比例尺的精确定义:地图上 沿某方向的微分线段和地面上相应微分线段水平长度之比。 2、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①数字比例尺: 优点:简单易读、便于运算、明确缩小概念 ②文字比例尺: 优点:单位明确、计算方便、较大众化。 ③图解比例尺:直线(优点:–可直接读出长度值而无需计算–避免因图纸伸缩而引起误差 精度)、斜分、复式 3、比例尺的作用 . 决定着地图图形的大小 . 反映地图量测精度 . 决定着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4、特殊比例尺:①变比例尺:当制图的主区分散且间隔的距离比较远时,为了突出主区和 节省图面,可将主区以外部分的距离按适当比例相应压缩,而主区仍按原来规定的比例尺表 示②无级别比例尺:是一种随数字制图的出现而与传统的比例尺系统相对而言的一个新概 念,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表现形式。在数字制图中,由于计算机或数据库里可以存贮物体的实 际长度面积体积等数据,并且根据需要可以很容易按比例任意缩小或放大这些数据,因此没 有必要将地图数据固定在某一比例尺上。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集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地图: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普通地图:相对均等地表示地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3、专题地图:突出地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

4、地图学: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综合研究地图实质、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的一门技术性、区域性学科。

二、问答题1、航片、卫片为什么不能称为地图?答: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和地图一样,都是传输空间信息的载体,但地图却有其独特性,即地图是经制图者符号化、进行地图概括、建立在严密数学基础之上的,利用图形语言来传输信息的工具;而航空像片、卫星像片是利用空间实体的影像来传输信息的载体。

地图上渗透着制图者的图形思维能力,而像片上却没有。

2、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有什么不同?答:普通地图是相对均匀地表示地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然而专题地图是突出地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

3、为什么说地图学具有区域性和技术性两重性?答:它研究用地图图形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地图学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艺科学,计算机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4、有遥感制图及计算机地图制图法后,传统测图方法是否被取代?答:否;①、传统实测成图法是在大地测量的基础上,利用国家大地控制网和国家高程控制网来完成测量。

而大地测量的任务之一是精确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②、传统编绘成图法是中小比例尺地图,由于制图区范围大,不易采用实测成图法测制地图,而是实测地图缩小概括,采用编绘的方法制图。

5、我国不同时期都有哪些地图作品?1)记载古老的地图:夏朝和九鼎2)《山海经》中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

3)周分封诸侯时使用到地图谈及《成王武王伐商图》、《东国图》4)公元前168年的三幅帛地图:地形图、驻军图5)中国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18幅《禹页地域图》、《地形方丈图》提出六项制图原则即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学复习资料1.地图的定义p2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p1○1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2具备完整的符号系统;○3必须经过制图综合;○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3.地图的分类p3—41)地图按所表示的内容分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2)地图按包含的区域范围分类○1按自然区划分:世界地图、大陆地图、自然区域地图等;○2按政治行政区划分:国家地图、省(市、区)地图、市图、县图等;○3按经济区划或其他标志划分。

3)地图按用途分类:通用地图和专用地图;4)地图按使用方式分类:桌面地图、挂图和野外用图;5)地图按存储介质分类:纸质地图、胶片地图、丝绸地图、磁介质地图(光盘地图、电子地图)等。

6)地图按其他标志分类。

4.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概念p3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地图的构成要素p10○1数学基础: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2地理要素:地图的主体;○3整饰要素:外图廓、图名、接图表、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和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

6.地图的分幅与编号:求图幅编号(P11)7.地图的成图过程(P15)⑴实测地图:传统的测图方法是利用测角、测高仪器测定目标的角度、距离、高差,由测图员利用分度规、比例尺等工具确定目标点在图纸上的点位,按图式符号标准绘出图形。

数字测图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在输入、输出设备的硬、软件支持下,利用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在电子手薄、磁卡或便携机内,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在输出设备上就可以输出标准的地形图。

⑵航测法成图:传统的方法是对航空像片进行几何纠正、镶嵌,地物的属性和控制都要经过外业的调绘和测量,在立体测图仪上完成地貌测绘,从而获得地形图。

数字测图首先将影像数字化,然后运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获得所需要的图形和数字信息,在绘图仪上输出地图。

⑶传统编绘方法:①地图设计;②原图编绘;③出版准备;④地图印刷。

8.计算机地图制图过程(P18)①地图设计;②数据输入;③数据处理;④图形输出。

9.地图学的概念(P21)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地图投影的概念:(P36)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点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11.变形椭圆:(P38)12.地图投影的分类:(P43)⑴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分类:①等角投影;②等面积投影;③任意投影;⑵按投影方式分类:①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切投影、割投影;②条件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

13.兰勃脱投影:比例尺≤1:100万,看课本P49~5214.高斯克吕格投影:(P68)⑴平面直角坐标系——方里网,比例尺≥1:25万比例尺方里网间隔(cm)实际距离(km)1:5千10 0.51:1万10 11:2.5万 4 11:5万 2 11:10万 2 21:25万 4 10⑵分带:①3°分带:从1°30′E自西向东划分,△λ=3°,比例尺≥1:1万;②6°分带:从本初子午线划分,△λ=6°,比例尺≤1:1万。

⑶中央经线的计算方法:已知一个点的经度L,计算其所在6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o 公式为:n=取整(L/6+1) ,Lo=6*n-3 ;已知一个点的经度L,计算其所在3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o 公式为:n=取整(L/3+0.5),Lo=3*n,其中n为带号。

15.地图比例尺的定义、表现形式和作用。

定义:地图上的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长度之比。

(1/ m = d / D)表现形式:⑴数字式;⑵文字式;⑶图解式:直线图解式、斜分图解式、复式图解式。

作用:⑴决定图形的大小;⑵反映量测精度(比例尺精度指0.1mm代表的实际距离);⑶地图概括的详尽程度。

16.地图定向:⑴方位角:从过某点P的指北方向起,顺时针量测某一方向转过的角度。

⑵分类:①真北方向:沿经线指北;②磁北方向:磁针指北;③坐标北方向:x轴方向。

17.数据源:(P96)实测数据、地图资料、影像资料、统计资料和各种文字资料。

18.制图数据的分级:(P99)①顺序量表②间距量表③比率量表④定名量表⑤自然裂点法⑥人为因素。

19.地图符号的分类:(P109)⑴按符号的几何特征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

⑵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分为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

⑶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可分为定性符号、等级符号和定量符号。

⑷按符号的形状特征可分为几何符号、艺术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图表符号、文字符号、色域符号。

⑸按图形特征可分为仰视符号、侧视符号和会意符号。

⑹按定位可分为定位符号和非定位符号。

20.符号的视觉变量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概念:表象性符号之所以能形成众多类型和形式,是各种基本图形元素变化与组合的结果,这种能引起视觉差别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称为视觉变量或图形变量。

要素:形状、尺寸、方向、明度、密度、结构、颜色和位置。

21. 普通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要自己看书哦)1)独立地物的表示;2)水系的表示:○1海洋要素的表示:a.海岸:﹠高潮线:蓝色实线;﹠低潮线:黑色点线;b.海底地貌:&深度基准面:根据长期验潮数据所求得的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低的潮面,也称“理论深度基准面”。

&海底地貌可以用水深注记、等深线、分层设色和晕渲等方法表示;○2陆地水系的表示:河流河宽:水位线间距离水深:常水位时的深度 3.5为流速单位m/s 箭头指向为流向3)地貌的表示:写景法、晕滃法、晕渲法、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等等高线:○1首曲线(基本等高线):细实线描绘;○2计曲线:加粗实线;○3间曲线:长虚线;○4助曲线:短虚线。

4)土质和植被的表示:常用地类界、说明符号、底色和说明注记相配合来表示5)居民地的表示:在地图上应该表示出居民地的形状、建筑物的质量特征、行政等级和人口数等6)交通网的表示7)境界的表示22.专题地图内容的十种基本表示方法并比较异同:P145十种基本表示方法:点:定点符号法;线:线状符号法、运动线法;面:连续分布:质底法、等值线法,局部分布:范围法,离散分布:点值法、分区图表法、分级比值法、定位图表法。

23. 地图注记的功能、分类和设计p2051) 功能:○1标识各对象;○2指示对象的属性;○3表明对象间的关系;○4转译。

2) 分类:名称注记和说明注记。

3) 设计:字体、字大、字色、字向、字列、字位、间隔、配置等。

24. 制图综合的概念、方法和影响因素p2161)概念: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制图区域的特点对地图内容进行选取、化简、概括和综合的过程。

即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信息提取出来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这样的过程称为制图综合。

2)方法:○1选取:资格法、定额法;○2概括:形状概括(删除、合并、夸大)、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概括;○3定位优先级;○4地图符号矩阵:舍弃、移位、压盖。

3)影响因素:地图用途、比例尺、景观条件、图解限制和数量质量。

25. 地图集的概念p375为了统一的用途和服务对象,依据统一的编制原则而系统汇集的一组地图,编织成册(或活页汇集),称为地图集。

26. 地图集编制中的统一协调工作的内容p379○1图集的总体设计要贯彻统一的整体观点;○2采用统一的原则设计地图内容;○3对同类现象采用共同的表示方法及统一规定的指标;○4采用统一和协调的制图综合原则;○5采用统一协调的整饰方法;○6统一协调的基础底图;○7编图按一定的先后顺序。

27. 地图分析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作用)p404地图分析:就是把地图表象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我们感兴趣的客体,利用地图上所负载的客观实体的信息,用各种技术方法对地图表象进行分析解译,探索和揭示他们的分布、联系和演化规律,预测它们的发展前景。

作用:○1研究各种现象的分布规律,例如:水系分布、结构和河网密度,居民点的类型、密度、分布特点及其与水系、地貌、交通网的联系,从土壤图和植被图上分析我国各种土壤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等;○2研究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例如:分析地震和地质构造图,发现强烈地震多发生在活动断裂地带的曲折最突出部位、中断部位、汇而不交的部位,与大地构造体系密切相关;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稳定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某种特殊的“指示植物”同某种矿藏有关等;○3研究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例如:通过不同时期的河道、岸线位置反映水体的变化方向、距离和速率;根据地图了解诸如台风路径、动物迁移、人口流动、货物流通、军队行动、沟谷发育等发展过程;○4利用地图进行预测预报,例如:地震、天气、石油储量;○5利用地图进行综合评价;○6利用地图进行区划和规划;利用地图进行国土资源研究。

28. 对地形图分析可以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自己整理一下哦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

如图上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的图称为平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